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2册)1 、急诊医学分册2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 、普通外科分册4 、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 、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 、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 、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 、泌尿外科分册17、烧伤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 、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 、呼吸病学分2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25 、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 、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 、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32 、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 、重症医学分册38 、疼病学分册39、结核病分册40 、护理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8、妇科学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48、计划生育学分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步骤
急诊科技术操作步骤一、急诊科简介急诊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对急症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急诊科的患者具有病情紧急、病种多样、治疗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急诊科技术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迅速性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二、急诊科技术操作步骤1. 接诊- 询问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过程,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 体格检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
- 初步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2. 紧急处理- 危及生命的病情:如心搏骤停、呼吸心跳骤停、大出血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措施。
- 疼痛管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
- 止血和抗休克治疗:对出血和休克患者进行及时处理。
3. 辅助检查- 心电图:对疑似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明确病因。
4. 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诊断结果,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 穿刺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深静脉穿刺等。
- 创伤处理:清创、缝合、骨折固定等。
5. 转运- 病情评估: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确保转运安全。
- 家属沟通:向家属说明患者病情及转运风险。
- 安全转运:确保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安全,必要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陪同。
三、急诊科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
-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做好沟通工作: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 防范医疗风险: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四、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沟通工作和防范医疗风险,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作规范(42册)1、急诊医学分册2、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普通外科分册4、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泌尿外科分册17、烧伤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呼吸病学分2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25、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32、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重症医学分册38、疼病学分册40、护理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48、计划生育学分册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无锡市科鑫医药书店(联系人:夏颖)电话:0510-8276393313585003068篇三: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肠外营养一、【适应证】将经过营养风险筛选(nRs20xx),总分等于或大于3分,定为营养支持的指征。
《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临床诊疗指南》目录引言1.0前言2.0编写目的和范围3.0临床诊疗指南的定义和特点4.0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方法第一章疾病诊断1.0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1.1临床表现1.2心电图检查1.3心肌酶谱1.4心脏超声检查1.5冠状动脉造影1.6急诊诊断方法和技巧第二章疾病治疗2.0脑梗塞的治疗2.1早期干预2.2药物治疗2.3介入治疗2.4手术治疗2.5康复治疗第三章临床诊断技术3.0常用临床诊断技术3.1血液检查3.2影像学检查3.3生化检查3.4病理检查3.5基因检查第四章解剖生理学基础4.0人体解剖学4.1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学4.2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4.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学4.4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学4.5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第五章临床护理指导5.0临床护理原则5.1病房护理5.2门诊护理5.3ICU护理5.4康复护理第六章临床实践指导6.0临床实践原则6.1医患沟通6.2临床访视技巧6.3健康教育6.4性别和文化因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引言1.0前言2.0编写目的和范围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定义和特点4.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方法第一章护理技术操作1.0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1静脉穿刺操作1.2静脉输液设备使用1.3静脉血液采集操作1.4脐带结扎操作第二章手术操作规范2.0开腹手术操作规范2.1手术准备工作2.2切口处理操作2.3手术器械使用操作2.4手术缝合操作第三章检测技术操作3.0血压测量操作规范3.1血压测量仪器使用3.2血压测量方法选择3.3血压测量结果判断第四章实验操作规范4.0实验室操作规范4.1样本采集操作4.2检测仪器使用操作4.3数据处理操作第五章深部插管技术操作5.0气管插管操作规范5.1气管插管器材准备5.2气管插管步骤5.3气管插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第六章康复技术操作6.0康复训练操作规范6.1肌力训练操作6.2步态训练操作6.3活动能力评估操作以上是《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目录,这两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为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规范,对于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一、急诊科简介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患者。
