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课后复习题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10中医各家学说题(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1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2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复习
一、1.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2、伤寒学派: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临床的诊治基础,后世许多医家专门研究《伤寒论》,形成伤寒学派。
3、河间学派:阐发火热病机及其辨证论治规律,临床善用寒凉,形成河间学派。
4、易水学派:金代刘完素以脏腑的虚实寒热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创立脏腑病机学说,成为易水学派的开山,李杲继承发展元素学说,创立脾胃内伤学说,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5、攻邪学派:金代张从正主张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的观点,治病以攻邪为首要任务,善用汗、吐、下三法。
6、丹溪学派:元代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及“相火论”,认为治阴虚火亢证,不仅是泻火,还要重于养阴。
在7、温病学派: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课题的医学流派。
8..温补学派: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为代表、以研究脾肾命门的生理特性和病理变化为中心、治疗以温养补虚为主的一个医学流派。
9、王叔和整理《伤寒论》10、河间学派的突出贡献?①发展病机学说②丰富临床治疗学说③奠定温病学发展基础。
二、1、孙思邈的房事养生内容包括,欲不可绝、欲不可纵、房事禁忌、房中养生方药。
2、逊思邈研究伤寒论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三、钱乙儿科生理病理特点1.生理特点: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2.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制方用药特色(1)善用丸散:丸散成药具有简便实用,服用简单,携带方便,功效捷验,缓急皆宜。
遣药灵活:既可入常用之药,也可用峻猛之品;既可减药物毒烈之弊,又可收峻药缓攻之效。
用法多样:外用可涂、擦等;内服可开水、米汤和药汤送服或调报。
(2)创制新方:自创新方:泻白散、阿胶散、百部丸、白术散、葶苈丸化栽古方:张仲景泻心汤泻心汤(黄连)四君子加陈皮异功散理中丸甘草半调中丸肾气丸去桂附地黄丸(3)、顾护脾胃①忌用攻下:小儿脾胃柔弱,如食失节,或因病妄攻妄下,或过用刚燥克伐,损伤脾胃,导致诸多坏症、误症②升降气机:治脾升清,治胃降逆,如益黄散、七味白术散、异功散、藿香散等③从脾论治:诸多儿科病,如吐泻、伤食、腹胀、积、疳、慢惊、虚羸、黄疸、咳嗽、夜啼等从脾胃论治。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1、《中医各家学说》的含义是什么?答: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学科。
2、“三世医学”的含义是什么?答:三世医学即指远古医学,其一是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其二由黄帝、歧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到总结成《素女脉诀》其三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
后世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答:①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春秋战国时代至东汉末年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②理由:《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的药物学知识。
此“四部经典”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4、学术流派划分的条件是什么?答:①明确的中心学术思想②有反映本学派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③传承轨迹明显的人才链。
5、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
答:五大流派指医经学派、经方一派、河间学派、伤寒学派和汇通学派。
6、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指哪些医家?他们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是什么?答:⑴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是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⑵八家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①王叔和他对已散失不全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次,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开启伤寒文献学研究的同时,为明清错简重订埋下伏笔。
其著作有《王叔和脉诀》②孙思邈创用了“方证同类,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揭示六经辨治的规律,开创了后世以方类证研究的先河。
