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饰民俗旅游

合集下载

服饰民俗与旅游

服饰民俗与旅游

2、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少数民族服饰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积极而紧迫地抢救少数民族 服饰资源,以免出现某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的消失;一方面还 要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服饰改革。
汉族传统服饰旅游资源的开发。传统服饰民俗绚丽缤纷,既有实用的 一面,又有民俗旅游资源所必须富有的“新鲜感”、“奇特感”、 “快乐感”和“美感”,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服饰民俗都是 服饰民俗旅游资源,都应当认真研究和开发。
3、开发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注意事项
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与环境相协调 把握民族服饰的本质特点 开发的方式要灵活 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
总之,服饰内容的丰富,形式的优美,不仅 具有工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 认知价值。
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知文化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众多文 化类型之一的服饰民俗自然会成为旅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3、开发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注意事项
1、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穿戴佩饰方面 的物质创造,它既表现为“物”的文化形态,又体 现了“精神”的文化形态,是该民族、该地区文化 的重要载体。
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 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记

中国服饰民俗

中国服饰民俗

6、明清时期
(1)明代服饰
男子:以传统的袍衫类为主,称为道袍、曳撒、褶 子、罩甲等。流行“四方平定巾”(方巾)、网巾、
六角巾、绒巾、瓜皮帽等。 女子:有衫、襦、袄、背子、裙子等,另外还有 “水田衣”及“主腰”等新创品种。比甲是明代最 流行的女子服饰,之下是长裙曳地。以梳髻或包头 为尚。 服饰的款式搭配、长短比例、色彩对比都达到很高 的美学水平:大凡衣短则裙长,衣长则裙阔;
总之,中国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 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 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日常生活 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中国服饰文化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开创了中 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1、东北及北部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2、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 3、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 4、中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
பைடு நூலகம்
(4)达斡尔族服饰
服饰以袍为主。
男子:头戴皮帽,身穿皮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 除皮质服装外,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 袍,天冷时外套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 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颜色多为 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 擅于手工刺绣。
(5)鄂温克族服饰
二、中国服饰民俗的发展

服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的产物,中国服饰民俗在历史上的基本 特点是阔袖长袍、温文尔雅,深受封建礼 教的熏陶与约束,但每个朝代又都有各自 相应的特点。
1、先秦时期
旧石器时代:以树叶、蔓草遮体。
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骨针,纺造粗衣麻布,
揭开了我国服饰发展的序幕。 商周时期:多为粗布、毛褐,质料为麻、兽毛、兽 皮。服制为上衣、下裳。首服,男子扎 巾、戴帽;女子插笄,冬用帽、巾。 足衣为舄屦。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形制一改上衣下裳的两段式, 形成一体围裹全身的深衣。

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

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

第二、适应生产需要 特点:生产条件的不同产生明显差异。 狩猎民族:兽皮衣。 游牧民族:宽大长袍。 山地民族:长刀为饰物。 水乡渔民:短衣短裤。
第三、社会角色的标志 长幼、行业、职务、等级身份 锦衣与布衣 丝绸与葛麻 长袍马褂与短衣麻褐 第四、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 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政治观念
列宁装、中山装、毛式服装、黄军装。
(四)民族自我意识
同一服饰传递的信息;同一民族,强调同 一民族的内聚性与认同心理。
四、服饰变化的特殊轨迹 (一)服饰的演变趋势 1.民间惯用服饰简便、大方 2.官服等级身份界限消失(军警例外) 3.行业界限削弱 4.各民族服饰趋同 许多民族只在节日庆典才穿民族服装。
衣裳
• 两大类: • 分体制:上衣下裳 上衣:襦,袄,半臂,下身:胫衣,裤,裙, 蔽膝等 • 衣裳合二为一制 • 深衣,袍,衫,褂等
(2)装饰物 发的饰物:夹、簪、钗、梳 …… 耳的饰物:耳环、耳坠 …… 颈的饰物:项圈、项链 …… 胸腰饰物:胸针、腰佩 …… 手臂饰物:臂钏、手镯、戒指 …… 脚的饰物:脚铃、脚环……
性别
年龄
职业
人们穿着衣服都要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便利为要求,同时,衣物的 构成原料也往往与自己的职业有一定关系。比如,猎户的猎装,既要 方便狩猎,又常常是用猎物的毛皮制成。
人的服装本来不具备这种标志,但是,随着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和阶级等 级的分化,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都促成了服饰习俗的变化,形成 了不同地位、等级的人穿戴也对应不同的特点。 穿着打扮经常受到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从个人生活需要出发就有内、外 衣等区分;从个人活动需要出发又有便服、常服与劳动服、礼服之分 ;从社会礼仪需要出发,还有冠、婚、寿、丧及各种节日的专用礼服 。

