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十三章内能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3.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运用内能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雾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定义: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分子间的吸引作用斥力:分子间的排斥作用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窗户上形成雾气。
b. 夏天,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会慢慢冷却。
2. 答案: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较高,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水蒸气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水蒸气凝结成雾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学习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弄懂什么是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2、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二、探索新知:(一)内能:1、完成下列填空:()机械能()势能()2、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所以,分子也具有能,我们把它叫做;又因为分子间存在和,当拉伸时要相互吸引,压缩时又要相互排斥,所以,分子间也有类似于弹性势能这样的势能。
类似于机械能一样的,我们把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就叫做内能。
内能的的单位是(),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
3、同一物体,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物体的能越大;温度、状态相同的同种物体,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物体的越大。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一下的冰没有内能B. 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D. 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二)物体内能的改变:5、右图中,用力迅速压活塞,活塞对气体,使空气的内能,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使其燃烧. 第5题图6、如图所示,不停地向瓶子里打气,瓶内气体增大,温度升高,成水蒸气,塞子跳起,瓶内气体对做功,气体的能转化为塞子的能.三、自我检测:7、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第6题图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B、放入金属中的金属勺子变烫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和起来8、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比冷水含热量多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热量多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三、自我评估:本节课我学到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4、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阅读课本,并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 。 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 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 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请猜测一下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 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 结论吗? 小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进行知识总结, 总结出分子 的热运动, 和与热运动有关 的因素。 看书分析讨论
对于“内能”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进行达标测试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 在疑问的题目)
教学反思:
第 十三 (章、单元) 课题 三、比热容 教学目标
第
3
课时
课型:新课
2013 年 9 月 2 日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吸热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2、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记住水的比热容。 3、能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现象。 4、能利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与难点: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是本节重点,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现象是本节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反思:
第 十三 (章、单元) 课题 二、内能 教学目标
第
2
课时
课型:新课
2013 年 8 月 30 日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重点与难点: 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是本节重点,改变内能方法是本节难点。 教具准备: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 ,仔细阅读课 本第 7 页和第 8 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 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 20 分钟之内 独立完成。 ) 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分子具有动能? 为什么分子具有势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 3.内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4.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问题 1:内能和机械能有何本质区别? 问题 2: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柴头?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 问题 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 质是什么? 小组协作进行合作探究, 把 探究结果进行比较 ,看哪 个组做得对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课前预习, 把自学的内 容做在导学案上。 做完后小组内进行知识交 流。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13.2内能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温度。
4.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5.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计算公式。
3. 关系探讨:探讨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做饭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6. 知识拓展:介绍内能与焓、熵等概念的联系。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计算公式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4. 内能与物体质量、状态、材料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
答案:假设热水温度为100℃,质量为0.5kg,根据内能计算公式E = 1/2mv^2 + 1/2kT,可得内能E = 1/2 0.5 (400)^2 + 1/21.38 10^23 373 = 1250J。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
答案:冬天搓手时,双手摩擦产生热量,使手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手的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热量是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2. 掌握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气体压缩机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烧水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内能是如何改变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内能改变方式的实验,如摩擦生热实验、压缩气体做功实验。
4.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冬天暖气片的发热原理。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7. 板书设计:板书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1)冬天用暖气片取暖,暖气片是如何将内能传递给室内的?(2)为什么说“热胀冷缩”?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B. 内能小的物体温度一定低C. 内能与热量、温度没有关系D.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理解了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一. 教材分析《内能》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通过对内能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后续学习热力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体运动、力、声、光、电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等内容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是物体的一种能量形式,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概念及内能的改变方式。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问题引导、实例分析、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棒等。
3.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冬天用热水取暖,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提问:这是怎样的一种能量转移?这种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呈现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介绍内能的单位、测量工具等。
3. 操练(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能的变化。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加;用手摩擦物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和改变内能的方式。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与功、热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本节课重点讲解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和做功的本质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1)内能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内能?讲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单位:讲解:内能的单位与功、热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3)改变内能的方式:讲解:热传递和做功是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际应用。
4. 随堂练习: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
5. 知识巩固:6. 板书设计: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焦耳。
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
7. 作业设计:(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并加以解释。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内能的改变方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等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融入生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考作业:
-根据内能的概念,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夏天要穿浅色衣服,冬天要穿深色衣服?这与内能有何关系?
