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精品】第05章脂代谢

合集下载

05-2_甘油三酯和磷脂代谢_脂代谢

05-2_甘油三酯和磷脂代谢_脂代谢
D(-)-β羟脂酰CoA 表构酶
β氧化
L(+)-β羟脂酰CoA
目录
O
18 12 9
H3C
3次β氧化
c
1
SCoA
亚油酰CoA (⊿9顺,⊿12顺)
O 7 H3C
⊿3顺,⊿2反-烯脂酰 CoA异构酶
6 5 4 3
SCoA 2 十二碳二烯脂酰CoA (⊿3顺,⊿6顺)
1
4 2 3
c
7 H3C
2次β氧化
6 5
ATP + HCO3- + 乙酰CoA
24
目录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 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
物素,Mn2+是其激活剂。其活性受别构调节和磷
酸化、去磷酸化修饰调节 。
德国马普所:乙酰CoA羧化酶发现
目录
(2)脂酸合成
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
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
肠粘膜细胞(酯 化成TG)
肠粘膜细胞(酯 化成CE) 肠粘膜细胞(酯 化成PL)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TG、CE、PL + 载脂蛋白(apo) B48、 C、AⅠ、AⅣ 血循环 淋巴管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4

脂肪动员过程:
ATP
+
脂解激素-受体
脂酸β氧化 酮体生成
脂肪动员 FFA
目录
糖尿病紊乱
(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 旺盛 FFA主要生成TG及磷脂
乙酰CoA
+ 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酰CoA 反之,糖代谢减弱,脂酸β-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

05-3_胆固醇代谢-血脂_脂代谢

05-3_胆固醇代谢-血脂_脂代谢

肾上腺
睾丸 卵巢
器官 皮质球状带 皮质束状带 皮质网状带 间质细胞 卵泡内膜细胞 黄体
合成的类固醇激素 醛固酮 皮质醇 雄激素 睾丸酮
雌二醇、孕酮
(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的前体
7-脱氢胆固醇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
目录
本 节 主 要 内 容:
空腹时主 要来源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脂肪组织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
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目录
二、不同血浆脂蛋白其组成、结构均不同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 (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电泳法
CM 前

目录
➢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
目录
• 饥饿与饱食 ➢ 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 成增加。
• 胆固醇 ➢ 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 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
目录
• 激素 ➢ 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 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 ➢ 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HMG-CoA还 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 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
目录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CM VLDL
密度
<0.95
0.95~1.006
脂类 含TG最多, 含TG

80~90%
成 蛋白 最少, 1%

50~70% 5~10%

课后练习题 第05章脂代谢

课后练习题 第05章脂代谢

34.胆固醇合成时第一步的产物是
A. 乙酰辅酶A B. 乙酰乙酰辅酶A C. 丙酰辅酶A D. 草酰乙酸 E. 葡萄糖
35. 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脂蛋白是
A. 乳糜微粒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低密度脂蛋白 D. 高密度脂蛋白 E. 清蛋白
36.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是
A. 乳糜微粒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低密度脂蛋白 D. 高密度脂蛋白 E. 清蛋白
A.NAD+ B. NADP+ C.CoASH D. FAD E. 肉碱
B 答对了! 因为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 下生成β-酮脂酰CoA,而NAD+是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辅 助因子;β-酮脂酰CoA的硫解过程中需要CoASH的参与; 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反△2-烯酰CoA 的反应中,FAD是脂酰CoA脱氢酶的辅助因子;长链脂肪 酸在胞液中活化,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却存在于线粒 体基质中,长链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需要 与肉碱结合,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只 有NADP+不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所需的。
23.关于胆汁酸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为脂肪消化必需的乳化剂 B. 由胆固醇转变来的 C. 石胆酸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 D. 缺乏可导致机体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E. 能进行肝肠循环
24.长链脂肪酸在β-氧化循环中与下述哪种
酶无关?
A.酰基辅酶A脱氢酶
B. β-羟酰CoA脱氢酶
C.烯酰CoA水合酶
Hale Waihona Puke 7.在胞液内进行的代谢途径有:
A.三羧酸循环 B.氧化磷酸化 C.丙酮 酸羧化 D.脂酸β-氧化 E.脂酸合成

