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一_南开之父张伯苓

合集下载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作文]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作文]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作文]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青年节】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也是我十分佩服的校长。

张伯苓先生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

下面,就由yuwenmi给大家分享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欢!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立志教育救国张伯苓生于1876年4月5日。

那时中华民族处于日益寇深祸亟的灾难之中,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赔银割地,丧权辱国。

1889年,13岁的张伯苓报考北洋水师学堂,希图强国。

在水师学堂,张伯苓不仅学到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受到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严复的思想影响。

可是,当张伯苓即将毕业要上舰实习时,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他到残存的通济轮上实习,亲睹了"国帜三易--即1898年日本将威海卫交还中国,降日旗升龙旗,然而转天清廷又转交英国,再降龙旗升英旗,致使张伯苓"悲愤填胸,深受刺戟!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于此时。

(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1944年10月17日)自那时起,张伯苓历经劫难、矢志不渝地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南开教育,义无反顾地践行教育救国之宏志。

从1904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构建起一个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教育体系:1904年创办私立中学堂(1912年始称南开学校),1919年开办南开大学,1922年成立南开女中,1928年成立南开小学,1931年建立经济研究所,1932年建立应用化学研究所,1936年成立南渝中学,1937年接办蜀光中学。

张伯苓以南开系列学校为依托,开创并践行公能教育,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周恩来等一大批民族英彦辈出南开,书就了爱国育才的光辉篇章。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教育学家,虽不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但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的学者。

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教育学家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教育家张伯苓的小故事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xx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

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

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

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

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作者:李雪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9年第12期他创办了大学、中学、女中和小学等南开系列学校,培养了周恩来、梅贻琦、陈省身、曹禺等一批旷世英才。

他是中国现代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他最早提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愿望,创立了中国近代体育团体组织,推动了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先驱者;早在1909年他就自编自导了新剧《用非所学》,成立了“南开新剧团”,奠定并影响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完善与发展,被誉为“中国北方话剧第一人”。

他就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张伯苓。

(一)何以救国,弃戎从教1891年,15岁的张伯苓,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专业是航海驾驶。

4年后,他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

按理,北洋水师学堂的毕业生应该在毕业前一年到北洋舰队的船上先实习一年。

但是,在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灭,整个北洋学堂的学生竟找不到一艘船供他们实习。

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张伯苓也不得不在家赋闲一年多,直到1896年才等到了一艘“通济轮”。

上船实习后,张伯苓发现整个清朝海军中弥漫着一股沮丧的气息。

在听老兵们讲述黄海大战的屈辱时,张伯苓觉得自己胸中悲愤难平,几欲痛哭失声。

而真正重创心田,让他决定转变人生方向的事情,则发生在两年之后。

1898年7月,英国从日本手里拿到了威海卫,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订租威海卫专约》。

张伯苓所在的“通济轮”负责运送清廷官员去威海卫完成交接仪式。

在交接仪式上,他目睹了日本太阳旗被降下,升起清朝黄龙旗,但随即黄龙旗又被降下,换上了英国的米字旗。

两天内“国帜三易”的奇耻大辱,让张伯苓想通了:“海军救不了中国……要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须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

”于是,在那一年,他脱下军装,去做“教书匠”。

6年后,张伯苓创办了南开中学。

但他想要做的,远不止这些,他的最大梦想是办一所一流的大学。

1917年,他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要办好学,自己要先学好。

民族的脊梁张伯苓

民族的脊梁张伯苓

民族的脊梁张伯苓--字数:张伯苓、南开这是两个血肉相连的名字。

他的六十八岁寿辰,是后年月日,当时国共两党的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和张劢生都是他的学生,一起为他抬滑竿绕场一周。

他笑了,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他能培养出在国共两双方担任高级官员的弟子,且能走到一起来,劲往一处使。

