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安乐死认知调查

合集下载

医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医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国 ,每年 至少 有 2 5万人 自杀 身 亡 ,平 均 每 2分 钟 就 有 1 自杀 死亡 、8人 自杀 未遂 。 自杀 是 我 国全 人 人 群第 5位 、1 ~3 5 4岁 人群第 一位 死亡 原 因 。 自杀 态度 是对 自杀 行 为的看法 和认 识 ,对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 , 目前 比较 一致 的观点 是 ,每一 个态 度
f mai r h i d rv n i . to s F eh na djno u e t o me i l o e ew r l t yc s r o t n f es c epe e t n Meh d rsme i s d n s f dc Fra Baidu bibliotek l g ees e e b l t r o o t ui o n u rt a ac l e cd ue
【 中图分类号 】R 9 【 13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92(06 0 05 — 4 02 9 8 20 )1 — 76 0 【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 自杀态度 以及影 响因素 ,为 自杀预防的健 康教育工作 提供资料 。方 法 以整
群抽样方法抽取 某医科大学一年级 、三年级本科 学生 ,应 用 自杀态度 问卷 ( A)进 行调查 。结果 医学生对 QS 自杀总的态度 ( ) F 、对 自杀性质 的认 识 ( 1 F )持矛盾 或中立的态度 ,对 自杀者 ( 2 、自杀者家属 ( 3 F) F )以及安 乐死 ( 4 F )持理解或宽容的态度 。6 . %的医学生表示需 要预 防 自杀 的知识 和技 巧 。结论 59

关于安乐死的一些看法

关于安乐死的一些看法

安乐死是我国及世界各国所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安乐死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斯巴达人,他们为了保持健康与活力,初四生来就存在病态的婴儿,后来因为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这一思想便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为了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以安乐死为借口,并大肆宣传。直到1935年,安乐死在英国合法化,随后美国也出台同样政策,这才重新引起了世界上的讨论。

之所以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与讨论,是因为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在当代触及了医学伦理学的矛盾,即一方面要求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求延长病人的生命。这对矛盾困扰了一代又一代学者。

在中国,安乐死问题的讨论是由王明成事件引起的。有的人支持安乐死合法化,他们认为对生命的选择是一个人的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会影响社会,同时,还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但有人认为,生命是属于社会的,活着便是一种义务,还有人认为安乐死的合法化可能会导致谋杀,医生会利用法律的漏洞,或为利益而使患者提早的结束生命,还有人认为安乐死本身是种自杀行为,虽然自己结束了痛苦,但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在我看来,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安乐死是可以被推广的。当危重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定是最痛苦的,如果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实行安乐死,便可以使病人减少痛苦,更安详地离开我们。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如果真要保证安乐死的推行,法律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法律的约束,那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漏洞,这样的漏洞会使一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而进行违法的活动,到那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道德或是利益问题,更是关系到人命,这同时是对人生存权利的忽视。人生存的权利高于一切,如果连人的生存权都无法保障,那么如何建设一个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国家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王宣马骏李方园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死观现状,对涉及生死的各类行为的态度,对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职业的思考、死亡与自杀的认识有较为良好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结论:医学生的生死观教育要坚持生命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相融合,生命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医学生 生死观 生命认知 生命教育

生死观是个体对生和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医学生专业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尊重每个生命的存在,树立正确生死观念,承担生命责任。调查医学生生死观现状,了解医学生对涉及生死的各类行为的态度,对完善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体系,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课题组随机选取了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医学生生死观认知现状”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设计问卷调查量表,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自我与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对生活、人生价值的思考;对死亡认知;对自杀认知;对安乐死的认知;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对脑死亡合法化的看法;对生死观教育看法等九个项目。

3.问卷回收率和统计方法

关于安乐死的一些观点

关于安乐死的一些观点

关于安乐死的⼀些观点

⼀些观点

1 安乐死限制了⼈们的选择,临终关怀医院。

2 医疗伦理委员会

1 不得不的那些⼈

2 不是不得不的那些⼈

1 不得不的是不是⾃愿

2 可替代性

3医患⽭盾严重

4

问题:真的是⽆路可⾛了么

可⾏:真的想死吗?

