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翻译人生

合集下载

蜡油滴肚脐文章

蜡油滴肚脐文章

蜡油滴肚脐文章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

他的人生道路可谓历尽坎坷。

傅雷3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冤死狱中,接着他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又相继夭折。

一年之中,6口之家竟连失4人,仅剩寡母孤儿相依为命。

面对沉重的打击,傅雷的母亲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并将所有的心血和希望都浇注在儿子的身上。

每当塾师授课时,母亲常常陪坐一旁,到晚上便督促傅雷背诵,不许他有丝毫的懈怠。

有一次,傅雷学习不用心,母亲便在铜板的方孔中塞上蜡烛头点燃之后,将它贴到傅雷的肚脐眼上,一滴滴的蜡烛油流到娇嫩的皮肤上,傅雷被烫得直喊“救命”。

傅母常对人说:“我只有这一个孩子,倘若不能把他管教好,将来成为废物,那我还有什么指望呢?”正是这样的倾注全心,成长中的傅雷开始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他潜心苦学,日后终成大学。

爱,有时候会显得很残酷。

其实,很多天才小时候都受到父母严格的训练。

著名钢琴家傅雷的儿子傅聪也是如此,他从小受母亲朱梅馥的影响,钟情于音乐。

当傅雷夫妇下决心要将傅聪培养为一流的钢琴家后,便为他制订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儿子严格按计划执行。

用傅雷的话说:“傅聪在琴上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就是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稍休息。

”当然,我们决不主张母亲对孩
子专制粗暴地管教,而是因势利导地指教。

是的,当生命消失,岁月变迁,许多东西全部随之消亡。

惟独母爱可以穿越生命的时间隧道,洞穿人生的荣辱得失,利剑斩不断,时光磨不灭,教我们永远刻骨铭心。

有一种伤害叫母爱,伤害如鸿毛,厚爱如泰山,让一切豪言壮语黯然失色,却在我们心灵深处高高树起一块丰碑。

傅雷简介——精选推荐

傅雷简介——精选推荐

傅雷简介论傅雷的翻译观⼀、“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傅雷在翻译领域⾥成就卓著,⽀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却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因此,弄清楚傅雷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对于了解傅雷的翻译观具有重要有意义。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先应是建⽴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艺思想上的。

傅雷具和谐之美⽂艺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和谐统⼀、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上。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时间要⽐傅雷⽂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晚的多。

傅雷翻译论是于1957年5⽉份发表在《⽂艺报》上的《翻译经验点滴》的⽂中提出的,在傅雷提出此论之前正是傅雷⽂艺思想形成、发展的时期,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这恰是傅雷⽂艺思想和谐美特质的体现。

但傅雷⽂艺思想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傅雷翻译思想由不成熟到他翻译思想的核⼼确⽴的时期,也就是说,傅雷⽂艺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傅雷翻译论的形成、发展⼏乎是同步的。

联想到傅雷为学讲“通”的特点,以及傅雷在诸多艺术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表现和主张,很难让⼈怀疑傅雷具和谐美特质的⽂艺思想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背景。

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

还在傅雷正式提出“神似”说翻译论前,傅雷就有关于绘画⽅⾯的形与神关系的论述,在绘画⽅⾯傅雷⼗分强调神似,他将黄宾虹视为实践绘画“神似”说的杰出代表。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傅雷这样写道:“⼭⽔乃图⾃然之性,⾮剽窃其形。

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

”、“取貌遗神,⼼劳⽇拙,尚得为艺术乎?”[2](P551)、“神似⽅为艺术,貌似徒具形骸”。

[3](P501)由此可见,傅雷已在绘画领域⾥率先提出了他的“神似”说,即他主张作画不能重“形似”轻“神似”,实际上傅雷是为了平衡以往画论重“形”轻“神”的偏颇,才提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只不过这种纠偏有些过了,其实质乃是强调为画要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

