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精)教程文件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_百度文库(精)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总论在医经七家、经方^一家中,______________ 唯一现存的著作,各家学说就是在__________ 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1、在__________ 对病机十九条增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脏腑的本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气虚的表现:3、对中风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 。
4、名词解释:气液宣通。
5、玄府闭塞的原因:_________ 。
6对火热病证的阐发: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7、己亢过极,则 ________ 木极似_、金极似—、火极似_、水极似、土极似。
8、外感火热证,表证兼有内热可用 _______ 法,代表方为_______________ 。
9、地黄饮子,治疗 ________ 。
10、提出了“__________ , __________ ■勺治痢卓见,创制 _______ 。
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1、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当 ___________ 是谓治本。
2、引涎、漉涎、嚏气、追泪都属于 ______ 。
3、大承气汤加姜枣煎服,名之曰 ________ 专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提出养生当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名词解释:情志疗法。
四、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1、论述脾胃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李杲是如何阐发内伤热中证的?3、名词解释:甘温除热法。
4、当归补血汤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1、著有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介宾B、朱丹溪C、献可D、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完素B、元素C、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河间B、杲C、王好古D、从正7、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从正认为《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介宾B、薛已C、文垣D、献可24、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 •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 .《黄帝经》 B.《黄帝外经》 C.《扁鹊经》D .《扁鹊外经》E.《白氏经》2. 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黄帝经》 C.《难经》D .《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3. 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重视经络C .突出治法研究D .八纲辨证E .用章句法注释4.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 .方有执 B.喻昌C•璐D .思邈 E.柯琴5. 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从正时分化出()。
A .易水学派 B.温病学派 C.滋阴派D .伤寒学派E.攻邪派6. 攻邪派的师祖是()。
A .宛丘 B.朱震亨C•元素D .东垣 E.吴又可7. 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 .东垣 B.薛己C•一奎D .献可 E.中梓8. 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 .朱沛文 B.唐宗海 C.锡纯D .恽树珏直.陆年9. 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 .子和 B.思邈 C.吴有性D •完素E 朱震亨 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 •《伤寒论指微》 D .《钱氏小儿方》11. 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A .完素B.元素D .东垣E 朱丹溪 12. “火热论”出自()。
A .《素问玄机原病式》C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E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 《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 .守真B.元素D .杲E 朱丹溪14. “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A .《局方发挥》 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D .《伤寒论辨疑》 E.《脉因证治》15 .《科摘要》的作者是()°A .介宾 B.万全 C.龚廷贤 D .吴有性 E .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A .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 .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 D.为人身之大主E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A .命门为两肾间动气B .命门属坎中之阳)° B.《婴孺论》C.《颅囟方》E.《小儿药证直诀》)°C •从正B.《宣明方论》D.《三消论》)°C.子和)°C .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D .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E .命门寄相火18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复习(精)

一、 1.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2、伤寒学派: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学临床的诊治基础,后世许多医家专门研究《伤寒论》 ,形成伤寒学派。
3、河间学派:阐发火热病机及其辨证论治规律,临床善用寒凉,形成河间学派。
4、易水学派:金代刘完素以脏腑的虚实寒热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 创立脏腑病机学说, 成为易水学派的开山, 李杲继承发展元素学说, 创立脾胃内伤学说, 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5、攻邪学派:金代张从正主张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的观点,治病以攻邪为首要任务, 善用汗、吐、下三法。
6、丹溪学派:元代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论” 及“相火论” , 认为治阴虚火亢证, 不仅是泻火,还要重于养阴。
在7、温病学派: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课题的医学流派。
8. . 温补学派: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为代表、以研究脾肾命门的生理特性和病理变化为中心、治疗以温养补虚为主的一个医学流派。
9、王叔和整理《伤寒论》10、河间学派的突出贡献?①发展病机学说②丰富临床治疗学说③奠定温病学发展基础。
二、 1、孙思邈的房事养生内容包括,欲不可绝、欲不可纵、房事禁忌、房中养生方药。
2、逊思邈研究伤寒论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三、钱乙儿科生理病理特点1. 生理特点: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2. 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制方用药特色(1 善用丸散 :丸散成药具有简便实用, 服用简单, 携带方便, 功效捷验, 缓急皆宜。
遣药灵活:既可入常用之药, 也可用峻猛之品; 既可减药物毒烈之弊, 又可收峻药缓攻之效。
