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地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下面就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知识体系;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决策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气候学、地貌学、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3.实践课程:地理实习、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4.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与发展、生态旅游、农村与农业地理、都市流域与城市发展等。
三、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通过地理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如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
4.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实习:每年安排一次地理实习,组织学生到地理学相关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每年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涉及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分析等专业课程。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遥感图像处理等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二、实践教学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应该注重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基地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应该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可以选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利用GIS技术解决空间信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城镇建设、区域规划、资源管理、数字农业、灾害监测、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与GIS、遥感和测量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科学、社会责任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测绘、3S集成技术、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地理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主要方向,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2、系统地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了解相邻专业如土地管理、资源与环境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三、专业方向1、数字农业方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的数字应用技术,具备相应的软件操作管理能力,面向资源、环境和其他农业部门从事数字农业工作。
2、国土测绘与规划方向:学习国土测绘与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相应的软件操作管理能力,面向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等部门从事信息开发与管理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标准学制 4年,修业年限3-6年2.学分:最低修读16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41学分。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GIS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学原理、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相关知识。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组成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等。
(3)具备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熟悉GIS软件的使用。
(4)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以便查阅和使用国内外的最新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料。
2.创新能力要求(1)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GIS项目。
(3)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在GIS领域内提出并实施创新项目。
三、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地理学原理、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WebGIS技术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与应用、遥感与空间信息处理、空间数据库与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GIS编程与算法等。
4.实践环节四、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外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习和毕业论文要求1.实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实习,实习期限不少于8周。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门类:理学,专业类:地理科学类,专业代码:070504)一、专业培养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融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测绘、遥感、地图制图、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资源、环境、国土、海洋、城市、矿山、交通、规划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软件应用、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地图制图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各项专题实践训练,从而具备较好的科学和工程素养,掌握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查询与分析、制图与表达、系统开发与应用各个环节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地理学、测绘学和信息科学基本知识背景,兼具理科和工科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态度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是非判断能力;(2)热心帮助他人,爱岗敬业,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理、工科领域基础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体包括:(1)掌握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地理问题的建模和求解;(2)掌握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地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成果表达;(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常识和素养。
3.“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主流专业软件进行GIS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The Teaching Schem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专业代码:070504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2、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软件、遥感图像处理和地学信息提取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具有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4、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研究发展前沿,能熟练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定位系统技术解决地理学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相关问题;5、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6、能熟练使用常用GIS专业软件,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建设与应用能力;7、接受水利信息技术特色课程教育,具备运用地理空间思维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等领域专业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
四、主要课程地图学、自然地理学、数据结构、地理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遥感技术、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165学分(其中平台学分82,模块71学分,课程群12学分),并在四年内自主完成引导性课外活动学分(8学分),方准毕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备坚实的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能在区域、资源、环境、交通、土地等以及林业、农业、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生产、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行政管理及教学等工作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本专业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以林业信息化为切入点,以地理环境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紧跟地理信息新技术和新思想,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办学特色。
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同时,积极拓展专业方向。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本科教学中实行“研究型教学”,采取专门措施进行“准研究生”培养,以工程驱动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教学比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和社会竞争能力。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能够进行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设计、开发、教学和管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
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具备对地理信息的提取、抽象、加工、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利用所学的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从事生态、资源环境、工程与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4。
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科学产业发展状况;5。
地理信息科学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培养方案《地理信息科学培养方案》宣讲会议桌一、总体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能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遥感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科技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掌握应用型的地理信息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和对数字化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能力,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遥感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科技管理的高级人才。
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地理模型建构,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有关的技术专业知识,能够在国际化社会中独立分析、解决地理信息科学综合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概论、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结构分析及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等。
2、测绘工程: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数学、地图制图原理、工程绘图、地理信息计算机绘图、地形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实验、航空测量学及实验等。
3、遥感信息技术:遥感信息概论、遥感系统技术、遥感信息处理原理、遥感信息实验、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等。
4、自动化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及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原理、智能控制原理、机器视觉原理、脑机接口、机器人技术等。
四、实践环节1、实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专业、行业、企业等单位完成实习,熟悉地理信息科学实际应用,增强实践能力。
2、毕业设计: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进行地理信息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3、比赛等:参加国际、国家及地方科研竞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五、准备工作1、办公室有责任、有条件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详细地安排学生在学习、实践、实习、比赛等方面的活动。
2、该专业应在学习规划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学习方向,更好地研究学习本专业的知识。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504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测绘科学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具备较高的地理信息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和组织实施能力,能够使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及现代化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训练;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能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城乡规划、智慧交通、环境保护等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及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1) 专业/知识/能力: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深入领悟和理解,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条件下解决行业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2) 研究能力:能够融合自然科学、数学、信息科学和专业知识解决地理信息工程领域复杂科学问题;具有一定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 工程能力:能够进行地理信息工程项目设计、组织、管理和实施,具有较强的工程分析、方案设计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具备注册测绘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够胜任专业技术负责人职位。
(4) 管理与决策: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了解地理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
(5) 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熟悉国家关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政策和法规,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6) 国际视野:能够及时了解与跟踪学科前沿知识,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与跨学科、跨领域沟通交流、互相合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素质。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地理信息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公民素养,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城乡规划、智慧交通、环境保护、国家基础测绘等领域的复杂地理信息工程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涵盖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学科之一。
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1.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地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化实践环节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例如组织实地调查、实验、实习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用技能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遥感图像处理等。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例如组织软件培训、实际项目实践等。
通过这样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4. 给予学生合适的实践机会学校应该尽可能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例如参加实际项目、参加实习、参加学术会议等。
通过这样的机会,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才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组织学术交流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6. 多元化培养模式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
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例如组织跨学科的课程、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等。
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用技能培养、给予学生合适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04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解译、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
能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开发、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解译、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具有基本的软件应用调试能力。
4.了解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5.了解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测绘工程等相邻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
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二)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GIS项目设计与开发
四、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八年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表1.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注: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七、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注:可根据专业具体情况调整增加。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非师范用)
注:*学时不计入总学时统计
专业模块课程
注: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
九、有关说明
(1)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
(2)文化素质讲座每学期举行,每生至少选听15次;
(3)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
(4)基础必读书根据学院制订书目并在第六学期组织考核;
(5)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等级考试和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取相关专业等级证书和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制订人:蔡安宁贺巧宁审核人:毛广雄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衔接关系图
毕业论文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