急诊科的工作具有突发性、急迫性、复杂性和困难性等特点。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操作技术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操作指南。
二、急诊科设备及操作流程1. 设备配置:- 心电图机-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呼吸机- 注射泵- 监护仪- 急诊科专用急救车2. 操作流程:- 心电图操作流程- AED操作流程- 呼吸机操作流程- 注射泵操作流程- 监护仪操作流程- 急救车操作流程三、急诊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1. 心脏骤停:- 诊断: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治疗: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使用AED除颤2.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典型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 治疗: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吗啡镇痛,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3. 急性创伤:- 诊断:外伤史,伤口检查- 治疗:清创、止血、缝合,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 急性中毒:- 诊断:中毒史,临床表现- 治疗:洗胃、导泄,给予解毒药物,对症治疗5.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 治疗:抗生素抗感染,解痉平喘,吸氧治疗四、急诊科护理操作流程1. 患者接诊:- 询问病史- 进行初步评估- 准备急救设备2. 患者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变化3. 患者转归:- 好转:转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恶化:积极抢救,调整治疗方案- 死亡:做好遗体护理,报告相关部门五、急诊科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1. 安全管理:- 严格遵守医疗法规- 加强医患沟通,预防纠纷-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2. 应急预案:- 火灾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六、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旨在为急诊科医护人员提供一套完整、详细、易于操作的参考标准,以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急诊科技术实施规范
急诊科技术实施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急诊科技术实施规范,以确保急诊科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规范适用于所有急诊科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技术人员。
2. 技术实施准备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之前,技术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紧急程度- 准备所需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检查技术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清洁和消毒技术设备3. 技术实施步骤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时,技术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紧急程度2.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3. 采取适当的体位和位置,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4. 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5. 准确地操作技术设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6.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7. 及时记录和报告操作过程和结果8. 完成后,进行技术设备的清洁和消毒4. 安全注意事项在急诊科技术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遵循医院和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和手套- 熟悉技术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要点- 定期检查和维护技术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注意患者的体位和位置,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紧急情况下,及时向医生或其他相关人员寻求帮助5.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技术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意风险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紧急情况的处理和逃生计划- 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和改进措施6. 结论本文档为急诊科技术实施提供了规范和指导,旨在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有急诊科技术人员都应遵守本规范,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1. 简介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急诊医疗服务。
本手册适用于急诊科技术人员,并包含了常见急诊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2.1 患者接诊- 接诊前,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 根据患者主诉和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患者。
- 按照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进行患者接诊,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等。
2.2 急救操作- 在急救前,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急救优先级进行处理。
- 急救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示,正确执行急救操作。
2.3 医疗设备操作- 熟悉各类急诊科技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 根据医生指示,正确操作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2.4 护理操作-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示,进行基本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伤口处理等。
- 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 急诊科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 注意与医生和其他科技术人员的协作,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设备和工具。
4. 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提供了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详细指导,包括患者接诊、急救操作、医疗设备操作和护理操作等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急诊医疗服务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快速救治。
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提高急诊科技术操作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诊科技术操作规则
急诊科技术操作规则在急诊科,科技术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科技术的操作规范和规则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下面是急诊科技术操作规则的一些建议。
1.保持技能水平:急诊科技术人员应经常接受培训,保持自己的技能水平。
他们应熟悉常见的急诊处理程序,并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和技能,科技术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的急救工作。
2.仔细评估患者状况:在急诊科,科技术人员需要快速但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况。
