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相遇和追及问题(基础).pdf
(完整版)追及问题讲义
追及问题
学生/课程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11:00~11:40 核心内容相遇问题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1.理解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并熟记相遇问题中的四个常用公式
2.会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2
知识导图
导学一:简单追及问题
知识点讲解 1:求追及路程
追及问题的基本运动模式是:同向运动的一慢一快的两个物体先有一段距离,由于后面的运动物体的速度快,因此在某一时刻追上前面的运动物体,这叫做追及问题。
追及路程:原来相隔的一段距离,
追及时间:同时出发到追上,两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
速度差:两运动物体各自速度的差(即每一个单位时间里追及的路程)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路程差)
(2)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3)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根据其中一个速度可以求另一个速度)
例 1. 机灵兔和大角牛在两地同时同向而行,机灵兔在前,大角牛在后,机灵兔每小时走5千米,大角牛每小时走14千米,2小时后大角牛追上了机灵兔,问2小时前,大角牛和机灵兔相距多远?
我爱展示
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在前乙在后。已知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70米,12分钟乙追上甲,A、B两地相距多远?
2.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已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
80千米/时,3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求A、B两地的距离。
知识点讲解 2:求追及时间
【精品】小学数学 基本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非常完整版题型训练+详细答案
基本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1)根据学习的“路程和=速度和 时间”继续学习简单的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2)研究行程中复杂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3)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融合多种方法达到正确理解题目的目的
一、相遇和追及
(1)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
(2)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二、在研究追及和相遇问题时,一般都隐含以下两种条件:
(1)在整个被研究的运动过程中,2个物体所运行的时间相同
(2)在整个运行过程中,2个物体所走的是同一路径。
例题讲解: 教学目标:
相遇与追及问题例题讲解:
例题1、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3.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答: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得到甲乙两地路程为:
(46+48)×3.5=94×3.5=329(千米).
举一反三:
两地间的路程有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解答:相遇时间是:255÷(45+40)=255÷85=3(小时),
小学数学 基本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课件+作业(带答案)
3.小芳骑自行车从家到相距3600米的学校,用了12 分钟。小芳每分钟骑行 __________ 米。
知识点一:基本相遇问题
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35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32千
练习5: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相距1200千米的甲、乙两城出发。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 倍。若两车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10小时后两车可以相遇。若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客车可以 从后面追上货车?
相遇路程和:1200千米 相遇时间:10小时
速度和:1200÷10=120(千米/时) 货车速度:120÷(1+2)=40(千米/时)
总结: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练习4:下午放学后,小新从学校出发步行去体育场。小东放学后因为要值日,15分钟后才从学
校出发骑车去体育场。小新的步行速度为每分钟60米,小东的骑车速度为 每分钟160米。经过多少分 钟,小东可以追上小新?
路程差:60×15=900(米) 速度差:160-60=100(米/分钟) 追及时间:900÷100=9(分钟) 答:经过9分钟,小东可以追上小新。
客车前2小时先行驶:80×2=160(千米) 客车和货车共同行驶:460-160=300(千米)
速度和:80+70=150(千米/小时) 相遇时间:300÷150=2(小时)
小学奥数专题——第1讲: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老师版)
小学奥数专题——第1讲:相遇问题与追
及问题(老师版)
本文介绍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而路程、时间和速度是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三个量。常用的数量单位包括米、千米、秒、分钟和小时等。文章通过例题的形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1中,甲乙两地相距XXX,一辆汽车原计划用8小时
从甲地到乙地。但实际上汽车在行驶一半路程后发生故障,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问题要求计算汽车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以及在后一半路程中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解答中,第一问的计算公式为路程÷时间=速度,即360÷8=45千米/时。第二问中,后一半路程为180千米,行驶时间为总时间8小时减去前半程行驶时间5小时再减去故障停留时间1小时,即3
小时;所以后半程的速度为180÷3=60千米/时。
例2中,A、B两地相距48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题要求计算甲从A走到B需
要多长时间,以及两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解答中,第一问的计算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即4800÷60=80分钟。
第二问中,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路程和为4800米,速度和为
60+100=160米/分,所以相遇时间为4800÷160=30分钟。
最后,例题中还有一道关于慢跑和赛跑的问题。XXX练
慢跑,12分钟跑了3000米,问题要求计算跑米需要多少分钟,以及如果XXX每天都以这个速度跑10分钟,连续跑一个月(30天),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解答中,第一问的计算公式
同样为路程÷速度=时间,即÷250=100分钟;第二问中,每天
追及与相遇问题(20张PPT)
对汽车由公式
vt v0 0 (6) t s 2s a 3
vt v0 at
2 0
v v 2as
2 t
2 vt2 v0 0 (6) 2 s m 6m 2a 23
以自行车为 参照物,公式中的 各个量都应是相 对于自行车的物 理量.注意物理量 的正负号.
x汽
△x
x自
方法一:公式法
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 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 经时间t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
x汽
△x
v汽 at v自
1 xm x自 x汽 v自t at 6 2m 3 2 2 m 6m 2 2
2
v 6 t s 2s a 3 1
问:xm=-6m中负号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汽车相对于自行车是向后运动的,其相对于自行车 的位移为向后6m.
