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以睡眠为先(三)
怎么睡觉最健康?
清代养生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睡眠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良好的睡眠姿势,保证周身气道通达,血络顺畅,可以调气养神,濡养脉络,消除疲劳,滋养精神。
睡姿最好采取半侧卧,可保证全身放松,气血顺畅。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时期采用何种睡姿比较好?大部分所认为的右侧卧才是最佳的睡眠姿势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长期采用不良的姿势睡觉是否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大的危害?要了解这些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睡眠姿势,才能真正让我们“高枕无忧”,睡出健康,睡出美丽。
常言道:吃得好不如睡得好。
睡能养血,睡能益气,睡能健脾强胃,睡能强筋壮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7倍。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在夜晚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5~7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促进生长发育,对中老年人可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睡眠姿势的选择睡眠的姿势,因人习惯有多种多样,但基本姿势有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
1.右侧侧卧是最佳的睡眠方式古人说:“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孔子在《论语》中说:“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
《千金要方.道林养生》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也主张以侧卧为宜。
气功家还有“侧龙卧虎仰瘫尸”之说,即以侧卧位为主,多取右侧卧位,少配左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适当配合仰卧位。
右侧卧位,肢体自然屈曲,使全身肌肉筋骨放松,又能使内脏腑保持自然位置,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保持气道及血络通畅。
若是左侧卧位,易使心脏受压,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当然,睡眠的姿势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夜之间,总得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适的体位。
如果一直保持一种睡眠姿势,不适当地切换,也可能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一侧肢体受压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中医的睡眠养生
中医的睡眠养生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富,故单立一章,予以讨论。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睡眠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
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睡眠的生理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
昼属阳,夜属阴。
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养生非常讲究睡子午觉,尤其是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因为子时一阳初生,但初生之阳不可妄动,因为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所以必须倍加呵护,以养育生机。
子时睡觉便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方法,而且完全合乎自然法则,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
这也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种养生境界:与自然相应,与天地合一。
那么子时如果不睡觉结果又会怎样呢?我们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胆小如鼠。
胆子小的像老鼠一样。
而且早在《魏书•汝阴王天赐传》里就有“胆若鼷鼠”的譬喻。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古人为什么偏偏要用老鼠来形容一个人胆小呢?胆与鼠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我们想一想:老鼠最喜欢在什么时候出洞?半夜子时。
而子时恰好对应人体的胆经。
所谓“胆子”者,胆应子时也。
子时应胆,而子又与鼠相配,于是乎“胆——子——鼠”三者便组成了一个和谐的乐章:胆小如鼠。
而老鼠为什么胆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老鼠半夜子时不好好睡觉,偏要跑出来偷东西吃。
偷来的东西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当然就会胆怯了。
子时出洞毕竟是老鼠的天性,无可厚非。
可是人如果也学老鼠一样半夜子时不好好睡觉,其结果也会是:胆小如鼠。
为什么?因为人如果子时不睡觉也等于是在偷东西。
偷的什么?偷人体的阳气和胆气。
子时应胆,如果此时不睡,胆气就得不到休养而继续外泄,久之必然胆气不足,胆小如鼠了。
而且中医讲胆主决断,胆气不足的人做事很容易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与老鼠出洞时的神态何其相似。
另外,子时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季应肾,肾主封藏,因此冬至和子时便应该是肾阳封藏最深的时候,万不可外泄。
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如果让一棵柳树在寒冬发芽抽枝,其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
而子时睡觉同样也是养护肾阳最好的方法,否则必然会导致肾阳不足。