年月,被幽禁年的张学良在台北首次接受日本广播协会采访,还不止一次地提起张伯苓和南开大学。

当采访记者问他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时,他马上回答是张伯苓先生。

温家宝任新一届国务院总理的消息传到天津,他的母校——天津南开中学师生无不为之喜悦和自豪。

语文老师韩文霜激动地写下一副对联:百年南开两总理,十秩春秋万栋梁。

而南开这样的名校,竟是一所私立学校,一切办学费用,皆须办学者自己筹措,张伯苓在他仅只岁时从五个学生的一个私塾办起,到年他岁时,他的中学已经有一千个学生。

年他岁,南开学校(包括男中、女中、小学部、大学及研究所)一共有三千学生。

以一已之力创造出如此的天地,不能不感叹张伯苓的伟大。

民族的脊梁,人们是这样称为鲁迅先生的,这样的称谓,对张伯苓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而且,相似的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而他,一个年轻的海军军官,见到了刘公岛上驻守的英国士兵的精神与中国士兵是天差地别,一个是身材魁梧,衣着整齐,一个面色憔悴,萎靡不振,见到了威海三易其帜,认准教育救国是自己应该为之奋斗的事业,于是,就有了天津城西南面洼地上的一所学校,南开。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张伯苓不输与中国历代的任何人。

关键词一:精神年月日,日军向天津进攻日下午,南开大学的被毁,张伯苓几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他却发表谈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一方面是国难当头,一方面是自己三十三年的心血,这是他含辛茹苦,一点一滴的累积而成的,作为一所私立学校,一切都要自己去奔走,可以说,他是看着南开这个孩子慢慢长大,正到了成人的时候,却遭此横祸,人生有几个三十年?他这样的举动,正是表明了中国人的声音:中国人是打不垮的!关键词二:操守在抗战前余年发展中,张伯苓为南开系列学校募集了数百万资金,在这期间,南开教授的工薪一涨再涨,最高的已达月元,但他的工资却一直定格在元的水平上。

南开之父张伯苓

南开之父张伯苓

南开之父张伯苓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塾师家中。

十五歲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1895年,张伯苓成为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第五届毕业生。

就在前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打击。

不久,当张伯苓去海军的“通济”舰实习时,“通济”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舰船设备七零八落,无人整修,船上官兵也个个士气低落,官不官,兵不兵,整日吃吃喝喝,不务正业。

张伯苓第一次感到自己军事救国的理想受到严峻的挑战。

张伯苓悲愤填胸,深受刺激。

他决心从海军退役,投身于教育事业。

天假其时,天津社会名流、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等职的严修正在为严氏家馆延请塾师,经人介绍,张伯苓和严修结识,受聘到严氏家馆任教。

他此后在教育实践中得益于严修之处颇多。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真万幸,遇到严先生。

严先生可以说是今之圣人。

”民国初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城市,天津显示出勃勃生机。

张伯苓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的发展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渴求,遂下定决心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创办一所大学,也为中学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提供条件。

放眼国内,要么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国立大学,要么是得到国外教会支持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并没有较完善的、非常成功的私立大学可资参考借鉴。

为此,他远渡重洋,于1917年8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高等教育。

著名教育家杜威、克伯屈、桑代克等人指导张伯苓学习了有关教育学、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等方面的课程。

张伯苓还拜访了一些教育学家,如与凯尔鲍德里教授就中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切磋。

凯尔鲍德里教授认为中国的学校应该向学生灌输一些共和思想,以树立民主观念和公共群体意识,抵消长期以来封建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这番话让张伯苓沉思良久。

归国后,他就雷厉风行地组织起南开大学筹备委员会,负责规划设计校园、宿舍、教学楼等具体事宜,并且开始在外面四处奔波,为创办大学筹募经费。

1919年秋,张伯苓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南开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张伯苓先生

