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2010-12-21)

合集下载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篇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篇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阅微草堂笔记》印刷很精美,仔细看了下目录和封面,是《阅微草堂笔记》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丛书中的一册。

夜里阅读此书,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此书,时而如古时私塾读书一般,朗朗读出声。

其中多是鬼妖之词,夜里读来,稍有胆怯之心。

没有对纪老先生的一丝不敬之意,只是夜太静了。

了解纪晓岚,当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起,这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因了演员的精彩演技和剧情的亦庄亦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当然,仅从一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中了解纪晓岚,是不能够的,但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纪晓岚有了浓厚兴趣。

我读到的这本书,只是前三卷,因为没读过全书,故不知所读过的是全书文章的多大比例。

仅就读过的文章,就足以反映出纪先生的用心良苦,书中大都劝戒的文字,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简短小文,读后却大有畅快淋漓之感。

所见所闻,街头巷议,均被纪先生入文,每篇文的开首或尾末,纪先生都有议论,因此每篇文的格式基本都是故事加议论,当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有些议价未必我们会接受。

看似随意的简短文字,蕴涵丰富,显现了纪先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依我看,就是一篇篇小杂文,不同于杂文的是,纪先生的文不是生硬的论理说教,读时,便不觉得枯燥乏味,间或会心一笑,意味深长。

鬼,狐,妖出现在文章中,想来是环境所致。

明清流行志怪类笔记小说,文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随心而写,随意而论,便“鬼话”连篇,以狐说人,借妖说事。

不知有着高深学问,一生只编书,不写书,只留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的.纪先生,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余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

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晓岚的情理叙事  詹丹

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晓岚的情理叙事  詹丹

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晓岚的情理叙事詹丹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晓岚的情理叙事詹丹一、两个问题,一种意识纪晓岚因为关于他的电视剧一度热播而使得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广为人知,虽然该笔记小说的内容并非如《聊斋》故事那样有大众很高的熟悉度,但是,纪晓岚本人对于《聊斋》内容及其创作方式,是颇有微词的。

在他的门生盛时彦为其刊刻作品时,他借与盛时彦对话,对《聊斋》的创作提出了批评。

一是认为书中混杂了虚构性的传奇和实录性的笔记,体例不统一,二是描写了外人无从知晓的私密细节和场景,不合现实情理。

从而把自己的书写与《聊斋》的所谓“才子之笔”作了区分。

这种自觉区分,不少学者认为是作者小说观念的保守,使得他不能理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无法创作出《聊斋志异》中那样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

因为,无论是他强调的文体统一,还是描写细节需要亲历现场,其实都是对笔记小说想象性的有意限制。

其结果当然令人遗憾。

不过,许多指责纪晓岚小说观保守的学者,又大多对他创作中反宋明道学家的思想、对其讽刺天理的教条迂腐、不近人情予以了竭力肯定,认为这或许是《阅微草堂笔记》最有价值的部分。

但是,当我们一方面给予了其较高的思想评价,另一方面又遗憾其对想象的自觉抑制时,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两方面,其实对纪晓岚来说是统一的,都是在强调他的笔记书写必须受制于现实。

换句话说,不论是抽象的理学家口中的天理,还是形象的艺术构思,都要回到社会现实,被现实的逻辑所制约。

这种现实逻辑,用他其中的一则笔记开头说,就是“天下事,情理而已。

”这是情与理之间在社会现实中的相生相克,即抽象教条的理被现实的人情所制约,而高远超迈的情,也必须受现实的理所规定。

这样,道学家口中的理,和才子笔下的情,在纪昀看来,都成了不现实的,需要有意加以摒弃的东西了。

这样的思想,恰恰成了他笔记书写中贯通始终的脉络、一种自觉的创作意识。

下面我们稍作展开。

二、用“情理”来怼一怼“天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经摘引了《阅微草堂笔记》的二则故事,以说明其对抽象的、教条式天理的抨击。

《阅微草堂笔记》的人生启示

《阅微草堂笔记》的人生启示

《阅微草堂笔记》的⼈⽣启⽰约束⾃我与⼈为善——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阮班鹤⾸次读《阅微草堂笔记》,只是为了猎奇,只顾欣赏其中的故事,草草略过,因之没有多⼤感触。