05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脂类代谢解析

05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脂类代谢解析

脂类代谢一 . 选择题(一) A 型题1. 食物中脂类消化产物不包括A. 甘油一酯B. 甘油二酯C. 脂肪酸D. 胆固醇E. 溶血磷脂2. 小肠消化吸收的甘油三酯到脂肪组织中的储存,其运输载体是A. CMB. LDLC. VLDLD. HDLE. LP(α)3. 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A. 甘油激酶B. 甘油一酯脂肪酶C. 甘油二酯脂肪酶D. HSLE. LPL4. 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激素为A. ACTHB. 肾上腺素C. 胰岛素D. 胰高血糖素E. 去甲肾上腺素5. 有关脂肪酸活化错误的是A. 增加水溶性B. 消耗 ATPC. 增加代谢活性D. 在线粒体内进行E. 由脂酰CoA 合成酶催化6. 不能氧化利用脂酸的组织是A. 脑B. 心肌C. 肝脏D. 肾脏E. 肌肉7. 脂酰 CoA 在线粒体进行β-氧化顺序的正确是A. 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B. 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C.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E. 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8. β-氧化第一次脱氢的辅酶是A. 乙酰 CoAB. FADC. FMND. NADP +E. NAD +9. 1mol 软脂酸( 16 碳)彻底氧化成 H 2 O 和 CO 2 可净生成的 ATP 摩尔数是A. 38B. 22 C . 106 D. 36 E. 13110. 1mol 甘油彻底氧化成 CO 2 和 H 2 O 可净生成的 ATP 摩尔数是A. 20B. 11 C . 18.5 D. 18 E. 2411. 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产生的乙酰 CoA 最易转变生成A. 丙二酸单酰 CoAB. 胆盐C. 酮体D. 胆固醇E. 胆汁酸12. 长期饥饿后血液中下列哪种物质的含量增加A. 酮体B. 乳酸C. 丙酮酸D. 血红素E. 葡萄糖13. 不属于酮体的物质是A. 乙酰乙酸B. 甲羟戊酸C. β-羟丁酸D. 丙酮E. 以上都是14. 脂肪动员加强时,肝内乙酰 CoA 主要去向是合成A. 葡萄糖B. 酮体C. 胆固醇D. 脂肪酸E. 草酰乙酸15. 脂肪酸β- 氧化酶系存在于A. 胞液B. 微粒体溶酶体C. 溶酶体D. 线粒体内膜E. 线粒体基质16. 脂肪酸β- 氧化过程中不出现的反应是A. 加水反应B. 脱氢反应C. 脱氧反应D. 硫解反应E. 再脱氢反应17. 脂肪酸生物合成所需要的乙酰 CoA 由A. 胞液直接提供B. 线粒体合成并转化成柠檬酸转运至胞液C. 胞液的乙酰胆碱提供D. 线粒体合成,以乙酰 CoA 的形式运输到胞液E. 胞液的乙酰磷酸提供18. 脂肪酸生物合成所需的氢由下列哪一递氢体提供A. NADPB. FADH 2 C . FAD D. NADPH+H + E. NADH+H +19. 脂肪酸从头合成叙述正确的是A. 不能利用乙酰 CoAB. 仅能合成少于十碳的脂肪酸C. 需丙二酰 CoA 作为活性中间体D. 在线粒体中进行E. 以 NAD + 为辅酶20. 乙酰 CoA 羟化酶的变构抑制剂是A. 柠檬酸B. cAMPC. CoAD. ATPE. 长链脂酰 CoA21. 乙酰 CoA 羟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A. cAMPB. 柠檬酸C. CoAD. ATPE. 长链脂酰 CoA22. 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由乙酰 CoA 合成脂肪酸的反应A. CO 2B. ATPC. NADPH+H +D. CH 3 COCOOHE. HOOCOH 2 CO ~ SCoA23. 由乙酰 CoA 在胞液中合成 1 分子软脂酸需要多少分子 NADPH+H +A. 16B. 7 C . 14 D. 18 E. 924. 脂肪酸合成酶系正确的是A. 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B. 催化脂酰 CoA 延长 2 个碳原子C. 是多酶复合体,由一个核心蛋白和七种酶蛋白组成D. 催化乙酰 CoA 生成丙二酰 CoAE. 催化脂肪酸活化25. 胞质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是A. β-酮脂酰合成酶B. 水化酶C. 乙酰 CoA 羧化酶D. 乙酰转移酶E. 硫酯酶26. 合成甘油三酯能力最强的组织是A. 脂肪组织B. 肝脏C. 小肠D. 肾脏E. 肌肉27. 下列哪种情况机体能量的提供主要来自脂肪A. 空腹B. 剧烈运动C. 进餐后D. 禁食E. 安静状态28. 饥饿时尿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是A. 丙酮酸B. 乳酸C. 尿酸D. 酮体E. 葡萄糖29. 乙酰 CoA 不能参加下列哪种反应A. 氧化分解B. 合成糖原C. 合成脂肪酸D. 合成酮体E. 合成胆固醇30. 下列哪种生化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A. 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B.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C.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D. 脂肪酸β-氧化E. 脂肪酸的活化31. 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甘油A. 主要来自葡萄糖B. 由糖异生产生C. 由脂解作用产生D. 由氨基酸转化而来E. 由磷脂分解产生32. 脂肪酸生物合成错误的是A. 存在于胞液中B. 生物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C. 合成过程中 NADPH+H + 转变成 NADP +D. 不需 ATP 参与E. 以 COOHCH 2 CO ~ SCoA 作为碳源33. 关于酮体代谢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肝不能氧化利用酮体B. 生成酮体是肝特有的功能C. 饥饿时酮体生成增多D. 糖尿病患者酮体生成可减少E. 脑不能氧化脂肪酸,但能利用酮体34. 长链脂酸合成的脂肪吸收后进入血液的方式A. 脂肪酸及甘油B. 乳糜微粒C. 甘油三酯D. 甘油二酯及脂肪酸E. 