张伯苓先生

张伯苓先生——中国教育最光辉的楷模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

上世纪初,他亲眼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列强的侵略野蛮、烧杀抢掠,至使国破山河碎、民不聊生,因此,他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造就一代新人,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为此,他与严修东渡日本考察教育,从私人家馆开始,艰难创业,历经艰辛,至后来兴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基石和力量,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张伯苓正确的办学方向,先进的教育理念,经历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有学识、有抱负,立志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而奉献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南开大学更是集中了如:凌冰、杨石先、李济、刘晋年、张洪元等,各学科的先驱者和领军人士。

南开大学以优宜的学术环境、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及崇高务实的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成为国家重点之大学。

张伯苓创造的南开系列学校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仅有的丰硕成果。

开国总理周恩来,现任总理温家宝、副总理邹家华,人大副委员长林枫、吴阶平、周先启,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万国权、王昆仑、屈武,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在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近60人来自南开。

以著名学家陈省身为代表一批旅居海外的校友成为世界学者。

还有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如:曹禺、金焰、黄宗江、周汝昌,沈湘,以及著名哲学家张申府、熊十力,著名教育家杨石县、武大任、吴贻琦,著名医学家吴阶平、吴蔚然、方圻,著名外交家汤铭钊、张伟超、申健,这些精英人才数量之多、层次之高、涉及面之广堪称全国首位。

张伯苓先生办学,饱经沧桑、始终矢志不渝地投入到教育兴国、教育强国,如明灯一盏借鉴他国教育之经验,以科学严、务实求真与中华历史文化之块基石相融合,开拓创新之精神,使这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下的睡狮逐渐醒来。

中华之复兴、民族之复兴。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他以国家和民族智之利益为重,毅然辞去政府职务,用毕生心血投身南开教育,此举体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的高风亮节。

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

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

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作者:李雪松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第12期李雪松人物名片:他创办了大学、中学、女中和小学等南开系列学校,培养了周恩来、梅贻琦、陈省身、曹禺等一批旷世英才,是中国现代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他最早提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愿望,创立了中国近代体育团体组织,推动了现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先驱者;早在1909年他就自编自导了新剧《用非所学》,成立了“南开新剧团”,奠定并影响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完善与发展,被誉为“中国北方话剧第一人”。

他就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张伯苓。

何以救国,弃戎从教1891年,15岁的张伯苓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专业是航海驾驶。

4年后,他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

按理,北洋水师学堂的毕业生应该在毕业前一年到北洋舰队的船上先实习一年。

但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灭,整个北洋学堂的学生竟找不到一艘可以供他们实习的船。

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张伯苓也不得不在家赋闲一年多,直到1896年才等到了一艘“通济轮”。

上船实习后,张伯苓发现整个清朝海军中都弥漫着一股沮丧的气氛。

在听老兵们讲述黄海大战的屈辱时,张伯苓悲愤难平,几欲痛哭失声。

而真正重创心田,让他决定转变人生方向的事,发生在两年之后。

1898年7月,英国从日本手里拿到了威海卫,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订租威海卫专约》。

张伯苓所在的“通济轮”负责运送清廷官员去威海卫完成交接仪式。

在交接仪式上,他目睹了日本太阳旗被降下,升起清朝黄龙旗,但随即黄龙旗又被降下,换上了英国人的米字旗。

两天内“国帜三易”的奇耻大辱,让张伯苓想通了:“海军救不了中国”,于是那一年,他脱下军装,做个教书匠。

6年后,张伯苓创办了南开中学。

但他想要做的,远不止这些,他的梦想是办一所一流的大学。

1917年,他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要办好学,自己要先学好。

那一年,张伯苓已经41岁。

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四处募捐,被人称作“化缘和尚”。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Zhang Boling, also known as Zhang Boliang, was a prominent educator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张伯苓,字伯苓,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

Born in Jiangsu province in 1876, he was known for his dedication to modernizing Chinese education and his tireless efforts to promote physical education. 他于1876年出生在江苏省,以致力于现代化中国教育和不懈推动体育教育而闻名。

