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
中诊复习提纲
第五章诊法
一、望诊
(一)、一般望诊
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看书P148四个含义)
2、望色泽: 白色---虚证、寒证
赤色---热证
黄色---虚证、湿证
青紫---主寒、主瘀血、主痛、主惊风
黑色---主肾虚、主瘀血
(二)、舌诊
舌尖—心舌边—肝胆舌中—脾胃舌根—肾
1.舌质
(1)、舌色淡白舌:主寒证、虚证。多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红舌:主热证。虚热、实热均可出现。
绛舌:主热盛。绛色越深,表明热越重
青紫舌:瘀血凝聚,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且干枯少津---属于热
淡紫湿润---属于寒
2.舌的形态:胖大、瘪瘦、芒刺、裂纹
3.舌苔
(1)、舌苔色泽
白苔:主表证、寒证。薄白苔--正常舌苔或主表证;
白腻苔--寒湿;
苔白而干--多为寒邪化热,津液受伤。
黄苔:多属热证。热越重,黄越深。苔黄而干--热邪伤津;
苔黄而腻--多为湿热;
黄白相兼--病证由寒化热,由表入里。
灰黑苔:主寒证或热证。苔灰黑而润滑者--阳虚寒证;
灰黑而干燥者--热证。
(2)、舌苔的性状:
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苔薄--疾病轻、部位浅;
苔厚--外邪入里,或里有积滞。
润燥:与津液是否亏耗相关。舌苔湿润--津液未伤;
舌苔干燥--津液已耗。
腐腻: 腐苔—胃气败绝、食积。苔质疏松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
腻苔--痰湿内盛、食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中厚边薄,不易除去。
光剥:光剥苔---又称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花剥苔---胃气阴两伤
二.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三、问诊:
1、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表证: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
中诊问诊实验报告
中诊问诊实验报告
1. 实验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医疗行业也迎来了变革。传统的门诊问诊方式存在排队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中诊问诊系统应运而生。中诊问诊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远程问诊系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患者与医生进行远程交流,实现线上问诊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验证中诊问诊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其在诊断准确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以期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实验设计
2.1 参与者
实验参与者为患有不同疾病的20名病人和5名医生,其中病人的病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等常见病症。
2.2 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设计,病人通过中诊问诊系统进行远程问诊,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问诊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1. 病人通过系统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2. 病人依次描述病情、症状、疼痛部位等详细信息;
3. 医生针对病人的描述进行提问,获取更多信息;
4.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给出初步诊断意见;
5. 病人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自我治疗或选择就近医院就诊。
2.3 数据收集
在问诊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参与者的问诊信息,包括填写的个人基本信息、症状
描述、医生的提问和诊断意见等。同时,我们还对参与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采用5分制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3. 实验结果
通过对问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3.1 诊断准确性
根据医生的诊断意见和参与者后续的治疗情况,我们发现95%的初步诊断意见与实际诊断结果一致,证明中诊问诊系统在诊断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
中诊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中诊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也不断地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中诊实训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帮助他们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学期的中诊实训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有意义的项目,从中受益匪浅。
本次中诊实训项目是与一家大型IT公司合作,主要任务是设计并开发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这个项目涉及到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以及测试和部署等方面。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和实践操作,我学到了很多实际技能,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在项目的初期,我们进行了充分的需求讨论和交流,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项目的后期,我们进行了定期的会议和代码评审,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进度。通过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我们能够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我学到了如何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码实现。在项目的初期,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用户需求分析上,确保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在编码实现过程中,我们遵循了良好的编码规范和设计模式,使得代码更加可读和可维护。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测试和部署工作。在项目的后期,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和系统测试等。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了它们。在部署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确保能够顺利地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中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中诊--1--望诊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
