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五神学说辨析老年性痴呆
探讨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认识
![探讨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6297a6125c52cc58bd6be58.png)
遇 事 多忘 ” “ 、 凡心 有瘀 血 亦令 人健 忘 ” 徐灏 在《 文解 字 注》 。 说 说 到 :人之 精髓 在 脑 , 主记 识 , 思 从 囟 ” “ 明之体 藏 于 “ 脑 故 ,神 脑 , 明之用 藏 于心 ” 脑无 所 藏 , 明不 发 。 内经 》 日 :脑 神 , 神 《 中 “
・
中医中药 ・
21 0 1年 8月第 8卷第 2 2期
探 讨 老 年 性 痴 呆 的 中 医认 识
唐 寒 芬 . 明 大 何 、
中南 大学 湘雅 二 医 院 中医科 , 南 长沙 湖
4 0 1 10 1
【 要】 中医基 础理 论来 探讨 老年 性痴 呆 的病 因病机 关系 及各 脏在发 病 过程 中的作 用 , 而为 中 医治疗 老年 性痴 呆 摘 以 从
为 髓之 海 , 海不 足 , 脑 转耳 鸣 , 酸 眩 冒 , 髓 则 胫 目无 所 见 , 怠 懈 安 卧 。 王世 雄说 “ 为主 宰觉悟 动 作之 司 ” 人 的情 志 、 ” 脑 。 思维 、
目前在 老 年性 痴呆 的病 因病 机 的共 识 上达 成 一致 的 是 : 位 病
在脑 . 与心 肝肺 脾 肾五 脏 功能 失调 存 在 密切 的关 系 。纵 观 中 医 医 学 文 献 . 年 性 痴 呆 是 以 肾 虚 为 基 础 , 脾 肾 三 脏 功 能 老 心
记 忆等 活 动均 与脑 有关 。 3中 医五脏 与 老年 性痴 呆
的负 担 。现 代 医学仍 然未 明确 老 年 性 痴 呆 的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治疗 方 法 和药物 未 取得 很 确切 的疗效 。然 而祖 国医学 对 老 年性 痴 呆 有着 独 特 的 理 论 认 识 . 重 脏 腑 辨 证 及 整 体 观 注 念, 显示 中医治 法 和用 药 的 自身 优势 。下面 一 一 阐述 中 医对
以中医五神学说辨析老年性痴呆
![以中医五神学说辨析老年性痴呆](https://img.taocdn.com/s3/m/8e6f6f5dd0d233d4b04e69d4.png)
以中医五神学说辨析老年性痴呆标签:老年性痴呆;中医五神学说;辨证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既往对痴呆主要从脏腑功能紊乱角度入手对其进行临床辨证治疗,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
究其原因,在于与形体疾病相宜的辨证理论体系并不适用于神志疾病的辨析。
笔者通过整理中医文献,发现中医五神学说恰能将神机和脏腑有机地联系起来,五神学说既注重了痴呆形神并伤的形成机制,又突出体现了其神志失和的特点。
因此,从五神学说入手,对老年痴呆进行辨析,将为临床辨治痴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对五神学说的认识1.1 五神学说的内涵中医的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人类精神、心理行为活动乃至部分生理活动的认识。
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五种要素,《灵枢·本神》详细论述了五神要素的概念:“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后世医家对五神学说也赋予了丰富的内容。
其中,“神”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表现于外的各种表现和精神心理活动的总的指代,是人类高于其他物种的显著标志。
“魄”,《难经正义》阐述说:“人之初生,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皆魄之灵也。
”魄主要是指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较低级的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呼吸、心跳、耳听、目视、汗液分泌和冷热痛痒的感知、运动和反射的本能功能活动[1]。
“魂”,《左传·昭公七年》疏注曰:“精神性识,渐有所知谓之魂。
”《朱子语类》说:“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
”魂是在魄的基础上建立的初步的感知运动认知结构,这种精神活动仅停留在感觉、表象和与之相统一的本能反射活动水平,此时人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建立,因而是一种低级的、本能的精神心理活动。
“意”,杨上善注:“意,亦神之用也,任物之心,有所追忆谓之意也。
”意具有记忆、思维、注意、推测、意度之义,是一种认知活动的具体体现。
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五神辨证探讨
![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五神辨证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462fbfc7c1cfad6195fa791.png)
BS P D在老年痴呆患者 中发生率是很 高的 , 国外文献报道 , 达 据 多
7% 一 0 0 9 %的痴呆患者在病程 的某个 阶段 出现 心理 行为方 面 的 异常 “ 。心理异 常和行为紊 乱应该 和认 知功 能减退 一样 都是 痴呆 的核心症状 。这些症 状给 家庭 、 社会带来 不容 忽视 的影 响 , 往往是患者住院治疗或家庭看护 的重要原 因 , 也是造成痴 呆患者 住院照料者痛苦 的主要原 因。 2 中医辨治心理行 为异 常的不足 近年 来 , 中医脑病学逐 渐脱离 中医 内科学 , 成为 一 门新兴 学 科, 老年期痴呆是 中医脑病学研究 的主要方 向。但是 由于 中医脑 病研究理论上 尚无重 大突破 , 脑病 理论 尚未能 形成完 整 的体系 。 中医学理论体 系一经 建立后 , 内部 的理 、 、 、 诸方 面逐 渐 其 法 方 药 2 6例 (3 1 ) 无效 2例 ( %) 总有效 率 9 % ; 照组显 效 1 5.% , 4 , 6 对 0 例 (0 4 )有效 2 2.% , 0例 ( 0 8 , 效 1 4 . %) 无 9例 ( 88 ) 总 有效 3.% , 率 6 .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0 0 ) 12 P< . 1 。
维普资讯
医 学 创 新 研 究
。 。 ≯
20 0 8年 6 月 第 5卷
。| ¨ 。 - - 曩≯
第1 8期 ME II EI N V TO E E R H DC N N O A I N R S A C
。 薯 , 曩 _ ≯| 一 曩曩 曩 雩
3 讨 论
不足 , 得辨 证时认证不 全 , 方用 药无据 , 响到 治疗效果 , 使 遣 影 也
中医:痰是痴呆病的元凶!名老中医教您喝五神茶,调五脏,防痴呆!
