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公允价值实施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公允价值实施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作者:邵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04期摘要:自上市公司全面应用新会计准则以来,公允价值在我国已经应用了四年的时间,其应用的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学术界对其经济影响的研究大多从“顺周期效应”、对股价的影响分析其市场影响,从对会计行为和财务行为的影响方面分析其对企业内部的经济影响。
本文按该分类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价,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的成果与不足。
关键词:公允价值;经济后果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境内所有上市公司开始使用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中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大量使用公允价值,这标志着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逐渐并轨,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及加速我国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公允价值对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程度必将越来越大。
随着公允价值的逐步施行,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讨论开始从“是否需要应用”升级为“应用后的效果如何”的论证与检验。
我国学者关于其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而加剧了金融危机,是否能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是否能给公司带来业绩提升,是否会造成更多的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等。
一、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是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的原因所在。
2009年FCAG发布公告,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甚至提出如果大型金融机构更早更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可能不会爆发得如此集中和剧烈。
中国学者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深入而详细的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
于永生(2009)指出,顺周期效应与公允价值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财务报告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及次贷产品的复杂性,详细论证了“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会计长期目标”的正确性。
盖地和杜静然(2009)认为,不确定环境是公允价值产生的客观条件,完全信息理论是公允价值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不是公允机制本身存在问题导致其对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本文试 图从 这些方 值进行相关研究。
二、 公允价值计量厢 一般认 为公 允价值 融界源 于对金融工具确
这种经 济后果 , 别 特 会计 准则 中的公允价
生令 华尔街 的政客 ̄ f rJ 3_ a 女 告席 ” 从 而将 宏观 经 ,
纠 结在 一起 ,将 会计准 争论 的焦 点。
20 0 6年 7月 6 日 ,A B和 IS 联 一 FS AC 合发 布了《 财务报 告概念框架 : 财务报 告 目 1 标 与决策有用 的财 务报告 的信 息质量》 初 (
中间进 行财富 的非公平转移 而带来 的社 会 性后 果。这种财 富的转移是 既得利益 在不
i 成。 1 完 0月 1 3日, 国
I B) AS 投票通 过放宽公 央定。声 明 中称 : 按照 “
同社 会利益集 团之 间的重新分 割 ,而这种
“ 社会后 果”的表现是会 计报 告对企业 、 政 府、 工会 、 投资人 、 债权 人决策 行为的影响 ,
ap在7准 这决是观一标相致。 po 《年则 注的该架 目 反” 了 l 在0纪0代 与策用这“是一的值 l pr 会 。 意有框用 实映 代早 2 计 得 t 世 如 取
提出: 对规 范公 司必 须 苤 经济活动 的准则 制 其
一
期 F B和 I C都使 用 的“ 靠性 ” AS AS 可 这一 信息质量特征 。如实反映 , 是指会计信息应
个 更宽 的眼界 , 不 而
当与其所要表 达的现象或 状况保 持一致或 吻合 ,会计信 息若不能真 实反映所计 量 的 经济事项 , 就不具有可靠性 。 “ 如实反映 ” 当说更 强调经济 交易 的 应 实质而非形式。 而在 当前金融危机 中, 采用 公 允价 值计量并没 有恰 当地 表达经济 活动 的真实情况 ,陷入 了交易价格下 降—— 提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及监管的启示.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及监管的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不足。
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和缺陷,并提出了更好监管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关键字】公允价值发展利弊监管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及定义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实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初步确立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储蓄和贷款危机。
当时,为解决经济滞胀问题,美国政府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汇率和利率逐步放开,金融机构实行高息揽储,最高利率曾经达到21.5%。
但是在经济滞胀的情况下,贷款人偿还能力却有限,储蓄机构的问题贷款不断增加,而美国的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成本计量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6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进行补救。
此次危机使得许多人对历史成本会计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发现,破产之后的金融机构出现了负的资产净值,但在历史成本会计下,他们对外披露的资产净值仍然为正,且完全能够满足监管层提出的资本管制要求。
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他们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让公众更早地获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财务困境。
但是随后,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产品的大量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以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不仅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甚至会扭曲真实的财务状况和收益,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公允价值成为其唯一能够被正式认可的计量属性。
截至2004年12月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中,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就有6O个项目。
