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心区转向特性试验简述

合集下载

汽车转向特性

汽车转向特性

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
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意义
行驶方向 干扰
操纵方便性 直线 路不平 侧风
高速安全性
转弯 货物或乘客偏载
3/11
回正性 转向半径 转向轻便性
侧向风稳定性 路面不平稳定性 弯道行驶性
4/11
zw
r
u
x p
q
车辆坐标系以及运动形式
5/11y4.1轮 Nhomakorabea的侧偏特性
6/11
0.95 r 0
sw
转向盘转角 sw0
t
r1 100 %超调量 r0
滞后时间 稳定时间
t
反应时间
最大横摆角速度
r1
r
稳态横摆角速度
0
18/11
汽车时域响应是把汽车作为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特性。
驾驶员-汽车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在汽车行驶过 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操纵转向盘使汽车做转向运动。 路面的凹凸不平、侧风、偏载等影响汽车的行驶。驾驶 员根据道路、交通等情况,通过眼、手及身体感知的汽 车运动状况(输出参数),经过头脑的分析、判断(反 馈),修正其对转向盘的操纵。如此不断地反复循环, 操纵汽车行驶前进。
13/11
具有适度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才 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因此,在使 用中一般前轮充气压力较后轮低, 以确保汽车的不足转向性。
14/11
K 0过度转向
15/11
4.3汽车的纵向、横向稳定性
1.汽车的纵向侧覆
b
hg
16/11
2.汽车的侧翻
B
2hg
17/11
T
r1
r0
1.05 r 0
r (t)
路面条件 交通状况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指标分析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指标分析
转向盘转角迟滞
转向盘力矩为零处的横坐标迟滞区
该指标描述了转向盘作用力矩为零时,即回正力矩与转向系统摩擦力矩相等时,转向盘转角的大小,该指标类似于回正性能试验中的“残留转向盘转角”。反映了转向盘转角相对于转向盘力矩的滞后,属于“滞后”特性范畴。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迟滞回线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反应问题
转向盘力矩与转角关系曲线
平均转向刚度
转向盘转标描述了车辆系统在中心区范围内,转向盘力矩关于转向盘转角的平均增益,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车辆在中心区范围内的转向盘作用力水平,受助力特性影响较大,对驾驶员高速行驶时操纵车辆的体力负担具有一定的影响,属力矩的“灵敏度”特性范畴。
转向盘中间位置转向刚度
转向盘转角为零处的斜率
该指标描述了车辆系统在直线行驶位置时,转向盘力矩关于转向盘转角的增益,反映了车辆驶离直线行驶状态初始时刻的转向盘力矩增益。将该指标与“平均转向刚度”相联系,对于描述车辆高速行驶时,在驶离中心区过程中转向力感觉具有较大意义。该指标属力矩的“灵敏度”特性范畴。
转向摩擦力矩
转向盘转角为零处的纵坐标迟滞区
该指标描述了由转向系统机械结构摩擦引起的转向盘力矩相对于转向盘转角的超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速行驶状态下转向系统及轮胎的摩擦力水平,由于中心区工况下轮胎受到的侧向力较小,因此“转向摩擦力矩”对转向盘力矩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该指标属于“滞后”特性范畴。转向系统的摩擦主要来自于车轮绕主销的摩擦、球头销处的摩擦、转向器机械结构中的摩擦和万向节的摩擦。

汽车转向三特性

汽车转向三特性
图。但在现实 中这种转向特性 很难实现 , 管汽 车工程师们 尽
动机前置 的小型客车( 小轿车 ) 都具 有不足转 向特性。 基本 汽 车 工程师为保障小型客车具有不足转 向特性 , 都大幅缩短 了
绞尽脑汁设计出具有中性 转向特性 的车辆 , 但也会随 着装载
的变化 重 心 位 置 的转移 而 改 变 了 行驶 特性
城 市 堵 车 i i 趋 严 重 每次 开 车 出 门 前 最好 对 行 驶 路 线 进
下 计 划 别 开 起 车就 走 尽 量避 开 堵车 地 点 应 在 高峰 时收