傅雷

傅雷

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 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 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进行中文写作。 煌煌15卷《傅雷译文集》,洋洋 五百余万言,文字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清丽可 诵,堪称我国翻译的典范。 (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认为,“翻译工作 要做得好, 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 完美无疵 ”。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 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主要译作
翻译思想
翻译态度
•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者必须认真了解原 作及原作者和了解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修养。
翻译语言
• 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 、行话、文言和“旧小说 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 言流畅”
理解表达
•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第一,理解要“化为我 有”,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
关于翻译语言,傅雷认为白话文“一无规则, 二无体制”,不赞同瞿秋白“绝对的白话”,而赞 同鲁迅“四不像的白话”。他认为需要从口语、文 言、方言、旧小说等处吸取营养。他提倡,再创造 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 病”“纯粹之中文”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 和“文言”,关键在于 “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 碎”。
关于理解表达的两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要 “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 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 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 为我有,方能谈到译”。 譬如,巴尔扎克在环境描 写上是不惜笔墨的,对他那个时代的建筑、室内陈 设、人物服饰都作了极其细腻的描写。事过境迁, 相隔一个世纪,一个东方人来翻译这些西方的古董 确实不易。傅雷翻译这方面的段落时,俨然就是个 考古学家。

傅雷、卞之琳的翻译人生

傅雷、卞之琳的翻译人生

收稿日期:2012-04-27作者简介:庞莉芹(1988 ),女,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2年9月第31卷第9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2Vol.31No.9傅雷、卞之琳的翻译人生庞莉芹(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摘要:傅雷和卞之琳都乃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翻译家,但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创造了不同的翻译语境,因而二人无论是在翻译目的还是在翻译对象的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傅雷希望通过翻译救亡图存,偏重法国文学,以小说为主;卞之琳的翻译则受到自己创作的影响,偏重英国文学,以诗歌为主。

不同的翻译实践使二人形成独特的翻译思想,总结出各具优长的翻译理论,不仅指导二人取得了不凡的翻译成就,也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翻译语境;翻译目的;翻译思想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2)09-0129-04中国翻译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文学翻译活动则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并于二十世纪达到鼎盛。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翻译家,傅雷和卞之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从事翻译活动的傅雷和卞之琳,由于迥异的人生经历选择了形式与内容都有着巨大差异的翻译对象,并在翻译实践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翻译思想,我们通过二人的翻译语境、翻译目的、翻译对象和翻译思想四个方面对其整个翻译人生进行比较研究。

一、翻译语境傅雷于1908年出生于上海,幼年的私塾学习使其具备扎实的古文功底。

1921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这是一所教会中学,法语乃主课,三年的学习使傅雷打下了坚实的法语基础,但在毕业前夕因反对宗教信仰被开除。

1924年傅雷考入上海大同中学,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示威游行运动,1926年领导大同中学的学生开展了发对学阀的斗争,同年秋考入上海持志大学。

傅雷的翻译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 似,而在神似。”
——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1951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 重神似不重形似。”
——傅雷致罗新璋的复信 1963
傅雷在此以自己深厚的文艺素养和长期的译事经验,采用移花接木的 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 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将译论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独到之 处就在于“把文学翻译纳入文艺美学的范畴,把翻译活动提高到审美的高 度来认识” 。
“神”与“形”的和谐
“ 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 在 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 何, 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为中文。 ……风格的传达, 除了句法外, 就没有别的方法可 以传达”
“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 更 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 ‘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 个和谐的整体,‘形’与‘神’的轻与重,是 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开来衡量的。”
译前阶段—— 首先,傅雷强调要审慎选择原作。傅雷选择原作的标准 是:原作要与译者性格相近,气质相投,译者喜爱。 “选择原作好比交朋友,有的人始终与我格格不入,那 就不必勉强;有的人和我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但即 使对一见如故的朋友,也非一朝一夕所能真切了解。” ——《翻译经验点滴》
译中阶段——
1966年9月3日,在经 历了抄家和批斗的 凌辱后,傅雷夫妇 在卧室自缢身亡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 生于江南望族,因 出生时哭声洪亮, 长辈们便以“雷” 为名,以“怒安” 为字
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 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 介绍工作
1932年,与青梅竹马的 表妹朱美馥结婚,育 有两子,傅聪和傅敏

(完整word版)名著阅读《傅雷家书》

(完整word版)名著阅读《傅雷家书》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复习资料一、傅雷个人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