Throughout his life, Zhang Boling worked tireless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hina, advocating for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hat included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质量,倡导更全面的教育方法,包括心理与体育的双重发展。

One of Zhang Boling's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Nankai University in Tianjin in 1919. 张伯苓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于1919年在天津创立南开大学。

He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academic knowledge but also on practical skills and physical fitness. 他认为教育不仅应注重学术知识,还应关注实用技能和身体健康。

南开之父

南开之父

南开之父——张伯苓1946年6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纽约度过了他的70大寿,作家老舍和戏剧家曹禺合写了一首长长的献词,说:“知道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天下人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是呀,谁不知道天津南开的校长张伯苓呢!张伯苓对天津、对南开的巨大贡献和他的高尚品格,足以使后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赋予张伯苓崇高威望、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并使他成为教育家楷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他毕生不谋官,不图利,大公无私,只为南开的发展壮大,国家的富强昌盛,于平凡和诚挚中见伟大的精神,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青年时代的张伯苓,饱尝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以及一些不肖之徒因愚昧、自私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无穷祸害。

所以在他办学之后,便把教育的宗旨归结为“公”、“能”两个字。

他说:“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

”其次才是培育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他还说:“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

”民国初年,他见到一名学生因吸烟手指被熏黄,便唤入办公室加以训斥,该生则指着办公桌上的烟袋进行反驳,张伯苓立即将烟袋折断丢入痰盂,从此不再吸烟。

当年社会上的私立学校多为赚钱,南开也属私立,但是做赔钱的学校。

南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主要靠张伯苓--惶惶到国外去募集。

他去美国募捐,总要带上南开饲养的金鱼,捐款一万美金以上的送金鱼一尾,他在学校账上支出十尾金鱼,补上的一定是十万以上的美金。

张伯苓一生从国内外给南开募集的款项数以千万计,而且多属个人行为,他提留若干入私囊,别人不会知道,也不会过问;但他绝不肯、也不屑于这样做,而是分文不差地收入南开的账户。

很多人就是出于对他办学毅力的敬佩和他本人纯洁高尚的品德而慷慨解囊的。

张伯苓从不想藉南开升官发财,他经常告诫学生:“不要爱钱,够用就行了。

”他痛恨腐败,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不腐化,不落伍”。

因为一旦腐化,就会被社会抛弃。

他说:“经不起考验的终必跌倒”。

“一旦走错道路,终生后悔无穷”。

他一生不蓄私产,他常说:“我用不着攒钱”。

“南开之父”张伯苓教子有道

“南开之父”张伯苓教子有道

“南开之父”张伯苓教子有道作者:彭忠富来源:《中华家教》2014年第01期南开之父张伯苓,其四子张锡祜,生于1913年,他是张伯苓最钟爱的孩子。

张伯苓虽然疼爱张锡祜,但是并不溺爱。

张锡祜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并没有因为是校长的儿子享受到丝毫优待。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告到张伯苓处,张伯苓狠狠地把张锡祜批评了一番,并且根据南开中学惯例,贴出校告广而告之。

校告上说:“如果告示上所列人等,下次再犯,定会开除,以儆效尤。

”张锡祜又气又恼,跑回家给母亲诉苦,说张伯苓一点儿也不给他留面子。

母亲深知张伯苓的脾气,也知他是为了儿子好,只得好言抚慰一番。

张锡祜趁机撒娇跟母亲要钱买球鞋,这本来是正当的要求,因为他是体育尖子,马上要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

结果母亲没有答应他,说家里没有钱。

张锡祜气愤地说:“谁说家里没有钱?爸爸钱多得很,就是不拿出来用。

”刚好张伯苓回家来,听了张锡祜的抱怨,也很无奈,因为那些钱都是学校的公款,全部要入账的。

而张伯苓作为校长,其薪水比一般的教授还低,长期拿着最初在严王塾馆做家庭教师时的100元薪水。

学校董事会多次要给他增加薪水,都被张伯苓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深知南开中学的办学经费来之不易。

