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结题汇报PPT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 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提问,会推波助澜,把课堂教学 一步步引向新的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 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 “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 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 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 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一种极致,更需要采用提问的 方法来引导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其中数学是从感性
认识转向理性认识的一个关键阶段,因而提高数学课堂提 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 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 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有效问题情境研究。 3.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4.有关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探讨。 5.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选定课题,集体备课,全面 实施小课题研究 6.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反思
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数学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课堂提问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 对于知识的理解。
②教师提问主观性太强,太随意。一节课中,问题多的可达几十个,少的 却只有几个。
③通过具体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怎样问学生更清 楚问的目的;怎样问才能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怎么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结题报告刘文奇(福泉市南街中心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9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体现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课题研究,使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建设者,并进一步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课改专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们教师们更多的是感到茫然。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怎样教的?学生怎样学的?怎样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课堂的优质高效?如何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带着思想的困惑,怀着实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在困惑中反思,在实践中思考。
对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加以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理论水平高,年青具有活力。
但相对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模糊,缺乏对新理论的学习和自我反思。
比如有的教师重教轻学,重“案”轻人,习惯于教教案,不了解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水平,有的教师重简单操作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师生身心疲惫。
也有一些教师在理论上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以致对教学缺乏热情,在教学实效上也是事倍功半。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关键字】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上传: 喻安逸更新时间:XX-1-6 20:30:20《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
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
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效率结题报告一、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将进行详细报告。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我们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提高课堂效率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三、实施策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过有趣的问题、生活实例、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优化: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强调重点和难点,并适当引入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方法创新: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改革:我们对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素质提升:我们加强了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实践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活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探索和思考。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增强。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提高课堂效率是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革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等策略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
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
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提高教学效果的结题报告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提高教学效果的结题报告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而结题报告作为学生学习的总结与归纳,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结题报告案例,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该结题报告案例来自某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
报告的主题是“认识数字1-10”。
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讲解、绘制数字卡片、数数游戏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具和教学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观察数字卡片上的图案,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数目,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按顺序书写数字。
此外,教师还组织了数数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
经验总结1. 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使用数字卡片、多媒体展示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含义,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注重互动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通过组织数数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巩固数字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提出挑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两个数字相加等于几?”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及时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结论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结题报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总结: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注重互动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及时反馈与评价。
只有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主要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一年的研究认为有效的阅读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不能拿教材当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随意改动。
我觉得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能超越这个例子,学生才会走出这个例子。
有效课堂提问方法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可采用激趣式提问、重组式提问、迁移式提问、交流式提问、评价式提问等。
另外由于当初选题过大,研究过程中有点顾此失彼。
课题界定: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理论依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
所以从现状出发,确立效率意识,从“有效”入手,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
2.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显得力不从心,题海式的训练己经成为防碍教育的疾病,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背道而驰,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重要地位。
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生潜力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就是要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满足他们内心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4.数学认知发展的需要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习这些知识必须通过自己思维 ,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构。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准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作为教者要突破传统方式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媒体为依托 ,持续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以达到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水平的价值。
二、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有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发布人员:金灵芝发布部门:杜桥镇中心校发布时间:2008-10-20 7:33:41浏览次数:159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研究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研究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以学生为起点,以生活为基础,以课标为航灯”合扬有效“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试验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人:陈忠伟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本课题两年多来的实践教学与研究,将从实验课题的背景、内容、课题实施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及课题实验成果等几方面作如下总结:一、课题实验背景(一)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显重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而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标谁》明确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认识水平,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最终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因此,如何真正把《标准》中的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的需要,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广大教师又一交面临的新的挑战!二、课题实验内容1、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研究。
最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教师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主要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一年的研究认为有效的阅读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不能拿教材当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随意改动。
我觉得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能超越这个例子,学生才会走出这个例子。
有效课堂提问方法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可采用激趣式提问、重组式提问、迁移式提问、交流式提问、评价式提问等。
另外由于当初选题过大,研究过程中有点顾此失彼。
课题界定: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理论依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
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教研课题论文报告
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教研课题论文报告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现象明显, 有一些学生上课没兴趣, 课后不会主动巩固复习, 导致学习成绩低下。
为了有效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常规问题, 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有效剖析,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 小学数学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 尤其是接触到数学知识里的应用题以及一些复杂题目。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疑问, 即便是一部分同学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回答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 一旦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计算的数学题进行解答时就会不知所措, 甚至不会采用简便的算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 以及教学的改革和课程教学训练的调整, 在数学学科解题能力方面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首先, 在教学的过程中, 小学数学主要的难点在于应用题上, 不管是从二年级过渡到三年级, 在学应用题的过程中, 小学生通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判定已知条件是否有用。
