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下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为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尤其关注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农村居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消费升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升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农村地区的实践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现状及特点。

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包括金融服务可得性、金融服务使用频率、金融服务成本等方面。

我们还将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政策环境、金融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影响机制的调节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推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普惠金融,即让所有人群,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尤其在农村地区,这一进步更是明显。

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

例如,政府设立了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覆盖面。

同时,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以及ATM机、POS机等金融设备的普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国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并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在农村地区,金融科技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科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就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一、农村金融科技应用缺乏普及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存在覆盖面不广、金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对于金融科技,农民对其了解不足,普及率不高。

同时,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落后,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没有进入这一市场,使得很多农民没有接触到新的金融服务。

因此,应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科技的普及,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度和应用素养,同时吸引更多的金融科技企业进入农村市场。

二、农村金融科技安全风险高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数据的泄露、恶意攻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村金融科技受到的安全威胁比城市金融更加严重。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在应对安全风险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对金融科技安全的管理、监督和技术防范。

同时,要加强农民对金融安全方面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三、农村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高效先进的金融科技在农村的应用受到阻碍。

例如,不少农村地区不具备智能手机使用的条件,使得移动支付无法普及。

同时,一些地区的网络环境差,无法保障金融服务的顺畅开展。

因此,应该在农村地区加快建设高速网络、普及智能终端等基础设施,便于金融科技的运用和推广。

四、金融科技应用效果不明显在农村地区,很多金融科技企业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农民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因此,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探索农村金融创新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村金融科技的服务效能,让农民切实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解决。

同时,需要大力宣传农村金融科技的优势和应用范围,让农民更好地认识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意义。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普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不足,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金融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了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普惠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不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村居民,导致很多人无法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不足,一些普惠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导致了一些不良贷款的增加,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和稳定。

1. 金融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产品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对农村地区的其他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农村地区在农业、畜牧、渔业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小额贷款,还包括保险、财务咨询和支付结算等多方面的需求。

当前的普惠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这也成为了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全面金融服务的一个主要原因。

2.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普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有限,导致了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仍然不足,很多地方的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差,很多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比较迫切,普惠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却不足,由此导致了一些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及时、准确的金融服务。

一些农村居民在借款、储蓄、理财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这也成为了制约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 风险管控不到位普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成为了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存在着不少风险因素,而一些普惠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方面并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不良贷款的增加,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和稳定。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进,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三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普惠金融主要是指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并使更多的农民受益的一种金融模式。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普惠金融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普惠金融覆盖全国农村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4.8%,但是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偏少,金融产品种类有限,且不够适应农村的实际需求。

同时,许多农村居民也没有足够的金融素养,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服务。

其次,农村金融规模和风险也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居民的信用等级较低,很难获得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居民的贷款意愿不强,农村金融风险相对较高。

最后,普惠金融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较为新兴的市场,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这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和风险管控。

二、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上述普惠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现行的监管政策和商业模式进行改革,以创造更加稳定和有益的金融发展环境。

首先,需要促进和支持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外,还可以引入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

此外,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需要探索和提供与农村经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可以通过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改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等方式,使金融产品更加符合农村居民的需求和特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普惠金融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1. 供给侧问题目前,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民多样的金融需求。

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主要局限于少数传统服务领域,如存贷款和理财等,并未能因地制宜地发展更加适合农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普遍较低,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利用现有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创业和发展的动力受到限制,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这也是影响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

3. 市场环境问题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规范的市场秩序,金融机构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导致资金的滥用和贷款的违约率居高不下。

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创新,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民个人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和不同能力,个性化、差异化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通过加大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农民资金的安全。

2. 加强宣传与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要通过广泛而深入不同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将金融知识和技能普及到每个农民,让他们逐步了解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3. 支持农村创业发挥金融的积极作用,支持农村创业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携手,为符合条件的农民提供创业贷款和投资引导服务,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高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4.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指导性文件,引导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利用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以往效果。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包容性更强的金融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使所有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普及金融服务的任务尤为紧迫。