用法多样:外用可涂、擦等;内服可开水、米汤和药汤送服或调报。
(2创制新方:自创新方:泻白散、阿胶散、百部丸、白术散、葶苈丸化栽古方:张仲景泻心汤泻心汤(黄连四君子加陈皮异功散理中丸甘草半调中丸肾气丸去桂附地黄丸(3 、顾护脾胃①忌用攻下:小儿脾胃柔弱,如食失节,或因病妄攻妄下,或过用刚燥克伐,损伤脾胃,导致诸多坏症、误症②升降气机:治脾升清,治胃降逆,如益黄散、七味白术散、异功散、藿香散等③从脾论治:诸多儿科病,如吐泻、伤食、腹胀、积、疳、慢惊、虚羸、黄疸、咳嗽、夜啼等从脾胃论治。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一般5题,共20分):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之通道,人体所有组织的腠理,为气液运行的通道。
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
2.气液宣通: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在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成做气液宣通。
3.亢害承制:五运消长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有余时所表现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
4.六气皆从火化:六气之中,火热之气与风、湿、燥、寒关系密切,往往相兼为病,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过程中都能化生火热。
在疾病过程中,火热又常常成为风湿燥寒的后期转归,火热病机成为六气病机的中心,从而形成六气皆为火化。
5.甘温除大热:用甘温之剂来补益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即甘温除热法。
6.内伤热中证:多出现于脾胃内伤疾病的早中期,由于内伤脾胃,阴火内潘而产生的一系列热象之证称为内伤热中证。
7.内感阴证:指饮食生冷、误服凉药或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损及太阴、少阴、厥阴所出现的一系列肝脾肾阳虚衰征候。
8.内已伏阴:劳倦、禀赋素弱、饮食生冷等所致人之本气先有虚损。
9.三邪理论:张从正所称三邪,即指天地人三邪。
10.情志疗法:情志的异常变化,既可引起本脏的神气病变,又可导致相应脏器的神气病变,所以可用响应的治疗措施,即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
11.六郁:是指气、湿、血、痰、热、食等六种郁证的总称。
12.伤寒时地议:指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近时南方多热病,医者当师《伤寒论》意而变痛,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13.内虚暗风:大江以南天地之风气和居民的禀质,有异于西北地区,临床所见中风病人的发病机理往往是“真阴既亏,内热弥甚至,煎熬津液,凝结为痰,壅塞气道,不得通利,热极生风,而致猝然僵仆” 。
因此,他将类中风称为“内虚暗风” 。
14.治吐血三要法:即血虚宜补之、需热宜清之凉之、血瘀宜通之。
15.治形论:指张介宾提出的“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之五行学说名词解释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单选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E.曲直2.何曰润下A木 B火 C土 D金 E水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A.生长B.生化C.承载D.受纳E.稼穑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A.从革B.寒凉C.沉降D.隶杀E.收敛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A.六腑之大肠B.五体之皮毛C.五志之恐D.五化之绞E.五色之白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C.五志之喜D.五官之口E.五气之湿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比较B.演绎C.模拟D.试探E.反证法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A.ホ为水之于B.水为木之母C.火为土之母D.土为金之子E.火为木之孑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A.金为木之所不胜B.水为土之所不胜C.木为水之所不胜D.火为水之所胜E.木为金之所胜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A.木旺乘土B.土壅木郁C.木不疏土D.木能克土E.抑木扶土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A.”客色”胜”主色”B.色脉相符C.”主色”胜”客色”D.生色之脉E.以上都不是17.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青B.喜食酸味C.易怒D.目赤E.脉洪18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赤B.喜笑无常C.喜食酸味D.舌赤E.脉洪19.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黄B.口泛甜味C.唇淡无华D.多唾E.肌肉消瘦20.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黑B.善恐C.易骨折D.流涎E.耳聋21.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白B.易悲C.爪甲枯槁D.鼻塞E.流涕22. 以下何项不是”克”的异常:A.制化B.相乘C.相侮D.反侮E.反克23. 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木旺乘土B.土虚ホ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E.土虚水侮24. 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肝火犯肺B.肾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传肺E.肺病及肾25.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26、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27.五行中,“木”之“所胜”为A木 B火 C土 D金 E水28.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D.其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29.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C.其气有余,则侮己所胜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30..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无法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3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32 ”肝火犯肺”是属于:A.子病犯母B.克C.乘D.侮E.母病及子33肝气犯脾属于A.子病犯母B.克C.乘D.侮E.母病及子34 脾病传肾是属于: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及母3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病及子E.孑病犯母36 .水气有余导致土气哀弱的传变关系属于:A.制己所胜B.侮所不胜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D.己所胜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37.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A.惊胜恐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38 .就肺来说对肺的生理联系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生我B.克我C.我生D.我克E.反克39. 下列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五行制化D.传其所胜E.传所不胜40.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41 .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42. 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引火归原C.滋水涵木D.