![中医:痰是痴呆病的元凶!名老中医教您喝五神茶,调五脏,防痴呆!](https://img.taocdn.com/s3/m/c491c81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a.png)
中医:痰是痴呆病的元凶!名老中医教您喝五神茶,调五脏,防痴呆!痴呆据统计,世界上60岁以上的人中痴呆患病率为6.2%,也就是说每100人中约有6-7个人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它已经成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尤为重要!国家级名老中医田金洲告诉我们,从眼睛可以发现老年性痴呆的蛛丝马迹!中医认为,通过人体的表面比如说我们身体的外观、脸部还有眼睛的变化可以捕捉到细微的很早的疾病信息,帮助我们尽早地发现痴呆病。
中医认为,从痴呆发病前到出现症状到最后恶化,“痰”都贯彻始终,痰会存在于肝、肺、脾、胃、肾等脏器。
肾的功能与脾密切相关,脾如果不能好好地运化水湿就会聚湿生痰,痰水气聚,就是气把痰推到哪里痰就停在哪里,最后聚集到脑,所以叫痰迷脑窍。
中医有一个观点“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就包括记忆、语言、思维等各种功能,如果痰阻到脑窍,元神就会受阻;另一方面,脑为髓海,受五脏六腑之精而成,所以脑髓是靠五脏六腑的营养来维持的,如果痰阻在中间,营养物质不能够上升到脑,就会出现脑髓渐消,脑髓减少,那就不能够养神了,因此会出现呆病。
所以及时地发现和祛除痰,有利于我们防治痴呆病,而人体是否有痰,其实也可以从眼部的一些变化看出不来。
专家带来了一个神秘仪器——目诊仪,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眼象看健康。
这是一个我国研制的利用无影成像大数据人工智能仪器,是在上万人的信息基础上又通过2000多年的中医的古籍的经验积累来研制的。
▲专家介绍目诊仪第一步:发现异常眼象它能够发现眼睛上的5种异常眼象变化:斑:圆形、椭圆形,不隆起于白睛表面的有色斑片;点:比斑小,一般在血脉的末端;丘:高于白睛表面的不透明的隆起;月晕:中心有点,点周围有斑,不突出于白睛表面;雾漫:在穹窿很深的部位,如同雾霾一样的东西,外沿不清晰;第二步,辨颜色这5种特征的颜色为黄色或深黄色时,往往代表体内有“痰”,在深黄色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紫色,可能夹有瘀,多数情况下是痰瘀互结。
老人痴呆中医说法
![老人痴呆中医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ec69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e.png)
老人痴呆中医说法
在中医理论中,老年痴呆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或“老年性痴呆”,属于中风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的理论,老年痴呆可以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以下是中医对老年痴呆的一些解释和治疗方法:
1.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细胞功能减退。
因此,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对改善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2.肾虚衰退: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脑髓受肾精滋养。
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可能导致脑髓不足,进而影响脑功能。
因此,调理肾气、滋养脑髓对改善老年痴呆也很重要。
3.心火上炎:中医认为,心火上炎可能导致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与老年痴呆有一定关系。
因此,清热降火、安神益智可以帮助缓解相关症状。
4.经络阻塞: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可能与脑部经络阻塞有关,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导。
因此,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
针对老年痴呆,中医治疗通常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老年痴呆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治疗过程需要持续而长期,患者及其家人需要耐心和配合。
另外,中医治疗老年痴呆通常是辅助性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
![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https://img.taocdn.com/s3/m/387f2c7e767f5acfa1c7cd9c.png)
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导读: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
中医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认识,认为他跟我们的脑袋以及心都是有关系的啊你。
老年痴呆从中医的解读分析也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衰老导致的各种器官的衰落。
那么,中医眼中老年痴呆具体是什么原因呢?……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
中医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认识,认为他跟我们的脑袋以及心都是有关系的啊你。
老年痴呆从中医的解读分析也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衰老导致的各种器官的衰落。
那么,中医眼中老年痴呆具体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心与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有很大关系。
智能为脑所主,也与心有很大关系。
因此老年痴呆跟心脏偶感的。
脑之所以能正常工作,有赖于脑髓的充养,神明的主导。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气,生髓充脑;脾为后天之本,主化生气血;心神明,主血脉运行。
显然,脑的功能正常与否,脏器的盛衰密切相关。
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
肾虚、脾虚以及心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
因此老年痴呆的发生跟这些也是有关系的。
年龄增加功能也渐虚弱,出现生理性衰老。
老年人久病缠身,更易气血亏虚。
这样的结果就是比别人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
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失调,则气血津液的运行机制发生障碍,气机不畅则为气滞。
进一步耗伤气血精髓,加重脏腑虚损,导致恶性循环。
最后导致的神明失常发生了老年痴呆也就解释了。
中医眼中的老年痴呆。
老人的正常衰老,导致的各种器官功能的失调以及衰退,引起的脑部以及我们的心脏的退化导致了老年痴呆的发生。
第一:要注意老年痴呆患者的禁忌,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第二:安排适当而合理的活动。
从简易动作开始,如做一些老人力所能及的轻微家务劳动,这样既可减轻早期病人的焦虑情绪,又可促进老人体质健康。
第三:老年痴呆患者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若吃鱼虾,应代将鱼刺取出,虾壳剥掉,以免鱼刺噎喉。
第四: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比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简化太极拳等。
