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17-3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以“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为例
至 是 不 经过 加 工 而 直 接 移 植 的 具 有 典 型 意 义 的 实 际 职业 情 境 : 四 ,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学 习情 境 具有 第 基 必 然 性 、 范性 、 体性 的特 点 , 一个 学 习情 境都 规 整 每
收 稿 日期 : 201 一O2 4 2 —2
基 金 项 目 : 庆 科 创 职 业 学 院校 级教 改课 题 ( 1 C 7 。 重 1 0 ) K 作 者 简 介 : 洋 ( 9 4 ) 男 , 庆 合 ) 人 , 理 实验 师 , 器 仪 表 技 师 , 周 8 一 , 重 1 l 助 1 仪 重庆 大 学 2 1 O 2级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P C控 L 制技 术、 自动 生产 线控 制 方 面 的教 学和 研 究工 作 。
调 试 ” 程 改 革 的 构 建 与 实 践 课
工作 过 程 是 在 企 业 里 完 成 一 件 工 作 任 务 并 获 得工 作 成果 而 进行 的一个 完 整 的工 作 程序 。 一 个 是 综 合 的 、时刻 处 于 运 动 状 态 但 结 构 相 对 固定 的 系 统 。工 作过 程 的 意义 在 于 “ 一个 职业 之 所 以能 够成 为 职业 , 因为 它 具有 特 殊 的工 作 过 程 , 是 即在 工作
一
、
基于 工作 过程 系 统化 的课 程建 设 改革 思路
是 一 个 完 整 的工 作 过程 ; 五 , 于工 作 过 程 的 学 第 基 习情境 直 指学 生 的职 业能 力 . 培养 学 生 的综合 职业
能力 , 最 终实 现知 识 的迁移 。 并 二 、 于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 基 自动 生 产 线 安 装 与
学 生 修 正 、 筑 新 的知识 结构 , 基 于 职 业 导 向教 构 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教学设计
1以开发一个 简单的 留言板为栽体 , 取并分析所需的知识点 , . 抽 包括基本语法 、 流程 控制、相 关函数和类以厦 M sl y 数据库知识 点,结合 以前所 学的 网页剥作及建站知 q 识. 做好程序开发的的基础 准备工作; 2 . 分析需求, 按软件开发标准流程进行分析及 用例设计; 3 . 关注所需知识点 , 按照所需知识点进行相关讲解和学习; 4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开发过程 中的各类问题 。 . 必要时将学 习的知识 点、 解决 办法进行
总结:
1 岗前培训 . 学习情境 : 留言板 工作过程 : 分析设计 实现测试评价 教 学设计 : 准备阶段
设 计 策略 : 程 思 想 螭 能 力 迁移 : 墒码 能 力 2 试 用 阶段 : .
学习情境 l网上投票 系统 :
工作过程 : 理解需求文档 。 制定计 划 , 用例 分析 , 实现 . 用例测 试, 集成, 评审 教 学设计 : 积累阶段 设计策略 : 墒程思想 能力迁移 : 程序设计能力 学习情境 2: 新闻发布系统 工作过程 : 阅读需求文档 。 制定开发计划, 实现 , 测试 . 布置与 发布。 评审 教 学设计 : 积累阶段 设计策略 : 软件设计思想 能力迁移 : 程序设计能力一 初级 系统分析能 力 > 3 程序员: . 学习情境 :B B S系统 工作过程 : 青讯 、 决策、 设计 、 实施 、 评审 教 学设计 : 提升阶段 设计策略 : 项目开发经验 能力迁移 : 初级 系统分析 能力
关键词 : 工作 过 程 ; 系统 化 ; 件 课 程 ; 软
学习领域转换 : 根据教学实施 、
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 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 导出行动领域。 领域转换为课程。 以软件 项 目策划 阶段 工作 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开发思路
成果往 往 是 理 想化 的。要 实现 三 类 行 为 ,教育者 的个人素养极 为重要。 已经
形成共识的施教者的个人素养 由职业道
德 、知 识结 构 、能 力 结构 等三 大 块 组 成 。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 准绳 。它要求
生 产 现 场 实 际 问题 的应 用 能 力 ;培 养 学
组汇报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学 生在教 师 的引导 下 在 “ 做 中学 、学 中做 ”实 现 教 、学 、做合一。学习的过程 不仅培养 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更重要 的是培养 了 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
6 . 考 核
一
“ 基于工作过程 系统 化” 的理念 ,认 真
门精 品课 程。
参考文献 :
( 中级 )水平 ,为今后 取得 高级 资质 打
下 良好 基 础 。
4 . 情境设计 本学习领域课程 由六个学 习情境组
考核采取过程考核 、三级抽考 ( 学 院 、系部 、专 业 ) 和 结 果 考 核 ( 期 末
[ 1 ] 姜 大源 . 职 业教 育 学研 究新 论 [ H ] .
校企双方参加的论证会 ,对原来 的学科 课 程体系进行 “ 解构 ” 与 “ 重构 ” ,重
新 确 定 一 个 动 态 的 、系 统 化 的 、能 力递
强调要有 规律性 、普适 性。可操作 性指
的是 情 境 内 容 设 计 在 教 学 t 要 因 地 制 宜 ,在 经 济 上 要 开 源 节 流 。
2 . 行 动 领 域 分 析
但 无论 是什 么课 程都应该把握这样 一个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加工课程开发与实践
力 是什 么 。 岗 位辅 助 能 力 是 什 么 , 与 岗位 相 匹 配 的工 作 任 务有 哪些 . 熟 悉数 控 加 工 行业 工 作 岗 位 职责 与 要
求, 确定 相关 岗位 的典 型工作 任 务 和职业 素 养要 求 .
