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一只贝

合集下载

2019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说课稿

2019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说课稿

《一只贝》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一只贝》。

今天我将分六个部分来说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一只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作者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却不乏哲理、激情。

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因而本文也是一则思维训练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二、说目标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材知识构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并掌握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3.感悟一只贝在特殊经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说学情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在理解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四、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情感,以情促读,读中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积极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教学流程(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1.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

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一只贝》。

最新2019-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一只贝(语文S版)(共26张PPT)-PPT课件

最新2019-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一只贝(语文S版)(共26张PPT)-PPT课件
课件PPT
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
只可敬的贝。
理解:又为什么说它是一只可敬的贝呢? 因为它虽然受尽折磨却默默无闻,最终 磨成了珍珠,在平凡中,在经历磨难后 创造了辉煌。
课件PPT
知识积累 珍珠是从哪里来的?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具有彩
色光晕的洁白珍珠,从那时起就成了人们 喜爱的饰物,并流传至今。
课件PPT
写法点拨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 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 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 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 思想、感情等。
写法点拨
课件PPT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 这只贝表达自己认为人应该具有坚 持,甘愿忍受痛苦,默默奉献的精神。
写法点拨
语S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3 一只贝
课件PPT
课件PPT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贾平凹,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 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 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 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美文》杂志主编。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课件PPT
课件PPT
随堂练习
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 用脚踢飞了( 。) 啊( ,)那贝壳呢( ?)孩子们重新 去沙滩寻找它( , )但没有找到(。)
课件PPT
Thank you
课件PPT
预习检查
给下列字组词

涨( 涨潮 )旋( 旋涡 )
耍( 玩耍 )腻( 玩腻 )
磨( 磨难 )耀( 荣耀 )
课文详解
课文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3一只贝教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3一只贝教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3一只贝教案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贝的默默无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感受贝的默默无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白贝是可怜的,更是可敬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只贝􀀋一只贝❶,和别的贝一起,长年生活在海里。

海水是咸的,又有风浪的压力。

这些贝的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句导读:这句话写出贝的生活环境恶劣,为此它们需要坚硬的壳来保护自己。

][①第2、3句是什么关系?]壳的样子很体面❷,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边,当海水哗哗地落潮以后,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再也没有回去。

[②“永远地留在”“再也没有”暗示着什么?]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只剩下两片硬硬的壳。

这壳上曾经投映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③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光洁❸的壳上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大海里的贝被海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了贝壳。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贝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子上。

[④从“发现”“捡”“串”“系”一系列的动词可以看出什么?]人们都说: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⑤人们是在夸孩子,还是贝壳?] 段导读:这段主要写孩子们把漂亮的贝壳捡起来,做装饰品玩儿。

部分:写大海里的贝被海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贝壳,孩子们把漂亮的贝壳捡起来,做装饰品玩儿。

􀀍但是,这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普通的贝。

[⑥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因为有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粒十分坚硬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折磨”这个词语中还体会出了什么?]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单元3 一只贝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单元3 一只贝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单元3 一只贝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第1题【填空题】文章《一只贝》讲述了孩子们在海边捡贝壳发现珍珠的故事,赞美了______。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涨zhàng______ zhǎng______ 磨mó______ mò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拢______ 稀______ 韩______扰______ 希______ 罕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围拢—______ 永远—______ 起伏—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课文《一只贝》,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光鲜______ 坚硬______ 棱角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阅读课文《一只贝》选段,回答问题“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为什么“可怜”,又为什么“可敬”?【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认真读课文《一只贝》,回答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什么?起初是:后来是:【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缩句①它被埋在沙里。

②它是一只可敬的贝。

【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贝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了吗?②孩子们不是发现了好看的贝壳吗?【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读课文《一只贝》,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啊( )那贝壳呢(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 )但没有找到( ) 【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四年级上3 一只贝习题精选四十七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四年级上3 一只贝习题精选四十七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四年级上3 一只贝习题精选四十七第1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涨zhàng______ zhǎng______ 磨mó______ mò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按拼音写汉字xián shuǐ______ zhǎng cháo______ cháng hóng______ xuàn wō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问答题】阅读课《一只贝》文选段,回答问题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

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

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

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

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

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答案】:【解析】:第4题【问答题】阅读课文《一只贝》选段,回答问题“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它”?【解析】:第5题【问答题】读课文《一只贝》,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第3课«一只贝»1课时教学设计〔3〕思索: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描画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练、忍受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芒耀眼、颜色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二、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局部,每局部外容是什么?第一局部〔1-2〕:写美丽贝壳的来历。

