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1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是指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学原则1. 渐进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慢慢提高难度。

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逐渐掌握基本概念的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实践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要注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实物模型、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启发性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抽象性原则: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入抽象概念,例如把几何分析的概念引入几何概念教学,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渐把握数学的抽象特性。

5. 兴趣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图像记忆和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或电脑投影仪展示数学概念的图形、实例和计算过程,让学生通过图像的方式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成效。

4. 案例教学策略: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总结,是教学经验的结晶,是约束教学指导思想和实践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依教学目的而定,反过来、遵循教学原则又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障,要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奠定他们健康发展的数学基础”的目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下一些教学原则。

1、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科学概括性强、抽象程度高,而中学生思维的运行往往依赖直观、现实的背景,教学工作需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熟知的现象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问题思考的背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益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数学化原则。

“数学化”指以常见的现象或普通的事例为背景材料,用数学的表达方式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

“数学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是数学知识发生发现过程的再现,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思维和表达活动。

3、再创造原则。

虽然教学工作中的“数学化”不可能成为知识发生发现历史的真实,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却可以成为真实的知识发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必须做好“数学化”的再创造。

首先,“定义、定理、算律”等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再创造”工作应围绕这些核心内容展开。

其次,中学数学课程拥有众多的规律性结论,受教学时限的制约,“再创造”工作应有选择地开展。

第三,在确定“数学化”的课题后,做好相关教学材料的选取、加工和重新组织工作。

第四、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直观展现“再创造”的数学化过程或过程的关键步骤,把学生带入经过教师再创造的“数学化”情境之中。

4、思想实践原则。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丰富、思维容量巨大,科目众多、思维方式多样,形式表述严谨、抽象思维深入,不同门类知识相互交融、思维活动的跨度大、灵活度高,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以探究知识的由来、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领悟蕴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他们的学习是思想上的实践过程。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数学知识是有层次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突出实际:数学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性的数学问题和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3.强调思维: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培养兴趣: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5.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学习的兴趣。

6.注重实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7.多样化教学:数学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8.激发竞争: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赛、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认知心理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6.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如幻灯片、电子白板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翻转课堂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课后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反思。

数学概念教学的法则

数学概念教学的法则

数学概念教学的法则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一些法则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数学概念教学的六条法则。

第一,易于难。

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基础,选择恰当的数学概念引入,使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和掌握。

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具体到抽象。

数学概念通常包含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具体事物、实际问题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概念的图像意象。

例如,在教学整数概念时,可以通过正负温度的比较、钱的增减等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

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建立数学符号和公式的概念。

第三,整体到部分。

数学概念与课程中其他内容存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教学中,应将数学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和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体现整体性。

通过讲解数学概念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数学概念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第四,透明到隐含。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数学概念的透明性。

即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概念背后的隐含规律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通过拼凑、分解、折叠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面积计算中的隐含规律和思维方式。

第五,内隐到外显。

数学概念的内隐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内隐的概念转化为外显的形式,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发现概念的本质和特征。

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函数图像、函数关系式、函数表格等多种表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内涵和外延。

第六,感性到理性。

数学概念的教学应综合运用感性教学和理性教学方法。

在教学初期,应注重感性教学,通过具体事物、示范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为了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当的挑战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结合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难题,或者与学生讨论数学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问题解决过程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解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解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共同进步。

四、提供适当的挑战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教师应当提供适当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以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

总结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当的挑战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展开。

教师应当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莘县樱桃园镇实验中学刘巧红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具体与抽象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严谨与量力的结合、数与形的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发展与巩固的结合。

这些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一、具体与抽象结合的原则。

数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撇开对象的具体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特性。

这种抽象性还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一般来说,数学的抽象性程度越高,其概括性就越强。

同时数学的抽象性还表现为广泛的是用数学符号,具有字词、词义、符号三位一体的特征,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平行”这个词。

其意义表示空间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平面与平面的一种特定位置关系,有专门的符号,并且可用具体的图形来表示。

当然数学的抽象性必须以具体的素材为基础。

任何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就有具体、生动的现实模型。

例如“对应”既是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以原始人的分配、狩猎和计数等具体的活动为现实原型的。

即使高度的抽象也不例外。

例如锐角三角函数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它所联系到的具体内容相对较少些,但上升到任意角的函数时,表现为“圆函数”涉及到具体对象扩展到“圆运动”甚至周期运动,这说明在抽象也仍有相对具体的基础。