这次重新拜读,已是多年之后,再次咀嚼,认真揣摩,竟然尝到了个中滋味,也领悟到了“因果”之道的细微复杂,令⼈⽿⽬⼀新,另是⼀番感悟。

明清笔记⼩说在中国⽂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林林总总灿若繁星,⽽最有名的莫过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由于两⼈所处社会地位不同,蒲为失落⽂⼈意含“泄愤揭露”,纪为体制官僚,⼒主“劝惩戒勉”,在艺术表现⼿法及语⾔特⾊⽅⾯风格迥异,可这两部著作在⽂学史上均有浓墨重彩的⼀笔,⼈们称之为清代笔记⼩说之“双璧”。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号⽯云,直⾪献县⼈,清代著名的⽂学家和思想家,《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他的不朽之作。

作者在其《笔记》中记载了⼤量的传闻野史和⿁怪故事,包括他⾃⼰亲⾝经历的奇闻异事,借助因果报应之说劝⼈⾏善。

虽然有的故事看起荒诞不经,却能针砭时弊、鞭挞丑恶,重在催⼈醒悟,令⼈⾃律,劝⼈向善,痛斥贪婪邪恶,褒扬忠孝节义。

该书⽂体简约、内容繁多,语⾔质朴凝练,颇具特⾊。

正如同鱼洋⽼⼈说的:姑妄⾔之姑听之,⾖棚⽠架⾬如丝。

料应厌作⼈间语,爱听秋坟⿁唱时。

盛时彦先⽣当年在《笔记》付梓时对其做了⾼度的评价,他说:⽂以载道,儒者⽆不能⾔之。

夫道岂深隐莫测密⽽不传,如佛家之⼼印,道家之⼝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在天地,如汞泄地,颗颗皆圆,如⽉映⽔,处处皆见。

⼤⾄于治国平天下,⼩⾄于⼀事⼀物⼀动⼀⾔,⽆乎不在。

⽂,其道之⼀端也。

⽂之⼤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到列朝之史,降⽽为诸⼦之书,将之为百⽒之集,⼜是⽂中⼀端,其⾔⾜以明道……现录《笔记》中《姑妄听之⼆》中⼀个故事与⼤家分享:[原⽂]:莆⽥林⽣霈⾔:闻泉州有⼈,忽灯下⾃顾其影,却不类⼰形。

谛审之,运动转侧,虽⼀⼀与形相应,⽽⾸巨如⽃,发蓬鬣如⽻葆,⼿⾜皆勾曲如鸟⽖,宛然⼀奇贵也。

夏读志怪——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夏读志怪——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夏读志怪——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每个人小时候神仙鬼怪之类的事感兴趣,我也不例外,小时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看这方面的电视剧了。

稍大一些便知道有一本很有名的志怪小说叫《聊斋异志》,便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这本书。

后来便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了。

再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给我买的是最简单的少儿白话版。

其实我最喜欢的志怪小说还不是《聊斋异志》而是《阅微草堂笔记》。

我是个知识面很浅的人,知道这本书还是在七年级时上的一篇课文叫《河中石兽》,当时读了这篇文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背景。

才知道这篇文章源自《阅微草堂笔记》。

后来老师跟我们说作者是纪昀,又叫纪晓岚,当时便联想到了《铁齿铜牙纪晓岚》,于是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今年暑假有时间终于可以上书店买这本书了。

《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主要是讲志怪奇事,但也有很多人生启示,《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所作,纪昀作为一个朝廷高官,写这些家里长短,其实是展示了纪昀作为一代鸿儒,对人生的思考: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我们人们该有着怎样的精神追求?在这本书里都有体现,其实这并不像《聊斋志异》那样,而是更像一本寓言故事集,在故事的最后纪昀总会附上自己的看法与该篇的人生道理,让人在为故事的趣味性而发笑的时候,又能引人向更深层次的方面去思考。

实在是我们高中生必读的一本书,况且这本书也可以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文言知识。

其实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关于一个乞讨的女人的故事,她手拿着一碗饭宁愿饿倒在路边也没有吃,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婆婆还没有吃。

后来她对问她的那个人说了一个故事,以前她没有这么孝顺,但是凡事都知道听婆婆的,有一次她和婆婆在一个破庙里躲雨,听到一个声音问另一个声音,说你为什么没有看清楚路,冲撞了贵人。