甘油一酯及脂肪酸35.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A. 高糖饮食B. 脑磷脂缺乏C. 胆碱缺乏D. 胰岛素分泌增加E.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36. 卵磷脂合成所需要的供体是A. ADP 胆碱B. GDP 胆碱C. CDP 胆碱D. TDP 胆碱E.UDP 胆碱37. 含有胆碱的磷酸是A. 卵磷脂B. 脑磷脂C. 磷脂酸D. 心磷脂E. 脑苷脂38. 下列哪个因素与磷脂合成无关A. 胆碱B. CTPC. 甘油三酯D. 丝氨酸E. S—腺苷甲硫氨酸39. 在脑磷脂转化成卵磷脂过程中,需下列哪种氨基酸A. 蛋氨酸B. 天冬氨酸C. 谷氨酸D. 精氨酸E. 鸟氨酸40. 甘油磷脂中,通常哪一位碳原子或基团连接有不饱和脂肪酸A. 甘油的第二位碳原子B. 甘油的第一位碳原子C. 甘油的第三位碳原子D. 胆碱E. 乙醇胺41. 不具有环戊烷多氢菲骨架的化合物是A. 维生素 D 3B. 胆红素C. 类固醇D. 类固醇激素E. 胆汁酸42. 体内可直接合成胆固醇的化合物A. 丙酮酸B. 草酸C. 苹果酸D. 乙酰 CoAE. α- 酮戊二酸43. 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A. HMG CoA 合成酶B. HMG CoA 还原酶C. HMG CoA 裂解酶D. 甲羟戊酸激酶E. 鲨烯环氧酶44. 参与合成一分子胆固醇需乙酰 CoA 的分子数是A. 10B. 14 C . 16 D. 18 E. 2045. 胆固醇是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的前体A. CoAB. 泛醌C. 维生素 AD. 维生素 DE. 维生素 E46. 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转化成A. 胆汁酸B. 肾上腺皮质激素C. 胆色素D. 性激素E. 维生素 D 347. 肝病患者血浆胆固醇降低的原因是A. LDL 活性增加B. LCAT 减少C. 胆固醇酯酶活性增加D. 胆固醇酯酶活性减少E. 胆固醇合成减少48. 细胞内催化脂酰基转移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A. LCATB. 脂酰转运蛋白C. 脂肪酸合成酶D. 肉碱脂酰转移酶E. ACAT49. 血浆中催化脂肪酰基转运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A. LCLTB. ACATC. 磷脂酶D. 肉碱脂酰转移酶E. 脂酰转运蛋白50. 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由下列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A. CMB. LDLC. VLDLD. HDLE. HDL 351. 内源性胆固醇主要有下列哪一种浆脂蛋白运输A. HDLB. LDLC. VLDLD. CME. HDL 352. 脂肪酸在血中的运输方式是A. 与球蛋白结合B. 与清蛋白结合C. 与 CM 结合D. 与 VLDL 结合E. 与 HDL 结合53. 正常人空腹时,血浆中主要的脂蛋白是A. CMB. VLDLC. LDLD. HDLE. 脂肪酸—清蛋白复合物54. 运输外源性脂肪的血浆脂蛋白是A. CMB. VLDLC. LDLD. HDLE. 清蛋白55. 生成 LDL 的部位是A. 脂肪组织B. 红细胞C. 肠粘膜D. 血浆E. 肝脏56. HDL 的生理功能是A. 运输外源性 TGB. 运输内源性 TGC. 运输胆固醇从肝外到肝内D. 运输胆固醇从肝内到肝外E. 肝脏57. 脂蛋白中含蛋白质较高的是A. CMB. VLDLC. LDLD. HDLE. IDL58. 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是A. 肝内缺乏 HMG CoA 还原酶B. 肝内缺乏 HMG CoA 裂解酶C. LDL 受体缺陷D. ACAT 活性降低E. 由 VLDL 生成 LDL 增加59. 血浆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A. LDL 、 VLDL 、 CMB. CM 、 VLDL 、 LDLC. VLDL 、 LDL 、 CMD. CM 、 VLDL 、 LDL 、 HDLE. HDL 、 VLDL 、 CM60. 高胆固醇饮食可使A. 肝细胞内硫解酶活性降低B. 小肠粘膜细胞内 HMGCoA 还原酶减少C. 肝细胞内 HMGCoA 还原酶合成减少D. 小肠粘膜内 HMGCoA 合成酶活性降低E. 肝细胞内 HMGCoA 合成酶活性降低61. 在 HDL 成熟的过程中,使胆固醇酯化的酶是A. 胆固醇酯酶B. 乙酰基转移酶C. 脂酰 CoA 转移酶D. ACATE. LCAT62. 含载脂蛋白 B 100 最多的血浆脂蛋白是A. HDLB. LDLC. VLDLD. CME. CM 残粒63. 含载脂蛋白 B 48 的血浆脂蛋白是A. HDLB. IDLC. LDLD. CME. VLDL64. 载脂蛋白CⅡ 是下列哪种酶的激活剂A. LPLB. LCATC. 肝脂肪酶D. 胰脂酶E. ACAT65. 血浆脂蛋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是A.CMB.LDLC.VLDLD.HDLE.IDL66. 下列哪种血浆脂蛋白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运转A.LDLB.CMC.VLDLD.IDLE.HDL67. 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不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A. 胆汁酸B. 胆红素C. 雌二醇D.1 , 25-(OH) 2 -D 3E. 醛固酮68. 对胆固醇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是A. 食物胆固醇摄入B. 饥饿及禁食C. 胰高血糖素D. 高淀粉、高饱和脂肪膳食E. 皮质醇69. 当丙二酰 CoA 浓度增加时,可抑制A. HMG CoA 合成酶B. 乙酰 CoA 羟化酶C.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D. 脂酰 CoA 脱氢酶E. 乙酰 CoA 合成酶70. 类脂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A. 保持体温防止散热B. 保护内脏器官C. 氧化供能D. 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E. 空腹和禁食时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二) B 型题A. 乙酰 CoA 羟化酶B. HMG—CoA 还原酶C.