中医养生学6
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如肺心病 人等一般不宜取左侧卧或俯卧,以防心 脏负荷过大。
时、午时入睡,以达颐养无年目的。中医认为,子 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 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也发现,夜间0点至4点,机体各器官 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点至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 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午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好, 符合养生道理。
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 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 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 规律与四时的关系,一天之中起卧亦有规律,即要使 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
《类修要诀· 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 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
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 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 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 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 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 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 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 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 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 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 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 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 治顽固性疼通及精神病等。
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 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时期内, 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 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动眼睡眠期 (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 %,说明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儿 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因 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中生长激素可 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 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 足够时间和质量。
养生长寿歌诀
养生长寿歌诀二十篇1.老年保健语强身之道,运动最好。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生活规律,至关重要。
动静结合,避免过劳。
得意勿骄,失意勿躁。
诗歌书画,陶冶情操。
穿着适当,食勿太饱。
粗细相间,切记偏废。
荤素搭配,营养全面。
吞咽防噎,行走防跌。
戒烟限酒,保肺护肝。
二便畅通,轻松无病。
幽默风趣,舒心怡神。
与人为善,心态平衡。
2.主动养生歌年老尤要重养生,养生贵在争主动。
主动养生添福寿,被动养生枉费功。
无渴感也常饮水,补充水分身体好,无喜事也要多笑,笑一笑得十年少。
不疲劳也要小憩,短暂调养疾病少。
无病痛也要体检,早知早医体质好。
无便意也要如厕,日久天长见功效。
无缘故也要咳嗽,进行肺部大清扫。
有车坐也要步行,天天走路腿脚好。
无饿感也要吃饭,一日三餐莫乱了。
人是铁来饭是钢,营养欠缺易衰老。
不想起也要晨练,持之以恒寿命高,主动养生效果好,主动二字最重要,年老尤须争主动,福寿康乐同步到。
3.足部养生歌人衰脚先老,保健是法宝。
病从足底去,须用热水泡。
药浴盐酒醋,疗效会更好。
三阴三阳经,穴位须推敲。
左心右肝胆,反射要记牢。
五趾为头部,平推力轻巧。
胸腹及盆腔,足底可知兆。
脊椎若有病,痛点压按叫。
外侧为肢体,三大关节找。
子宫前列腺,足跟两边挠。
足背淋巴结,咽喉细参照。
根深枝叶茂,知足养生道。
4.老年饮食谱饭后生梨化痰液,苹果消食养分高;杨梅开胃祛暑热,溢气驱风有樱桃;香杏生津润肺腑,西瓜解暑止咳妙;密桃爽口益肠胃,酸枣柑桔营养好;增进食欲数乌梅,止咳润肺枇杷娇;龙眼滋补胜参氏,荔枝全身能入药;菠萝健胃又止渴,便秘便血吃香蕉;崩漏止疬食石榴,治疗紫殷煎大枣;凉血止血有莲藕,粟子补肾强筋好;胡椒驱寒有防湿,葱辣姜汤治感冒;荞麦医治糖尿病,常吃菜花肿瘤少;红薯食来好处多,香菇赛过抗癌药;白菜通便排毒素,瓜豆消肿又利尿;蕃茄补血又润肤,芹菜降压效率高;苦瓜清心又明目, 黄瓜减肥清热好;玉米抑制胆固醇,山楂降压抗衰老;鱼虾猪蹄催母乳,禽蛋益智蛋白高;牛羊猪肝令眼明,牛羊乳奶含钙高;花生降脂治贫血,健脑乌发吃核桃;芝麻润肤又乌发,蜂密益寿又润燥;依据情况选食疗,多样进食营养好;若问食疗之根本,平衡膳食最重要.5.老年保健歌一日三餐,饮食清淡,蔬菜常吃,水果不断。
睡眠为第一大补 怎么睡觉最补人
睡眠为第一大补怎么睡觉最补人导读: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补。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怎么睡觉最补呢?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补?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
