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案主页1-22

合集下载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理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难点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定义、概念和研究方法;2. 学生参与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统计学概述1. 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统计学发展的历史概述3.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作用第二课: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数据和变量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第三课:数据的图表表示1. 分类数据的表示:条形图、饼图2. 数值数据的表示:直方图、箱线图第四课: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1. 中心趋势度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变异程度度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第五课:概率分布和抽样1.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2. 抽样和抽样分布第六课:统计推断方法1.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2. 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第七课: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1. 简单线性回归2. 多元线性回归第八课: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 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听讲、讨论和参与情况;2. 作业成绩: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准确性;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学教材、统计软件手册;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统计软件。

八、教学延伸1. 统计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数据采集和分析实验;2. 统计学报告:让学生撰写统计学报告,展示实际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统计学教案-第一章

统计学教案-第一章
2.统计总体的特点
大量性: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量足够多。仅仅个别或少数个体难以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只有对大量总体单位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得以显现。
同质性: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才能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总体,否则由个体得到的综合信息也会失去意义,甚至掩盖被研究现象的真相。
4.样本
三、标志与指标
1.标志
统计标志是说明统计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作为统计总体单位,具有许许多多的特征或属性。
统计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统计标志按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按推断统计的指标说明的对象不同分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也叫参变量,是一个变量。我们在研究当前问题的时候,关心某几个变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有一个或一些叫自变量,另一个或另一些叫因变量。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
教学难点: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
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本次课是本章的基础课,概念性东西较多,同时部分也是以前高中就学过的知识,所以
1、本次课以ppt演示为主,重要的地方辅以板书注解
2、课堂提问,活跃气氛,增加同学的上课积极性
3、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实例,让同学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注:以下内容按实际需要进行取舍
四、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
(二)变量
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例如,职工人数、职工工资、学生年龄是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叫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2,统计调查
3,统计整理
4,统计分析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
1,统计信息职能
2,统计咨询职能
3,统计监督职能
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2,标志,指标,指标体系
3,差异和变量
计划讲授时间: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用时10分钟)第二节统计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用时50分钟)
统计学教案(共3页)
课程分教案(课次)
第1次课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一章总 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统计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
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统计的含义。
2,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3,重点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4,掌握统计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以及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参考资料:《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深入浅出统计学》,《统计学习方法》。
参考网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1,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探索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
3,增加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用更浅显易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统计学和统计的方法。
4,总结本次课的不足和优点,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1,采用问答式让学生回答对统计和统计学的理解。
2,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资料是通过统计方法采集的。
3,让学生首先说说对变异,变量,指标,总体和个体等这些专有名词的理解,然后给出这些概念的定义。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2.统计资料
4.统计学
三、统计的研究对象
四、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作业
课下了解统计学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板书
设计
一、统计涵义
二、统计研究对象
三、统计特点
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统计的涵义和统计的特点,练习了统计学的特点的分析与对比,内容比较重要,请同学们课下认真学习。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
教学
目的
能够根据实际资料编制分配数列
教学
重点
可以清楚变量数列的编制
教学
难点
认知不同的变量分布数列
教学过程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次数分布的种类
1.品质分布数列
2.变量分布数列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1.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
2.确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教学
反思
同学们通过手机查阅到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比较积极认真,反映较好。
教学
课题
1.2/1.3
授课
时间
第一周2课时
教学
资源
教材
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
教学
目的
1、掌握统计的工作过程
2、掌握统计研究方法
3、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
重点
1、统计的工作过程
2、统计研究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1、统计调查的概念
2、统计调查的地位与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来分类

