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诗歌2

合集下载

二年级晨诵诗歌

二年级晨诵诗歌

绿草地,绿草地 一只小蜂飞来了 又不高兴,又不急
他要去写诗 他要去作曲 他要穿一件新上衣
小蜂绕着小花飞 飞来又飞去 飞高又飞低
他要再来绿草地 轻轻落在小花上 轻轻说,我爱你
漪然
秋风,是个油漆匠。 早上,它从太阳那儿领来颜料; 傍晚,就去给森林里的动物刷墙。
我家门前的草地, 就是它那把又大又软的刷子。 瞧,在每一片草叶的尖尖上, 都还留着一点儿闪闪发亮的金黄。
小猪爱做梦, 梦是胖胖的; 小鸟爱做梦, 梦是跳跳的; 白猫爱做梦, 梦是喵喵的。
第七单元 卷起裤腿,光着脚丫趟水啦
• 1、白天鹅(金波) • 2、捞黑豆(虞运来) • 3、鱼儿(樊发稼) • 4、章鱼(佚名) • 5、春江水暖(木笛)
金波
从天上飘来一朵云, 落在湖心, 那是一只白天鹅, 它在等谁?
第二单元外婆门前的那条小河1小河艾青2小河薛林3妹妹的红雨鞋林焕彰4小河与小桥高帆5故乡的小河张晓风
二(7)班晨诵诗集
有一种美丽,叫做 诗·····
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 诵读经典,走进美丽,为自 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文化根 基吧!
第一单元 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 1丰收的童谣(佚名) 2秋叶(罗英) 3秋天的信(林武宪) 4大雁(顾城) 5秋火(英国 斯蒂文森)
风回答说 我看它静得寂寞 就跟它开起了玩笑
小妹妹跟风 捉迷藏
小妹妹问风: 藏好了没有
呆了好一会 没有听风说话儿 小妹妹就从墙角后 跳出来找风 找来找去找不到
圣野
忽然“嘻”的一声 风在一棵树上笑起来了 有一张树叶子没站稳 给风一笑 掉下来了
小妹妹连忙跳过去 把叶子捉住,问它: 风呢? 叶子红起脸孔说: 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你还在飞? 不要忘记这里的渔村。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西风颂》赏析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西风颂》赏析
《西风颂》赏析
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绕革命来想象的。
全诗共有五段,前三段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段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但两者又溶为一体,成为诗的中心思想。第一段,诗人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送走生命的种子;第二段描写了西风搅乱天上的云雾,呼唤雷电的到来;而第三段则说西风掀起大海的凶猛海浪,摧毁树木,三段三个意境,从树林到天空,再到大海,飞翔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想象中。诗人的想象夸张而丰富,表达出了西风能够抵抗腐朽,鼓舞新生的巨大潜能。第四段,便是创作形式的转变,从写景到抒情。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存者”的力量。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为革命呐喊,把沉睡的人们唤醒“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作者希望西风能够赐予自己“狂暴的精神”,与西风和二为一融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西风的气势正是诗人所要我们知道的,全诗洋溢着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

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材料

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材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课外诗歌四首鉴赏材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

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3.“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指什么,本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1)“影”指月影。

(2)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全诗以月为线索,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5.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6.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7.《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哪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2)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8.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第二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

第二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
-举例:
-《春》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这里的比喻需要学生理解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象征,还有生命力和希望的寓意。
-《济南的冬天》中“冬天,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季节”,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冬天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如何与家乡情结相结合。
-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和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春》和《济南的冬天》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理解并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
-鉴赏文本的文学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两篇散文诗中对自然景色和家乡情感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家国情怀。
第二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
1.《春》朱自清
-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2.《济南的冬天》老舍
-描述济南冬天的景色和氛围。
-探讨作者通过对比、写实等手法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家乡的眷恋。
本章节内容围绕两篇散文诗展开,通过阅读、分析和解读,使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家乡情的感知。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
在讲解两篇散文诗的时候,我尽量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但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解得还不够深入。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然难以把握散文诗的特点,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散文诗写作技巧的指导。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