邀请 行 业 专家 、 课 程 专家 、 教学 专 家根 据 调研 资 料进 行专 题 研讨 , 对 典 型工作 任 务 的职业 能力 、 职 业 素 养及 具 体 工作 任 务进 行 分析 、 归纳. 参 考 国家职 业 岗位 标准 以及职 业 发展 要求 [ 5 ] , 按 照典 型 工作 岗位 的难 易
2 0 1 3年 4月
韶 关学 院学 报 ・自然 科学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o g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pr . 2 01 3 Vo 1 . 3 4 No . 4
・
2 0・
学报 ・
2 0 1 3
1 _ 2 学 习 领 域 设 计
学 习领域 设计 是 指 由相关 的职业 教 育 的职业 行 动体 系 的全 部职 业 “ 行 动领 域 ”导 出相 关 的 “ 学 习 领 域” , 它是 一个 跨 学科 的课 程计 划 , 是 经 过 系统 化教 学 处 理 的案 例性 的行 动领 域 体化 . 学 习领 域 是 通过 完 成 来源 于实 际 工作 中一 个综 合 的任 务 , 通过 对 完成 任 务所 需要 的工作 内容 进 行分 析 并 总结 , 上 升为 具有 一 定 理论 高度 的 “ 经验知 识 ” . 通 过学 习让 学生 不仅 掌握 岗位 的专 业 知识 , 而且 掌握 完成 典 型任 务 的方 法 , 从而 培 养学 生 的职业 能力 、 思 维方法 能 力 、 社 会合 作能 力. 通 过数 控加 工 职业 岗位 分 析 , 根 据 相应 的岗位 能力 、 方 法 能力 及社 会 能力 的要 求 , 按 照基 于 “ 工 作过 程
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
3基于 “ 作过 程系 统化 ”课 程标 准开 发 的保 障措 奠 工
专 项技 能 ,并 以此 为基 础 进行 教 学设 计 ,确定 相 关课 程 内容 、 结构 和评 价
标准 。
要 想 使基 于工 作过 程 为 导向 的职 业化 课程 标准 改 革实 施成 功 ,与其 相
作、 “ 职业 化 ”的教 学 管理等 保 障措施 是 十分 重要 和必 不可 少的 。 1 )学 习领 域 的教 学 目标 要 求 教师 由以传 授 知识 、技 能 为主 转 向 以培 养 学生 的职 业 能力 为核心 ,要 与职 业活 动 紧密相 连 , 许多 工作 过程 知识 脱
离 了具 体 的工 作情境 便 失去 了它 的意 义 。
授 课 方式 ,难 以调 动 学生 学 习积 极性 , 也不适 于 能 力 的培养 与 训练 ;考 核
2 4 专业 定位 之课 程设 计 . 2 4 1设计 理 念 。根据 行 业 、企 业、 校方 三方 联 合开 发基 于汽 车 动力 ..
系检修 与维护 工作 过程 的开发 设计 ,构建 了 “ 以职业 能力 为本位 , 以岗位需 求 为 中心 ,以工作过 程 为导 向, 以校 企合作 为平 台,融 “ 、学 、做 ”为一 教 体 的工 学结合 课程模 式 ,学生 在做 中学 ,教师在 做 中教, 以学生 为主体进 行
教学 设计 。 24 2设 计 思 路 。课 程 设计 思 路 是根 据 ..
方 式缺 乏创 新 ,难 以 反映 学生 运用 知 识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水平 ;造成 以 上 问题 的一个 根 本性 的原 因就 是 缺乏 规 范化 的 、科 学 的专 业教 学标 准 。 为 此 ,笔 者探 讨 了基于 工作 过程系 统 化课程 标准 的 开发 思路 。 1工作过 程 系统 化 课程标 准 的开 发主体 课程 开 发 的出发 点 是企业 家 而非 教育 专家 的观 点 。在 课程 的 开发 与建 设 中 ,通过 对 本专 业职 业 岗位 进 行调 研与 分 析 ,基 于工 作过 程 的课 程 开发 要求 , 由行业 专家 、 企业 技术 专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姜惠民迟恩宇夏丽荣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2期[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对该课程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一体化[作者简介]姜惠民(1964- ),男,吉林敦化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与研究工作;迟恩宇(1976- ),男,吉林德惠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研室主任助理,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与研究工作;夏丽荣(1964-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
(吉林长春130033)[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129-02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网络组建与互联”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组建与互联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开发的三个行动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组建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络组建与互联”“网络布线”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络管理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络服务器架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网络安全与防护”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络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站前台设计”“网络数据库管理”“网站后台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个行动领域中设置了“办公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企业实践”“专业方向拓展”和“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二、“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建设的思路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按照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如图所示),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质量年度报告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2年,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以创建省技能型特色名校为抓手,以“服务全体学生、服务信息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院基本情况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 2004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创建最早的电子类学校。
由山东省经信委和山东省教育厅双重领导,属行业办学,主办方为山东省经信委。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服务于全省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目前,在全省电子信息类院校中,专业规模最大、类别最全、设置最新、师资最强。
2003年开始建设新校区,2004年9月新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3月办学主体迁入新校区,2011年完成老校区转让,收益2.06亿元,从根本上化解了债务,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0.67万平方米。
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6869人,现有图书83万册(含电子图书近3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12.16万元。
已有6届高职毕业生,共为社会输送15000余名高端技能型人才。
设有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6个教学系部,批准举办36个专业,每个专业均建有稳定的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76个。
在2011年“山东省首次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名列前茅。
获得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齐鲁软件园软件人才培养学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2 . 进 行学 习领域 描述 学 习领域 描述是 在职 业 岗位 ( 群 )和 典型 工作
任务分析 、 归纳的基础上进行 的。高职教育的学习 领域课程方案一般由 l 0 个左右的学习领域组成, 但 具体 的学习领域数量根据各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 目 标而设定 。限于篇幅, 无法对会展专业所有学习领 域都进行描述。会展运营与管理能力是会展专业学 习者应 具 备 的关 键 职业 能力 之 一 , 会 展 现 场 服务 与 管理这个学习领域对会展运营职业能力开发起着重 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 了该学习领域, 从学 习领 域名称 、 职业能力培养 目 标、 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这 四方面进行描述, 具体见下表。
一
、
作过程 , 把工作过程 中的任务作为课 程内容和课程 设置的依据。学习 内容是来 源于工作实践的、 某一 职业 的典型工作任务 , 亦或企业 中真 实的或模拟真 实的工作任务。( 4 ) 行动导向是其教学实施 的指导 原则 , 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 。 二、 会展 专 业学 习领 域课 程开 发探 索 会展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呈现出蓬勃发展 的态势 , 会展人才的需求存在着 巨大的缺 口。据 统 计, 截至 目前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大约 8 0 %为职业 技术院校 。由于会展人才培养起步较晚 , 不少高职 院校 的会 展专 业课 程 开发还 处 于探 索 阶段 。基 于 工 作过程系统化 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 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开发 的方向 , 开发符合 高 职教育特色和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
作者简介 : 包力方( 1 9 8 3 一) , 女, 四川达州人 , 广 州工 商职业技术学 院, 助教 , 硕士 。研究方 向: 商务英语 , 英汉 翻译研究 。 5 9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以《动物药品检验》为例
关 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要素;项目实施
中图分 类号 : G 1 7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7— 57( 1)0—02— 3 6 l 1 2 4 o3 01
基 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的专业课程发 是高职
况 ,通 过 派 出教 师 到 国 内外 参 加 学 习 ,并 借 鉴 德
二 、工 作 过 程 系统 化 课 程 设 计 要 素
收 稿 1期 :2 1_ 5 2 3 01o—O
课 程 内容 的排 序 在 形 式 上关 注具 体 的 工 作 过
程 ,其 基 本特征 为 :
作 者 简 介 :李 继 . (9 0 )  ̄ 17 - ,女 ,教 授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 兽 药 生 产 与检 验 教 学 与研 究 工 作 。
国职 业 教 育 学 习领 域 工作 过 程 系 统 化 思 想 ,重 构
专 业课 程 体 系 和 每 门课 程 的课 程 标 准 设 计 遵
院校课程建设 的一 种新的模式 ,结合我院实际状 循 的两个要素: 一是课程 内容 的选择, 二是课程 内容
的排序 。
( ) 程 内容 的选择 一 课
生能 力 的培 养遵 循 职业 成 长和 认知 学 习两 个 规 律 ,
序工艺 、操作 规程等质 量管理制 度的落 实情况 ;
(0记 录 、计 算 、判 定 检 验 数据 ;( 1 助 主检 人 1) 1) 协
从 实 际 工作 的需 要 和高 职 教 育 需 要 这 两 个 维 度 上
1综合 性 .
