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作业word精品
《中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中医诊断学(重点笔记)《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绪论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
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防治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对患者四诊的周密诊察和精确的辩证分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的治疗。
所以诊断在防治疾病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
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
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虑。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公元二世纪,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即病案,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方药、日期等,作为复诊的参考。
公元三世纪初,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把病、脉、证、治结合起来,作出了诊病、辨证、论治的规范。
与此同时,著名医家华佗的《中藏经》也记载了丰富的诊病经验,以论脉、论病、论脏腑寒热虚实、生化顺逆之法著名。
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既阐明脉理,又分述寸口,三部九候、二十四等脉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载列各种疾病的证候1739论。
唐代孙思邈认为,诊病要不为外部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又有新的发展,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强调治伤寒切脉是辨别表里虚实的关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1.引言1.1 概述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通过观察、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人体的脉象、舌象、面色、声音、气味等多种信息,用以确定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因以及预测病程等,进而指导中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西医诊断学有所不同。
中医诊断学更加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观念与个性化治疗。
中医诊断学强调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面色、舌苔、脉象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判断,确定患者的体质、疾病类型及其发病机制。
另外,中医诊断学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
这种个性化的诊断方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它对中医临床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是中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医疗技术与科学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诊断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充分发挥中医诊断学的优势,并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有望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的评估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全面、个性化地分析与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 介绍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 说明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章节安排,以及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1.3 目的- 阐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图,即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知识。
2. 正文2.1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原理和应用。
中医诊断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学是指利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通过观察、问诊、望诊和切诊等手段,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区分和诊断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病因诊断、病机诊断、病位诊断和病证诊断等内容。
2.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和辨证论治等内容。
其中,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诊断学的根本,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原则1.辩证分型的原则中医诊断的原则是辨证论治,辨证分型是首要的诊断步骤。
辩证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和眼底等进行综合分析,把患者的病证分类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气血津液证等种类,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候特点。
2.四诊合参的原则中医诊断的原则是四诊合参,四诊是指望、闻、问、切,要全面准确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望色、望舌、望脉、望形态、望精神等望诊资料,通过听声、听气味等闻诊资料,通过询问病史、病情等问诊资料,通过切脉、切腰胁、切部位等切诊资料,全面地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便分析评估患者的病证特点。
3.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诊断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及四诊资料,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方剂,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理念,综合运用治则、药食、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三、中医诊断的方法1.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形、胸腹、面色、目睛、舌苔等外部特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望色、望舌、望眼睛、望鼻、望声音等。
2.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腹音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闻诊的主要内容包括闻声、闻味、闻气味等。
3.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病情、生活、饮食等方面的信息,获取患者的诊断资料。