作用下


旦 形成过度转 向


由于 行 驶 曲线 半 径



越 来 越 小 半 径 越 小 离 心 力越 大 且 离 心 力 与 后
超座 与超 重 , 否则会改变其转 向特 性 , 甚至会转 为过度转 向
汽车转 向特性 中的不足转 向是指汽车在转 向过程 中 , 没 特性从而影响车辆的操纵 安全 。
有按照驾驶员给定的转 向角 曲线半径行驶 , 而是超 出曲线半 径行驶。 当你将方 向盘转过一个大角度 , 按理 汽车会沿着转 向角给定 的行驶轨迹 , 在路面 上走个正 圆的行驶轨迹 , 如 但 果没有走正圆而是圆圈越 走越 大 , 这就是不足 转向特性 的行
听路 况 广 播 有 时候 与 其 堵 在 长 长 的 车 龙 里 动 弹 不 得 倒 不 如
, ,
轮 的外侧 力成 了 合 力 如 此 恶 性 循 环 使 汽 车很 快

多走 几 步 避 开 拥 堵 更 让 你 省油


失控 此 时若 不 采 取 负 转 向 措 施 或 错 误 采 取 重

车辆转向系统振动特性的试验分析

车辆转向系统振动特性的试验分析

新车型 开发过程 中解决方 向盘振 动严重的 问题就非 常必要 。通过试验对转 向 系统方向盘进行传递 函数 测试 , 得到方 向
盘振动 的固有频 率 , 并与发 动机 怠速状 态下的激励频率对 比, 从而分析 方向盘在 怠速状 态下振动过 大的原因, 并为转 向 系统的进一 步结构优 化设计打 下基 础。 关键词 : 转向 系统 ; 振动特性 ; 模 态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U 4 6 3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4 5 X ( 2 0 1 4) 0 1 — 0 1 1 9 — 0 2
i 为 气缸 数 。 布置如图 1 。
怠速时发动机转速一 般为 7 5 0 r / m i n 左右 , 此水平地 面上 , 发动
主激励频率 为 2 5 H z 左右 。 因此一般要求汽车上的子 机 处 在熄 火状 态 。
收 稿 日期 : 2 O l 3 - l O 一 0 4
根据频谱 响应 曲线可知 ,方 向盘 的固有频率为 个测点 , 每个 测 点 间 隔 6 0 。, 在 方 向盘 中心 布置 第 7 2 7 . 5 H z 。 该 车方 向盘 的固有频 率和怠 速状 态下发动 机 激励频率 2 5 H z 比较接近 , 容易引起转向系统的共振 , 个测点。 ( 3 ) 激励方法 :用力锤在方向盘 l 2 点钟位置做 会 引起驾驶 员怠 速状态下 操作方 向盘感 到不舒 适 。 4 . 2 模态 试 验测 试 结 果与 分析 X 向激 励 。 将在测试系统 中得到的转 向系统频谱 曲线导人 到软件 中做模态参数识别与分析 ,可得到对应的振 型 图和前六 阶固有频率 ,模态试验振 型图及前六阶 固有频 率 结果 分别 如 图 4和表 2 。 图4 ( a ) 是 方 向盘 1 2点种 位 置 x方 向激励 时 , 方 向盘一 阶 振型 图 , 为纵 向震动 。 图4 ( b ) 是 方 向盘 1 2点 钟位 置 x方 向激励 时 , 方 图 1 方 向盘 振 动 模 态 测 试 试 验 布 置 图 向盘二 阶 振 型 图 , 为横 向震动 。 3 . 2 发 动 机怠 速 状态 方 向盘 振 动试 验

《GB2020汽车操纵性转向中心区过渡特性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GB2020汽车操纵性转向中心区过渡特性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汽车操纵性转向中心区过渡特性试验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过程,任务来源、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名单等;任务来源:依据2015年5月29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辆动力学分技术委员会的会议决议,对ISO13674-2标准进行研究,并进行国标转换。