另一个声音说,手上拿着追缴的公文太着急了没有看清路。

先开始的那个声音又说,贵人的头上都有七彩祥云,隔着老远都能看见你难道没有看清吗?两个声音说完后,就听到了后面的那个声音,因为被打,而发出的求饶声。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今天,终于把拖了许久的书看完了,然后开始例行反思。

一是,自己的惰性又因为各种理由开始出现,必须加以督促;二是,身体恢复了,就要开始规划时间做事,以期最大效率的利用时间,省得过后后悔。

言归正传,说下《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初读时的趣味,到了书的中间部分甚至后半部分,发生了改变,从中我尝试勾勒了一下纪晓岚的真实情况。

忠君爱民,儒家思想贯穿终生,道家喜自然,佛家说因果,都只为劝惩民风,作者有很多积极思想,但大都没有能跳出封建体制。

后半部分中,狐狸都比人义气,人反而不如畜生。

真有点像现在的恐怖小说主题:鬼比人恐怖,人比鬼心毒。

突然有种错觉,好像从古至今,整个社会并没有改变,只是各个人的位置变了而已,其实我们仍在一个大的循环之中。

除了积累了一些常识和知识,对纪晓岚的理解恐怕要超出电视剧不少,所以,这书还是得看,尤其真的古书,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当时情形,不至于人云亦云过一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2纪昀不愧为一代才子,他的草堂笔记,以简洁的`叙述,浅近的语言,记录了博杂的故事,而又进行了透辟的说理。

选取的四篇隽永的文字,值得我们品味,思考。

刘羽冲为人迂腐,偏爱古书,爱讲古制,达到了盲目愚蠢固执的地步。

他盲从古兵书,又对自己有着盲目的自信,却在遇上土寇时导致了自练的乡兵全队溃覆的后果,几乎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之后他的依古水利书治水的行为又给州民造成了灾难。

最可悲的是,他死后的鬼魂还独步于月夜松柏之下,执迷不悟。

我们在怜悯他时,可曾反思自己是否也是死读书?同时纪昀也指出,书本都是与人有利的,只是怎样运用需要我们不拘泥,并且靠自己的才智去领悟。

医者坚守封建礼教规范,却致使母子二人命丧黄泉。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古代笔记小说,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内涵丰富,发人深省。

首先,书中记录的各种新奇故事让我大开眼界。

这些故事既有官场见闻,也有炎凉世态的描绘,更有风土人情、京师风尚、边地民俗的细致刻画。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其中的种种。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为震撼的是那些揭露社会黑暗面的篇章。

作者通过鬼狐怪谈的方式,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吏治黑暗、民生疾苦的不满和批判。

这些篇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让我对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书中还蕴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

作者通过讲述家庭轶事、人际交往中的点滴琐事,强调了孝道、友情、爱情等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这些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更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智慧。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被作者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染。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上古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这种
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也要保持一颗追求真理的心,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古代笔记小说,它让我领略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提升和启迪。

《阅微草堂笔记》的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的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的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随笔集,该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生动细致的描写所吸引。

冯梦龙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和对环境的详细描绘,使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的真实性。

例如,当他描述一个贪官污吏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丑陋形象,更是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展现出他们的贪婪、狡诈以及对百姓的欺压。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着其中的种种情绪和氛围。

其次,我对《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思考也颇有感触。

在书中,冯梦龙不仅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还融入了对于人生、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在《狐东村》这篇随笔中,他通过对于人性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道德堕落、财富引起的纷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

这些思考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我也喜欢《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幽默风格和妙趣横生的故事。

冯梦龙擅长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写作,使整个阅读过程变得十分愉悦有趣。

他通过一些幽默的描写和妙趣横生的故事,不但使人感到愉快,同时也能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例如,在《论吹毛》这篇随笔中,他讲述了一个关于牵牛花的故事,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于画龙点睛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忽视。

这种幽默风格和妙趣横生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也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倍感轻松愉快。

总的来说,《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既深刻又有趣的随笔集。

通过对于人物的描写、哲理的思考和幽默的故事,冯梦龙成功地将他的思想和感悟传达给了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受到了文学的享受,而且也收获了自我反思和思考的机会。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其他读者也能够带来类似的收获和启示。

