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纲《国际贸易》教学⼤纲⼀、使⽤说明(⼀)课程性质国际贸易是全国⾼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学⽣掌握、理解和应⽤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设⽴的⼀门专业基础课。

(⼆)教学⽬的使学⽣树⽴正确的指导思想,全⾯、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法,认识国际贸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了解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针政策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各种贸易做法,培养和提⾼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为学习其他课程和在毕业后做好经济管理或对外贸易⼯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本教学⼤纲适⽤于周三学时,总计教学时数应为54学时,其中带*的部分为学⽣⾃学部分,教师可不讲授。

(四)教学⽅法课堂教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法,本课程的开设需要⼀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先⾏课程需开设政治经济学、西⽅经济学、⾼等数学等基础课程。

(五)⾯向专业本教学⼤纲⾯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

⼆、教学内容第⼀章导论(⼀)教学⽬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初步了解《国际贸易》课的内容及结构,并能掌握国际贸易中⼀些重要的概念。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及⽅法以及国际贸易的分类与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的产⽣、发展、地位和作⽤,使学⽣对国际贸易有个总体的了解。

重点与难点:国际贸易的分类与基本概念。

第⼀节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及⽅法⼀、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理论1、⾃由贸易理论2、保护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2、⾮关税壁垒(NTB S)3、奖励出⼝(四)国际贸易实务三、学习国际贸易课的⽅法第⼆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三、贸易差额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五、对外贸易地理⽅向与国际贸易地理⽅向六、对外贸易依存度七、贸易条件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分类⼀、按商品(包括劳务)的流动⽅向划分1、出⼝贸易2、进⼝贸易3、过境贸易⼆、按商品形态划分1、有形商品贸易2、⽆形商品贸易三、按贸易的参加者划分1、直接贸易2、间接贸易3、多边贸易四、按统计⼝径划分1、总贸易2、专门贸易五、按贸易政策划分1、⾃由贸易2、保护贸易六、按经济发展⽔平划分1、⽔平贸易2、垂直贸易第四节国际贸易的产⽣、发展、地位和作⽤⼀、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采⽤课堂讲授、多媒体结合的形式。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培养他们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三、授课内容:1. 国际贸易概述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1.3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 国际贸易政策和制度2.1 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和作用2.2 国际贸易制度的组织和规则2.3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国际贸易的要素和形式3.1 国际贸易的要素: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3.2 国际贸易的形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跨国公司4. 贸易壁垒与自由化4.1 贸易壁垒的类型和作用4.2 自由贸易的概念和原则4.3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和机遇5.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5.1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点5.2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3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管理6. 国际贸易实务和案例分析6.1 国际贸易流程和业务6.2 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6.3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能力运用。

4.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讨论质量等。

六、参考教材:1. 《国际贸易原理》作者:张三2. 《国际贸易实务》作者:李四3.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作者:王五七、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课程教学大纲应在课程开设之前向学生公布,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方式。

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如FOB、CIF等)。

国际贸易的方式(如出口、进口、转口贸易等)。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实例介绍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互动:学生参与讨论国际贸易的方式和特点。

1.4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个具体的国际贸易案例。

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2.1 课程目标: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

2.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和作用。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构。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国家的贸易政策案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学生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3.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模型。

3.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如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如新贸易理论、全球价值链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模型分析:分析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和假设。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实际应用。

3.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学生文章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国际贸易实务4.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和单证。

4.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如询价、报价、合同签订等)。

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

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分工及学说、世界市场及价格、贸易政策及其理论依据、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单边、双边、多边措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以及研究分析贸易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依据,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本课共4学分,最低学习时间为120学时,其中课件学习时间不低于72学时。

本课采用网上授课和教师指导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完成所有作业、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通过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期末考试将采用教学点集中卷面考试方式。

三、授课内容第一讲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内容构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课程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解、辨析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建立知识基础。

2.教学方法课程学习以网络资源为主,教材为辅,在有条件的教学站安排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主讲教师通过布置、修改作业;安排学习活动,包括组织网上讨论、主题思考与交流等;答疑;测试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3.学时4课时。