数学的抽象性不仅以具体行为基础,而且更以广泛的具体性为归宿。

因此数学中的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

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由由抽象到思维的具体,这是人们认识具体数学事实的基本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贯彻具体与抽象的原则。

(1)注意从实例引入,阐明数学概念。

通过实物直观、图像直观或语言直观形成直观形象提供感性材料。

例如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等实例,来引进相反意义的量。

(2)注意从特例入手,讲解一般规律。

例如讲解亿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先讲特殊情况,再延伸到一般的,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概念教学要遵循几个原则

概念教学要遵循几个原则

概念教学要遵循几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活动如果脱离了整体,或者与整体不协调,都会削弱整体的效果.概念教学的设计要从整体性出发,要在服从一堂课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作用,注意与其他环节的相互联系与配合,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初中数学学科的本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概念教学及课堂教学结构,否则,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三)及时反馈原则
概念教学过程要注重及时的信息反馈,相信学生、善于倾听;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善于抓住学生在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火花,捕捉课堂信息,生成概念.这样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教学节骤、使概念在关键处闪光,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四)时控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受时间制约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应合理地分配每节课的教学时间.考虑哪部分使用时间多,哪部分使用时间少,使时间比例协调,特别是应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上课后前20分钟),放在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概念教学上.但时
间的划分既有时域限制,又有应变可能,以便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因此,数学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基本原则1. 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可操作、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2. 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数学知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学中应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5. 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基本方法1. 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和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实物、图片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可视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和印象。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有效方法,也适用于数学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解题,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VIP专享]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VIP专享]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熟悉数学概念的基本获得方式,掌握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案例角某学校为了探索概念教学的规律,以“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第1课时)”的处理为例,研究了一堂公开课,摘要如下: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数列,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再前后两桌同学(每桌坐两面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什么叫一个数列?何为数列的项?怎样表示一个数列呢?(2)数列的项数是什么?如果按此分类,数列有哪些种类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方式呢?(3)何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理解“数列可以看成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N *)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1,2,3,,n ⋅⋅⋅()n a f n =应的一列函数值”呢?(大约过十分钟,教师抽查各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学生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叫第1项,排在第n 位的叫做第n 项。

学生2:按项数分,数列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

教师:对数列的分类的表述,哪位同学能帮助补充完善一下吗?学生3:我来!按数列的项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数列还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等。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学生4:…………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均很好,说明你们的钻研和讨论是用心和富有成效的。

请判断下面的数组哪些是数列?如果是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1)古代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若将“一尺之棰”记为1份,则每日剩余部分依次是:⋅⋅⋅,321,161,81,41,21(2)古希腊数学家常用小石子摆成如图1的形状来表示数,称为三角形数,它们依次是:1,3,6,10,…(3)1984年至今,我国参加了7次奥运会,所获得金牌数依次是:15,5,16,28,32,51。

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渐进性原则: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2.活动性原则: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概念的规律和性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4.启发性原则: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散性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性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引导性原则: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直接给予学生答案的方式,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发现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7.反馈性原则: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准确和具体的反馈。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小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数学的学习往往需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数学概念,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1. 渐进原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当遵循渐进原则,即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灌输过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反而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概念观念。

2. 具体到抽象原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感觉和经验阶段,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数学概念教学要遵循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即从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和经验出发,引导他们逐步认识数学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和具体情境的讲解,使学生逐渐理解数学概念所代表的抽象规律。

3. 联系实际原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使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具体事物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4. 交互原则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交互原则,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数学概念的传授和学习。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帮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 多元化原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应用问题启发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探究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的五个原则是什么

概念教学的五个原则是什么

概念教学的五个原则是什么概念教学的五个原则是:关联原则、巩固原则、精确性原则、展示性原则和递进性原则。

1. 关联原则:概念教学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通过与学生熟悉的概念进行对比和类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新的概念。

例如,在教授动物的分类时,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猫、狗和鸟类作为例子,来引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概念。

2. 巩固原则:概念教学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这包括重复和练习,以及将概念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 精确性原则:概念教学需要准确和清晰地定义概念,避免模糊和歧义。

教师应该提供准确的定义和明确的示例,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例如,在教授科学概念时,可以使用实验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4. 展示性原则:概念教学需要使用具体的、有形的材料和示例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这可以包括实物、图片、图表等。

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例如,在教授地理概念时,可以使用地图、照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呈现相关地理特征。