【答案】 (1)从孔乙己的穿着来看,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 人”。这一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孔乙己喝酒的方式及其服饰,表明孔乙己既不 属于咸亨酒店里喝酒的“长衫”主顾,又不同于“短衣帮”,他介于两者之 间,有其特殊的地位。长衫“脏”,表明他懒,长衫“破”,写出他的穷困。 透过这一肖像,我们可以了解孔乙己的处境及其生活状况。反映了封建文化 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肖像描写 《菩萨蛮》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 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词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这首词既直抒胸臆, 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其中对人物 的肖像描写极富感染力。
定义: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 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 爱憎的手法。
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应考点:考查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 做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结合全词来看,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 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 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 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 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 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样的 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 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 出泥土上的新绿。

第二单元第二课《树之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树之歌》教案
-诗歌句式的应用: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句式应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设计仿写练习,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创作描述其他树木特点的句子。
-提供句式模板,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式的练习,逐步过渡到自由创作。
-情感态度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并激发他们自己的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树木对环境的作用,分享保护树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可能有些啰嗦,有些知识点重复讲解,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我觉得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容易走神,课堂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第二单元第二课《树之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树之歌》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树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及作用。
2.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如“杨、柳、松、柏、梧桐”等,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意义。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有效,学生们对周围树木的关注度提高了,好奇心也被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我注重了诗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这一点我觉得做得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如语调、节奏把握不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出不同树木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第9段“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心中的雨点”
暗指
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和坎坷磨难。
深入探究 本文与《金色花》有哪些异同点?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表达母爱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 调皮的口吻
象征手法、 托物言情
缘情造景
贰 风格。(重点)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 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难点)
金色花
泰戈尔
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 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 朵。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诗歌艺 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代表诗集有 《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 鸟集》等。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 题。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嘻( xī )笑嘻嘻 嬉( xī )嬉戏 熹( xī )熹微
词语集注
“匿”意为“隐藏”,如
也可比喻接受某种美好
“匿名”“销声匿迹”。
的事物或享受某种氛围。
• 匿笑:偷偷地笑。
• 沐浴:洗澡。
课文解读
本诗叙述了“我”与母亲嬉戏的三个画面,请分别
概括这三个画面的内容。
学习任务单
画面
内容
画面一 画面二 画面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郑振铎译。《金色花》是泰戈尔的 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 二十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 双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 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 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 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二单元·扬州慢(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二单元·扬州慢(2)

参照:想象联想描绘诗句,然后分析如何表现诗人 情感。如果运用了表现手法也要写出来。
• 参考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战争 的残痕,到处可见,满城的“废池乔木”都不愿再回 忆昔日惨烈的战祸了。 •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 意即它们目击了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 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 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 极端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深深同情。
在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 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 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 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 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 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 其惨重。 • 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 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 条景象,词人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扬 州慢》。
慢 州 扬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 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扬州的 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 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美不美?诚然!但是,她也曾 经历尽苦难沧桑,饱受了历史风云的席 卷,她的容颜为此暗淡。她的身世,便 有一段凄清的故事。832年前,一位词 人目睹了这一幕。因此便将这个故事诉 说着,一晃就是800年。这位词人呢? 这个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赏析本句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诗两首》纸船 寄母亲教案1 (新版)鄂教版-(新版)鄂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诗两首》纸船 寄母亲教案1 (新版)鄂教版-(新版)鄂教版初中七年

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等词语。

2.了解两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两首诗。

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两首诗展示、歌颂母爱。

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纸船》中“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

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X朗读、教师示X朗读、听读磁带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两幅挂图(泰戈尔、冰心像)、录音机、示X朗读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两首诗歌,整体把握诗意;重点研读《金色花》;指导学生自读《纸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教师出示挂图(泰戈尔、冰心画像)。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

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泰戈尔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惟独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艺术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的两首精巧的诗歌,一首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金色花》,一首是冰心的《纸船》。