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没有意义的已知条件, 这些数字不含有任何意义的条件, 常常是对于学生读题的考验。
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毫无意义的已知条件当作一个必要的解题条件来用。
比如, 植物园有向日葵五十棵, 杨树十棵, 柳树二十棵, 请问植物园一共有多少棵树?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把三个数直接加起来, 算出一个总数。
我们的正确答案只是问树木有多少棵, 在解題过程中, 学生会因为一些数据的存在而产生混淆, 最终不能回答正确。
这就是学生经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无法分清这些数值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也就是说在审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曲解。
另一方面, 有些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比如, 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一些简便的算法, 很多学生能够解答出来,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他们往往会忽略一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的简便算法, 那这样就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的数学知识没有被应用到生活的实际案例中。
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7 年2 月10日《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目前的现状:目前,农村小班化趋势严重。
就拿我校来说,班级人数都在10人以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主要以检测为主。
课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就小班化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在小班化的趋势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现在凸显的是小班化。
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堂教学由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本课堂……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
然而,我们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教师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对新的课堂改革只是一种“作秀”。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快乐园地。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小班化课堂效率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方法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方法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改造升级的挑战。
因为在新型教学环境当中所提出的教学任务,更加强调数学教学课程当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采取有效的课堂构建策略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审视自身的教学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有效强化。
本文将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背景展开分析,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来展开提高数学能力的措施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的不是特别理想,尤其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影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强化训练往往得不到重视,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对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在考试过程当中的解题能力提高。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和分数攀比的风气影响,对于比较虚无缥缈的数学能力培养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难以得到应有的培养重视。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后,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课堂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目的可以通过构建课堂情景来刺激学生数学思维来展开教学活动。
首先,在课堂情景的帮助之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更加轻易地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情景的推动来展开课堂数学能力的运用活动。
其次,数学教师所构建的课堂情景,还能够直接推动自身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在课堂情景当中,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结合情景内容来带动学生的思考。
最后,在课堂教学情景构建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能够展开有效的学习互动。
从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分、秒”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来让学生在作息表的情景构建之下,对钟表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展开学习活动,在实践运用过程当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题报告“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
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
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怎样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在使用教材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
接受一就是应该尊重教材,也就是接受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
比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上看,下看,左顾右盼。
”就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
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
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才事半功倍。
质疑: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每部分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完善: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这样长期遵循“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这样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把握教材的实质;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我校大班式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它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小组形式,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
我们尝试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
包括“问题学生”、“敏捷型”、“踏实型”、“理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习性、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层次地得到提高。
同时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老师则适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
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材交流,也可以学生之间交流,还可以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学习心得,教师则巡视了解,协调引导各小组讨论和学习进程。
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们自由快乐地主动设疑、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会学、乐学,其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发挥,异口异声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再次,激发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
有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晋林敏老师主讲的课题研讨课《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晋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看书质疑,教师则以学生的名义举手发言,相机指导、点拨。
在学生找到写倒数的方法后,男女生互相说倒数,师生互相出题练习------学生兴趣高涨,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学生思想的火花愈撞愈多,愈撞愈亮,学习兴趣愈浓,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三、巧用媒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必需有形象的操作和演示做引导。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我校晋林敏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然后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圆锥分别装满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往圆柱容器中倒的过程,学生清楚的看到三种颜色的液体装满圆柱,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结论。
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又如,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长时间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慢慢降低,对于一些枯燥的计算教学尤为明显,老师可以电教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情景,再次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如张相林老师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前面的两个例题教学完成后,一节课也去了大半时间,由于例题的教学(注重算理的纯计算)比较单调,加上教师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这种单纯的思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处于疲倦状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练习时我就让学生来帮助小猫抓老鼠(演示《开心学堂》中的“练一练”)。
当学生抓对时(计算正确并送给相应的小猫),小猫就会发出得意的“喵喵”声,当抓错时(计算的结果与小猫身上标示的数字不符或没有送给相对应的小猫),小猫不仅不吃,还发出不乐意的“嗯——嗯嗯”的声音,这时别提同学们有多高兴了,自然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
为了能争取到帮助小猫抓老鼠的机会,没有一个同学不动脑筋积极思考的。
无庸质疑,这样将枯燥的计算配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载体,对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我们还在学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里中的“练一练”、“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资源》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课后提高》中的“学一学”、“练一练”等进行巩固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
更可取的是,当学生练习正确了,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鼓励(如:掌声、语言、动画、音乐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当学生出错后,则可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各种形式的提醒性声音或符号,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主要的是,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新知,不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
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多项评价,比较评价,补充评价,建议性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创造性评价。
在长期探索中,我们在多方面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的同时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晋林敏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让学生回忆各种已学生立方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及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评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欲望,在探究汇报中不时询问,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
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说理由,交流,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当学生解答不合理时就问:谁能给他提点建议?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同时还在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当学生推出计算公式时及时评价:真是推理小专家!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来一句:好方法,老师为你骄傲!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学生激情高涨,也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
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1、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种沉重的负担。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如:任荣泉老师在《认识钟面》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
先让学生见识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钟表,对所见所用的钟表有一个回顾,紧接着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
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分针、时针的区别,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的区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钟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