(计划书编号:20173651-T-339)编制本标准的重大意义:车辆中间位置性能是汽车性能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仅是汽车品质问题,中间位置性能不好的车辆还会使人驾驶起来紧张,产生疲劳,影响安全。

在GB6323-2014中量化了中心转向的部分性能,但对转向初始状态的中心性能量化不足,ISO13674-2有效补充了该方面的不足,更接近于主观评价项目中的内容。

对ISO13674-2进行研究、验证,转化成国标后,会促进研发人员对车辆中心性能的认识,进一步改善汽车性能,提升汽车品质。

主要参加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工作组成员名单:朝斌、吴旭、梁荣亮、杨万安、詹军、张丙军、杨建园沙雷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理由;标准编制原则:对ISO13674-2消化吸收,尽可能遵循原标准内容;主要内容:中心转向试验有很多种,本标准量化了车辆高速直线行驶时,汽车缓慢转向过渡到较小侧向加速度过程中,车辆在中心位置的转向感觉。

标准中规定了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和量化中心位置感觉的相关指标。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参照最新版本的国际标准,ISO13674-2-2006《Road vehicles-Teset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on-centre handling-Part2:Trasition test》四、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和预期达到的效果;至今为止,已对该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共进行了若干台车辆的试验,且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以下是其中一台车辆的试验图形及数据处理结果。

汽车转向系统性能检测与评价分析

汽车转向系统性能检测与评价分析
• 1)方向盘自由转动量
• 机动车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不允许 大于:
• (1)最高设计车速不小于100km/h的机 动车:20°;
• (2)三轮汽车:45°;
• (3)其他机动车:30°。
• 2)方向盘转向力
• 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 泥或沥青道路上行驶,以10km/h的速度在
• 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 24m的圆周行驶,施加于方向盘外缘的最 大切向力不应大于245N。
ab之间距离称为主销后倾拖距 力矩YL称为稳定力矩
在YL力矩作用下,将使车轮 回复到原来中间的位置,从而 保证了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此力矩称为稳定力矩。
但此力矩也不宜过大,否 则在转向时为了克服此力矩, 驾驶员必须在转向盘上施加较 大的力(即转向沉重)。
因稳定力矩的大小取决于 力臂L的数值,而力臂L又取决 于后倾角γ的大小。现在车辆一 般采用的γ角不超过2°~3°现 代高速汽车由于轮胎气压降低 弹性增加,而引起稳定力矩增 加,因此γ角可以减小到零甚至 为负。
第四章
汽车转向系统性能检测与评价
多媒体课件
4.1汽车转向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1操纵性与稳定性
•汽车操纵性----驾驶员以最少的修正而能维 持汽车按给定的路线行驶以及按驾驶员愿望 转动转向盘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能力。
• 操纵性能的评价: • (1)在规定车速下,汽车质心曲线轨迹与
转向盘转角的关系;
②气候条件
③左右车轮运动状态
2.转向操纵轻便性
• 转向操纵轻便性——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 容易程度。
• 转向沉重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或使 车辆操纵失控而导致交通事故。通常采用 转向助力装置。
• 转向助力装置:液压助力、气压助力、电 动机助力

转向系统的实验报告

转向系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转向系统各部件的拆装方法。

3. 熟悉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器材1. 汽车一辆(具备转向系统)2. 扳手、螺丝刀、橡胶锤等工具3. 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如转向器、转向拉杆、转向节等)三、实验原理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

转向系统一般由转向器、转向拉杆、转向节、转向助力器等部件组成。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将转向指令传递给转向器,进而通过转向拉杆、转向节等部件将力传递至车轮,实现汽车的转向。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汽车停在平坦的地面上,拉起手刹,熄火,断开电池负极,确保安全。