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询问病史、病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等。
中医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doc
中医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阳气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重痛——疼痛专著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气血所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空痛一一气血精血亏虚。
掣痛一经脉失部病源诊断的专著养,多与肝有关。
酸痛一一疼痛而有酸望神内容:目光(重点)、神情、气色软的感觉,可因湿邪侵袭或因肾虚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头痛连项一一太阳经,两侧头痛一一少得神: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阳经,前额痛一一阳明经,巅顶痛一一预后好失神:止气已伤,脏腑功能衰厥阴经。
真心痛一一胸痛彻背如针刺刀败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绞,面色青紫,脉微欲绝。
头晕:有晕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脏腑精眩之感,视物旋转,站立不稳。
肝阳上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亢一晕眩伴见头胀,耳鸣,腰膝酸软,阳外越颜曲烘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血亏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虚—头晕面白,神疲体倦,每因劳累加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革为精气内虚,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致21、弱脉极软而沉细,主病: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22、濡脉浮而细软,如絮浮水主诸虚,又主湿,凡气虚,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25、促脉数而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盛热实26、结脉:缓而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阴寒凝滞,心阳被抑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亡阴亡鉴别表:病因辨证,是运用病因学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各种证候的辨证方法(一)风淫证候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
1、风邪侵表: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或喷嚏,咳嗽,咽喉痒或痛,苔薄白,脉浮缓2、风客肌肤: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此起彼伏,游走不定3、风袭经络:颜面麻木仁,口眼歪斜,病色:善色一五色有异常但光明润泽恶色一枯槁、晦暗、暴露五色主病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黄色主虚证、湿证,口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淡口无华—气血不足,恍白一阳虚水泛,苍白一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或大失血证。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视频插入题
视频插入题汇总绪论1.1概述12:14填空题:证素内容包括和答案:病位;病性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8:33填空题:“以常衡变”的“常”的参照标准包括、和。
答案:普遍情况、个体差异、医者为参1.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5:35填空题:四诊合参通过不同途径采集病情资料的目的是确保、、以及。
答案:全面获取、相互佐证、去伪存真、确保无误二、望诊1.1望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的重点临床意义(一)视频插入题:6:58插入习题:1.全身望诊的内容包括()ABCDA.望神B.望色C.望形D.望态1.2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的辨析视频插入题:3:381.下列各项,不属精亏神衰而失神表现的是()DA.面色无华B.呼吸气微C.表情淡漠D.神昏谵语1.31.4望色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习题(原标题:望诊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视频插入题:9:401.常色可分为()CD1.5望色之青色、赤色、黄色-习题视频插入题:9:381.面色苍白,时而两颧泛红如妆,多属()DA.实热证B.阴虚证C.肝胆湿热D.戴阳证1.6望色之白色、黑色-习题(一)视频插入题:2:401.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多属()BA.阴虚B.血虚C.阳虚D.阳虚水泛1.7望形体之强弱胖瘦、望动态(王洋)视频中7:56(随堂测验)下列哪项不是按照体形体质分类的内容()A阴脏人 B阳脏人 C阴阳平和之人 D痰湿质人选择D1.8望囟门与五迟五软、望目(五轮学说)、望咽喉(王洋)视频5:15(随堂练习)小儿囟门迟闭,多属()C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 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1.9望颈项(瘿瘤、瘰疬)、望皮肤(斑疹)(王洋)视频2:36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者,称为()A 发颐B 痰核C 瘿瘤D 瘰疬1.10望正常指纹小儿病理指纹(王洋)视频8:06(随堂测试)望小儿食指络脉,如见指纹淡白者,常提示()A 血瘀B 外感表证C 小儿疳积D 里实热证选择C1.11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王洋)视频17:16(随堂测试)1. 下列哪项是在正常人中不可见到的舌质:()A 舌体柔软 B 舌质淡红 C 活动自如 D 舌体胖大选择D1.15望舌苔1-习题(一)视频插入题:9:451.舌苔干燥多见于()BA.阳气亏虚B.津液耗伤C.湿证初起D.风寒表证1.16望舌苔2-习题(一)视频插入题:7:211.舌苔薄白而干,多见于()DA.外感寒湿B.脾肾阳虚C.水湿内停D.外感风热二、闻诊3.1闻诊110:121.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谵语B.独语C.郑声D.错语答案:A.谵语3.2闻诊24:051.咳声轻清低微,证属()A.风寒束表B.风热犯肺C.肺气亏损D.肺阴不足答案:C.肺气亏损三、问诊3.1 问诊概述19: 14多选题:构成主诉的要素包括()A.症状B.体征C.症状持续时间D.体征持续时间E.病证诊断答案:ABCD3.2问寒热4:50单选题:阳气虚衰,机体失于温煦常出现的症状是()A.恶风B.恶寒C.畏寒D.寒热往来E.恶寒发热答案:C3.3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8:30单选题: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指的是()A.低热B.潮热C.身热夜甚D.壮热E.五心烦热答案:D3.4 问汗8:45单选题: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尤甚的异常汗出指的是()A.盗汗B.自汗C.战汗D.绝汗E.冷汗答案:B3.5问疼痛(导致疼痛的病因和病机;疼痛的性质。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绪论【学习要点】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得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得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得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得含义及应用、4、中医诊断学得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得发展简史。