第五:应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的为老年人增减衣服,避风寒防感冒。
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8cadb0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a.png)
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慢性器质性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特征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智能减退、行为及性格改变,影响工作生活,并随着时间延长渐渐加重。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脑为髓海”,肾虚则脑髓不充。
老年痴呆的治疗当以益肾健脑、填髓增智为主,兼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老年痴呆症的产生主要与肾精亏虚、心脾不足、肝阳上亢、痰浊壅盛有关。
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海,脑与人体的精神、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密切相关。
肾虚则生髓功能减退,出现髓海不足,神明失养。
脾主意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
今脾受病,神明被阻,意舍不清,心神不宁,则使人健忘。
肝阴不足,风阳上扰,神明被阻,则精神烦乱。
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致聚湿生痰,痰蒙清窍,则出现头晕、健忘、神疲等症。
因此,要辨证论治老年性痴呆。
肝阳上亢型:症见烦躁易怒,头晕健忘,舌质红,脉弦细。
一般伴有高血压病史,发病较快。
采用平肝潜阳法,以杞菊地黄丸或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药用熟地、枸杞子、菊花、山茱萸、山药、益母草、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思虑伤脾型:症见精神疲惫,食少心悸,形体消瘦,健忘失眠,舌质淡,肪细无力。
用补养心脾法进行治疗,以归脾汤等回头治疗,药用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大枣、生姜、党参等。
肾精亏虚型:症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且症状会逐渐加重,舌质淡、脉沉细。
治以益精补肾之法,药用紫河车、生地、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茯苓、牛膝等药物。
痰湿蒙闭型:症见精神淡漠、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默默不语、形体肥胖,舌质淡苔滑,脉濡细。
用豁痰开窍法治疗,可选用苏合香丸加减应用,药用半夏、橘红、茯苓、胆南星、枳实等。
治疗老年痴呆症,也可常用中药人参。
人参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和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
能改善中老年人的微循环,提高记忆、学习能力。
老年性痴呆(脑萎缩)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老年性痴呆(脑萎缩)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https://img.taocdn.com/s3/m/65ce4df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d.png)
⽼年性痴呆(脑萎缩)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处分【概述】⽼年性痴呆是现代医学病名,是指⽼年期(60岁以上),发⽣的慢性进⾏性精神衰退性疾病。
临床⼀般分原发性痴杲和脑⾎管性痴呆。
前者以脑组织弥漫性萎缩和退⾏性为主,也可能与感染,中毒,遗传和精神因素相关,以缓慢进⾏智能丧失及情感性格,⾏为改变为临床特征;后者亦称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以脑动脉硬化脑缺⾎或岀⾎为其病理基础,由此引起脑功能障碍,并岀现精神神经症状与体征。
【病因病机】本病类似中医学⽼年⼈癫狂症,是⼀种由于⽣理病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综合征,常在60岁以上⽽发病,由于⽼年⼈年⾼体弱,脏腑功能⽇趋疲惫,⼼脾有损,⽓⾎不调,⽇久肾虚髓少,⽆以奉养⼼神,遂使清窍失灵,导致神志错乱,发为“癫证”。
旦⽓郁热炽,化⽕动风,挟淤痰浊,上蒙清窍,也可发为“狂症”。
所以,⽼年性痴呆有正虚与邪实两个⽅⾯。
正虚是本,邪实是标,不论正虚或邪实,清窍闭塞,神志失常是⽼年性痴呆的主要病机。
《内经》⽈:“肾主⾻⽣髓,通于脑”“补肾荣脑”。
《⼲⾦翼⽅》⽇“⼈五⼗以上阳⽓⽇衰,损与⽇⾄,⼼⼒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惰怠。
”以上指出了⽼年智能的降低,与⼼肾功能的衰退相关。
肾精不⾜则志⽓衰,不能通于⼼,故迷惑善忘也,可见肾中精⽓虚衰是引起智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健忘在脑,因“脑为六神之府”,王凊任《医林改错》指出:“⼩⼉⽆记性者,脑髓未满;髙龄⽆记性者,脑髓渐衰。
”⼀⾔道出了⽼年⼈智能低下,病变主要因素是脑髓失充的病理变化。
所以,⼼之⽓⾎不⾜,肾之精⽓亏损,脑之髖海失充是致病关键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年性痴呆除正虚⽅⾯外,还有邪实的另⼀⽅⾯因素。
由于⽼年⼈正⽓⽇衰,⼼脾两亏,⾎脉不利,痰滞⾎淤,痰淤內阻,营卫失调,也是导致⽓⾎供养不畅,加重⽼⼈智能低下的恶性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管病变和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与⽼年⼈痴呆综合征之间均有密切的联系。
这与古代医学家早就提出的“⼼⽓空虚神不清⽽⽣痰”,癆迷⼼窍则遇事多忘。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12bd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b.png)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肾精亏虚,中医认为肾主脑,脑为脏腑之海,主精神。
肾精亏虚是老年痴呆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肾精亏虚导致脑髓失养,脑络失养,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2. 脑络瘀阻,中医认为瘀阻则痛,病久则变。
因多年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疾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脑络瘀阻,影响脑部供血供氧,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3. 情志失调,中医强调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的悲伤忧虑、过度思虑等情志不畅会导致心脾失健,进而引发老年痴呆症。
4. 脑络失养,中医认为脑为神明之府,主司人的思维、记忆、意识等功能。
脑络失养是老年痴呆症的重要病机,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功能减退。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肾精亏
虚、脑络瘀阻、情志失调和脑络失养等方面。