同时认为仲景治法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其代表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③韩祗和北宋医家,其分析伤寒之病机为阳气内郁,治伤寒杂病于一炉,强调从脉证入手分析,主张杂病应以证为先,脉为后;伤寒则脉为先,证为后。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主导?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3. 中医中的“四诊”指的是什么?A. 望、闻、问、切B. 切、诊、治、药C. 望、闻、诊、治D. 问、切、治、药4. 五行学说中,木对应的季节是什么?A. 春B. 夏C. 秋D. 冬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三大治疗原则之一?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对症下药D. 预防为主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________的结果。
2.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奠定了中医的________基础。
3. 在中医中,脾主________,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
4. 中医的“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中火生________。
5.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________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2. 描述中医中的“气血”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3. 阐述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4. 说明中医如何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
5. 讨论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2. 分析《本草纲目》对中医药学的贡献及其在现代的价值。
3. 探讨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及其各自的优势。
4. 论述中医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5. 分析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45岁,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
请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和病理,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患者,女,30岁,因饮食不当导致消化不良,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请结合中医的脾胃学说,分析其病情,并给出治疗建议。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以下哪些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F. 风答案:A B C D E5.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治标不治本C. 治未病D. 对症下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正确7.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答案:正确8.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病机,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调和阴阳、补母泻子等。
10. 描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治疗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了解病情。
- 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来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医生会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治疗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11. 论述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挑战。
答案: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能够帮助患者调和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完整版
精中生气;气中生精
《赤水玄珠》的作者是______,其主张命门为肾间_____
孙一奎;动气
对伤寒六经认识,朱肱主张六经______说;柯琴主张六经______说
经络;地面
对于伤寒六经传变规律的认识,朱肱主张六经传______不传_____
胃阴学说;阳化内风说
叶桂在内伤杂病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胃阴学说、阳化内风说________、________、虚损证治
久病入络说;奇经辨治
张从正私淑______之学,而成______学派代表医家
河间;攻邪
吴有性的代表著作是__________;其提出疫气从______而入
《瘟疫论》;口鼻
张从正指出:临床使用汗、吐、下三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中病____,不必____"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脏腑柔弱;全而未壮
喻昌认为《内经》"秋伤于__"当为"秋伤于__"
湿;燥
清燥救肺汤为清代医家______创制,主治秋令______为病
喻嘉言;燥邪