自考《中外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自考《中外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2.1.服饰民俗概述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2.1.1.服饰及构成2.1.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2.1.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2.1.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2.2.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2.2.1.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早在上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能用兽皮缝制衣服,创造了与采猎经济相适应的服饰文化。

2.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

3.进入阶级社会,商代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有关服饰的资料4.西周时期,贵族服饰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的束带渐宽,衣身也出现了宽博的式样。

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

最重要的变化式深衣与胡服的出现。

(深衣是将原来不相连属的衣与裳连在一起,长至脚踝处,为当时诸侯,大夫平日闲居所穿的常服。

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目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6.西汉时,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服装的主流。

短衣与合裆多为劳动者所穿。

出现冠式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紧身,圆领,开叉的胡服大规模向中国传统服饰渗透。

促进了两种服饰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8.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靴。

唐代妇女以半袖衫为时尚。

9.宋代服饰改唐代袍的圆领为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为宽大。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

•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五位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 穿西服亮相掀起全国的西服热。 穿西服亮相掀起全国的西服热。那时男士喜欢把双排纽 扣西装解开,裤子上爱挂串钥匙。 扣西装解开,裤子上爱挂串钥匙。
• 90年代:着装开始多样化 • 服装关键词:踩脚裤、超短裙、文化 服装关键词:踩脚裤、超短裙、 衫……
第四阶段
• 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除某些 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 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涵纳了 方面的变化 更多的社会内容,如礼仪伦常、求吉心理 更多的社会内容,如礼仪伦常、 及民族自我意识。 及民族自我意识。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服饰构成要素(五个方面): 服饰构成要素(五个方面): • 质:服装原料的性质 • 形:服装的样式 • 饰:佩戴的饰物 • 色:服装的颜色 • 画: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的图 服饰的花纹图案, 画,即文面文身
诞生礼
• 诞生礼与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 礼相联系。婴儿服饰的特点是挂银圈、玉 锁之类佩饰。
婚礼

婚姻最重要的意思是繁衍子孙,所以红色成 婚姻最重要的意思是繁衍子孙,所以红色成 红色 为婚礼的基本色调,新娘的服装几乎都离不开红 为婚礼的基本色调, 色。
• 2、求吉心理
• 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 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 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 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 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求吉心理——彝族虎头帽
•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
• 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属 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 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

中外民俗统考复习资料

中外民俗统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第二章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
式、图案、花纹则涵纳了更多的社会内容,
如礼仪伦常、求吉心理及民族自我意识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服饰变得愈来愈简单大 方。在现代服饰上的等级身份界线和行业界 限也在逐渐削弱或消失。许多民族只在节日 庆典才穿民族服装。
四、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影响这些服饰民俗风貌的主要因素有:性 别、地位、季节、职业、民族、色彩、工艺 等。
第二章 中国服饰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
服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服饰既具有
器物文化性质, 是人类物质劳动的成果, 又具
有精神文化性质, 寄寓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伦
理、道德、信仰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涵。
服饰: ㈠ 衣着:它包括用不同的质料如棉、 麻、丝绸等制作的衣、袍、裤、裙、鞋、袜 等。 ㈡ 附加的饰物:如头发的饰物,如夹、 簪、钗、梳;耳部饰物耳环、耳坠;颈部饰 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饰物,胸针、腰 佩等。 ㈢ 人体自身饰物:如梳各种发式、画 眉、描唇等。 ㈣ 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 器和日常用品。
三、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1、第一阶段 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
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
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
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
2、第二阶段 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 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 显差异。 如游牧民族多穿宽大长袍,以便于骑马放 牧,并保护腰腿不受风寒。水乡渔民多穿短
总括来说,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也就 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民族房屋十分简陋,服饰却十 分讲究,甚至不惜花费重金,用很长时间制作各种 服饰了。
第二节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汉服是对传统汉民族服饰的一个统称。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 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