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得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得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得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与证候得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与三大原则得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就是哪儿部?作者就是谁?第一章问诊【学习要点】一、问寒热1、明确寒热产生得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得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得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得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得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得机理、5、寒热往来得临床意义。
二、问汗1、特殊汗岀(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得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得辨别、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得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1、疼痛得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皖痛、腹痛、腰痛得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得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耳鸣、耳聋、U眩、口昏、雀口得概念及临床意义、六、问睡眠失眠、嗜睡得概念及临床意义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得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得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2、食饮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得概念及临床意义、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得概念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得概念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得临床临床意义、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得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_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医诊断学_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头晕常见的病机是:参考答案:气血两虚_痰湿内阻_肾精亏虚2.尿量增多主要见于:参考答案:虚寒证_消渴病3.寒凝引起的月经后期,其表现为:参考答案:色紫暗_量少_有块4.寒湿带下病的表现为:参考答案:色白_量多5.湿热带下病的表现是:参考答案:色黄_质粘稠_味臭秽6.便秘可见于:参考答案:实热证_阴虚证_气阴两亏7.口渴不多饮见于:参考答案:阴虚_湿热_痰饮_瘀血8.风淫证候的表现可有:()参考答案:肢体颜面麻木不仁_口眼歪斜_颈项强直_四肢抽搐9.寒淫证候的发病机制可有:()参考答案:卫阳之气被遏而不得宣发_寒邪郁结于经脉、阳气损伤_寒邪凝结,阳气不达四肢_气失温煦,筋脉收缩10.伤暑和中暑的鉴别有:()参考答案:是否有猝然昏倒_是否有昏迷惊厥11.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是:()参考答案:汗的冷热_肌肤的冷热_呼吸微弱与急促1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痰湿内阻13.带下色白,滑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参考答案:脾虚湿注14.口甜多属:()参考答案:湿热蕴脾15.下列哪项不属于厌食的常见病机:()参考答案:脾胃虚弱16.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参考答案:血瘀日久17.阳气暴脱的病人多见()参考答案:面色苍白18.体胖食少,神疲乏力者,属:参考答案:形盛气虚19.小儿囟门突起,多属()参考答案: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20.小儿囟门凹陷,多属()参考答案: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21.胃热亢盛多见:()参考答案:口渴喜冷饮22.虚寒呕吐的临床表现是()参考答案:吐势徐缓,声音微弱_吐物清稀23.小儿囟门迟闭,多属:参考答案:肾精不足,发育不良24.胃反的呕吐特点有()参考答案:朝食暮吐_暮食朝吐25.瘀血证可见:()参考答案:但欲漱水不欲咽26.患者干咳无痰或少痰的病因为()参考答案:燥邪犯肺_阴虚肺燥27.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参考答案:精血不足28.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多属()参考答案:疳积病29.“金破不鸣”是指()参考答案:久病失音30.下列哪项不属于疹的临床表现参考答案:压之不褪色31.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属参考答案:阴虚证32.常见的病态呼吸包括()参考答案:短气_少气_喘_哮33.呼吸急促见于()参考答案:喘_哮_短气34.阴虚证可见:()参考答案:渴不多饮35.脾胃湿热则:()参考答案:口甜粘腻36.耳内流脓水,多属参考答案:肝胆湿热熏蒸37.耳廓瘦小而薄,多属参考答案:肾气不足38.下列哪一项不属肾气不固( )参考答案:浮肿39.小便频数量少色赤,涩痛不适属( )参考答案:膀胱湿热40.里急后重是由( )所致参考答案: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传导不畅41.便溏如黄糜,泻下不爽是( )参考答案:大肠湿热42.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泻为。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汇总一、绪论1.什么是症、证、证候、证素、证型?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1.症,包括症状、体征。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恶寒、发热、口干、心悸等。
体征是指能客观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红、舌苔黄腻、痰多、呕血等。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疾病本质的概括,综合反映了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患者的机体反应。
证候,是证的外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体征。
证素,是指证的要素,包括病位与病性。
证型,临床常见、典型规范活约定俗成的证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及因发知受。
基本原则是诊法合参、整体审查、病证结合及动静统一。
二、望诊三、闻诊1.“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有何区别?新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实不鸣”(2分),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3分)。
久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破不鸣”(2分),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或肺气不足,津亏肺损,声音难出(3分)。