因此,我强烈推荐《阅微草堂笔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并从中受益。

纪晓岚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沈冰来源:《档案天地》2010年第08期沧州市国家档案馆珍藏着一部清代著名学者、一代文宗纪晓岚所著的随笔体杂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该书为十六开本线装,一套共十本。

全书以工笔小楷写,每段话后面都有注解,非常详尽。

该书于民国七年(1918)由上海会文堂刊印发行,会文堂主人作详注,蔡元培先生作序。

这个详注本是自该书刊刻以来的第一次详注,是为帮助读者不失其真意,以使“纪氏之书将益受普通人欢迎矣”。

这套书虽历经近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非常珍贵。

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

《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平本至多而无待于注。

《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其所征引闻为普通人所不解,故早有评注本。

《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信手拈来,颇有老妪都解之概,故自昔无作注者。

然纪晓岚氏博极群书,虽无意为文而字字皆有来历,不为证明,读者或不免失其真意。

会文堂主人有鉴于此,特详注而重印之,以与《石头记》评本、《聊斋志异》评本相埒。

从此,纪氏之书将益受普通人欢迎矣。

——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蔡元培序识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别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等,清代乾嘉两朝的重臣。

雍正二年(1724)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河北沧县崔尔庄),嘉庆十年(1815)二月十四日卒于北京虎坊桥住所,享年八十二岁,追谥文达。

纪晓岚二十四岁解元及第,乾隆十九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此后官职不断升迁。

他总计担任过十余部要籍的纂辑长官,曾任内阁中书兼兵部侍郎,五次出掌都察院左都御史,三任礼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乾隆五十八年,五十岁的纪晓岚授命总纂《四库全书》,历十三年而成。

他亲自裁定和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成为中国目录学巨著。

纪晓岚学问淹通,博极群书,但不轻易著书。

传世的小说著作只有一部随笔体杂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所作。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几乎是纪晓岚对自己近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坦诚的自白.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创作前后的10年间,纪晓岚并未回过故乡,但其乡情却始终萦绕其怀.这从他10年间所作奏疏书札墓志碑文中亦可窥见一斑.纪晓岚66岁时,曾上恭谢恩缓(保定河间府,属十四州县)积欠折子;67岁时曾作祭四叔母文;69岁曾奏言直隶河间等府二麦,歉收命赈灾民书;71岁时直隶水灾并上恭谢恩,免河间天津各属积欠折子;72岁时又上恭谢恩赈民免租等七折;73岁时撰伯兄晴湖公墓志铭等.从他为故乡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可见其深厚的亲乡、恋乡、思乡之情,而此情表现得最为深沉浓郁的,还当首推《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的乡恋情结主要是通过他对故乡的地名、人物、事件等描述表现出来的.首先,书中记述了沧州大量的地名.比如,在全书中,河间地名出现37次,东光出现20次,青县出现8次,南皮出现8次,交河(今泊头)出现24次,等等.而出现频率最高者,当首推纪晓岚故里——沧县,其中以景城崔庄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其次则是沧州市区及郊区和献县.纪晓岚儿时常留连于这些地方,因此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提到很多故乡中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多是故事的讲述者,但这些讲述者有的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在《阅微草堂笔记》涉及到的有关发生于沧州的420多则故事中,有名姓者达340余人.这些人物,既有纪晓岚的亲人、朋友、师长,又有地方上的贤达名士、恶少豪强,最多的则是那些生活于社会最下层的仆妇乳媪、僧尼老农、卖面妇、卖花媪等.这些人物出自三百六十行,以闪电式剪影式和浮雕式的形象,组成了一幅青葱葳蕤的巨幅长卷,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这也正是他恋乡情结中最真挚、最深醇的情感.
纪晓岚出生在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属沧县人.他一生的80多年间,有55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在外度过的,其中居京师求仕为官的时间长达40余年之久.而其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故乡度过的,其前后断续累计达26年.对人的一生来讲,也许记忆最深、最难忘怀的时光,并非事业蓬勃的壮年,也并非老成持重的暮年,而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可爱的少年和裘马轻扬的青年.这一时期内所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人物、事件和地点,哪怕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洗磨,也会清晰地保留在记忆深处,历久不逝,常想弥新.而对纪晓岚这样一位鸥沉宦海几十年的人来讲,这一时段的生活更是难以忘怀.正因如此,他晚年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才频频地谈到故乡的地名、人物和事件,即使在殁后,他依然归葬于生养他的热土,叶落归根.