在治疗老年痴呆症时,中医通常会从调理肾气、活血化瘀、调理情志等方面入手,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当然,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会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针灸、草药、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以期取得良好的疗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老年痴呆症的解释
![中医老年痴呆症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597e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8.png)
中医老年痴呆症的解释
中医对于老年痴呆症(通常称为老年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脑部疾病,通常在老年人中发生,其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情感变化和行为障碍。
中医将老年痴呆症视为是气血不足、肾虚、痰浊等因素导致的脑部功能失衡的结果。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的理解包括以下方面:
1.肾虚和脑神经营养不足: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生命之本,肾虚可
能会导致脑部神经的养分不足,从而引发认知功能下降。
中医
治疗可能涉及到调养肾气,以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2.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中医通过调整气
血的平衡来改善脑部的氧供,以减缓痴呆症症状的发展。
3.痰浊和瘀血:中医认为,痰浊和瘀血可能在老年痴呆症中扮演
一定的作用。
通过排除体内的湿痰和瘀血,中医希望改善脑部
的清晰度和功能。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通常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按摩、膏药和调整饮食等方法,旨在平衡体内的气血、肾气和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的,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在科学验证方面的证据相对较少,且通常用作辅助治疗方法,而不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通常需要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中医的辅助治疗,以提供最佳的病情管理和症状缓
解。
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个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并与医疗专家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d9b0c70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c.png)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
因此,许多老年痴呆患者希望通过中医治疗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方。
传统中医学将治疗老年痴呆症分为五类。
其中,痰浊阻窍类的症状包括神情呆滞、缄默少言、倦怠嗜卧、胸闷不饥、头重如裹、脘腹痞满、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厚腻、脉弦。
治疗方案为洗心汤加减,包括人参、甘草、半夏、陈皮、石菖蒲、茯神、枣仁、、胆星、竹茹等草药。
同时,根据病情可加入黄连、全瓜蒌、天竺黄、竹沥水、白芥子、枳壳、厚朴等草药,以帮助化痰开窍,健脾益气。
气滞血淤类的症状包括神情呆滞、智力减退、语言颠倒、善忘、口干不欲饮、肢体麻木不遂、舌质暗紫或有淤斑淤点、舌苔薄白、脉细弦或涩。
治疗方案为血府逐淤汤加减,包括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川牛膝、柴胡、枳壳、甘草、人工麝香、水蛭等草药。
若兼气虚乏力,或防止活血药耗气之弊,可加入黄芪。
对于血淤化热、苔黄脉数者,可加入夏枯草、钩藤、丹皮等草药。
如果出现项背强急不适,可加入葛根。
此方可行气活血,宣窍醒神。
心脾两虚类的症状包括神情呆滞、抑郁寡欢、倦怠思卧、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案为归脾汤加味,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木香、桂圆肉、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石菖蒲、五味子、槐米等草药。
如果出现倦怠思卧但卧而不安,睡眠不实的情况,可与孔圣枕中丹合方。
如果兼阴虚,可加服龟版胶,如果兼阳虚,可加服鹿角胶。
此方可补益心脾,健脑益智。
髓海不足是一种病症,表现为脑转耳鸣、表情淡漠、思维迟钝、怠惰思卧、毛发焦枯、骨软瘘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两尺无力等。
治疗方法是服用补天大造丸,成分包括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紫河车粉、龟板和鹿角。
如果头晕较重,可以加入天麻、菊花和制首乌;如果智力减退较重,可以加入槐米、黑芝麻和桑葚。
老年性痴呆病的中医辩证论治
![老年性痴呆病的中医辩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136cbf27ed630b1c59eeb597.png)
十 以上 阳气 日衰 , 与 日至 , 力 渐 退 , 前 失后 , 损 心 志 兴 白芍各 1 2克 ,0剂 水 煎服 。三诊 自述 全 身 有 力 , l 耳
居怠惰 。 《 学 入 门 》 “ 者 髓 之 海 , 髓 皆 属 于 聪 目明 , 应 灵 活 , 压 正 常 , 淡 红 苔 薄 白 , 细 。 ” 医 :脑 诸 反 血 舌 脉
脑。 《 ” 景岳全 书》 “ : 痴呆证 , 凡平素无痰 , 而或 以郁 嘱欺 服用 ( 浓缩 ) 味地 黄丸 , 日3次 , 六 每 每次 8粒 , 坚
课题 。
5克 , 水煎 服每 日一剂 。
笔者根据《 灵枢、 经脉》 “ : 人始 生, 先成精 , 精成
方进 1 0剂 , 晕 耳 鸣 减 轻 , 眠安 稳 。药 证 相 头 睡
而脑髓生。 《 ” 灵枢、 海论》 “ :髓海不足 , 则脑转耳鸣 , 符 , 再进 l 0剂, 肢体麻木 消失, 情绪安定 , 记忆力增
变 。其 病理改 变是 弥漫性 脑皮质 萎缩 , 室和脑 沟 扩 不 足 。治 宜 : 补肝 肾, 精 益髓 。方 选 : 归 丸 加 脑 滋 填 左 大, 神经 细胞凋 亡 。本 病 的 发 生无 明显 性 别 差 异 ,0 味 : 地 、 板 、 杞 子 、 茱 萸 、 药 、 牛 膝 、 首 4 熟 龟 枸 山 山 怀 何
1 肝 肾虚 亏 、髓海 不足
情 志失调 , 肝郁 气滞 , 血瘀 阻络 , 络硬 化 而发为 脑
马某 , ,4岁 。2 0 男 6 0 6年 8月 2 日初 诊 。一 年 0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范畴及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范畴及病机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21b677ff46527d3250ce007.png)
…
…
…
…
…
…
…
…
硎
~
— — 一 一
盔 澎髻锯
2 0 年 0 7 第 8卷 第 6期
“ 1 废则神机 化灭 , 叶 l人 升降息 则气 立孤危 。” 气机 不 畅同 时 影 响气对血 的统 帅作用 , 致使 血运 失 常 , 血气虚 , “ 脉不通 ,
论》 。 )
极一病证 方论 ・ 健忘 汪治 》 :今 睥受 病 , 说 “ 则意 念 不清 , 心
《 中医 内科 学 》 为本病 是 以 呆傻 愚笨 为 主要 临床表 认
现的一 种神志 疾病 , 在纷 繁多样 的临床表现 中总 以渐进 加 重的善忘前 事与呆 傻愚笨 以及 性情改变 为其共有特征 。
从上 述 记载 中可 以看 出 , 然 中医学 中没有 “ 虽 老年 性