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切记:夜里睡得晚易伤胆,还会患抑郁症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
《皇帝内经》云:“气以壮胆。
”“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
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京最旺。
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
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
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
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起床对了才“补人”:最好“顺天时”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
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
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
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
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
这叫“双杀”。
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百岁老人都有个“共同的睡觉时间”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家庭医学2018.03(上)提起养生之道,世人多以药饵、膳食、运动、休养等立论,却少有人提及人生历程中的另一半。
所以,李渔提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确有振聋发聩之感。
李渔,浙江兰溪人,字笠鸿,号笠翁。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渔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止于此,他编撰的《芥子园画谱》,至今仍为国画临摹范本;他设计、建造的“半亩园”园林,如今中国台湾有半亩园饮食公司。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
分为八部,前两部阐述了李渔的戏剧理论体系,后六部为我们全景式地提供了十七世纪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画图,从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到穷人与富人的颐养之方,等等,无不涉猎,表现了作者广泛的艺术领悟力和无限的生活情趣。
其中颐养部内容更是体现了李渔在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李渔那个时代,养生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许多愚昧和迷信的东西,如外服丹药、内练导引等等。
李渔指斥这是“借口颐生而流为放辟邪侈”。
李渔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白日劳作,正需要夜间睡眠以恢复。
“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苟劳之以日,而不息之以夜,则旦旦而伐之,其死也可立而待矣。
”可见缺乏睡眠对生命的危害。
睡眠对人的休养生息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拥有良好的睡眠,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
但当今社会的种种因素,正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睡眠。
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种种因素常常会导致易惊醒、早醒、爱做梦等睡眠障碍。
而这些症状又会导致人们的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生活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长期失眠患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中医养生,百训歌诀(原创)中人牛二2015-06-291、养生有百条,第一是睡觉。
亥子丑时睡,气血精神好。
(睡眠足养生)2、中医与西医,药物都治标。
得病先治本,自身是依靠。
(自愈力治本)3、观念须正确,药物手术少。
未病先预防,行为是先导。
(未病要先防)4、自身有智慧,书本难学到。
真诚净心境,百病生不了。
(心地要清静)5、人体本健康,系统精构造。
调节与修复,外因莫依靠。
(会自我调节)6、七情与六欲,失衡疾病到。
生病清垃圾,气顺百病消。
(清理心垃圾)7、健康两要素,气血与经络。
气血有充裕,排泄有通道。
(经络变通道)8、气血足够好,食物胆汁到。
睡眠成习惯,休息养大脑。
(气血应补好)9、经络能畅通,清净心为要。
情欲无邪念,脉通气运到。
(禁止邪恶念)10、健康得维持,气血增加到。
同时也节支,血气不损耗。
(减少自损耗)11、食物原材料,气血有依靠。
多食成负担,控制为务要。
(须平衡饮食)12、气血能运行,运动也消耗。
松静微循环,健康少不了。
(松静微循环)13、气血多垃圾,人体会变老。
血脉无阻塞,气血旺通道。
(血管要通畅)14、体检有数据,自身感觉到。
药物可调节,能力更重要。
(感知身健康)15、健康先调心,静养才修道。
愉悦最享受,快乐是目标。
(快乐最修身)16、有病人不怕,气血补足道。
静功增气血,坐通病自好。
(气功静坐补)17、养生顺法则,病去自然好。
习惯不养成,病来如山倒。
(养成好习惯)18、吃喝七分饱,养生十分好。
保持虚清醒,健康才得道。
(为食七分饱)19、食物有营养,多则反损耗。
饮食能节制,健康方可保。
(营养要均衡)20、食色人大欲,太过如钢刀。
有病莫放水,心静身体好。
(宜适度房事)21、医生能治病,外因很重要。
关键起作用,内因自身到。
(增强免疫力)22、生病机因多,真相难悟到。
病人自发现,思维是需要。
(病因定分析)23、人生忌紊乱,心乱事糟糕。
血气忌失常,静处不烦恼。
(事乱心莫乱)24、多嗔肝受伤,多淫肾伤耗。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在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一个好睡眠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对抗疾病能力,古人把睡眠称为眠食有养阴培元之功效,下面来了解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11、还阳卧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2、混元卧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