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自序看其小说观

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自序看其小说观

年意兴” 既无 , “ 忆 旧” “ 消遣” 成为其撰 写小说 的主
要 动 机 。纪 昀 所 说 的 “ 当年 意 兴 ” , 即对“ 考证 之 学” 的钻 研 与对诗 文 创作 的痴迷 。而今 年事 已高 ,
意兴渐消 , 但 自己“ 性耽孤寂 , 而不能 自闲, 卷轴笔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0 5
VoI . 35 N O.3 J u n.2 01 4
从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自序看其小说观
王 平
( 山东 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 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0 )

要: 纪 昀《 阅微 草堂笔记 》 在 清代乃 至整 个中 国小说 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 , 纪昀的小说 观却为
还, 跨鹤 看龙 井 。夕 阳没半 轮 , 斜 照孤 飞影 。飘 然

片云 , 掠过 千 峰顶 。 ’ 未及 题名 , 一 客 窃议 日 : ‘ 夕
事, 信笔而成 , 诚如此集题名 , “ 消夏” 而 已。 《 姑妄 听之 自序》 又称 : “ 今老矣 , 无复 当年之意兴 , 惟 时
拈纸墨 , 追 录 旧闻 , 姑 以消 遣 岁 月而 已。 ” 酯 其“ 当

创作 动机 论
驳杂 , 举凡官府吏治 、 道学科举 、 家庭伦理 、 民生疾
苦、 诗 文 曲赋 、 因果 报 应 、 奇 闻异 事 、 三教 特 征 。
小 说 家 从 事 小 说 创 作 的动 机 对 于 小 说 的 品 位、 质量 具有 重 要影 响 , 纪 昀在 自序 中不止 一次 地
现代 学界 所诟病 。纪昀《 阅微 草堂笔记》 五种 自 序和题 词 , 体现 了纪昀小说现的基本特征 , 即重视 劝惩 , 忠厚公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一: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第一次看《阅微草堂笔记》,只是草草略过,把它作为小说故事书看待,虽知道它的题材以因果报应为主,却也没有多大感触。

这次重看,因为看得比较仔细,慢慢咀嚼,竟然让我尝到了个中滋味,才知因缘果报的道理之细微和复杂。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白了几个道理:首先,因缘果报极是细微,小到一饮一啄,一针一线,上公车能坐到哪一个位子,去超级市场能买到便宜的东西,考试拿到几分,这些结果的呈现,隐隐中,都有其前因而决定。

因缘果报与六道轮回,就像连锁反应一样,只要第一个单位起了作用,其他的关联是自然而然跟着起反应。

如果能以原子、电子的现象看三世,那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的连锁反应圈。

只要是一粒原子、电子动了,其他的必然相继起反应。

无数的原子、电子起了反应,再引发无数的连锁反应,用我们的空间时间的观念去解释,便是十方三世的形成、存在,改变和消灭。

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就是这种现象,我们肉体的成长和外在环境的变迁,也都是这种极细微极细微的连续现象。

打个比方:养在鱼缸里的鱼,可能只为了生存的问题而烦恼,但是做为人类的我们,却会为它们只有窄小的生活空间和失去自主能力而感到叹惜。

再者,使我感受深刻的是行善作恶的准则。

真正了解到因缘果报道理的人,他的心必然是一个恶念都不起的。

我们一般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但坏念头却不能止住,那是对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没有完全明白和体会所致,相信的程度未达一百分之一百的原故。

另一个令我动容的地方是对孝道的肯定与提倡。

那种无我和至诚,决非笔墨所能形容!那种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就是专注与至善发挥到了极处的表现。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体会到心忏和行动配合的重要。

心忏不难明白,但不容易做到,因为要以知错做为大前题。

能知错又需智慧与勇气,用智慧去判断,勇气去承担。

一般人根据经典的指引,应该是可以判断日常事理的对错,却没有勇气去承担,不是因为面子问题,就是不愿去面对;或是斗争坚固,不愿服输。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12-21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12-21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12-21《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2010-12-21)【原文】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