录》 首立 “ 病 门” 中 呆 进行 专 门论 述 。明 ・ 李时珍 在《 本草纲
目》 中明确提 脑与精神 活动有关 , “ 称 脑为元神之 府” 。王 清任《 医林 改错》 也说 “ 高年无 记性 者 , 髓渐 空 ” 脑 。观察 到
老年人 易患痴 呆的现象 , 并对痴 呆的 临床证候 表现作 了详 细 的记载 , 即记忆 力减退 , 神情 淡漠 , 情呆滞 , 表 反应迟 纯 ,
神 不宁 , 使人健忘 , 心力思量不 者 , 也” 尽 是 。清 ・ 程曦《 医家 四要 ・ 病机约 论 ・ 癫狂者 审阴 阳之邪并 》 日 :癫疾 始发 , “ 志
意不 乐 , 则精神 痴呆 . 甚 言语 无伦 , 睡于 平时 . 而 乃邪 并 于
阴也 。” 王肯 堂《 治准绳 ・ 明・ 证 颠狂痫 总 注》 出 :癫者 或 提 “ 狂或愚 , 歌或笑 , 或 或悲 或泣 , 醉如痴 , 如 言语有 头 无尾 , 秽 清不知 , 积年 累月不愈 。” ・ 清 叶天士 《 临证 指南 医案 ・ 癫痫 》 指 出“ 由积 忧积 郁 , 病在 心 脾胞 络 , 阴而 不 宜 , 气郁 则 故 迷, 神志 为之 混淆 ” 。
老年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
![老年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3e821d02020740be1e9b3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中医学认为,脑是神明功能产生的起源地,是产生神明的实质性脏器,又称元神之府。
但脑的神明功能正常发挥与身体的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
中医学认为,脑是神明功能产生的起源地,是产生神明的实质性脏器,又称“元神之府”。
但脑的神明功能正常发挥与身体的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一要依赖于强盛的心功能,因为“心主血脉”,心的功能正常,血脉就能通畅,血液就能充分营养大脑;二要依赖于充足的肾精,只有肾精的充足,才能化生脑髓,心肾功能正常致使脑细胞不致过多凋亡而出现脑萎缩。
当然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会影响到气血和肾精的化生,肺脏和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会对各种精神症状如幻觉、幻想、夜间游动、对镜自语等产生影响,所以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五脏的化生气血,脑髓的功能都有密切的关系,尤以心和肾的功能是否正常更加相关。
当然这里说的是中医概念的心脏和肾脏,与西医在概念上是有一定区别的。
辨证治疗
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虽然现代医学已经达到分子水平,然而在治疗上仍没有理想的延缓病情发展的办法。
当前中医研究认为,老年性痴呆主要与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脾肾两虚、心肝火盛、痰浊阻窍和气滞血瘀等有关。
但我在多年的临床中总结出,老年性痴呆在临床上主要可分为心气不足和肾精虚衰两大类型。
当老年性痴呆患者出现健忘、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语、静则嗜睡、音低、易惊、面色少华、左寸沉弱或濡或浮大而虚这些症状表现时,属于心气不足类型,应用调补心气的方法;而出现健忘、行动迟缓、动作迟钝、操作错误、语失流畅、头倾背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老年痴呆症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老年痴呆症](https://img.taocdn.com/s3/m/ee4b5ed887c24028905fc3b4.png)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该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病情较轻者可出现智力减退、神情呆钝、情感淡漠、寡言少语、言语错乱、健忘等症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终日不语、闭门独居、喃喃自语、言语颠倒、喜怒无常、不欲饮食、数日不知饥渴、生活完全依赖别人帮助等症状。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症属于“呆病”、“善忘”、“癫证”、“痴呆”等范畴。
该病是由于精气亏损,清窍失养或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瘀等诸邪阻滞脑窍,导致脑的智能活动发生严重障碍所致。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老年痴呆症分为7个类型:髓海不足型、肝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痰浊阻窍型、瘀血阻窍型、肝阳上亢型、心火亢盛型。
笔者对此病研究多年,发现中医对治疗此病有明显的优势,下面就介绍一下各种老年痴呆症的特点及如何用药治疗,供参考:1髓海不足型老年痴呆症:该型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表现为智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减退、定向力减退、判断力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静而少言、头晕耳鸣、倦怠思卧、腰膝酸痛、骨肉痿弱、齿枯发焦、舌质淡红、苔薄或少苔、脉沉细弱。
治疗该型老年痴呆症应坚持添精补肾、充髓养脑的原则,可选用补天大造丸和补肾益髓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熟地黄、龟板胶(烊化)、猪脊髓、骨碎补各15克,山茱萸18克,怀山药30克,紫河车粉(分冲)6克,五味子、川断、石菖蒲、广郁金、炙远志、川芎各10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3次服完,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2肝肾亏虚型老年痴呆症:该型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表现为智力减退、神情呆钝、动作迟缓、语不达意、沉默少语、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肌肤不容、面红少泽、颧红盗汗、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治疗该型老年痴呆症应坚持滋补肝肾、安神定志的原则,可选用左归丸和杞菊地黄丸加减。
从中医理解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
![从中医理解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efde7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8.png)
从中医理解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咱们今晚谈谈关于老年痴呆,这个问题呢,离大家应该都比较远啦,那么去了解是怎么回事,从理解人体的角度去了解怎么发生的也是有必要的,同时也借此加深对人体的理解啦。
对于老年痴呆,简单的来说就是,脑袋不好使啦。
一般是60岁以上的人出现,所以叫老年痴呆,但是并非是只有老年人才出现啦。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脏腑的角度来说。
你们还记得去年讲黄帝内经的时候谈到脏腑的时候,哪个是主管脑袋聪明的呢?黄帝内经里原文是这样说的:“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者,引也,引水谷和利精神”也就是说,人的聪慧,精神,都要依靠肾。
那么对于老年痴呆这个问题,容易知道,其根源一定和肾有关系啦。
肾引水谷和利精神,如果肾气虚了,那么容易出现心肾不交,然后智慧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一些年轻人,肾气虚了,人反应迟钝,不能专注,也同属于一类啦。
对于老年痴呆呢,其根本就是肾虚了,脑髓亏虚了,根本在肾,同时也涉及到心,脾,肝,肺等。