综合 了知 识 、技 能与 态度 。强调 工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第 1 3卷
作 过 程具 有三 个 维度 , 即专业 能 力 、方法 能 力 和社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开发方案
在开 发过程 中 , 我们 始 终 以基 于 生物 学 的基 础 观 , 视 对学 生 重 操 作技 能的掌 握的 同时 , 不放 弃基础 理 论知 识 的学 习 , 到学 以 也 达
致用 的 目的 。 中课程 以行 动知 识的 掌握作 为构 建基础 的核 心 ; 其 以 行动 能力 的培养 作 为扩展 基础 的重心 。
鬟鍪堡 K。 n 型笙 Lt e un j a i a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 单片机原理及接 口技术》
课程开发 方案
陈振 光
( 广东省江 门市新会技工学校, 广东 江门 59 0 ) 2 10 摘 要: 单片机技术广泛应用于 军事、 工业及生活 的各个 领域, 通过介绍 以工作过 程系统化为导 向的课程 开发方案 , 出以能力为本 、 突 以教
制 作
1 . 中断及 中断的应用 2 4小时制 2定时器结构和应用 3电路 连 接 , 序 调 试 程
. .
2 2
4
和知 识) 方法 能力 ( 一 学会 学 习和 工作) 社 会 能力 ( 一 学会 共 处和做
人) 的掌 握 , 养学 生 的职 业素 养 、 持续 发展 能 力 、 通 能力 、 培 可 沟 创
硬 件 电路方 面的 能力 ,最 终让 每位 学生 能在 学 习中获 得满 足感 和 成功感 。
图 1 学 习领域 、 情境 设计框 图
23 . 学 习情境 -11 . 学 习情 境 如表 1 示 。 所 表 1 学 习情境
任 务 描 述 具 体 要 求 子项 目 学 时
.
只
,
在开发 过程 中 , 我们 始终 贯 穿基于 能 力本位 的教育 观 , 重视职 业 能力 的培 养 。 在课 程教 学中 , 现 学生 为本 、 体 以能力 为本 的思想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以“会计岗位技能”课程为例
要 达到 中等 职业 教 育的 目标— — “ 能在一 线从 事实 践 技 能性 工作 ” ,缩 短学 生与企 业 岗位 的距 离 ,使学 生 能 满 足用 人 单位 的需 求 ,职 业 学校 课 程 改革 势 在 必 行 ,其 中专 业课程 的教学模 式改革 是重 中之 重 。经 过 这几年的研究和实践 ,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师发现 ,基
于工 作过程 系统化 的课程 教学模式 是 以现代 职业工 作 为核 心和基础 的 ,注重学 生职业能 力的培养 ,强调 学
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能 更有效 地培养学 生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能 更 好 地 实现职业 教育人才 培养 目标 。本 文就 以中职 《 会 计 岗位技 能》课程 的开发 与建设为例 ,阐述 如何进行 基于工作 过程 系统化课程开 发与建设 。
编写 出 业 带 头
个 工 作 转 化设 工 作 任
标 中的 任务、
(
学 情 境
教 师 结
构 和重构融合这几 门课 的理论和技能知识 ,以会计 核 算 基本 流程 和完 成企 业 具体 会 计 岗 位任 务 所 需 掌
特 色 不
—
的经 济 业务 为课 程 载 体 。然 后 ,按 从 易 到难 、从 简
职业 教 育
《 礓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
以 “ 会计 岗位技 能"课程为例
董 圣 武
摘 要 :为 了跟上 我 国会计 实务 工作改 革和创新 的步伐 ,达到 中等职 业教 育的 目标 ,缩短 学生与 企 业 岗位 的距 离 ,中职会 计专 业课 程 的教 学模 式改革 势在 必行 。本 文 以中职 “ 会 计 岗位技 能”课 程的 开发 与建设 为例 ,阐述如何 进行基 于工作 过程 系统化课 程的 开发与 建设 及课程 开发 的 实践 与思考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1 基于工作过程 系统 化课 程开发思路
从 汽 车 技 术 服 务 与营 销 专 业 学 生 主 要 就 业 岗位 工 作 任 务 分 析 人 手 , 出 与 之 相 得
对 应 的职 业 行 动 领 域 , 总 结 和 归 纳 出 职 并 业 行 动 能 力 , 融 入 教 学 论 和 方 法 论 之 后 再 结 合 区域 经济 与学 校 特 色实 现 行 动 领 域 到 学 习 领 域 的 转 换 , 顾 客 的 真 灾 要 求 或 者 以 以具 体 的故 障 现 象 为 载 体 设 计 学 习情 境 和 宏观 教学 方 法 , 眯 教 师根 据 学 生 特 点 、 任 教 学 条 件 等在 进 行 学 习情 境 的 教 学 设 计 与组
述 。
般 来 讲 , 习 领 域 开 发 之 后 将 进 行 学
学 情 境 设 计 , 开 发 学 习 情 境 的 过 程 中 在 发 学 习情 境 , 顾 客 需 求 及 故 障 现 象 为载 以 体 , 现 学 习 情境 的 真实 性 、 体 性 与 可操 体 具 作性 。2 以 职业 导 向 为基 础 开 发学 习情 境 : ()
① 访 问 企 业 /机 构 , 候 和 由 企 业 代 表 问
本 领 域 之 后 能做 的具 体 工 作 和 具 备 的 具 体
介 绍 团 队 , 后 介 绍 调 研 组 , 释 目的和 可 职 业 能 力 , 中 包 含 专 业 能 力 、 会 能 力 和 然 解 其 社 能 的 合作 。 业 / 构 的 负责 人 报 告有 关企 方 法 能 力 。 机 业/ 构的情况 , 状和数据 、 史、 机 现 历 问题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第 二, 课程创新以 合作 学 习为 目标 , 现了职教校企 展
合作的新空间。
我们将 以工作过 程系统化为 导向开发课程 ,按照项
目驱动 的原则设计课 程 , 教学 中采用 案例教学 、 在 角色扮
的 训 练 和 知识 向 行 动 的转 化 , 调 学 习过 程 个 性 化 。从 具 强
式
第二, 程实施以 行动体系为依托 , 出了职教师资 课 提 培养的新要求。 在 课程 中通过 强调 真实工作 情境 中 的团队精 神 , 以
行动导 向是 “ 习领域” 学 课程 方案 的教学实施 原则 。
2 纪9 0世 0年代 初开始在德 国 已延续 十多年 的讨论 及实 鼓 励学生学 习, 在真实 的工作 场景 中, 设置 以团队合作为
幕。 取 得 了 令 人 心 动 的成 绩 。
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 第一, 课程 开发以工作过程 为基点 , 开拓职教课 程改 工 作过程作 为一 个整体为职教课 程提供 了一个 基本 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 体予 以考虑 ;工作场所应 与培训的 提供者们密切合 作 ,在工作 过程系统化 的理念下使理论
关键词 : 学习领域 ; 工作过程 ; 重构 ; 习情境 学
一
目前国 内职业教 育的专家们对德 国程系统化 的课程开 发与研 究 程方案进行 了仔 细的研究 ,但 如何将其与 中国教育的特 色相结合是一重 大课 题 ,各位专 家也分别提 出了各 自的 观点 ,其中 以职业教 育专家姜大 源教 授为首的专家们将
能为所遇到的各 种问题找到更 好的解决方案。
丁 并 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 现 ,但其基本 后 可 以在快速发 展变 化 的_ 作环境 中应 对各 种挑战 , 领 域” 的工作过 程 , 照 “ 讯——计 划——决 策——实 按 资 施——检查—— 评估” 完整 的“ 行动” 方式来进行教学。 2同内基 f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 . 教育部 2 0 0 6年 1 文件 明确指 出 :课程 建设与改 6号 的重点 和难 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 业合作开
基于项目引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项目引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作者:朱迅德李国晓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
作者通过精心制作的图表,详细具体地介绍了教学情景的设计以行动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特征,实际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项目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目前,加强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由职业教育的属性所决定的。
笔者论述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对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情况。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计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10个项目任务,实现了对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产品开发到大批量生产的完整“工作过程”的模拟,涵盖了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技能以10个工作项目任务为纲,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从而构成本课程的体系结构(见图1)。
图课程体系结构图精心设计的10个项目任务,将实际工作任务与学习项目联系起来,学习内容是职业实践中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了学习。
而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其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表1)。
表1 项目任务表序号项目名称及内容对应的工作过程项目一创建新公司,建立管理结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创建新公司项目二制定检验文件(来料检验、产品最终检验)产品检验项目三调查行业工程背景问题,形成调查报告工程背景知识的获取项目四新产品研制,制定设计文件新产品研制-技术管理项目五新产品生产准备:制定工艺文件新产品试生产-工艺管理项目六新产品生产准备: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新产品试生产-质量管理项目七新产品生产准备:建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新产品试生产-质量管理项目八新产品生产准备:在设立的质量控制点,建立控制图新产品研制-质量管理项目九工作现场管理,施行5S等现场管理制度生产管理-现场管理项目十综合项目数控步进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综合项目2.实际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项目的对接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应本课程的学习项目,提取职业能力要求,对应到教学内容中。