2《民俗》第二章第一节

2《民俗》第二章第一节

的各个环节上。
5.民族服饰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样式,构成
民族性的标志。
6.性别服饰
在中国,性别不同,服饰也有区别。传 统的区分习惯,即在衣服的开襟钮扣上做文章。
(二)中国服装的发展概况
1、服饰的起源 服装的起源远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早,考古学 和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四十万年前的旧石器 时代早期,人类已经有纹身等装饰行为。十至四万 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地球经历了一次严寒的 侵袭,这时期也称冰河期,人类开始使用兽皮御寒。 什么是人类服饰的原始动机?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 问题,在诸多不同观点之中,最重要是遮羞说,保 护说和装饰说三种。
“遮羞说”认为服饰起源于人类对自己的身
体及其敏感部位感到羞耻而需要加以遮掩。 “保护说”则认为服饰的动机是防御自然界 对人体的一些伤害(如严寒、烈日暴晒和风 沙侵蚀等)。“装饰说”是唯一触及服饰原 始动机本质的观点,服饰起源于人类对美的 追求,服饰的原始动机是装饰,包括夸大、
标识、巫术和吸引其他人等多种因素。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各色人员、各等职位 的服饰是有严格区别的。《明会典》记载:禅
僧常服是茶褐色,青绦,披五色袈裟。讲僧常
服是五色,绿绦,披线红袈裟,教僧常服是黑
色,黑绦,浅红袈裟。道士常服都是青法衣,
只有朝服才是红色的。 4.专用服饰 因生活、工作,庆典等不同需要而穿戴的 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穿着不同的民俗
服饰。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传统的民俗服饰各种
样式,色彩、质地要求也都有变化。
2.季节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还有四季之分。由于北方天气温
差大,常以单、夹、棉、皮衣相区别,不按季节穿
戴,就会在民俗风尚上受到种种压力,或预示着某
种变故。

第二章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2)清朝。 男子穿长衫 马褂并蓄长辫 。妇女穿旗 袍,外罩马 甲,足蹬花盆 鞋,
发式有如 意头、大拉翘 等。
第二章 服饰民俗
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男子服饰上的变革首先是“剪辫子革命”,其次是在长衫队列里,加进 了 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服饰仍流行旗袍,青年学生中流行短衣短裙。 (2)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成为城市男装主流,但在农村,对襟小褂仍较 普遍。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与苏联外交关系较好,受其影响,女装中 曾一度盛行大翻领、双排扣的“列宁装”,“布拉机”即连衣裙也受到城 市妇女 的青睐,成为流行不衰的夏季服饰样式。 (3)文革期间 服饰单一,男女一般都穿军装或灰蓝黑服装。这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大倒 退。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3.哈萨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4.回族 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男士在服饰上最 具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由白布制 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 最初是做礼拜时戴的,现在已成为民族标 志,平日随处可见。回族 妇女戴披肩盖头,只把脸 露在外面回族老年妇女冬 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 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 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 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 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 薄纱巾。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 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男子穿绣花衬衫,外套斜领、无纽扣“裕袢”。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喜欢穿色彩 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套穿绣花背心。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