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D.LPLE.HSL1. apoCⅡ 可激活2. apoCⅢ 可抑制3. 丙二酰 CoA 可竞争抑制4. 激素可活化5. 柠檬酸可激活6. 胆固醇反馈抑制7. 长链脂酰 CoA 可抑制A. β- 脂蛋白B. 前β- 脂蛋白C. α- 脂蛋白D. 乳糜微粒E. 白蛋白8.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9.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10. 逆向转运胆固醇11. 转运外源性胆固醇12. 转运自由脂肪酸13. HDL14. VLDL15. CMA. 胞液及内质网B. 线粒体内C. 胞液D. 内质网及线粒体内E. 内质网16. 胆固醇合成部位17. 胆汁酸合成部位18. 脂肪酸合成部位19. 酮体合成部位20. 磷脂合成部位A. 胆固醇B. 血红素C. 油酸D. 软脂酸E. 花生四烯酸21. 前列腺素的前体22. 维生素 D 的前体23. 白三烯的前体24. 胆红素的前体A. 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B. 脂肪酸酯化作用增强C. 血浆 HDL 明显降低D. 空腹 12 小时后,血浆 CM 显著增加E. 空腹 12 小时后,血浆 Ch > 6000mg/L25. 脂蛋白脂肪酶缺乏时26. 糖尿病时27. 肥胖时28. Ⅰ 型高脂蛋白血症时29. LDL 受体缺陷时30. α- 脂蛋白缺乏时( 三 ) X 型题1 .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A. 软油酸B. 亚油酸C. 亚麻酸D. 花生四烯酸E. 油酸2. 脂解激素有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胰高血糖素D. 胰岛素E. 醛固酮3. 抗脂解激素有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前列腺素 E 2D. 肾上腺素E. 肾上腺素4. 脂肪酸β- 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部位是A. 细胞浆B. 细胞核C. 微粒体D. 线粒体E. 内质网5. 甘油激酶活性低的组织是A. 肝脏B. 肾脏C. 脂肪组织D. 骨骼肌E. 肺6. 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A. 碳链长度B. 双链位置C. 双链数目D. 甲基数目E. 羧基数目7. 能代谢产生乙酰 CoA 的物质有A. 胆固醇B. 脂肪酸C. 酮体D. 葡萄糖E. 氨基酸8. 乙酰 CoA 可用于合成下列那些物质A. 胆固醇B. 脂肪酸C. 酮体D. 葡萄糖E. 必需氨基酸9. 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A. 胆汁酸B. 类固醇激素C. 维生素 D 3 的前体D. CO 2 和 H 2 OE. 葡萄糖10. 肝脏特有的功能为A. 合成酮体B. 合成尿素C. 脂肪酸异生成为葡萄糖D. 合成各种脂蛋白E. 合成胆固醇11. 合成酮体和胆固醇均需要A. 乙酰 CoAB. NADPH+H +C. HMG CoA 合成酶D. HMG CoA 还原酶E. ATP12. 能将酮体氧化利用的组织细胞是A. 心肌B. 肝C. 成熟红细胞D. 脑E. 肾13. 可引起血浆酮体含量升高的因素有A. 长期饥饿B. 缺氧C. 高糖饮食D. 糖尿病E. 高脂饮食14. 关于酮体说法正确的是A. 水溶性比脂肪酸大B. 可随尿排出C. 血中过高可引起酸中毒D. 是机体各组织可利用的能源E. 分子比脂肪酸小15. 脂肪动员加强时会引起A. 血浆中甘油升高B. 血浆游离脂肪酸下降C.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D. 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E. 血糖升高16. 细胞中胆固醇的作用有A. 抑制细胞本身胆固醇的合成B. 抑制细胞 LDL 受体的合成C. 被细胞膜摄取,构成细胞膜D. 激活 ACATE. 激活 LPL17. 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A. 构成生物膜B. 氧化供能C. 储存能量D. 提供必需脂肪酸E. 保持体温18. 血浆中胆固醇酯化需要A. 脂酰 CoAB. 乙酰 CoAC. 卵磷脂D. LCATE. ACAT19. 血浆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内A. CMB. VLDLC. LDLD. HDLE. IDL20. 关于低密度脂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 在血浆中由前β- 脂蛋白转变而来B. 在肝中合成C. 它将胆固醇由肝外运至肝内D. 血浆中含量持续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E. 主要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21. 新生成的 HDL 可来源于A. 小肠B. 肝脏C. 外周组织D. CM 、 VLDL 代谢E. 肾脏22. 高脂蛋白血症病人哪种脂蛋白含量升高A.CMB. VLDLC. LDLD.HDLE. IDL23. 严重糖尿病人的代谢特点是A. 糖异生加强B. 脂解作用加强C. 酮体生成增加D. 胆固醇合成减少E. 尿糖增加24.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有A. 营养不良B. 胆碱缺乏C. 必需脂肪酸缺乏D. 蛋白质缺乏E. 酒精或药物中毒25. 脂蛋白运输脂质过程中需要哪些酶A. LPLB. 组织脂肪酶C. ACATD.LCATE. CPS-Ⅰ26. 不贮存甘油三酯的组织是A. 肾脏B. 肝脏C. 脂肪组织D. 小肠粘膜细胞E. 脑组织27. HMG CoA 合成酶受抑制可影响A. 磷脂的合成B. 胆固醇的合成C. 酮体的合成D. 脂肪酸的合成E. 甘油28. 正常人 12 小时空腹血浆胆固醇主要分布于A. CMB. VLDLC. LDLD.HDLE. IDL29. 空腹甘油三酯显著升高的可能原因有A. LPL 缺乏B. apoCⅡ 缺乏C. HL 缺乏D. apoB 缺乏E. apoCⅢ 缺乏30. 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因素有A. HMG CoA 还原酶的活性下降B. 体内胆固醇含量升高C. 胰岛素D.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皮质醇 ) 和胰高血糖素E. 血糖升高二 . 是非题• 同样重量的脂肪、糖或蛋白质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医学生物化学 第05章 脂类 习题

