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超敏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核物质(如DNA、RNA、 核内可溶性蛋白)刺激机体产 生抗核抗体,形成IC,沉积 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 心脏瓣膜等处,引起全身性 损伤。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 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 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一、发生机理: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
(1)组胺拮抗剂 --- 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
(2)缓激肽拮抗剂 --- 水杨酸 (3)多根皮苷酊磷酸盐 --- 白三烯拮抗剂 改善效应器反应性的药物 肾上腺素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细胞型、细胞毒型)

一、发生机理:
靶细胞: 正常组织 细胞、改 变的自身 组织细胞 和被抗原 或抗原表 位结合修 饰的自身 组织细胞 靶细胞表面抗原: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外源性抗 原与正常组织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结合 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肽原酶
作用:a.平滑肌收缩; b.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前列腺素D2(PGD2) 作用:a.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作用:凝集、活化血小板 释放血管活性胺 血管通透性增加。
人工注射 --- 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
组胺 作用:a.扩张微血管; b.平滑肌收缩; c.外腺分泌细胞分泌增加。 白三烯(LTs) 作用 a.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且效应持久; b.也可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及促进腺体分泌。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
作用:a.对嗜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b.对早期反应有抑制作用。
(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1.补体的作用
产生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 (1)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 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 (2)吸引中性粒细胞 局部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蛋白水 解酶等物质,使血管基底膜及周围 组织损伤
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物质 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等改变
2.中性粒细胞
3.血小板的作用
三、常见的疾病:
(1)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常见, 多见于再次使用时,也可见于 初次使用时,此外也可见于普 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氨 基比林、维生素B1、B12
(2)血清过敏性休克:
见于再次给患者注射TAT、白喉抗毒 素等时出现 2.皮肤过敏反应: 见于接触食物、药物、花粉或寄生虫 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荨麻疹。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如TAT)后,经过7~14 天,可出现局部红肿、皮疹、关节肿痛、淋巴 结肿大、发热及蛋白尿等。原因是体内产生的 抗异种动物血清抗体与残余的动物血清相结合 形成IC,引起全身疾病。
二、特点
1、反应是由中等大小的IC沉积引起而引 起炎症 2、需抗体、补体等参与反应 3、个体差异
二、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给已免疫的动 物皮下再注射 相同抗原时, 1小时后注射 部位即出现红 肿,甚至出血 和坏死。
类Arthus反应
临床上给病人多次注射胰岛素、生长激素、狂犬疫苗及 类毒素等药物时,也可出现类似反应。
一、发生机理: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变应原 2.抗体IgE
3.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4.嗜酸性粒细胞 5.生物活性介质:
组胺 激肽原酶→缓激肽 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白三烯 前列腺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胞因子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变应原 2.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概念:
抗原
再 次 刺 机体 激
过强 免疫 应答
组织损伤 或功能乱紊 超敏反 应性疾 病
变 应 原
其实质是一种病理的 免疫应答。
分类
Ⅰ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七章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发生机理。 2、熟悉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了解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患者,男,20岁。因化脓性中耳炎,到医院肌注 青霉素钠盐80万U,每日2次(皮试阴性)。3日后 病情不见好转,改用氨苄青霉素,因青霉素族制剂 均用青霉素钠盐试敏,故未作皮试即肌注氨苄青霉 素1.0g。注后患者感恶心、头晕,随即昏倒。并出 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四肢发凉、意识不清。 查:P120次/min,BP70/50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 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并吸氧、保温, 10min后患者发出呻吟、意识渐清,又静滴碳酸氢 钠100ml,30min后再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呼 吸渐平稳。2h后症状基本消失。