2005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全面推行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并把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列为今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目标。
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S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核心内容是要求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的经济后果研究
9 2—
帅
念 : 允价值在我 国应 用中的经 济后 果研究 公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
间统一 问题 ,从而为现代会计从成本核心 向价值核心
的转 变 铺 量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后果 - 一 1 .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在市场发
第 21年第 1 02 期 ( 总第 30期 ) 9
S HANG E JN J Y I G I
商
业 经 济
N .。02 o 2 l 1
T tl . 0 oa 39 No
【 文章编号】 1 9 64( 1)109~2 0 —032 20—02 0 0 0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的经济后果研究
一
二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 ) 退步”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决 策有用性信息 的取得, 但其前提条件 是市场 的较为成
熟 、会计 人 员 和 管 理 当局 的诚 实守 信 及 良好 的估 值技
项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 自愿进行资产交换
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美 国财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 S ) F B A 20 年 2 00 月颁布的第七号概念对公允价值定义为“ 公允 价值是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 的买人或卖 出一项资产
( 负债) 所使用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定义是“ 在公平交 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 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
清偿的金额” 各种会计准则的定义尽管有些不同, 。 但本 质上是一致 的。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
是在 公 平交 易 中形 成 的 , 易双 方 是 自愿 的 , 此 熟 悉 交 彼
帅
( 武汉工程大学
【 摘
念
武汉 40 0 ) 325
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分析论文
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分析论文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普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金融工具进行估值。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后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旨在完善我国上市银行的金融市场。
关键词:上市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改进措施一、引言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估值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上市银行的金融业务中。
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使得上市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其金融工具的价值,更好地管理风险。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后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二、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1. 行业风险敞口增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相比于历史成本法,更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
当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上市银行持有的金融工具价值可能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其行业风险敞口增大。
这可能会对上市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冲击,增加其经营风险。
2. 会计制度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存在会计制度差异的问题,不同公司、不同国家对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这给上市银行的估值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上市银行的价值。
这也增加了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压力,降低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3. 短期主义和套利行为加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可能会使上市银行更加注重短期收益,追求短期套利。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动,上市银行可能会更加频繁地进行交易,以获取更多的短期收益。
这可能会使上市银行忽视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改进措施1. 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为了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带来的行业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
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行,减少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可以降低上市银行的风险敞口,稳定其经营环境。
此外,加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可以降低会计制度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的经济后果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的经济后果研究帅念(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我国一段时期内受到了严格限制,缘于公允价值运用的国际大势,新会计准则引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我国国际趋同的迫切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我国决策有用观的要求,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也使会计由成本核心转向价值核心。