4.课程结构一、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内容(一)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特征极其一般规律(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三)对外贸易政策(四)不同类型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六、贸易差额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第二讲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作为国际贸易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学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不同理论与观点之间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国际贸易学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学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学》教学大纲【前言】国际贸易涉及世界各国货物、服务的交换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研究其交换规律和政府管理贸易的政策,为各国对外贸易提供基本的理论、政策和方法的支持。

“讲授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政策,紧密联系实际探讨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是本课程的定位。

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贸易运行中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国际贸易理论和解决国际贸易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使学生树立现代市场经济理念。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贸易理论分析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国际贸易的运行,以现实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丰富国际贸易理论。

该课程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内容以讲授为主,并配以案例分析,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深入阐述知识点。

本教学大纲以南京大学出版的第5版《国际贸易学》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医药贸易教研室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医药贸易专业本科学生。

国际贸易学共51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8课时,实践教学3课时。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了解国际贸易是各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讲授时数】课堂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一、国际贸易发展史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三、显性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依存度【教学方法】一、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二、国际贸易发展案例。

第二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及西方经济学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国际分工理论,如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生产要素禀赋学说、里昂惕夫之谜、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偏好相似理论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等,应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其内容,并能对各种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要求学生理解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揭示国际贸易活动的运动规律和贸易利益分析及提高国际贸易经济效益的学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及贸易利益比较分析,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规律,为贸易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二、先修后续课程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

该课没有先修课程,后续课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出入境检验检疫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三、课程内容
六、课程考核。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国际贸易原理(英文):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层次: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国际贸易原理》,又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经济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对《国际贸易原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愿因和收益、收益分配与贸易分工格局的决定因素,以及贸易政策依据和影响。

课程任务是培养一大批系统掌握国际经贸理论和政策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内容简介国际贸易原理主要包括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两大部分。

贸易理论又包括自由贸易理论和贸易保护理论两个部分。

主流的贸易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实质上是众多贸易保护政策的依据所在。

自由贸易理论则主要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即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构成了贸易理论的基石。

其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比较优势的差异决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

新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是要素禀赋理论,说明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生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当代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代表性需求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代表性需求理论,说明一个国家的代表性需求会培育出该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从而决定该国的贸易分工格局。

生命周期理论则是一种动态的要素禀赋理论,说明在各国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生产倚重的要素禀赋不同,所以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拥有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主要说明现代贸易中相当多的产品在生产中具有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正是比较优势产生的另外一大源泉。

而且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包含了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贸易政策主要是分析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和倾销等贸易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而且集中于他们的福利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与主要基础分析工具教学内容:1.1 国际贸易导论1.1.1 国际贸易的定义1.12 国际贸易的本质1.1.3 国际贸易的功能与作用1.1.4 关联的基本概念1.2 基础分析工具1.2.1 生产者最优理论:生产可能性曲线1.2.2 消费者最优理论:无差异曲线1.2.3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最优1.2.4 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之一:PPF-IC模型1.2.5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之二:相对供求模型1.2.6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之三:提供曲线模型1.2.7局部分析模型:社会福利重点难点:主要关联概念的理解,生产者最优决定条件,消费者最优决定条件,社会最优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的三种手法或者工具,社会福利的局部均衡分析。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制定和影响。

熟悉国际贸易的各种方式和流程。

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实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具备制定和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初步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

能够分析和预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2、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措施(关税的种类、作用和影响)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鼓励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政策措施4、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国际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6、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7、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8、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 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结算(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体系。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课程描述:◆国际贸易原理的科学属性: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一门对外开放、实现EDI (电子数据交换)、开展对外贸易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是高等学校财、经、贸、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

◆国际贸易原理的内容框架:以经济学为基础,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为依据,以国际贸易活动为基本线索,其内容构架为成因篇、调控篇、协调篇三大板块部分。

其中,成因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发展基础,国际贸易成因理论;调控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战略政策、调控措施;协调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协调组织、国际贸易运行规则。

成因篇、调控篇、协调篇三大部分互为联系,既从普遍整体上认识国际贸易的成因理论、战略政策;又从具体内容上认识国际贸易调控措施、组织规则,从而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形与无形)商品交换活动及其经济规律。