《赤水玄珠》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学派的代表医家
孙一奎;温补
子;祖
张从正尝言:"风从__化","湿与__兼"
火;燥
《伤寒论》的第一部注释本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朱震亨认为相火主要寄藏于肝肾,以及胆、膀胱、____和______
三焦;心包络
薛己主张"人有____则生,以及四时皆以____为本"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复习课程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 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攻邪学派以下列何人为代表人物()A.张景岳B.叶桂C.张从正D.许叔微E.孙思邈2.《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张元素B.张志聪C.张子和D.戴思恭E.许叔微3.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A.风、寒、暑、湿、燥、火B.风、寒、暑、水、燥、火C.风、寒、水、火、燥、湿D.寒、暑、风、水、燥、热E.风、寒、水、火、暑、湿4.张从正认为地之六气是()A.雾、雨、露、雹、冰、雪B.雾、雨、露、雹、冰、泥C.雾、露、雨、泥、冰、雪D.雾、雨、水、泥、冰、雪E.雾、露、泥、雹、冰、雪5.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E.酸、苦、甘、涩、淡、辛6.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气液宣通为贵E.血气流通为贵7.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A.追泪B.引涎C.漉涎D.泄气E.嚏气8.张子和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A.瓜蒂散B.葱根白豆豉汤C.稀涎散D.吐风散E.常山散9.张子和治痰食积滞,常用的方剂是()A.常山散B.稀涎散C.瓜蒂散D.吐风散E.葱根白豆豉汤1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B.李杲C.张从正D.薛己E.喻昌11.张子和认为投补剂治虚证,应该是()A.脉脱下虚,气血不足B.脉脱下虚,精气不足C.脉脱下虚,精血不足D.脉脱下虚,无积无邪E.脉脱下虚,津液不足12.下列医家中,善于运用以情胜情疗法的是()A.刘完素B.张子和C.孙一奎D.喻昌E.叶桂13.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其中“实,,是指()A.正实B.邪实C.气实D.血实E.腑实14张子和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各家学说习题之一:总论1.伤寒八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舒微/郭雍/成无己2.孙思邈对《伤寒论》的研究: 用方正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创伤寒三纲之说“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3.四大流派a.河间流派(刘完素)b.易水学派(张元素)c.伤寒学派d..温病学派4.《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a.素女脉诀b.神农本草c.伏羲针灸5.明清时期,围绕《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以及六经本质等争论,形成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流派。
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6.明清时期温病学派中瘟疫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7.宋金元时期“河间学派”的刘完素倡导“_____”,认为”______”,并善用____方法治疗火热类疾病。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寒凉。
8.金代张从正,私淑河间之学而立___________;元代朱震亨,承河间之学,旁通东垣、戴人之说而创___________;明清温病学诸家,遥承河间之学,发展成为___________。
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9.易水张元素,以__________为学术主旨,创建脏腑寒热虚实辩证体系;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被尊称为________的宗师;王好古发,发明___________论治方法,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联系在一起。
脏腑病机学说;补土派;伤寒内感阴证10.各家学说的共同点:有継承有取舍有发展11.张从正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强调以()()()三法祛邪为要,成为由河间之学而一变为“攻邪学派”的师祖。
汗,吐,下三法12.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著()()()等,详辩内外伤异同,制定升阳泻火、甘温除热大法,创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名方,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
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兰室密藏13.温热学派以叶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为代表。
学堂课程在线各家学说(成中)课后作业答案
各家学说(成中)绪论课后作业单选题(1分)是谁提出”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A 孙思邈B 纪晓岚C 和珅D 张从正正确答案B单选题(1分)”六气皆从火化“是哪位医家的观点。