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差,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经济后果[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1-11-14[作者简介]帅念(1980-),女,湖北天门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研究方向:会计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0年2月颁布的第七号概念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的买入或卖出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各种会计准则的定义尽管有些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交易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强迫交易和清算过程形成的金额不能算作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对象是全面的,不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有公允价值;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引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国际趋同的迫切要求。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准则中的首次采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及加入WTO 步伐的加快,客观上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相协调,而这时正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大量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研讨.docx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研讨公允价值是在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通常来讲,市场在售商品的价格就是公允价值,买卖双方都对这件商品的价值认可且愿意使用货币实现商品的交换,公允价值的一大特点就是公平性,其价值高低是由市场来决定,不是人为可以大范围调动的。
而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会计实质上就是以一种计量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就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市场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决定性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及优劣性分析(一)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个概念,根据其定义,市场是公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市场价格是由了解情况的双方自愿达成的价格,而且价格的确定不在于业务是发生与否,而在于双方的一致同意,这对于当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金融市场中期货、长期合约等金融业务,很多业务实质上双方并没有发生交易,也没有所谓的历史成本,这通过传统的会计计量很难实现。
因此,公允价值的意义此刻就体现出来,作为一种双方约定的、共同认可的价格可以解决市场交换价格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计量模式,其本身是具有一定先进性和优势的。
首先,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成果。
企业在计算收益时,往往对成本的计算按照历史的市场价格计算,而收益又是按照现场价格来计算的,这就出现了分歧和差价,如果是大型的工程且工期较长的话,那么这种计算方法就会不准确,对企业的损益情况不能做到明确清晰,而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就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是成本还是收益,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入账,这样计算出来的损益就相对科学,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损益情况。
(三)公允价值的局限性尽管公允价值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也相对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根据其定义,公允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公允价值的高低,而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市场的发展瞬息万变,其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会计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有一些是可以通过规律计量,但同时也有一些是无法寻找只能通过估量计算的,市场环境的未知性是公允价值发展的根本局限。
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及经济后果——以金融工具为例
摘 要 :文章以金融工具 为例 ,采用规 范研 究方法 ,详细分析 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 用及其经济后 果。研究发 现 : 基 于公 允价 值 的 会计 信 息具 有 价 值 相 关 性 ,对 上 市公 司 财务 报 表 、财 务 决 策行 为会 产 生一 定 影 响 ,并 可 能 成 为 上 价 值 计量 应 谨慎 适 度 使 用 ,可通 过公 允价 值 选择 权 的合 理 运 用 和估 值 技 术 的 改进 等措 施 提 高会计 信 息 质 量 。
此 类 金融 资 产按 取 得 时 的公 允价 值 作 为初 始 确认 金 额 ,相
关于 公 允价值 计量 的影 响 ,唐 凯桃 、杨 彦婷 (2016)认 为 关 的 交 易 费 用 直 接 计 入 当 期 损 益 。资 产 负 债 表 日 ,此 类 金 融
公 允 价值 计 量属 性 的使 用 显 著 提高 了 公 司盈 余 的波 动 性 , 资产 的公 允价值 变 动计 入“公允 价值 变 动损 益”。处 置时 ,此
性 房地 产 、生 物 资产 、非货 币性资 产交 换和 债务 重组 等 。
颁布 的 《企业 会计 准则第 22号—— 金融 工具 确 认 和计 量》
对 于 公 允 价 值 的 界 定 ,学 术 界 主 要 有 四 种 观 点 :独 立 计 (CAS 22),金融 资 产可分 为 三类 :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3-.具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上 市公司财务 决策行 为 盈余管理
一 、 引 言 2014年 1月 ,我 国财 政部 颁 布 了《企业 会 计 准 则 第 39
二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在 金 融 工 具 准 则 中 的 运 用 根据 我 国会计 准则 ,金融 工具 是指 “形 成一 个 企业 的金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分析
发布的 S F A S 第 1 5 7号准则《 公允 价值计量 》 中的
定义 为 : 在 有序 交易 中出售一 项 资产 或转 移一 项 负
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 日支付 的价格. 在定义 中我
们 可 以发 现 公允 价 值 的 产生 是 在双 方 在 自愿熟 悉 的条 件下 所完成 的交易 价格 , 是客 观 的 、 公允 的。
Vo l | 3 0 No. 8
A u g . 2 0 1 4
公允 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分析
贾 俊 梅
( 赤峰 学 院第二 附属 医院 , 内蒙 古 赤峰 摘 0 2 4 0 0 0 )
要 : 由于长期股 权 投 资 、 交 易性 金 融 资产 金 融衍 生 工具 的产 生 , 公 允 价值 计量 的优 越性 已经毋
易 的价格 以及根据其时点 的不同对金融产 品的价
格作 出相应 的调整都充分的体 现了公允价值所具
有 的可计量 性 .
1 . 2 . 3 虚拟 性
制定行为的影响, 其本质的含义是指会计报告所提
供 的会计信息能够影 响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
的决策. 1 9 7 8 年, Z e f在其发表的文章 《 “ 经济后果”
1 . 2 . 2 可计 量性
产的利得和损失进行调整 , 并没有否定在历史成本
计 量下所 形 成 的账 面价 值 , 即使公 允价 值 的确 定是 对 未发 生 的交易 的预测 , 与会 计 上 的权 责 发生 制相 背离 , 但 是这 并不 能说 明公允 价 值 的计 量 不具 有准
确 性. 2 对 经济后 果进 行分 析
过 程 中应 注 意 的 问题 .