人的思维,精神这些需要物质基础的,这个物质基础具体的就是髓。
这个髓是咋来的呢?是由水谷精微经肾精的参与而生,肾气旺盛,生髓的机能才会旺盛。
为什么小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记忆,或是思维,认知各方面都跟不上成年人的趟。
也是因为小孩子还在不断成长,脑髓还不充实。
而老年人,逐渐的越老越小,甚至出现老年痴呆了,则是因为随着年老,肾亏虚了,脑髓逐渐亏空了,所以出现和小孩子一样的思维活动状态了。
大家能理解老年痴呆产生的根本原因了吧?另外,出现老年痴呆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被痰湿给蒙住了。
这个细说起来,也和肾有关。
肾气虚衰, 肾虚水无所主,同时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这些水湿就积聚生痰。
同时,饮食水谷不能更好的转化为精气血,反而容易生出很多痰湿。
这些痰浊,蒙住清阳,然后就导致各种头晕目眩,健忘等。
除了痰湿能蒙住清阳,还有瘀血也会导致。
而瘀血的出现,也多由于气虚了,气血运行就无力了。
然后出现气滞血瘀等。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脑髓得不到源源不断的滋养。
老年痴呆的中医诊治
![老年痴呆的中医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e66b3a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2.png)
老年痴呆的中医诊治病位在脑,病变在脑神在历代文献中,《内经》最早提出“心主神明”。
而《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探,精神将夺矣。
”李时珍亦说:“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更明确提出:“灵机记性在脑。
”可见中医一直不否认脑主神明及其在思维、记忆、意念、运动、任物等方面的功能。
脑其位最高,为奇恒之府,总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心分神明之心和血肉之心,而神明之心隶属于脑的功能,为君主之官。
因而,脑有统御神、魂、魄、意、志五神之功。
脑即指脑髓而言,脑为髓之府。
若因各种原因致脑髓的血脉不利,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轻者脑络瘀阻,脑髓失荣,久之遂生窠囊。
重者络破血溢,压迫脑体,最终致脑体缩小,脑之用不能,魂不能升,魄不能降,感觉运动障碍,脑不主神,智力下降,心不藏神,心烦失眠,甚则性格及人格发生改变。
肾精虚衰,脾胃虚弱,累及多脏中医之脑髓与西医之脑神经不同。
脑髓的生成靠肾精所化,《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肾藏精,精充髓,髓荣脑,“脑为髓之海”。
《医学心悟》明确指出:“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
”人体的衰老突出表现在肾的退化上。
脑与髓均为奇恒之府,和五脏六腑相同,其生机、盛衰都赖肾中精气的激发和推动,故肾是人体生理退化始终之渊薮。
人至老年,肾中真阴真阳不足,肾不化精,精血不足,髓海失充,造成髓少不能养脑,脑失滋养枯萎,萎则神机不用,五神失主,故临床上老年性痴呆常伴有肾虚症状。
正如《灵枢·海论》所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因此,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演变以肾精虚衰为本。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的生长发育,其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均有赖于脾胃之运化。
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云:“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又如李东垣曰:“凡有此(脾胃)病者,虽不易变生他疾,已损天年”,“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故其人寿。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7f2d48232cc58bd63086bd2e.png)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关键词】老年痴呆;病证;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
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最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无法对那些古代医籍中描述的痴呆进行现代医学的分类,在中医学上也无老年痴呆的相应定义,但是痴呆在中医归属“呆症”和“健忘”。
如《左传》[2]曰:“不慧,盖世人所谓白痴”,是中医学对本症的最早论述。
《黄帝内经》[3]中也有关于本病的部分描述。
《内经》最早提出“心主神明”。
《灵枢・海论》所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肾藏精,精充髓,髓荣脑,“脑为髓之海,为元神之府”,“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李时珍亦说:“脑为元神之府。
”《灵枢・天年篇》说:“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相当于“心神失常”“善忘”“呆病”“痴证”及“郁证”等。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探,精神将夺矣。
”《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汉代《华佗神医秘传》[4]最早正式称之为“痴呆”。
唐代《千金翼方》[5]对痴呆进行了较具体的描述:“人五十以上阳气始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失前后,兴居怠惰”。
宋・洪迈《夷坚志》记载了老年期痴呆“暮年忽病忘,世间百物皆不能辨,与宾客故旧对面不相识……阅三年乃卒。
”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6]中首次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
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易不常。
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但查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则悉宜服蛮煎治之,最稳最妙。
然此症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待时而复,非可急也。
痴呆的中医诊疗要点解析
![痴呆的中医诊疗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e8a53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5.png)
痴呆的中医诊疗要点解析定义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者——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独语,言辞颠倒,行为异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释义痴呆,又名呆病、昏瞀、老人病等。
流行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据国外资料,在65岁老人中,明显痴呆约占5%,80岁以上者增加到20%,如以轻中度痴呆合并估计,则要超过上述数字2-3倍之多,其中半数以上为Alzheimer病(原发退性行痴呆)。
1992年上海市静安区进行的痴呆流行学调查,发现65岁以上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4.84%,其中Alzheimer 病患病率为3%。
历史沿革1.明以前对痴呆的专论极少,对痴呆的认识不很明确。
