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2讲

心理学第2讲

心理学:第二讲
8. 学习动机
8.1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 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 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1)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
满足的心理状态。
(2)学习诱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目标的
按需要的起源分类
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
按需要所指向的对象分类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心理学:第二讲
2. 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需要层次理论
2.1 基本内容
自我实现 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成 长 需 要
基 本 需 要
心理学:第二讲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心理学:第二讲
8. 学习动机
8.2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设置合理目标 (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7)增强自我效能感 (8)进行归因训练
惩罚
心理学:第二讲
6. 行为主义原理
6.2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VS
惩罚
操作
正强化
呈现正面刺激(奖励) 撤消负面刺激(变相奖励)
呈现负面刺激 撤消正面刺激
目的
增加目标行为 增加目标行为
减少目标行为 减少目标行为
负强化
正惩罚 负惩罚
呈现正面刺激
撤消正面刺激
正强化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主要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启发与引导
1.什么是心理?
2.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 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吗?
3.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 那么,脑有什么功能呢?
4.什么是反射?反射是怎样 形成的?
2、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由脑干发出, 共12对;
(2)脊神经从脊髓发出, 共31对;
(3)植物性神经,也叫自 主神经
是由分布于平滑肌、心肌 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 神经纤维所构成。
()

内 分 泌 系
人体的内分泌腺主 要包括:
脑垂体(分为前叶 和后叶)

甲状腺
肾上腺现实的能动的
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 自觉性 创造性 社会历史制约性
五、人的心理意识 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
生和发展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 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 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 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 活实践中实现的。
第二章 作业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举例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表
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巴甫洛夫的实验装置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 纳(B.F.SKinner)通过 精心设计的“斯金纳 箱”,
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 来的。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上)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运动觉属于(C)。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2.视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3.内脏痛觉属于(C)。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4.S二KI n,史蒂文斯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D)之间的关系。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D.心理量与物理量5.听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6. 嗅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7.味觉属于A)。

A.外部感觉B.感觉阈限C.内部感觉D.感受性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B)。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9.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D)。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0.人刚刚能感觉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1. (C)是人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2.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D)。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1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1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D对数关系15.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韦伯发现(D)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16.xx 用公式表示为( A)。

A.K/ I/IB.S二KlgRC.S二KnD.E=1/R17.费希纳对数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B)。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总结词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 动机所驱动的,这些动机包括追求幸 福、满足感和成就感等。
人本主义理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所驱动的,这些动机包括追求幸福、满足感和成 就感等。该理论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这些内在动机的实现和满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和成 长。
总结词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所获得的 。
详细描述
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观察到个体的外部行为表 现,从而推断其内在心理状态。观察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包括自然环境、实验室实
验和临床治疗等。
实验法
总结词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性较强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的 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法可以通过实验室 实验、现场实验和生物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
04
决策与创造力
决策与创造力也是管理心 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如何提高组织的 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例 如,群体决策、创新管理 以及问题解决等都是重要 的决策与创造力研究主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中的 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各种心 理治疗方法的应用。例如, 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 法和心理分析等都是常见的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评估与诊断是临床心理 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 如何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和 行为表现来评估和诊断心理 障碍。例如,人格测验、智 力测验和心理健康量表等都 是常用的评估工具。
预防与干预是临床心理学中 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 到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预防 和治疗心理障碍。例如,心 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常 用的预防和干预手段。

心理学2

心理学2
二、 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条件,知觉过程的第一步是觉察,而觉察的实际意义是个体对某一客观刺激物的某个别属性产生感觉,同时,知觉产生所要提取的知识经验最初也是由感觉提供的2、二者同属于感性认识,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应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3、二者密不可分,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感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一步往往是知觉,难以从知觉中分离出感觉。
*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创办了报道心理实验成果的《哲学研究》杂志,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纲要》(1873~1874)。
*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Freud)于19世纪末创立的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于20世纪初创立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4、认知心理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
二、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1、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并不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扩散开来,这叫扩散。而扩散到一定程度又会向原发点回拢过来,这叫集中。2、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1)大脑皮层上由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神经过程,叫做相互诱导。2)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过程引 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叫做正诱导3)诱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性诱导(发生在不同部位上),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上)。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2)