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要十指交叉并盖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二、睡觉注意事项1、睡眠方向睡觉要头北脚南。
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的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的干扰。
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2、睡觉姿势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避免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噩梦而惊醒。
3、睡眠时间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
最好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
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4、睡觉时间段无论是夜猫子型的人还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
道医认为,子(夜间11时到凌晨1时)、午(白天11时到下午1时)两个时辰是每天温差变化最大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人体需要适当休息。
5、睡眠环境在卧室里应该尽量避免放置过多的电器,以确保人脑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扰。
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机等物品睡觉,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道家最养生的睡觉姿势2第一、养丹聚气养丹聚气,就是丹田常养,常聚气,丹田此指下丹田,下丹田在脐下三指处的气海穴。
保健养生常识(总结5篇)
保健养生常识(总结5篇)保健养生常识(总结5篇)保健养生常识(一):1.早睡早起不熬夜睡眠是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能够说是生命的无形营养品。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应当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
当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就意味着你该起床了。
这时阳气渐渐恢复,立刻起床再锻炼身体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现如今的很多疾病的根源,大多与睡得晚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晚睡,不仅仅会伤及肝肾,还会引发多个器官的机能失调。
提议大家能在秋冬两季的晚上10点多入睡,春夏能在10点半以前入睡,就基本贴合早睡的条件了,会对人体各项机能的调整会有很大帮忙。
2.每一天8杯水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能够说人就是水做的,中医认为水能补阴、养阴是滋阴生津的第一天然物质,并将喝水视为人的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
中医主张顺应身体需求来喝水,喝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水分不足,太多可能伤肾。
通常提议每一天8杯水的量,人的年龄、体质、气候及所处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对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体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热,人需要多喝水。
喝水也要注意方法,提倡小口慢慢喝,尽量喝白开水或淡茶水,尽量不喝饮料,这样的话不仅仅能够补充体液,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液黏稠度等!3.每一天10000步锻炼每一天坚持走10000步,需要保证必须的强度,如果没有速度和强度,它对健身的作用并不大。
在运动训练学中有个超量恢复的概念,不管是心肺功能还是力量的提高,前提都需要先增加负荷,再经过适当休息,并在体质尚未回到原先的水平前,继续进行锻炼,这样就能够在已经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走路锻炼也是如此,步行时的快慢因人而异,可是太慢没有效果,至少中等强度,即年轻人每分钟步频在130到135次左右,中年人每分钟步频在120次左右,60岁以上者每分钟在100步左右,连续走上30分钟。
4.常食用五谷杂粮古代的五谷一词,一般是指的是:粟、豆、麻、麦、稻;同时五谷也能够为泛词,泛指农作物或农产品。
原来睡眠才是真正的补药 多少人现在才知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原来睡眠才是真正的补药多少人现在才知道
导语:现代人都非常注重养生,一旦身体出现了什么不良的症状就会寻找进补的方法,常见的像食补和药补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采用。
但其实最好的进补方
现代人都非常注重养生,一旦身体出现了什么不良的症状就会寻找进补的方法,常见的像食补和药补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采用。
但其实最好的进补方法并不是它们,而是被大众所遗忘的睡眠,也就是睡补法。
睡眠的好处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莎士比亚也有过“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人的灵药。
”的言论。
古人对睡眠都有着如此清晰的认识,但在生活节奏异常紧凑的现代,人们反而不那么注重睡眠,“早睡早起”也沦为了一句虚幻的口号。
1、减少身体能量消耗
睡眠不仅仅是人的基本生理活动,而且也可以对大脑皮层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在睡眠状态下,人的血压、心跳、体温都会进入一种低能状态,从而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
2、提高免疫力
睡眠和人的免疫力息息相关,睡眠质量差的人身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而下降,变得更加容易被疾病入侵。