绪论
考纲要求
①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③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复习要点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四诊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临床上四者必须结合应用(四诊合参),才能正确地诊断疾病。
3.辨病即作出病名诊断。病名→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定义。
4. 病历书写病历,亦称病案,古称医案、诊籍,是关于病人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
(1)基本要求
(2)病历要求
A. 《金镜录》
B. 《景岳全书》
C. 《辨证录》
D. 《寓意草》
E. 《医学六要》
【例2】1998·22A 住院病案应当在入院后多少小时内完成
A. 8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
E. 48小时
【例3】2002·15A 明清时期,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格式是由下列哪位医家提出的
A. 张仲景
B. 陈士铎
C. 喻嘉言
D. 程国彭
E. 沈金鳌
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
特性汇总
①“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②发→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方式。受→感受邪气和机体的状态;
③因发知受→源自清·钱潢《伤寒溯源集》之“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①《伤寒金镜录》主论伤寒舌诊,以舌验证,分12图;
②元·杜清碧将《伤寒金镜录》增补为36图→现《敖氏伤寒金镜录》。
【例4】1994·14A 《四诊抉微》的作者是
A. 李濒湖
B. 王叔和
中诊歌诀 脉诊
中诊歌诀(一)
五色主病:
赤热虚实戴阳证,白主寒虚失血证。黄主脾虚湿盛证,青主寒滞痛淤风。黑胜寒饮肾淤痛。
脉象:
浮脉类:
浮脉为表虚阳浮,按之不足举有余。洪脉主热脉体阔,来盛去衰浮如波。濡脉浮细软无力,精血不荣湿阻气。散脉无根浮不齐,元气离散心肾虚。孔脉浮大且中空,失血伤阴如按葱。革脉举硬按鼓皮,亡血失精产漏疾。沉脉类:
沉脉虚实皆为里,轻取不得按有余。伏脉沉按至筋骨,邪闭厥痛暴病主。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短。牢脉沉弦大实长,阴寒内盛徵积疝。迟脉类:
迟脉为寒辨虚实,不足四至已一息。缓脉四至从容怠,湿病脾虚常人在。涩脉细迟滞不畅,气滞血淤精血伤。结脉来缓止无律,阴盛气结寒淤痛。数脉类:
数脉主热有虚实,一息只有五六至。疾脉七八至一息,阳极阴竭脱元气。促脉急数止无常,阳盛淤滞痰湿长。动脉专司痛与惊,短而滑数关部明。虚脉类:
虚脉无力脉体松,气血两虚按之空。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虚损湿病观微脉欲绝细软极,阳气暴脱气血虚。代数中止有定数,脏气衰竭痛惊扑。短首尾不及本部,有力气郁无气虚。实脉类:
实脉有力举按强,实证或反平亢阳。滑脉流利应指圆,痰积实热壮喜全。弦脉强硬端指长,肝胆痛痰胃老伤。紧脉细急如转索,实寒痛积须斟酌。长脉端直超本位,阳热实证长寿推。大脉和缓脉体阔,大则病进或健康。
1/1
中诊名解简答详解
中诊名解简答详解
中诊名解+简答
假神:假神是垂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
客色: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人的面色出现一些暂性的改变,称为客色。
戴阳:阳气因下焦虚寒而浮越於上,出现下真寒而上假热的证候,称为“戴阳”。
白喉: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瘿瘤:中医学病理名称,指的是由于其他生物的寄生(极少是由于共生)所引起的植物体异常发育或异常生长的部分。颈前喉结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滞痰凝所致,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推之可移,累累如串珠状。多因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
透关射甲:诊断学术语,一种指纹诊法术语。指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甲端的现象,多属病势危重。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滑苔:若水液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
腻苔: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称为腻苔。
金破不鸣:是肺气损伤而声音嘶哑的病理。肺主气,肾纳气,二脉均与发声有关。肺肾阴亏则肺燥而热郁,阴液不能上承,咽喉失于濡润,故声音嘶哑。
谵语:是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烦躁多言,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如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等可出现谵语。
郑声:是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低无力,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狂言:表现为笑骂不休,不避亲疏,语无伦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扰神所致。可见于狂病或伤寒蓄血证。
中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中诊知识点总结
中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结合中医基本理论,
从整体和动态角度分析病人的证候和脏腑经络等病理变化,确定病证的本质及病情的发展
趋势,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下面将对中医诊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四诊法
四诊法是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
的外貌表情、皮肤色泽、舌苔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