◆课程目标◆国际贸易原理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世界各国、各地区)国际贸易的成因理论、战略政策、调控措施、协调组织、运行规则等整体宏观与具体微观的贸易问题。

重点是讲授国际贸易理论、措施、规则,并贯穿于本课程教学的始终,尤其是强调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为学生很好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措施、规则提供有益的帮助。

◆国际贸易原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从整体(宏观)和具体(微观)方面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措施、规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分析和研究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国际贸易主要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所学专业的其它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为今后很好地从事财、经、贸、管工作和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课程安排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表(总学时按48计)二、教学大纲成因篇第一章国际贸易绪论概说◆教学要求:了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属性。

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研究方法。

应用:学会运用国际贸易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研究当今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

《国际经贸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国际经贸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国际经贸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Ⅰ前言要求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通过36学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年度经济与贸易的热点,并扩展相关经济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国际经贸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刘宪,王霖,1版,2012年。

Ⅱ正文第一讲国际经贸发展的新特点与数据分析一教学目的在理解中国外贸发展史的基础上,学习中国外贸的地位变化,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新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二)掌握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新特点。

(三)了解加入WTO十周年中国外贸的发展变化,中国入世前五年与后十年的经贸变化。

三教学内容(一)中国2015年外经贸发展的新特点与数据分析1 速度增长较快2 中国10大贸易伙伴有所变化印度出局、俄罗斯进入;日本下降,东盟上升。

中国对欧美日增长略低,对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3 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外贸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外贸发展更快4 我国的重点进出口省市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5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总体增长较快,加工贸易比重继续下降6 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出口相对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慢7 进口产品结构: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价格增长明显较快(二)2015年中国出口排行跃居全球第一(三)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四)加入WTO十周年中国外贸的发展变化情况(五)入世前五年与后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六)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第二讲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发展一教学目的学习WTO的产生背景,中国与GATT/ WTO的关系,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后我们应采取的对策,WTO的基本原则和例外条款。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栏作者:王菁2013年4月17日《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际贸易原理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3学分,54学时。

国际贸易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生产与交换辩证关系的原理,同时借鉴西方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理论,阐述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基本政策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借鉴西方有代表的国际贸易理论,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丰富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要求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并能结合实际了解和研究当代的国际贸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定义及其内容,突破就国际贸易理论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狭隘立场,开拓思路,扩大视野,从更宽更广更深的角度去把握国际贸易方方面面的关系,去探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约束。

二、教学内容(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按照国际贸易分类来讲)(四)国际贸易(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统一的方法2、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统一的方法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统一的方法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统一的方法5、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6、实事求是的方法第二章对外贸易的产生、地位、作用与发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国际贸易》大纲

《国际贸易》大纲

页眉内容《国际贸易》教学大纲课程号:大纲编写:冯德连一、开课院(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二、教学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关系、支配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以及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变化对各国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从而研究国际商品的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因此,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学生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掌握国际贸易发展的具体形态和商品运动的一般规律。

对此,主要应掌握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如国际贸易如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以及国际贸易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等内容。

同时应掌握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输出迅速增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种类型国家的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国际贸易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纽带等内容。

2.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是国际贸易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应掌握研究和探讨国际贸易中各种理论和学说,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与规律,特别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二次后西方经济学家一些新国际贸易理论,如技术差距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内容。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对外贸易政策是国际商品交换活动的准则,它对国际贸易起着促进或限制的作用,也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因此,通过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各种有关的国际贸易政策,如重商主义时期的贸易保护政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等。

为执行这些政策,各国还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因此,通过学习还应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以及各种贸易条约和协定等保障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的性质《国际贸易原理》是开放经济背景下经济、管理、国际贸易专业必修的一门经济理论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机制和基本协定。

为适应中国入世后开放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对外贸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WTO知识,理解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在掌握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经济学常识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能分析当前世界经济的概况和各种贸易政策措施的影响,能科学地研究有关国际贸易的问题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当代世界经济概况,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国际贸易的分类及有关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概况。

(2)一般了解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3)掌握国际贸易的分类及有关概念。

重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复出口和复进口、双边贸易和转口贸易、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国际贸易值和贸易量、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等。

难点:国际贸易值和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总贸易、专门贸易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与对外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当代国际贸易条件与国际不等价交换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发展。