张锡祜听了母亲的解释,理解了父亲的苦衷。

足球场上,张锡祜穿着一双布鞋左冲右突,最后把布鞋踢烂了,光着脚丫在球场上奔跑,观者无不动容。

张伯苓亲自来到球场边当啦啦队,给张锡祜助威,与儿子分享踢球的快乐。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张伯苓并没有关起门来办教育,他秉承教育救国的理念,经常在修身课上向学生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要求学生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并且非常支持进步学生的游行示威等诉求。

一旦学生有事,他总是利用各种人脉资源,积极地营救学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锡祜深受张伯苓言传身教的影响,时刻准备为国效力。

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沦陷,可是日本仍然步步紧逼,要将中国吞并。

国势危殆,张锡祜在张伯苓的支持下,毅然弃学离家,投军报国,考入中央航校,后驻防江西。

南开之父——张伯苓

南开之父——张伯苓

南开之父——张伯苓作者:程灵素来源:《青春期健康》2011年第09期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

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

——张伯苓他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

甲午战败,作为海军军官的他悲痛欲绝,痛感欲民族振兴,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人。

于是,他弃武从文,一手打造声名显赫的南开教育,可谓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

他倡导实业救国,更是发展和普及体育运动的身体力行者。

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张伯苓。

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原名寿春,字伯苓。

1876年4月5日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

1892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习驾驶,1897年毕业后服务于海军,不久离职回天津执教于家馆。

1904年,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

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从此声名渐著。

1917年秋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

1923年,创办南开女子中学。

1928年创办实验小学。

1937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七七”事变后,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

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75岁。

百年南开,风雨征程创办于1904年的南开学校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其中的最初44年始终是由张伯苓担任校长。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张伯苓历尽艰辛,颠扑躅蹶,矢志不渝。

他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

当年,有人称他为“孔后办学第一人”。

从一个私家塾馆发展为闻名遐迩的中学,再增设大学,进而办成当年的知名高校,张伯苓无疑创造了二十世纪的办学奇迹。

张伯苓尝言:“我既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新颖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新颖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新颖关于名人事例的作文素材有很多,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1名人事例作文素材新颖以身作则案例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为人师表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

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

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

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

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

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周鸿飞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

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

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

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当时学堂总办是启蒙思想家严复,课程设有英语和数理化。

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

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

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

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这时的天津,还有一位爱国志士名叫严修。

严修,字范孙,曾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学部侍郎。

严修也较早接受西方文明,在戊戌变法的前一年即1897年即向光绪皇帝上书,提出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科,被梁启超称为“戊戌变法之源点”。

变法失败后,严修辞官回到天津,在自己宅中办起家馆向子弟传授新学。

就在此时,有朋友向他推荐张伯苓,严修立即邀请张伯苓面谈。

两人一见如故,严修聘请张伯苓做家馆老师。

张伯苓讲授的课程有英语、数理化和体育,一时间,他成为天津城令人刮目相看的新派老师。

南开中学堂应运诞生由于张伯苓教学成绩卓著,盐商王奎章又聘请他到王氏家馆任课。

张伯苓上午教严馆,下午教王馆,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严修和张伯苓决定扩大办学规模。

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

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

从日本回国后,严修和张伯苓认为中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决定先办中学,日后再扩充办大学和小学。

他们将严馆、王馆合并,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张伯苓的爱国事迹》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叫张伯苓。