2.如何从病机和症状上鉴别喘与哮?四、问诊什么叫做潮热,常见哪些情况,其特点是什么?答:潮热即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势加重(2分)。
阳明潮热:也称之为日晡潮热,往往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热明显、热势比较高,可兼见有口渴饮冷、腹胀便秘,为胃肠燥热内结(2分)。
阴虚潮热:往往午后和夜间出现,伴见两颧潮红、盗汗、五心烦热等证状,为阴虚火旺所导致(2分)。
湿温潮热:也会在午后加重,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等症状,常见于湿温病(2分)。
也可见于瘀血久积的郁而化热、温病热入营分而耗伤营阴等情况(2分)。
作业2.如何根据头部疼痛的位置判断病邪所在?答:前额连眉棱骨痛者病多在阳明经(2.5分),后头连项痛者病多在太阳经(2.5分),头两侧疼痛的要考虑病在少阳经(2.5分),颠顶的疼痛要考虑病在厥阴经(2.5分)。
3.口渴多饮与渴不多饮的病机有何不同(10分)?答: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
中医诊断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二)见微知著“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
《灵枢》将面部分为明堂、阙、庭、蕃、蔽等部,把上至首面、下至膝足、内而脏腑、外而胸背的整个人体皆分属于其中,并说:“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
”这便是察面部的情况,以测全身病变的具体描述。
《素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难经》更强调“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于是详细审察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廓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变化;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的外候,舌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并可察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
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三)以常衡变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
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素问》“五色脉变,揆度奇恒。
”恒,指正常、常规;奇,指异常、变动;揆度,观察比较、推测揣度的意义。
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知常达变。
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以诊断病变,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的虚、实、细、洪,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别的。
这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张从正诊病,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如对各种发疹性疾病的鉴别颇为明确。
明清。
对于诊断中的脉诊与舌诊发展尤为突出,同时对于诊病的原理、辨证的方法,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内容十分丰富,论述甚为精辟,尤其是其中的“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等,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时珍所撰《濒湖脉学》,取诸家脉学之精华,详述27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言简意深,便于习诵,为后世所推崇。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
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
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
“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
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
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
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
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 (2)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简介福建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其中医诊断学是该校中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病证的诊断及其辨证施治的理论与方法。
课程设置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内容:1.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包括病证辩证的基本原则、四诊合参的方法,以及脉诊、舌诊、体格检查等基本诊断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2.中医病证的分类与诊治:主要介绍中医疾病的分类与诊治,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等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方法。
3.中医八纲辩证:介绍中医八纲辨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根据临床症状分析病情及辨证施治的技巧。
4.中医辨证施治实践:通过实际病例的学习与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医诊疗中,提高诊断与辨证施治的能力。
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学习中医诊断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与技巧:1.深入理解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上,包括中医经典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只有通过对中医理论的全面理解,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的病机与病情。
2.学以致用:中医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3.多角度观察:中医诊断学要求学生通过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
学生需要综合分析病人的各种情况,形成准确的诊断。
4.不断总结与反思:中医诊断学是一个不断总结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与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诊断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实践与就业前景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实践应用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医诊所、中医药企业等领域从事临床诊断与辨证施治工作。
同时,中医诊断学的知识与技能也为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中医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将为学生奠定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中医诊断学专业人才。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汇总一、绪论1.什么是症、证、证候、证素、证型?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1.症,包括症状、体征。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恶寒、发热、口干、心悸等。