扶土抑木E.佐金平木43.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44.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B.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45. 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木相生D.佐金平木E.益火补土46.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47. ”实则泻其子”的方法一般是指:A.肝旺泻肺B.肝火泻心C.肾实泻脾D.心实泻脾E.肺实泻肾多选1.“木曰曲直”可引申为A、开泄B、炎热C、升发D、条达E、舒畅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 ”水日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开窍于二阴B.肾开窍耳C.肾主水D.肾主纳气E.肾藏精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5.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D.宫、脾、黄、思、甘E.长夏、湿、中、歌、哕6.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7.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长、暑、南E.夏、小肠、舌、笑、忧8.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9.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0.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扰E.恐胜喜11. 疾病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时,病情较轻浅的是: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相乘方向传变D.相侮方向传变E.肺病及肝12.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乘的是: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B.金有余则火来乘之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E.金不足则木来乘之13. 所谓五行相乘,是指: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C.气有余,侮所不胜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E.子有余反侮其母14. 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A.金不足则木来侮之B.木有余则土来侮之C.金有余则火来侮之D.木不足则金来侮之E.水不足则火来侮之1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A.扶弱B.补母C.抑强D.泻子E.母子双补16. 下列哪些说法不确切:A.”克我”者是”所不胜B.五行相克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C.相克即相胜太过 D.相乘即是正常制约 E.相侮是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17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五行的生克乘侮B.五行的生克规律C.五行的乘侮规律D.五行的特性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18. 五行的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A.金有余则火来侮之B.土有余则能侮木C.土不足则水来侮之D.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E.木不足则金来侮之19. ”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A.生化作用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20. ”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肺病及肝C.母病及子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21.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22.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23.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24.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心E.肝病及心25. 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木和火B.土和水C.木和金D.水和金E.水和火26.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青色B.喜食酸味C.两目干涩D.头发稀疏E.爪甲枯槁27.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赤色B.口泛甜味C.舌尖红赤D.急燥易怒E.齿槁耳聋28.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黄色B.口味苦C.耳鸣耳聋D.二便不利E.牙齿枯槁29..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采用中和和类比的思维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30.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D.演绎E.试探与反证填空1.(尚书。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资料

总论: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
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喻嘉言。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尤怡,钱潢(以法类证)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荆山浮屠:罗知悌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八、丹溪学派养阴九、温补学派宋《局方》温燥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明温补清寒凉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华佗145-208 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3.漆叶青黏散,整易麻药神方,外敷麻药神方,解麻药神方,神膏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
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治疗经验: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4、真中风风邪入中5、类中风内风,内虚6、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7、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千金要方》内外两方面1.对外风治疗:大小续命汤(兼痰热)驱散风邪为主治疗真中风的代表方剂,治疗中风莫忘:小续命汤经络:宣通气络血络。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

选择题:
下列哪位医家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
A. 张仲景
B. 叶天士(正确答案)
C. 李东垣
D. 朱丹溪
“火热论”是哪位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
A. 刘完素(正确答案)
B. 张从正
C. 李杲
D. 吴又可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了“脾胃论”,并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A. 张仲景
B. 李东垣(正确答案)
C. 朱丹溪
D. 吴鞠通
“相火论”的创立者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李时珍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寒凉派”的代表?