(2)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 拆卸转向拉杆(1)用扳手拧下转向拉杆螺母。

(2)使用橡胶锤轻轻敲击转向拉杆,使其与转向节分离。

3. 拆卸转向节(1)用扳手拧下转向节螺栓。

(2)用橡胶锤轻轻敲击转向节,使其与转向臂分离。

4. 拆卸转向器(1)根据车型,拆下转向器周围的固定部件,如转向柱套、转向柱等。

(2)用扳手拧下转向器固定螺栓,将转向器从转向柱上拆下。

5. 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1)检查转向拉杆、转向节、转向器等部件是否有磨损、损坏等情况。

(2)检查各部件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

6. 组装转向系统(1)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转向系统各部件重新组装。

(2)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7. 检查转向系统(1)启动发动机,检查转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在平坦道路上进行转向实验,观察转向是否灵敏、稳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成功拆卸和组装了转向系统各部件,掌握了转向系统拆装方法。

2. 通过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发现转向拉杆存在磨损现象,及时更换。

3. 组装完成后,转向系统工作正常,转向灵敏、稳定。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汽车转向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转向系统拆装方法。

车载测试评估汽车行驶中的转向系统性能

车载测试评估汽车行驶中的转向系统性能

车载测试评估汽车行驶中的转向系统性能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车辆的转向系统作为汽车行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性能进行准确评估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车载测试评估汽车行驶中的转向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

一、转向系统的重要性转向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核心系统之一,直接影响到驾驶者的操控感受和行驶的稳定性。

一个高效、准确、可靠的转向系统能够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准确地按照驾驶者的操控指令进行转向,从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车载测试评估方法1. 实地测试:对于转向系统的评估,实地测试是最直观和准确的方法之一。

测试车辆在真实道路环境下进行各种转向动作,通过检测车辆的操控响应时间、转向力度和操控精度等指标,评估转向系统的性能。

通过实地测试,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出日常行驶中的各种场景,获得高质量的评估数据。

2. 虚拟仿真测试:虚拟仿真测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测试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转向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建立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车辆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转向行为,评估转向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

虚拟仿真测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在早期设计阶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快产品开发进程。

三、转向系统性能评估指标1. 响应时间:转向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指驾驶者转动方向盘到车辆真实产生转向响应的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转向系统的性能越好。

2. 转向精度:转向精度是指转向系统按照驾驶者操控的精度和准确性。

转向精度越高,驾驶者在操控车辆时更加准确和稳定。

3. 转向力度:转向力度是指操控方向盘所需的力量大小。

良好的转向系统应该具有较小的转向力度,减少驾驶者在操控车辆时的劳动强度。

四、转向系统性能评估技术1. 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转向行为和动态参数。

通过安装在转向系统中的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测量转向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力度等参数,进而评估转向系统的性能。

转向系实习实验报告

转向系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习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拆装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器材1. 汽车转向系统一套2. 工具套装(扳手、螺丝刀、套筒等)3. 车辆举升器4. 汽车维修手册5. 实验记录本三、实验内容1. 转向系统结构认识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分析3. 转向系统主要部件拆装4.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四、实验步骤1. 转向系统结构认识(1)观察转向系统整体结构,了解各部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2)识别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如转向柱、转向齿轮、转向拉杆、转向助力泵等。

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分析(1)分析转向系统的动力来源,了解转向助力泵的工作原理。

(2)研究转向系统的传动过程,理解转向齿轮、转向拉杆等部件的作用。

3. 转向系统主要部件拆装(1)拆装转向柱:先松开转向柱与转向齿轮的连接螺栓,然后拆卸转向柱。

(2)拆装转向齿轮:松开转向齿轮与转向柱的连接螺栓,拆卸转向齿轮。

(3)拆装转向拉杆:松开转向拉杆与转向齿轮的连接螺栓,拆卸转向拉杆。

(4)拆装转向助力泵:拆卸转向助力泵的固定螺栓,拆卸助力泵。

4.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1)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是否存在磨损、松动等问题。