第二局部〔3-10〕:写一只漂亮的贝的不寻常的阅历。

2.第一局部〔1〕品读第1-2自然段,这只贝和其它的贝一样吗?它们是什么样子?一样,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壳的样子很面子。

〔2〕这些美丽的贝壳是怎样来的?当退潮的时分,它们总是高洼地浮在潮的上头,被送到海岸边,当海水哗哗地涨潮以后,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再也没有回去。

蚂蚁、虫子立刻围拢过去,将它们的软肉吃掉,只剩下两片硬硬先生查阅字典,独立处置。

小组协作,给课文划分段落。

让先生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先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让先生全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先生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从而掌握课文的头绪。

让先生了解贝壳的样子。

了解美丽的贝壳是怎样来的。

的壳。

〔3〕人们怎样看待美丽的贝壳?人们把美丽的贝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子上。

〔4〕人们是怎样夸奖孩子和贝壳的?人们都说:多美丽的孩子!多美丽的贝壳!〔5〕读的时分把重音放在哪?这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

请你仔细读一读这句话。

3.第二局部〔1〕品读第3-10自然段,只贝壳为什么没有人捡呢?〔2〕它为什么不美丽?由于有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粒十分稳固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只难受着内在的折磨。

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没有了图案,它失掉了做贝的光荣。

但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说不出来。

不美丽。

让先生经过朗诵感悟贝壳的美丽。

引导先生了解贝壳孕育珍珠的进程。

〔3〕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只贝的不幸?这只贝太不幸了。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3课《一只贝》word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3课《一只贝》word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3课《一只贝》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2、过程与方法:加强领悟能力,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教学重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室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

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

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

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一只贝说课稿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一只贝说课稿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一只贝说课稿语文S版【教材简析】《一只贝》这篇贾平凹的名作是作为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出现在四年级上册《亲近母语》中的,其短小而富有生活的哲理。

初读此文,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只经受磨难孕育出稀罕珍珠的贝。

在文章采用的对比中,他可怜更可敬的形象一下子感动了我。

于是,我捧起文章一读再读。

作者写此文目的何在呢?一遍遍地阅读此文,品味语言文字,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就像浓雾中太阳升起一般,周围的一切渐渐清晰起来。

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或许就是指生命的价值吧!他不是以华丽的外表取悦于人,而是以珍贵的内里奉献于人;他面对痛苦和磨难,默默地忍受、消化,成就了珍珠;他“磨制”成珍珠之后不显露,不张扬。

我进一步联想到,贝如此,人呢?人生真正的价值与外表无关,只与人抵御磨难的气度有关,与人经受挫折锻打的能力有关,更与你能拿出真东西的才具有关。

如此,人便可敬了,可爱了,可贵了,因而也就有价值了。

经过反复品味,我稍许能读懂此文了。

那如果给四年级的孩子去阅读,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阅读,应达到什么目标呢?当然先要看《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其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结合这是四年级上半学期的孩子,这篇文章又是自读课文,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3、能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并能深入体会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其实,本课的重点是第三个目标,为什么我还要加上前两个目标呢?因为:一、这是课标要求,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字词的学习、朗读的指导都很重要,仅仅第三个目标是不够的;二、这是四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他们的阅读既要“放”也要“扶”,要引导孩子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三、这是课外自读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如果只抓主干,孩子很易养成浅浅而读的习惯,尤其是课外阅读就不会去细细研读,那语文素养又怎会有效提高?【教学设计】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出示贝壳,导入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只贝
1、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pǔtōng léng jiǎo róng yào xī hàn
hé lǒng piào liàng sè cǎi guāng zé
2.我知道它们的近义词。

结束()普通()体面()稀罕()立即()
3.我知道它们的反义词。

漂亮()普通()坚硬()稀罕() 
2、综合题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发现了贝壳。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贝的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颗稀罕的大珍珠。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1)课文片段精彩回放。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漂亮的贝壳”可以用来________;那只丑陋的贝可以用来
________。

“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中的“色彩”是指________。

“线条”是指________。


2.“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这句话中说“做贝的荣誉”是指________,“它默默的,说不出来”是因为________。


(2)知识拓展。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运用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物与人的相似点。

试试看,你可以找到它们的相似点吗? 1.蜜蜂有______特点,象征______。


2.蜡烛有______特点,象征______。


3.青松有______特点,象征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