5. 递进性原则:概念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先从简单和具体的例子开始,逐渐引入更抽象和复杂的概念,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整个概念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起来,概念教学的五个原则是:关联原则、巩固原则、精确性原则、展示性原则和递进性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概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熟悉数学概念的基本获得方式,掌握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案例角某学校为了探索概念教学的规律,以“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第1课时)”的处理为例,研究了一堂公开课,摘要如下: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数列,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再前后两桌同学(每桌坐两面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什么叫一个数列?何为数列的项?怎样表示一个数列呢?(2)数列的项数是什么?如果按此分类,数列有哪些种类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方式呢?(3)何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理解“数列可以看成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呢?(大约过十分钟,教师抽查各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学生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叫第1项,排在第n 位的叫做第n 项。

学生2:按项数分,数列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

教师:对数列的分类的表述,哪位同学能帮助补充完善一下吗?学生3:我来!按数列的项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数列还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等。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学生4:…………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均很好,说明你们的钻研和讨论是用心和富有成效的。

请判断下面的数组哪些是数列?如果是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1)古代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若将“一尺之棰”记为1份,则每日剩余部分依次是:⋅⋅⋅,321,161,81,41,21 (2)古希腊数学家常用小石子摆成如图1的形状来表示数,称为三角形数,它们依次是:1,3,6,10,…(3)1984年至今,我国参加了7次奥运会,所获得金牌数依次是:15,5,16,28,32,51。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逐步引导:数学教学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启发式教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记忆和机械地应用公式和算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求解新问题的欲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参与到数学的探索中来。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将讲解、演示、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方法与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评估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考虑个体差异: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辅导方式。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6.鼓励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8.及时反馈和评价:数学教学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如作业、测验、考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原则、路径及措施

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原则、路径及措施

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原则、路径及措施作者:张晓斌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18期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数学的出发点,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源泉。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数学概念教学主要又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本文就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路径及实施措施,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原则1.遵循认知规律科学是有规律的,数学科学知识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人们认识与把握数学知识也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坚持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理性、由表及里等规律进行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基础和认识规律,必须把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与数学科学发展规律相匹配,具有逻辑连贯一致性。

例如“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我们必须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首先给出3~4个具体的特殊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形象直观发现这些函数的图象在其函数的定义域内有些部分y 随x的增大而增大,有些部分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种描述性语言叙述能否用来判断或证明一个函数的增减性?这些图象特征能否用数量关系来刻画?能取一些特殊值来刻画吗?选择几个变量恰当呢?又用什么关系来刻画?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选择两个变量x1,x2恰当,而且这两个变量x1,x2是函数定义域的子区间内任意取值,同时满足若x1f(x2)),这样就可以抽象概括出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定义。

进而教师引导学生从定义中辨析出:函数单调性概念具有局部性、任意性和同区间性。

这一教学过程就是符号化、抽象化和一般化的关键过程,也是初中函数增减性与高中函数单调性的重要差异之处,如果处理好了就为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与运用函数的单调性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形成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践的学科,它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并采用一些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1. 渐进性原则小学生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是从浅显到深入的过程。

教师要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地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教学要尽量使数学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实际事物或生活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由感性到理性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要做到概念准确、概念清晰、概念确定,以避免给学生留下模糊的印象。

在教学中要对概念作出准确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既要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又要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独立的个体和整体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新知识和老知识有机地融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全面理解。

1. 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对数学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数学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创设问题、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总结归纳,从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针对小学数
学概念教学,有以下原则和策略。

1. 系统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构建一个
系统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然后逐渐扩展到更复杂
的知识。

2. 具体形象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以具体的事例和图形为基础,使抽象的数学概念
变得更加具象、形象化。

通过实际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3. 引导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给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和猜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
解决能力。

4. 渐进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注重渐进式的学习,逐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错题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
本质和规律。

5. 实际问题导向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
题来巩固和应用数学概念。

6. 合作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
合作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碰撞和交流分享,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7. 趣味性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原则1. 理解为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首要原则是以理解为主。

孩子们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应该注重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而不是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

2. 渐进顺序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遵循渐进顺序的原则,即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顺序和进度,不能急功近利,懂得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入新的知识点,以免造成学生的认知负担。

3. 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除了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4. 贴近生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5. 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数学概念的学习。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趣味性的题材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策略1. 引入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编故事的方式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在情节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可以通过故事给学生讲解相等关系、分数概念等,让学生在故事中领会数学的原理。

2. 利用游戏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设计各种数学竞赛、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总结,是教学经验的结晶,是约束教学指导思想和实践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依教学目的而定,反过来、遵循教学原则又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障,要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奠定他们健康发展的数学基础”的目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下一些教学原则。