二、学生朗读两首诗,教师给予必要的朗读指导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

中职技校语文学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第二单元诗二首

中职技校语文学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第二单元诗二首

B.违犯 窜改D.违反 窜改 拾人牙慧
基础知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解析 (1)“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违背,语义轻;“违犯”,指对宪 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不遵守,语义重。语境中涉及的是“法规法纪”,应使用“违 犯”。(2)“窜改”的意思是“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一般指文字上的改动; “篡改”的意思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不限于文字, 且手段卑劣。语境说的是“某些人”改动历史,同时句中使用“妄图”一词确定对对象的 态度,故用“篡改”。(3)“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语 境强调的是模仿,应使用“亦步亦趋”。
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在孤独 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 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 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 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B 解析 A项,以证婚人的身份说“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很明显不合适。C项,“凄 清”“惆怅”过于伤感,不适合用在婚礼上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D项,谈的 是“风景”和“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祝福没有关系。故选B。
阅读提升
(一) 阅读课文戴望舒的《雨巷》,回答问题。 7.诗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是什么? 雨巷、丁香。
A.②①⑤③④
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⑤④②
D.③⑤④②①

第二单元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 《帆》《信天翁》

第二单元  第5课 外国诗二首(二)  《帆》《信天翁》

作品:诗集《恶之花》;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 《浪漫主义艺术》;散文诗集《人工天国》和《巴黎的忧郁》。
二、背景回放 1.《帆》 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热情地憧憬 着法国启蒙思想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十二月党人的行动又让他看到了在 俄国实现这些理想的希望,他满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改变 俄罗斯沙皇专制下黑暗的现实。他厌恶自己周围那些贵族纨绔子弟所过 的空虚和懒散的生活,追求一种活跃的创造,渴望看到生活的暴风雨去 经受考验,以激发出自己更大的人生热情和力量。在碌碌无为、苟且偷 安而不求上进的贵族纨绔子弟中间,他感到孤独,但他的贵族教养和习 惯使他很难冲破周围庸俗的环境。想完成一番事业的心情,在《帆》中 作者以明快、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心情。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呼啸 ( xi ào ) . (3)祈 求( q í ) . (5)笨拙 ( zhu ō ) . (7)跛 脚( b ǒ ) . (2)桅 杆( w ãi) . (4)苦涩 ( sâ ) . (6)羞惭 ( cán ) . (8)步履 (l ǚ ) .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三、从自然中积累 朴实的大山拒绝狭隘,于是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追求 到了心的广阔。憨厚的蜗牛拒绝平庸,于是在灼热的阳光下洒下 泪与血,追求到了乘着落叶遨游。倔强的荆棘鸟决绝生的安逸, 于是在破喉的一刹那完成人生的绝唱,追求到了梦中的天堂。
四、从历史中积累 汨罗河畔,浊浪滔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为了追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宫 廷御苑,笙飞箫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了 追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玉环磨墨,力士脱靴,成 为千古奇谈;精忠报国,驰骋疆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为了追求,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 棺 ”;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 追求,林则徐贬谪路上大修水利,造福人民,早已把生死度外。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仿写诗歌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仿写诗歌

《咏雪》
雪,
纷纷扬扬,
漫天飞舞。

她,
洁白无瑕,
晶莹如玉。

她,
不是仙子,
却比仙子还要美;
她,
她,
不是天使,
她,
不是玉皇大帝,
却比玉皇大帝还要高贵;
她,美得不可方物。

《雨中登泰山》:雨中登泰山的感受。

今天我来到了泰山脚下。

在雨中登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仰望泰山,只见泰山巍峨耸立。

它仿佛一位巨人立在天地之间。

他好像在说:“看我多高啊!”山上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已经很累了。

可是我转念一想:“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登上山顶啊!”于是我又继续往上爬了。

过了一会儿,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这时太阳已经出来了。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好像是雷声吧!我仔细一听原来是“轰隆隆”的雷声啊!好大的雷声呀!。