最新 服饰民俗精品课件

最新 服饰民俗精品课件

商周服饰


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 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 期。 商代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 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 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衣 料用色厚重。 西周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 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 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 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 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 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 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从周代出土的 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 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 制。
(5)用途:穿着打扮经常受到社会生活需要的 制约。
(6)民族:由民族传统及民族差别形成的装束上的特 点,是服饰的最鲜明的标志。 (7)季节:不同地带气温产生不同的服饰,同时,春、 夏、秋、冬四季所分单、夹、棉、皮四季衣服. (8)质料:由原料的经济价值和质量派生出了服装质 料的差异以及由此而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差异。 (9)色彩:色彩所标志的装饰美 (10)样式:在发展中根据人体各部位的活动便利及 特点形成规格,又不断创新,发展至今。
一、服饰民俗概述
(一)服饰、作用、构成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服饰的作用——一是保护身体 二是装饰 服饰构成五要素——质、形、饰、色、画
服饰的构成类别
类别
衣着
内容
用不同质料(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皮革)制作 的衣、袍、裤、裙、帽、袜、鞋等
附加装饰物
头发装饰:夹、簪、釵、梳;耳部装饰:耳环、耳坠; 颈部装饰:项圈、项链;胸部装饰:胸针、胸佩; 手臂装饰:手镯、戒指;脚部装饰:脚铃、脚链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
古寨建筑民俗旅游资源古寨建筑民俗旅游资源所谓所谓古寨古寨多指分布在高山深谷险隘要塞多指分布在高山深谷险隘要塞等地方的具有相当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居聚落形等地方的具有相当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居聚落形式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传统古村落也包括部分地方式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传统古村落也包括部分地方汉族的具有相当防御功能和守备性质的民居聚落形式汉族的具有相当防御功能和守备性质的民居聚落形式古寨聚落或与高山或与大漠或与深谷或与梯田古寨聚落或与高山或与大漠或与深谷或与梯田或与森林或与草原等大自然美丽景观融为一体与或与森林或与草原等大自然美丽景观融为一体与自己民族尊严的历史长河紧密相连与地方族群悠久自己民族尊严的历史长河紧密相连与地方族群悠久独特的传统社会文化贯通承载着厚重的地方民族坚独特的传统社会文化贯通承载着厚重的地方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人格成为当今中国令人目不暇接且最韧不屈的精神人格成为当今中国令人目不暇接且最为显著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民俗文化旅为显著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a. 古村建筑民俗旅游资源 b. 古寨建筑民俗旅游资源 c. 古镇建筑民俗旅游资源 d. 古城建筑民俗旅游资源
a.古村建筑民俗旅ຫໍສະໝຸດ 资源古村,特指丘陵、平原、盆地、绿洲等地势比较平旷的 族群聚落形式。由于地势比较平旷,交通、水源、温度、 湿度等条件都相对便利、适宜,这样的聚落形式往往具 有比较悠久的起源、发展、繁盛的历史,形成了具有相 当规模和地方特色的民居群落及传统风俗。 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如水陆交通要道的逐渐改变, 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村落逐渐淡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主流,逐渐被人们遗忘而成为文化孤岛,无论在形式、 规模和生活方式上都较好地保持了传统的聚落样式,成 为人们追今惜古、怀旧凭吊、调节心境、研究考察的理 想去处而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服饰民俗旅游课件概诉

服饰民俗旅游课件概诉

裤子
- 裤子不得有褶,要有裤线,不要 太短,应盖住鞋面。
男士服饰
皮鞋
- 男士的皮鞋应以深色为主,如黑色 、棕色或灰色,不要穿太陈旧的皮 鞋,要干净,跟不要太高。
袜子
- 应穿深色质地好的袜子,如棕、深 蓝、黑或灰色,不要穿质薄透明的 袜子,尤其是不能穿白袜子。
三、女士服饰
要求:整洁、利落
女士服饰
男士服饰
衬衣
- 衬衣要干净、整齐,尽量不要穿带有明 花、明格的衬衣,最好穿质地好的长袖衬 衣;浅颜色衬衣不要太薄;袖口、领口要 干净、平整;袖口要系好,袖子应比西装 的袖子长出1公分,并能盖住手背;领角 有扣的衬衫即使不打领带也要扣上;不打 领带时,衬衣第一个扣子要解开;不要穿 太旧、起泡或起球的衬衣。
女士着西装时要注意“六不:”
1、套装不允许过大或过小 2、不允许衣扣不到位 3、不允许不穿衬裙 4、不允许内衣外观 5、不允许随意搭配 6、不允许乱配鞋袜
女士服饰
帽子
- 女士在商务场合也不应戴帽子,晚宴 除外。
服装
- 女士应以职业装为主,穿套装时上衣 不要脱掉,商务场合不要穿着无袖的 上衣,切忌袒胸露背、透亮、领口过 低、过于怪异或露脐。
男士服饰
领带
- 领带的颜色不要浅于衬衣,尤其不要黑 衬衣白领带;不要戴怪异的领带(如:皮 的、珍珠的);除本公司统一配置领带外 ,最好不要戴印有其它公司名称的领带; 领带下摆应长过皮带扣少许;穿毛衣或马 甲时,领带应放在毛衣、马甲的里面即贴 住衬衣。
男士服饰
腰带
- 一定是黑色皮腰带,腰带扣不要 太花,不可打其它色腰带,也不能 太旧。
五、服饰礼仪要点