(2)检测转向助力泵的油压,判断助力泵是否正常工作。

(3)观察转向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情况,排除可能的漏油、漏气等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习实验,学生对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学生掌握了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学生学会了如何诊断和排除转向系统故障,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本次转向系实习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转向系统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我国汽车维修事业贡献力量。

汽车转向试验研究

汽车转向试验研究

汽车转向试验研究作者:文/杨俊华来源:《时代汽车》 2016年第9期杨俊华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401122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标准对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阐述了试验方法,探讨了试验有关问题。

关键词:汽车;转向试验1引言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汽车转向系统。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安全必须要重视的系统。

2国内外标准对转向系统的要求鉴于转向系统的重要性,国内外都对转向系统做了相关规定。

我国于1999年制定了 GB 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该标准等效采用70/311/EEC《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及其挂车转向机构的协议》,只是按中国标准编写习惯,将试验条件的内容分列出来,并增加了“机动动作时间”定义。

GB 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也对转向系做了明确要求。

3转向系基本要求GB 17675-1999对转向系做了明确规定。

要求分基本要求和转向力和响应时间要求。

基本要求为:方向盘必须左置,不得单独以后轮做为转向车轮,不得装用全动力转向机构,转向时车轮的偏转必须是渐进的,转向系统必须保证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操作位置上能方便、准确操作,在任何操作位置上不得与其他零部件干涉,汽车转向车轮应有自动回正能力,以保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当汽车前行向左或向右转弯时,转向盘向左或向右的回转角和转向力不得有显著差异;另外还对助力转向做了特殊规定,转向轴最大设计轴荷大于4000kg时,应采用转向助力装置;装有转向助力装置的机动车,行驶时其助力功能不允许出现时有时无现象;当转向助力装置失效时,仍应具有用方向盘控制机动车的能力;装有电动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行驶时应保证转向助力装置的电能供应。

GB 17675-1999对转向力和响应时间要求为:以10km/h车速、24m转弯直径前行转弯时,不带助力时转向力应小于245N,带助力转向但助力转向失效时,其转向力应小于588N。

实验项目二--汽车转向参数检测

实验项目二--汽车转向参数检测

实验项目二汽车转向参数检测一、实验教学组织(1)集中讲授仪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讲解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3)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进行分组。

(4)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并对实验、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5)教师总结实验情况。

二、实验学时2学时。

三、实验目的(1)掌握汽车转向系统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转向力、最大转向角等参数的检测方法。

(2)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熟悉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及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中有关规定及要求。

四、实验要求(1)遵守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实验车辆转向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结合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测定实验车转向盘的自由转动量;测量转向轮的最大转向角;测量转向盘的最大转向力。

六、实验仪器、设备转向参数检测仪1台转盘(车轮定位仪附件)2个实验车1辆七、转向参数检测仪结构和工作原理图2.1所示为国产ZC-2型转向参数检测仪,该仪器由操纵盘、主机箱、连接叉和定位杆四部分组成,具有测试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角和转向力的功能。

操纵盘实际上是一个附加转向盘,用螺栓固定于三爪底板上;底盘与连接叉间装有力矩传感器,以测出转向时的操纵力矩;连接叉通过装在其上的长度可伸缩的活动卡爪与被测转向盘连接;主机箱固定在底盘中央,内装力矩传感器、接口板、微机板转角编码器、打印机和电池等;从底板下伸出的定位杆,通过磁座吸附在驾驶室内仪表盘上,其内端与装在主机箱下部的光电装置连接。

使用时,把转向测量仪对准被测转向盘中心,调整好三只伸缩爪的长度,使之与转向盘牢固连接后,转动操纵盘的转向力,通过底板、力矩传感器、连接叉传递到被测转向盘上,使转向轮偏转从而实现汽车转向。

此时,力矩传感器把转向力矩转变成电信号,定位杆内端所连接的光电装置将转向角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汽车转向系统测试实验

