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检查验收4、出示问题:你知道近现代最
有名的京剧演员是谁吗?他最
擅长扮演什么角色呢?
5、课堂小结
6、巩固练习
指名回答
了解国粹,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检查学生
课外知识
的掌握情
况
知识巩固
板书设计:
昆曲与京剧艺术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昆曲
《红楼梦》
京剧明朝:汤显祖《牡丹亭》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及其艺术成就,通过了解昆曲与京剧,初步感知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与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有关京剧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帮助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教学重点】《红楼梦》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清代的戏剧的发展。
【教学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清代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
自主探究:你知道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品吗?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二、新课学习一、《红楼梦》1、提问:在明朝历史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这三部名著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请同学阅读教材《红楼梦》部分,思考问题:(1)《红楼梦》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后来谁又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什么时候面世?(2)《红楼梦》讲述了什么事件?反映了什么现象?揭示了什么命运?歌颂什么?批判了什么?(3)《红楼梦》有什么艺术性?师生归纳:(1)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中国戏剧成就很高,养成学生对国粹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的意愿。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此外,乡村学校的学生受环境所限,对古典文学与戏曲的接触途径非常少,需要在课堂中设置播放戏曲片段的环节,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与戏剧的直观体验。
活动2、多媒体出示两组图片:请学生结合教材说出图中不同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提示学生从图片人物的装容特征判断所处的朝代。)
生抢答: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组图片中汤显祖、孔尚任不同服饰和发型的提示,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京剧艺术
【过渡引入】刚才播放的《红楼梦》电视片段中贾宝玉看的《西厢记》一书,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之一,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戏剧的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特征。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二、昆曲和京剧艺术
(一)昆曲
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找出下列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昆曲发展的三个阶段?昆曲的特点?
学生读教材,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设计意图】先通过电视剧片段的播放,再通过师生的对话,循序渐进,层层剖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更好地解决知识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docx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1课,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的兴起,清朝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屮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了新发展,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为代表的昆曲艺术在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四大徽班进京后,京剧形成并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剧种。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 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 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木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红楼梦》《长生殿》和京剧的艺术性。
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基木史实;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2.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应。
3•通过木科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育人文主义精神,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歌曲视频《唱脸谱》,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 学生听歌曲看 视频,感知京 剧的思想艺术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红楼梦》 (1)介绍《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播放视频《解读红楼梦》,使学生对其做一 大体了解。 (3)介绍作者:曹雪芹。 (4)介绍思想。 (5)谈谈《红楼梦》中的人物。 (6)图片展示:大观园(局部),同时指出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奢靡。 (7)片段欣赏:《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体会统 治者奢侈的生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 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单元
三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 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明清小说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是商 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知识目标:1.以《红楼梦》和京剧形成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认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历史意义。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根据学习 目标,自学课 本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课本 内容观看视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课主要内容有: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知识,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简单故事。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昆曲和京剧等表演艺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昆曲和京剧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名著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掌握其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风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强调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对照教材,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就,重点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文学艺术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案例,展现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诗词、戏曲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成就,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康乾盛世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和案例,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戏曲和书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就。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辅助材料:相关诗词、戏曲、书画作品的图片和资料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4.板书用品: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图片,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有哪些特点和成就?”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词、戏曲、绘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掌握其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清朝前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词、戏曲、绘画等。
同时,简要介绍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6.多媒体播放音频——《葬花吟》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1.图片展示昆曲脸谱2.提出问题:戏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提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以及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传统文化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认识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
2.教学难点: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习氛围。
提问:“你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5分钟)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并展示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2)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红楼梦》一个高明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答案提示: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答案提示: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制度的主题,在时代背景上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红昆曲和京剧的繁荣概况: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表现:表现:昆曲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评价的是()A.大禹治水 B.隋朝造船业 C.隋朝统一 D.隋朝大运河2.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 C.武则天唐玄宗 D.唐太宗武则天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政6.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8.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其一,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切忌弄成单纯的故事会)。
其二,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红楼梦》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2.联系前面学过的明朝小说,概括明淸小说发展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②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③印刷业空前发达。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2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教师指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4.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教师指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
1.图片展示
材料:《唱脸谱》简介编辑
2.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
3.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