医学生物化学 第05章 脂类 习题

9、对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 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 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及丙酮 B. 可引起酮症,因此是机体产生的异常中间产物 可引起酮症, C. 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D. 是肝组织特有的代谢途径 E. 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10、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过程中共同的中间产物是: 、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过程中共同的中间产物是: A. 丙二酸单酰CoA 丙二酸单酰 B.乙酰 乙酰CoA C.鲨烯 鲨烯 乙酰 D. HMGCoA E.乙酰乙酸 乙酰乙酸 11、关于酮体的叙述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关于酮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呈酸性 B. 只在肝外利用 C. 合成的原料是乙酰 合成的原料是乙酰CoA D. 肝脏生成酮体 也可利用酮体 肝脏生成酮体,也可利用酮体 E. 合成部位是肝细胞线粒体
4、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从线粒体运至胞液的途径是通过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 从线粒体运至胞液的途径是通过 柠檬酸- 柠檬酸-丙酮酸 ___________________穿梭。 穿梭。 HMG-CoA还原酶 还原酶 5、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6、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转变成___________。 、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转变成 胆汁酸 。 7、分子结构中含甘油的磷脂是 甘油磷脂 、分子结构中含甘油的磷脂是____________。 。 脂蛋白 8、血脂的存在与运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9、VLDL的生理功能是转运 内源性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酯 、 的生理功能是转运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理功能是转运 。 HDL 10、被认为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是__________ 。 、

生物化学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目录
第 二 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
目录
脂类的消化
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 条件:
①乳化剂(胆汁酸盐等)的乳化作用; ②胰脂酶、辅酯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的催化
消化过程
食物中的脂类
乳化
微团 消化酶 (micelles)
产物
目录
胆汁酸盐(bile):
RCOOH
+
HO
目录
消化产物:
MG、ch、溶血磷脂及FFA 短链及中链FA构成的TG与胆汁酸盐,形成 混合微团.
目录
脂类的吸收
部位 方式 中链及短链FA构成的TG 甘油 + FFA 乳化 吸收 肠粘膜 细胞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脂肪酶
门静脉
血循环
目录
肠粘膜细胞
长链脂酸及2-MG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 = = =
磷脂酸 磷酸酶
O CH2O-C-R1 O CHO-C-R2
= =
脂酰CoA 转移酶
R3COCoA
CoA
O CH2O-C-R1 O CHO-C-R2 O CH2O-C-R3
= = = = = =
Pi
CH2OH 1,2-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
目录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 脂肪动员
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 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的过程。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一个乙酰CoA,同时产生FADH2,NADH+H+.