虽有“文痴”、“武痴”之分,但概念不清。
“文痴”一般指癫证,“武痴”指得是狂证。
2.明·张京岳首次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立“癫狂痴呆”专论,对其病因病机、症状描述、治疗预后作了较详论述。
3.清·陈士铎《辨证录》立有“呆病门”,提出因肝气郁、胃气衰、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
其治法“开郁逐痰,健胃通气”,并立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
范围西医之老年性痴呆(真性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阿尔察默氏痴呆)、血管性痴呆(过去称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为第二位原因)、混合性痴呆、脑叶萎缩症、正压性脑积水、脑淀粉样血管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等出现的以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均可参照本病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年迈体虚年老→脏腑功能减退,阴气自半→肝肾阴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痴呆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一身之主。
“脑为髓海”《医林改错》:“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年高→气血运行迟缓→血脉淤滞,脑络瘀阻→神机失用→痴呆老年性痴呆与衰老关系密切,脑组织中有大量的老年斑足以证明,由于脑神经细胞退性行改变和死亡,造成脑组织弥漫性萎缩而引起痴呆。
中医痴呆的概念
![中医痴呆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c041c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b.png)
中医痴呆的概念中医痴呆是指中医学认为的一种疾病,它是指智力障碍和记忆障碍等症状的综合表现,病程缓慢而进行性,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
中医痴呆通常被归类为“老年痴呆”或“脑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下面将从中医痴呆的概念、病因、分类、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痴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学,其中对痴呆症状的描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医学中,痴呆被认为是由于脑髓受损或脑阳不足所导致的。
中医学观点认为,人的神智由精神活动、思维、意识等共同组成,其中包括心、脾、肾、胃等脏器的功能。
当这些脏器的功能失调,或者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脑功能的障碍,从而出现痴呆的症状。
中医痴呆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内因也包括外因。
内因主要涉及脾虚、肾虚、心火亢盛、肝胆湿热等,外因则包括劳损、瘀血、痰浊等。
其中脾虚主要指脾胃功能减退,导致营养无法正常吸收、输布,进而影响大脑的供养;肾虚主要指肾脏功能减退,导致肾精不足,无法滋养大脑;心火亢盛主要指情绪激动、烦燥、失眠等,长期以往会损伤脑神经系统;肝胆湿热主要指肝胆功能障碍,湿热蕴结,阻碍脑阳气的升发。
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中医痴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气虚型、痰瘀型、湿热型、肾虚型等。
气虚型指患者精神疲乏,表现为头昏眼花、思维迟缓;痰瘀型指患者思维混乱、记忆力减退,常常伴有痰喘、口苦等症状;湿热型指患者易怒、多梦、口渴、舌苔黄腻等;肾虚型指患者腰膝酸软、阳痿、频尿等症状。
不同类型的中医痴呆在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上有所区别,因此在中医辨证施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治疗痴呆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综合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中药有补虚益气的人参、黄芪、参等;化痰祛浊的法半夏、枳实、川贝等;清热利湿的黄连、茯苓、知母等;肾补益精的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推拿按摩能够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紧张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中医五神学说辨析老年性痴呆
标签:老年性痴呆;中医五神学说;辨证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既往对痴呆主要从脏腑功能紊乱角度入手对其进行临床辨证治疗,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
究其原因,在于与形体疾病相宜的辨证理论体系并不适用于神志疾病的辨析。
笔者通过整理中医文献,发现中医五神学说恰能将神机和脏腑有机地联系起来,五神学说既注重了痴呆形神并伤的形成机制,又突出体现了其神志失和的特点。
因此,从五神学说入手,对老年痴呆进行辨析,将为临床辨治痴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对五神学说的认识
1.1 五神学说的内涵
中医的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人类精神、心理行为活动乃至部分生理活动的认识。
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五种要素,《灵枢·本神》详细论述了五神要素的概念:“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后世医家对五神学说也赋予了丰富的内容。
其中,“神”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表现于外的各种表现和精神心理活动的总的指代,是人类高于其他物种的显著标志。
“魄”,《难经正义》阐述说:“人之初生,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皆魄之灵也。
”魄主要是指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较低级的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呼吸、心跳、耳听、目视、汗液分泌和冷热痛痒的感知、运动和反射的本能功能活动[1]。
“魂”,《左传·昭公七年》疏注曰:“精神性识,渐有所知谓之魂。
”《朱子语类》说:“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
”魂是在魄的基础上建立的初步的感知运动认知结构,这种精神活动仅停留在感觉、表象和与之相统一的本能反射活动水平,此时人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建立,因而是一种低级的、本能的精神心理活动。
“意”,杨上善注:“意,亦神之用也,任物之心,有所追忆谓之意也。
”意具有记忆、思维、注意、推测、意度之义,是一种认知活动的具体体现。
“志”,《简明中医字典》解释说:“志:决意,意志。
”志是指有着明确目标的意向性心理活动。
意志即为自觉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属于一种特定的精神心理过程。
1.2 五神的特点
1.2.1 五神功能活动具有协同有序性魂魄生而有之,具有先天性、内在性和自然性,其活动内容并未受到精神、意识、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而属于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志意则是在