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魏爱民1,何欣2,王卉1(1.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口571126;2.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摘㊀要:针对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由于学员缺少工作经验难以形成工作情境意识导致常出现违背避碰规则和海员习惯做法的情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提炼出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典型工作过程,以风险程度为参照系,设定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正确使用资源㊁操纵船舶㊁规避风险的能力㊂关键词: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工作过程系统化;船员培训中图分类号:U676.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8724(2020)04-0051-05一㊁引言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Resources Manage-ment,以下简称BRM)于2010年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将其列入船舶驾驶员强制培训标准,根据STCW公约的规定,该强制适任标准包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内容㊂该项目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国内外各不相同,培训内容的主要开发与研究是西北欧的瑞典等国家,由非官方如海事培训机构或各大船公司开展培训,授课以讲义和课件为主,而在亚洲开发此培训项目的主要有中国㊁日本和韩国㊂其中日本除了进行本国海船船员培训之外,还应邀承担东南亚一些沿海国家的船员BRM 培训㊂截至2016年底,日本主要海事培训机构对BRM的理解与培训基本停留在驾驶台团队工作与驾驶台团队管理阶段㊂韩国主要是学习和借鉴日本的培训内容与方法[1]㊂我国海事局的培训与评估规范中对于BRM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要达到的实践技能要求只是在基本内容方面做了规定,如何组织培训是培训机构需要考虑的㊂我国航海院校对BRM训练课程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和方式㊂国内学者研究提出课程构建的主要方式有基于典型场景或典型案例[2-4]㊂我国航海院校常见的做法是:将船舶运营过程中常见的典型情况及部分偶发的事件与船舶应急情况编制成几个训练课题作为训练内容,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将每一训练课题设置不同的情景㊁局面和风险,再将不同等级的船舶驾驶员搭配组成几个小团队,受训人员分别担任驾驶台值班团队的不同角色,逐一进行训练操作,由此来培养学员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对影响船舶的因素和条件的准确感知能力,以及对失误链的识别和事故发生前的果断终止能力[2]㊂这样构成的课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情境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选取典型情况和偶发事件(与应急事件),很难全面涵盖实践中各方面的因素与某些具体的关键性细节;二是各训练项目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纽带,难以形成体系,这种片段式训练很难建立起各类事件与正常值班之间的关联及各类事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完整概念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设计以BRM典型工作过程为逻辑纽带㊁以情境风险为参照系的BRM训练课程㊂通过培养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思1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航海教育研究㊀2020年第4期第37卷收稿日期:2020-07-19基金项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应用型课程改革项目(HKKG2018-4)作者简介:魏爱民(1968-),男,讲师,远洋船长,主要从事航海教育研究㊂维,掌握完整的BRM行动策略而不是碎片化的应对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和发展㊂二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认为,尽管工作的对象㊁方法㊁组织形式等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工作的过程一般包括 资讯㊁决策㊁计划㊁实施㊁检查㊁评价 六个要素不变,是普适的工作过程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将学习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排序而非学科体系排序的课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关注的是做事的过程㊁行动的过程[5]㊂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课程开发,依据的不是内容或对象,而是过程或结构㊂其课程设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步骤[6]: (1)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课程设计的起点在工作中㊂(2)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即行动领域的归纳㊂(3)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课程目标和内容),学习领域课程必须遵守两个规律,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㊂所谓职业成长规律即从单一到综合㊁入门到熟练㊁新手到专家的过程㊂(4)学习情境设计(课程结构与实施)㊂情境即教学单元,情境作为单元是学习领域对行动领域的具体化,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对同一范畴三个以上的独立的㊁完整的㊁情境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典型工作思维㊂强调三个以上的情境可以使完整工作过程重复出现,但其中学习的内容可以逐步递进㊂教学方法从手把手的教与学,过渡到放开手的教与学,到甩开手的教与学,熟能生巧,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学习场向工作场的转移㊂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这两个规律,在从新手到专家㊁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中,使得知识㊁技能和价值观在行动中实现融合㊂BRM培训课程旨在使受训人员具有面对复杂局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能预测或及时发现风险,调用并合理分配资源化解风险的能力㊂如果课程开发以应对各种局面为对象,而真实的工作情形千差万别,那么课程很难将训练内容与真实工作一一对应;但是如果以典型工作过程为训练内容,以训练行动程序和策略为核心,学员可以将所学的策略迁移应用到未曾训练过的局面,从而真正具有应对未知局面的能力㊂㊀㊀三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BRM课程开发㊀㊀1.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海船船员培训大纲“对BRM培训的要求2010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在马尼拉召开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㊂该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开始生效,首次将驾驶台资源管理和机舱资源管理课程列为强制性适任标准㊂我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海船船员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培训大纲)[7]以及评估规范,对BRM培训提出相应的要求,经培训的管理级和操作级驾驶员应能达到以下BRM适任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达到相关的实践技能要求㊂(1)管理级和操作级驾驶员BRM适任要求:掌握船上人员管理和培训的知识;有关国际海事公约和建议案以及国家法规的知识;具备应用任务和工作量管理的能力;运用决策技能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制定㊁实施和监督标准操作程序的能力㊂(2)达到适任要求驾驶员需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船上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实用知识;了解有效资源管理的知识;了解运用决策技能知识;掌握任务和工作量管理的知识㊂(3)经过模拟器训练驾驶员应达到实践技能要求:能进行各种特殊条件下的操船训练(各种紧急情况㊁限制水域㊁恶劣天气海况等);掌握各种局面和环境条件下的船舶避让以及在各种局面和条件下的对船舶内外资源的综合合理运用㊂(4)具有在出现偶发事件与应急事件发生时采取初步应对措施㊁启动相关应对程序的能力㊂上述针对船舶驾驶员的BRM培训,需要合适的BRM课程来实现㊂BRM课程开发的难点在于:在设计训练项目时,需要设计多种船舶日常工作情境㊁船舶应急情境以及偶发事件情境㊂比如大连海事大学BRM课程就提出船舶的紧急情况主要包含碰撞㊁搁浅㊁火灾㊁爆炸㊁机损㊁弃船㊁主机故障㊁人落水等18种,可利用模拟器训练的约为4 ~5种;偶发事件主要有港口拥挤㊁通航拥挤㊁改变25船舶挂靠港㊁能见度不良等7种[8]㊂从海事局培训大纲建议的最低培训学时来看(培训大纲建议学时为32学时,学时分配为理论12~14学时,实操18~20学时),教学中很难把工作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情形都训练到,哪怕是罗列出典型的工作情境,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具有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㊂所以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处理各类事件的基本程序,而不是死记在各种情形下各种具体的做法㊂这一点契合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观点,即通过训练学生具有BRM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㊂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情境,在巩固典型工作思维的基础上掌握不同风险因素的应对方法,实现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㊂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本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课程开发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调研船上岗位工作,结合培训大纲,明确BRM典型工作任务;二是参照普适的工作过程,提炼出BRM工作任务实施的典型工作过程(明确工作逻辑);三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培训大纲,明确BRM培训内容;四是构建BRM培训课程 选择合适参照系,确定学习情境㊂按照平行㊁递进或包容的原则设计同一范畴的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㊂采用三个以上的具体学习情境,进行同一范畴(典型工作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重复的是相同的工作步骤,不重复的是工作内容㊂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工作过程举一反三,培养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逻辑㊂(1)明确BRM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和培训大纲要求,本课程设计归纳BRM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日常工作情境㊁船舶应急情境以及偶发事件情境等情况下运用驾驶台资源操纵船舶㊁规避风险㊁消灾止损㊂(2)提炼BRM典型工作过程结合普适工作过程 资讯㊁决策㊁计划㊁实施㊁检查㊁评价 的六要素,对船舶驾驶员驾驶台值班各种情境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筛选出以下6个典型工作过程 采集情境信息㊁判明情境类别㊁确定行动方案㊁标识情境风险㊁调用BRM资源(操作)㊁评估操作效果㊂(3)明确BRM培训内容结合培训大纲的要求,把BRM培训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见表1所列㊂表1㊀‘海船船员培训大纲“要求BRM培训内容知识模块内容BRM训练知识模块1.情境意识的获取和维持2.团队意识的决策和制定3.决断力㊁领导力和动机4.资源分配㊁布置和优化5.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6.船岸间交流和策略7.个体工作表现评估改进BRM训练能力模块1.各种特殊情况下船舶操纵2.各种局面下船舶避让3.船舶驾驶台资源综合运用(4)构建BRM培训课程①选择参照系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每一项工作除了包含普适的不变的工作过程,还包含对象㊁内容㊁手段㊁组织㊁产品㊁环境六个不断变化的要素,由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变的关键,是选择有利于承载教育教学逻辑的要素作为联系课程单元的纽带㊂本课程设计选择环境这个变化因素,即以环境风险复杂程度作为参照系,这样可以包含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的各种情境,在不同情境下需要利用不同的资源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联结BRM培训的内容㊂②设定学习情境为了遵循由单一到综合㊁入门到专家的职业成长和认知心理学规律,课程一开始并不需要考虑涵盖各种复杂风险因素的情况,而是以风险复杂程度为参照系选择了风险依次递增的4个学习情境,构成4个课程单元:学习情境1 船舶互见时的BRM;学习情境2 船舶能见度不良时的BRM;学习情境3 主机失控时的BRM;学习情境4 人落水时的BRM㊂由于采集的信息不同,可以判明的风险类别不同,因而要确定的行动方案不同,所标识的风险不同,相应调用的BRM资源也不同㊂但是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相应的工作步骤基本上是一致的,即BRM的6个典型工作过程采集情境信息㊁判明情境类别㊁确定行动方案㊁标识情境风险㊁调用BRM资源(操作)㊁评估操作效果是相同的㊂工作过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重复,但是重复的是工作步骤(典型工作过35程),不重复的是工作内容,学员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在做中学㊁学中做,直至学会做,着重训练学员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逻辑,强化情境意识㊂而培训大纲所要求的培训内容则通过重构体现在4个学习情境中的每一个典型工作过程中,通过反复训练,针对标识的不同风险,调用合适的驾驶台资源,采取适合于当时环境和条件的操作行动,达到消灾止损的目的,从而实现掌握驾驶台资源管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㊂表2左栏是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于船舶驾驶员适任评估BRM项目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标准要求,右栏则是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发的课程㊂BRM的能力模块和知识模块由典型的工作过程来承载,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培养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逻辑,使学员能够掌握驾驶台工作程序㊁驾驶台资源的分配与分派㊁情景意识的训练与提高,避免人为失误引发事故,达到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㊂表2㊀BRM知识与能力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学习内容对照BRM课程知识对照表BRM训练法定要求能力模块1.各种特殊条件下的船舶操纵2.各种局面条件下的船舶避让3.船舶驾驶台资源的综合运用BRM训练法定要求知识模块1.情境意识的获取和维持2.团队意识的决策与制定3.决断力㊁领导力和动机4.资源分配㊁布置和优化5.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6.船岸间交流方式与策略7.个体工作表现评估改进知识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情境1.船舶互见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学习情境2.船舶能见度不良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学习情境3.主机失控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学习情境4.人落水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典型工作过程采集情境信息判明情境类别确定行动方案标识情境风险调用BRM资源评估操作效果∗∗∗∗∗∗∗∗∗∗∗∗∗∗∗∗∗∗∗∗∗∗∗∗∗∗∗∗消灾止损㊀㊀3.课程实施:以 学习情境2 能见度不良时的BRM 为例场地设施设备:BRM操纵模拟器;教员:主训老师,控制台老师;学员:按岗位角色分担当船长㊁驾驶员㊁驾助㊁水手㊂㊀㊀教员引导学员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6个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仿真训练㊂(1)采集情境信息采集情境信息见表3所列㊂表3㊀ 学习情境2 能见度不良时的BRM 教学采集情境信息举例提问回答我在哪儿船位㊁吃水㊁水深㊁障碍物㊁近岸距离㊁狭水道航道情况我要去哪儿航向㊁航速本船状况如何车㊁舵机及其他设备情况周围船只情况对遇㊁交叉或者追越状态等能见度㊁天气㊁海况如何起雾了,看不到周围船45㊀㊀(2)判明情境类别依据采集的情景信息 起雾了,看不到周围船 ,判定为能见度不良的情境㊂(3)确定行动方案船舶需要在一般正常航行操作基础上增加雾航要求,谨慎驾驶,加强瞭望㊂(4)标识情景风险能见度不良,船舶不互见,本船看不到他船,他船看不到本船,通航环境变得复杂;船员压力增大,判断力可能下降,容易出现事故㊂(5)调用BRM资源针对以上风险的行动如下:①他船看不到本船 开启航行灯,鸣放雾号㊂②本船看不到他船 派瞭头人员,开启雷达㊁AIS等导航设备㊂③通航环境复杂 控制船速,通知机舱备车,备锚㊂④船员判断力下降 船员实时通知船长上驾驶台;如在VTS区域,还应报告交管中心海面能见度等情况;向周围船舶发布航行警告㊂(6)评估操作效果核查现场情况,确保驶过让清,消灾止损㊂4.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初次接触BRM培训的人员,因此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应对风险的常规做法是学员必须熟练掌握的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典型工作过程6个步骤来操作,通过反复多次的操练,使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思维融入学生头脑中去㊂本课程设计4个风险程度逐步递进的学习情境,每一个情境的训练均包含重复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应对风险的常规操作,以期举一反三,培养学员典型工作过程的逻辑思维,强化情境意识㊂四㊁结语笔者自2015年开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发的BRM培训课程,至今已有四届航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接受了该课程的培训㊂根据海南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提供的数据,连续四年无限航区和沿海航区的BRM课程评估的通过率高出全国的平均通过率8%㊂本设计主要针对缺乏在船工作经验的航海院校学生或初次接触BRM 的人员,其目标是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情景意识和操作规范,后续BRM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实船环境中不断磨砺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受限于模拟器性能,训练能够模拟的风险种类是有限的,真实感和临场感不足也会影响情境意识的感受㊂这样的缺憾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模拟器性能改善,另一方面只能通过后期的上船实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BRM能力㊂此外,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课程结构和实施方法,本课程选取风险程度作为学习情境设计的参照系,仅是BRM课程设计的一个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刘芳武. 