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

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

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

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爱堂先生讲,听说有个老学究夜行,忽然遇到其一个已故的朋友,学究素来刚直,也没有什么害怕的,问其去哪里。

回答说,我现在已是在冥间当差,到南村勾魂,恰好与你同路。

于是二人同行恰至一破屋。

鬼说:这是文人的住所啊。

学究问你为何知之,答曰:凡间之人白天自顾营生,性情和灵性泯灭,只有睡的时候毫无杂念,元神清爽明朗,胸中所有读过之书,字字皆吐光芒,从白窍中出来,看起来飘渺缤纷,比锦绣还要绚烂。

博通儒家经典的郑玄、孔安国(均为汉代人),文才盖世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屈原、宋玉,是战国时代的文学家;班固、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其住所上的光芒冲天,能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再下数尺,越下来越差,最差的就像一只萤火虫在房间内一样,人看不清楚,只有鬼神才能看见。

这间房屋上光芒高有七八尺,于是知之。

学就问,我读了一辈子的`书,睡觉的时候光芒高多少丈呢?鬼嗫嚅半天才道:我昨天路过你的私塾,正好你刚刚睡觉,见你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散文集,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这部书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现实以及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洞察,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吴敬梓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对人情世故、权谋权术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他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本质是善良的,但受到环境和利益的影响而产生了扭曲。

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失去了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底线,这种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让人深感忧虑和无奈。

其次,吴敬梓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和见解。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而不是被功名利禄所蒙蔽,应该珍惜时光,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这个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追逐虚荣和物质,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

吴敬梓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坚守初心,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坚持真理和正义,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最后,吴敬梓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文学艺术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强调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的深刻内涵。

他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表达和传承,是人类灵魂的滋养和启迪,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和标志。

在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往往忽视了文学艺术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只顾追逐金钱和地位,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情感的表达。

吴敬梓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文学艺术和人文精神,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启迪,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人性、社会现实以及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和探讨,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内心的勇气和智慧,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和充实的人生。

2022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2022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说实话,我读《阅微草堂笔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猎奇,因为早就听说它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

本人虽小女子一个,胆子不大,但特爱看怪异恐怖荒诞之类的书,既心惊肉跳又满足享受。

疫情肆虐,不能乱跑,假期无聊,于是终于静下心来读读书了。

虽年龄渐长,但脾气急燥的毛病未消,长篇大论,宏篇巨著看了多日还不知故事走向,主人公命运结局如何,啰里啰嗦,往往读不下去,心情烦躁,哪里还谈得上享受?于是就想到了《阅微草堂笔记》。

它虽是厚厚的一部书,块头也不小,但是由一个一个的篇幅都不长的故事组成,短小精悍,不需正儿八经地坐在哪里用功,饭前饭后,甚至蹲厕所的时候都可以读完一篇故事,很是轻松随意;虽是文言写成,但基本上都能读懂意思,实在不懂的结合前后语句,也能猜个大概,所以不过于劳心费神,读起来愉悦惬意。

虽是志怪小说,比不上经史子集、正史巨著,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读来津津有味,也感触颇多,收获小少。

虽说文章基本上能看懂,但纪昀毕竟是生活在清代的人,距今已二百多年了,他所写的文章有好多字现在很少用、不常见,所以很多字都不认识,或原来查过字典,但由于不常用所以再次出现依然想不起来读音和意思,平常读书时怕麻烦,碰到个别这样的字有时连猜带蒙,有时读偏旁,读白字,也闹过不少笑话和尴尬。

于是假期没有工作要赶着做,所以在读书时碰到不会的字就在手机上查一查读音和含义,还别说通过读书,还真正认识了不少的字,纠正了不少的错误读音,知道了很多字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不小的收获吧。

《阅微草堂笔记》是随笔杂记形式的文章,写作方式灵活,文字简洁质朴;内容丰富庞杂,记载了大量乡里乡亲、贩夫走卒、士子文人、基层官场、边疆民族的故事,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情、风俗;有狐鬼神怪故事,又有亲朋好友和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等等,通过读此书,它让我对当时社会状况、生产生活、风俗文化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的对象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因⽽,同样的⽂本、视频,总能得到不同的读后感。