真的是⾃愿的吗

标准真的客观吗

真的严格执⾏了吗

真的普遍⽀持吗

质疑分类:1 可⾏性:实际操作:标准

2 从病⼈⾓度:可⾏:病⼈(被迫的⾃愿是不是⾃愿)必要:制度的路:临终关怀和技术的路:缓和医疗技术

3 在中国是不是有基础:有没有医疗条件筛选,有没有社会条件保障,医患⽭盾有没有解决,有没有社会公意可以作基础。不可⾏,不必要

操作层⾯上,标准是不是真的客观(是不是⽆法治愈,疼痛标准)

操作上是不是那么严格(41%是⾮⾃愿的)程序太繁琐,很多医⽣实际上不按照这么严格的程序操作。采⽤简单的⼿续签署死亡证书。

实际效果:荷兰4个⽉3万⼈逃亡荷兰 41%由家属⾸先提出结束患者⽣命。11%是没有表态。

轮姆林克病⼈反复请求安乐死没有实现

荷兰皇家医学会卡拉汉,没有合法化之前,这个标准是

少数⼈掌握的,但是合法化之后不可避免的这个标准要降低。

病⼈⾓度:病⼈是不是真的⾃愿出于考虑家庭,他⼈⽬的的占65%(新浪⽹2000多份调查)

是不是真的想死⽐利时⼀项调查显⽰,选择安乐死的⼈83.5%被劝退

陕西9名尿毒症患者要求政府实施安乐死,但是当医疗保证到位是,他们放弃。

对⽅辩友,你失恋的时候还想着要死呢

病⼈是不是真的⾛投⽆路临终关怀医院没有⼏个⼈知道中央电视台东⽅时空采访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丽,庆幸安乐死没有合法化,?缓和医疗技术能不能替代

观《百万美元宝贝》有感——医学伦理中安乐死在电影中的运用

观《百万美元宝贝》有感——医学伦理中安乐死在电影中的运用

摘要:由观看《百万美元宝贝》后思考安乐死为什么不合法的原因进行文献研究,安乐死是指在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或严重病痛的情况下,通过医疗手段帮助患者结束生命的行为。本文研究了大众和医学生对于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现状,安乐死假如合法目前存在的危害和不合法的原因,并在研究后提出加强临终关怀和科普工作的倡议。

关键词:安乐死公众意见合法尊严死

《百万美元宝贝》是一部美国拳击主题的电影,女主角是一名拳击手,但是在一次比赛中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严重受伤,终身瘫痪和需要靠呼吸机存活。她的家人十分冷漠,最后女主角请求她的教练也是她的爱人,将她安乐死,她爱人同意了。

安乐死在美国并不是合法的,在我国也是。观看电影,看到女主角从一个鲜活漂亮的小姑娘到枯槁,无法动弹,褥疮截肢,真是不忍她受到如此的痛苦,最后她的爱人面临监狱的未来让他的宝贝安乐死永远的休息了。

观完电影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国安乐死不合法?”

安乐死是指在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或严重病痛的情况下,通过医疗手段帮助患者结束生命的行为。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安乐死是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躯体精神的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在患者或家属的合理及迫切要求下经过医生、权威医学机构鉴定,符合法侓规定按照法律程序,用人为的,仁慈的医学方式使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安乐死的合法性是一个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涉及到对生命、自主权和医疗伦理的不同观点和权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安乐死的立法和实践也存在差异,这取决于各国社会、文化和法律体系的不同。

通过查阅文献,我国国民对安乐死存在以下态度

人群对安乐死认知态度的调查报告

人群对安乐死认知态度的调查报告

人群对安乐死认知态度的调查报告

人群对安乐死认知态度的调查报告

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群对安乐死认知态度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通过随机取样,在20xx年1月到2月,对来自6个地区的364个人进行了安乐死认知态度的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社会对安乐死有较高的认知,且个人的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对其选择有较大影响。但在调查安乐死合法化的问题上,人群表现不同态度,同时也给出了各自不同的原因,因此,对于安乐死合法化问题,还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调查。

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进行安乐死的有关调查,借以了解和评价社会公民对安乐死的态度,并期望为安乐死的合法化寻找民意基础,及分析阻碍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6位调查员家乡的各层次人群(包括河北、陕西、湖南、湖北、江苏五省),受调查人群年龄在16-76岁之间,以自愿形式参加问卷调查。

1.2.调查内容

性别、年龄、受教育文化程度、职业、身体状况;对安乐死了解程度、对安乐死态度及理由和对安乐死合法化态度及理由,同时还包括安乐死实施问题。

1.3.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发给被调查对象,受调查者以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填写,针对一些年老的受调查对象采用委婉访谈方式进行

