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文地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水层的形成条件 (1)、岩层具有容纳重力水的空隙。 (2) 、地下水汇集贮存的地质构造,解决能否存得 住水的问题。 (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含水层分类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类型把含水层分为: (1)、孔隙含水层: (2)、裂隙含水层: (3)、岩溶含水层:
下一页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一页
2、潜水的主要特征 • 1)潜水面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大气 降水和地表水可直接渗入补给,成为潜水 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在大多数的情况 下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因而 某些气象、水文要素的变化能很快影响潜 水的变化,潜水的水质也易于受到污染。
• 2)潜水自水位较高处向水位较低处渗流。 • 在山脊地带潜水位的最高处可形成潜水分 水岭。潜水面的形状是因时因地而异的, 它受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控制, 并常与地形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的分类
地下水的埋葬条件是指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状态及 其环境的总称。包括含水层的岩性、产状、厚度、 分布以及与上下覆岩层的关系等。根据其埋藏条件 把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下一页
(二)包气带水 地表以下未饱和带(包气带)中液态地下水称 包气带水。主要可分为两类,即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下一页
3、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指标
(1) 、总矿化度:水中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成分 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习惯上以 105~ 110℃时将水蒸 干所得的干涸 (he)残余物值表示总矿化度。按矿化度 的大小,将其分为:见表4—4。 表4—4 地下水按矿化度的分类 类别 淡水 微咸水(弱矿化水) 咸水(中等矿化水) 盐水(高矿化水) 卤水 矿化度(g/l) <1 1 ~3 3~10 10~50 >50
下一页
(2)、地下水的酸碱性:
强酸性(<5)、弱酸性(5~7)、中性(7)、弱 碱性(7~9)、强碱性(>9)。
(3)、水的硬度:
①总硬度:水中所含Ca、Mg离子的总量。
②暂时硬度:水煮沸后沉淀部分的Ca、Mg离子总量。
③永久硬度:加热后仍然留在水中Ca、Mg离子总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毫克当量/升 =2.8• 德 国度。根据水的硬度大小分为:
1、土壤水
埋葬于包气带土壤层中水,称为包气带水。主 要以结合水和毛细水的形式存在。靠大气降水的入 渗,水蒸气的凝结及潜水由下而上毛细作用的补给。 土壤水主要消耗于蒸发,水份变化相当剧烈,受大 气条件控制。当土壤层透水性不好,气候又潮湿多 雨或地下水位接近地表附近时,易形成沼泽,称沼 泽水。当地下水面埋藏不深,毛细带可达到地表。
上层滞水和潜水
(三)潜水
潜水 是埋藏于饱水带中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 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一般多贮存在第四系
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形成于裂隙性或可溶性基岩中。 基本特征是与大气圈和地表水联系密切,积极参与 水循环。
1、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①潜水等水位线图: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 潜水水力坡降、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潜水埋藏 深度、含水层厚度(有隔水层底板等高线)等。 ②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是从侧面反映 潜水埋藏深度、含水层厚度、岩性及其变化。
(二)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
(1)气态水:气态水式指贮存运移于非饱和的岩 石的孔隙中的地下水。 (2)液态水:分为强结合水、弱结合水、毛细水 和重力水。 • 强结合水:又称吸着水,颗粒表面吸着的水份,其厚度相
当于几个~近百个水分子的厚度。其特征是其内部的压力相 当与• 10000个大气压,密度平均为2.0g/cm3 左右,不能流动 ,也不能利用。加热到105~110℃才可转化为气态水而移动 。 • 弱结合水:又称薄膜水,颗粒表面吸着的相对外一点的水 份。其厚度相当于几百~几千个水分子的厚度。其特征是不 能流动,也不能利用,但外层的水份可被植物吸收。 下一页
2)持水性