关键 词 :公允 价值 ; 经 济后 果 ; 积 极影 响 ; 经济弊 端 ; 发展 趋势
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后果研究
谢谢观看
1、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 影响
1、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公允价值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 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同时也可能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主观判断的 介入,导致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
2、公允价值对投资者行为的影 响
2、公允价值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四、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市场效 率的影响
四、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能够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市场的 效率。然而,如果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被滥用或误用,可能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 从而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此外,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还可能影响市场参与者 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市场的效率。
二、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首先,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相 比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波动对企业财务状 况的影响,从而提供更准确的会计信息。然而,这种计量方式也可能导致财务报 表的波动性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4、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对资本市场稳定性 的影响
4、公允价值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促进市场稳定。然而, 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甚至成 为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在应用公允价值的同时,建立相应 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以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后果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不断完 善会计准则和加强监管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优化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 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此外,对 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和研究深度,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经 济环境和新兴的金融工具创新需求。
《2024年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研究——基于新准则公允价值视角下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范文
《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研究——基于新准则公允价值视角下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篇一摘要:本文以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文章首先阐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和相关理论,接着分析了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关联性。
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成为投资者决策、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及相关理论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企业的融资和市场的资源配置。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透明性等特征。
相关理论包括信息经济学、决策有用观等,强调了会计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之一,使得会计信息的计量更加真实、客观。
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得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基于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对经济后果的影响越大。
这一假设的提出基于以下理论分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有助于企业融资和市场的资源配置。
五、实证研究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后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表现为: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融资成本越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逐渐成为了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它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财务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助于提供更为透明、公正的财务信息,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准确确定公允价值、如何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如何平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与企业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等复杂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探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通过梳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相关理论,分析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实际应用情况,评估其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成为了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企业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公允价值会计不仅有助于提供更为相关和可靠的财务信息,还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往往受到市场环境、估值技术、人员素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
在此背景下,对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是指对于金融资产或负债,采用权益市场参考价格或其他市场参考价格进行计量。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制度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具有更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即时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和风险。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也存在着一系列争议和问题,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益,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是当前国内外金融和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方面,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案例研究,揭示其机理和特点,评估其影响稳健金融市场和企业经营的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实践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制度优化建议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
1.理论分析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机理和特点;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及制约因素。
同时,将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实证研究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发展趋势;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同行业和企业类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情况和反应。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统计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等。
通过对各种数据和材料的细致分析,揭示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在机理和实际效果,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和分析,为制度优化提供参考。
三、预期研究成果预计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理论分析方面,深入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机理和特点,揭示其优缺点以及制约因素,评估其对金融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影响,形成一定的理论框架。
2.实证研究方面,收集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数据,比较不同国家和行业的公允价值计量制度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方案。
金融业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
金融业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摘要】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有扩大运用的趋势,文章在分析公允价值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顺周期效应、股利分配、业绩评价、高管薪酬、纳税申报及债务人自身信用下降导致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经济后果,以期为金融业更好地执行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经济后果;顺周期效应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实施。
公允价值计量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大幅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对资产、负债的计量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后果,会产生经济的顺周期效应、股利分配、业绩评价、税费征管等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和特征依据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这与现行会计准则中定义的“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相比有很大改进,体现了市场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性的双重属性。
公允价值并不是由真实交易形成的金额,而是假设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时的金额,并且这种假设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
市场参与者是相互独立、熟悉交易情况、有能力并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关联方通常不能视为市场参与者。
计量日的引入突出了公允价值的动态性,由于资产、负债价值的波动性,计量结果必须和特定时点联系在一起。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
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有序交易突出了市场导向,而非交易主体或交易自身导向。
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市场的一个计量属性,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通常与特定企业的特征没有关系。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的开题报告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一种重要会计方法,也是会计处理金融工具的最佳方式之一。
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反映市场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和有用性。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法也可能会导致某些不良的经济后果和风险,特别是
在金融危机期间。
因此,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包括以下内容:
1.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3.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4.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影响和批评。
三、研究意义