调查,依据其观点态度代替其填写问卷;同时也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问卷回收情况

安乐死调查报告

安乐死调查报告

安乐死调查报告

安乐死,又称自愿安乐死,是指在患有绝症或者无法忍受痛苦的情况下,由患

者自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行为。这一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安乐死是一种人道的选择,可以减轻病患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安乐死合法化会滑向滥用,对社会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本报告旨在对安乐死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合法性、道德性以及社会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安乐死的合法性进行了调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安乐死是非法的,因为它涉及终结生命,可能违反道德和法律。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合法化了安乐死,认为这是对病患自主权的尊重。在这些地区,患者可以通过签署文件或口头声明来表达他们的意愿,当医生确认患者的病情无法治愈且痛苦难忍时,可以合法地进行安乐死。因此,安乐死的合法性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其次,我们调查了安乐死的道德性。支持安乐死的人认为,病患有权利结束自

己的痛苦,这是对个体自主权的尊重。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只剩下痛苦和折磨,那么结束这种痛苦是一种慈悲和仁慈。然而,反对安乐死的人则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应该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担心安乐死的合法化会导致滥用,甚至可能成为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

最后,我们研究了安乐死对社会的影响。合法化安乐死可能会改变人们对生命

和死亡的态度,可能会对医疗伦理和社会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人担心,安乐死的合法化会导致医生和家属在面对病患痛苦时更倾向于选择结束生命,而不是尽力缓解病患的痛苦。此外,安乐死的合法化也可能对家庭关系和社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削弱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收稿日期]2016⁃09⁃01

[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面上项目(BYKY16117sk);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5A119)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1.护理学院,2.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30

[作者简介]赵 龙(1988-),女,硕士,助教.

[通信作者]杨秀木,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E⁃mail:189********@

[文章编号]1000⁃2200(2017)05⁃0674⁃04

㊃预防医学㊃

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赵 龙1,杨秀木1,2

[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医学院校526名本科生进行关于安乐死认知和态度方面的调查㊂结果:526名被调查者中,安乐死知晓率为63.9%,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有所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和范围有限,94.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命权属于个人,但对于个人是否有权利决定自己生死则表现得较为矛盾㊂被调查者均承认安乐死属于跨学科㊁跨领域的争议性问题,63.9%赞成安乐死,

63.5%表示安乐死在我国立法是非常必要的㊂58.7%表示在本人面临是否选择安乐死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4.6%的被调查者在面对亲人选择安乐死时表示不会主动建议,但会支持其决定㊂结论:多数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对于死亡和安乐死的认识有限,被调查者对实施安乐死态度较为严谨,应加强医学生伦理教育和死亡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㊂[关键词]安乐死;医学生;认知;态度

大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情况及分析

大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情况及分析

大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情况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高校大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

样方法对武汉轻工大学本科生进行安乐死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获得有效问卷679份,其中62.6%认同安乐死是无痛苦死亡。对“自己生命垂危无医治希望时”,有疾病史的人群中“愿意选择安乐死”的比率为53.1%,无疾病史的接受率为62.0%。全部调查对象对被动安乐死的支持率仅为23.4%。对安乐死的适用对象认同度较

高的为“精神极度痛苦且主动要求实施”,“生命垂危已无医治希望”和“生存质量低

且主动要求实施”,分别占总选择数的20.9%、20.4%、14.0%。79.2%的人认为须

对安乐死立法。结论: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概念和规范立法认知度较高,疾病史使

安乐死的接受度降低,人群倾向于避免被动安乐死。

【关键词】安乐死认知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4)11-0072-02

The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euthanasia

MA Jun-yan, QIAN Meng-le, FANG Che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and Nurs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euthanasia. Methods: A random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as surveyed with euthanasia questionnaire. Results: 62.6% of 679 questionnaires agreed that euthanasia is painless death. For "own life being in danger without cure hope", 53.1% of the population with disease history and 62.0% of the population without disease history "were willing to choose euthanasia". The support rate of passive euthanasia in all respondents just was 23.4%. The indications of euthanasia being more recognized were "agony and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critical and incurable diseases" and "low live quality and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which respectively account for 20.9%, 20.4% and 14.0% of the total. 79.2% of the respondents agreed to legislate for euthanasia. Conclusion: Students well understood euthanasia and agreed its legislation. Disease history let the acceptant rate of euthanasia reduce. The respondents tended to avoid passive euthanasia.