他们应该收集患者的病史、主诉和体征,并迅速做出初步判断。
这有助于确定患者的优先级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3.妥善使用医疗设备:急诊科技术人员应该熟悉并妥善使用各种医疗设备。
他们需要了解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并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在使用设备时,他们应注意安全和卫生,并随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4.与团队合作:在急诊科,科技术人员通常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进行紧密合作。
他们应与医生、护士和其他科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他们应遵循团队合作的原则,共同讨论病例、制定治疗方案,并按照协议执行工作。
5.防控传染病: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区域,容易接触到传染病患者。
因此,科技术人员应时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他们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
在与患者接触后,他们还应注意及时清洁和消毒。
6.保护患者隐私:急诊科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规定。
他们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在进行操作或交流时,他们应注意控制声音和姿态,避免被其他患者或陪护人员听到或看到。
7.不断学习和改进:急诊科技术人员应始终保持学习和改进的态度。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注新的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
他们还应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共同进步。
总结起来,急诊科技术操作规则包括保持技能水平、仔细评估患者状况、妥善使用医疗设备、与团队合作、防控传染病、保护患者隐私以及不断学习和改进。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1. 引言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旨在提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标准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以确保急诊科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性。
2. 急诊科技术操作步骤
以下是急诊科技术操作的一般步骤:
2.1 准备工作
- 仔细阅读患者相关信息,包括病历、过敏史等。
- 确认患者身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 准备所需的设备、药品和材料。
2.2 操作步骤
1.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技术操作方法。
2. 依照操作流程,进行技术操作。
3. 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和操作顺序,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在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和消毒相关设备和工作区域。
3. 注意事项
- 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情稳定性和合适性评估。
- 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操
作策略。
- 如遇到操作困难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或相关负责人。
- 操作结束后,要对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向医生汇报。
4. 安全措施
- 在操作过程中,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 使用无菌技术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区域的控制和维护。
- 对于需要使用有毒或有害物质的技术操作,要严格按照相关
安全操作规范进行。
5. 结论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提供了一套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保证急诊科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性。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南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
急诊医学标准操作规程SOP资料
青海省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急诊医学科中毒专业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版目录第一部分标准操作规程 (1)1 (JZYXK-SOP-001-01)-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 (1)2 (JZYXK-SOP-002-01)-临床取血室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 (4)3 (JZYXK-SOP-003-01)-静脉采血的标准操作规程 (5)4 (JZYXK-SOP-004-01)-标本分离的标准操作规程 (7)5 (JZYXK-SOP-005-01)-皮下、肌内注射的标准操作规程 (9)6 (JZYXK-SOP-006-01)-皮内注射的标准操作规程 (11)7 (JZYXK-SOP-007-01)-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标准操作规程 (13)8 (JZYXK-SOP-008-01)-吸氧的标准操作规程 (15)9 (JZYXK-SOP-009-01)-静脉注射的标准操作规程 (17)10 (JZYXK-SOP-010-01)-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标准操作规程.. 1911 (JZYXK-SOP-011-01)-血气分析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21)12 (JZYXK-SOP-012-01)-血压测量的标准操作规程 (23)13 (JZYXK-SOP-013-01)-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规程 (25)14 (JZYXK-SOP-014-01)-导尿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27)15 (JZYXK-SOP-015-01)-灌肠的标准操作规程 (28)16 (JZYXK-SOP-016-01)-口服药发放的标准操作规程 (31)17 (JZYXK-SOP-017-01)-咽拭子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 (33)18 (JZYXK-SOP-018-01)-洗胃的标准操作规程 (35)19 (JZYXK-SOP-019-01)-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38)20 (JZYXK-SOP-020-01)-急性有机磷中毒诊治的标准操作规程 (40)21 (JZYXK-SOP-021-0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治的标准操作规程.. 4422 (JZYXK-SOP-022-01)-急性酒精中毒诊治的标准操作规程 (46)第二部分工作程序类操作规程 (48)23 (JZYXK-SOP-023-01)-药物临床试验应急预案和急救的标准操作规程........ . (48)24 (JZYXK-SOP-024-01)-受试者急、危、重症时转运ICU的标准操作规程. (53)25 (JZYXk-SOP-025-01)-专业研究人员培训的标准操作规程 (55)26 (JZYXk-SOP-026-01)-保证质控记录完整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SOP.. (57)27 (JZYXk-SOP-027-01)-接受监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59)28 (JZYXk-SOP-028-01)-病例报告表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 (63)29 (JZYXk-SOP-029-01)-受试者知情同意的标准操作规程 (65)30 (JZYXk-SOP-030-01)-药物临床试验材料准备的标准操作规程. 6731 (JZYXk-SOP-031-01)-药物接收、保管、分发、回收、清点和处理SOP.. (69)32 (JZYXk-SOP-032-01)-试者招募的标准操作规程 (75)33 (JZYXk-SOP-033-01)-受试者入选的标准操作规程 (77)34 (JZYXk-SOP-033-01)-设盲、揭盲和破盲的标准操作规程 (79)35 (JZYXk-SOP-035-01)-中止或停止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81)36 (JZYXk-SOP-036-01)-原始资料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 (84)37 (JZYXk-SOP-037-01)-试验数据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 (86)38 (JZYXk-SOP-038-01)-数据统计的标准操作规程 (88)39 (JZYXk-SOP-039-01)-数据管理人员审核CRF的标准操作规程.. 