(2)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和发展阶段,了解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3)掌握世界市场的含义,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和标志,了解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征。

(4)掌握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掌握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和种类,了解。

(5)了解激进学派关于国际贸易条件的观点和不平等交换理论。

重点: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及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和标志,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和种类。

难点: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和标志,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国际不等价交换问题。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内容: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交易方程式,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现代的理论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2)掌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3)掌握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和国际交易方程式。

(4)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其现代分析,掌握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重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和国际交易方程式,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难点:约翰穆勒的国际交易方程式,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理论教学内容: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里昂惕夫之谜,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扩展,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和评述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2)掌握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模型。

(3)了解里昂惕夫之谜及对其的解释。

(4)了解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和雷布钦斯基定理。

(5)了解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重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论,里昂惕夫之谜,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难点: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要素供给比例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和雷布钦斯基定理。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内容:理论背景: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背景。

(2)掌握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模型。

(3)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需求偏好和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模式。

重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背景,行业内贸易指数,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

难点: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模型,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偏好和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模式。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教学内容: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贸易乘数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其他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2)掌握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3)掌握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乘数理论。

(4)掌握战略性贸易理论和政策,了解其他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重点: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乘数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和政策。

难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乘数理论,伯兰特—斯宾赛模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模型。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教学内容:贸易政策概述,关税,非关税壁垒措施,管理和鼓励出口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分类,了解当代贸易政策的特征,了解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形式。

(2)掌握关税的含义和种类,海关税则的含义和内容,计税标准。

(3)掌握非关税壁垒措施含义,直接与间接限制进口的措施,进口许可证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壁垒。

(4)掌握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了解经济特区,出口管制及措施。

重点: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分类,经济条款的四种规定方法,关税按征税目的的分类,关税按征税待遇的分类,特惠关税、普遍优惠制关税、进口附加税。

《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从量税和从价税,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出口信贷,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出口管制。

难点: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形式,关税的种类,海关税则的含义和内容,直接与间接限制进口的措施,出口信贷,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

第八章贸易政策经济效应教学内容:贸易政策效应分析工具及主要指标,关税的经济效应,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经济效应,鼓励出口措施的经济效应。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用于贸易政策效应分析的工具,掌握衡量贸易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

(2)掌握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了解关税的成本和净福利经济效应,了解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掌握最适关税的确定。

(3)掌握配额的经济效应,了解自动出口限制的效应分析。

(4)掌握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和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重点:贸易开放度,进口渗透率,出口率,名义保护税率和有效保护税率,非关税壁垒覆盖面指数和频率指数,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值等概念和公式,小国条件下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关税的成本和净福利经济效应,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和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难点:名义保护税率和有效保护税率,非关税壁垒覆盖面指数和频率指数,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值,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和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第九章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背景、现状和特点,国际资本移动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的定义、形成和发展,跨国公司理论演变,国际直接投资政策。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背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现状和特点。

(2)掌握国际资本移动的各种形式。

(3)了解跨国公司的定义、形成和发展,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和特征(4)掌握代表性的跨国公司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5)掌握母国和东道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现状和特点,国际资本移动的各种形式。

跨国公司的类型和特征,: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母国和东道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现状和特点,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的协调。

第十章世界贸易组织教学内容: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与组织结构,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以来的活动及其面临的新议题,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关贸总协定的产生背景和八轮多边贸易谈判。

(2)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与组织结构。

(4)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以来的活动及其面临的新议题(5)了解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重点:乌拉圭回合谈判,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与组织结构,中国复关与入世的过程。

难点: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与组织结构第十一章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内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服务业开放。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3)掌握《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服务业开放的特殊性。

重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特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服务业开放的特殊性。

难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服务业开放的特殊性。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教学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组织形式。

(2)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3)了解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重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各种组织形式的区别,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

难点:,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

第十三章经济全球化及其面临的挑战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争议。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形式与特点。

(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3)了解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

重点:掌握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形式与特点,掌握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争论。

第十四章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教学内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对外贸易,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贸易,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社会主义外贸理论的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各经济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与特点。

(2)一般了解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3)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外贸理论的发展重点:美国、日本、欧洲联盟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难点:邓小平社会主义外贸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