三上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三上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山行》远远地沿着弯弯斜斜的石头小路上山,白云飘荡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因为喜爱枫林傍晚的景色,我把车儿停下坐着仔细观赏,霜染的枫叶红艳美丽,胜过二月的鲜花。

《赠刘文》荷花开尽后,枯败的茎秆无力举起荷叶遮风挡雨;菊花枯萎了,但那斗风傲霜的茎秆依然挺拔。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最美的就是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山行》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深秋时节山林中美丽的景色。

首句写山路曲折,“斜”照应“远”表现山势高而缓。

次句写远处风光,“生”字表现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

第三句写观赏枫林,“晚”字说明时已傍晚、流连忘返、停车甚久等多层意思。

结句写枫叶色彩,用“红于”而不用“红如”,表明枫叶更能经得起风霜考验,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

《赠刘景文》这首诗是元祐五年诗人在杭州任知州时赠给好友的勉励诗,把写景、咏物、赞人融于一体,借初冬富有生意的橘树赞美了友人的品格。

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两种花的不同形象。

后两句揭示赠诗的目的,“橙黄橘绿”表现橘树“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比喻人到壮年成熟有为,勉励友人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不懈。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雨巷》作业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雨巷》作业设计方案

《雨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戴望舒《雨巷》的深入阅读,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诗歌主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雨巷》,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搜集关于戴望舒及其诗歌的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感悟文章,阐述《雨巷》对自我的启示。

4. 仿照《雨巷》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现代诗,字数不超过30行。

5.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朗诵比赛,选取《雨巷》进行朗诵,要求声情并茂,表现出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按时提交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3. 朗诵比赛需在班级内进行,邀请老师或其他同学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4. 感悟文章需结合自身实际,表达真实感受。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要求所有学生按时提交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

2. 背诵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雨巷》,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 资料搜集:要求学生对戴望舒及其诗歌的资料进行充分搜集和整理,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

4. 写作质量:要求学生的感悟文章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雨巷》对自我的启示。

仿写诗歌要求能够体现出对《雨巷》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借鉴和创新。

5. 朗诵效果:要求学生在朗诵比赛中表现出对诗歌情感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生动表达。

根据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老师应及时进行作业批改,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批改意见,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业质量。

3.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 对于朗诵比赛,老师可以邀请其他老师或同学担任评委,对参赛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 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3. 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并背诵《我愿意是急流》全文,确保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以小组形式,选择一首你们认为最美的爱情诗,对其进行翻译和赏析,小组内部互相交流并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根据你对爱情的看法和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要求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字数不少于200字。

4. 搜集并阅读其他类似的爱情诗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看法和表达方式。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按时提交,并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2. 翻译和赏析爱情诗的小组作业,需在作业中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个人作业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字迹工整,符合规范。

4. 鼓励积极思考,发挥创意,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态度和参与度。

2. 评价内容包括对诗歌的理解、翻译和赏析是否准确,个人和小组作业的创意和表达能力,以及作业的提交时间。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反馈,以便改进和提高。

2. 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和建议。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其找出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

4. 反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这份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阅读、翻译、赏析、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情和人生价值观。

作业反馈部分,我们将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确保学生能够从作业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二单元一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第二单元一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我愿意是急流》一课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和作业活动掌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作业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设计为以下内容:1. 自主学习准备:学生需预习课文《我愿意是急流》,包括诗歌的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并准备简短的课堂分享。

2. 诗歌朗诵:学生需自行练习诗歌朗诵,并尝试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诗歌中急流所代表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并分享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练习:学生需根据诗歌主题,创作一段简短的散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急流”或“生命之流”的理解和感悟。

5. 反思总结:学生需撰写一篇简短的反思总结,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小组讨论的感想以及对个人创作练习的反思。

三、作业要求1. 朗诵练习要求声音洪亮、感情饱满,能体现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小组讨论要求积极参与、互相尊重、讨论内容充实。

3. 创作练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能体现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反思总结要求内容真实、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分享、朗诵练习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小组讨论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 创作练习的评价将考虑内容的创意、表达的清晰度及对主题的理解。

