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17章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c738180b4e767f5acfce9d.png)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姓名:_____1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课堂导学】知识回顾: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即导体两端有,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猜想:对于同一个灯泡,灯泡两端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灯泡才越;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对电流有作用,由此猜想: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会越,灯泡也就越。
实验器材:电源、、、、阻值分别为ΩΩΩ的定值电阻三个、开关、导线若干。
【探究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探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的实验,应该采用变量法。
此项探究实验中,应保持导体不变,改变导体的两端,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
设计实验:怎样才能改变导体的两端电压?方法①直接改变电源电压。
如图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压;方法②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电压。
如图A,我们知道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如果在电路上再加一个,与定值电阻相联,就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了。
用方法②设计实验: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思考: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实验步骤:1.根据上面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记录接入电路中的定值电阻为Ω;2.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的读数并记录;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R= Ω)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实验结论1导体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成比。
23【探究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此项探究实验中,应保持导体两端的不变,改变导体的,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0cbe4933687e21af45a954.png)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2.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变量控制课型实验课教具准备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小灯泡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接法。
二、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1、探究电流大小跟电压的关系(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要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较?讨论:有哪些方法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尝试画出电路图。
交流:对同学们设计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你认为哪种设计更合理?说明理由。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记录表格如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2.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变量控制课型实验课教具准备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小灯泡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接法。
二、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1、探究电流大小跟电压的关系(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要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较?讨论:有哪些方法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尝试画出电路图。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5篇(实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5篇(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eebfe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f.png)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5篇(实用)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篇1目标1.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说明与建议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原子、原子核这里可先复习课本第十一章第一节的知识。
让学生认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
核能质子、中子依_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裂变核物理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原子核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
因为裂变需要的钢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现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演示这个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核裂变的原理。
演示时,要想办法使火柴充分燃烧而不熄灭。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但要注意防火。
聚变另一种核能形式是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的核聚变能。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非常丰富。
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原因所在。
裂变知识学生很难理解。
这里建议用浓硫酸与水结合释放热量的例子来比喻,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sts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必占用课上时间。
让学生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38b0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e.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导学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观察、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指导过程课前指导1、电阻一定时,成正比;2、电压一定时,成反比。
课堂导学推测和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和等因素有关。
由于电流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故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探究一: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1.实验设备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3、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4.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几组电压和电流值r=ω电压u(v)电流i(a)5、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的u―i关系图象6、分析数据和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探索二:探索电压恒定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1、实验中要改变的量;要控制不变的量是;怎样达到这一目的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电路图3.按图示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几组电阻和电流值u=v电阻r(ω)电流i(a)4、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每个电阻的r―i关系图象5、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课堂练习一.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a、 2.0ab。
0.25ac。
3.0ad。
0.50a2、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图23甲所示。
(1)请你指出图23甲中连接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②_______。
(2)请把正确的电路图放在答题纸的虚线框里。
(3)电路连接正确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后,应调节_______,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_______。
(4)图23B是实验中电流表的一个特定指示,那么电流是_______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532c510a6f524cdbf8519.png)
第十七章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1. 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知识链接思考: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猜想与假设:1.既然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可以通过 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2.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可以通过 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探究新知要测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明确了这些,从而得出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三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在右侧画出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2.分别换用不同阻值(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 )不变,观察并记录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2中。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1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分析表2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评估与交流:(1)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2)研究改进实验的措施有哪些?得出结论:由分析与论证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成正比;(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成反比。