A 张元素B 刘河间C 张从正D 李杲正确答案B单选题(1分)提出”气虚生大热“和”甘温除大热“观点的医家是?A 李杲B 朱丹溪C 刘完素D 张从正正确答案A单选题(1分)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A 张从正B 李杲C 朱丹溪D 张元素正确答案C第一章课后作业单选题(1分)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错简重订,倡纲重法C汇节分章,节解名释D维护旧论,分经审证正确答案A 单选题(1分)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养性、养老学的内容A陶冶性情B生活有常C节制房事D调身按摩正确答案C 单选题(1分)《千金方》治虚劳吐血,在扶正时亦重视()A养阴B消瘀C降气D行血正确答案B 单选题(1分)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肝脏分证的内容()A肝实热B肝虚寒C肝胆俱虚D肝阳虚正确答案D 单选题(1分)孔思邈茌摄生上,重视()A养性、养老B补肾强筋C保护元气D顾护精血正确答案A 单选题(1分)孙思邈治肝实热用()A龙胆泻肝汤B泻肝前胡汤C槟榔汤D温胆汤正确答案B单选题(1分)首先提出温病分青筋牵、赤脉攒、黄肉白气狸、黑骨温五种的医家是( ) A庞安时B朱肱C吴又可D孙思邈正确答案D单选题(1分)孙思邈治肝虚寒用()A龙胆泻肝汤B泻肝前胡汤C槟榔汤D理中汤正确答案C多选题(2分)孙思邈治疗虚损的常用法则有()A补剂兼泻B虚则补母C以泻为补D寒热互济正确答案ACD多选题(2分)孙思邈提倡的适当活动,包括()A瑜珈B鹤翔功C华佗五禽戏D按摩法十八势正确答案CD多选题(2分)孙思邈在饮食方面提倡( )A先饥而食B先渴而饮C饱中饥D饥中饱正确答案ABCD判断题(1分)孙思邈在养生方面,反对恣情纵欲,主张戒绝情欲。
正确答案×判断题(1分)运动是摄生养性的重要方面,孙思邈主张须欲大劳,而莫小劳。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_百度文库(精)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总论在医经七家、经方^一家中,______________ 唯一现存的著作,各家学说就是在__________ 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1、在__________ 对病机十九条增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脏腑的本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气虚的表现:3、对中风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 。
4、名词解释:气液宣通。
5、玄府闭塞的原因:_________ 。
6对火热病证的阐发: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7、己亢过极,则 ________ 木极似_、金极似—、火极似_、水极似、土极似。
8、外感火热证,表证兼有内热可用 _______ 法,代表方为_______________ 。
9、地黄饮子,治疗 ________ 。
10、提出了“__________ , __________ ■勺治痢卓见,创制 _______ 。
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1、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当 ___________ 是谓治本。
2、引涎、漉涎、嚏气、追泪都属于 ______ 。
3、大承气汤加姜枣煎服,名之曰 ________ 专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提出养生当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名词解释:情志疗法。
四、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1、论述脾胃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李杲是如何阐发内伤热中证的?3、名词解释:甘温除热法。
4、当归补血汤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1、著有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家学说课后题答案总论一.伤寒学派1.宋金以前伤寒八家王叔和:搜集整理《伤寒论》第一人孙思邈:创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以揭示伤寒六经辨治的规律;开后世以方类证研究之先河;推崇太阳病桂枝、麻黄、青龙三法的运用韩袛和:著《伤寒微旨论》;主张杂病应以证为先,脉为后;伤寒则脉为先,证为后;依时令用药朱肱:著《南阳活人书》;重视经络的作用;伤寒即六经为病,主张从经络辨识病位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广义伤寒的病因(寒毒说);温病为感受四时乖戾之气,具流行性,传染性(异气说);许叔微:《伤寒百证歇》《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郭雍:《伤寒补亡论》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有首创之功;注释的特点:以经释论2.明清伤寒三派(1)错简重订派:方有执、喻昌(2)维护旧论派:张遂志、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陈念祖)(3)辨证论治派①以方类证:柯琴、徐大椿②以法类证:尤怡、钱璜③分经审证:陈修园、包诚二.河间学派定义:以宋金时期河北河间学派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的医学流派。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以阐述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著称于世。