汽车转向系统测试实验
– 转向系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操作稳定性和高 速行驶的安全性,决定了是否会出现开车时转 向盘打摆、自由转动量太大以及高速行驶时跑 偏等现象。
– 转向参数主要是指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和转向盘 转向力,利用仪器设备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检测, 从而可以确切地判断转向系统的技术状况是否 合格。
转向系测试
一、理论基础(2/3)
– 结构:1—指针 2—夹臂 3—刻度盘 4—弹簧 5— 连接板 6—固定螺钉
(a) 检测仪安装位置
(b) 检测仪外形
转向系测试
四、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2/4)
2、转向参数测量仪
– 结构:
1—定位杆 2—固定螺栓 3—电源开关 4—电压表 5—主机箱 6—连接叉 7—操纵盘 8—打印机 9—显示器
转向系测试
一、理论基础(3/3)
– 转向盘转向力的大小对减轻驾驶员疲劳度,安 全行驶也很重要。 – GB 7258—2004对转向系统要求规定:
• 在平坦、坚硬、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上行驶, 以10km/h速度5秒内转24m半径圆,转向盘力不得大 于245N。 • 机动车的转向盘应转动灵活、操纵轻便,无阻滞现 象,并应设置转向限位装置。车轮转向过程中,不 得与其他部件有干涉现象。
转向系测试
四、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4/4)
2、转向参数测量仪
当转动操纵盘时,转向力通过 底板、力矩传感器、联接叉 传递到被测转向盘上,使转 向盘转动以实现汽车转向。 此时,力矩传感器将转向力 转变为电信号,而定位杆内 的光电装置也将转向盘转角 转变为电信号。
转向系测试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1/3)
–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是指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位置 时,左右晃动转向盘时的自由转动量,其大小 综合反映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 – GB 7258—2004对转向系统要求规定:

中间位置转向试验和评价指标资料

中间位置转向试验和评价指标资料

中间位置转向操纵稳定性的参数灵敏度分析和改进中间位置指的是车辆高速行驶时在直线行使位置附近,方向盘转动范围不太大,转动速度缓慢,侧向加速度较小时的一个区域,这个操纵区域称为中间位置(on-center)。

统计结果显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绝大多数操纵行为发生在方向盘转动范围不太大,侧向加速度较小的一个区域内,需要急打方向的紧急情况相对较少,在高速公路上尤其如此。

在评估车辆高速行驶的操纵性能时,中间位置的路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汽车的很多高速操纵稳定性能指标,例如经常评价的车辆是否发飘的问题就需要在这个区域内进行评估。

另外,转向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在转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间位置。

因此,在研究路感各影响因素的同时,重点需要研究干摩擦、液压助力等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评价采用的客观评价指标,主要是那些与主观性评价相关性好的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指标。

1 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的客观评价方法可以通过侧向加速度、方向盘力矩和方向盘转角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车的操稳进行评价。

方向盘力矩VS侧向加速度从图中提取出五个评价指标:1)方向盘力矩为0时的车辆侧向加速度方向盘力矩为0时的汽车侧向加速度表征了汽车的回正性能。

为了理解这个指标的意义,可以设想汽车在移线运动中方向盘最后要回到直线行驶的位置之前,若松开方向盘,车辆并不会回到直线行驶的位置而会“卡住”在某处。

显然,此时方向盘力矩为0,但汽车仍在做大半径的曲线运动,仍有一定的侧向加速度,此加速度越小表明汽车的回正性能越好。

2)侧向加速度为0g时的方向盘力矩侧向加速度为0g时的方向盘力矩主要反映转向系统的干摩擦。

3)侧向加速度为0g时方向盘力矩梯度侧向加速度为0g时的方向盘力矩梯度就是方向盘力矩随侧向加速度的变化率,表征了车辆在直线行驶时的“路感”,它主要受到主销几何参数和总传动比的影响。