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

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01
02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04
03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ADD YOUR TITLE
添加标题内容
I long to alleviate t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05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ADD YOUR TITLE
添加标题内容
I long to alleviate t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标题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 伸文本框大小
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 伸文本框大小——亮 亮图文旗舰店
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 伸文本框大小

傅雷 “神似”

傅雷 “神似”

傅雷傅雷(1908.03.30 -1966.09.03),别名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译巨匠。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

“文革”中因受到迫害,不堪忍受污辱,1966年9月3日凌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傅雷先生的翻译观体现在他的翻译态度和翻译理论两个方面。

(一)翻译态度傅雷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翻译大家,缘于他严肃严谨的译风和虚怀若谷的译德。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文化比较研究
傅雷注重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增 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人文关怀
傅雷关注人生与社会问题,强调人文关怀和人性解放,主 张通过文学翻译和创作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社会批判意识
傅雷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关注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 等现实问题,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 和弊端。
傅雷的文学风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善于运用古典 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意象,使得他的译文具有浓郁的中 国文化气息,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
傅雷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的译作涵盖了多个领域, 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为中国文 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经典作品。
02
文学贡献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译文准确、生动,
为中国文学界和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社会影响
傅雷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其坚定的文化信仰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他成
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THANKS
感谢观看
傅雷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 文学才华,曾多次在校刊上发表
诗歌和散文。
傅雷的文学翻译事业
1
傅雷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从事文学翻译 工作。
2
他翻译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 曼·罗兰等作家的经典作品。
3
傅雷的翻译作品语言优美、准确,深受读者喜爱, 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傅雷的艺术造诣与成就
详细描述
傅雷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梅里美等法国文学家的作品,他的译作在语 言和风格上都非常贴近原著,不仅传达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还为中国读者提供 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翻译家傅雷

翻译家傅雷
傅雷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
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 1908年4月7日出生,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 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1年: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初中) 1924年被开除,以同等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 学附属中学。 1926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 1927年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 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1年秋回国,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介 绍工作。 1966年9月3日夜晚和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

一代翻译巨匠、文学评论家、音乐鉴赏家傅雷 先生。 作为翻译家,他向国人译介的罗曼· 罗兰的《约 翰· 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他 翻译的巴尔扎克,也被誉为“信达雅”的完美 楷模。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多部。约五 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 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的全部译作, 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 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尤以翻译巴尔扎克及罗曼· 罗兰的小说,最为脍 炙人口,影响深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 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 我译的服尔德到昨夜(1954年8月30 日)终算完成,寄到北京去。从初译 以后,至寄出为止,已改过六道,仍 嫌不够古雅,十八世纪风格传达不出。
评价
• 好友楼适夷:“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 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 但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无法与人共事,每次 都半途而去,不能展其所长。” • 好友杨绛:“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 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园转 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傅雷的严肃认真,在前辈学人中有口皆碑,他在选择 翻译作品时也极为慎重。作为一位翻译大师,自身特有 这崇高的学术品格,也正是这种品格的照射,使他的译 著时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傅雷的翻译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

二.重译者
文学的对象既然以人为主,人生经验不丰富,就不 能充分体会一部作品的妙处。而人情世故是没有具 体知识可学的。所以我们除了专业修养,广泛涉猎 以外,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 时要深入生活,了解人,关心人,关心一切,才能 亦步亦趋地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 给读者听
------《傅雷论翻译》
译前阶段——
首先,傅雷强调要审慎选择原作。傅雷选择原作的标准 是:原作要与译者性格相近,气质相投,译者喜爱。 译中阶段——
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采用西洋 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使中国读者体 会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可见,傅雷提倡的再创造,既不是完 全保留“形式”的“欧化”语言,又不是独具“神韵”的 “归化”语言,而是两者的统一,即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 利,和谐地融为一体。
翻译巨匠傅雷
1
简单介绍
2
主要作品
3
独特的翻译理论
4
创新的翻译风格
生平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一代翻译 巨匠,中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他几乎译遍法国 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 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 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20世纪60 年代初,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卓越贡献,成为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
语言风格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一霎时,波尔多斟遍了,饭桌上大家提足精神,越来越开心。粗野疯狂 的笑声夹着各种野兽的叫声。博物院管事学巴黎街上的一种叫卖声,活像 猫儿叫春。立刻八个声音同时嚷起来:
“磨刀哇!磨刀哇!” “鸟栗子呕!” “卷饼 ,太太们,卷饼 !” “修锅子,补锅子!” “船上来的鲜鱼呕!鲜鱼呕!” “有旧衣服,旧金线,旧帽子卖 ?” “甜樱桃啊甜樱桃!” 最妙的是皮安训用鼻音哼的“修阳伞哇”! 几分钟之内,哗哩哗啦,沸沸扬扬,把人脑袋都胀破了。你一句,我一 句,无非是瞎说八道,像一出大杂耍。