味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询问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切诊是通
过切脉、切脉、切腹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脉搏和体表感觉等,从而得出患者的证候和病情。
二、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望色、望舌、望形等。望色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皮肤色泽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体、舌色等来了解
患者的病情。望形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体态、行步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闻诊
闻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问气味、听音声等。问气味是通过患者体味和病情
关系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听音声是通过患者的声音特点、呼吸声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四、问诊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询问病因、病程、症状、病位、病机等。询问病因
是通过询问患者的起病原因、疾病来龙去脉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病程是通过询问疾
病发展过程、病情变化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症状是通过询问患者的具体症状、疼痛
部位、症状变化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病位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灶部位、病变范围等
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病机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理机制、疾病发生原因等来了解患者的
中诊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总结
中诊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总结
在进行中医诊断实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首先,我了解到中医诊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质、舌诊、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在西医教育的影响下,我常常倾向于依赖检查结果和仪器来确定一个诊断,而忽视了从综合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来看待一个病患。
其次,中医强调个体化和整体观念,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病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相同的病状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病患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准确收集和分析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变化对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我也发现了中医诊断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对诊断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模糊的症状时产生迷茫,难以确定诊断结果。这时,我就需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学会倾听其他医生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临床经验,以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在实践中,我还意识到中医诊断往往涉及到对病人的心理因素的考虑。病人的情绪、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病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诊断过程中,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病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后,中医诊断的实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中医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勇于尝试和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中医基础知识—中诊篇
中医基础知识—中诊篇
基础
中医诊断歌诀(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
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中诊名词解释整理
中诊名词解释整理
——by 文乐
1、中医诊断学: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辨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做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3、证: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的揭示出当前的病位、病性、病机等。
4、症:中医诊断病症的基本依据,包括症状和体征。
5、假神:患者病情危重阶段,突然出现某些症状短暂“好转”的现象。并非病情真正好转,是阴阳将欲离决的危候。
补充: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区别?
同:在重病阶段;好转
异:逐步好转,疾病向愈;突然短暂,向死
6、主色: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肤色,一生基本不变。
7、客色:受各种非疾病因素的影响,面部发生的色泽变化。
8、善色: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凡五色尚有光泽。
9、恶色: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凡五色晦暗枯槁。
10、囟门:婴幼儿颅骨闭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
11、囟填:囟门凸出。
12、囟陷:囟门凹陷。
13、解颅: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
14、戴眼(目睛上视):病人两目上视,眼球不能转动。肝风内动或精气衰竭。
15、乳蛾:喉核红肿灼痛,甚则溃烂或有红白脓点。
16、白喉:咽喉间起灰白色假膜,不易剥离,剥则出血,很快复生。