本文旨在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推进中国农村金融的普惠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普惠金融和中国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重点。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了当前研究的前沿和动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服务覆盖面窄、金融产品单金融服务质量不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政策环境、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具体而言,包括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农村金融的普惠化进程,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中国农村金融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二、普惠金融理论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普惠金融,亦被称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在于确保金融服务的普遍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满足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采取相关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1. 融资难题农村大多数居民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然而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财务状况不明、缺乏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支持。

这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限,农民的生产意愿受到影响。

2. 金融知识匮乏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要低很多,很多农村居民甚至都不了解金融工具的基本使用。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金融市场上难以参与,也增加了金融诈骗的风险。

3. 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覆盖率相对较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点。

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金融的便利。

4. 风险防范不足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较弱,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经常发生一些金融诈骗和金融乱象,给农村居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增加服务点、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宣传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增加贷款偏好度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贷款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3. 完善金融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法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杜绝金融乱象的发生,确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4. 加强金融宣传教育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管理能力,避免出现金融诈骗等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农村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村地区提供包括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的设立不足,导致居民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金融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不足。

农村居民对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的认识不够深入,容易陷入金融诈骗等风险之中。

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教育,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意识,增强他们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辨别能力。

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亟需加强。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较弱,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创新能力有限,往往只提供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应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金融的投入,积极开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的需求。

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也亟待加强。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应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的防控和处置,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不完善,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农村居民应提高金融知识和意识,增强对金融市场的辨别能力;监管部门则需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控制,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阶段
21世纪初,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等技术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 。
创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 新。
数字普惠金融的重大意义
01
02
0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融 资贵的问题,支持农业生 产和发展。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对农 户、农村企业等进行信用评级。
推广信用贷款模式,降低金融机 构的贷款风险。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实现信 用信息共享,提高农村金融服务
的便捷性。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
1. 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介绍
该地区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下,开始尝试利用数字技术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3. 解决方案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法律制度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缺乏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和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
社会信用意识不强
一些农村地区的社会信用意识相对较弱,逃废债务等现象时 有发生,给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
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农村地区的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增加了贷款 风险。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 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乡 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难以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加强实证研究:未来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乡 村振兴方面的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其作用和影响机 制。
• 缺乏深入的案例分析:尽管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乡 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缺乏深入的案例 分析和实证研究,无法全面了解其具体作用和影响 。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低下。

其次是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缺乏农村金融创新机制也是一个挑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包括加强政府支持、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等。

未来,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但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

建议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投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扩大,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服务覆盖面、农村金融创新、对策、展望、建议、政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现状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实施的金融服务,旨在帮助农村居民获得财务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资源充裕,金融服务便利,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金融资源匮乏、服务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不均衡,一些农民难以获得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进入农村,导致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全面的金融服务。

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甚至面临着无法获得金融支持的困境。

我国农村金融缺乏创新机制。

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时往往受制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针对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导致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受阻,无法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投入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农村普惠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究摘要:本文主要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村中小企业主体视角阐述了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现状,从农村金融机构数和从业人数、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农村普惠金融的供给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一、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有农户2.5亿左右,数量庞大。

农户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单位之一,从乡村振兴及城镇化进程来看,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经济的重要基础主体。

随着新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现状1.家庭农场融资资金用途家庭农场融资资金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固定资产类投资和流动资产投入。

其中,固定资产类投资包括: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购买机器设备及土地流转费用等;流动资产投入主要包括:种子、化肥、种苗购买、工人工资等,而且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民间借贷,各类型家庭农场的借贷资金的主要用途基本一致,关于农业类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固定资产的主要项目。

在流动资产中,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则是主要项目。

可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是家庭农场融资的主要用途。

2.家庭农场融资规模家庭农场融资规模主要集中在10-50万元之间,其余主要分布在融资规模低于10万元,以及融资规模50-100万元。

融资规模大于100万则较为少见。

在融资规模结构上,以正规金融为主,民间金融为补充。

对比各项融资渠道获得的融资规模发现,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民间借贷,都难以满足家庭农场较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但相较而言,正规金融更具资金实力,更有可能满足家庭农场投资性的长期大额资金需求。