安乐死论文

安乐死论文

安乐死

总述:“人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古人将生死的价值与国、民紧密联系在一块儿,觉得人活着为他人做了贡献便是有价值,传统伦理道德将人生紧紧束缚.以至于时至今日,人们觉得继续帮一个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延续生命是对他们负责.这便大大扼杀了病人作为当事人自身的意愿,作为医者、病人家属,都一心想要病人继续活着,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们的“活着”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尊严.这就牵扯到了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话题“安乐死”。其实安乐死实施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但其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符合法定的条件。

关键词:安乐死、人权、传统与现代伦理道德、

一、安乐死的概念

安乐死最早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一词。原意是指安逸地死去,快乐的死亡,尊严的死亡.一般认为,安乐死是对患者有不治之症又极端痛苦的病人,在不违背其真实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其死亡权力和个人尊严的尊重,为解除病人痛苦而有医务人员实施的终止维持生命的措施使其自行死亡或采取积极措施使其加速死亡的一种医疗行为。二、安乐死的分类

1.按致死的选择方式,安乐死可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也称积极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采取某种措施加速病人死亡,使生命提前结束。被动安乐死,也称消极安乐死,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措施,任其自行死亡。

2.按安乐死行为对象的主观意愿划分,安乐死可分为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自愿安乐死是指病人本人要求安乐死或对安乐死表示过同意的死亡。而非自愿安乐死是指无行为能力的病人因无法表述自己的要求、愿望或同意,而由监护人提出要求或表示过同意的死亡。

安乐死调查报告

安乐死调查报告

安乐死调查报告

安乐死调查报告

近年来,安乐死(euthanasia)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安乐死是指在医学条件下,有意终止患者生命的行为。这一问题牵扯到伦理、道德、法律等多个领域,对于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探讨安乐死的现状、争议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安乐死的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等国家已经通过了相关法律,允许患者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安乐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国家的安乐死率逐年上升,反映了患者对于选择死亡的需求。

然而,安乐死合法化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一方面,担心安乐死可能被滥用,导致非自愿的死亡。另一方面,一些人主张尊重个体的自主权,认为每个人都应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这种争议使得安乐死问题变得复杂而敏感。

第二部分:安乐死的争议

安乐死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伦理和道德:安乐死是否违背了伦理和道德的原则,这是争议的核心。一些人认为,人类生命的尊严是无可动摇的,任何形式的主动终止生命都是不道德的。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个体的自主权,认为患者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死,减少痛苦。

2. 滥用风险:担心合法化的安乐死可能被滥用,导致非自愿的死亡。例如,一些人担心安乐死可能被用于解决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或者被滥用于精神疾病

患者等特定群体。

3. 医生角色:安乐死将医生置于道德和法律的两难境地。医生的职责是治疗和

拯救生命,但安乐死又要求医生协助患者终止生命。这对医生的道德和职业操

守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

医学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现状及 对策建议

医学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现状及 对策建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55 年!第 = 期
归法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的 结 果 显 示!男 性%农 村 户 籍 %有 宗 教 信 仰 %家 中 能 公 开 讨 论 死 亡 话 题 %有 临 终 照 护 和志愿服务经历者的认知得分较高#见表 +$( 认知各维 度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接受临 终关怀教育对认知总得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在疼痛控制 的 知 识 维 度 中 "接 受 过 临 终 关 怀 培 训 者 得 分 较 高 且 影 响 显著(
表 +!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自变量
(
<;./ 标准系数 $ !
性别
+52;<4 I2=,+ W5-255+ !,25-5 425I4 ,2,,+
户籍
@A255A @+-2,,5 W@+2;-+ @,2+4- @524<- ,2,+-
宗教信仰
+;2<++ I2=,+ W5-255+ ,25-5 425I4 ,2,,+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浙江省某高校医学院 5,5, 届 毕业生 5<, 名"问卷回收有效率 +,,( 其中临床医学专 业 +;, 人#;+2A$"护理专业 A= 人#5=25$"公共卫生类 专业 =4 人#552+$( ==2=为女生( ;I2=为城镇户籍( =+24为独生子女( I42+无宗教信仰( 542;学医并非 出 于 自 身 意 愿( 5, 家 中 不 能 公 开 谈 论 死 亡 话 题( ;=2=没有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的经历( +;25没有 失去亲 人 的 经 历( ;2< 从 未 参 与 过 志 愿 服 务 活 动" ;-2I偶尔参与志愿 服 务 活 动"4,2- 经 常 参 与 志 愿 服 务 活动( ;<曾阅读过死亡相关书籍( 4-2+表明接受过 专门的临终关怀课程或培训"-I2-未接受过专门 的 课 程或培训但通过其他渠道有所了解"+I2=从未接 触 过 临终关怀(