驾驶台资源管理 课程的开发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105-108. [2]李福生,熊振南,张顺涛.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情景意识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1):67-70.[3]邓华,蒋卫东,赵越,等.基于海上事故案例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操方案设计[J].航海教育研究,2018,35(2):59-62.[4]胡先中,王玉.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中若干经典场景的设计[J].航海教育研究,2007(S1):47-49. [5]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 1-11,27.[6]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1):5-9.[7]交通运输部.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EB/OL].(2017-04-01)/2020/jigou/ haishi/202006/t20200630_3319227.html.[8]吴兆麟.船舶避碰与值班[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5.5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初探
3 . 校 企 合 作 , 共 同建 立 优 秀 教 学 团队
作 任 务 进 行选 取 和 提 炼 , 构建 了出 入 口控 制 系 统 、 防 盗 报 警 系 统 、 闭 路 电 视 监 控 系 统 、 访 客 对 讲 系 统 、 火 灾 自动 报 警 及 消 防 联 动 控 制 系 统 、建 筑 设 备 控 制 系 统 六 个 项 目 ,包 括 十 七个 工 作 任 务 。 确 定 的 。 在 整 个 考 核 过 程 中考 查 了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对 知 识 的理 解和 运 用 能 力 及 个人 职 业 素养 。 现 今 , 中等 职 业 学校 课 程 建 设 正 处 于 转 变 模 式 、建 立 特 色 的 关 键 阶 段 ,建 立 以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为 导 向 的开 发 和
、
以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校 企 合 作 共 同 开
发 课 程
1 . 以工 作 过 程 为 引领 。分 析 典 型工 作 任 务
程 的 。 因 此 , 课 程 项 目 的 开 发 主 要 是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 工 学 结 合 , 根 据 各 专 业 职 业 能 力 的 需 求 , 共 同 确 立 岗 位 职 业 能
监 控 技 术 课 程 为 例 , 学 生 评 价 主 要 由形 成 性 考 核 和 终结 性 考 核 两 方 面 组 成 。终 结性 考 核 包 括 理 论 考 核 和 技 能 操 作 考 核 , 理 论 考 核 的试 题 由 企 业和 学 校 专 业 教 师 共 同讨 论 确 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的难点及对策——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体 工 作 过 程 和 完 成 工 作 任 务 所 需 要 的创 造 力 。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体 系 开 发应 以 基 完 整 的职 业 分 析 为基 础 , 以典 型 工 作任 务
不 同 , 对 具 体 工 程 确 定计 算 工 程 量 的 规 针 则、 法不 同。 方 三 、 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课 程 体 系 基
课 程体 系 难 点 对策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 了了基 于工作过程 系化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 开发 的难点和对策。 关键词: 工作 体 系开 发 的
应 该 将 工 作看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注 的是 整 关
现状 分析
我 国 的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从 未停 止 过 改革 的脚 步 , 姜大 源 为 代 表 以 的 教 育 家 在 借 鉴 国外 职 业 教 育 的 成 功 经 验 的 基础 上 , 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 程 提 基 课 体 系 开 发 理 论 , 多 高 职 院 在“ 于 工 作 许 基 过 程 ”课 程体 系开 发 进 行 了研 究 与 探 索 。 在“ 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 程 体 系 开 发 基 课 过 程 中 , 方 法 和 手 段都 有 了一定 的成 功 其 的经验 , 决 了宏观 层面 的 问题 , 课程 体 解 即: 系基于行 业 、 业 岗位工 作过 程 中的典 型工 企 作任 务 、 典型 行动 领域 而 产 生 的 ; 从 微 观 但 层 面 上看 , 程结 构 、 程在 工 作 过程 中 的 课 课 作用 、 程所 要解 决 的 问题 、 程 的 内涵 与 课 课 系统化 的工 作过 程之 间的 关系等 如何 解 决, 每 门课 程 的 目标 定 位 、 现 方 法 、 程 标 实 课 准 和 能 力 评 价 方 法 如 何 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相 结合 是 困扰 改革 的难 题 。 通 过 本课 题 的研 究 与 实 践 , 即在 完 成 了基 于 工 作 过 程 课 程 体 系 开 发 的 前 期 分 析 工 作 后 , 学 习 领 域 建 设 过 程 中 , 分 在 充 考 虑 学 生 的 职 业 成 长规 律 、认 知 规 律 , 确 定 人 才 培 养 的 总 体 目标 和 职 业 成 长 各 阶 段 的职 业 能 力 目标 。 课 程 体 系 构 建 过 程 在 中, 以真 实 的 项 目系 统 为 载 体 , 构 课 程 重 体 系 。项 目系 统 中 以贯 穿 项 目为 主干 , 具 体项 目为支 干 , 主干 项 目的作 用 是 实 现 才 培养 的 总体 目标 ; 干 项 目的作 用 是 实 现 支 具 体 的职 业 能力 目标 。项 F的 先 后 排 序 , I 是 以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业成 长规 律 为基 职 本 出发 点 , 个 项 E所承 载 的 课程 先 后 搭 每 l 接是基于 工作过程 的先后流程进 行科 学 的 排序 , 程 的 内涵 是 以解 决 项 目任 务而 课 延 伸 的 , 项 目之 间 即 有 区别 又 有 内在 联 系, 以实 现 课 程 为 项 目服 务 , 个 项 E覆 一 l 盖 多 门课 程 , 目是 课 程 的载 体 。通 过 项 项 目系 统 的 实 施 , 使 学 生 的成 长 像 大 树 一 样 , 系 与枝 干 同 时发 育 成 长。 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10506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职业能力课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60修读学期第2学期核心课程是合作开发企业福建新中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教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笔人陈国先、曾世杰(企业)审核人赵湘纹1.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前修课程是《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笔记本电脑维修与维护》等。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维护计算机和主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能够对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检测和主要部件的更换等专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方式、采取行动为导向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学生学习后能达到计算机中级或高级维修工的资格。
1.1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本课程的在计算机维护专业的定位,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设计。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2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本课程是以计算机维护专业就业面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维护、计算机设备的销售等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的。
遵循计算机部件的选购、组装、使用和维护的路径,选择以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能体现本专业各种岗位的要求。
1.3学习子情境设计的逻辑线索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根据工作岗位和专业的需要,按计算机部件的类型、性能、基本结构、使用和维护维修工作步骤,设计四个学习子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环上升。