《统计学》课程教学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教案

06 时间序列分析与 预测初步
时间序列构成及特点
时间序列的构成
动态性
时间序列是由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 观察值排列而成的一组数字序列。它反映了 现象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是在不同时间上取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规律性
综合性
时间序列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长期 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等。
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阐述两个总体均值、比例和方差的比 较方法,如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 本t检验、F检验等。
非参数假设检验
介绍非参数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如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等,以及其与 参数假设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05 方差分析与回归 分析初步
方差分析原理及应用
方差分析基本原理
通过比较不同组别间方差的大小,判断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否 显著。
科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02
统计学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
环节,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现象。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03
统计学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总
体特征。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统计学 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方差分析的应用场景
适用于多个总体均数间是否存在差别的推断,如医学、农学、心理 学等领域的实验数据分析。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建立假设、构造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作出决策。
回归分析原理及应用
回归分析基本原理
通过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 回归方程,描述两者之间的依存 关系,并进行预测和控制。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统计学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描述统计学和推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4. 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方法;2. 实践操作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3. 利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 讲解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常见数据类型;2. 分析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第三节:描述统计学的基本方法(30分钟)1. 介绍描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频数分布、均值、中位数等;2. 利用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描述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节:推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30分钟)1. 介绍推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抽样、假设检验等;2. 利用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推理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第五节: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市场调研、医学研究等;2.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验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情况;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书面报告分析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实例数据。

七、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统计学专业书籍,拓宽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学竞赛或实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标题:《统计》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普查、抽样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等。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等。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点估计、区间估计、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解释和应用统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解释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 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等。

(2)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如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等。

2、难点(1)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抽样误差的理解。

(2)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城市的人口数量、商品的销售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引出统计学的概念。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举例,如研究某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全校学生的身高就是总体,抽取的部分学生的身高就是样本。

(2)变量和数据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数据则是变量的具体取值。

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变量,而每个学生的具体身高值、体重值、年龄值就是数据。

3、数据收集(约 30 分钟)(1)普查普查是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讲解普查的优点(准确性高)和缺点(成本高、费时费力),并举例,如全国人口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介绍抽样调查的优点(节省成本、高效)和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抽样方法的应用场景。

4、数据整理与描述(约 40 分钟)(1)数据分组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讲解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2)频数分布表根据分组情况,制作频数分布表,展示数据在各个组中的分布情况。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统计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商业、金融到医学、社会学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中,由于它的实用性和广泛性,统计学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初学者的统计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熟悉和掌握基本统计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类型、概率、统计分布等。

2. 理解和运用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方差等。

3. 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4. 浅显易懂地介绍统计学的高级内容,如因果推断、实验设计等。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类型和概率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以及它们的常见表示方式。

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的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二项式分布和泊松分布等。

2. 统计描述方法统计描述方法是描述数据的一种方式,包括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

这些方法对于描述数据集的核心特征和分布很有用。

3.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测量,并理解相关系数的含义和解释。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于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学生要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并能够解释残差和R平方等概念。

5.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设计和安排实验的过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如随机化实验和区组实验,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1. 统计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理论化的学科,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和演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统计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的数据分析课题来让学生进行实践。

3.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市场营销中,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规律。

《统计学》教案完整版doc(2024)

《统计学》教案完整版doc(2024)

