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观察让真情流露笔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推进,在写作教学中,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现代中学生写作,最主要的毛病是言之无物,故装成熟的“老气横秋”,虚情假意的“风花雪月”,空话连篇的“辞藻堆砌”,而青少年纯真的天性和属于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情感体验很难寻觅,字里行间找不到真情的流露。对此,笔者曾深深苦闷:如何加强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

一、强化观察生活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练就一副善于观察的眼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一)深入生活,提高观察的能动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深入生活,积极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绪,提升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尔文在《对我的智力的评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本领,能够看到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并且对它们做细致的观察。我在观察和收集事实方面,勤奋努力,真是无以复加。”勤奋努力的观察,这就是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同处一个班、一个学校,他们写反映班级、学校生活的文章,有的感到有许多东西可写。而有的却感到无话可说,这里的差别就是对集体、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不同。如果对生活缺乏热情,那他就绝不会细致观察,更谈不上“激情澎湃”。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在课文学习中,唤醒观察生活的意识

认识到观察对作文的重要性,才能成为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不少文章,选材较小,但道理深刻。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如杨绛先生的《老王》,就是通过写一位车夫的遭遇,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让学生明白只要精心选材,深入开掘,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大主题来。

(三)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观察视野

阅读可以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及时纠正学生阅读倾向的偏差,要晓之以理,讲清危害;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明确阅读目的,传授读书方法,以求有所收获。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摘抄,或评价,不能让读书走过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读物的印象与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之后,要引导学生多练笔,不为培养作家,只为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及时推荐学生好的习作拿出去发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课外阅读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在作文中展露真情

学生有了观察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写作的能力,还得通过具体的常规训练,才可能让真情在文脉中流淌。(一)以日记积淀情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日记,是学生个体情感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渠道。此时学生的心灵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只要他们敞开心灵,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受,就会形成从体验到积累再到

创造的的良性循环,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提高,并逐步唤醒积淀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培养与他们的感情;同时个体成长的愉悦体验也会积淀下来。

(二)用名人故事,提升文学素养

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出现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意象,这笔财富可以成为点亮学生心弦的火把,让他们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明月、秋天、白发、落叶等融合的乡愁,如新绿、发芽、朝阳、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腊梅、幽兰、青竹、秋菊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意象,可以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世界。除此之外,无数的名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学习材料:婉约而又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洒脱的苏轼、身经战乱仍兼济天下的杜甫……学生与名人相约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细腻情感。

实践证明: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彰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掬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渡,散发出深沉而有内涵的文学底蕴。

(三)创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从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更丰富的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材就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富有情感的课文示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表现出的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出师表》中诸葛亮衷心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手字笔录,不敢稍逾约”的诚实守信、艰苦好学催人奋进……这些历史古人的情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当然,这些文章也不仅仅是为了教而教,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发乎内心地去感知周围的一切(父母的亲情、同学的友情、老师的教诲、陌生人的帮助……),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再是干巴巴地发感慨,文字就不再是生硬、空洞的,让他们的真情自然而然地流诸笔端,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如果能长期地坚持下去,处处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努力思考、勤写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那么学生在作文中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就能真挚地吐露出他们的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