傅雷 翻译理论赏析

傅雷 翻译理论赏析

逝 世: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 1966年9月3日的一个孟秋之夜 日的一个孟秋之夜58 年 月 日的一个孟秋之夜 岁的翻译大师经历了抄家批斗之后, 岁的翻译大师经历了抄家批斗之后, 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 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 从坐在自己的 躺椅上吞服了巨量 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 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 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 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 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 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1979年平反昭雪,被彻底恢 年平反昭雪, 年平反昭雪 复政治名誉。 复政治名誉。
对傅雷的评价
从文学阅读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文学这样, 从文学阅读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文学这样,与我们中 国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阅读关系,以至于翻译家傅雷先生一旦去世, 国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阅读关系,以至于翻译家傅雷先生一旦去世,巴 尔扎克在中国也就去世了;仿佛此前他还一直活着一样。 尔扎克在中国也就去世了;仿佛此前他还一直活着一样。优秀译者是如 此重要,在非母语国家的阅读当中,他几乎就等于原作者的化身。 此重要,在非母语国家的阅读当中,他几乎就等于原作者的化身。 ——池莉《沉下去浮上来》 池莉《 池莉 沉下去浮上来》 我们如果仅仅从翻译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傅雷是不够的, 我们如果仅仅从翻译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傅雷是不够的,因为傅雷不仅 仅是翻译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传播的是思想的圣火,他是“ 仅是翻译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传播的是思想的圣火,他是“思想 圣火传播者永远的榜样。 圣火传播者永远的榜样。 ——哲学家郑涌 哲学家郑涌 傅译罗曼•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 固然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克利斯朵夫》 傅译罗曼 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固然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但就质量 罗兰的 并论,则不得不承认巴尔扎克的作品才是傅译浩瀚天地中的重镇。 并论,则不得不承认巴尔扎克的作品才是傅译浩瀚天地中的重镇。 ——金圣华(香港中文大学校董、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金圣华( 金圣华 香港中文大学校董、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揭秘:翻译大师傅雷的悲欢人生

揭秘:翻译大师傅雷的悲欢人生

揭秘:翻译大师傅雷的悲欢人生本文导读:傅雷1927年赴法国留学,读到了罗曼·罗兰的著作《贝多芬》,顿时如受到神光烛照,心灵创伤受到抚慰,全身喷发出一种生命力的激情,感动得嚎啕大哭。

傅雷发愿要将《贝多芬》一书译出,在他看来,“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青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

”1931年,傅雷开始翻译《贝多芬传》,1932年11月完成。

他满情希望地将译稿寄给上海商务印书馆,结果遭到无情的退稿:该书已有有几种中译本;傅雷是个默默无闻的新人。

傅雷十分失望,决心向贝多芬学习,不向命运低头,于是继续翻译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的另外两部名人传——《弥盖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傅雷完成了两部人物传记的翻译,怀着对精神导师的无比尊崇,在1934年3月3日在上海致函罗曼?罗兰。

他在信中写道:尊作“名人传”三册,现已译竣,祈允予付梓出版;先生关于三大天才之著作,已哺育万千青年,谅各现行语言早有译本,中译已落后手。

个中原因,容弟子追述一二,俾先生知愚以何等感恩之情勉力从事哉。

接着,傅雷对当初读到《贝多芬传》时的振奋动情形进行了追述。

最后,傅雷希望罗曼?罗兰能够回函,并请求能将回函作为序言刊登在他的译著前面。

信函寄出去了,傅雷焦急地期待着大师的回复,世界著名大文豪会给一个中国的无名译者回信吗?7月,上海最炎热的日子,傅雷收到了罗曼?罗兰6月30日的回信。

“足下移译拙著《贝多芬》、《弥盖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传,并有意以汉译付刊,闻之不胜欣慰。