A. 张从正
B. 刘完素(正确答案)
C. 李东垣
D. 吴鞠通
“攻邪派”的创立者是:
A. 张从正(正确答案)
B. 刘完素
C. 李杲
D. 叶天士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仲景
D. 吴又可
“温疫论”是哪位医家的著作,对温疫病的认识和治疗有重要贡献?
A. 吴又可(正确答案)
B. 叶天士
C. 李东垣
D. 张仲景
下列哪位医家是“养阴派”的代表,强调养阴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吴鞠通。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2.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A.心B.肾C.肝D.命门E.脾3.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莫如()A.熟地B.当归C.白芍D.生地E.黄芪(二)B型题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丸D.八味丸E.一贯煎1张景岳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自制()2.张景岳治疗元阳虚衰,自制()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阳非有余,阴亦不足”C.“阳常有余,阴本不足”D.“阳非有余,阴非不足”E.“阳常有余,阴非不足”3.朱丹溪提出()4.张介宾提出()(三)X型题1.张景岳医学著作有()A.《类经》B.《类经图翼》C.《类经附翼》D.《景岳全书》E.《质疑录》2.张景岳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阴阳一体思想B.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C.阴阳的常与变D.阳非有余,阴亦不足E.阳常有余,阴常不足3.在五行之中,张景岳最为重视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4.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
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张景岳从几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A.真阴之象B.真阴之用C.真阴之病D.真阴之治E.真阴之脏6.张景岳称命门者()A.为水火之府B.为阴阳之宅C.为精气之海D.为死生之窦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A.熟地B.人参C.黄芪D.当归E.白芍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A.以寒治热B.以热治寒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虚则补之二、填空题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指出“善补阳者,,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各家学说期末复习材料

中医各家学说期末复习材料中医各家学说辅导资料总论⼀、名词解释1、《中医各家学说》:是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的的学术思想和⾎书成就。
2、三世医学:《黄帝针经》、《素⼥脉诀》和《神农本草经》,是针刺、脉学及药物学⽅⾯的三种著作。
3、四⼤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4、伤寒学派:伤寒诸家以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为其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各⾃从不同的⾓度⽤不同的⽅法进⾏研究和发挥,形成了阵容强⼤的伤寒学派。
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特点,⼀般习惯分为宋⾦以前伤寒⼋家和明清时期伤寒三派。
○1宋⼋⼤家:王叔和、孙思邈、韩袛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2明清伤寒三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3清初三⼤家:喻昌、张璐、吴谦5、河间学派:以宋⾦时期的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其学术思想以《内经》理论为指导,以阐述⽕热病机,倡“六⽓皆能化⽕”说,治病善⽤寒凉药物,故亦称之寒凉派。
著有《素问⽞机原病式》、《宣明⽅论》和《三消论》。
代表⼈物:刘完素、穆⼤黄、穆⼦朝昭、董系、马宗素、⾦⼭浮屠等6、易⽔学派:以⾦代著名医家张元素为代表,探索脏腑辨证,在总结前⼈的成就的基础上,创⽴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辩证学说的⼀个流派。
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药式》、《珍珠囊》代表⼈物:李杲、王好古、罗天益7、攻邪学派:以⾦代著名医家张从正为代表⼈物,强调治病应以攻击病邪为⾸要任务,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善于运⽤汗、吐、下三法的⼀个医学流派。
著作有《儒门事亲》。
8、丹溪学派:以元代注明医学家朱震亨为学派之倡导者,侧重阐述阴虚⽕旺之证,⼤倡“阳有余阴不⾜”论,治疗强调滋阴降⽕的⼀个流派,著有《格致余论》《局⽅发挥》。
9、温补学派:以明代医家薛⼰为先导的⼀些医家在继承东垣的脾胃学说的基础上,从阴阳⽔⽕不⾜的⾓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强调脾胃与肾命阳⽓对⽣命的主宰作⽤,善⽤⽢温之味以温阳补虚,后世称之为温补学派。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主导?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3. 中医中的“四诊”指的是什么?A. 望、闻、问、切B. 切、诊、治、药C. 望、闻、诊、治D. 问、切、治、药4. 五行学说中,木对应的季节是什么?A. 春B. 夏C. 秋D. 冬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三大治疗原则之一?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对症下药D. 预防为主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________的结果。
2.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奠定了中医的________基础。
3. 在中医中,脾主________,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
4. 中医的“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中火生________。