关于安乐死的看法

关于安乐死的看法

关于安乐死的看法

第一篇:关于安乐死的看法

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我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当今社会,关于安乐死的合法化存在两大派对峙,一方认为安乐死应该合法化,另一方认为安乐死在目前不应该合法化。前者的理由是对备受疾病折磨的人饱有同情心,认为安乐死更符合人道主义。后者站在同意前者的观点的基础上,考虑到使安乐死合法化会导致给“故意杀人”提供了借口和庇护。

尽管安乐死至今还没有在多数国家合法化,但人们对给予病情危重而又无法治愈的病人以死的权力和自由以摆脱残酷的病痛折磨的做法,愈来愈多地采取同情的态度,认为这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

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

②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

③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

④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

⑤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

⑥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持否定态度的则认为安乐死有悖生存权利。首先,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安乐死”可能引致“故意杀人”。患者自杀不会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结束生命,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满足其请求,在《刑法》中是“帮助自杀”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其二,“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另外,在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未经法律

不同阶段医学生安乐死观念的调查

不同阶段医学生安乐死观念的调查

不同阶段医学生安乐死观念的调查

梁冬梅;聂大年;尹松梅;谢双锋;李益清;王秀菊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07(025)003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的安乐死观念,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方法在实习生(大五)、见习生(大四)及大学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实习生47名,赞成安乐死30人,占63.83%;见习生42名,赞成安乐死32人,占76.19%;大二学生71人,赞成安乐死49人,占69.01%.结论大部分医学生赞成安乐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

【总页数】1页(P132)

【作者】梁冬梅;聂大年;尹松梅;谢双锋;李益清;王秀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15.5

【相关文献】

1.关于不同阶段长学制医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J], 韩侨宇;李章来;冉姗姗;胡梦雨;马利加;于晨

2.中国部分地区不同人群对安乐死观念的调查与探索 [J], 贾亦真

3.不同年龄及工作年限的医院护士安乐死观念调查 [J], 孙进平;王高华;黄永兰

4.医学生对于安乐死的态度调查及其分析——以江苏某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为例 [J], 郭玉宇;潘建强;陈闻;王锦荣;甘甜;刘璇

5.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医学生认知、行为和心理健康调查 [J],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阿迪拉·阿不来提;阿比达·阿不来提;木尼热·努尔买卖提;伍晓艳;陶芳标

关于我国大学生如何看待安乐死以及其死亡认知的研究

关于我国大学生如何看待安乐死以及其死亡认知的研究

关于我国大学生如何看待安乐死以及其死亡认知的研究

F1470811 3147119083 罗兰

【摘要】安乐死是一种民众普遍有所了解的为减轻病人痛苦而提前死亡的方式,但在中国甚至国际上,安乐死几乎都不被法律所接受。针对此现象,我们采取社会调查和查询文献的方式,结合我们的年龄段和生活环境,主要研究了我国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以及其关于死亡的认知,总结和分析了安乐死的特性和发展,并结合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安乐死;死亡;大学生

安乐死(希腊文:Ευθανασία / Euthanasia,“eu”意“好”、“thanasia”衍生自死神塔那托斯),有“好的死亡”或“无痛苦的死亡”的含意,是一种给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无痛楚、或更严谨而言“尽其量减小痛楚地”致死的行为或措施,一般用于在个别患者出现了无法医治的长期显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对病人造成极大的负担,不愿再受病痛折磨而采取的了结生命的措施时,经过医生和病人双方同意后进行,以通过提前死亡的方式减轻痛苦。安乐死作为一种出于病人自主意愿的死亡方式,其合法化道路却阻碍重重。目前,积极安乐死只在荷兰和比利时合法,瑞士和美国俄勒冈州的法律则允许间接或消极安乐死。在全球各地,有很多人为安乐死合法化奔走呼号,但也有很多人坚决反对安乐死。在反对安乐死的人看来,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他人死亡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2012年,甘肃省静宁县农民贾正武因帮助病妻“安乐死”而涉嫌故意伤人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大众究竟是如何看待安乐死的?安乐死应不应该作为一种减轻痛苦的提前死亡方式合法化?死亡作为一个在中华传统文化里颇为避讳的话题,人们对它又有什么认识?我们选择了安乐死这一或多或少有些敏感的生命伦理话题,以及我国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对安乐死的看法态度以及对死亡的认知展开了研究。