倡“六气皆从火化”说,治病善用寒凉,世人亦称之寒凉派。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方精要宣明论》《三消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马宗素:《伤寒医鉴》(荆山浮屠:→罗知悌→朱震亨)葛雍、镏洪、(张从正→麻九畴→常德)三.易水学派张元素:《医学启源》、《珍珠囊》、《洁古家珍》、《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建立了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脏腑辨证体系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王好古:重视脏腑内伤阳气虚损的一面,发挥为阴证论《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罗天益:发挥李杲脾胃内伤学说《卫生宝鉴》四.攻邪学派定义:以攻击病邪作为治病的首要任务,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
张从正:《儒门事亲》麻九畴、常德(张从正的入室弟子)李子范五.丹溪学派以养阴为宗旨,强调保留阴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强调滋阴降火;《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赵道震、赵良仁、戴垚、戴思恭、王履、刘叔渊(朱丹溪的门人)王纶、汪机、虞抟、徐彦纯(私淑朱丹溪)六.温补学派探讨肾及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论治,以温养补虚为治疗大法薛己:重视脾肾,六味丸,八味丸《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正体类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七.温病学派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课题的一个医学流派,明清时期最盛于我国南方,在研究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①温疫派吴有性:《温疫论》戴天章:《广瘟疫论》余霖:《疫疹一得》②温热派叶桂(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薛雪(生白):《湿热病篇》吴瑭(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王士雄(孟英):《温热经纬》集温病学之大成孙思邈一.伤寒温病方论⑪研究仲景学说,搜集诸家方论:其研究伤寒论,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认为桂枝,麻黄,青龙伤寒太阳病的治疗主方⑫主用除热解毒,善于养阴生津:以汗吐下三法为驱邪大法;生地黄煎主热方⑬重视瘟疫,详论防治:“时行瘟疫”乃是“毒病之气”所致,首重辟温二.治疗经验⑪中风:外风(大、小续命汤);内风(本虚标实,清热涤痰治标为先,接以平肝熄风,清热养液)⑫虚损:补剂兼泻;以泻为补;寒温相济;劳则补子⑬血证:消瘀,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⑭备急:卒死,五绝,犬毒⑫“常欲小劳”和导引、按摩⑬依时养生⑭内视、调气:专意存思、吐纳气息,以却疾强身的方法。
如叩齿、咽津。
⑮食宜、食养和食疗⑯服食、服水服饵方药:小续命汤、肾沥汤、黄芪丸五脏主证:⑪心主惊⑫肝主风⑬脾主困⑭肺主喘⑮肾主虚⑪儿科病证常见脉象(6种):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⑫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⑬目内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⑪疮疹●病因:外感天行,内蕴热毒●症状: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咳嗽喷嚏,手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等。
●以五脏分证辨疮疹:(水疱属肝;脓疱属肺;斑属心;疹属脾;疹痘黑陷属肾)(呵欠顿闷属肝;时发惊悸属心;乍凉乍热、手足稍冷属脾;面燥腮赤、咳嗽喷嚏属肺)●治疗原则:“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宜解毒”●代表方药:紫草散、抱龙丸、百祥丸、五福化毒丹⑫惊风急惊风:病因:大惊+高热(外感热邪或素蕴痰热)病机:痰热客于心胃,阳盛而阴虚治疗:“急惊合凉泻”法方药:泻青丸、泻心汤、导赤散、利惊丸、抱龙丸慢惊风:病因:吐泻等病后,脾胃虚损所致病机:脾虚无阳治疗:“慢惊合温补”法方药:使君子丸、白术散、钩藤饮子⑬疳证病因:脾胃病,亡津液治疗:顾护脾胃方药:热疳胡黄连圆,冷疳木香丸,冷热夹杂如圣丸刘完素刘完素对病机的认识,尤其重视火热为病,形成了“火热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
对于风燥寒湿诸气与火热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六气皆从火化”学说。
他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
既然风湿燥寒与火热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可以化生火热,而火热为病又可产生风湿燥寒诸证,火热又能衍生各气。
六气之中,火热即成为中心。
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
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驱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
这是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
1.在理论上重视火热病证的机理研究,在治疗上善用寒凉之剂,自治双解,通圣辛凉之剂,卓有创见,在治疗上突破了温药发表,先表后里的成规,把解表之法从辛温转向寒凉,这是继《千金方》之后的又一个发展。
对火热病的治疗主要分表证,表里同病和里证。
1)表证当汗解,辛凉或甘寒之剂以解表。
当阳热郁遏于表,则以石膏,滑石,甘草等开发其郁结。
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辛热解表,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等,或以甘草,滑石等药发散甚妙。