张伯苓爷爷呀,特别特别爱国。

在他年轻的时候,看到咱们国家被外国欺负,心里特别难受。

他就想,一定要让中国人强大起来。

有一次,张伯苓爷爷去参加运动会。

当时,咱们国家的运动员很少,而且比赛成绩也不太好。

但是,那些外国运动员却很得意,还嘲笑咱们中国人。

张伯苓爷爷看到这一幕,心里又生气又难过。

在学校里,他告诉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让咱们国家不再被别人欺负。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张伯苓爷爷一样,热爱我们的国家,努力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作文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张伯苓爷爷吗?他可是一位超级爱国的大英雄!张伯苓爷爷生活的那个时候,咱们国家还很弱小。

有一回,他坐船去外国,看到外国的船上挂着的旗子都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可就是没有咱们中国的旗子。

张伯苓爷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还有一次,他看到在租界里,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却没办法反抗。

这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张伯苓爷爷就拼命地工作,办了好多学校,教大家知识和本领。

他希望通过教育,让咱们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厉害。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张伯苓爷爷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争光!《张伯苓的教育理念》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张伯苓爷爷的教育故事。

张伯苓爷爷觉得,学习可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读书、写字。

他说,咱们要全面发展,不光学习好,身体也要棒棒的。

就像他办的学校里,有很多体育课。

同学们可以踢足球、跑步、做各种运动。

因为张伯苓爷爷知道,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做事。

而且呀,张伯苓爷爷还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他告诉同学们要诚实、善良,要帮助别人。

比如说,有个同学捡到了钱,主动交给老师,张伯苓爷爷就会表扬他,让其他同学都向他学习。

小朋友们,咱们也要像张伯苓爷爷说的那样,做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作文二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张伯苓爷爷是怎么教学生的吗?张伯苓爷爷认为,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思考。

勤廉人物事迹演讲稿教师

勤廉人物事迹演讲稿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位勤廉人物——张伯苓先生的事迹。

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勤廉品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张伯苓先生生于1876年,逝世于1951年。

他的一生,可以用“勤廉”二字来概括。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楷模。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大家讲述张伯苓先生的勤廉事迹。

一、廉洁自律,严于律己张伯苓先生一生廉洁自律,严于律己。

他在担任南开大学校长期间,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现象。

他要求全校师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做到廉洁奉公。

himself once said, “一个校长,若不能以身作则,何以教育他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的廉洁自律精神。

张伯苓先生在生活上也非常简朴。

他从不讲究穿着打扮,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必备的办公用具外,几乎没有其他装饰。

这种廉洁自律的品质,使他在师生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二、勤奋工作,鞠躬尽瘁张伯苓先生一生勤奋工作,鞠躬尽瘁。

他始终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使命,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南开大学任职期间,他亲自制定教学计划,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南开大学的知名度,张伯苓先生四处奔波,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复兴为己任。

在他的努力下,南开大学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三、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张伯苓先生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他深知教育事业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因此,他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南开大学,张伯苓先生亲自为学生授课,关心学生的成长。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他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四、关注国家,献身教育事业张伯苓先生一生关注国家命运,献身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

“体育校长”张伯苓

“体育校长”张伯苓

“体育校长”张伯苓作者:刘楠楠来源:《中国档案》发表时间:2021-04-08张伯苓,原名寿春,中国近代教育先驱,南开大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

他一生实践教育救国,先后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张伯苓先生不仅是爱国教育家,还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他为推动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竭诚努力了一生,被誉为“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

张伯苓一张伯苓,1876年出生于天津,早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受到了比较正规的新式教育训练,毕业后被派往北洋海军舰艇上服役。

1898年,他在奉命到刘公岛执行威海卫租借权交接任务时,中、英两国水兵的差异让他印象深刻,他回忆道:“那英兵身体魁伟,穿戴很庄严,面上露着轻中国人的样儿,但是吾们中国兵则大不然。

他穿的衣服还不是现在的灰色军衣,乃是一件很破的衣服,胸前有一个'勇’字,面色憔悴,两肩高耸。

”这让他觉得“羞耻和痛心”。

在他的思想深处萌发了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意识。

与此同时,他对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的懦弱无能和军队官员克扣军饷的贪婪狠毒深感愤懑。