1、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科学概括性强、抽象程度高,而中学生思维的运行往往依赖直观、现实的背景,教学工作需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熟知的现象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问题思考的背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益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数学化原则。

“数学化”指以常见的现象或普通的事例为背景材料,用数学的表达方式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

“数学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是数学知识发生发现过程的再现,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思维和表达活动。

3、再创造原则。

虽然教学工作中的“数学化”不可能成为知识发生发现历史的真实,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却可以成为真实的知识发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必须做好“数学化”的再创造。

首先,“定义、定理、算律”等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再创造”工作应围绕这些核心内容展开。

其次,中学数学课程拥有众多的规律性结论,受教学时限的制约,“再创造”工作应有选择地开展。

第三,在确定“数学化”的课题后,做好相关教学材料的选取、加工和重新组织工作。

第四、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直观展现“再创造”的数学化过程或过程的关键步骤,把学生带入经过教师再创造的“数学化”情境之中。

4、思想实践原则。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丰富、思维容量巨大,科目众多、思维方式多样,形式表述严谨、抽象思维深入,不同门类知识相互交融、思维活动的跨度大、灵活度高,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以探究知识的由来、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领悟蕴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他们的学习是思想上的实践过程。

但普遍看来,受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不具备以自修方式完成学业的能力,教师必须做好他们思想实践的引导工作。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与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针对小学生数学概念教学,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原则和策略,以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下面我将从教学原则和具体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原则1. 渐进性原则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

在教学中要遵循渐进性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情境或图形等引入一个新概念,将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逐步提高其理解难度。

2.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原则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直观、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归纳法,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取出数学概念和规律;然后,通过演绎法,将这些概念和规律应用到更广泛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数学概念的教学应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数学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探究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

4. 相关性原则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应将数学概念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如语文、科学、艺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也要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策略1.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具、实物模型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提供直观的感受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实践探究等形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熟悉数学概念的基本获得方式,掌握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案例角某学校为了探索概念教学的规律,以“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第1课时)”的处理为例,研究了一堂公开课,摘要如下: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数列,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再前后两桌同学(每桌坐两面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什么叫一个数列?何为数列的项?怎样表示一个数列呢?(2)数列的项数是什么?如果按此分类,数列有哪些种类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方式呢?(3)何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理解“数列可以看成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N *)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1,2,3,,n ⋅⋅⋅()n a f n =应的一列函数值”呢?(大约过十分钟,教师抽查各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学生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叫第1项,排在第n 位的叫做第n 项。

学生2:按项数分,数列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

教师:对数列的分类的表述,哪位同学能帮助补充完善一下吗?学生3:我来!按数列的项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数列还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等。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学生4:…………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均很好,说明你们的钻研和讨论是用心和富有成效的。

请判断下面的数组哪些是数列?如果是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1)古代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若将“一尺之棰”记为1份,则每日剩余部分依次是:⋅⋅⋅,321,161,81,41,21(2)古希腊数学家常用小石子摆成如图1的形状来表示数,称为三角形数,它们依次是:1,3,6,10,…(3)1984年至今,我国参加了7次奥运会,所获得金牌数依次是:15,5,16,28,32,51。

2(4)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依次是:1,1.4,1.41,1.414,…(5)常数1所构成的数组:1,1,1,1,…(6)数字1和-1相间排列所构成的数组:-1,1,-1,1,…学生们对各小题作了认真的分析并开展了小组讨论,问题的解决十分到位,反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讨论区主持人: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的“心理表征”受到了高度关注。

所谓“多元表征理论”即是更加强调数学概念心理表征的多元性,强调概念表征不同方面的相互渗透与必要互补。

“案例角”中案例,作为探讨概念教学的一堂研究课,案例角中的案例有许多值得品鉴的亮点,请老师们各抒己见。

T1: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自觉主动的建构是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

我认为本课的最大亮点是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达到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大都脱离了教材而且非常流畅,对教师所布置的6个问题的解决也都十分准确,由此也验证了教学效果的令人满意的。

T2:“多元表征理论”告诉我们,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概念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灵活地向学生提供图、表、文字、符号等各种表示,创设出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体质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并得到落实,教学活动也就能开展得生动活泼而富有成效。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节课首先通过六组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列的属性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T3:概念学习的本质是对概念属性的辨认,而例子则是概念属性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对概念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由“多元表征理论”可知,教师提供具体例子时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要恰当使用正反例引导学生辨认概念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通过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本案例中,为归纳得出数列的概念,应先让学生观察若干组数字,思考各组数字的共同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赞同T2的意见。