” 罗曼?罗兰在信中说,大师对于傅雷信中对“不抵抗主义”的表述作了一番指正。

接到罗曼?罗兰回信不久,傅雷有一位朋友要去欧洲,傅雷考虑到在上海向国外寄信不方便,就在8月20日匆匆赶写一函,托请朋友到欧洲后寄出。

傅雷在信中首先郑重地表示,“6月30日赐书奉悉,不胜感激。

”,他接着告诉大师“名人三传”即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傅雷的翻译思想之管见

傅雷的翻译思想之管见

2452020年30期总第522期ENGLISH ON CAMPUS傅雷的翻译思想之管见文/牛云凤 刘 洁一位翻译工作者,他最大的希望便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唤醒沉睡的中国,在精神上鼓舞人民站起来。

他的翻译思想也随着国家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他于1927年看到了祖国遭受列强侵略,民不聊生,内心颓废,他内心极感苦闷,怀着靠学术挽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只身赴法留学,去探寻人生的真谛。

到了法国他更加感受到自己民族在他国所受到的歧视,更加发奋努力学习。

他主攻艺术理论,希望从中学到至善至美的真理,去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

第二个阶段,是1931年回国以后,他满腔抱负希望能报效祖国,但是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他性格执拗不肯低头,每日闭门翻译书籍,献身于法国的文学翻译事业。

当时正处于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件,而国内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痛苦不堪。

在内忧外患之时,傅雷翻译了三名人传,他翻译的这三传的目的是希望陷入苦闷、希望寻求救国之路的中国年轻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丝救国的希望,与黑暗势力做斗争。

第三个阶段,是解放以后,他立志于为社会主义而效忠。

他主要从事巴尔扎克的著作。

“他主要是考虑到政治问题,当时国内的情况,翻译巴尔扎克最安全,……他翻了,也很喜欢。

”的确,这个时代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最安全,因为他的作品得到过马克思的首肯。

在他的晚年,他研究巴尔扎克到了非常痴狂的地步,希望尽自己的绵力能够充分剖析他的心路历程。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美好愿望还未实现,便与世长辞了。

四、傅雷的翻译思想1.以读者为导向进行选材。

傅雷具有很强的读者倾向,他能够考虑到读者的切实要求,他的翻译选材、翻译过程、出版等都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存在。

从选材上讲,他会选择那些具有时代精神,能够对大众具有教育意义的著作。

而且,傅雷认为最好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容熟悉的作品。

我们可以看出一位翻译家对自己的翻译作品选材是多么考究,他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思考。

傅雷与翻译

傅雷与翻译

C
3.这支奏鸣曲,还有《哀格蒙特》的总谱,直到他的钢琴协奏曲及《降E调协奏曲》(作品 第73号,1809),精湛的技巧表现英雄气势,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Z 4.在《埃格蒙特序曲》,直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七十三号,1809年),连技巧 的弦耀都是壮烈的,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X 5.从《埃格蒙特序曲》,到他的钢琴协奏曲,再到《降E大调协奏曲》(作品第七十三 号,1809年),高超的技巧显示着英雄的壮烈,好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L
——《傅雷的神似论中美的移植—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
‚神似‛论
• 傅雷先生对‚神似‛还有一些更为详细的解释:‚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 硬拗口之病;又须能琅琅上口,求音节和谐;至节奏与tempo,当然以原作为归 依‛、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 自非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即使最优秀的译文,其韵 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 不及则勿过于不及‛、‚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 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 辞的弊病了。‛
傅译《幸福之路》
原作:I remenber two old ladies, both typical of certain aspects of the period, whom I knew well in my youth. One was a Puritan and the other a Voltairean.The former regretted that so much poetry deals with love, which, she maintained, is an uninteresting subjest. The latter remarked: "Nobody can say anything against me,but I always say that it is not so bad to break the seventh commandment as the sixth, because at any rate it requires the consent of the other party."