体征是指能客观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红、舌苔黄腻、痰多、呕血等。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疾病本质的概括,综合反映了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患者的机体反应。
证候,是证的外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体征。
证素,是指证的要素,包括病位与病性。
证型,临床常见、典型规范活约定俗成的证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及因发知受。
基本原则是诊法合参、整体审查、病证结合及动静统一。
二、望诊三、闻诊1.“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有何区别?新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实不鸣”(2分),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3分)。
久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破不鸣”(2分),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或肺气不足,津亏肺损,声音难出(3分)。
2.如何从病机和症状上鉴别喘与哮?四、问诊什么叫做潮热,常见哪些情况,其特点是什么?答:潮热即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势加重(2分)。
阳明潮热:也称之为日晡潮热,往往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热明显、热势比较高,可兼见有口渴饮冷、腹胀便秘,为胃肠燥热内结(2分)。
阴虚潮热:往往午后和夜间出现,伴见两颧潮红、盗汗、五心烦热等证状,为阴虚火旺所导致(2分)。
湿温潮热:也会在午后加重,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等症状,常见于湿温病(2分)。
也可见于瘀血久积的郁而化热、温病热入营分而耗伤营阴等情况(2分)。
作业2.如何根据头部疼痛的位置判断病邪所在?答:前额连眉棱骨痛者病多在阳明经(2.5分),后头连项痛者病多在太阳经(2.5分),头两侧疼痛的要考虑病在少阳经(2.5分),颠顶的疼痛要考虑病在厥阴经(2.5分)。
3.口渴多饮与渴不多饮的病机有何不同(10分)?答: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
中医诊断学问答及分析.doc
中医诊断学问答及分析第一部分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客观题共15分)首先,判断问题(判断下列项目,用" "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并填写问题后的括号;每题1分,共15分)1、看神,是检查病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的预后好坏。
()2、脸、眼睛、身体都黄了,黄得像烟一样黑,对黄引来说。
()3.在外感热病中,黄斑呈红色或略带紫色,表明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4.一般来说,舌质检查的重点是浅层次的致病因素和胃气的生存。
舌苔检查侧重于辨别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沉,断断续续,对郑声来说。
()6.疾病过程中的口渴表明热量过多并损害体液。
()7.在四小时脉冲条件下,浮动脉冲在春天是常见的。
()8.“反关脉”和“斜飞脉”是较为罕见的疾病。
()9、“杨胜指热”,热指阳证。
因此,所有发热病例均为热证和阳证。
()10.虚实之辨是分析和区分善恶盛衰的两个指导原则。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和肌肉属于外部。
因此,所有位于肌肉表面的疾病都是浅表的。
()12.阳虚引起的汗多为黏咸。
()13.足少阳之胆入耳,肝胆表里。
因此,耳内肿痛和排脓多由肝阳上亢引起。
()14.心肾功能衰竭的病机主要在于生命和火的亏虚,不能温暖心阳。
()15.心脾两虚的实质是心脾气血两虚所致的虚弱综合征。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放在问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16.舌象有()甲、红舌乙、绛舌丙、淡白舌丁、紫舌一,可分为热证和寒证7.舌红苔少,久病多见于()甲,热毒阻肺乙,胃热盛丙,肝胆火盛丁,阴虚内热18.右手寸口和脉关的脏腑有()甲、肺乙、肝胆丙、脾胃丁和肾一9.气血两虚、湿邪两虚的患者多为失眠、心悸、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泄、月经量多、月经持续10天、月经轻重、精神疲乏、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舌质苍白、脉细数达XXXX年。
要求:1.写下准确的症状诊断。
《中医诊断学》背诵知识点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表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表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表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表4 - 问诊(问现在症状)表5 - 望诊(得神、少神、失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6 –望诊(假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7 –望诊(神乱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8 –望诊(《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额庭(颜)首面鼻尖肝下(面王、准头)脾眉心上阙上咽喉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眉心阙中肺鼻翼方上胃鼻根阙下(下极、山根)心颧骨下中央大肠鼻柱下极之下(直下、年寿)肝颊挟大肠肾鼻柱旁肝部左右胆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表9 –望诊(《素问·刺热》分候法)面部部位额部鼻部左颊右颊颏部脏腑定位心脾肝肺肾表10 –望诊(常色与病色的鉴别要点)常色总特点明润含蓄分类及特点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黄色人种)客色客色属于常色范围,可因气候、地域等发生变化病色总特点晦暗、暴露分类及特点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恶色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表11 –望诊(病色交错内容)五脏正色正病病色交错附注色生病病生色病克色色克病 1.相生为吉,顺证。
表12 –望诊(面色归纳表)表13 –望诊(五色主病)表14 –望诊(望色十法)表15 –望诊(肥胖与消瘦)表16 –望诊(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表17 –望诊(囟门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8–望诊(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9–望诊(面形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眼斜突发一侧口眼斜而无半身瘫痪,患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斜 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表20– 望诊(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1– 望诊(目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2– 