4. 反思总结的评价则将侧重于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分享其作业的亮点。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讲读2 西风颂

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讲读2 西风颂

后两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从第四部分开 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 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 想仍然是歌唱西风。
2.诗歌中的西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在诗人笔下,西风是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破坏者兼保 护者的形象,即西风既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又是新世界的创造者。 3.诗人是怎样刻画西风这一形象的? 提示: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 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 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 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等无不深深地震撼着 人们的心灵。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鬼魅.( m èi) (3)疫疠.( lì ) (5)不羁.( jī ) (7)摇曳.(yè ) (9)荆.棘( jīnɡ ) (11)重轭.( è )
(2)肺痨.( láo ) (4)姊.妹( zǐ ) (6)磅礴.( bó ) (8)灰烬.( jìn ) (10)祈.祷( qí ) (12)深邃.(suì)
(6)干zào


聒zào 噪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充满 充斥
同:两个词都有“充满”的意思。
异:前者为中性词语,后者多为贬义词。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
号内加“√”或“×”。
①中小学教辅良莠不齐充.斥.市场,已成为学生的负担。 (√)
②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
2014 年,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 2015 年。
(√)
(二)词语解释 1.横扫: 扫荡,扫除;目光迅速地左右移动着看。 2.不羁: 不受约束。 3.聆听: 听。 4.磅礴: (气势)盛大;(气势)充满。 5.摇曳: 摇荡。 6.澄彻: 清澈透明。 7.扶疏: 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8.祈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9.轻捷: 轻快敏捷。 10.深邃:深;深奥。 11.摧枯拉朽: 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

人教版语文(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讲读2《西风颂》课件

人教版语文(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讲读2《西风颂》课件

5.诗人对西风持的是一种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 提示:雪莱在歌唱西风。他歌唱西风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 他歌唱西风不仅扫除了残枝败叶,而且“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 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待到来年春天,西风的姊妹——东风驾 临大地,就会“唤出嫩芽”,“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出现一个春光明媚的新世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革命。 他和那些资产阶级凡夫俗子不同,他没有把革命简单地看作消极 的破坏力量。他看到了革命一方面在扫除腐朽,无情地摧毁旧世 界;另一方面又在“鼓舞新生”,积极地在创建着美好的新世界。 尽管雪莱对新世界的理解还比较空泛,还不可能突破空想社会主 义的水平。雪莱在歌唱西风,但他不是冷眼旁观的歌者,他强烈 地热爱西风,向往西风,他以西风自喻,西风是他的灵魂,他的 肉体,诗人和西风合二为一。
讲读 2
西风颂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诗人,浪漫主 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于乡村地主家庭,20 岁入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 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 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于 1818 年迁居意大利。 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2 年 渡海遇风暴不幸船沉溺死。
(2)诗作以象征手法见长。狂暴的西风既是自然界的 风,更是革命的风暴,诗人明写自然之风,本意却在呼 唤、盼望革命的风暴,象征手法使西风这一意象更加饱 满而意蕴深刻。此外,诗作各部分重复“哦,你听”,重 章复唱,既为了引起读者的参与,又使作品表现出一种 跳动的节奏感、韵律感!
1.气势豪放,想象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 漫主义色彩
12.浓墨重彩: 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13.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第一节——西风扫落叶、催送种子 第二节——西风驱散乱云、释雷雨

【诗歌2】如果

【诗歌2】如果

如果
言之凝兮
如果,记忆可以被,快捷删除,
如果过往,
可以被重新记录,
如果生活可以,被再度安排。

如果我从来,
都没有,遇见过你,
更没有爱上你。

那么…
一切的一切,
是不是,可以来得比较简单。

不是所有的开篇,都能有,
一个完美的结局,
不是所有的童话,都能有,
一个幸福的尾声,
不是所有的未来,都能有,
一个慷慨的展望。

如果,就只是如果,
如果永远都不能,如期而至,
然后再
如期而逝…
囤积的汗水和泪滴,
洋洋洒洒…
一蹉即就!
阳光犹灿,春华犹绽,余音犹亮,几许分崩,几许离析,
跃然纸上,尽是牵魂萦梦的源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诗歌九《氓》一.文学常识1.《氓》出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2.《诗经》原称“诗”、“诗三百”等,汉代将《诗经》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3.《诗经》的作品,大约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风”共160篇,其中大多数为地方色彩的乐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5.“雅”是西周京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多数是贵族作品。