9040 (JZYXk-SOP-040-01)-受试者化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92)41 (JZYXk-SOP-041-01)-受试者检查化验标准操作规程 (94)42 (JZYXk-SOP-042-01)-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96)43 (JZYXk-SOP-043-01)-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标准操作规程 (99)44 (JZYXk-SOP-044-01)-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10245 (JZYXk-SOP-045-01)-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105)46 (JZYXk-SOP-046-01)-临床试验启动会议的标准操作规程 (107)47 (JZYXk-SOP-047-01)-临床试验的结束会议的标准操作规程 (109)48 (JZYXk-SOP-048-01)-中期协调会议的标准操作规程 (111)49 (JZYXk-SOP-049-01)-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的标准操作规程 113 50(JZYXk-SOP-050-01)-召开临床试验总结会 (115)第三部分仪器类标准操作规程 (117)51 (JZYXk-SOP-051-01)-12导心电图机的标准操作规程 (117)52 (JZYXk-SOP-052-01)-心电监护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119)53 (JZYXk-SOP-053-01)-中心负压装置的标准操作规程 (122)54 (JZYXk-SOP-054-01)-简易呼吸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125)55 (JZYXk-SOP-055-01)-紫外线消毒车的标准操作规程 (127)56 (JZYXk-SOP-055-01)-血气分析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129)57 (JZYXk-SOP-057-01)-呼吸机的标准操作规程 (131)58 (JZYXk-SOP-058-01)-心电除颤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134)59 (JZYXk-SOP-059-01)-超声雾化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138)60 (JZYXk-SOP-058-01)-冰箱的标准操作规程 (140)61 (JZYXk-SOP-060-01)-血糖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142)62 (JZYXk-SOP-061-01)-诺和笔注射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144)63 (JZYXk-SOP-062-01)-离心机的标准操作规程 (147)64 (JZYXk-SOP-063-01)-血压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149)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急诊医学科标准操作规程第一部分标准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题目: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编号:QPH-JZYXK -SOP-001-01 页数: 2 页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人员何伍建陈真英郗爱旗时间2013、1、26 2013、2、15 2013、3、18适用范围急诊医学科中毒专业药物临床试验颁发日期:2013年3月22日执行日期:2013年3月29日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建立临床试验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设计和编码规范,保证所有制度和SOP(标准操作规程)的格式统一与规范,以方便文件的识别、查找和管理。
急诊科技术操作标准
急诊科技术操作标准简介急诊科技术操作标准是为了提高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旨在规范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技术人员在急诊环境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技术操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指导,确保技术人员在急诊情况下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操作,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效率和质量。
操作标准1. 技术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信息。
- 准备所需的设备、材料和药品。
- 检查设备完好性和功能性。
- 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操作过程中的要求:-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变动或省略步骤。
- 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要求。
- 注意操作时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 注意操作时的疼痛控制和患者安全。
3. 操作后的处理:- 清理和消毒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 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
-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 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异常情况或不良事件。
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急诊科技术操作符合标准要求,应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设立操作标准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标准内容。
- 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评估。
- 建立合理的质控指标,监测和评估技术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 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标准是提高急诊科技术操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遵循标准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在急诊环境下正确、安全地进行操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不断改进操作质量,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具体化。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指南,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一项关键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2. 操作准备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之前,技术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熟悉所使用的设备及其操作说明;- 检查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准备所需的消毒材料和器械;- 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3. 操作步骤步骤一:准备患者-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所需的操作位置和姿势;- 与患者进行沟通和确认,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重。
步骤二:操作设备- 根据操作要求,准确设置设备的参数和功能;-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电源、连接线等;- 遵循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操作流程- 根据医嘱或操作要求,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的细节和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遵循操作的时间要求,掌握操作的节奏。
