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企业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企业对策分析

作者:李霞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06期

摘要:出口退税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的外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4年以来,出口退税税率的屡次下调影响了我国钢铁产品对外出口的价格和出口产品结构,企业间的对外贸易呈现逐渐两极分化的趋势。为了开拓国际市场,钢铁产业必须加快重组和整合的步伐,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和尝试进行国际化经营。

关键词:出口退税;钢铁产业;重组;整合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009-04

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但还处在雏形阶段。“文革”期间,该税制受到了冲击。改革开放以后,出口退税制度逐渐恢复,形成了一整套的退税机制。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一直进行改革并逐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也逐渐成为我国调节经济的杠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出口退税率一直在下调,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钢铁产业首当其冲。2006年9月15日,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调整为8%,2007年4月15日,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由8%调整为5%,而另一部分附加值低的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率。

一、我国钢铁产业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变化

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促进该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采取适当的出口退税政策。

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历史沿革

从1994年我国新税制实施以来,我国钢铁出口退税率先后经过了数次调整,如下页表1所示;而出口退税率也由1994年最高时的17%一路下调至2006年的8%,2007年大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率则进一步调整到零。

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原因

从以上我国钢铁行业出口退税发展历程来看,国家调整钢铁行业出口退税率的原因分析如下:

(1)提高出口成本和价格。厂商若要维持原有的利润率,势必要将出口价格提高相应的百分点,因此,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时,国内钢厂纷纷调高出口报价。

(2)加速国内钢铁企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此前钢材的出口退税率虽然基本只有8个百分点,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却非常重大。在出口退税率降低甚至取消后,这些企业将面临沉重的税收成本,生存艰难的企业会自然地进入国家产业重组的队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钢铁企业数量减少,有助于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3)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促进钢铁产业结构升级。从2007年4月10日公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来看,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是针对不同类型产品实行差别税率的,对附加值高的产品采取降低或取消退税率;对附加值低的产品不仅取消退税率,而且采取征收关税的办法来抑制其生产与出口。

二、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贸易现状

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钢铁业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钢铁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产能的大幅提高。其中,生铁、粗钢、成品钢材的产量分别从1949年的25万吨、15.8万吨和1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30亿吨、3.49亿吨和3.71亿吨。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并且从1996年起,我国钢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2003年我国钢产量突破2亿吨,2005年突破3亿吨。2006年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均突破4亿吨。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比例均超过三成,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提高。

工业体系渐趋完备。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钡、轧钢以及相关的铁合金、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的产品体系,与此同时,国家的各种科研院所也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科学研究等部门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一些过去主要依靠进口的技术装备,如连续式棒材轧机、高速线材轧机等已实现国产化。

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据2004年上半年的统计表明,产钢最多的省、市是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湖北,说明我国产钢区集中在沿渤海湾经济带和沿长江中下游经济带。钢铁产业的集群已初具形态。

(2)钢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据统计,全国钢铁产量前10位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41.3%下降2005年的33.7%;全国前20位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从58.7%下降到50.1%;而与此相反,钢铁产量排名在60位以后的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却从2002年的10.3%上升到2005年的21.7%。2006年,我国钢产量前五家企业集中度为

20%;仅相当于欧盟的1/3、日本的1/4。现在,我国钢铁企业超过870家,其中,产钢的企业264家,产钢量超过500万吨的只有15家,产量仅占全国的45%。而韩国前四家钢铁企业钢产量集中度为90.29%,日本为74.27%,欧盟为68.73%。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重点企业的行业影响能力不强,过多中小企业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搅乱整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二是全国较落后的装备仍占总能力的较大比重。在国内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中,达到国际水平的只有10%。

产品结构不合理。从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控制力看,冷轧薄板、电工钢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竞争力较弱,进口依存度在40%以上。

进口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上涨。2005—2007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分别为71.5%、19%和9.5%。2007财年的铁矿石谈判,宝钢率先同巴西淡水河谷(CVRD)定下涨幅9.5%的价格,从而奠定了当年国际价格基准。2008年2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宣布与新日铁、浦项达成铁矿石基准价协议。在上一财政年价格基础上涨65%。

2.钢铁行业对外贸易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目前广为运用的制定有效战略计划的方法,即估量组织内部的优势S (Strength)、劣势W(Weakness),并对外部环境的机遇O(Opportunities)、威胁T (Threats)进行分析辨别。

(1)钢铁行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交易额

从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钢铁行业普遍存在着入超现象。676组代表铁及钢的条、杆、角材、型材及异型材(包括钢板桩),679组代表钢铁管及空心异型材;管子的钢铁制附件,这些产品相对制造工艺简单,技术要求不高,附加值较低。而逆差较大的产业主要发生在672,673,674,675,677组,且以673组的产品逆差最为严重。这些组别的产品的共同特点在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说明我国钢铁行业在生产品种上的缺陷主要源于技术和工艺水平的相对落后,特种钢铁制品的生产能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