魂魄基础上形成的机能活动,具有后天性、社会性、外向性和精神性,它以语言、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为主要内容,因而属于高级完善的精神意识心理活
动。
志意具有御精神、收魂魄、和喜怒等多种功能。
《灵枢·本藏》云:“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
”说明志意可以驾驭控制其他心理活动或动作行为过程。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神总统魂魄,并赅意志。
”进一步说明“神”为五神之长,统率诸神,是最高级的主宰。
由此可见,五神功能活动具有明显的有序性,人类的精神行为活动是在神的统摄下,通过魂魄感知外界事物,形成初步的的感知和判断,再通过意志的支配和调节,加以分析,经过思维作出决策,由魂将指令传于魄,形成综合的情绪、动作反应,它是五神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五神中的任一要素发生改变都会导致相应的病理改变。
1.2.2 五神分属五脏体现了形与神俱的整体观《灵枢·天年》曰:“人之始生……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荀子·天论》曰:“形具而神生。
”说明五神功能是建立在血气、营卫的物质基础上,只有五脏(形)和神相合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其中五脏是神的居舍,因而《灵枢·本藏》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五神分属于五脏,既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各有其宅,各司其职,通过五脏功能活动表现于外,若“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素问·移精变气论篇》)。
由此可见,五脏与五神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关系构成了人体环环相扣、紧密配合的协同作用体系,体现了“形与神俱”的整体观。
2 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辨证
2.1 增龄衰老、形神衰退为其病理基础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
《灵枢·天年》详细描述了人体衰老的过程:“五十岁,肝气始薄,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随着人体自然的衰老变化,五脏逐渐虚衰,生理机能日渐衰退,五神要素相互间的协调统一逐渐失衡,渐而出现神衰,神不归宅,神机失用,而致健忘、呆傻等神病的表现。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形神衰退、五神失用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病理基础。
2.2 五脏失调、神机失职是其重要病机
姚止庵注解《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年老)“形神相离,行尸而已。
”《医方集解·补养之剂》言:“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强调脏腑功能减退,可影响五神的功能,导致痴呆。
《辨证录》分析痴呆成因,认为“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
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制水,而痰不能消。
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
《类证治裁》云:“若血瘀于内,而善忘如狂。
”指出了痰积血瘀结于体内,阻碍清窍,影响了神机,可形成呆病,而痰瘀的形成又是脏腑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
因此,五脏功能失调,虚、瘀、痰的形成所导致的神机失职是老年性痴呆形成的重要病机。
2.3 神伤各异、症状复杂是其病证特点老年性痴呆是以呆、笨、傻等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中医学称之为“痴呆”、“愚痴”、“呆病”、“善忘”、“痴证”、“神呆”等。
《景岳全书·杂证谟》中记载了痴呆病证复杂多变的特点,“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则千奇万怪,无所不至”。
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既往的报道中多以传统的脏腑辨证对其病证进行诠释,并未对其主要的神志变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老年性痴呆是典型的五神功能紊乱的病证,由于五神病损的要素的不同,多种要素的叠加,因而导致了其病证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2.3.1 志伤可以有志亢、志衰、志摇、志乱的不同病理变化。
其中志亢表现为言语错乱、精神恍惚;志衰表现为健忘、易受惊、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灵枢·本神》曰:“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志摇表现为腹部胀满、完谷不化的泄泻、四肢发凉等症状,《灵枢·本神》曰:“志伤……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志乱表现为精神行为狂乱异常。
2.3.2 意伤可以有意亢、意弱、意郁、意任的不同病理变化。
意亢表现多语、喧闹、多虑;意弱表现为头昏烦闷、四肢无力等症状,《灵枢·本神》曰:“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意郁表现为郁闷忧愁;意任表现为精神行为、记忆的维持不稳定和注意力不集中。
2.3.3 魂伤可以有魂越、魂弱、魂损、魂乱不同的病理变化。
魂越表现为机体的自律性的生理活动减退,表现出精神、行为,尤其是思维想象、情感与外界交流并反馈回机体的活动能力发用不力,如精神恍惚不清、言行举止异常、四肢躁扰不安;魂弱表现为虚怯易惊;魂损表现为筋脉拘急挛缩、两胁疼痛、视物模糊;魂乱表现为嗜睡、多梦、睡眠不安稳等,《素问·诊要经终论篇》曰:“肝藏魂,肝气受伤则神魂散乱,故令人欲卧不能眠,或眠而有见,谓怪异等物也。
”张景岳言:“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
2.3.4 魄伤可以有魄亢、魄弱、魄扰、魄离的不同病理变化。
魄亢表现为感觉、运动和反射等本能活动驭收不力,表现为对外界感知错误,动作多;魄弱表现为视物昏花、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感觉迟钝、动作迟缓、反应不灵等;魄扰表现为睡眠不安稳、多恶梦、莫名的哭泣;魄离表现为易说错话等,《灵枢·天年》曰:“八十岁,肺气虚,魄离,故言善误。
”
2.3.5 神伤可以有神越、神弱、神散、神惑的不同病理变化。
神越表现为“狂”、“乱”、“恐惧”等神智失常,精神错乱,《素问·调经论篇》所谓“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神弱则表现为健忘、失眠、多梦、易悲伤;神散表现为行事颠倒错乱;神惑表现为神失去了“任物”作用,丧失了对魂的控制,魂魄便失和、相离而游荡,常产生形骸行为的异常,如“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传,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备急千金要方》),最终魂飞魄散,志意失谐,形神相离,人体归于消亡。
3 小结
老年性痴呆虽然是临床上日益多见的疾病,但其形存神伤的病证特点及复杂的临床表现往往造成医者不易辨证,而以中医五神学说对其进行辨析,根据其病机特点和五神要素病理变化的不同,可以建立五神背景下的痴呆辨证体系,将能够明晰地把握病证辨证要点,直指治疗靶点,因而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鸿谟.中医神魂魄理论及其科学性[J].北京中医,2004,23(6):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