著名翻译家傅雷介绍

著名翻译家傅雷介绍

8
主要翻译思想
1. 翻译态度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 者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原作及原作者等)和了解 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 2. 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 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9
主要翻译思想
3. 翻译语言 傅雷在翻译用白话文或文言文的见解上,与鲁迅、 周作人相近。他认为白话文“一无规则,二无体 制”,不赞同瞿秋白“绝对的白话”,而赞同鲁 迅“四不像的白话”。他认为需要从口语、文言、 方言、旧小说等处吸取营养。他提倡,再创造的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 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
3
教学生涯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 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 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 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 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 妹朱梅馥结婚。抗日战争时期, 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 促进会,曾发表亲美言论。 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 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 及书记处书记等职。
LOGO
著名翻译家:傅雷
1
人物简介
中文名:傅雷,字怒安,号怒庵 民 族:汉族 籍 贯: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上 海市南汇区航头镇)人 出生日期:1908年4月7日 逝世日期:1966年9月2日 职 业: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主要成就: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名著, 《傅雷家书》,译著《约翰·克利斯朵 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4
文革时期陷入政治漩涡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 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傅雷之 子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家书》出自这一 时期傅雷与其子的书信来往中。1966年8 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 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 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 (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 报)。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 夫妇已在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 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 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 亡。

《傅雷家书》主要情节

《傅雷家书》主要情节

《傅雷家书》主要情节《傅雷家书》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系列家书。

这些家书记录了傅雷关于人生、学习、道德和做人的思考与教育。

通过回忆与寄语,傅雷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价值观,向儿子表达了对他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以下是《傅雷家书》中的主要情节:第一封信:初尝作者接触外国文学的心路历程。

傅雷向儿子描述了小时候读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的惊艳与感动,以及如何通过译作让中文读者了解西方文学的魅力。

第二封信:作者阐述了学历与知识的重要性。

傅雷告诉儿子要努力学习,追求知识和卓越,同时也要塑造优良的品格与思维方式。

第三封信:谈及了作者对待事物应保持平衡心态的观点。

傅雷提醒儿子在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和其他事务中保持稳定心态,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失去自我。

第四封信:关于坚持的意义。

傅雷鼓励儿子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时,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不被外界意见轻易动摇。

第五封信:品味与审美教育。

傅雷与儿子分享了自己对于音乐、绘画和文学的热爱,并强调了培养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第六封信:关于人生态度和奉献。

傅雷倡导儿子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宽容的心态,并向他传递了人生的真谛是将自己的能力用于他人的利益。

第七封信:父爱与教育。

这封信是傅雷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他用深情款款的文字表达了对儿子的爱与关怀,告诫他要坚守信仰并照顾好家人。

通过这些家书,傅雷以其独特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承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自己对于人生、学习和做人的想法传递给了下一代。

《傅雷家书》以其真挚动人的情感与教育智慧,被广大读者视为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

对于每一个读者而言,这些家书都是一份温暖而珍贵的礼物,激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傅雷家书》细思极恐[精选3篇]

《傅雷家书》细思极恐[精选3篇]

《傅雷家书》细思极恐[精选3篇]【《傅雷家书》细思极恐第1篇】“去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

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

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小个片段,这朴实无华的句子中蕴含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切关怀和浓浓期盼。

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更是一个极其称职的父亲。

他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

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傅雷家书》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

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他要培养的不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而是一个热爱祖国,有责任心的中华儿女。

我的父亲在外赚钱,很少回家,他虽然没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给我写信,即使是每次打电话时也是匆匆说几句话就挂断了,但我知道他很爱我,他赚的钱全都用在了我的学费或其他开支上了。

他虽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陪在我身旁,但他给我的爱却一点也不比母亲的少。

他虽然不会说出“我担心你”之类的话语,但我知道,他时时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让我健康成长至今。

父亲的爱很深沉也很深厚,正如歌里唱的一般“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傅雷家书》细思极恐第2篇】傅雷想借通信训练儿子的文笔以及思想,他也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让儿子做面“忠实的镜子”。

干干净净的傅雷

干干净净的傅雷

干干净净的傅雷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

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

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

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

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

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

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个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