因此,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规模一般大于民间借贷。

民间金融资金实力有限,对单个家庭农场提供的资金规模较少,主要满足家庭农场短期、小额及应急性资金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6)2.1 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7)2.2 全球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 (8)2.3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10)三、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11)3.1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2)3.2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3)四、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15)4.1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 (16)4.2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17)4.3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8)4.4 推动农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9)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1)5.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22)5.1.1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3)5.1.2 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增大 (24)5.1.3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 (25)5.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7)5.2.1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8)5.2.2 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29)5.2.3 激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 (30)六、结论与展望 (31)6.1 研究结论 (32)6.2 研究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其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

从理论框架、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文章指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使用率和满意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如移动支付、网络贷款等,为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还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农村产业集聚、优化农业产业链、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也在不断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1.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金融服务供给存在一定不足的现象。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不广,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

由于各种原因,银行对农村的信贷支持程度不足,导致农民难以获得贷款资金支持。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较为单一,很难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业、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了解不够深入,缺乏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导致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不足。

3. 金融技术水平落后农村金融机构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缺乏先进的金融科技支持,也使得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受到限制。

4.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把控不足。

由于农村普惠金融对象多为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风险和还款风险较大,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更为重要。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支持力度,鼓励并引导金融机构进入更广泛的农村地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获得合理的贷款资金支持。

2.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技术水平的投入,引入先进的金融科技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更适合农村的金融服务模式。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把控。

可以通过加强信用评估、推动风险分散等手段,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和还款风险。

三、结语农村普惠金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政策的不断加强和支持,以及金融科技的深入推广,农村金融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了多元化、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

一、农村金融的现状1.农村金融的问题传统的农村金融主要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构成,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者。

但由于历史因素和制度不完善,传统农村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融资难、融资贵、服务不足等。

2.新的农村金融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新型农村金融的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具有多元化、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其中包括:(1)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等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性。

(2)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

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方便了农村居民的金融交易。

(3)推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在现有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二、农村金融未来的趋势1.农村金融的需求未来,农村金融的需求主要包括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对农村居民的个人消费和生产经营的支持,以及对农村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等。

在这些需求下,农村金融将发生一些变化。

2.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1)注重对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支持。

未来,农村金融机构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的融资支持,并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2)增加农村小微企业贷款。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的农村金融将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扶持。

(3)发挥金融技术的作用。

未来的农村金融将继续推广金融科技的应用,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3.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未来,政府注重完善农村金融的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保障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普惠金融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普惠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如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信贷利率高、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等。

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普惠金融的建设,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三农”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机构扶持政策等,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渠道,开始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然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时,面临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风险高、信用建设较难等。

此外,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相对较少,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没有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

其次,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较少,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渠道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导致很多的农产品滞销而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

此外,很多的农民由于信用较差,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从而难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最后,信贷利率过高。

当前,农村地区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导致很多农民需要提供较高的抵押品或者担保才能获得贷款,而银行的贷款利率相对较高,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农民很难得到有利的贷款支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下:首先,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建设,建设更多的分支机构,增加农民使用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降低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等问题。

其次,应该加大对农民的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提高其财务意识和风险意识。

最后,应该加强金融改革和创新,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提高农民的融资渠道,增加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面向农村居民、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普惠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向更高水平发展。

1. 农村金融资源短缺。

农村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城镇,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服务相对落后。

2.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和农村企业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

3. 农村金融机构能力不足。

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规模、风险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4. 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很难满足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和经营,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质量。

2. 加强金融机构建设。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业务的投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

4. 多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要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手机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5. 加强金融宣传和培训。

要加强对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素质和金融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运用金融工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 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和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三、结语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基础,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提要:农村金融是整个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是下一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

本文分析扬州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断优化,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本文基于扬州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乡村振兴;金融发展一、引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阶段,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普惠金融更加侧重于对贫困人口以及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农村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地方,农村金融也是整个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重点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成效与困境,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效。

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提出。

根据联合国定义,普惠金融具有包容性、便捷性、可获得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四大特征。