5.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________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2. 描述中医中的“气血”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3. 阐述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4. 说明中医如何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
5. 讨论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2. 分析《本草纲目》对中医药学的贡献及其在现代的价值。
3. 探讨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及其各自的优势。
4. 论述中医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5. 分析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45岁,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
请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和病理,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患者,女,30岁,因饮食不当导致消化不良,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请结合中医的脾胃学说,分析其病情,并给出治疗建议。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以下哪些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F. 风答案:A B C D E5.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治标不治本C. 治未病D. 对症下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正确7.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答案:正确8.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病机,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调和阴阳、补母泻子等。
10. 描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治疗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了解病情。
- 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来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医生会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治疗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11. 论述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挑战。
答案: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能够帮助患者调和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完整版

精中生气;气中生精
《赤水玄珠》的作者是______,其主张命门为肾间_____
孙一奎;动气
对伤寒六经认识,朱肱主张六经______说;柯琴主张六经______说
经络;地面
对于伤寒六经传变规律的认识,朱肱主张六经传______不传_____
胃阴学说;阳化内风说
叶桂在内伤杂病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胃阴学说、阳化内风说________、________、虚损证治
久病入络说;奇经辨治
张从正私淑______之学,而成______学派代表医家
河间;攻邪
吴有性的代表著作是__________;其提出疫气从______而入
《瘟疫论》;口鼻
张从正指出:临床使用汗、吐、下三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中病____,不必____"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脏腑柔弱;全而未壮
喻昌认为《内经》"秋伤于__"当为"秋伤于__"
湿;燥
清燥救肺汤为清代医家______创制,主治秋令______为病
喻嘉言;燥邪
《赤水玄珠》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学派的代表医家
孙一奎;温补
子;祖
张从正尝言:"风从__化","湿与__兼"
火;燥
《伤寒论》的第一部注释本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朱震亨认为相火主要寄藏于肝肾,以及胆、膀胱、____和______
三焦;心包络
薛己主张"人有____则生,以及四时皆以____为本"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复习课程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 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精)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1、《中医各家学说》的含义是什么?
1、“三世医学”的含义是什么?
2、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3、学术流派划分的条件是什么?
4、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
5、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指哪些医家?他们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是什
么?
6、明清伤寒三派各自的学术主张是什么?每派主要的代表医家及著作是什
么?
7、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有哪些?
9、试述温病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医家及著
作。
1、李杲对脾胃的生理功能是如何阐述的?
2、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与病机是如何阐发的?
3、试述李杲脾胃内伤的治疗特点。
4、李杲有哪些代表著作?
1、论述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2、朱丹溪治疗火、痰、郁证有何独特见解及用药经验?
3、试述李杲与丹溪论相火的异同点。
1、张介宾阴阳一体思想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2、张介宾对“阳非有余”是如何论证的?
3、张介宾是怎样从真阴之脏、象、用、病、治五个方面阐发命门学说的?
4、张介宾“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有何异同?
5、张介宾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