在装有动力转向的车辆上,转向机阀中扭力杆的刚度、转阀的设计及转向系统摩擦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转向力特性试验

转向力特性试验

转向力特性试验
转向力特性能很好地衡量转向的轻便性和路感。

在行业标准中,将总成输出端刚性固定,分别向两个方向转动输入端,直到油压达到最大工作压力为止,记录油压和工作转动力矩的关系,要求转动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力特性对称度≥85%。

该项试验提供的是一种接近理想的工作状态,而转向器和动力转向油泵、转向油管、转向油罐组成一个液压系统,由于存在压力损失,针对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其一般系统压力大约只能达到5MPa,无法达到其最高系统压力。

由于驾驶者对操纵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标准中对各个油压的力的要求,左右扭矩差都有一定的要求。

表5和图4分别为某I车型力特性参数要求及力特性曲线,表6和图5分别为某Ⅱ车型力特性参数要求及力特性曲线。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目前标准对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力特性曲线的测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验方法与行业标准相比,其采集的数据点比较多,力特性对称度也有很大提高,因此,对力特性项目应该进一步细化,以满足性能要求。

图6为某车型转向器5MPa时力特性的实际测量曲线,
图中各主要数据见表7。

转向实训报告

转向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为了提高自身在汽车转向系统领域的专业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转向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转向系统的原理、结构、设计及维修保养等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转向系统的维修保养方法,提高车辆转向系统的使用寿命。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转向系统基本原理与结构本次实训首先介绍了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转向柱、转向齿轮、转向拉杆、转向助力泵等部件。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协同作用。

2. 转向系统维修保养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转向系统的维修保养方法,包括:(1)转向柱的检查与更换:检查转向柱是否存在磨损、松动等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2)转向齿轮的检查与更换:检查转向齿轮是否存在磨损、损坏等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3)转向拉杆的检查与更换:检查转向拉杆是否存在磨损、松动等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4)转向助力泵的检查与更换:检查转向助力泵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3.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包括:(1)转向沉重故障:检查转向助力泵、转向齿轮、转向拉杆等部件是否存在问题。

(2)转向跑偏故障:检查转向拉杆、转向齿轮等部件是否存在问题。

(3)转向异响故障:检查转向柱、转向齿轮、转向拉杆等部件是否存在问题。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维修保养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际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以下实际操作:(1)拆卸与组装转向系统部件:包括转向柱、转向齿轮、转向拉杆等。

汽车的转弯特性

汽车的转弯特性

汽车的转弯特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两个方面∶操纵性和稳定性。

操纵性是指汽车及时准确地执行驾驶者指令的能力,反映了汽车与驾驶者配合的程度;稳定性是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后,维持或迅速恢复原运动状态的能力,反映了汽车运行状况的稳定程度。

操纵性与稳定性有密切关系,操纵性不良往往会导致汽车侧滑、甩尾甚至翻车,稳定性不好常会造成汽车失控,因此,人们常将操纵性与稳定性联系在一起,称为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最关键的问题是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任何汽车在转向时都有转弯半径,设R为汽车纵向对称面至瞬时转向中心O的距离。

例如图示L为轴距,K为两前轮主销轴线的距离,β为外侧转向轮转角。

则R近似为 L/sinβ。

如果转向轨迹圆偏离R,就发生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的现象。

谈到到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会涉及侧偏角这个名词。

汽车高速行驶开始转向时,因受汽车向前行驶的惯性作用,汽车会对转向产生瞬时抵抗,便产生了轮胎侧偏角,即汽车行驶方向与车轮朝向所成的夹角。

车轮的侧偏角除了由轮胎的侧偏特性造成外,还由悬架的结构因素所造成,例如悬架的刚度和几何特性等。

汽车转弯时,前后轮都会产生侧偏角。

如果前后轮侧偏角相等,则汽车实际转弯半径等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中性转向";如果前轮侧偏比后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大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不足转向";如果后轮侧偏比前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小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过度转向"。