3.嗜酸性粒细胞 4.生物活性介质:组胺 激肽原酶→激肽 白三烯 前列腺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二、特点:
特异性IgE介导的
出现快,消退也快
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三、常见的疾病:
1.过敏性休克
2.皮肤过敏反应 3.呼吸道过敏反应
4.消化道过敏反应
1.过敏性休克
3.呼吸道过敏反应:
吸入花粉、尘螨、真菌 孢子、动物皮屑出现过 敏性鼻炎或 支气管哮 喘。 4.消化道过敏反应: 吃了鱼、虾、蛋等食 物后引起。
四、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查明变应原,避免接触 询问病史
变应原皮试
2.脱敏治疗和减敏疗法
3.药物治疗
脱敏疗法
方法:采用小量(0.1ml、0.2ml、0.3ml),短间隔 (20~30分钟)、多次注射; 原理:微量变应原进入机体 与致敏靶细胞上的IgE结 合释放少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 症状,经多次注射逐渐消耗了致敏靶细胞,使机体处 暂时的脱敏状态。 应用:外毒素所致疾病危及生命又对抗毒素血清过敏 者。
二、特点:
1、反应慢,2~3天达反应高峰,消失也慢 (发敏缓慢) 2、由致敏T细胞介导完成,抗体、补体不 参与 3、无个体差异
三、临床常见的疾病
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在胞内寄生菌、一些病毒及真菌等感染过 程中,机体可对相应微生物抗原表现迟发 型超敏反应。即传染发生与细胞免疫、超 敏反应共存。
2.接触性皮炎
半抗原(如油漆、青霉 素、染料、塑料、农药 )接触皮肤时,可与角 质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 ,使机体致敏,当再次 接触相同变应原时,表 现局部红肿或表皮水肿 ,形成水疱,湿疹样皮 炎。
3、移植排斥反应:
由HLA引起
超敏反应的特点
1.I、Ⅱ和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 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阳 性
动物免疫血清皮试
1:100稀释的 抗毒素0.1ml 前臂屈 侧皮内
药 物 治 疗
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 (1)色苷酸二钠 --- 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脱颗粒 (2)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前列腺
素E和氨茶碱 --- 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
二、特点:
1、多数有个体差异(输血反应除外) 2、抗体IgG、IgM,补体、吞噬细胞、NK 细胞参与反应,结果使靶细胞溶解 3、细胞性抗原引起
三、临床常见的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临床常见的疾病
1.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临床上可出现 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因:药物半抗原(如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 早基多巴、氯霉素、磺胺、苯海拉明等)与血液 中有形成分或血浆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后,刺 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当药物再次进 入时发生超敏反应
2、新生儿溶血症:
由母子血型抗原不 同引起(主要是Rh 血型不符所致)。
3、输血反应:
输入异型血液后,因人体血液中有天然ABO血型抗体, 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三节 Ⅲ型变态反应(免 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一、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抗原
+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易被吞噬细胞清除 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
存在于循环,可能沉淀
(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 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 反应。 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抗原
呼吸道 ----- 花粉、尘螨、霉菌和化学物质等;
消化道 ----- 鱼、虾、肉、蛋、海产品和牛奶等; 皮肤 ------- 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发生在链球菌感 染后的2~3周。由链 球菌M蛋白与相应抗 体形成IC,沉积于 肾小球基底膜所致。 此外,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某些病 毒或疟原虫等的感 染也可引起类似的 肾小球肾炎。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性关节炎 体内变性 IgG刺激机体产生 抗体(称为类风湿 因子, IgM类), 形成IC,沉 积于 全身小关节滑膜 处,引起 小关节 红肿、变形僵直、 失去运动功能。
减敏疗法
方法:采用微量(g、ng),长间隔、逐渐增量、反复
多次皮下注射。 原理: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阻止变应原与IgE结合 应用:已查明且难以避免接触的环境中抗原如尘土、花
粉、螨虫、霉菌类等的病人。
青霉素皮试
含25u/ml的青霉 素 0.1ml 前臂屈 侧皮内
15~30分钟
红肿 >0.1cm 注射部位痒 全身不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