理论知识的选取则以够用为度。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制度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系 统化的 “ 塑料成型工艺与 模具设计’ ’ 课程改革与实践
贾学武 盂婷婷 田 欣
牡丹江 1 5 7 0 4 1 ) ( 黑龙江农 业经济职业学 院 , 黑龙江
摘
要 :“ 塑料成 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的核 心课程 ,也是 一 门具 有较 强实
践性的综合性课程 。为 了更好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拓展 学生 的视野 ,提 高学生可持 续发展 的 能力,适应 学生的思维特 点 ,通过 对本课 程知识的优化整合 ,打破 了传统 的教 学模式 ,并结合 学生个
“ 塑料成 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课程是模具设计 与制造专业 的主要专业课程 , 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业必修 的课程 , 通 过该课程 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塑料 模具设计一般方法及步骤 , 为今后 的工作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件和 E M X外组件为基础 ,语 言种类为 中文 ,学生 可很快的适 应 , 减少对项 目代码产生抵触情绪 。 通
设计 的知识点进行 了基于工作过程 的系统化重构 ,
过多年的课 程改革实践 , 笔者对 “ 塑料成型工艺与 模具设计 ”课程进行 了如下 的项 目化教学设计 。
1 .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 目设计理念和 目标
并按照项 目任务需要进行 筛选和补充 。 教学方式 。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 的基础上进行教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 , 课程 的设计应 以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 为教学 目标 。 经
本 门课 程遵循以职业 能力培养 为主 的原则 , 在
工作 构建基 于 P r o — E 、 E M X和 H s S t u d i o 联合注 塑模具设计工作过程和典 型工作任务 的学 习情境 ;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 组建工作 团队 , 强调学生主体 , 教师主导。内容构建上 , 基 于模具设计师 岗位工作 要求 、 工作过程与认 知规律 , 对塑料产 品注射模具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课程开发是现代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时期,只有正确理解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内容精髓,才能建设和开发出高质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
标签: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0 引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当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兴话题。
本人认真学习了相关专家课程讲座,观看了同行的课程开发方案,到网上搜索了有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精品课程网站,收获很多。
同时也反复在思考如何做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问题,现就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恳请专家与同行的指导。
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要做好一门课程开发,负责人首先要弄清楚该课程在其所属专业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说,开发的课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样才能把握住课程内容的取舍。
这就势必要弄清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果说把过去人才培养方案叫做“学科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基于工作过程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流程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它们之间的制定流程如图1所示。
从以上图示可以看出,两种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学科体系”下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专业教学计划与进程表,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表。
2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对于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要确定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即确定课程目标,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完这门课后,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收获,接下来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该门课在哪里上合适、采用何种方式上合适、怎么合理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学得怎么样等问题,也就是课程设计理论与思路的问题。
最后要落实到具体的每次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怎样讲授该课程,在学科体系下,传统的高职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先去找教材,然后机械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教案,做实验、带实训,最后出张试卷考试就完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1、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历程?第一次浪潮: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改革。
大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教高【2000】2号文明确指出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以单独设置。
改革特征: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
第二次浪潮: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大约产生于21世纪初,北美的CBE 和DACUB,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受到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教高【2006】16号文的发布,改革达到高潮,16号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改革特征:课程评价标准坚持“能力本位”、“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人才培养上,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更侧重于职业适应力。
第三次浪潮: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改革。
产生于2004年左右,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改革特征:课程开发要素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
工作过程本位改革,是一个颠覆性改革模式,是课程结构质变形态。
三者不意味着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2)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3)课程设置未能突破学科框架;(4)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低;(5)项目的训练价值需要提高。
3、行动领域开发步骤?专业定位与岗位(群)论证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调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4、行动领域开发标准?(1)注意工作过程的完整性;(2)强调工作任务的典型性;(3)符合职业成长规律;(4)具有可设计空间。
5、专业到岗位群转化步骤?(1)专业人才需求分析;(2)专业培养目标分析;(3)岗位(群)论证与确定。
6、职业描述的特征?(1)工作对象,即材料、商品、人员等;(2)劳动工具,即工具、仪器、机械等;(3)资格和能力,即技巧、知识、学历、经验等;(4)劳动场所,即经济领域、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工作环境等;(5)地位,即社会和法律地位。
7、什么叫岗位?岗位,即工作岗位,是指企事业单位赋予每个员工的职务、工作任务及其所承担责任的统一体。
岗位以事为中心,凡是有若干件事(工作)需要有专人执行并承担责任的,就是一个岗位。
8、确定专业面向岗位的思考维度?(1)应当是学生就业后若干年内能达到的预期职业岗位,而不是起点职业岗位;(2)所确定的岗位在层次上要有鲜明的高职特色;(3)有些口径过宽的专业,可依据地方经济特色选择其某一个方向作为课程目标。
9、工作过程的含义?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10、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的区别?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服务,下同)流程。
