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10 背影1

合集下载

江苏地区专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背影》课件1

江苏地区专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背影》课件1


疼 子 , 子
父 子 情 深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
--感动之泪
真 切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
--惆怅之泪 理 解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 --思念之泪 ,
D家境惨淡, 父老失业
--伤心之泪
真 诚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面没人。
哪一个背影给你印象最深 且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
为什么儿子会多次流泪?儿子理解了父亲的 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特定的环境: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饱经风霜的父亲:
一如既望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扩展迁移
作业
奔丧
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狼藉
簌簌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 颓唐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琐屑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视频.rm
望父买橘所见背影 父之爱的缩影
他用两手攀着 上面 ,两脚
再向上缩;他 的肥胖身子向 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
月台买橘
父亲的穿戴 黑、深青
穿着朴素 心情沉重
走路的姿态
蹒跚
年纪较大 腿脚不便
爬月台动作 攀缩倾
行动不便 步履艰难
写作背景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精品教案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精品教案
二、精读感悟
1.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背影。
思维发散。
由古诗引发思维,同时,在欣赏视频,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6.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的紧张啊!)同样,“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7.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父爱。

(2)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适时点拨。

3. 合作探究(1)小组内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2)全班交流:作者在故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教师总结:父爱的伟大,要学会珍惜亲情。

4. 品读感悟(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

(2)分享读后感悟,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总结规律。

3.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苏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苏教版

第十一课《背影》朱自清教材分析:《背影》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实散文。

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

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

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是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年代里的孩子一个人有六个大人疼着,他们习惯了被关爱,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况且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常常会有那种“我知道”的自以为是,因此,让独生年代的孩子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爱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以截取法构建文章。

4.在诵读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庭、爱亲人的感情。

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教学重点:1.学习“截取法”,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父母之爱是真挚无私的,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父母的爱。

这种情感,有时体现在只言片语之中,有时只是一个深情、一个动作,却会让我们终生难忘。

而让朱自清无法忘怀的,却是父亲的背影。

【学生活动一】预习检查1.作家作品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十课背影课件(课件优选)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十课背影课件(课件优选)

父亲爱子的深挚感情
父亲劝慰儿子 作用 更见父亲的体贴
课件在线
17
提问:本文的感情基调忧伤而哀愁,由何而来? 从文中找一句话。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 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如果换成父亲年轻,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富 裕,平静,好不好,为什么?
这部分为全文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
境,与父亲对独生子的满腔温情形成对比。对一
么要紧的了。 反语,是对 为写细认洋背心真溢影着作浓紫 大铺烈毛 衣垫的拣 大 茶爱座 衣 房说不现位和照明能了、嘱应我理父课铺托件对解亲真聪在线父,的是明是了的亲从爱太了写父自的侧。心作亲责爱面理描本对、还 表写文 自 自父 的 中 爱 能 满时 己 嘲亲 细 所 子 理 和, 的 。临 心 蕴 之 解 追理 挚行 关 含 心 的 悔解 爱前 照 的 不 不19
思考讨论
1、文中出现了几次流泪,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哪四处背影?
3、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 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4、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件在线
20
思考讨论
5: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 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课件在线
24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 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 何时能与他相见!
课件在线
12
4、父亲为什么不让儿子去买橘子?买来 橘子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什么心 理?
5、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此时 我两次流泪,表明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流泪 有怕父亲看见?
课件在线
13
归纳:写父亲的背影的目的是: 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背影 (共52张PPT)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背影 (共52张PPT)

远不至于“大去”,但父亲由膀子疼就想到死,这是老境颓唐
的表现,也是对生活绝望的反映。
本文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作者通过截取事件中最鲜
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刻画了一个生动的慈父形象,充
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在文中共出
的父亲朱鸿均原任徐州烟酒专卖局局长,当时被解职。
朱鸿均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这时,朱自清得知祖 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 完毕,朱鸿均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 在浦口车站分别。本文所写内容即是当时情景的再现。
生难字 交卸(xiè ) 奔丧(sāng) 狼藉(jí )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
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等,
其中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春》 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被 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本文写于1925年。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去世,作者
中考变式问 1.(江苏无锡中考,T15)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以倒叙开头,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
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
2.(重庆中考A卷,T16)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 法?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原本难过的父亲,却来劝慰“我”,直接表现了父
簌簌(sù )
颓唐(tuí ) 勾留(gōu)
典质(zhì )
琐屑(suǒ) )
差使(chāi)

八年级语文上第十课背影(苏教版)优秀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第十课背影(苏教版)优秀PPT课件
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 • 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
题。
写背影的原因
颓唐的父亲的的背影 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 是父子依依惜别中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因此 文章抓住人物形象 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着意描写 集中表达了儿子的情感
pánshān 蹒跚
chāi 差使
tuí 颓唐
jí 狼藉
suǒxiè 琐屑
sù 簌簌
yíng 晶莹
shì 拭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背影为线索。
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
出现了四次背影。
初读感知
哪一次“背影”写得 最具体、最感人?
第二次。
我们先学习第二次“背影”。
读一读,品一品
从第六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 部分有感情的放声朗读
为父母者,其心都是相似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的好,吃的好,快乐,开心。只不过我们自己强加定义的幸福,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我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父母,一边拿着手机,一遍心不在焉的回答着孩子的各种提问,甚至还会表现不耐烦。回老家,更是看到很多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无理取闹”变现的极其厌烦,恨不得孩子一整天都睡觉不吵不闹。
第三部分(7段):
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 之情。
第一部分:思念父亲 点出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 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朴素的叙述,蕴 含着深切的思念
点题
之情。
突出了背影印象之深,自然
引出下文对“背影”的回忆。
小结:本段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