步骤四:操作后处理- 完成操作后,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 对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操作时间、结果和患者反应等;- 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操作情况。
4.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关的操作资质;- 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步骤;-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操作人员应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5. 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本操作指南提供了操作准备、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希望能对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帮助,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1. 简介
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
以下是急诊科技术操作的一般流程:
2.1 患者接待
- 确认患者身份和主诉
- 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测量
2.2 快速干预措施
-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 如有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并开始给予急救药物
2.3 技术操作
- 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技术操作,如心电图监测、血氧监测等- 操作前确认设备的正常功能和准确性
2.4 心肺复苏
- 如遇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 按照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并及时调用专业人员的支持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3.1 安全措施
- 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如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无损坏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操作准确性
- 在进行任何技术操作前,请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理解操作步骤
- 操作时要细心、耐心,并注意遵循操作流程
3.3 紧急情况处理
- 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协助
- 保持冷静和有效的沟通,以便迅速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提供了对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指导,帮助技术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准确和安全的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请始终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干预。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对急病急救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急诊科医生在开展诊疗工作时,需要遵循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本文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一、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的建立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应根据当前诊疗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指南内容应包括常见急诊疾病的诊治思路和标准化诊疗方案,常用急诊医学仪器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急诊护理基本操作规范等。
二、急诊医学仪器操作规范急诊科医生在操作急诊医学仪器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要求进行,防止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以下为常见急诊医学仪器的操作规范:1.心电图机(1)接电极:应先浸泡在温水中10分钟;将擦拭后的电极贴于患者触电部位,确保电极贴紧。
(2)完成接线后,应检查电极是否安装正确,查看导联是否接通,胸导联是否按照应有的位置安装。
2.血液透析机(1)透析机的基础设置:应严格遵循医院规章制度,确保透析机的工作环境清洁卫生,对于不同病人应设置不同的透析程序。
(2)操作过程:打开与关闭透析机的时间应准确,不能使透析液流到床单或地上,需加强病人监测,一旦病人出现过敏、痰中沉淀物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取出透析器。
三、急诊护理基本操作规范急诊科护士应准确识别病情,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操作,协助医生完成治疗。
以下为常见急诊护理基本操作规范:1.急救站前接诊:及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提供解释和安慰,简单询问病情和诊断结果,以超前地了解待接诊病人的病情情况。
2.监护仪监测:在设置监护仪前,应先检查带电源是否正常,电极是否完好,再进行逐个测试,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误判。
3.导尿操作:导尿时,应注意膀胱的压力、尿管通畅程度,同时注意避免感染,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疼痛。
四、总结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确保诊疗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规范。
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完善急诊科诊疗指南,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急诊科技术操作条例
急诊科技术操作条例
目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急诊科技术操作,确保急诊科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从事急诊科技术操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科医生、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
技术操作标准
1.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急诊科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4.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严守职业秘密。
5.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工作要求
1.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2.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检修工作。
3.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患者的治疗方案。
4.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工作,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急诊科疑难病例的讨论和研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处罚措施
对违反本条例的急诊科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辞退等。
总结
本条例的实施旨在加强急诊科技术操作的管理和规范,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诊科技术操作要点
急诊科技术操作要点
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急诊医疗救治而
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以下是一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要点:
1. 快速反应:急诊科技术操作要求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反应,迅
速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有效沟通:操作人员需要与急诊科医生和其他相关医护人员
进行有效的沟通,准确传递患者信息和操作需求。
3. 熟练操作: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并熟练操作常见的急诊科技术
