【VIP专享】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生版)
最新二轮专题复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六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13中学庞作珍一、复习思路本专题主要阐述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要充分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即在资本主义模式之外,确立了社会主义模式。
深刻理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既要看到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又要认识其存在的弊端,分析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解体的原因,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总结苏联改革的曲折历程,并与中国、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对比,探究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基本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
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是辨证的统一。
二、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一)关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1.建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真正建立。
2.建国(1)理论指导:夺权和建设的理论:《四月提纲》(背景、内容、意义)(2)实践指导: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巩固苏维埃政权: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有益探索。
3.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2)新经济政策(1921.3)(3)晚年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小结: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二)苏联社会主义文明进程中的特点及其评价。
①苏联经济是计划经济,它消灭了私有制,国家掌握着所有生产资料,虽然在短时间内使苏联得以集中各种社会资源,迅速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尊重市场、自由贸易等重要发展趋势。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高二下·溧水期中)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
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A . 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B .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 . 颁布《和平法令》D . 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 (2分)(2016·潍坊模拟)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表明()A .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B .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 . 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 . 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3. (2分)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A . 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B . 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C . 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D . 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4. (2分)(2017·中山模拟)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 . 片面发展重工业B . 区域分工,经济单一C . 高度集权,侵犯人权D . 片面强调国家利益5. (2分)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高考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
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
”临时政府迅速地步沙皇政府的后尘的最主要原因是()A.它没有改编沙皇旧军队建立自己的武装B.它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C.它继续沿用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D.它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2.“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3.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
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5.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
”这种认识()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6.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5年高考3年模拟》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3高考试题汇编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2013江苏单科,19,4分)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C考点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2.(2013课标Ⅰ,33,4分)1952年, 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 D3.(2013课标Ⅰ,35,4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B4.(2013课标Ⅱ,35,4分)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5.(2013广东文综,22,4分)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答案 A1。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5.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5 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 D[解析]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二月革命后已经建立,A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后,C项错误;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
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答案] 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21年,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材料反映了在此背景下农民上访的情形。
3.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A.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表格信息的能力,依据表头、表格中的主语及表内的相关数字,通过对比分析可知B项符合;A、C两项不符合苏联的史实;D项从表中体现不出来。
4.下图反映了苏(俄)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为1941年爆发的苏联卫国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①②正确;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排除③;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主要是在斯大林体制取得的,与新经济政策也有关系但不是该政策的必然结果,排除④。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专题2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1.(x·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9)1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
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1500年是新航路开辟,反映的是世界联系加强,属于世界近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故A项错误;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故B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属于中国近代史范畴,故C项错误;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被看作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2.(x·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3)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解析】1917年俄国“取代了专制……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指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更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材料只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步性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x·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调研·20)20.“一战”后期,农民在村社的组织下不经官方许可自己行使公民权力,86%的乡农民执行委员会自行分配土地……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
”材料描述的可能是()A.法国的农村大革命B.俄国的农民运动C.中国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D.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农业改革【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和《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颁布【解析】“一战”后期的法国农民基本上没有土地,与题目中的信息“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1917年11月即“一战”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故“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故“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故B项正确;中国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一战’后期”不符,故C、D项错误。
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五学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2014·四川文综,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3 23 30 30上开辟了新时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12 16 14 10难以回答21 16 13 13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解析观察图表可看出两个特征:一是调查内容实际有正面认识、负面认识和难以回答三部分;二是正面认识比重不断增加。
据此排除②;④图表没有体现;21世纪初期的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认识不断增加反映了对当时建立的强大国家的怀念,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2.(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
A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
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
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3.(2012·大纲全国,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28年,苏 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 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 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 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
史料四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 换35米印花布、75千克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 交换1.5米印花布、0.9千克砂糖;1953年,谷物 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论从史出: ⑷根据史料四,分析苏联工业化呈现出怎样的 特点。 答:反映了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而为工业化 积累资金的特点。
(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 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 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 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 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 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 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 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 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 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 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5)有俄 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 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 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选文档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政策的实施( )A.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D.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苏俄当时(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3.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 )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这一思想(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5.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 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 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
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6.“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
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职业机会与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专题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精选好题突围系列(解析版)
【专题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选择题(共20题)1.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目的2.这是在“一战”期间发现的一份传单,上面写着:“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
已经不能再容忍下去!”对此正确的判断是()A.1871年/巴黎公社B.1917年/二月革命C.1917年/十月革命D.1917年/苏维埃政府【答案】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认为:“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下各项表述中,与帕尔默这一观点一致的是()A.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B.俄国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C.俄国革命胜利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出现D.俄国革命实现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答案】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意义4.“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它”是指()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C.帝国主义 D.殖民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可知是指社会主义发展,“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可联系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工人运动发展,1871年巴黎公社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2014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经典试题 现代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2014模拟试题)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某某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1930年,斯大林说: “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
” 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 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C. 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D. 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2.(某某某某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C.在一定X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3.(某某某某2014届高三3月模拟) 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
后者至少拥有政府的外形……而前者哪一样都不具备。
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 B.斯大林模式引发美国的不满C.美苏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对立 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4.(某某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1933 年7月某某《申报月刊》举办“中国现代化问题” 专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6篇。
结合当时世界历史背景推断,绝大多数征文主X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A.走资本主义道路 B. 走新某某主义道路C.走社会主义道路 D. 走美苏闯出的新路5.(某某某某2014届高三2月调研) “苏联传统经济体制乃至整个经济模式已经到了功能衰竭,非改不可的地步……当政时期,苏联领导人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考点训练:专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练)【专题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基础达标】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2.......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俄国这样的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模式。
故选B。
A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是无情的方式进行的;C项错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新经济政策逐渐的被废除了;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斯大林体制的评价的问题,与赫鲁晓夫的改革无关。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3.......“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B.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考点】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基础达标】1.(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
”“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A.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B.制定武装起义方针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建立苏维埃政府2.(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3.(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4.(2012~2013年度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5.(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
“这一时期”执政的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6.(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7.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
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
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8.( 2013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暑假回头看试题)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
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苏维埃内部仍存在着尖锐地派系斗争C.当时俄国存在着和平夺权的可能性D.列宁主张采用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9.(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盛世唐朝“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
青、齐间斗才三钱。
绢一匹,钱二百。
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
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新唐书·食货志》“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元稹《估客乐》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说明唐朝农耕经济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探究二如图,西方崛起清朝战船英国战船牛耕蒸汽机(2)观察上图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2分)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探究三如图,斯大林模式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1913192819321937(3)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4分)探究四 民族复兴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
“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美国《时代周刊》(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3分)【自我测试】1. (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 ( )①斯大林体制及赫鲁晓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政策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无42121联合收割机无42111煤炭666332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铁555432水泥687543机床无126521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2013届河北省五校联盟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产品过剩,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3.(2013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考试)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
……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
”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A.工业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4. (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列宁曾说:“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
”体现这一设想的是苏俄(苏联)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体制5. (2013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图11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
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是()A.政策指导的失误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B.自然灾害的影响6. ( 201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
”文中的“莫斯科的摸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凯恩斯主义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7.(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A.共产党宣言B.巴黎公社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8.(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深入发展9.(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
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材料三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5分)?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请举2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