心理学(2)

1.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代;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著作《论灵魂》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⑴理论意义: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⑵实践意义: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异常和调试工作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⑴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③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⑵环境和教育因素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②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

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发展的过程。

4.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基本规律: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意义:由具体到抽象有简单到复杂;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在同一个方面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偏科;遗传因素和主观能动性体现出的5.记忆的品质及如何培养?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培养:①树立记忆的信心;②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③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④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⑤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6.遗忘产生的原因①衰退理论;②干扰理论;③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④动机性遗忘理论7.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①直接性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劝说;④其他个体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性格等)8.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学习动机培养中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为①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②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及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③爱的需求:情感、归属、友情、爱情、性亲密④尊重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⑤自我实现: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作用:①引发功能,即动机能引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②指向功能,即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即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对个体行为的强度、方向和时间予以调节9.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的作用10.举例说明性格的结构特征⑴性格的态度特征①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②对待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特征;③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⑵性格的理智态度①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②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③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④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⑶性格的情绪特征①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情绪稳定性方面的;③情绪持久性方面的特征;④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⑷性格的意志特征①行为目的方面的性格特征;②行为自控水平方面的;③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④在长期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11.情绪情感分类⑴原始情绪①快乐;②愤怒;③悲哀;④恐惧⑵情绪状态①激情;②心境;③应激⑶情绪种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美感12.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着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学第二章
2020/5/27
3、观察水平
• 观察(observation)是一种为感知特定对象而组 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必要时需要采用一定方法 的高水平的感知觉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 往往与随意注意及思维相联系的紧张的感知觉过 程,是更为自觉的感知觉过程。
• 观察是思维的良好方法与前提,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观察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 外部感觉中以视觉、听觉最为重要,人类绝大部 分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接受的。
• 内部感觉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 发生的变化,包括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2020/5/27
• 一般而言,大多数的器官都只对一种刺激(适宜 刺激)敏感而产生兴奋,它们与刺激的关系基本 上是固定的。例如,眼睛和光、耳朵和声波、鼻 子和气味,不适宜刺激一般不会引起兴奋 。
此外,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还有方位错觉、 颜色错觉、似动错觉等。
2020/5/27
2020/5/27
三个人谁最高? 其实一样高!






















2020/象上看,既有主 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往往与过去经 验、习惯、定势、情绪等心理或生理因素有关; 客观上,则是由于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而引起 的。
似动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 运动知觉中有一种特殊的专门化运动知觉,是体 育活动中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它能对器 械、场地、运动媒质(如空气、水)及时间、空 间特性等客体作出高敏锐度和精细分化的识别与 认知,并具有专项的特点,这是在长期的专项训 练和运动实践中发展与形成起来的。如“球感” (球类)、“水感”(游泳、跳水等水上运动)、 “冰感”(冰上运动)、“雪感”(雪上运动)、 “器械感”(体操)、“时间感”(短跑、中 跑)、“距离感”(跳高、跳远)等。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058专转本资料]2009年11月02日星期一下午 03:13第一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

神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它们的具体功能均有不同,但在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所组成: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细胞体为神经系统提供能量。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比树突长,也称神经纤维。

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

通常,通过树突及细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运动柙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问,起联络作用,是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神经元。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即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神经细胞膜内膜外保持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神经细胞有个特点,即所谓不应期。

不应期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

膜的通透性在复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

因此,神经细胞冲动是脉冲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三)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人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心理学》第2章 注意

《心理学》第2章  注意

心理学
35
而这起事故完全是驾驶员的注意分配不当所致。
2019/2/26
心理学
2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注意的转移
它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
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
动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根据任务的需要,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
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是积极主 动的。后者则是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是消极被动的。
2019/2/26
心理学
14
有意后注意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2019/2/26
心理学
15
注意的种类区别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 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性 意志努力
阿密国际机场时,前轮指示灯突然不亮,三名机组人员同
时专注于察看是灯泡出了问题还是前轮没能锁定着陆时的 位置,而忽视了控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这时,高度测量
表也失灵了。于是,飞机不自主地下滑很长时间,直至快
坠毁(只剩 8 秒钟)时, 副驾驶员才注意到高度测量表的 问题,然而已经太迟了。结果飞机坠毁,99 人 丧生。
2019/2/26
心理学
12
2.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2019/2/26
心理学
13
3. 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1.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