五、拓展训练:1.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现在要单独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就必须保持_____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测出对应的_____,通过对几次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3f1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a.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实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3. 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U = IR = 2A × 10Ω = 20V2. 题目二: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5Ω,通过它的电流为4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U = IR = 4A × 5Ω = 20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17章第2节《欧姆定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17章第2节《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bb139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2.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17章第2节《欧姆定律》一. 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7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电流、电压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规律,对于学生理解电路的动态变化,深化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电流、电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和意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欧姆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
2.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总结出欧姆定律,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演示实验:连接电路,调整电阻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尝试找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欧姆定律的表达式,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397f9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1.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如何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灯泡。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电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电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理解电阻测量的前提。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阻的基本认识。
电阻的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环节,我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电阻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一节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一节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b645a2e3f5727a5e96246.png)
课题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时 2 课型新授(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应__ 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其中电流表示数为0.5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值为__ __V。
实验次数 1 2 3 4 5电压U/V 1.0 1.5 2.0 3.0电流I/A 0.2 0.3 0.4 0.5 0.6(6)按照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作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线。
(7)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_ __。
知识点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4分)在“研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手和眼的合理分工应该是()A.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观电流表B.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观电压表C.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观电源D.手按开关,眼观电流表3.(5分)将10 Ω的电阻接在3 V的电源上,流过电阻的电流为I,若将30 Ω的电阻接在同样的电源上,流过此电阻的电流为()A.I B.3I C.13I D.23I4.(10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 ___。
【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配套练习;2、预习下节课,完成学案“自学检测”。
9.小明在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重点1.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难点1.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第17章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17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b85f10866fb84ae45c8dd0.png)
17.1能源家族要点梳理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定的能源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例如:电能。
3.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
4.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例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小资料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
干净卫生,自然滋润;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①煤、②石油、③天燃气、④水能、⑤风能、⑥太阳能、⑦潮汐能、⑧生物质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____能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章第3节测量电阻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章第3节测量电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34e388011ca300a6c390e2.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章第3节测量电阻导学案【课前展现】【学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运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依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动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协作学习】〔实验设计〕1、阅读教材80—81页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2、依据电路图,实验器材有:三节干电池,一个开关,假定干导线,待测电阻,还有、、3、填写实验表格所缺内容4、设计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衔接〔2〕闭合开关,调理,测出三组值和值,〔3〕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值〔4〕整理器材【协作探求】〔实验测量〕1、测电阻的阻值〔注:①连电路开关断开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③电压表和电流表选适宜的量程〕2、剖析实验数据:〔1〕电阻的阻值是多少?〔2〕屡次测量电阻的目的是什么?3、讨论与交流:在实验中会出现哪些效果,处置的方法:【课堂检测】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_______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和____-2.实验室测导体电阻的方法叫〔〕A.欧姆法B.电阻法C.伏安法 D.以上都不是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衔接电路正确的选项是〔〕A、开关断开或闭合都可以B、衔接滑动变阻器时,应使滑片置于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C、接线时,必需从电源正极末尾,开关要接近电源正极D.在实验完毕时,只需把变阻器滑片再置于电阻值最小位置即可4、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某同窗列出了以下本卷须知,其中没有必要的是〔〕A、衔接电路时,应从电源正极末尾连线B、衔接电路时,开关一直处于断开形状C、运用电压表电流表是要选择量程D、电路衔接好后,应先用开关试触5、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的是〔〕A、改动电路中的电流B、改动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C、改动被测电阻的阻值D、维护电路【中考链接】为了测定小灯泡电阻值,某同窗设计并衔接了如以下图所示电路。
(1)假设马上闭合开关做实验,指出该电路衔接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17.2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17.2欧姆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9764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e.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欧姆定律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流会随着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2. 理论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是指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其表达式为: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欧姆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欧姆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适用范围:电压、电流、电阻均为线性变化。
七、作业设计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R2 = 10Ω,R3 = 15Ω,求电流I。
答案:1. I = 1A2.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知识。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ba7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a.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电阻的测量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验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测量方法,欧姆表的使用技巧。
难点:欧姆表的调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电池、灯泡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欧姆表测量不同电阻的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电阻值的计算和分析,探讨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测量方法,欧姆表的使用技巧。
难点:欧姆表的调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电阻的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欧姆表的使用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然而,部分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并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阻问题。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da155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1.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了心血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测量仪、电线、灯泡、电阻器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电阻测量仪、一组电线和灯泡。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电流通过电阻时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3.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电阻测量仪测量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下来。