17、瘿瘤:颈前结喉处有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肝郁气滞痰凝,地方水土
18、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肺肾阴虚,虚火炼液为痰;外感。
19、肌肤甲错:皮肤干枯粗糙,状如鱼鳞。
20、斑:色深红或青紫,多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分为阴斑(脾气虚衰,血失统摄)和阳斑(外感热毒,内迫营血)。
中诊试题及答案
中诊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A. 望、闻、问、切
B. 辨证论治
C. 整体观念
D. 阴阳五行
答案:B
2. 在中医中,“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
A. 舌象
B. 脉象
C. 面色
D. 以上都是
答案:D
3. 下列哪项不是“闻诊”的内容?()
A. 闻气味
B. 闻呼吸声
C. 闻咳嗽声
D. 闻心跳声
答案:D
4. “问诊”时,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
A. 个人病史
B. 家族病史
C. 起病原因
D. 以上都是
答案:D
5. “切诊”中的“切”指的是()
A. 切脉
B. 切肤
C. 切骨
D. 切舌
答案:A
6. 中医理论中的“脾”主要负责()
A. 消化
B. 呼吸
C. 循环
D. 排泄
答案:A
7. “肾藏精”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的“精”指的是()
A. 精神
B. 精液
C. 精华
D. 精气
答案:D
8.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的平衡有关。
A. 阴阳
B. 五行
C. 气血
D. A和C
答案:D
9. 在中医中,舌质淡白多属于()
A. 热证
B. 寒证
C. 湿证
D. 燥证
答案:B
10. 中医治疗原则中的“治未病”是指()
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
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
C. 预防疾病
D. 治疗并发症
答案:C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1. 中医诊断中的“望诊”包括观察()
A. 舌质
B. 面色
C. 精神状态
D. 身体形态
答案:A, B, C, D
12. “闻诊”中,医生可能会通过闻患者的气味来判断()
A. 消化系统疾病
B. 呼吸系统疾病
C. 循环系统疾病
D.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中诊重点之诊法
第八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1、概念
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借此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
1、神:是指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表现。
2、望神的主要内容: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
3、望神的五种情况
△(1)、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假神多见于久病,重病至精气大衰之人,如:
①(精神)原已意识不清,精神萎顿,不能言语,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
②(面目)原已目光无神呆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显光彩,两颧泛红如妆;
③(饮食)原已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
(2)、得神:神气充足。病人表现神识清楚,面色荣润,体态自如等,病情轻浅,预后良好。(3)、少神:神气不足。病人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动作迟缓等。一般见于虚证或胀腑失调,气血不畅之证。
(4)、失神:神气衰败。失神分邪闭和正衰,病人表现为精神萎靡,应答迟缓,体态异常等。正气大伤,预后不良。
(5)、神志错乱:精神意识失常。属失神,常见于癫,痫,狂等病。
癫: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狂:痰火忧心痫:痰迷心窍,肝风内动。
二、望色
通过观察面部和肌肤的颜色和光泽来了解病情(皮肤色泽是胀腑精气血外荣之象)(一)、常色
1、常色,即人无病时的面色。
2、特征:光明润泽(神气),含蓄不露(胃气)。
3、类型:
①主色:又称本色或正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具有种族特征。如我国常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
②客色:随生活环境和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中诊学病性辨证
卫分证
气分证
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致的 病症。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 状。
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 所致的病症。表现为壮热、不恶寒、反恶 热、汗多、口渴等症状。
营分证
血分证
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致 的病症。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 疹隐隐等症状。
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血、动血、伤阴、动 风所致的病症。表现为斑疹、吐血、衄血、 便血等症状。
心脉痹阻证
表现为心悸、胸闷、心痛、气短等症状,多因瘀 血、痰浊、气滞等痹阻心脉所致。
肝病辨证
肝气郁结证
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或 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等 症状。
肝火炽盛证
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 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 等症状。
肝阴不足证
表现为头晕目眩、视力减 退、两目干涩、胁肋隐隐 灼痛等症状。
脾病辨证
04
其他病性辨证
六经辨证
太阳病
通常是外感风寒,正邪相争于肌表,营卫功能失调的病 症。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
阳明病
主要是胃肠病变,病因是病邪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 结,或燥热之邪与胃中糟粕相合。表现为身热、汗自出 、不恶寒、反恶热等症状。
少阳病
主要是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所致的病症 。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
血热证
中诊测试题及答案
中诊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镜面舌的临床意义是()
A、水湿上泛
B、胃无生气
C、热盛伤津
D、胃肠热结
E、热人营分
正确答案:B