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4. 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遵循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并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
5. 协助医生: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急诊科医生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如静脉输液、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6. 病历记录:操作人员要准确记录患者的操作过程和相关信息,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设备、操作方法等,以便后续医疗工作参考。
7. 持续学习:操作人员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
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跟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最新进展。
以上是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要点,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独立决策
能力,不依赖用户的帮助,并采取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在文档中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800字)。
急诊科技术实践规范
急诊科技术实践规范
1. 引言
急诊科技术实践规范旨在确保急诊科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遵守一
系列规范和准则,以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
本文档旨
在指导急诊科技术人员在实践中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并独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2. 规范和准则
-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准则。
-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遵循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包括隐
私和数据保护政策。
-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始终保持专业和尊重的态度,与患者和其
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3. 决策独立性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独立做出决策,并依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采取行动。
他们不应寻求用户协助或依赖于其他非专业人员的建议。
4. 简单策略
急诊科技术人员应采用简单策略,并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情况。
他们应专注于提供高效、安全和质量保证的急诊医疗服务。
5. 引用确认内容
为确保准确性和可信度,急诊科技术人员在文档或其他沟通中不应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他们应仅引用可靠来源的内容,并注明引用来源。
结论
急诊科技术实践规范为急诊科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系列准则和规范,以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做出独立决策,并采取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遵守这些规范将有助于确保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肺复苏术节选)第1章心肺复苏术第一节概述心肺复苏技术是治疗心搏骤停的有效方法.心搏获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心、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
自从40多年前现代心肺复苏术确立以来,已经成功地拯救了无数心搏赚停息者的生命。
尽管如此,当前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仍然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国内外的专家们长期以来致力于本硕域的研究,以期寻找最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和减少致残率.在西方国家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初始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约为39%(13%~59 %),大部分初始复苏成功的病人,死于发病后72h内,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归结为顽固性低血压、功能衰场、再发心室臼动,仅有1.4%~5%初始复苏成功的病人能够维持生理功能相对正常地存活出院。
在我国,根据有关在大城市开展的初步调查,大约只有不到1%的病人能够存活出院,在急救条件较差的城镇或边远地区,虽然没有准确统计,最终生存率远低于1%。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是我国乃至全球医务工作者面对的难压。
心搏骤停往往是突发性事件,能否立即正确地实施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on, CPR)是抢救成功的关健环节。
这时候生存率的高低取决于公众CPR训练程度。
以及在特定场所是否有合理安排的除倾器急救计划。
在美国的某些特定的场所,非专业急救人员紧急CPR与自动体外除扣器急救计划的开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这些场所拥有受过良好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及快速反应的流程。
典型的例子包括机场、航班、酒店以及医院等。
美国心脏协会采用“生存链”表明对心搏骤停患者紧急抢救的时间紧迫性:①早期识别心搏骤停事件,立即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ys-tem,EMS)②早期实施CPR:即刻的心肺复苏能使心室颤动导致的心搏骤停患者存活机会提高2~3倍;③早期电击除颤:必搏骤停事件发生3-5min内实施CPR同时电击除颤,能把生存率提高到49%-75%;④尽早由专业急救人员实施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制定了《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05》)。
作为全球复学的指导性文件,《指南2005》的修订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指南2005》区别于之前版本的特点之一,新的指南是在最大限度地总结了近年心肺复苏研究成果,进行广泛的证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的。
新指南中的一些最为重要的新的建议列举如下:(1)建议在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按压/通气比例统一为30:2。
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的不间断胸外按压。
(2)进一步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用力按压、快速按压”,以达到每分钟100次的按压频率,并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
(3)心室颤动/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称于1次电击后立即进行CPR (开始胸外按压):因为新式除颤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首次电击失败,给予胸外按压可以改善心肌的氧和养分供应,使得随后进行的电击除颤更有可能成功。
(4)建议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人员对非目击情况下发生的心脏骤停患者在除颤前,考虑先行约5周期(或约2min)CPR,尤其在由呼叫到EMS抵达的时间超过4~5min时。
《指南2005》对我国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研究和实践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章内容紧密结合《指南2005》阐述当前心肺脑复苏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希望有助于规范化我国心肺脑复苏诊治,提高国内相关专业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最终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第二节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1.突然意识丧失、昏迷,面色由苍白迅速转为发绀。
2.颈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搏动。