中性转向虽然能较好地利用侧向力(与车轮前进方向垂直的分量),达到最大的转向速度,但却削弱了驾驶者对汽车稳定的主观感觉,无法预计汽车的制动甩尾。

而过度转向当车速达到某一极限时,转向半径会急剧减少,汽车会发生激转,致使操纵困难或失去操纵,甚至导致事故。

不足转向产生相对较大的转向半径,侧向力减弱,汽车具有自动恢复直线行驶的良好稳定性,操纵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ha r a( ’ t e r i s t i ( ‘i n di c ‘ a t ol ’ s .a ut o mo bi l e t e s t pe r s o nn e l c a n de s c r i be t h e t e s t v e h i e l s t e e r i n g c ha r a ct e r i s t i e s o f c e n t r a l a r e a t h r ou g h t h e o hi e  ̄ t i v t t e s l d a t a a n d s u b j e c t i v e f e e l i n g o f d r i x i n g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d e s i g n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a I m m mb i l e e l l a s s i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n gi n  ̄ t ’ l s .i mt a ’ 【 , 、 ’ l u g、 eh i ( 、 l e ha n dl i n g s t a h i l i t y .
Ke y wo r d s : V e h i c l e h a n d l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 S t e e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0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2 0 1 7 ( 7 )
Hale Waihona Puke 5 汽 车 工 程 摘要 : 在 汽 车 中心 区转 向特 性 试验 过程 中 , 为使 试 验 人 员深刻 理 解 中心 区转 向特性 指 标表 征 意 义 . 同时 解 决 中心 区 转 向特 性指 标数 据如 何 处理 的 问题 通过 结合 多年 汽车 试验 经验 , 概 括 了转 向 特性 评 价指 标 定 义, 总 结 了指 标典 型值 对 驾驶 员主 观
感觉 的影 响 : 通过 运 用 O r i g i n软件 , 实现 对转 向特 性 指标 的数 据 处理 量化 转 向特 性 指 标后 , 汽 车 试验 人 员可 以通 过 客观 试
验 数据 及 主 观 驾驶 感 受 ; 位确描 述 出试 验 车的 中心 区转 向特性 , 给 汽 车底 盘 开 发 2 7 - 程 师提 出设 计 意 见 , 实现 汽车 操 纵稳 定性
P y a h t a l i o n i m h x d e f i n i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s a l 1 ) l l l a r i z e s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t y p i c a l i n d e x v a l u e o n t h e d r i v e r ’ s s u b j e c t i v e e 】 i n g .
de e p l ?u1 ) de ] ‘ s t a nd t h  ̄ s i g n i i f e a l l e e o f t he s t e el i n g c h a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de x o f c e n t r al a l ’ e a,a n d s o l v e t h e l m 4, 1 e m o f h o w t o d e a l wi t h t h e s l e e t ’ i n g e ha l ’ t m’ i s t k。i n de x o f c e n t r a l a r e a .Co mb i n e d wi t h y e a r s of e x p er i e n c e .s u mm e d up I h e s t e e r i ng ( ‘ 1 mr a e t e r i s t i  ̄ ‘ S
t h r o u g h t h e 1 I S { 、o f Or i g i n s o f t wa r e ,t o c o mp l e t e t h e s t e e r i n g e h a r a ( q e r i s t i e i n d e x d a t a p r o e e s s i n g . r 0 q u a n t t h e s t e e l i n g
的提 高
关键词 : 汽车操纵稳定性 ; 转向特性 ; 客观 评价 Te s t M e t h o d f o r S t e e r i ng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Ce n t r a l Ar e a o f Ve hi c l e St e e r i ng W he e l
Ab s t r a c t : I n“ 1 P t e s t o f s t e e r i n g e h a r a ( ・ t e r i s t i e s i n e e n t r a l a r e a o f v e h i c 、 l e s t e e r i n g w h e e 1 .i n o r d e l ・ t o ma k e t h e t e s t p e r s o n n e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