在参加威海卫交还一事时,他目睹了日本太阳旗在威海卫降下,中国龙旗升起,隔一天又改升英国米字旗。

“国帜三易”让他深感耻辱。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此时。

”1898年,张伯苓脱离海军,回到天津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张伯苓的教育生涯是从受聘于天津教育家严修的家馆开始的。

具有民主思想的严修,其家馆远不同于一般私塾,学生除读四书五经等国学之外,还学数理化和英语等课程。

张伯苓从教之初,就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

当时西方体育传入我国,主要是在军队和军事学堂实行,而传统塾馆是鄙夷体育的。

张伯苓不仅大胆地把体育列为私塾的必备课程,还积极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新式体育,如踢足球、骑自行车、练哑铃等。

“体育校长”张伯苓的强国之梦

“体育校长”张伯苓的强国之梦

“体育校长”张伯苓的强国之梦一百年前,在天津,有个人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一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派一支队去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他,就是南开之父张伯苓,著名爱国教育家,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力促刘长春首个参赛奥运的主导人物,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目前,张伯苓先生的嫡孙,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张元龙讲述了伯苓先生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伯苓出生于清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幼年时体弱多病,市体育锻炼让他体格健壮起来,后来,张伯苓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在校长严复先生的影响下,很早就接触了西方近代体育,跳高,跳远,爬桅样样都行。

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噩耗传来,血气方刚的张伯苓义愤填膺,而在刘公岛目睹英兵魁梧的体魄与中国兵“身着破军衣,面色憔悴,两肩高耸”的形象,也让年轻的张伯苓心如刀绞。

自此,张伯苓奋发蹈历,以实际行动推广和践行“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体育教育概念。

与甲午海战同时,1894年,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倡导下,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恢复,1896年,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很快,张伯苓通过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听说了奥运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1970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闭幕式上,张伯苓发表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的演说,他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

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

在此,我呼吁我们的运动员加紧准备,筹建奥运会代表队,争取早日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张伯苓成为明确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

随着南开学校的创立,张伯苓开始真正把自己的体育理念付诸实践。

作为南开学校校长,他规定凡铅球,跳高和440码的成绩均要达到学校规定标准方为及格,并要求本校运动会要尽量使人人都能上场。

天津名人作文600字

天津名人作文600字

天津名人作文600字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小学等南开教育体系的创办者。

他生逢乱世,却几乎以一己之力创下了举世罕见的教育界奇迹,直到今天仍不断被人们提起,得到当今教育界的传承与发展。

张伯苓曾是一名海军军官,就在他刚以航海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时,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当时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张伯苓被迫回家待命。

在威海卫,张伯苓亲眼看到在英国和日本的操纵下,威海衛先由日本交还给中国,又被迫租借给了英国。

国弱被人欺,这样的现实让张伯苓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张伯苓辞去海军职务后回到天津,很快被思想非常开明的严修聘为严氏家塾的老师。

他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开风气之先,以新式教育培养人才,深受严修的赏识。

张伯苓深知:世界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后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最核心的就是大学,中国一定
要办大学。