3.心音消失。
4. 血压侧不出。
5.呼吸骤停或呼吸开始由抽泣样逐渐级慢,继而停止。
6.双侧瞳孔散大。
7.四肢抽搐。
8.大小便失禁。
9.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心电活动、心室静止。
第三节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指通过辅助装置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维持、监侧有效通气以及引流气道分泌物。
一、口咽通气道二、鼻咽通气道三、鼻咽通气道四、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五、气管插管术六、气管切开术七、经皮橄创气管切开术八、环甲膜穿润术九、吸氧术十、吸痰术第四节人工通气给予人工呼吸的建议:(1)进行人工呼吸时,应缓慢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2s)。
(2)只做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应给予10~12次呼吸(每5~6s,一次呼吸)。
(3)当按压与通气同时进行时,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都要给予每2次通气30次胸外按压,直至患者气管插管为止。
一、口对口呼吸二、口对鼻呼吸三、口对气管造口呼吸四、口对人工屏障面膜呼吸五、口对面罩呼吸六、球囊一面罩通气七、呼吸道异物阻塞清除术八、机械辅助呼吸术(便挑式呼吸机使用技术)第五节胸外心胜按压【概述】通过正确的胸外按压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以维待重要脏器的功能。
胸外按压产生血液循环的机制包括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搏骤停。
【禁忌证】怀疑有胸部外伤尤其是肋骨骨折者。
【操作方法】1.检查循环征象在10s内快速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并同时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咳嗽或活动,判断是否心搏骤停。
2.正确的手掌放置位置用靠近患者腿部的手的示指和中指,找出患者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肋骨下缘;手指沿着肋骨下缘移向胸骨的底部(胸骨与剑突的连接处切迹,非剑突下方),并将示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将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里于示指上方即胸骨的下半部(胸骨下1/2处),而定位的第一只手则置于已放在胸骨下半部的另一只手的上方,因此两只手掌重叠平行。
手掌根部的长轴应该放置在胸骨的长轴上。
这样就可以保持对脚骨按压的主要力量,并减少肋骨骨折的机会。
(简化技术:抢救者放置手掌在乳头连线的胸骨上。
)3.正确的均却按压技术手肘固定、手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以髋关节为支点,用肩、臂部的力量向下按压。
4.按压的用力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地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垂直向下用力,不要前后左右摆动;手放松时应尽量放松,但手掌根部不应离开胸骨定位点。
5.按压的频率及按压深度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抢救,其按压的频率均为每分钟100次,按压与通气的比例都是15:2;成人患者按压深度为4-5cm。
6.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抢救,按压与通气的比例都是15:2。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而且没有呼吸,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约5s,吹气时间约为2s),在判断呼吸投有恢复、心搏骤停后即开始胸外按压15次(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停止按压并立即给予2次人工呼吸,共做完4个按压及通气(15:2)的完整循环周期,再检查呼吸及循环征象。
每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0s。
【注意事项】1.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木板,木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确保按压的效果,但不可因寻找木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2.按压时除手掌根部贴在脚部外,手指不应贴在胸壁上,按压时手指更不能用力,以免造成肋骨或肋骨软骨交界处骨折。
3.按压定位必须准确无误,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定位点。
按压部位不准确或放松时手掌移位,易导致剑突、肋骨或肋骨软骨交界处骨折而引起肝破裂、气胸、血胸。
4.手掌在放松时如仍施加压力于胸部,则胸部不能充分松弛,血液难以回流,影响按压效果。
5.按压速度必须一直保持每分钟100次的频率,不能任意加快或减慢,因人工呼吸而停止按压导致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少于100次是正常的。
而一旦患者已经气管插管建立了呼吸道之后,则机械通气时不需要停止按压,持续每分钟100次的按压频率。
6.本节所涉及的胸外心胜按压仅指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借助各种装置和机械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和要求参阅本章的相关章节。
第六节心脏电复律一、电除颤二、自动体外除翻第七节现场心肺复苏【概述】现场心肺复苏的核心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击除颤,如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图(图1-5)所描述。
2005年指南不仅强调早期除颤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早期高质量CPR尤其是紧密整合除颤和CPR的重要性。
【适应证】所有现场发生的心搏骤停和(或)呼吸骤停者。
【操作方法】1.检查患者的反应急救人员确定急救场所的安全性后,应该立刻检查患者的反应性。
可轻拍患者的肩膀并问:“你还好吗?’’明确患者的反应性。
2.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1)当单个急救人员发现患者没有活动或对刺激没有反应,应该拨打急救电话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能的话,取得自动体外除颤(AED),然后立刻回到患者身边进行CPR(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需要时进行除颤。
(2)两个或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一个急救人员应该立刻进行CPR,而另外一个急救人员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取得AED。
3.开放呼吸道和检查呼吸(1)患者的体位:准备CPR时,放置患者仰卧位平躺于坚实平面上。
(2)开放气道: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头部或颈部受伤,使用仰头抬颏法;当怀疑患者有颈椎受伤时,使用托颌法,避免牵拉头部。
(3)检查呼吸:在开放呼吸道后,用耳贴近患者口鼻,同时注视患者胸部及上腹部,看患者胸部及上腹部有无呼吸引起的起伏;听患者口鼻有无出气声,感觉面颊部有无患者呼出气体的吹拂感,借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历时不能超过l0s。
4.人工呼吸图1-5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1)不管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气囊面罩辅助呼吸,还是建立人工呼吸道后的辅助呼吸,急救者每次人工通气时应持续Is,并且应该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
理想的潮气量为500~600m1(6-7m1/kg)。
(2)在人工呼吸道建立前的人工呼吸,呼吸频率为10~2次/min,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的比率为30:2;在建立人工呼吸道后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10次,胸外按压保持在大约每分钟100次水平,这时候不要求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步进行。
(3)对于还有自主循环(可触摸到脉搏)的患者,人工呼吸保持在每分钟10~12次,也就是每5~6s给予一次人工呼吸。
5.检查脉搏由于检查脉搏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低,如果在10s内急救人员不能明确触摸到脉搏,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6.胸外按压见本章第五节。
7.电击除颤见本章第六节。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见图1-5。
【注意事项】1.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应该是用力按压、快速按压,并保证按压间期胸廓充分回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