穿着得当
忌过分杂乱 忌过分裸露。胸部、腹部、腋下、大腿是公认

第二讲 服饰民俗

第二讲 服饰民俗

---------------------------------------------------------------最新资料推荐------------------------------------------------------第二讲服饰民俗第二讲服饰民俗 1、服饰民俗概述 2、中国汉族服饰氏俗 3、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4、外国服饰民俗口典型案例口本章小结口关键概念口课堂讨论题口复习思考题口实训题口自测题教学目的:通过认识服饰民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外各国服饰民俗特点,掌握服饰民俗的流变以及文化内涵,增强服饰的鉴赏水平,塑造良好的服饰形象。

一、服饰民俗概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

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1、服饰及构成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

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见下表:服饰的种类类型内容衣着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皮革制作的衣、袍、裤、裙、帽、袜、鞋等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头发的装饰物如夹、簪、钗、梳;耳部装饰物如耳环、耳1 / 3坠;颈部的装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装饰物如胸针、腰佩;手臂装饰物如臂钏、手镯、戒指;脚部装饰物如脚铃等对人体自身的装饰物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镶牙、染牙、束胸、缠足、纹面、纹身等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各种佩刀、腰刀、弩弓;各种背兜、挎包手提袋、荷包、香囊袋;各种扇、伞以及背孩子的背带、背兜等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关于服饰民俗产生的解释,最早比较流行的是遮羞布的理论。

它以现存原始部落的人们,无论男女都用树叶或草或条带物遮蔽自身性器官为证。

这在民俗学中是没有根据的立论,因为古老民俗对性的崇拜,是对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原始信仰,只有加强保护的动机,没有引起羞耻的可能。

第二章物质民俗

第二章物质民俗


饮食民俗的表现形式
范 围
各式各样的菜肴和饮料、烹饪技法、餐
具器物、餐饮方式、技艺传承等。
饮食民俗的类别
在类别上,饮食民俗分为日常食俗、节
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特殊食俗。
第三节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的概念
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
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
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习俗惯制,包括兴建房
工匠民俗是历代工匠们在工艺生产活动中 所形成的民俗。
工匠民俗的特点
一是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二是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三是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
笔 筒
泥人张
第七节 商业民俗 定义
商业民俗是在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交易习俗。
商业习俗的特点
商业民俗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集市的民俗, 第二是商的民俗, 第三是市、商的民俗标志。
服饰的构成
第一类 衣着; 第二类 各种附加的装饰品; 第三类 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第四类 佩带身上、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 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品; 构成要素:质、形、饰、色、画。长 命 锁 Nhomakorabea 簪花仕女图
影响服饰民俗的构成因素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职业因素 社会地位因素 实际用途因素 民族因素 季节因素 质料因素 色彩因素 工艺技术因素 样式因素 审美因素
服饰民俗是物质生活民俗相当复杂的一种民俗既指服饰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衣服鞋帽也包括各种发饰金属与珠宝首饰以及一些附属用具如头巾围巾手帕扇子拂尘伞荷包等物品又指人们在有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民 俗 学
第二章物质民俗
第一节 物质生产民俗 农耕民俗
农业生产民俗是伴随古代农业经济发展 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 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 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第一是地域性与 季节性;第二是功利性;第三是技艺性;第 四是保守性与稳定性;第五是经验性;第六 是田园性。

中外民俗重点

中外民俗重点

中国民俗旅游各章节重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民俗定义(P4)、风俗定义(P5)、习俗定义(P6)、礼俗定义(P6)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牛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愤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钟文化的一个员基本的组成部分。