望诊(耳之色泽、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3–望诊(鼻之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4–望诊(望口与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表25–望诊(望齿与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6–望诊(望咽喉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望诊(望颈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8–望诊(望腰背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9–望诊(望手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0–望诊(望前阴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1–望诊(皮肤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2–望诊(望呕吐物色质及临床意义)表33–望诊(望小儿指纹的主证及临床意义)表34–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5–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6–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7–舌诊(苔质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8–舌诊(苔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9–舌诊(危重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0–闻诊(音哑与失音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1–闻诊(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太息的临床意义)表42–闻诊(五种病理性语声的表现、病机和主病)表43–闻诊(病态呼吸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4–闻诊(咳嗽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5–闻诊(病室气味改变和临床意义)表46–脉诊(寸关尺分候脏腑表)表47–脉诊(正常脉象的含义及脉象表现特征)表48–脉诊(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和主病)表49–脉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表50–脉诊(七绝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表51–按诊(虚里按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2–按诊(按肌肤诊寒热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3–按诊(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辩证》考点精要第八章八纲辨证考点一:阴证的临床表现1、阴证特点:①阴邪致病、②病势向内、③病势向下、④病情缓慢。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汇总一、绪论1.什么是症、证、证候、证素、证型?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1.症,包括症状、体征。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恶寒、发热、口干、心悸等。
体征是指能客观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红、舌苔黄腻、痰多、呕血等。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疾病本质的概括,综合反映了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患者的机体反应。
证候,是证的外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体征。
证素,是指证的要素,包括病位与病性。
证型,临床常见、典型规范活约定俗成的证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及因发知受。
基本原则是诊法合参、整体审查、病证结合及动静统一。
二、望诊三、闻诊1.“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有何区别?新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实不鸣”(2分),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3分)。
久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破不鸣”(2分),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或肺气不足,津亏肺损,声音难出(3分)。
2.如何从病机和症状上鉴别喘与哮?四、问诊什么叫做潮热,常见哪些情况,其特点是什么?答:潮热即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势加重(2分)。
阳明潮热:也称之为日晡潮热,往往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热明显、热势比较高,可兼见有口渴饮冷、腹胀便秘,为胃肠燥热内结(2分)。
阴虚潮热:往往午后和夜间出现,伴见两颧潮红、盗汗、五心烦热等证状,为阴虚火旺所导致(2分)。
湿温潮热:也会在午后加重,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等症状,常见于湿温病(2分)。
也可见于瘀血久积的郁而化热、温病热入营分而耗伤营阴等情况(2分)。
作业2.如何根据头部疼痛的位置判断病邪所在?答:前额连眉棱骨痛者病多在阳明经(2.5分),后头连项痛者病多在太阳经(2.5分),头两侧疼痛的要考虑病在少阳经(2.5分),颠顶的疼痛要考虑病在厥阴经(2.5分)。
3.口渴多饮与渴不多饮的病机有何不同(10分)?答: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
中医诊断学笔记(详细)(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医诊断学》上篇四诊部分笔记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一、审察内外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辨证求因病证结合,以证为主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证”和“症”和概念“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
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三、四诊合参四诊并重,不可偏废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闻—听声音、嗅气味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切—诊脉和按诊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八纲(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三、参加临床实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望诊注意事项:(1)光线(2)动作熟练、敏捷“一望而得”(3)有步骤、有重点先全身→分部;上→下,头→足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望形态四、望姿态一、望神(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先天之精→神←滋养后天之精•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三)望神的要点•目光(重点)、神情、气色•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面色:面色润泽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饮食:正常或稍减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得神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面色:晦暗暴露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假神1、神气不足:轻度失神虚证患者2、神志异常癫--抑郁型(湿痰蒙闭)狂--兴奋型(痰火扰心)痫--发作型(肝风挟痰上扰)望神的注意事项•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2、做到神形合参•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二、望面色•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ABCD