而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加快体内各个器官与组织的恢复,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3、缓解疲劳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入睡后人体的能量消耗大大降低,身体代谢产生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也得以排出体外。
同时身体也会
生活常识分享。
郑板桥养生不糊涂
【2018.10】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他应科举为秀才、举人、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以后弃官从文,以书画为营生,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为“扬州八怪”之一,享年72岁,这在当时算是个高寿之人。
郑板桥做县令时,曾写了一封家书,把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盘托出,希望儿子终身行之。
这些养生之道现在读来仍可借鉴。
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他深谙清晨食粥有益健康的道理,每日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
我国民间早有食粥的习惯,传说黄帝发明“烹谷为粥”。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粥称为糜,意思是把米投入寒水中熬煮,使之糜烂后成粥。
清代才子袁枚在《随园食谱》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食粥有益健康,历代名家多有论述,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潜粥记》,文中说:“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可以看出,经常食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有益营养健身。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慈山著有《慈山粥谱》,也专门论述食粥的益处,强调食淡粥:“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
如杂以甘咸之物,即等寻常饮食。
”就是说食粥时不添甘咸之物以利养生。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吃粥的时候,为了增加口感,喜欢搭配着咸菜或者白糖一起吃,实际上不是摄盐量过大,就是食糖过多,都不利于健康。
饭后散千步民间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谚语。
确实,“饭后百步走”能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但饭后怎么走颇有讲究。
有中医专家指出:“饭后缓行,以动助脾。
”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运动四肢就是运脾。
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是以养护后天之道。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
”“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
”“饭后百步走”应理解为进食后20~30分钟,而并非指饭后立即缓步散步,这才有益健康。
李明辉:养生,当以睡眠居先
李明辉:养生,当以睡眠居先作者:来源:《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08期今年的一份健康报告显示,公众“睡眠指数”得分为64.3分,刚逾及格线。
其中,1/4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超九成(94.1%)公众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上月,我的一个会员去美国参加孙子的大学毕业典礼。
礼毕,在美国游玩十余日,旅途顺利,心情愉悦。
回国后,时差一直倒不过来,晚间入睡容易,但两个小时左右就会清醒,无法再次入睡;白天则昏昏欲睡,精神不振。
此人平素作息规律,注意饮食养生,虽然目前已经七十五岁,但除血压略高外,身体并无明显异常,所以他首先采取的仍然是自我调整。
白天尽量活动,晚上大约十一点左右上床睡觉。
半月后,非但没有倒过来时差,还出现了疲倦乏力、头晕心慌等不适,血压也明显上升。
与其详细沟通后,老先生仍坚持自我调理,我反复向他讲明失眠的危害,并告知少量服药即可调整,且良好的睡眠对其健康十分重要,最终老先生同意药物调理。
从服药开始,老先生睡眠逐渐改善,一周后停药,其睡眠已经完全正常,疲倦乏力及头晕心慌等不适也明显缓解,血压已经正常。
本月初,我为一个新会员做体检,在体检前的简单交流中,他自述血脂略高,运动较少,饮食清淡,睡眠较差。
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其身体状况大大超乎我的预期: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冠状动脉异常;头颅多发缺血灶。
从其家族史及目前状况来看,尚无明显诱因导致如此多的疾病。
详细沟通之后,原来他已经失眠二十多年,前十年因工作需要,常常找人谈事情到黎明;后十年因企业较大,常常有人找他谈事情到黎明。
目前他夜间已经无法入睡,黎明才能入睡,但上午也只能睡到十一点左右。
我给他制定的养生保健方案中,除药物干预外,最重要的是改善睡眠习惯。
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
战国时名医文挚曾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是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
郑板桥养生经
郑板桥养生经作者:杨璞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6年第02期郑板桥历经清朝的三代皇帝,享年73岁,算是当时的高寿之人。
郑板桥做县令时,曾写了一封家书,把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盘托出,希望儿子终身行之。
黎明即起,白粥一碗郑板桥曾在江苏兴化老家的厨房门联上写过一副对联,内容为: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享寿86岁高龄的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曾在《老老恒言》中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
如杂以甘咸之物,即等寻常饮食。
”现代人在吃粥的时候,为了增加口感,喜欢搭配咸菜或白糖,实际上并不利于养生。