风俗是人类的群体因特定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条件、社会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传承于社会的.具有一定的流传范围或区域、一定的流行时间,甚至始终生生不息的趋同性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文化创造。

习俗简而言之,即为地域性很强、阶层性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礼俗泛指我国周以来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十L6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2、民俗旅游定义(P11)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P11)⑴旅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

⑵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为民俗产品。

⑶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⑷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

⑸民俗旅游的服务对象为公众,主要是离开经常居住地到民俗旅游地进行旅游活动的人,也包括民俗旅游点所在区域的水久性居民。

4、民俗旅游的特点(P15)(1)文化性;(2)禁忌性;(3)交往性;(4)立体性;(5)高效性5、民俗旅游的架构(P19)民俗旅游的构成:(1)民俗旅游主体;(2)民俗旅游介体;(3)民俗旅游客体;6、民俗与旅游关系(P22)(1)旅游为民俗资科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2.服饰民俗

2.服饰民俗

汉 汉 代 代 皇 皇 帝 帝 冕 冕 服 服
周代的冠礼
周代的孩童一般都是垂发至眉,并且两 边梳“两髦”,或把两髦扎束成两个形状 像角的发结,叫 “总角”。而到了成年时 候,要把头发在头顶上盘成髻形,女子主 要是用笄把头发插定,男子则是戴冠,用 笄把冠和髻一起固定起来。男子戴冠的时 候要专门举行一个仪式,这就是作为礼之 开始的“冠礼”。
藻:洁净 火:光明
粉米:滋养万民黼:决断、黻:明辨
商代贵族在衣服的质地、款式、色彩和佩戴饰品上都 比较奢华。在一些王墓和贵族墓中,发现了大量的丝织 品和装饰品。
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 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 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 花纹。腰束宽带,腹前垂一兽头 纹样的蔽膝,下着裙裳。
武官补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 威仪。
一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是龙、凤、麟、龟四灵之 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麒,仁兽 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 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 人君形象。
子明 代 补
明早期六品文官鹭鸶纹缂丝方补
清 代 补 子
武一品官补子——麒麟(传世实物) 文一品官补子——仙鹤(传世实物)
补子的寓意
文官补子
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 一品: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 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的系列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 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 《诗经· 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 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服饰
维吾尔族 苗族
白族
壮族
二、服饰民俗旅游开发方式
1、博物馆陈列 2、民俗服饰妆扮 3、民俗服饰体验 4、服饰商品 5、服饰仿制
三、服饰民俗旅游开发注意事项
1、与其他旅游资源组 合开发 2、与旅游环境相协调 3、把握民族服饰的本 质特点 4、多种方式组合开发 5、充分利用节庆旅游, 开发服饰民俗旅游
岜沙男人的腰刀 水族马尾绣背兜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回族
1、经济条件 2、历史传统 3、地理环境 4、宗教信仰 5、社会风尚 6、文化交流
平坝天龙屯堡
凤阳汉装
屯堡妇女的绣花鞋
第四 服饰民俗与旅游
一、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1、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 的主要内容 2、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 史的缩影 3、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记
第二章
服饰民俗旅游
主讲: 主讲 吴臻霓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服饰民俗概说 服饰民俗流变 民族服饰巡礼 服饰民俗与旅游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说
一、服饰及其构成 (一)服饰的定义 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 包括服装本身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 (二)服饰的构成 1、衣着 2、各种附加饰物 3、人体自身的装饰 4、具有装饰作用的日常用品
佤族木鼓节
1、衣着
(1)头饰(首服)
巾 帻zé 帽子
幞fú头 头
抹额
(2)衣裳
襦 裙 上衣下裳
1、衣着

深衣

1、衣着
(3)足衣
袜(韈)


2、各种附加饰物
头发装饰物 簪 耳部装饰物 耳坠
颈部装饰物 项圈
胸腰部装饰物 腰带
2、各种附加饰物
手臂装饰物 手镯
足部装饰物 脚铃
3、人体自身的装饰
文身
缠足
4、具有装饰作用的日常用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