生物化学 脂代谢

生物化学 脂代谢
(奇数、偶数碳)
ω
β
分别喂犬
检测尿液中代谢物
31
* 喂标记偶数碳脂酸的犬: 苯环- CH3-CH2-CH2-CH2-CH2-COOH 尿中的代谢物均为苯乙酸
苯环- CH3-COOH
β
β
* 喂标记奇数碳脂酸的犬:
尿中的代谢物均为苯甲酸
苯环- CH3-CH2-COOH
苯环-COOH
结论:脂酸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每次断裂2个碳原子
8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不饱和脂酸: 单不饱脂酸、多不饱脂酸
(≥2个双键)

系统命名法: (可表明碳链长度和双键位置)
△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 ω/n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 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OOH
(体积更小, 极性更大)
13
胰磷脂酶A2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酶
(胰)
胆固醇 + 脂酸
胆汁及胰液 胆汁酸盐:
分泌
十二指肠
乳化
强乳化剂, 脂质
微团
增加消化酶的作用面积 胰液中消化脂类的酶: * 胰脂酶(pancreatic lipase) 辅脂酶(colipase) * 胰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 胆固醇酯酶(cholesteryl esterase)
VLDL形成障碍
(必需脂酸/胆碱/载脂蛋白缺乏)
脂肪肝
24
2. 脂肪组织: 大量储存脂肪,在脂肪代谢上具重要地位 (1) 脂酸
(CM/VLDL)
合成
脂肪
(2) 葡萄糖
(主要)
合成
脂肪
3. 小肠粘膜细胞: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 酶是限速酶,它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为激 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 G蛋白 + AC
HSL(无活性)
cAMP + PKA
HSL(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
TG
FFA
(DG) FFA
甘油一酯脂肪酶
-6
CH3(CH2)4(CH═CHCH2)3( CH2)3COOH
-6
CH3(CH2)4(CH═CHCH2)4( CH2)2COOH
-3
CH3CH2(CH═CHCH2)5(CH 2)2COOH
-3
CH3CH2(CH═CHCH2)5(CH 2)4COOH
-3
CH3CH2(CH═CHCH2)6CH2 COOH
FFA
甘油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
-9
CH3(CH2)7CH═CH(CH2 )7COOH
-7
CH3(CH2)5CH═CH(CH2 )9COOH
-9
CH3(CH2)7CH═CH(CH2 )13COOH
习惯名 多不饱和脂酸
系统名
碳原子 数和双
键数
亚油酸(linoleic acid) 9,12-十八碳二烯酸
18:2
-亚麻酸(-linolenic
中链脂酸:碳链长度介于10和20之间的脂酸 如:油酸(碳链长度为18)
长链脂酸:碳链长度大于或等于20的脂酸 如:DHA(碳链长度为22)
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 和不饱和脂酸

大学生物化学课件第五章 脂类代谢

大学生物化学课件第五章  脂类代谢

4.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软脂酸(C16),进行7次β-氧化,生成:
7分子FADH2
7×1.5 ATP
7分子NADH+H+ 7×2.5 ATP
8分子乙酰CoA 8×10 ATP
共生成 108ATP-活化消耗2ATP
净生成 106 ATP
奇数碳原子脂酸的氧化
(三)酮体生成与利用
酮体 ketone body:概念: 脂肪酸在肝内氧化分解生成的中 间代谢产物, 包括: 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原料在线粒体内生成,合成脂酸在胞质,需要将乙 酰CoA运至胞质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3. 脂酸反应过程
(1)丙二酰CoA合成: 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
丙二酰CoA
生物素
(2) 脂酸合成
脂酸合成酶系
乙酰CoA+7×丙二酰CoA
长链脂酸 ( 软脂酸 )
总的过程以软脂酸为例:
由1分子乙酰CoA和7分子丙二酰CoA缩合而成。 每次延长两个碳原子,连续 7 次重复加成。
2. 脂肪组织
① 利用食物脂肪(CM)或VLDL中脂酸合成脂肪 ② 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
脂肪细胞可大量储存脂肪,为机体合成、储存脂 肪的“仓库”。
小肠粘膜: • 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合成TG,以CM形式运输。
TG,PL,ch,apoB48,C,AⅠ, A Ⅳ 等 → CM
(二)合成原料 1. 食物脂肪:(甘油 , 脂酸 ) 2. 葡萄糖
(三) 合成过程: 甘油三酯合成有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两条途径
1.脂酸活化-脂酰CoA生成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酸+CoA-HS
脂酰~CoA +PPi
ATP Mg2+ AMP

生物化学(7.2)--作业脂类代谢(附答案)