1919年,南开大学正式成立。

与当时北京、上海许多私立大学只办文、法科不同的是,南开大学一开始便针对中国的现状,在文科外,设立了中国教育所欠缺的理科和商科,不久又添设了矿科。

南开大学的成立,是张伯苓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回国,途径日本横滨,当年南 开中学的学生,前来迎候自己的校长。这 当中就有周恩来。张伯苓充满信心地对自 己的学生说,我要回去办南开大学,你们 都可以回天津,上南开自己办的大学了。 这时,张伯苓这位特别的中国人,手上还 只有当年买下的天津南开洼八百亩围塘。 张伯苓反复对学日寇侵入天津。 南开大学成为抗日战争中遭到日军摧毁的第一所 中国高等学府。 日军士兵冲进已经是一片废墟的南开校园,抢 掠图书、教具,火烧图书馆、教学楼,在短短两 天里,熔铸了张伯苓几十年心血、生命,书声琅 琅的文化殿堂,变成了蛮荒之地。南开被洗劫一 空, 40多年前,甲午水战北洋水师的惨败,打破 了张伯苓“从戎救国”的理想。40多年后,张伯 苓亲手建立起来的南开,又毁于侵略者的暴行。 但这一次却更加坚定了他办学的决心。 张伯苓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敌人此次轰炸南 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 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张伯苓没有被打垮,他坚 毅地向世界宣布,将于短期内,本着创校的一贯 精神,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南开,南开,越 难越开。张伯苓再次让世人惊奇与感动。

创新、改革
一个在甲午战争后敢于果断地埋葬自己的 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张伯 苓不会沿着人家的路子走到底。于是他决 定去美国,学习新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但 这一年,张伯苓已不年轻了。他41岁。
艰苦创业、自信
在旧中国,南开作为私立学校,办学 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它不同于国立学校, 也不 同于教会学校,一切经费来源都有赖 于私人捐赠。从经费筹措、校址选择、校 舍兴建、设备购置,无一不经过张伯苓的 精心筹划,特别是在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的时代,办学经费竭厥,处境十分困难。 特别是在筹办大学时,屡遭挫折,学校有 时因经费无着,不得不暂时停课。但从不 灰心。 自言:“南开南开,越难越开。”
宽容、纳谏

1924年,张伯苓办南开已整整20年,社会 各界颂扬之声不断,但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张伯 苓没有想到的事情。一个叫宁恩臣的南开大学 学生,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轮回教育》 的文章,说学校教育是全盘西化。学生的批评 几乎否定了张伯苓20年来千辛万苦的努力,也 激怒了南开留洋归来的教员。这样的批评很少 有人受得了,可是张伯苓很赏识这个批评他的 学生,后来还把他举荐给张学良重用。当宁恩 臣在代理东北大学校长陷入困境,心急火燎地 从沈阳赶到天津向他求助时,张伯苓又派出得 力干将帮他度过了难关。
南开之父张伯苓 ——永远的南开魂
张伯苓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
甲午之战是中国大失败的开始。海军军 舰全军覆没,这次大失败的教训,激励了张 伯苓的志气,坚定了他一生的爱国热忱。当 时科举虽还未废,而要求变法维新以求富强, 已成为一般有志青年的愿望。张伯苓决心创 办新式教育。适值天津名绅严修倡办新学, 1898年乃延聘张伯苓主持严氏家塾。张伯苓 结识严修,对其后来南开一系列事业的创立 与发展影响很大。

1934年,第18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召开。 各国驻津领事出席开幕式,其中就有日本领事, 侵华战争的甲级战犯梅津美治郎。南开400名啦 啦队员,在看台上,举牌变幻出“勿忘国耻”、 “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等字样,抗议日本 侵占中国东北。 日本领事一看,就气的离开了现场。 日本驻华使馆向国民政府提出了抗议。张伯 苓召集啦啦队到自己的办公室训话,他一共训了 四句话。第一句,你们讨厌;第二句,你们讨厌 的好;第三句,下回还这么讨厌;第四句,要更 巧妙地讨厌。教育家张伯苓的训话,使南开师生 的抗日救国热情空前高涨。
廉洁奉公
张伯苓一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凡属公款、 公物一丝不取。南开的经费完全公开,每年的帐 目都放在图书馆里,欢迎师生查看 ,临终只有几 元钱,留给子女的遗言是“留德不留财”。 有一次,张伯苓在北京开会是从旅馆步行去 的。散会时大门口的警卫人员问每个人的汽车号 码,张伯苓被问及汽车号码时,便随口答道: “十一号”,警卫人员追寻,找不到“十一号” 车,他笑着说:“我是两条腿的十一号”。一时 被人们传为美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