6.“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

7.《诗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侧面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8.《诗经》的作品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赋是直接铺陈;比是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手法与叠章、叠韵、叠字、双声的形式。

二.简答题1.体裁:四言古诗、2.诗歌内容:叙事诗、弃妇诗、怨妇诗3.男主人公的性格及形象:负心的伪君子、虚伪凶狠、反复无常、卑劣无耻。

女主人公的性格及形象:勤劳善良、忠贞不二、坚毅刚强。

4.本诗写作特点: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5.“氓”是卫国国风6.叙事角度:从女主人公追述的角度)7.线索:女主人公感情起伏变化。

9.社会现实(或者社会背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尤其是女主人公受虐待。

被抛弃的遭遇,反应了当时男尊女卑、夫妻关系不平等,以及广大妇女饱受屈辱的悲惨命运与不屈的抗争精神。

12.主旨:本文通过女主人公与氓的婚姻悲剧谴责了氓的负心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不满与抗争。

三.阅读“乘彼垝垣,………………,以我贿迁。

”1.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约定婚期后,女主人公期盼氓的到来,以及迎娶结婚。

2.选文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3.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纯真痴情,追求爱情,执着专一。

十《迢迢牵牛星》(背诵)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古诗十九首》,它汉代无名氏(东汉末年)的五言诗的总名,始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艺术的最高峰,是文人五言诗达到艺术成熟的标志。

钟嵘《诗品》评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精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实无言之冠冕也!”3.《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游子思归、朋友间的离情别绪,以及士子们的彷徨失意、牢骚苦闷,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简答题本文体裁:五言古诗本诗共有六处叠字:“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叠字作用:(1)描写物态,表达情思都十分贴切生动(2)形成全诗和谐节奏,具有音乐美层次特点:前六句叙事,写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后四句议论,通过旁观者的议论表明中心。

主旨:本文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的离别之情,表面上在叙写织女的天上怨思,实际上是抒发思妇的地上离恨,闪现出浪漫的绚丽色彩。

十一《饮酒(五)》(背诵)文学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人。

他的田园诗成就最高,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歌颂劳动、向往自然、呼唤平等极富内涵,意境深远,达到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其卓越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中国田园诗派。

作品除诗歌外,还有辞赋、散文,有《陶渊明集》。

简答题本诗体裁:五言古诗诗中写景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思想意蕴:(1)写出了田园生活和田园景色的美好以菊自励坚守节操,悠闲自得,远离世俗的惬意愉快说明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写作特点: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如何做到的写作特点?前四句重在叙事,既表达了乐于归隐的心迹,也描写了庐舍、人境、车马喧等景物;中间四句重在写景,流露出施恩坚守节操陶醉自然的心情,蕴含了田园生活才有的“真意”的道理;最后两局中再说理,对前面的田园生活及景色的收束,表达了诗人领悟生活“真意”后的喜悦,轻松的心理。

这首诗语言上的特点:平淡自然,韵味淳厚作者的感情:乐于归隐,陶醉于自然本是包含哲理的句子:心远地自偏主旨:本文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陶醉于自然的愉快心情,诗中虽有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思想,也有逃避矛盾的消极情绪。

辩证看待作者的归隐意愿:诗中虽有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思想,也有逃避矛盾的消极情绪。

十二《山居秋暝》(背诵)文学常识王维,盛唐时代诗人、画家,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山水诗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王维多才多艺,除诗作外还精通绘画、音乐、书法,且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