公允价值计量是现代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企业财务报告和管理决策有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会计
方法的优缺点,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管理决策。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主要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案例分析和对现有研究的评价,深入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
济后果。
五、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和原理、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
危机期间的影响和批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摘要】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已开始影响实体经济。
各国政府在掀起“救市潮”的同时,也将“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推向风口浪尖。
本文分析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及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次贷危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一、问题的提出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讨论的焦点已由早期的“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转变为如今的“如何用好公允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使得公允价值成为唯一能够被认可的计量属性。
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
但公允价值因与经济环境联系紧密,涉及诸多假设和不确定性等原因,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中难度极大。
而这一不确定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被空前放大,最终引发了全球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质疑。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加剧,触发了全球信贷及资本市场上危机的空前蔓延,并开始影响实体经济。
针对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执行减税、刺激消费;实施银行间的兼并和银行国有化等等。
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救市”方案是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7 000亿美元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该方案在10月2日经国会参、众议员通过后将救助资金升至8 500亿美元。
在该救市方案中,第132部分重申了美国证监会(SEC)如果认定是符合公众利益以及能保护投资者的话,有权停止执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以市值计价(mark-to-market)或以公平价值入账的会计方式。
这一特殊条款的设置,掀起了各国放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浪潮。
2008年9月30日,SEC联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了一份声明。
声明中称SEC允许公司管理层在市场不存在或资产以不正常价格出售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
10月3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征求意见稿,修订意见中除了肯定原有SFASNo.157准则的所有内容外,增加了一项案例,即对某一非活跃市场的资产,用现金流的折现方法确认其公允价值并用于财务报告中。
10月7日,SEC再次发表声明,称其将根据救市法案的要求,联同联储局和财政部就“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进行研究,报告已于2009年1月2日前完成。
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投票通过放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决定。
声明中称:“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登账的企业,将可依据新准则重新归类资产,避免必须按市值计价(mark-to-market)的结果”。
10月15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必再按当前市值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允许金融机构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产进行估值,从而避免它们的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
一直以来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迫于金融危机的压力被一步一步放宽。
各国采取措施修改公允价值的背后是对该准则的质疑,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严重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各种指数愈下降,公允价值愈低,减值计提愈多,亏损愈大。
以华盛顿互助银行为例,在2008年9月15日过去一周时间里,其市值缩水超过三分之一,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值下降92%。
这种经济后果,特别是它的极度扩散,在令华尔街的政客们胆战心惊的同时,也将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推向“被告席”,从而将宏观经济与会计准则制定纠结在一起,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推向了争论的焦点。
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人们在会计准则发展的早期就已认识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但学术界对它进行充分研究,达成对会计准则的性质——经济后果观这一共识是在20世纪70年代。
1977年美国学者Rappport在《会计准则的经济影响》一文中提出:对规范公司必须报告什么和如何描述其经济活动的准则制定过程来说,需要以一个更宽的眼界,而不是从传统的技术会计角度来重新认识,即会计准则的制定需洞察会计在经济环境中的作用及会计决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后,1978年,Zeff 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各社会经济主体通过利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中间进行财富的非公平转移而带来的社会性后果。
这种财富的转移是既得利益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割,而这种“社会后果”的表现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更具体的表现就是一个公司政策的选择对其市场价值产生的影响。
换言之,经济后果指的是会计报告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的决策,而不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
另外,从会计准则的历史进程中也可以看出其经济后果的痕迹。
从巴其阿勒的《簿记论》中关于物品计价“宁高勿低”的论述(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利润),到英国《公司法》中规定资产负债表必须“真实与公允”的揭示思想(以保证会计信息不偏袒某一方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再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经济后果的直接感受(一些有权力的机构和团体,出于不同的利益出发,往往直接干预准则的制定,以期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后果,如投资减免税的处理、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的处理等),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会计准则具有鲜明的经济后果性。
而近期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引起的关于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质疑让人们再次体会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三、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挑战2006年7月6日,FASB和IASC联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初步意见)。
该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如实反映、可比性、可理解性。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相关性仍然是第一位的,这与决策有用观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框架用“如实反映”取代了早期FASB和IASC 都使用的“可靠性”这一信息质量特征。
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保持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
“如实反映”应当说更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而非形式。
而在当前金融危机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恰当地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陷入了交易价格下降——提取减值——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继续加大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
根据FASB和IASC联合框架中信息质量的“如实反映”这一要求,当前所谓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已无法客观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或负债。
因此,FASB、IASC和欧盟成员国均放宽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定。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风暴中所产生的这一经济后果,也许对会计准则制定者而言是始料未及的。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等于否定现实。
当前,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坚持认为:“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能够假装没有问题,或许真的就不会出事。
因此,他们强烈要求取消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
他们认为公允价值计价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遭受不公正的打击,一个特别原因是,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
如果SEC和FASB真照做的话,金融危机或许就不会来得这么迅猛,人们也或许不会这样恐慌。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便是,问题只会被掩盖而绝不会自动消失,而长此这样下去,病入膏肓时更为可怕。
正如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Young LLP)全球副总裁贝斯布鲁克(Beth Brooke)所言那样:“这对投资者来说再糟糕不过,废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实际上就等于否定现实”。
其次,改革“公允价值计量”压力与日俱增。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是把“双刃剑”: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令金融机构的资产以远高于其基本面的高昂估值入账,进而使相关金融机构在录得超额账面利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借贷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高杠杆比率和催生泡沫;而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一极端的市况下,“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增大金融机构交易风险;另一方面引发机构间互不信任,并由此导致信贷紧缩,牵连一连串金融机构陷入破产。
会计准则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披露的透明度,令投资者掌握更多的信息以作出投资决定,而“公允价值计量”在市场存在泡沫时会给投资者传达过于乐观的信息,在市场存在危机时又传达过于悲观的信息。
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面临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
结语公允价值计量虽然体现了决策有用观这一财务报告的目标,但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却是有难度的。
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活跃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体易于识别市场参与者并获得可观察市场参数,能保证计量结果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资产和负债项目可能不具备这样的市场条件。
今后对公允价值计量改革的重点是否应当放在如何对非活跃市场中的资产进行计价提供更多的指南上,以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与执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Stephen A. Zeef.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4] 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于永生.IASB与F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6] 戴道华.“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将何去何从?第一财经日报,2008.[7] 旷野.“温度太低就怪温度计,华尔街“会计门”直指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2008.[8] 乔彦军.“诚信与后果:公允价值两面观”.会计博客,/index.htm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