饭后散千步散步时,全身95%的肌肉和骨骼都被调动起来,代谢增强,血流通畅,就像从头到脚给全身做了遍“按摩”,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护心护脑,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
然而,饭后散步不适合某些人。
比如患冠心病、心绞痛的人进食后立刻进行运动,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贫血、低血压的人饭后散步,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
这些人最好饭后一小时再散步,每次半小时,不要刻意追求速度。
默坐有定时美国乔治亚州医学院曾经研究了34名中学生后发现,每天静思20分钟,3个月后中学生的血压明显降低,如果坚持下去,到成年时,其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率能降低13%。
睡前勿思想清代养生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保证良好的睡眠,就要做到“睡前勿思想”。
中医学也认为,忧思与人的失眠关系十分密切。
忧则易致肝郁气滞,化火扰动心神而失眠,或伤及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
思虑过度则伤脾,心脾血虚,神魄无主,而致失眠。
失眠患者可自我按摩穴位以助眠,比如用拇指揉小腿内踝以上三寸处的三阴交,热水洗完脚后用手掌摩擦足心涌泉穴。
(摘自《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9期)。
略论“先卧心,后卧眼”的睡眠养生法
略论“先卧心,后卧眼”的睡眠养生法睡眠养生是指通过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来保养性命、调养精神,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清代《笠翁文集》云:“養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体现着睡眠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睡眠对于人体大有裨益,世界卫生组织将“善于休息,睡眠良好”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志。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提出“凡眠,先卧心,后卧眼”,认为睡眠应先使心神宁静,摒除杂念、放松精神,方能闭目安睡。
孙氏对睡眠养生理论多有阐发:“不宿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能息心,自瞑目”,提倡睡前可小酌微醉但不宜宿醉,独宿以趋避纷繁干扰,使用柔软枕头舒适,覆寝盖被保持肢体温暖。
通过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的调整,为“卧心”创造基本条件,有助于平和安宁地入睡。
后世学者继承孙氏的睡眠养生理论,并有所发挥,南宋理学家蔡季通《睡诀铭》提出:“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
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言简意赅地总结了睡眠应当注重姿势、环境、时间和方法4个要素。
睡时应侧卧屈曲身体,醒后应平躺舒展,保持心境纯粹无杂念,早晚规律作息。
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睡》中也引述了孙思邈“先卧心,后卧眼”的说法,赞其有古今未发之妙。
1 “先卧心,后卧眼”的中医认识人之寤寐更替取决于神之所驻,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神相会,才能安稳入睡。
睡眠是人体阴阳盛衰变化的结果,《灵枢·口问》阐发了睡眠机制,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而寐,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
《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至静,则寐;阳气自静而至动,则寤”。
阳气的动静变化决定着寤寐交叠更替,阳入于阴、神归于心是睡眠的根本前提。
人有神魂魄意志,神与睡眠关系最为密切,寐由神所主,神安则能寐。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藏神,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神的变动,心安则神定,心乱则神无所主。
学生保证睡眠的重要性【三篇】(最新)
【篇一】学生保证睡眠的重要性1、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
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2、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3、老百姓常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不要跟太阳对着干。
【篇二】现代人对睡眠有哪些认识误区?大部分人之所以难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外,主要是对睡眠存在着许多误区:1、有些人认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个小时就行,因此觉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紧,白天补睡就行了。
2、很多人晚睡或者睡眠不好,只知道第二天会感到精神疲倦,而不知道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3、许多人认为失眠、入睡难只是小问题,吃几片安定药就行了,不会想到是由于体内脏腑失衡造成的。
4、有些人喜欢夜间看书、写文章等,觉得过了23点后安静,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几种对睡眠的认识误区,首先必须知道不良睡眠习惯对人体的伤害以及何时睡眠有利于养生。
【篇三】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哪些伤害?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护胆的时间。
人如果长时间过子时(23点-1点)不睡,就会伤胆伤肝。
初期表现为眼圈黑,眼睛干涩、疲倦、内凹,头晕、头痛,精神疲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脏腑失衡和各种病症。
1、眼部疾病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出现视力模糊、老花、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所以眼睛有问题,一般就是肝有问题而引起的)2、出血症状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症状。