有《王右丞集》。

简答题体裁:五言律诗写景特点:(1)纯用白描,笔致简约(2)动静相衬(3)视听结合(4)诗中有画白描手法写景的作用:简单勾勒、轻描淡写,有笔致简约、鲜明单纯的美。

选景的特点:既有看到的景,又有听到的声,视听结合、动静相衬,使诗歌具有完整和谐的整体美感。

首联的作用: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天气。

颔颈联的作用:动静视听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幽生活的向往。

尾联的作用:中心句,由写景转向抒情,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了与归隐的的意愿。

6.主旨(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

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的意愿,其中固然有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

阅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陶醉于秋天傍晚山间的空静景象(2)流露出隐居山间的向往全诗抒情方法的特点: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呢?答: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虚静而“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诗中写景句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所蕴含的意味?答:从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说,诗人以物芳而明志洁,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的烟雾,表现了自己的人格美。

从人的活动来说,这是以人和而望政通,在全诗的意境中体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乐于归隐,陶醉于自然的思想感情“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作者借以自称。

“王孙自可留”修辞手法:用典出自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十三《春江花月夜》文学常识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被并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中张若虚诗仅存两首:《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也因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也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简答题体裁:乐府旧诗(诗体形式)七言歌行体七言古体诗本诗结构特点:以月为中心,通过对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这一过程的描写,使全诗统一在月光之下,使诗歌结构井然有序,又浑然一体。

抒情(或者写景)特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特点:语言清新明丽,韵律和谐流畅。

本诗线索(或者中心意向):月(或者月光)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体现的感情基调:衰而不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

主旨:诗中通过描写美丽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显示了略带伤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全篇36句出现了15个“月”字。

本诗用白描的手法。

十四《丽人行》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也称“杜少陵”世称:杜工部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艺术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对唐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对宋代以黄庭坚(黄庭坚的诗被称为史诗)为代表的“江南诗派”等后世诗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少陵集》简答题体裁:七言新题乐府诗七言古诗写作背景(了解):玄宗末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氏兄弟姐妹都因裙带关系而显贵,杨国忠在天宝11年出任宰相,此诗当作于此,揭露了朝政的腐败。

写作特点:(1)在叙事中抒情,将主观感情寄寓于客观描写。

(2)肖像、行为、细节描写的综合运用。

主旨:本文通过对杨氏兄妹春游曲江的穿着打扮与宴饮场面的描写,既暴露了他们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丑态与目中无人,不可一视的傲慢,也暴露了朝政的腐败。

如何将主观感情寄寓客观描写:只是描写服饰场面,并未加入自己主观感情,但批判讽刺之情却通过客观描写表现出来。

阅读“三月三日天气新,……………………………,慎莫近前丞相嗔。

”肖像描写的句子: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动作描写的句子: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细节描写的句子: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遢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犀箸厌饫久未下”的作用:入木三分的写出了贵妇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黄门飞鞚不动尘”一句中的“黄门”是借代修辞。

此句使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

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杨氏兄妹等贵妇人的骄狂奢侈之气。

“后来鞍马何逡巡”一句中“后来鞍马”指:杨国忠。

作用:刻画杨国忠大模大样,目中无人的样子。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用了用典的修辞方法。

十五《行路难》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奔放飘逸,撼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有诗仙之誉。

《李太白集》简答题体裁:乐府诗本诗特点:气势酣畅、旷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运用了“赋”、“比”的写作手法。

“羞逐长安社中儿”中“羞”字,体现了李白不愿侍奉权贵和高度自信的性格特征。

文中“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输肝剖胆效英才”体现了诗人对建功伟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明君的向往,体现了对唐玄宗的不满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批评。

如何解释“行路难,回去来”(中“来”解释为语气词“吧”)?答:只是一种愤激之词,比较具体的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同于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东山再起的幻想。

本诗对偶句:“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主旨:本诗表现了诗人不愿趋奉权贵和高度自信,期待有所作为的性格,讽刺了唐王朝的腐败,表达了对惜才明君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