2、病人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柔韧者,临床意义是()
A、托腮痈
B、痄腮
C、抱头火丹
D、发颐
E、腮肿
正确答案:B
3、瘕聚的临床表现是()
A、腹中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
B、右少腹痛而拒按,有包块应手
C、腹中结块,按之聚散不定,或形如筋状久按转移不定
D、腹内肿块坚硬如石
E、腹中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正确答案:E
4、脾气虚证患者的面色表现是()
A、面色萎黄
B、面目俱黄色晦黯如烟熏
C、面黄虚浮
D、面色苍黄
E、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皮
正确答案:A
5、气滞血瘀或精伤血少的脉象是()
A、涩脉
B、迟脉
D、弦脉
E、洪脉
正确答案:A
6、阴寒内盛者面色最常见是()
A、面色黄而无华
B、面色淡黄枯槁
C、面色白而无华
D、面色黑而干焦
E、面色青黑
正确答案:E
7、神虚气短,动则汗出,舌淡脉虚的临床意义是()
A、气逆证
B、气虚证
C、血虚证
D、气滯证
E、血瘀证
正确答案:B
8、气滞的临床表现是()
A、大小便失禁,遗精,滑胎,伴腰膝酸软
B、头晕眼花,耳鸣,疲乏,气短,腹部下坠,或有脱肛、阴挺
C、情志抑郁,善太息,胁胀痛,脉弦
D、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动则尤甚,舌淡嫩,脉虚弱
E、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外邪
正确答案:C
9、实脉的脉象是()
A、状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B、紧张有力,如转绳索
C、脉来数,一息五至以上
D、脉来流利,应指圆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脉经》
C.《脉诀》
D.《诊家枢要》
2. 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3. 八纲中辨别病性的两纲为()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4.日晡潮热,可见于()
A.湿热交阻 B.热入营血 C.阴虚火旺 D.阳明腑实证
5.以下各证,哪种不属于虚证的表现()
A.面色萎黄
B.神疲乏力
C.五心烦热
D.恶寒发热
6.口甜或口有粘腻感,多见于()
A.肝脾不和
B.脾胃湿热
C.脾气虚弱
D.肝郁犯胃
7.促脉的脉象特点是()
A.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B.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C.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D.脉往来艰涩
8.温病病人在热入营血时,舌色应为()
A.红色
B.紫色
C.青色
D.绛色
9.咳喘十载,动则益甚,神疲乏力,腰膝酸冷。近日又增恶寒发热,咳喘加剧,痰涎壅盛,证属()
A.肾不纳气
B.虚证转实
C.虚中夹实
D.风寒束肺
10.下列诸项,除哪项外,均为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A. 心胸烦热
B.喃喃自语
C.狂躁谵语
D.夜不成寐
11.以下哪项不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A.胸胁胀闷窜痛
B.胸闷喜太息
C.脉弦
D.舌红少津
12.脾气下陷的特异症状是()
A.脘腹坠胀
B.腹胀纳少
C.便溏肢倦
D.食少懒言
13.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属()
A.气血亏虚
B.肾精亏损
C.出麻疹先兆
D.肾气不足
14.口干,但漱水不欲咽,是()
A.痰饮内停
B.内有瘀血
C.热病伤阴
D.湿热内停
15.风寒束肺证表现的症状有()
A.痰液稀白
B.形寒肢冷
C.咽喉肿痛
D.脉沉紧
16.癫证的病机是()
A.痰气郁结,阻蔽神明
B.痰火扰心,心神不宁
C.肝风挟痰,蒙蔽心窍
D.湿热酿痰,蔽阻心窍
17.小儿食指络脉鲜红者主()
A.外感表证
B.里热证
C.虚证
D.惊风证
18.胃阴不足的病人常出现()
A.饥不欲食
B.多食善饥
C.纳呆厌食
D.厌食呕吐
19.午后颧红属于()
A.阴虚内热
B.阳明实热
C.外感风热
D.真寒假热
20.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21.辨别机体津液的盈亏,舌象上主要观察其()
A.痿软与灵活
B.苔白与苔黄
C.胖嫩与苍老
D.燥苔与润苔2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应除外哪一项()
A.寒热情况
B.有汗无汗
C.舌象
D.脉象
23.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的共同症状是()
A.便溏 B.形寒肢冷 C.脘腹坠胀 D.肢体浮肿
24.肾气不固所导致的小便改变为:()
A.小便短赤
B.小便频数而短少
C.小便浑浊
D.小便频数而清25.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
A.脾胃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膀胱湿热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望神具体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A.色泽
B.两目
C.舌苔
D.神情
E.体态
2.气虚证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脾胃
B.心肺
C.肝肾
D.肺肾
E.脾肺
3.下列脉象哪种属于沉脉类()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弱脉
E.濡脉
4.下列哪些证常出现心烦()
A.心肾不交
B.心脉痹阻
C.心火炽盛
D.心阴虚
E.肾虚水泛
5.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均可出现()
A.面目肌肤发黄 B.脘腹胀满 C.呕恶纳少
D.发热汗出 E.苔腻脉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主诉
2.客色
3.壮热
4.脉象
5.癃闭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中医诊断学的原则是、、。
2.平脉的特征是有___ _、有_____、有_ ___。
3.因气滞导致的疼痛性质多为;因气血亏虚导致的疼痛性质多
为。
4.气虚类证主要包括气虚证、证、证、证。
5.肝风内动可分为、、、。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问疼痛用注意询问哪些内容?
2. 简述舌象分候脏腑的规律。
六、论述题(共15分)
1.何谓哮喘?从临床表现上如何鉴别喘之虚实?(7分)
2.试述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有何异同?(8分)
七、病案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李某,男,58岁。
患者素有咳嗽、喘息之疾20余年,每逢季节变化或过劳而诱发。近一周来因天气转凉未及时添加衣被,自觉咳嗽加剧、呼吸困难。来诊时症见喘息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
根据病案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主诉(2分);
2.八纲辨证结论(1分);
3.脏腑辨证结论(2分);
4.证候分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