医学生对临终关怀认知水平调查

医学生对临终关怀认知水平调查

2、调查结果
2.1 被访者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男生98(32%)人,女生204(68%)名。临床
医学专业96(32%)人、医学影像学专业36(12%)人、预防医学19
(6%)人、护理学151(50%)人。二年级86(28%)人、三年级112
(37%)人、四年级104(35%)人。家庭所在地为农村201(66%)
不够系统和完善。
3.2 医学生对临终关怀事业缺乏职业认同感
调查显示,医学生认为“医院”和“医务人员”是最适宜开展
临终关怀工作的场所和人群。而在“若有机会,你愿意从事临终关
怀的相关工作吗?”这个问题中,回答“不愿意”的人群最多,同
样的,对于“是否愿意在家附近设置一所临终疗养院”,绝大多数
人群表示“不愿意”。在此次调查中,虽然超过半数的医学生表示
“相信临终关怀一定会普及社会”,但是个体从事相关工作的意愿
不强,对临终关怀事业缺乏职业认同感。
3.3 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亟待加强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是未来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中坚
力量。对临终关怀认知不足、缺乏临终关怀事业的职业认同感等因
素不利于临终关怀事业未来在我国的推广。而学校在临终关怀事业
不愿意 137 74 147 42 182
2.4 临终关怀前景展望问卷
对于临终关怀的前景预测,有23人认为“基本没有前景”,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对安乐死认知调查表

您好!

为了解医学生对安乐死等伦理知识的掌握,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衷心感谢您的真诚支持!请在选择的答案前上划“√”,或在处填空。

1、在校期间您是否接受过《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等相关伦理学教育?

①是②否③正在接受

2、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安乐死的?(可多选)

①在校时老师授课②工作后参加培训③报刊杂志④广播电视⑤网络

⑥其他(请注明)

3、您对安乐死内涵的理解是?(可多选)

①无痛苦死亡②是变相杀人③是对濒死病人的生命质量和死亡尊严的尊重

④是自杀⑤不清楚

4、您认为安乐死可分为哪几类?(可多选)

①主动安乐死②被动安乐死③自愿安乐死④非自愿安乐死

⑤其他(请注明)

5、您认为下列理论哪个更为合理?

①生命神圣论②生命质量论③生命价值论④不知道

6、您认为安乐死实施的前提条件应当包含哪些(可多选)

①经确诊无医治希望②病人要求③病人家属要求④相关机构同意

⑤其他(请注明)

7、关于安乐死的实施对象,您认为可以是(可多选)

①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已无医治希望的病人

②大脑功能丧失且无医治希望的“植物人”

③有严重(先天性)缺陷,并在认知上没有反应能力的婴儿

④患有严重精神病,已无正常认知能力且无治愈可能者

⑤智力严重低下,已无恢复正常的可能者

8、您认为生命垂危的病人有无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

①有②无③不知道

9、在工作中您是否遇到过病人或家属向你提出主动安乐死的请求?

①有,很多②有,较少③从未遇到

10、您对实施安乐死的医生的看法是?

①法律责任②道德谴责③不负责任

11、您是否赞同安乐死?

①赞成②中立③反对④不知道

(1)您赞成安乐死的理由(可多选)

①消除病人痛苦②减轻家庭压力③节约卫生资源④维护病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

⑤其他(请注明)

(2)您你反对安乐死的理由(可多选)

①导致病人错失治疗机会②违背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职责③违背伦理道德

④会被利用为一种变相的谋杀⑤其他(请注明)

12、据您了解,世界上有无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①有②无③不知道

13、你是否赞成安乐死合法化?

①赞成②中立③反对④不知道

14、目前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时机是否成熟?

①时机成熟②时机不成熟③不知道

15、您认为安乐死实施的最大障碍是(可多选)

①伦理道德问题②法律问题③经济问题④封建传统观念⑤其他(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