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 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好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地无故受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 生硬拗口之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 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 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 能达意,不能传情” 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 傅雷认为,“非杂糅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 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 “如何调和,使风 格不致破碎”。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 方言 、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 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
而在神似。” ---傅雷《高老头· 重译本序》1951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 重神似不重形似。”
---傅雷致罗新璋的复信 1963

傅雷在此以自己深厚的文艺素养和长期的译事经验, 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 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 翻译的艺术问题,将译论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独 到之处就在于“把文学翻译纳入文艺美学的范畴,把 翻译活动提高到审美的高度来认识” 。
3.“神”与“形”的和谐源自译者的再创 造

为了准确地表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 魅力,达到“形”与“神”的和谐的审美效果,进行 艺术的再创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傅雷曾指出:“译 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 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那么,译本就是 译者的再创造。
“神似”与“形似”的辩证关系: “神似”即“传神达意”, “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 神似与形似应浑然一致, 不能取一方而舍另一 方; 不能两全时, 应不拘泥于字面, 死于句下, 略于形色而得神气, 即不求貌同, 正由神 合。如此, 方能再现原文精髓, 再创文学艺术于译文之中。
“神似”与“形似”和谐体现中西美学之精髓:“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


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 《查第格》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 牺牲》



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
翻译理论:

傅雷先生不仅仅作翻译,他还是中国翻译理论 的积极建设者。归纳总结其翻译思想,主要有 以下三点:




多重身份:

翻译家 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他译介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 代中国人 音乐鉴赏家 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 文学评论家 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 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慈爱的父亲: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 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 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 点:

(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 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 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 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 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 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 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 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 ”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 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影响及评价:

名副其实的翻译巨匠 历史上实施艺术人格家教的成功典范 勇敢的殉道者

——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傅雷与翻 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评论
1.名副其实的翻译巨匠:
对当代社会: 传播了巴尔扎克的著作,打破三个神话 译者永远只能是原作者的影子 在文学翻译中, 译者是不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译作总是短命的, 它的寿命一般只有二三十年 质疑:权力和意识形态对傅译的外部干预造成了傅译的局限性, 因此在“存异”方 面有所欠缺。



《傅雷家书》

摘编了(1954~1966)傅雷及其 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 186封 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 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 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 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 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 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 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其它翻译思想:

1.选材的标准。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 精神,符合社会发展 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 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 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类似马氏的“摹写其神气,心悟 神解”)。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 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 方能谈到译”。

傅雷年谱: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 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8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 艺术评论 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1932年,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朱美馥结婚,育有两子,傅聪和傅敏 1966年9月3日,在经历了抄家和批斗的凌辱后,傅雷夫妇在卧室 自缢身亡
傅雷的翻译人生
by Jojo

人生经历 翻译著作 翻译理论 翻译思想 影响评价
生平简介: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 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 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 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 《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2.历史上实施艺术人格家教的成功典范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 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 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 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 刻写照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 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 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 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 界。
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的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 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 他自己的意料之 外。””。“神似”与“形似 ”的和谐的实质在于,既表达出语言的“确定 点”——“显形”,又表达出语言的“未定点”——“隐形”,使之既传神又达 意。

1.“神似说” 2. “神”与“形”的和谐 3. 译者的再创造
1.“神似说"

形似:指保留原文 的形式,如保留原 文的体裁、句型、 句构和修辞手段等, 即从字面上追求译 文与原文的对等
神似:指译文要惟
妙惟肖地再现原文 中的颇具神采的意 象和韵味无穷的语 句,即从内涵上追 求译文与原文的对 等。
3.勇敢的殉道者:

崇高的职业道德: 据傅敏回忆,被人们公认为优秀译作的《约翰• 克 里斯多夫》,傅雷自己仍然不满意,甚至连看都不 敢看,甚至要烧掉 傅雷精神:赤子之心



翻译著作:

巴尔扎克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 萨伐龙》《欧 也妮· 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 《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 弥罗埃》《赛查· 皮 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 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 革命”期间被抄) 罗曼· 罗兰4种:即《约翰· 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2.“神似”与“形似”的和谐

“ 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 在最大限度内 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何, 要叫人觉得尽 管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为中文。……风格的传达, 除了句 法外, 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

“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 更不是主 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 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 与‘神’的轻与重,是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开来衡量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