普惠金融得到G20、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大力推广,成为一个世界共同研究的主题。

现如今,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成效。

1、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全国乡镇一级银行网点和保险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营业性网点覆盖面达到96%,多数省份实现乡乡有机构;农业保险乡村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村级覆盖率达到50%。

同时,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扩大。

截至2017年末,全国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9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基础金融覆盖面约为96%,覆盖了全国约20%的小微企业。

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了48.2%和6.5%。

近年来,扬州市普惠金融也在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以及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截至2019年6月末,扬州人均持有3.15张银行卡(其中信用卡0.21张),较上年末小幅增加。

据统计,扬州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58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29.81亿元,同比增长58%。

农村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金融服务的滞后。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如何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1.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普及率较低,金融服务缺乏普及性和时效性。

很多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2. 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贷款,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贷款、消费贷款等金融服务相对缺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1. 普惠金融的定义普惠金融是指金融服务覆盖到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经济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促进金融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2. 普惠金融的特点普惠金融注重平等、普及、可持续的金融服务,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为农村和经济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多样化、可靠且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实践1. 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一些金融机构通过与电商、物流等企业合作,推出线上金融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信贷、支付等服务,拉近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差距。

2. 农村金融服务的产品创新一些金融机构研发了适应农村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居民特别需要的扶贫小额贷款、农业保险等,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普惠金融的影响1. 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普惠金融的推动,使得农村金融服务逐渐完善,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选择。

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财务需求,激发其消费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六、普惠金融的挑战1. 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倒退的风险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可能面临交易成本高、风险偏好低等问题,导致金融服务普及进程出现滞后甚至倒退。

2. 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均衡由于地域差异和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可能出现城乡差距扩大、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阻碍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服务,提高金融包容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村普惠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农民“钱难借、钱贵借”和“用钱难、用钱贵”的问题,促进农村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金融服务缺乏普惠性、服务覆盖面不广等。

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及性,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共204字】1.2 问题意义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体验,也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体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字数:215】2. 正文2.1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覆盖面逐渐扩大,服务水平逐渐提升。

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方面,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建立村、镇级金融服务中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地域覆盖。

农村居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包容性。

在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方面,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了适应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村微信支付等。

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推出,有效地满足了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提高了他们的金融包容水平。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实施,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一、问题分析1.金融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还不够充分,金融资源相对不足。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偏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老百姓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

2.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民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较高、效益不明显,难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进入农村金融服务行业。

3.金融产品不够丰富目前农村金融产品类型单一,并未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开发不足。

农村金融产品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难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进行金融投资和储蓄。

4.风险控制不到位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艰难险阻、风险大等特点,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些金融机构主任购买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

5.农村金融文化建设滞后农村居民金融意识薄弱,金融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金融管理和投资知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

农村金融服务教育普及程度不高,金融文化建设滞后,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

二、对策建议1.加大金融资源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村金融事业的投入,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推动民营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延伸,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量。

2.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还需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下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作者:唐琬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1期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主要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金融生态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农村金融在金融机构数量、信用体系建设、风险防范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润滑剂,可以有效的促进一个地方的发展。

生态环境是一个生物学的范畴,通常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环境构成的一个多层次整体。

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将两个不同学科的词进行融合,代指我国金融发展建设所需要的一系列外部基础条件。

并且作为一个生态环境整体,通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彼此之间有着高度的协同性,因此更需要彼此之间配合、同步协调发展。

这更体现了金融生态建设的复杂性,不是单独改变某一条件就能建设好金融生态系统。

该概念一提出后受到金融界、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本文所讨论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农村区域内能够提供金融发展所需条件的总和性概括,是金融生态环境的一系列理论在普惠金融下在农村的具体运用。

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民、农业、农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问题。

需要解决三农问题,达到2020年全面实行小康社会的目标,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目前三农问题上一直是政府性的补助投资,并没能成功的将大量的社会资本引入农业市场,通过金融业引入的资金更加稀少。