T4:在列举数字的工作中,许多教师热衷于选取“有规律”的数字,甚至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强化学生对这种“规律性”的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列概念的错误理解。

本案例在选取数组时,做到了:有规律与无规律兼顾;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兼顾;增数列、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兼顾。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分辨、概括的全过程,充分经历矛盾的冲突与解决过程,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T5:心理学研究表明,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是两种基本的概念获得方式。

数列概念的获得方式显然主要依赖于概念的形成,辨认—分化—类比—抽象—检验—概括—形式化是概念形成的七个递进的心理过程。

本案例是先由学生接受数列的概念,再通过六个小题让学生在概念运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其本质内含。

我很认同T4的一些评价,但认为如果先给出六个小题的情景和所对应的数组,让学生在辨析中获得数列的概念,或许更符合教学过程中的一般的心理规律。

T6:本案例如果改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探索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六组特殊数字(即六个特殊数列)的观察,从而发现并提炼数列概念的本质特征,或许更符合概念教学的科学规律性。

由于影响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因素多种多样,各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和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数学概念特征、遵循数学概念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活动过程。

这也是“多元表征理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主持人:老师们的发言均十分中肯,并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

概念教学是个“大”的问题,需要探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希望老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切入点,力求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探索空间。

实践坊下面是在研究“案例角”中案例之后,另一位老师同样以“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第1课时)”为题材的一次公开课的摘要。

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该老收吸收了“讨论区”的成果,对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组数字,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1)古代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若将“一尺之棰”记为1份,则每日剩余部分依次是:⋅⋅⋅,321,161,81,41,21(2)古希腊数学家常用小石子摆成如图1的形状来表示数,称为三角形数,它们依次是:1,3,6,10,…(3)1984年至今,我国参加了7次奥运会,所获得金牌数依次是:15,5,16,28,32,51。

(4)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依次是:21,1.4,1.41,1.414,…学生1:每组数字都有规律。

学生2:不对,第(3)组数字就没有“规律”。

教师:学生1,你能具体解释一下“有规律”的含义吗?学生1:我觉得,“有规律”就是知道前面几个数,可以找出规律,从而写出随后的数字。

教师:学生2,你为什么说第(3)组数字没有“规律”呢?学生2:如果有规律,那么你能确定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所获金牌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教师:不错!看来,“有规律”并不是这四组数字的共同特征。

继续观察,在每组数字中,能否将数字随意调换?调换后还能表示同样的意思吗?由此说明了什么?学生3:不能随意调换,调换后意思就改变了,说明每一组数字都是有次序的。

教师:很好!我们就把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请问,你认为数列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学生4:关键词有两个:“一列数”和“有顺序”。

教师:根据定义,1,3,5,7是数列吗?1,5,3,7是数列吗?它们是否为同一数列?学生5;它们都是数列,但不是同一数列,因为两组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

教师:这说明,两个数列即使它们包括的数字完全相同,只要出现顺序不同,就是不同的数列。

同学们再想想:(5)1,1,1,1,…是数列吗?为什么?(6)-1,1,-1,1,…是数列吗?为什么?学生6:它们都是数列,因为它们也是按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教师:由此可见,数列中的数字是可以重复出现的,只是代表的含义可能不同,如数列(3)的两个16的含义就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辨析了数列的项、项数、表示法等概念,并揭示了数列的函数性。

(具体过程略)智慧屋概念教学要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熟悉数学概念的基本获得方式,掌握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切实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1.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从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等基本特征。

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数学抽象的结果。

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

所谓表征是用某种形式将数学概念重新表现出来。

数学概念的表征是多元的,既可从文字叙述、图象表示和符号表示等方面来呈现,也可以采用实物表征、表象表征或命题表征,具有多元的特点。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表明概念学习必须要有一个按层次递进的过程,只有按照数学概念的层次结构,不断深入地抽象概括,形成优良结构的概念体系,才能准确地掌握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表征的多元性表明不同的表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对概念的不同理解。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继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系统结构。

因此,数学概念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们都被嵌入到组织良好的概念体系中。

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来说,要把概念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考查它们的来龙去脉。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强调概念的前后联系,强调在概念体系中学习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数学概念的获得方式数学概念的获得(概念的掌握),实质上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是两种基本的概念获得方式。

概念的形成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个不同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用归纳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形成是概念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思维过程中最复杂的一部分。

由于概念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抽象某一类对象或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因此概念形成的本质是一种抽象过程。

概念同化是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基础,以数学语言为工具,以定义方式直接给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学生主动地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的同化,实际上是用演绎的方式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其本质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获得新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