祸不单行

【苏教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ppt课件(1)

【苏教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ppt课件(1)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 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 务。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 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父亲朱鸿
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
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 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
1. 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
【答案】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分别指出。
【答案】 (1)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
(2)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
(3)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
亲矛盾的心理,父亲虽然事忙,但又对“我”不 放心,更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伏大造成的,如:听了这个消息,他踉跄了几步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例句:当我读讫掩卷的时候,一种爱慕与崇敬之情油 然而生使我不能自已。 11.情郁于中: 感情积聚在心里。 例句:李清照失去丈夫以后,情郁于中,就借诗歌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
12.触目伤怀: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例句:离开家乡这么久再次回到这片热土,家乡衰败
的景象使我不禁触目伤怀。
13.琐屑: 细小而繁多的事。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背影》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段事。
来自《点拨》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背影》的阅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通过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

2. 多媒体: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父亲节的背景,引起学生对父亲的思考和感激之情。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型。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朗读与表达:学生进行朗读和表达,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活动1.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表达与展示:学生进行朗读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表达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反馈。

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背影》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对父母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练习:以“我的父母”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背影》的理解和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对父爱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对父母的尊重。

2. 阅读与理解: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对父爱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 写作练习:以“我的父母”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背影》文本,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背影》的写作背景。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背影》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写作技巧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习这些技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对父爱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魏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设想】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法,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亲情,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亲情,用感恩的心对待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与“背影”相关的语句,思考:(一)问题导学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各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表达了什么中心?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二)互动探究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第1题的后一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背影》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背影》教案 苏教版

背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从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中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琐屑.(xiè)差.使(chāi)奔丧.(sāng)狼藉.(jí) 簌.簌(sù) 迂.腐(yū)(pán shān)栅.栏(zhà) 蹒跚..3.理解词义。

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变卖典质:(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质,当。

赋闲:指失业在家闲着。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里。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叙述。

请简要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往事,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
第一次“背影” 起什么作用?
阅读前三 自然段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 祸不单行的日子。 “祸不单行”具体指什么事?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 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狼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满院狼藉的东西” ?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 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该怎样理 解?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惨淡”是什么意思? 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 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 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朱 自 清

爱国学者朱自清
对背影的评价 背景介绍
朱 自 清 简 shān 蹒 跚 chāi 差 使
sāng chó u chú yū 奔 丧 踌 躇 迂 腐
哪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包括 服饰、体形)?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他肥胖的身子……
哪个词表现了父亲身材的特点? ——“肥胖”。 哪个词表现了父亲步履的特点? ——“蹒跚”。
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 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 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悲凉), 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老师提示:写背景,往往有烘托作用。
阅读 第六段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戴 着黑布小帽, 穿 着黑布 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走 到铁道边, 穿 探 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 爬 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缩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倾 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流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思考讨论
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重点写哪次?
惦 记 背 影
思念父亲
刻 画 背 影
望父买橘
惜 别 背 影
父子分别
再 现 背 影
别后怀念
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刻画背影)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 混入人群的时候 (惜别背影)
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本文四次写到“背影”。
四次“背影”各在什么地方?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 背影”。
•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 子的背影。 •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 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 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 影”。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 路!” 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 他的话该怎样理解? 不是。面临卸职失业和丧母的父亲心里比 儿子更加悲苦和难过。 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 却强抑巨大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 父亲对儿子爱得是多么深切。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惨淡”是什么意思? 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
1. 2. 3.
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借钱办丧事。 丧母和失业
老师提示:

此前作者的父亲在徐州当烟酒公卖局长,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肥缺,可是父亲 不仅没有发财,还要回家变卖典质还 “亏空”,还要借钱办丧事,这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他为官的清廉。
归纳: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 候?什么地点?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 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1. 2.
3.
点题,提示全文内容核心。 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字,表明 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 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 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 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 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 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 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背影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 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我的父亲
父爱
思考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 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 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tuí 颓 唐 jí 狼 藉 suǒxiè 琐 屑 sù 簌 簌 yí ng 晶 莹 shì 拭
3、解释下列词语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 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勾留: 短时间停留。 蹒跚: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 衰颓败落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触目伤怀: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踌躇: 犹豫。
“祸不单行”具体指什么事?
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狼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满院狼藉的东西” ?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父亲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因此院 子里一片狼藉。

老师评论:“满院狼藉的东西”七个字,极其简练, 表现家庭遭到变故后的凄凉景象,以至“簌簌地 流下眼泪”。 ——大师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