工作过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①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别;而生产流程是客观的,由世界的物质规律决定。
②复杂产品的生产流程或综合性服务流程往往包含多个工作过程,如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只有一套,而化工技术人员却需完成多个工作过程,如“中间工序产品的检测”、“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新产品试制”等等。
③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等,工作流程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
如果将生产流程和工作过程混为一谈,那么在很多大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和综合性服务(如护理、物流等)专业中,若真正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那么一个专业就只能有一门专业课了。
11、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1)它不是具体的职业工作或工作环节,它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和评价等步骤;(2)它表现出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它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将客观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主观标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过程;(3)通过它能够理解该任务在员工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大环境的内容、功能和意义;(4)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方式和结果具有较大开放性;(5)对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序,为学习领域的设计提供前提。
12、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其中也包含着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然也包括一些学科性的知识。
1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注意点?(1)一般,一个专业(职业)大约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2)作为课程载体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但不一定是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最常见的具体任务、环节或步骤的再现。
如“问卷调查”、“点钞票”等。
14、工作任务的表述?工作任务的表述要求采取“对象+动词”的格式,通常不超过8个字。
工作任务的表述必须明确,能体现行业的职责或实际要做的事情,并且必须是行业能接受的术语。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15、实践专家研讨会主要程序?实践专家研讨会召开的几个步骤:第一步:主持人介绍研讨会的背景、目的、方法和基本指导思想;第二步:简述个人职业历程;第三步:确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第四步:工作任务汇总;第五步:工作任务回报与归类;第六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第七步:意见反馈与总结。
16、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的关系?行动领域是指职业、生活和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
归纳后的行动领域要涵盖岗位群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
归纳行动领域最易于理解的是通过几个典型工作任务所构成的任务集合来体现,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知识能力的层次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论证与排序。
17、职业竞争力的含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赋予职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
这种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或曰设计与建构能力,可以称为职业竞争力。
职业竞争力(设计与构建能力)包含4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岗位操作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技巧)和知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本质上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现;第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第三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第四是最高层面的职业创新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反思、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18、职业能力的结构?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热情和能力,如计算能力、编程能力、实际的技能和知识。
方法能力是个人对于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作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
特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如决策能力、自学能力。
它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学习能力。
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理解奉献与矛盾、与他人责任地最佳相处和社会责任心等。
从能力性质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成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关系,或者说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
19、职业能力发展经历?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是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过程进行的,这个过程总共经历5个阶段,即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
20、学习内容的难度范围?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需要遵循另外一种系统化的原则,能够保证学生的能力按照从该专业的职业成长规律发展。
这个职业发展的系统化过程的理论基础,是4个与职业相关的学习难度范围,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些学习难度范围的汉以后,才能真正开发出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
学习难度范围结构表21、学习领域的指导思想?学习领域基础:职业工作过程;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参照系: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主目标:职业能力。
22、学习领域的设计要遵循原则?(1)学习领域是能力概念定向的,而绝不是仅仅指向产生于行动领域的所需要的资格;(2)学习领域除了致力于开发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开发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3)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维度,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分离的;(4)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集成于职业能力所有的3个能力维度,是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因此,既然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主目标是职业能力,那么行动领域课程开发应该兼顾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学习领域名称和内容指向?是来自职业行动里的工作过程,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
学习领域课程强调并不完全排斥基于学术体系的知识领域的存在。
24、学习领域的类型?学习领域的类型:基础性学习领域、迁移性学习领域、主体性学习领域(1)基础性学习领域设计目的在于获得基础的理论定向知识;(2)迁移性学习领域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选择典型的传统和现代劳动组织的情境教学,获取工作实践知识;(3)主体性学习领域设计目的在于除掌握客观具体的技能与专门知识外,经验与反思、利益与冲突以及文化与社会因素在这里都成为重要内容。
25、学习领域开发步骤?(1)职业能力分析注意:分析、抽取、归类和解构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技术,而是对知识和技术的运用,是包含知识目标的行动过程。
虽然能力有不同的范畴和类别,但是归类和解构之后,就可以形成专业领域能力库,也就是原始能力数据库。
这个过程是对能力的解构,也是对知识的解构,从而为下面知识领域的分析打下基础。
(2)知识领域分析对于3大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领域通过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资源和评价标准4部分内容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