岩土的持水性指在重力作用下,岩土依靠分子力和毛细力, 能够保持一定液态水的能力。 常用持水度来表示,持水度是指受重力作用时岩土仍能保持的水 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3)给水性
岩土的给水性指岩土中保持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 流出一定数量水的能力,用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指岩土给 出的水量与岩土体积之比值。给水度在数值上等于容水度减 去持水度。
4)透水性
指岩土能使水下渗、通过的性能。通常用渗透系数表示。 空隙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岩土透水性的好坏,但两者的影响 并不相等,空隙大小经常起主要作用。透水层 指 可以透水, 渗透系数较大的地层,但(目前)不一定含水。
岩土透水性分级
沉积物 名称 砾石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粘性土
给水度 0.35~0.30 0.30~0.25 0.25~0.20 0.20~0.15 0.15~0.05 0.05~0.0
潜水埋藏特征示意图
3、潜水等水位线图 • 潜水面常以潜水等水位线图表示,其绘制方法 与绘制地形等高线图一样。将研究地区的很多潜 水人工露头(钻孔、探井、水井)和天然露头 (泉等)的水位同时测定,绘在地形图上,连接 水位等高的各点即是等水位线图。该图的用途如 下: • A.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垂直于等水位线, 自高等水位线指向低等水位线的方向即为流向。 在流动方向上,取任意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 点间在平面上的实际距离,即为此两点间的平均 水力坡度。
地表淡水、大气水、生物水 0.34% 湖泊淡水 76.7%
河川径流 1.8% 生物水 0.9% 沼泽淡水 9.7%
大气水 10.9%
(1)孔隙 松散岩土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颗粒或 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呈小孔状,称为孔隙。岩土 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常用孔隙度来表示,它是影响地下 水储存能力的重要因素。 (2)裂隙 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颗 粒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孔隙,仅存在由于地壳运动及其 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称 之为裂隙。岩石的裂隙一般呈裂缝状,其长度、宽度、 数量、分布及连通性等空间上差异很大,与孔隙相比, 裂隙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3)溶隙 可溶岩(盐岩、硬石膏、石膏、石灰岩、 白云岩等)中的各种裂隙,由于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 形成的空隙称为溶隙,这种地质现象称岩溶(喀斯 特)。
第四章 水文地质
第一节、地下水的赋存
第二节、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第四节、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及评价
第六节、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赋存
• 地球上的水以不同的物质状态(固态、液态、气 态)存在于地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 中。通常把大气圈中的水降落到地面称为大气降 水;地表上的江河、湖泊、海洋中的水称为地表 水;而把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体的孔隙、裂 隙、溶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 一、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 (一)岩土的空隙
4、水质分析概述
①、简分析
为了了解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一般特征及变化 规律,常采用简分析。其分析项目包括:需要定量分 析的有:HCO3、SO4、Cl、Ca、Mg、Na+K、PH及干涸 残余物,只需定性分析的有NH4、NO2、Fe、Fe、H2S、 CO2。
下一页
②、全分析
全分析一般包括如下项目:HCO3、SO4、Cl、CO3、 NO2、NO3、Ca、Mg、Na、K、NH4、Fe、Fe、SiO2、H2S、 游离CO2、侵蚀CO2、溶解O2、PH、总硬度、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耗氧量、干涸残余物等。上述的项目可 根据需要作相应的增减。
沉积物 名称 卵石 砾石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亚砂土 亚粘土
渗透系数k (m/d) 500.0~100.0 150.0~50.0 50.0~20.0 20.0~5.0 5.0~1.0 1.0~0.5 0.5~0.1 0.1~0.001
等级 Ⅰ 良透水岩石 Ⅱ 透水岩石 Ⅲ 微透水岩石 Ⅳ 极微透水岩石 Ⅴ 不透水岩石
极软水(<4.2°)、软水(4.2~8.4°)、微 硬水(8.4~16.8°)、硬水(16.8~25.2)、极硬 水(>25.2)。
下一页