生物化学(7.2)--作业脂类代谢(附答案)
问答题 1. 试述 HMG-CoA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2. 含奇数碳原子的脂酸在体内能否被彻底氧化成 C02 和 H2O? 3. 含奇数碳原子的脂酸在体内能否转变为糖?请解释其原因? 4. 试述脂肪酶在人体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5. 试述乙酰辅酶 A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6. 丙二酰 CoA 是如何生成的? 其在脂酸合成中有何作用? 7. 何谓酮体? 试述酮体生成及氧化中的主要酶类? 8. 简述酮体代谢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9. 乙酰 CoA 可由哪些物质代谢产生? 其去路是什么? 10.试述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 11. 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 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和关键酶各是什么? 12. 何谓载脂蛋白,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3. 何谓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试述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基本过程及作用? 14. 试比较 LCAT 和 ACAT 的异同点。 15. 血脂包括哪些? 试述其来源与去路。 16. 血浆脂蛋白按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可将其分成几种?各种血浆脂蛋白的功能是什么? 17. 试述糖在体内如何转变为甘油三酯而储存? 18. 试述饥饿者和严重糖尿病病人为何易发生酸中毒? 19. 比较脂酸 β 氧化与脂酸合成的不同。 20. 计算 1 摩尔硬脂酸在体内彻底氧浆脂蛋白代谢中的作用。
LDL 受体 [答案]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细胞表面,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 LDL,主要生理功能是摄 取降解 LDL 并参与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平衡。
血脂 [答案]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它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和游离脂酸等。 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指标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正常人空腹甘油三酯为 10~150mg/dL(平均 100mg/dL),总胆固醇为 150~250mg/dL(平均 200mg/dL)。
酮体(ketonebodies) [答案]酮体是指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生成的一类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羧丁酸和丙 酮。酮体作为能源物质在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 肌醇、ATP、CTP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
脂类代谢
① 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
CH2CHCOOH OH NH2
丝氨酸
丝氨酸脱羧酶 CO2
HOCH2CH2NH23S-腺苷蛋氨酸
乙醇胺
HOCH2CH2N+(CH3)3
胆碱
ATP
ATP
乙醇胺激酶
ADP
胆碱激酶
ADP
P -O-CH2CH2NH2 磷酸乙醇胺
脂类代谢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 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
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 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
脂类代谢
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其限速酶
生活小常识
脂肪酸如果在碱的作用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钠盐或者钾盐 (肥皂,一般为C18硬脂酸) 化妆品中乳膏、霜剂之类,之所以形成乳状,就 是因为是油(含脂肪酸)/水双相体系,大部分是 水包油,少部分为油包水。化妆品中的油性成分 主要是起到对皮肤保湿作用——涂抹后形成油膜 阻滞皮肤的水分蒸发。用作油相的主要有硬脂酸、 石蜡、凡士林、液态石蜡等

AMP PPi
ATP柠檬酸裂解酶
体 膜
ATP HS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H2O
柠檬酸
HSCoA
脂类代谢
脂肪酸合成过程
脂肪酸合成酶系
➢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肪酸合成的 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催化丙二酰CoA的合成
R3COCoA HSCoA
CH2O -C-R3 甘油三酯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第05章脂代谢PPT课件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第05章脂代谢PPT课件
5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
6
脂类的消化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为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 固醇等。
不溶于水,必须在小肠经过胆汁酸盐的作用,乳化 并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后,才能被消化酶消化。
条件:
① 乳化剂(胆汁酸盐等)的乳化作用; ② 酶的催化作用。
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
生成酮体
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FADH2
1.5ATP
H2O
呼吸链
NADH + H+
2.5ATP
呼吸链 H2O
20
=
O RCH2CH2C~SCoA
AMP 肉
PPi

脂酰CoA

合成酶
ATP

CoASH 载
O

=
RCH2CH2C-OH 脂肪酸
线 粒 体 膜
O
=
RCH2CH2C~SCoA
脂酰CoA 脱氢酶
甘油三酯
甘 油
FA FA
FA
甘油磷脂
甘 FA
油 FA
X = 胆碱、水、
乙醇胺、丝氨酸、
Pi X 甘油、 肌醇、磷
脂酰甘油等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3
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产 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酸,动 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中摄取。
O
H 3 C(C 2 )7H C H 2C H 2C H 2 C H 2C H 2CSCoA
O
O
H3C C S CoA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分解 ① 羧化 ② 脱羧 脂肪酸的α-氧化 脂肪酸的-ω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4. 乙酰CoA的去路