下⾯,店铺为⼤家带来“《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更多内容尽在店铺,欢迎⼤家的阅读。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 20xx年冬,余孤⾝寓居河南新乡,晚上颇有时间,闲来重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于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古往今来,⼈殊不同,道却相同。

虽笔记以记录⻤狐怪故事为主,但于⺠⽣之疾苦,吏治之⿊暗,社会之时弊,世态之炎凉,⼈性之卑微,颇多针砭。

借《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对照当今之中华,余也发⼀回牢骚,咏叹⼀下社会吧。

先来看段作者简介吧:纪昀(1724-1805),清代⽂学家。

⽣于清雍正⼆年(1724年)六⽉,卒于嘉庆⼗年(1805年)⼆⽉,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岁。

字晓岚,⼀字春帆,晚号⽯云,道号观弈道⼈,谥⽂达。

直⾪河北献县⼈。

学问渊博,⻓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200卷。

因其“敏⽽好学可为⽂,授之以政⽆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故卒后谥号“⽂达”,乡⾥世称⽂达公。

纪昀画像《阅微草堂笔记》以⽂⾔⽂为主,读起来颇有些费⼒,如⼀⼀进⾏翻译,浪费时间。

愿读书不愿闻其详,也是⼀种境界吧。

个⼈的理解如有偏颇,也在情理之中。

先来看⼀段盛时彦的序⾔: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印,道家之⼝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

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映⽔,处处皆⻅。

⼤⾄于治国平天下,⼩⾄于⼀事⼀物⼀动⼀⾔,⽆乎不在焉。

⽂,其道之⼀端也。

⽂之⼤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为列朝之史,降⽽为诸⼦之书,降⽽为百⽒之集,是⼜⽂中之⼀端,其⾔⾜以明道;再降⽽稗官⼩说,似⽆与于道矣。

然汉书艺⽂志列为⼀家,历代书⺫亦皆著录,岂⾮以荒诞悖妄者?虽不⾜数,其近于正者,于⼈⼼世道亦未尝⽆所裨欤!河间先⽣以学问⽂章负天下重望,⽽天性孤直,不喜以⼼性空谈标榜⻔户,亦不喜才⼈放诞诗社酒社,夸名⼠⻛流。

读《阅微草堂笔记》

读《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常德江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114-118页
主题词: 《阅微草堂笔记》;题材;笔记小说;小说创作;人物形象;古典小说;思想逻辑;事势;文学作品;思想意义
摘要: <正>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崔尔庄(今属沧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是纪昀晚年追录旧闻之作,写于1789年至1793年之间。

1800年,盛时彦将其合刊为一编,冠以此名。

本文拟就《阅微》中的“议论”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阅微》运用“议论”比较多,怎样认识这些“议论”,成了作品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论者对此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有人就说《阅微》“叙事虽有技巧,却还是议论多于形象,与其说它是小说,勿宁说它是一部封建道德的教科书”。

这就将它完全摈于文学作品之外。

可见,有必要探讨一下《阅微》运用“议论”的问题。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800字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800字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800字既是狐鬼,又谈何侠义呢?但纪昀告诉我们,狐狸和野鬼并不都是无恶不作作恶多端的,至少在他眼里不是。

纪昀也就是纪晓岚,是一个敢说话却又小心眼的人。

因为敢说话,所以得罪人他的同事讨厌都不怎么喜欢他;因为小心眼,所以他当更招人烦了。

但就这么一个“烦人”,却写下了两本书大受欢迎的书——《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写的多半是奇闻怪谈,既是奇闻,那的确离不开妖魔,所以这本书也基本上都是狐狸和的故事。

但它又不同于《聊斋》,他写的狐狸与鬼往往都能看透人世看清楚冷暖,扬善惩恶,这就十分有趣了。

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趣闻一件趣事——有一个知县在一次聚会中无意将他的玉镯放入柜中,会毕却找不到他的玉镯,他马上对自家的女仆触发了怀疑,并拷问她。

