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贵州政法干警文化综合政治备考:诗句中的哲学原理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古诗词和文言警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这些诗词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在中小学的课本中,这些古诗词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哲学原理。

___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___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___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的"枯荣"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___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一句经典的遣词造句。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___的《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的"绿"字从哲学上看是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___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___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___的诗句:"蝉噪___,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19、___曾经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抓住关键。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分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以达到最终目标。

选项D正确。

20、清代___曾经写道:“___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物质与意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得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就是被感知;物就是观念得集合。

违背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得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得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得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得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2.实践就是知识得母亲,知识就是生活得灯塔。

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三、运动变化与发展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

事物运动就是永恒得,无条件得。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得运动变化与发展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得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得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就是客观得。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古诗词对应的哲学原理

古诗词对应的哲学原理

古诗词对应的哲学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部分◆“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017贵州政法干警文综备考:哲学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

2017贵州政法干警文综备考:哲学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

2017贵州政法干警文综备考:哲学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如有任何报考疑问,请加入2017贵州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660283200,我们为您分享最新的报考资讯和备考资料,欢迎您来这里和广大考生一同交流进步!在政法干警文综考试中,主观题是很多考生失分之处,故此把握住主观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才能答好主观题呢?其实关键就是掌握好答题的思路。

关于哲学部分的主观题,答题思路: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应对考试,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提醒考生一定要记住以下一些重要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二)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照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3.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为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分通过政治考试大有裨益。

本文将对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的古诗文哲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奋斗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不断地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主动的奋斗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拼搏不息,是至关重要的。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庄子》)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诱惑,也不要过分沉迷于自己的个人情绪中。

这种平和的心态,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人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走出困境。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文心雕龙》)这句话强调了勇敢去追求梦想和坚持自己信仰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用自己的“丹心照亮汗青”,取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之路。

这种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

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出自《孟子》)这句话意味着天赋的才能并不是人们成功的关键,而是要有过人的毅力和勤奋精神进行锤炼,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精神,对于完成人生的各种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三国演义》)这句话讲的是友情的重要性,朋友之间的情感犹如天涯海角也能够紧密相连。

在学习、生活中,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与好友的相互帮助和理解,我们可以收获丰厚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获得深厚的友情。

6. “儒家”(出自《孟子》)“儒家”强调的是人的“诚”、“仁”、“义”、“礼”等的高尚道德思想,弘扬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倡人们要“好好做人”,倡导“中庸之道”,是经典的仁家和文明的根源。

7. “道家”(出自《道德经》)“道家”重视的是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努力维护自然的稳定和平衡,走自然、自由、简朴、无为、无欲的道路,意味着要持守节制,拒绝极端和过度,追求自然、内在、耐久的生活方式。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读: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哲理分析: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滴、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面深感欣慰。

沉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现多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读: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哲理分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因此强调的并不是想象中反映的是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强调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首诗主要说明(D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 ,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 语不惊人死不休B 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 出奇制胜D 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A 客观实际B 诗人大脑的产物C 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 诗人的主观想象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关于哲学原理的古诗词

关于哲学原理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原理: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人生应该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不要让金樽空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应该珍惜并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使失去一切,也可以重新开始。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慢·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首词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变化和无常,如果能够保持初见时的美好和纯净,那么很多悲伤和痛苦就可以避免。

同时也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需要接受并适应这种变化。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人们看问题时需要全面和客观,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同时,也表达了人们需要超越自身的局限和主观感受,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表达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这也是一种哲学原理,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这首诗表达了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和考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这也是一种哲学原理,即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高考政治 古诗文名言哲学原理

高考政治 古诗文名言哲学原理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古诗词 哲学原理(一)

古诗词 哲学原理(一)

古诗词哲学原理(一)古诗词哲学原理概述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不少古诗词蕴含着深邃的哲学内涵,善于挖掘其中的哲学原理,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理解,更有助于人们去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良知识和人生价值良知是人们天生具备的道德天性,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写道:“子规啼啼,而我何时眠。

目眢不敢高,崦嵫满目前。

海霞曜微月,宵云吐秋烟。

千里无鸡鹜,乱山如梁甫。

此身非我有,与父母为咎。

”他表达出了对道德良知的尊重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生命和不朽人类对生命和不朽的追求,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感慨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性,但也在这不可预测的生命中寻找希望和美好。

由诗词领悟哲理古诗词语言高妙,深具哲学意蕴。

读者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精读古诗词,从中汲取哲学意义,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逐渐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忧患与人生古诗词也在许多地方描绘了忧患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出了古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在表述自己的人生感受时,反思出忧患相伴的生命价值。

禅意与唯美禅意与唯美是古诗词中的两个重要主题。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他通过对大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禅意境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结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涵盖着许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哲学思考。

通过精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悟更深刻的人生哲学道理,让自己逐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古诗词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面镜子,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我们将对人生和社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

成语、诗句中反映的哲学道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考政治古诗文解读与哲理分析

高考政治古诗文解读与哲理分析

高考政治古诗文解读与哲理分析作为高考政治考试的重要一部分,古诗文解读与哲理分析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巧。

考生应该早日开始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以备考高考政治。

一、什么是古诗文解读古诗文解读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在高考政治考试中,文学常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古诗文解读技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进而推断和总结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艺术特点等。

因此,古诗文解读在高考政治考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考政治古诗文解读的技巧1、通读全文:在阅读古诗文时,应尽量不要局限在某一段,而是通读全文,全面了解整个作品,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2、了解时代背景:古代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明显的社会背景。

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注重语言和文学形式:古代文学有着丰富的语言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段,包括诗歌的韵律、对仗、押韵等,以及散文的段落和句子结构等。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学形式的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

4、结合实际生活:古代文学作品是面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等丰富的问题,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从实际中寻找相似或类似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含义。

三、高考政治古诗文的哲理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到人生、社会、自然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哲理分析,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1、人生哲理:古代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反映出对于人生困境的理解。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人生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帮助。

2、社会哲理:古代文学作品也涉及到社会问题,如公平、正义和权力等,从而引起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哲理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3、自然哲理:古代文学作品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危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4年贵州政法干警文化综合政治备考:诗句中的哲学原理
政法干警政治考试的难易程度在哲学常识、经济生活、政治常识各部分体现的不一样,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哲学部分是考试的难点所在。

那么如何有效的准备考试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带您一起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分析考试的具体形式。

从近五年的考试真题来看,哲学部分的考试通常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让考生来分析判断材料当中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今天就来看一下以诗句形式出现的材料。

例如:“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我们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在虚心学习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实践。

可见这句话重在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其次,针对这种考试形式,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应考。

一方面,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准确判断材料的含义。

另一方面,我们平时要多积累,再见到同样的诗句时,自然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出它所反映的哲学原理。

综上所述,对于诗句中的哲学原理考察,广大考生们要通过多看多练、分门别类的方法进行备考,方可事半而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