对比美国资本运作的大农场,我国金融所提供的资金数,难以满足农民需求、农村需要和农业发展。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就是为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从而使农村经济得以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1.2 帮助农村金融业的发展
农村金融业不是无本之木,离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这个大整体,农村的金融业必定很快衰败。

而今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加快农村金融业的建设,但效果始终不佳,没有真正的调动起农村的金融活力,金融业参与“三农”的程度不高,主要还是因为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建设不健全,对投资者缺乏相关的法制保障、农民信用运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有关。

不健全的体系
导致农村的金融业一直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因此更需要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从而优化、促进农村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盘活缺乏流动的农村金融。

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2.1 国家良好政策引导
由于金融本身所具有的逐利性,农村地区对资本的吸引力先天性缺乏。

因此在农村金融建设中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普惠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加大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和农业农村村民的结合。

2015年《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里又强调要深化农村金融业的改革创新。

在2018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出台的“一号文件”中又再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其中就包括进一步优化农村的金融生态,这为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做出了总体方向性的指导,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石。

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高度重视使得各个部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农村金融松绑、创造发展条件。

央行下发相关文件重点发展城镇银行以便于当地资金当地使用;县域级的金融机构必须留存固定比资金投资于本县域以防止大量县域资金涌入城市;涉农的区域银行可以使用大型商业银行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放大其货币乘数效应。

以上措施通过建立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来引导金融业向农村深入。

2.2 农村金融机构增多、涉农贷款不断提高
最新相关数据,全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资产总数从2010年10.77万亿增长到2017年30.95万亿;农户贷款余额从2010年26043亿增长到2017年81100亿;农村商业银行从2010年的不到300家增加到2017年的1000多家。

尤其是对深入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政策扶植,截至2017年底其资产规模已达1.4万亿。

同时随着ATM机、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无金融空白村镇。

不仅传统金融机构的数量增加,提供给农民的贷款在增加。

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模式也在农村中大量萌芽,如一些农村互助社。

还有像京东金融提供针对“三农”的“白条贷”农业小额信用贷款。

截至2016年,该小额农村信用贷款已经遍布全国近一半的农村。

随着我国对现代非现金结算网络平台的搭建,必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链条做出进一步的延伸,涉农贷款数也将进一步提升。

2.3 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
金融生态的建设离不开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金融的借与贷当中,信用扮演着关键角色。

我国首个个人农村征信机构在农村信用体系试点运行10年后终于得以设立,这为以后金融企业在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

在实践中,因为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金融机构在出借资金时没有参考出于谨慎原则,借贷额通常在10万以下。

对于一些需要大规模经营的农民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而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将个人和机构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不仅让金融机构在进行放贷的阶段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更能够使个人在进行贷款的时
候可以有效减少时间成本。

让有需要又有品德的农民可以从金融机构以合理价格借贷自己所需要的资金。

2.4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风险制度初步形成
我国农业相对于欧美的大农场经济来说,仍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的个体种植出售,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处于初级生产阶段。

投资期限长、利润小、影响资本回收的不稳定因素多,因此导致投入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数量少。

在政府引导下,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现实后,先后建立完善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三大制度。

首先是农产品的保险制度,由政府提供相关补贴扩大了农产品保险的覆盖范围,已经基本可以对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风险分散。

其次是在国外对农产品定价起关键作用的农产品期货制度。

我国虽然早已经可以进行农产品的期货交易,该制度原本也能有效的提供风险分散套期保值工具,但现下可以进行交易的品种不多。

其作为农产品风险防范的作用并不显著。

最后则拓宽了农村信用担保制度,丰富了农村的担保品、担保方式,使得农民更能够以所有之物进行担保,也降低了银行发生次级贷款的风险。

3 总结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要促进金融的进入、要发展农村金融业,必须要使农村拥有一个良好的动态平衡的金融生态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之中金融才能像植物一样自己生长起来。

在国家多年持续性良好政策的倾斜帮助下,使得农村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涉农贷款数不断提升、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加强,我国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已有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海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6(8).
[2] 史亚荣,何泽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经济学家,2012(3).
[3] 唐赛,程雪松.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理论探讨,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