2)表证皆有内热的,又当表里双解,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或用天水—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
3)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当用承气汤之类,刘氏创立的三一承气汤亦可应用。
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可用清热解毒汤,或与承气汤合用,下后热盛,当轻解余热,可用黄连解毒汤。
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凉膈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
2.寒热温凉攻补之法随证而施,并不只是限于寒凉一途,而是结合时令气候,病机,证情全面考虑,正确掌握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辩证施治原则。
张元素张元素的脏腑辨证包括各脏腑的生理、虚实寒热辩证、演变和预后、常用方药四个方面。
张元素总结的脏腑辨证自成体系,不简不繁;既有理论又有经验,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今天,任然不失其临床价值。
张氏对药物的研究主要表现是,在《内经》五味、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基础上,对药物的气味厚薄与升降浮沉、药物的归经和苦欲补泻、制方大法等,都进行了重要的发挥和探讨。
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在遣药制方上,张氏对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关系,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对84味药物进行了归类,力图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和理论依据;张氏结合脏腑、经络学说,发明了药物归经说和引经报使说,丰富了中药学的理论;张氏把《内经》的制方理论和临床用药密切联系,并援引钱氏创拟的方剂充实其中,从而形成一整套辩证立法处方的体系,同样丰富了方剂学说的理论。
针对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氏把枳术汤化裁为枳术丸治之。
原方枳实用量重于白术,以消化水饮为主,兼顾脾胃;而张氏的枳术丸中白术用量重于枳实,则以补养脾胃为主,兼治痞消食。
即“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
正如其方后所说:“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方中配荷叶芬芳升清,以之裹烧,又用米饭为丸,与白术协力,则更增强滋养胃气之功。
枳术丸充分体现了张氏“养正积自除”的主导思想。
李杲1.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2.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内伤热中证的热像是由“阴火”内燔所致,产生阴火的病机关键是气与火的关系失调,元气不足时,阴火则亢盛;若元气充沛,阴火自然收敛;阴火越炽,元气越被耗伤。
脾胃是元气升降运动的枢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便会发生种种疾病。
如内伤发热恶寒一证,是由于阳气不升,不能卫外而恶寒,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则导致发热,故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的失调是内伤热中证的又一重要病机。
阴火产生可有如下各种具体情况1.阳气不升,伏留化火2.津伤血弱,内燥化火3.古气下流,湿火相合4.心君不宁,化而为火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度是甘温除热法和升阳散火。
甘温除热是指用甘温之剂补益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
升阳散火是在甘温补脾药中,结合升提透散功能的药物,如升,柴,葛根等,补中升阳能使脾胃之气易于生发,元气随之旺盛,则阴火自敛,烦热自除。
在阴火亢盛时,李杲也借助苦寒药从权治之。
王好古王好古的“阴证”指因感受阴寒之邪、饮食生冷、误服凉药等原因导致肝、脾、肾三经(脏)阳气衰弱的病证。
“阴证”的常见症状有身表凉、四肢冷、烦躁、面赤等。
王好古认为外感、内伤皆可导致阴证。
外感阴寒病证:外感三因是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
内感阴证的外因:不知预防,外感寒湿露雾之邪,因其性为阴重浊,可伤人阳气,导致阴证内感阴证的内因:纵欲、劳倦、饮食生冷、平素体弱有关。
但他特别强调劳倦、禀赋素弱、饮食生冷等所致的“内已伏阴”是导致“阴证”的基础与关键。
尤重饮食生冷、过服凉药表现:脾阳虚、肾阳虚、肝阳虚。
传变:逆传三阳。
阴证的病机传变途径:外感邪气入里,日久固然可以形成阴证,但阴证病位在里,所以其传变途径不同于外感的六经顺传,而主要是自三阴向三阳逆传。
阴证表现复杂,亦多见变证和假象,王氏认为辨别阴阳主要是在疑似之间,“阳证发热而厥,不为难辨;阴证寒盛,外热反多,非如四逆脉沉细欲绝易辨也。
至于脉鼓击有力,加阳脉数倍,内伏太阴,发热烦躁欲坐井中,此世之所未喻。
”为使医生临证“阴阳寒热如辨黑白”,他广采诸家之说,参以己见,总结归纳出十二种常见症状作为临证辨识阴证阳证的客观指标:①发热辨——阳证寒热互见或蒸蒸而热,阴证发热而下利清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身表热而触之不热;②口渴辨——渴而多饮与干不喜饮或喜热饮;③烦躁辨——躁而口渴与躁而欲坐卧泥水中、肢冷脉沉细;④咳逆辨——咳而有力声高气粗与怅怏而连续声末咳逆;⑤便秘辨——伴发热口渴脉有力能食与脉沉迟不能食身重;⑥下血辨——鲜红与如豚肝;⑦小便不利辨——色赤不利与色先白而后多不利;⑧小便色赤辨——赤而涩少与赤如灰汁、不涩;⑨手足自汗辨——濈然汗出与手足温或厥冷有汗;⑩全身有汗辨——发热汗出与恶风寒汗出身凉或汗出身热而脉沉弱无力;⑾谵言妄语辨——面赤烦躁脉实与斑衄脉虚;⑿厥证辨——爪甲时温脉沉有力与爪甲清冷便利尿白脉虚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