他的全被举动全都被一直住在他家屋顶的狐狸看见,狐狸实在不忍心看见女仆受委屈,便在房顶上将事情原委讲上将了逐字逐句,知县如实找到了他的玉镯。

事发的第二天,狐狸却搬走了。

由此看出,邵晋涵笔下的狐狸是通达人性的。

当然令人兴奋的故事并不只是这令人激动一则,有记载狐狸偷窃财物并发放给穷人的,也有野鬼嘲讽读死书的书生的,或是在教训一些紫苞。

我所看到的狐鬼,虽说并不是完全都有情有义,但他们不乏通世晓里的。

他们不会无故害人,但在抓弄心生歹念之人却将其调皮捣蛋的本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既然狐鬼可以是正面人物,那么纪昀为什么非要通过狐鬼来讲述从善之道呢?我想原因有二点:其一,清朝大兴文字狱,文人处理不当就会因为“清”、“明”这第一类敏感字眼而获罪(不知道当时没有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因此,纪昀出于自身安全注意,只好拿狐鬼来评说世道;其二,在封建年代,神鬼之类的东西人们不敢不信,也不会故意亵玩,用鬼来传述道理是最好不过了。

无论如何,纪昀的狐鬼徐元文的确能给人警醒,发人深思。

鬼话不可信,但在纪昀其事的童话故事又不可不信,托他的福,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对鬼神之类的东西不敢乱加评论了。

古代志怪故事阅微草堂笔记

古代志怪故事阅微草堂笔记

古代志怪故事阅微草堂笔记【原创版2篇】目录(篇1)1.介绍《阅微草堂笔记》2.分析古代志怪故事的特点3.探讨古代志怪故事的价值和影响4.总结《阅微草堂笔记》的意义正文(篇1)《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

该书主要记载了各种神怪、鬼魂、仙人等奇幻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展现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代志怪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以虚构的神奇故事来反映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

这些故事往往带有一定的寓意,通过讲述神怪的经历,传递出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狐假虎威”等,都是通过寓言的方式来揭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黑暗面。

古代志怪故事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还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许多故事都传递出了对善良、正义和勇气的赞美,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后世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古代志怪小说集,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总之,《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古代志怪小说集,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也启发了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目录(篇2)1.古代志怪故事的魅力2.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与特点3.阅微草堂笔记的价值与影响正文(篇2)古代志怪故事的魅力古代志怪故事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这些故事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离奇的世界。

它们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2010-12-21)]
【原文】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2010-12-21)。

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

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

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

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爱堂先生讲,听说有个老学究夜行,忽然遇到其一个已故的朋友,学究素来刚直,也没有什么害怕的,问其去哪里。

回答说,我现在已是在冥间当差,到南村勾魂,恰好与你同路。

于是二人同行恰至一破屋。

鬼说:这是文人的住所啊。

学究问你为何知之,答曰:凡间之人白天自顾营生,性情和灵性泯灭,只有睡的时候毫无杂念,元神清爽明朗,胸中所有读过之书,字字皆吐光芒,从白窍中出来,看起来飘渺缤纷,比锦绣还要绚烂。

博通儒家经典的郑玄、孔安国(均为汉代人),文才盖世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屈原、宋玉,是战国时代的文学家;班固、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其住所上的光芒冲天,能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再下数尺,越下来越差,最差的就像一只萤火虫在房间内一样,人看不清楚,只有鬼神才能看见,读后感《《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2010-12-21)》。

这间房屋上光芒高有七八尺,于是知之。

学就问,我读了一辈子的书,睡觉的时候光芒高多少丈呢?鬼嗫嚅半天才道:我昨天路过你的私塾,正好你刚刚睡觉,见你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

你的弟子们朗读的声音,就像在浓云迷雾中一样,实在没有见到什么光芒啊,我不敢妄语。

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这个故事姑妄听之,十之八九是为了讥讽当时迂腐的读书人而瞎编的。

但有一点,读书明理,如果不能明理,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用?现在我对人的评价,先是智商,然后才是情商。

这个好像越来越根深蒂固了。

虽然自己的智商并不高,但是的确不喜欢比自己还低很多的人。

对话困难,鸡同鸭讲,哎,费力气啊。

另外就是职业素养,以及是否系统的接受过商管训练,工作方法和思路是否清晰、对路,这些比单纯的业务技能更加重要。

希望自己今后能多读书,也能够做到光芒万丈,呵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