移动平均法
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移动平均 值来消除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的影响,从而揭示时间序列的长
期趋势。
指数平滑法
根据时间序列的近期数据对未来 进行预测,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 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使得近期 的数据对预测结果具有更大的影
响。
线性回归法
通过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 线性关系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 求解模型参数,从而实现对时间
软件安装与启动
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步骤和启动方法,以及软件界面的基本组成。
2024/1/26
数据文件建立与管理
讲解如何在SPSS中建立数据文件,输入和编辑数据,以及数据文件的保存和管理。
33
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在SPSS中实现
描述性统计
介绍如何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 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集中趋 势、离散程度等指标的计算和解
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19
05 回归分析预测技 术探讨
2024/1/26
20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02
03
04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定 义与假设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在 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应用
回归系数的估计与解释
模型的检验与评估:拟 合优度、显著性检验等
2024/1/26
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02
03
0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与假 设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值。
作出决策
将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的值与拒绝域进行比较,作出 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17
方差分析应用
2024/1/26
方差分析的概念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不同因素对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 影响的统计方法。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统计学简介1.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统计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 统计数据的类型区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总体、样本、变量和分布等基本概念解释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第二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讨论调查问卷、观察法、实验法等数据收集方法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介绍数据清洗和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学习使用图表、表格和图形等工具展示数据2.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频数、频率、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分析数据的分布形态和离散程度第三章:概率论基础3.1 概率的基本概念解释概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讨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3.2 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习排列组合和概率公式举例计算事件的概率3.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解释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运用条件概率公式和独立性原理解决问题第四章:统计推断基础4.1 参数估计的概念和方法介绍参数估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4.2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解释假设检验的目的和原理学习建立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和做出结论的过程4.3 常见的概率分布学习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常见的概率分布掌握概率分布的性质和应用第五章:线性回归分析5.1 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解释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和作用学习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解读5.2 线性回归的拟合度评估介绍决定系数和调整决定系数的概念学习评估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5.3 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学习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方法讨论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和检验方法第六章:方差分析6.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方差分析的目的和原理学习方差分析的应用场景6.2 单因素方差分析学习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和事后多重比较6.3 多因素方差分析介绍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类型和原理学习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注意问题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7.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解释时间序列数据的定义和类型学习时间序列数据的预处理方法7.2 平稳性检验和时间序列模型学习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方法介绍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7.3 预测和控制学习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方法讨论时间序列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策略第八章:非参数统计8.1 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解释非参数统计的原理和适用场景学习非参数统计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8.2 非参数检验方法学习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方法掌握非参数检验的应用和结果解读8.3 非参数回归和分类介绍非参数回归模型和分类方法学习非参数方法的实现和应用第九章:生存分析和风险评估9.1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生存分析的定义和作用学习生存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9.2 生存曲线和生存函数学习生存曲线的绘制和解读掌握生存函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9.3 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讨论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学习基于生存分析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策略第十章:统计软件与应用10.1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R、Python等)的基本操作学习数据导入、数据清洗和数据可视化等基本技能解释统计分析报告的重要性10.3 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讨论统计学在解决问题和决策中的作用和限制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中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补充和说明: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统计学的定义和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对统计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熟悉并掌握统计的特点、职能、活动过程、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方法。

重点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常用基本术语。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的含义我国《统计法》所指的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概括地讲,统计一般包括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一)统计工作指人们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提供数字资料的活动过程。

(二)统计资料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信息的总称。

既包括原始资料也包括深度加工资料。

(三)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后期的结绳记事----阶级社会统计士兵和田地----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各种专业统计,并出现了专业的统计机构和研究组织,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一种专门的行业。

(二)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三、统计的特点(一)数量性(二)总体性(三)具体性四、统计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一)统计的职能1.信息职能。

最基本的职能。

它是指统计部门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地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资料。

2.咨询职能。

信息职能的深化和发展。

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3.监督职能。

是对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的进一步拓展。

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国家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统计工作的任务统计的职能决定了统计工作的任务。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3.了解常见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三、教学难点1.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四、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统计学中的变量和参数•统计学中的概率和分布•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2. 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样本和总体•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频数和频率•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3. 统计学的常见方法和应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4. 统计学软件的使用•Excel•SPSS•R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讲授统计学的概念、原理、术语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2.实例法。

通过实例演示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实践统计学的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2.统计分析软件:Excel, SPSS, R七、课堂练习•根据一组样本数据,求出样本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样本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绘制直方图、散点图和线性回归图•使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组别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八、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在Excel或SPSS中模拟一组样本数据,并使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实际问题,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4.将分析结果和思路整理成文档并提交九、教学评价1.考试。

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2.作业。

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3.研究报告。

《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统计学概述1.1 统计学的定义解释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科学。

强调统计学在决策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样本、总体、变量等基本概念。

解释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的区别。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实验设计、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考虑的伦理和有效性问题。

2.2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介绍数据的整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等。

介绍频数、频率、图表等数据描述方法。

2.3 数据的可视化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化方法。

强调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理解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概率与随机变量3.1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3.2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解释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特性。

3.3 概率分布与概率质量函数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解释概率质量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章: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推断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性。

解释点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概念。

4.2 假设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解释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定假设、计算统计量、判断结论等。

4.3 置信区间的估计与推断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置信区间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和限制。

第五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5.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概念。

5.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模型选择、参数估计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 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分布。

3. 学会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4.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5.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表示和分析数据。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分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实践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

2. 引导学生分析统计量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加深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