4.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电阻猜猜看的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测量和推理,猜出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孩子对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还有一定的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给予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电阻的影响因素,如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并尝试设计实验验证。
同时,引导孩子们思考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灯泡的电阻选择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的教案范文模板
![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的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72318d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d.png)
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的教案范文模板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的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
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
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能源家族考点一知道什么叫能源,能区分各种能源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能量就是能源;(2)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3)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考点二能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水能C.天然气D.煤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
干净卫生,自然滋润;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①煤、②石油、③天燃气、④水能、⑤风能、⑥太阳能、⑦潮汐能、⑧生物质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____能源。
2.下列几个例子中不属于能源的是()A.汽油B.柴油机C.流动的水D.干木柴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煤B.汽油C.太阳能D.石油4.在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核能、生物质能、水能B.电能、汽油、柴油C.太阳能、地热能、风能D.煤、石油、天然气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8.小明调查了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情况.请你帮他完成下表:表一上月能源使用状况表二五年前某月能源使用状况17.2 核能考点一知道核能的概念,知道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及其用途1.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原理制成的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2.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B.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C.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目前,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制的核聚变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波及了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大片领土。
各类辐射病、癌症、神经紧张、居民被迫疏散等后续影响还深深的留在人们的心中。
中国的“两弹”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
核能的本质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那么核能是从哪儿来的呢?在居里夫人发现镭以后不久,物理学家卢瑟福就指出,放射性元素在释放看不见的射线后,会变成别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质量会有所减轻.那么,这些失踪了的质量到哪里去了呢?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在提出相对论时指出,物质的质量和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形式,质量可以消失,但同时会产生能量.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定量关系;转化成的能量E 等于损失的质量m 乘以光速c 的平方,即2mc E .由于光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值,因此极小量的质量变化可以转化为极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的本质.当较重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时会发生质量亏损,损失的质量转换成巨大的能量.例如,1945年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重440kg ,铀-235含量为45kg ,而其中仅有1kg 发生核裂变反应,反应中又仅有1g 的质量转化成能量,但它的威力却相当于16万吨黄色炸药发生爆炸,瞬间摧毁了整个城市,并造成十几万人当场死亡.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裂变。
为了有效、和平利用核裂变时所产生的能量,科学家们研制成了______________,从而使链式反应可以在人工的控制下缓慢进行。
核裂变除了可以用于发电外,在军事上还可以做成威力强大的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________________。
4.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暖洋洋的,这个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它能够不断地向外放出能量是靠______________。
5.受控核聚变的核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_____发电的电站,目前已经的核电站都是利用__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反应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电机等。
7.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核能发电,并且自行设计制造了核电站。
你能说出我国正在使用的一个核电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能。
17.3 太阳能考点一知道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方式1.人们利用太阳能共有________种渠道,其中太阳能被直接利用的有________种方式,即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如_______;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如___________。
点拨: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能源,人类时刻离不开它,利用太阳能主要有四种渠道,其中被直接就有三种: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如植物通过太阳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粮食、水果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考点二通过实例,了解利用太阳能的优点2.杨洋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热水100kg),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这台热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将100kg水从15℃升高到65℃.(1)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6月份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的70%被水吸收,C水=4.2×103J/(kg·℃)](2)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使用燃料烧水,除了节约能源外,还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点)点拨先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求出水所需吸收的热量,然后根据效率和热值算出所需燃烧的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即为节约的液化石油气.解 (1)Q吸=Cm(t-t0)=4.2×103J/(kg·℃)×100kg×(65℃-15℃) =2.1×107J由题意得=0.375kg(2)优点有:①无污染②安全③取之不尽说明:此问答案多种,只要回答合理均正确.储存太阳能的池塘19世纪末,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地区,一名医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小湖.这个小湖一到冬天,湖面就结成冰,而湖底深处的温度却高达60℃.这种热水湖的怪现象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好奇,他们取来湖水化验,发现这是一个咸水湖,而且不同深度的水含盐量不一样,即湖底的水中含盐量较高,密度大,而湖面则含盐量低,接近于淡水.原来,淡水湖在白天经太阳晒后,夜晚会将积蓄的热量散发掉,即表面的湖水先冷却,密度就增大而下沉,下面的水温度高,相对来说密度小,热水就上浮,并把热量散发掉,这样循环的结果,湖水上下温度就逐渐趋同.而咸水湖则不同,表面的水即使温度下降也不下沉,因为下层湖水的含盐量高,密度大,不会上浮,这样,湖底的热量就带不到湖面.因此,咸水湖被太阳晒久了,就将太阳能储存起来,湖底的温度会越来越高.1.关于太阳能的转化:太阳把空气和地面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_________;太阳使地面上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空形成云,云又以雨雪等形式落下,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
2.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过程就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如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在太空运动的卫星它们的能源是靠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的装置;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3.有一些新闻媒体上,经常会看到房地产开发商关于阳光权的争论,主要是开发商在开发楼盘时侵占了当地居民直接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
4.下列能源中,不是来源于太阳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江河水流能D.核能5.太阳能来自于()A.反射其它恒星的能量B.裂变C.链式反应D聚变6.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太阳能照明灯,当把太阳能电池板放到太阳下时,可以给灯充电,充电时的电压为6V,电流为80mA,则充电时的功率为多少W?如果充5h的电,可以供“6V 3W”的灯泡正常工作多长时间?17.4 能源革命17.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考点一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并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例1关于能源的利用和节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能量的守恒定律,能源的利用率应该是100%B.由于能量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总是守恒的,所以节约能源意义不大C.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技进步无关D.在能源的利用中,总会有一部分能源未被利用而损失掉考点二认识到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并有环保意识例2 寒冷的冬天,温室里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