心理学 第二章 科学心理观

心理学 第二章 科学心理观

人的心理,只有“狼性”呢?请用心理学的有
关知识加以分析。
(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
展的唯一途径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人对客观现实
反映的唯一标准
(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 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
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
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
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实现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人对客观 现实反映的唯一标准
二、唯物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 存在的,它决定着心理、精神,而心理、精神是 由物质派生的,它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总结了长期以来人类的 认识成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才对人的心理 实质作出唯一正确的解释,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即人的心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 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A、感觉和知觉
C、认识过程
B、客观事物
D、内心世界
课后练习
四、辨别正误: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有了健 全完整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
2、马戏团的狗能按照主人的指令去算算术,说 明它能理解主人的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活 动的结果。
3、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有了相同的客观刺 激物的作用就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心理现象。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第一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心理观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三节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课后练习
第一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心理观
一、唯心主义心理观
二、唯物主义心理观
一、唯心主义心理观
唯心主义把心理、意识看成是至高无 上的,虚无缥渺的东西,它是不依赖于物 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第一性的,心理意识 决定着物质,是物质的本源;而一切物质 都是第二性的,是由心理派生的,是心理 的产物。

基础心理学知识2

基础心理学知识2
4.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痛觉则 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领会)
感觉后象
1.感觉后象的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 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识记) 2.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如看到白光以后眼睛里仍保留着白光的感觉。 (领会) 3.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如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 形象。(领会) 4.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 5.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电影就是利用视觉后象使动作连接起来。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 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 感觉等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 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 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 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个 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 内脏感觉。
3.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 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仅是遗 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不 是色盲。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 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二、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 听觉器官 听觉的特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
痛觉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它们 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 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作用。皮肤感 觉中的痛是扎的痛还是拧的痛很清楚, 定位也很准确;内脏的痛经常难于说清 楚是胀的痛还是拧的痛。
痛 觉 传 导
(识记)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 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 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的 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个人心理可以分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5.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7.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8.教学的三种反思:(1)对于活动的反思;(2)活动中的反思;(3)为活动反思。

9.教学反思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况、积极的验证。

10.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1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对外);认知策略(对内);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12.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3.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4.奥苏伯尔在期《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5.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

16.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7.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这是在所有动机划分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

18.阿特金森将麦克里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9.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纬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0.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结果因素就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21.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

22.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任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细腻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23.根据保持储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钟)、长时记忆(永久性储存)。

24.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干扰说)25.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成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由于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加涅称为智慧技能,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和程序性知识,称为认知策略,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26.元认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27.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28.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29.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30.期待概念: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3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性质的内容特征,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知识的组织特征,第三个变量是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32.一般认为,品德和态度一样,也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的。

33.价值内化五个水平: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

34.研究表明,多数青年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习俗水平,甚至少数青年尚未达到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后才会出现。

35.班杜拉认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6.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37.根据测量学的要求,布卢姆等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知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8.任务分析的内容: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分析时能目标及其类型和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39.教学测量和评价作用: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动机功能。

40.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灵活选用不同的测验: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名解: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

3.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

4.教学风格: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5.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可能考填空)6.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的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即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消极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0.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先行组织者:是先行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2.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3.附属(交往)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4.内部强化:是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15.自我效能感:指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佳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7.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8.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认为“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19.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

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当然,桑代克所谓的共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指的是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对一的对应。

20.衰退说:(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提出练习律)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1.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22.同化说:由奥苏伯尔提出,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23.动机说:由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2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梅耶称其为语义知识,加涅把它叫做言语信息),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2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6.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27.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28.原型启发: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

2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30.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1.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32.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33.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34.从众: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5.社会助长:也成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6.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7.行为目标: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8.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知对教学目标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简答:1、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答:对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来说,有下面几条原则尤为重要:(1)客观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2)发展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对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