-探讨热传递和做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汽车发动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
4.合作作业: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内能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等。
1.学生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清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对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认识,需要引导他们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
3.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方面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素养。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体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并理解它们对物体内能的贡献。
3.学习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掌握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掌握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对内能的贡献,从微观角度认识内能的本质。
3.内能的改变方式,尤其是热传递和做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抽象且实践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水温升高的原因,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2
教案2: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和测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可以通过热量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4.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5. 内能与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改变,内能也会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内能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量传递实验器材、温度计、电子秤。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袋和一个冰袋,让学生感受热量传递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热量传递实验,观察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
4.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热量传递4. 内能与温度:温度越高,内能越大5. 内能与质量:质量越大,内能越大6. 内能与状态:状态改变,内能发生改变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内能的概念。
2. 解释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举例说明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4.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内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导学案3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复习导学案31. 知识回顾在学习第十三章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热珠仪和热电仪,并了解了内能的概念。
在本章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内能和热能的关系,并探讨内能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内能是物体分子运动引起的能量,它与物体的温度相关。
热能是物体内能的一种形式,是由于热量传递导致的物体内能变化。
2. 内能的性质在了解内能的性质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些与内能相关的概念。
2.1 温度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高低。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
2.2 内能的变化内能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热量交换和功。
2.2.1 热量交换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使得两个物体温度趋于一致。
2.2.2 功当物体由于外力作用发生形状、大小或位置上的改变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3 内能的守恒内能是一个守恒量,即在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 内能的变化规律内能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热平衡实验进行研究。
通过热平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3.1 增温时内能的变化当物体的温度增加时,物体的内能也会增加。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物体的热容量来计算。
3.2 融化和沸腾时内能的变化在物质的融化和沸腾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保持不变。
由于温度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不变,而热量的变化用于改变物质的状态。
3.3 冷却时内能的变化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也会减少。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物体的热容量来计算。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内能与热能的关系,以及内能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内能是由物体的分子运动引起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相关。
内能的变化包括热量交换和功,而内能的总量在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内能与焓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学习,加深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复习导学案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1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掌握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学会计算比热容;5.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比热容的计算;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季室内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3. 例题讲解:分析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课堂互动:讨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5. 知识拓展: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6.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举例说明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比热容;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机,计算其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内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力学、能源等。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知道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
3.能辨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看法进行解说。
【要点难点】1.知道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看法、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有的物质是由极其细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往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察看到分子。
2.不一样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能够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因为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这类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何我们能够闻到花的香味?猜想:可能是因为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因此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类状况相像,请大家议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爆竹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没法看到。
2.这些滋味我们只好闻到,没法看到,但人们能够经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测这些运动,察看演示实验-2,想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何要把空气放在上边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假如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假如把它放在上边,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边的瓶子中。
不可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老师演示实验,提示同学们察看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了然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同,最后颜色变得平均。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现图-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现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了然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相互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教案第十三章内能教案第十三章内能教案篇一: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内能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3.物体的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我的教案: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内能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内能的概念,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学会用物理学方法测量物体的内能。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块铁块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计算其体积。
接着用温度计测量铁块的温度,了解其内能的大小。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内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如燃料燃烧、物体熔化等,并尝试用内能的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内能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这是理解内能其它方面的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一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导入】打开醋瓶我们能闻到醋味,进了院子我们能闻到炒菜的香味,走进花园中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等等,同学们为什么生活中我们能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呢?这说明了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呢?阅读课本,自主完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和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的的。
2. 扩散现象:3. 分子间存在着力和力。
一、物质的组成二、分子热运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扩散的快慢受影响,越高,扩散的越快。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图13.1-4能说明什么?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训练拓展】1、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2、“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 ___ 。
3.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C.洒水时,水雾飞舞D.炒菜时,满屋飘香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第二节内能【学习目标】1.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
【导入】装有开水的热水瓶的瓶盖有时会被弹起来,弹起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呢?为什么用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烫?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一、内能1、内能2、单位1)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2)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讨论、回答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情况:(1)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2)夏天晒被子,棉被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3)冬天,人们搓手感觉手变暖和(4)小孩滑下滑梯,感觉屁股很热(5)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来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实质是________;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_____,实质是________;思维拓展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温度的变化引起内能的变化?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改变?例如:2、内能和热量的关系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引起内能的变化?3、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训练拓展】1、下面的各种情况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A、擦火柴点火B、暖水袋使身体暖和C、用凸透镜在阳光下点火D、磨刀时刀发热E、用电钻打孔时钻头发烫F、电锯切割金属时火花飞溅2.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化成0℃的水D.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4、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5.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第三节比热容【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定义、单位、意义),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现象。
3、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推理得出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得出热量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温故知新】: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______热,温度____,低温物体____热,温度_____,热量的单位是______。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__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____,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有关。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导入】“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当我们赤脚踩岸边的砂石上,砂石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当我们跳进水里,河水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一、比热容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例如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其吸收相同的热量是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他们吸热能力的大小。
(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2、比热容①定义:②单位③C水 = _________ ,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多少,物体温度变化多少无关。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且数值都等于它的比热容3、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3)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二、热量的计算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 J;2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1、公式:2、应用:1)、在标准气压下,将0.5Kg,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第二课时比热容一、基础练习1.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_____;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______。
2.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是因为___ __。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4.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B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5.沙漠地带早晚温差很大的原因是()A.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大B.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C.沙子是热的良导体D.沙子是冷的不良导体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比热不会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不可能相等二、能力题计算题1、质量是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C升到40°C时,吸收的热量是18800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2、装有2kg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温上升了30℃,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C,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C,要放出热量?综合题1.(2008杭州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徐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3℃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
(3)若小徐测出实验用水的质量为lkg,则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C=4.2×l03J/(kg·℃)]第13章单元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
2、深入体会分子动理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3、进一步理解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