A.以常衡变B.动态观察C.充分暴露D.综合判断
3.望神重点观察的内容是()ABCD
A.神情B.目光C.色泽D.体态
1.2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的辨析
1.得神的表现提示( )A
A.精充充盛,体健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属病轻
A血瘀B外感表证C疼痛或惊风D里实热证
2下列哪项不是望小儿病理络脉的观察,应注意的变化?()选择D
A深浅B颜色C形态D高矮
1.11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望舌的注意事项不包括()选择D
A光线的影响B饮食或药品的影响C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2.舌诊的内容不包括()选择D
A望舌质B望舌苔C望舌下络脉D望舌卷缩
3.根据五轮学说,白睛属( )选择B
A心B肺C脾D肝
1.9望颈项(瘿瘤、瘰疬) 、望皮肤(斑疹) 多选题5.瘿瘤多因以下何种病理所致( )ACD
A肝郁B瘀血C气结D痰凝
单选题2.下列哪项不属于疹的临床表现()D
A色红或紫B点小如粟C高出皮肤D压之不褪色
1.10望小儿指纹病理指纹
1.望小儿食指络脉,如见指纹色青者,常提示()选择C
1.12望舌色
1.13望舌态
1.14望舌形
1.15舌苔1
1.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是()B
A.苔由厚变薄B.苔由薄变厚C.苔由润变燥D.苔由多变少
2.舌苔黄腻,多因()D
A.食积B.脾虚湿困C.痰浊内阻D.脾胃湿热
3.镜面舌,色红绛者,多因()C
A.阴虚B.血虚C.胃阴枯竭D.气血两虚
1.16舌苔2
各知识点测试汇总
绪论
1.1概述
一、单选题
1.提出“独取寸口”的医书是( )
A《脉经》B《肘后备急方》C《难经》D《黄帝内经》
2..下列不属于诊法的是1.C2.C
二、多选题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
A诊法B辨证C诊病D病历
2.“证”是对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
1.小儿惊风多见()C
A.面色淡青或青黑B.面色与口唇青紫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D.面色青黄而无华
2.满面通红多属()A
A.实热证B.阴虚证C.阴盛格阳证D.戴阳证
3.面目一身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多属()D
A.脾胃气虚B.脾虚湿蕴C.肝郁脾虚D.湿热蕴结
1.6望色之白色、黑色
1.下列各项,不属面色白主病的是()C
A.顿咳B.白喉C.肺痨D.肺痿
2.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长而缓的声音,称为()B
A.咳嗽B.嗳气C.呃逆D.太息
3.太息的产生,多属()C
A.脾气虚弱B.肝气虚弱C.肝气郁结D.肝阳上亢
三、
3.1问诊概述(概述、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内容) 、主诉的含义;现病史的 含义和内容。现病史的询问方法多选题:问诊时应当注意( )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属虚证或体弱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或邪气亢盛,功能障碍,属病重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属病危
2.下列各项,属神气不足表现的是()B
A.两目晦暗B.精神不振C.面色无华D.肌肉瘦削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
( )C
A.狂病B.癫病C.痫病D.中风
A体型瘦长B头长形C
1.8望囟门与五迟五软、望目(五轮学说) 、望咽喉
1.小儿囟门突起,多属( )选择A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C肾气不足,发育不 良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2.小儿囟门凹陷,多属( )选择B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C肾气不足,发育不 良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1.察舌苔以辨胃气之有无,主要依据是()B
A.苔之厚薄B.苔之真假
C.
苔之颜色
D.
苔之润燥
2.黄腻苔不见于()D
A.痰热交阻B.食积化热
C.
感受湿热
D.
寒湿内结
3.苔黑而润滑多见于( )
D
A.湿热郁蒸B.阴虚火旺
C.
热盛伤津
D.
阴寒内盛
二、
3.1闻诊1
1.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 语声低弱模糊,称为( )C
A.谵语B.独语C.郑声D.错语
2.谵语的病机为()A
A.热扰心神,神明失主B.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C.瘀血内阻,心脉痹塞D.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3.动则喘甚,呼吸短促,急促难续,息微声低,以深吸为快,证属()D
A.痰热壅肺B.痰湿阻肺C.风寒袭肺D.肺肾气虚
3.2闻诊2
1.咳声阵发,连续不断,咳止时常有鸡鸣样回声者,称为()A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四诊合参B以常衡变C病证结合D整体审察
2.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
A张仲景B李时珍C淳于意D扁鹊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 ( )
A口臭B喉中痰鸣C腹痛D脉滑 ( ) 答案:1.B 2.C 3.C
一、
1.1望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的重点临床意义
1.望诊的内容包括()ABCDE
1.3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4望诊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
1.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特点是()。AC
A.红黄隐隐B.暴露浮现C.明润含蓄D.晦暗枯槁
2.病色可分为()AB
A.善色B.恶色C.主色D.客色
3.病色的特点是()BD
A.红黄隐隐B.暴露浮现C.明润含蓄D.晦暗枯槁
1.5望色之赤色、黄色、青色
A.环境舒适安全B.不对病人用术语C.核实信息准确性D.围绕主诉询问 答案:ABCD
多选题: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 )
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个人生活史
答案:ABCD
多选题:现病史主要包括( )
A.发病情况B.病变过程C.诊治经过D.现在症
答案:ABCD
3.2
单选题:问寒热中的寒指的是( )
A病位B病因C病机D病性
答案:1.ABC D2.AD
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多选题 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是( )
A审症求因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整体审察 二、判断题
“因发知受”的“发”是指发病。 (
三、填空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秉承中医学的 答案:多选题:BC判断题:X
1.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A.虚证B.寒证C.湿证D.失血
2.下列各项,不属面色黑主病的是()B
A.肾虚B.湿证C.寒证D.水饮
3.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D
A.肾精久耗B.肾阳亏虚C.水饮内停
D.血瘀日久
1.7望形体之强弱胖瘦、望动态
1.体胖食少,神疲乏力者,属( )选择B
A形气有余B形盛气虚C
2.下列哪项非阳脏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