3、肝胆方面疾病子时胆要更替胆汁,胆经旺时人若不睡,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
《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觉补:睡眠是最好的补药》
《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觉补:睡眠是最好的补药》“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才是最好的补药!睡眠饮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
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清代学者李渔曾和一位到处游说养生诀窍的术士过招,起因是这位术士让李渔拜他为师。
于是,李渔就先向他请教长寿的方法,并讲明倘若二人观点不谋而合便拜他为师,否则就做个朋友。
术士说:“延年益寿之方,任凭导引;安一生之计,惟赖坐功。
”李渔答:“要是这样,你的修行方法最苦,能修苦行的人才能做得到。
我这个人又懒又好动,喜欢事事求乐,你的方法我做不到。
”李渔认为:“睡眠能养精养气,能健脾益胃,亦能健骨强筋。
人要是几个晚上不睡,就容易疲劳、生病;病人如果睡好觉,病就会减轻。
故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
”李渔的观点不无道理,正所谓“睡眠者,能食,能长生。
”睡眠既是补充、储备能量、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途径,又是调节各种生理机能,稳定神经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睡眠充足,可得到新的精神和体力。
在极度疲劳时,哪怕只是20分钟的小睡,也能让你像加满油的汽车一样动力十足。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
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这一点可以从动物的实验中得到证明。
有生理学家用狗做实验,每天只给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25天,若连续5天不让它睡眠,结果体温下降4℃,再经92~143小时剥夺睡眠,它就死亡了。
狗死后解剖,发现它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上的变化。
可见,经久不眠,必然导致衰竭,这种结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少有人会主动“经久不眠”,但相当多的人却在自觉不自觉间,日复一日地加班加点,或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看书,或忙于人际应酬,剥夺了正常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不足。
穴位按摩改善睡眠
穴位按摩改善睡眠一、睡眠的重要性清代医家李鱼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果睡眠不足或过多,对健康都十分不利。
有文献报道,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比每日睡7-8小时的人死亡率高80%以上。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7倍。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穴位按摩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三、有助改善睡眠质量的按摩穴位1. 印堂:在额部,两眉头连线正中间。
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
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推至上星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后下同时交替推、摩。
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具有镇静安神定志之功。
2. 百会:位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具有醒脑升阳,安神定志,缓解由失眠引起之头痛。
3.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则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以掐、揉刺激,以有轻微胀感为宜。
可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有安神助眠之效。
4. 安眠:翳风穴与风池连线的中点。
以双拇指指面按揉,其余四指轻扶头部作支撑,力度轻柔适中。
按揉安眠穴具有良好的安眠作用,无论分型,均有奇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怎样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在于物质身体的失衡。
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睡前需要做到“五不”:
1、不过饱:中医讲“胃不和则寝不安”,因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的过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扰动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睡眠。
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以护脾胃清阳之气。
2、不过动:睡前不宜剧烈运动而扰动阳气,包括睡前看电视、说话聊天等扰动心阳的活动。
而且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
因此,睡前半小时不宜做剧烈运动、看电视、聊天等。
3、不过思: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扰动心神。
思、动为阳,静、眠为阴。
因此,睡前宜静养心神,做到“先睡心后睡眼”,助阳入阴以利于睡眠。
4、不过点:晚上11点后胆经开阳气动,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且极易耗散肝胆之气,引动外邪侵入体内。
因此最好在9点、最晚不要超过10点半睡觉。
5、不受风:风为百病之始,无孔不入。
晚上睡觉开窗、开空调等会吹散卫护体表的阳气,吹散以后阳气再生,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