2. 学会使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3. 掌握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定义,学会计算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3. 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概率4.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概率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统计学中的常用概率分布;3.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1.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1.2 统计学的分类1.3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数据的来源和类型2.2 数据的收集方法2.3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3. 描述性统计3.1 描述性统计的基本概念3.2 描述性统计的常用方法3.3 描述性统计的应用4. 概率分布4.1 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4.2 常用概率分布的特点和应用4.3 概率分布的参数估计5. 统计推断5.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5.2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5.3 统计推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案例,让学生了解描述性统计和概率分布的应用;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统计推断的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检测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掌握情况;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测学生对描述性统计和概率分布的应用情况;4.作业评估:通过作业评估,检测学生对统计推断的方法和应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统计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统计学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3.统计学案例和实验数据。

六、教学建议1.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了解统计学的应用;2.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3.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统计学基本概念 2 学时2 学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性统计 4 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概率分布 6 学时统计推断 6 学时八、教学反思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统计》教学教案

《统计》教学教案

《统计》教学教案第一章:统计概述1.1 统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介绍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区别。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学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 数据的整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清洗、分类、排序等整理方法。

强调数据整理对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2.3 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化方法。

强调通过可视化展示数据的优势。

第三章:概率与频率3.1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应用。

3.2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释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

强调频率与概率的差异和联系。

3.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的概率介绍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统计推断4.1 描述性统计与推理性统计解释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的区别。

强调推理性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应用。

4.2 估计量的概念与方法介绍估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强调估计量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3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介绍假设检验的概念和步骤。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应用。

第五章:回归分析5.1 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介绍线性回归的定义和应用。

强调线性回归在预测和建模中的重要性。

5.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

5.3 多元回归分析介绍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强调多元回归分析在多变量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6.1 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概念解释时间序列数据的定义和特点。

强调时间序列分析在预测和趋势分析中的重要性。

6.2 时间序列数据的预处理介绍时间序列数据的清洗、转换和季节性调整等预处理方法。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在教学中
注意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综合使用能力。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难点 总体分布差异程度的比较、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季节变动的测
定、总指数的编制计算、总体参数的估计、相关关系的分析、回归方程的拟合。
--5--
教学重点 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和难点 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说明 直接讲陈 ,实例教学,提问,讨论,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 一、集中趋势与平均指标 二、数值平均数 三、位置平均数
第二节 离中趋势的描述 一、离中趋势和离散指标 二、离散指标的测度 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教学后记
第四章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6 学时)
本章介绍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学习中 和要求 应重点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
抽样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一般确定方法。
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4--
三、统计分组 第三节 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四、分布数列 二、统计图
【1】 《统计学》(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 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复习 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5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偏态与峰态的测度方法
2.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并进行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4.3偏态与峰态的度量
作业、思考题: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11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8章假设检验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假设检验的步骤
3.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8.1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8.2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18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12章多元线性分析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2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2章数据的搜集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数据的间接来源和直接来源;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11.1变量间关系的度量
11.2一元线性回归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17次课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
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
3.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标准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7.l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7.2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了解统计学的定义;
2.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3.理解统计学的数据分类;
4.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1.统计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2.统计数据的类型
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9.1分类数据与列联表
9.2y2检验
9.3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
9.4列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14次课
作业、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15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10章方差分析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4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
2.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3.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
授课章节
题目
第10章方差分析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解释方差分析的概念
2.解释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10.1方差分析引论
10.2单因素方差分析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13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9章列联分析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解释列联表
2.进行c2检验
3.拟合优度检验
4.测度列联表中的相关性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4.用Excel作频数分布表和形图
5.合理使用图表。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3.1数据的预处理
3.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3.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3.4合理使用图表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估计的回归方程
2.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其处理
授课章节
题目
第11章一元线性分析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3用Excel进行回归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11.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11.4残差分析
作业、思考题:
2.了解概率抽样的非概率抽样;
3.了解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4.了解实验中的统计
5.了解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1.数据的来源
2.调查数据
3.实验数据
4.数据的误差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3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7.3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7.4样本量的确定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3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和目的
2.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
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
教具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2P值的计算与应用
3用Excel进行检验
教学主要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8.3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8.4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6.7关于样本方差的分布
作业、思考题: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9次课
授课章节
题目
第7章参数估计
学时
2
课型
讲授■上机□实验课□习题课□讨论□其他□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庞皓主编.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编著.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统计学课程教案主页第6次课
授课章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