进入TCA循环最终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及大量的ATP。 生成酮体参与代谢(动物体内) 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在肌 肉细胞中可进入TCA循环进行彻底氧化分 解;但在肝脏及肾脏细胞中还有另外一条 去路,即形成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 丙酮,这三者统称为酮体。
CO2
来自于空气
H2O
来自于土壤
光合作用 的产物
C6H12O6 O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的能源
可见光中 380----720nm波长光
光合作用 的特点
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1.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
2.二氧化碳被还原到糖水平
3.同时发生日光能的吸收,转化和贮藏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1)酮体的生成 A. 2分子的乙酰CoA在肝脏线粒体乙酰乙酰CoA 硫解酶的作用下,缩合成乙酰乙酰CoA,并释放1 分子的CoASH。 B. 乙酰乙酰CoA与另一分子乙酰CoA缩合成羟甲 基戊二酸单酰CoA(HMG CoA),并释放1分子 CoASH。 C. HMG CoA在HMG CoA裂解酶催化下裂解生成乙 酰乙酸和乙酰CoA。乙酰乙酸在线粒体内膜β-羟 丁酸脱氢酶作用下,被还原成β-羟丁酸。部分乙 酰乙酸可在酶催化下脱羧而成为丙酮。
(3)延长阶段(在线粒体和微粒体中进行) 生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酶系可以催化碳链 的延长,一是线粒体中的延长酶系,另一 个是粗糙内质网中的延长酶系。 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 以乙酰CoA为C2供体,不需要酰基载体, 由软脂酰CoA与乙酰CoA直接缩合。 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 用丙二酸单酰CoA作为C2的供体,NADPH作 为H的供体,中间过程和脂肪酸合成酶系的 催化过程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 + FFA
辅脂酶
是胰脂酶的蛋白质辅因子,分子量约10kD。
被胰蛋白酶水解N端的五肽而激活(十二指肠)
辅脂酶本身不具脂肪酶活性,但它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
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它
与脂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
辅脂酶的作用:促进胰脂酶对脂肪的水解作用。
ω-6(n-6)
亚油酸(18:2,ω-6,9)
ω-3(n-3)
α-亚麻酸(18:3,ω-3,6,9)
哺乳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酸均由相应 的母体脂酸衍生而来。ω3、ω6及ω9三族多不 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互相转化。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γ-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Timnodonic acid Clupanodonic acid
第五章
脂类代谢
脂类概述
定义
脂类(lipid) 是生物体内一大类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乙 醚、氯仿、苯)的有机化合物,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分类
脂肪(油脂)
脂类
类脂
磷脂 糖脂
甘油磷酸 鞘磷脂
脑苷脂 鞘糖脂
神经节苷脂 甘油糖脂
鞘脂
类固醇(甾醇、胆甾酸、甾体激素)及 其酯
脂类的基本结构 脂类一般由醇和脂肪酸组成
机制:使胰脂酶锚定于水油界面
防止胰脂酶在水油界面的变性
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
脂类的吸收
消化产物 乳 化 混合微团 吸收
肠粘膜 细胞
部位: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方式 1:
肠粘膜细胞
中、短链(≤10)脂 乳化 吸收 酸
构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酶 甘油 + FFA
血循环
门静脉
方式 2:
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1. 储存能量 2. 氧化供能 3. 保温作用 4. 保护脏器
生物膜、神 经髓鞘、血 浆
1. 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 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 传递
3.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 醇激素、维生素、 胆汁酸等
第一节 脂酸的分类及命名
脂酸的分类
1、按脂酸碳链的长短分: 短链脂酸: C2~C4 中链脂酸: C6~C10 长链脂酸: C12~C20 极长链脂酸: ≥C22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特别是一些多不饱和脂酸, 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中摄取。
* 必需脂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
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不饱和脂酸命名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位置。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4,7,10,13,16 38
ω-3
鱼油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合 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因此,ω6及ω3系多不饱和 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
脂类的消化
食物中的脂类 乳化作用 微团 (3-10μm)
H3C (CH2)n C O CH
O
鞘磷脂
H2C O P O X OH
X = H 、胆碱、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 磷脂酰甘油等
X = 磷脂胆碱 、 磷脂乙醇胺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含量
95﹪ 可变
类脂
5﹪
磷脂、固 稳定 醇及其酯、 糖脂、脂 肪酸等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组织、 皮下结缔组 织、大网膜、 肠系膜、肾 脏周围、血 浆
CHO-C-R1
脂酰CoA 转移酶
CH2OH R2COCoA CoA
O CH2O-C-R2
O CHO-C-R1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肠粘膜细胞
甘油三酯
胆固醇酯 +
磷脂
载脂蛋白 B48、 AⅠ、
AⅡ、AⅣ 乳糜微粒(CM)
在肠粘膜细胞中由甘 油一酯合成脂肪的途径 称为甘油一酯合成途径。
淋巴管 血循环
甘油一酯途径
脂酰CoA合成酶
CoA + RCOOH
光面
RCOCoA
ATP 内质网 AMP PPi
= == ==
=
CH2OH O
Cervonic acid
系统名
碳原子及 双键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9,12,15
3,6,9
ω-3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6,9,12
6,9,12 ω-6 植物油
场所:小肠上段
消化酶
产物
乳化剂:胆汁酸盐(降低脂-水界面张力)
酶:胰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及辅 脂酶
产物: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 脂等,与胆汁酸盐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团 (20nm)。
胆盐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
消化过程及相应的酶
甘油三酯 胰脂酶
辅脂酶
2-甘油一酯 + 2 FFA
磷 脂 磷脂酶A2 溶血磷脂 + FFA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CH3-(CH2)5-CH=CH-(CH2)7-COOH
/n系编码
十六碳- 7-烯酸 16:1, -7
系编码
十六碳- 9-烯酸 16:1 9
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或n)编码体系分类
族 ω-7(n-7)
母体脂酸 软油酸(16:1,ω-7)
ω-9(n-9)
油酸(18:1,ω-9)
H2C OH HO CH
H2C OH
甘油
CH3(CH2)12-CH=CH-CHOH CHNH2
鞘氨醇 CH2OH
胆固醇
脂肪酸
甘油三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胆固醇酯
甘油磷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廿碳五烯酸 (EPA)
20:5 5,8,11,14,17 3,6,9,12,15 ω-3 鱼油
廿二碳五烯酸 (DPA)
22:5
7,10,13,16,1 9
3,6,9,12,15
ω-3
鱼油, 脑
廿二碳六烯酸 (DHA)
22:6
2、按脂酸碳原子数目分: 奇数碳脂酸: 极少量 偶数碳脂酸: 主要
3、按脂酸碳链是否含有双键 饱和脂酸: 不含双键 不饱和脂酸 单不饱和脂酸:含1个双键 多不饱和脂酸:含双键≥2个 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均为顺式构型。

液态(如植物油)

固态
体内脂肪酸的来源
自身合成 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