(4)、水的侵蚀性:地下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及对混 凝土的侵蚀作用。主要是水中的侵蚀性CO2和H离子
例如:CaCO3+H2O+CO2=Ca(HCO3)2
Fe+2HCl=FeCl2+H2↑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裂隙和溶隙
(a)分选好,孔隙率高的沉积物;(b)分选差,孔隙率低的沉积物;(c)砾石 组成的沉积物,砾石本身也是多孔的,因而整个沉积物的孔隙率很高;(d)沉积 物分选好,但颗粒间有胶结物沉积,所以孔隙率低;(e)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孔 岩石;(f)由断裂形成的多孔岩石
下一页
岩石的空隙性
1、物理性质 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比重、导电性及 放射性等。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 、气体成分:氧、氮 ( 源与大气 ) 、 H2S( 还原环境 SO4-2+2C+2H2O→H2S+2HCO3-) 、 CO2 ( 有 机 质 发 酵 、 大 气)。 (2) 、主要离子成分: Cl- 、 SO42- 、 HCO3- 、 Na+ 、 K+ 、 Ca2+ 、 Mg2+ 。一般含盐量低的水以 Mg 、 Ca 、 HCO3 为主, 含盐量中等的水以SO42-、 Na+、 Ca2+为主,含盐量 高的水以Cl、Na为主。 (3)、地下水的胶体成分:Al2O3、SiO2、Fe2O3胶体。 (4)、有机成分和细菌成分:主要有生物活动产生。
(3)固态水:主要存在于地表附近,因温度低而 使水分固结成冰。
下一页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石与水作用时所具有的特征,主 要有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 1)容水性
岩土的容水性是指岩土所能容纳一定水量的能力。容水性用 容水度来表示,容水度是指岩土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 可表示为岩土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随着岩石性质和受力作用的不同,岩土体中各种空隙 的形状、多少及其连通与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别,它们对地 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岩土空隙的成因不 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
地球上水的分布
海洋及湖泊、地下咸水总量 97.47%
淡水总量 2.53% 冰川及永久冻土层水 69.55% 地下淡水及土壤水 30.11%
渗透系数k (m/d) >10 10~1.0 1.0~0.01 0.01~0.001 <0.001
下一页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根据岩石赋留地下水的相对状况分出含水层和 隔水层。 在重力作用下能够给出并且通过相当数量水的 饱水岩层或土层称含水层。含水层必须有良好的 透水性能,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 地形条件,使地下水聚集和储存起来。此外,含 水层必须有一定的补给水量。 隔水层是指在常压条件下,由于重力作用不能 给出并通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或土层。通常由黏 土、粉质黏土和页岩、泥灰岩等透水性能差的岩 石组成的岩层构成隔水层。隔水层对地下水的运 动起着阻碍作用 。
• 毛细水:岩土中的细小空隙(直径小于1mm的孔隙和宽
度小于0.25mm的裂隙)称毛细空隙,在其中的水份称为毛 细水。其特征是毛细水同时受重力和毛细力(表面张力) 的作用,毛细水可传递静水压力,可利用,可被植物吸收 。毛细水上升的高度受毛细直径的控制。 重力水:空隙全部被水份所饱和时,完全在重力作用下 运动的水。 其中主要的是岩土中的毛细水和重力水,因为这两种 水对地下水的工程特性有很大的作用。
2、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 的重力水。
下一页
• 包气带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水, 它是一种局部的、暂时性的地下水。其中既有分 子水、结合水、毛细水等非重力水,也有属于下 渗的水流和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 水(又称上层滞水)。 • 包气带水的特征是:完全依靠大气降水或地表水 流直接下渗补给,因而多位于距地表不深的地方, 以蒸发或逐渐下渗的形式排泄;分布范围有限; 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水量随季节变化,雨季出 现,旱季消失,极不稳定。
③、专门性分析
根据工作需要而定。例在水源调查时,需进行有 毒成分的分析如As、Pb、P、有害有机物及大肠杆菌 等。
下一页
第三节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及特征
(一)地下水的分类
1、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
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 ①孔隙含水层:含水层的空隙为孔隙。即孔隙 含水层。 ②裂隙含水层:含水层的空隙为裂隙。 ③岩溶含水层:含水层的空隙为溶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