例2: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 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 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1)画清行程草图,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 (2)仔细审题,挖掘临界条件,联立方程 (3)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图像法、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返回目录
典 例 解 析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 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 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 多少?
相遇与追及问题
【巩固】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 千米的 、 两城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已知甲车到达 城需 小时,乙车到达 城需 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⑴ 是否同时出发
⑵ 是否有返回条件
⑶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是否和中点有关:判断相遇点位置
⑷ 是否是多次返回:按倍数关系走。
⑸ 一般条件下,入手点从"和"入手,但当条件与"差"有关时,就从差入手,再分析出时间,由此再得所需结果
2.追及问题:与速度差、路程差有关
⑴ 速度差与路程差的本质含义
⑵ 是否同时出发,是否同地出发。
⑶ 方向是否有改变
【巩固】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
【巩固】甲乙二人同时分别自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之地距A、B中点300米,已知甲每分钟行100米,乙每分钟行70米,求A地至B地的距离.
4.行程间的倍比关系
【例 8】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 、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 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 地25千米处相遇.求 、 两地间的距离.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公式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公式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经常遇到的两类运动问题。这两类问题涉及到物体(通常是点或者车辆)在空间中的运动,其中一个物体试图追上另一个物体或者它们在某个时间和位置相遇。
1. 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涉及两个物体(A和B)从不同位置出发,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目的是找到它们相遇时的时间和位置。一般来说,如果两个物体以速度 (v1) 和 (v2) 向相同方向运动,它们相遇的时间 (t)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
t = d
v1 + v2
其中,(d)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初始距离。
2. 追及问题:追及问题通常涉及一个物体(A)试图追上另一个物体(B),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通常是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如果物体 A 以速度 (v a) 追赶物体 B,而物体 B 以速度 (v b) 逃离,它们相遇的时间 (t) 和位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t=d
。
va + vb
其中,(d) 是初始距离,如果 (v a> v b),它们将在 (t) 时间后相遇。
这些公式是基于最简单的情况,实际问题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情况,比如加速度、方向变化等因素。
追及与相遇问题
由此方程求解t,若有解,则可追上;
若无解,则不能追上。 代入数据并整理得:t2-12t+50=0 △=b2-4ac=122-4×50×1=-56<0 所以,人追不上车。
二、物理分析法
在刚开始追车时,由于人的速度大于车的速度,因此人车间 的距离逐渐减小;当车速大于人的速度时,人车间的距离逐 渐增大。因此,当人车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最小。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
空间位置的问题。 2、理清两大关系: 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3、巧用一个条件: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 (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 判断的切入点。
常见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匀加速追 匀速 匀速追匀 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图象 说明
解: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二车位移相等(位移关系)
则 vt′=at′2/2 6×t′= at′2/2, t′=4 s v′= at′= 3×4=12 m/s
思考:若自行车超过汽车2s后,汽车才开始加速。那 么,前面的1、2两问如何?
例2: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 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 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与A火 车同方向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 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 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竞赛思维训练专题:第5讲.追及问题(解析版 PDF)全国通用
漫画释义
三年级春季路程、速度与时间
四年级暑假
相遇问题四年级暑假
追及问题四年级秋季
环形跑道四年级秋季
火车过桥
简单追及问题;学会画线段图,相遇与追及转化
知识站牌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2.
学会画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3.掌握行程问题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追及问题的一般公式: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2.同向运动问题,也就是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特征是:
①甲、乙同时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由于一快一慢,在一定时间后,快的甲会把慢的乙拉开一段距离.
②甲、乙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但后面的甲速度快,因此在一定时间内会追上前方较慢的乙.
③追及问题的解题要点:追及所需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3.
线段图是分析行程问题的重要工具.龟兔第一次赛跑以兔子失败告终,它倍感失望,为此作了深刻的总结.它很清楚,如果不是它太骄傲,自我感觉良好,乌龟不可能打败它.因此,它再次邀请乌龟来另一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这次,兔子让乌龟先爬了990米才开始追它,已知兔子每秒跑10米,乌龟每秒爬1米.如果兔子在途中不睡觉,请问它跑多少秒能追上乌龟呢?
模块一:基本的追及问题
例1.例2.例3:简单追及问题
模块二:追及问题拓展
例4:不同情况下的追及问题
模块三:追及变形
例5
:相遇转化成追及
例题思路
课堂引入
经典精讲
教学目标
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60米,离家10分钟后,妈妈发现小明的文具盒忘在家中,妈妈带着文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1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妈妈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
第五课时 追及与相遇问题
第23页 共 34 页 第23页
解析:解法一 设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刚好能撞上货车,所 解析 解法一:设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时,刚好能撞上货车 所 解法一 设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 刚好能撞上货车 用时间为t,则 用时间为 则
第14页 共 34 页 第14页
Biblioteka Baidu
方法三:图象法 方法三 图象法. 图象法 典例剖析 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典例】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典例】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 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 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 m/s的速 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 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 的速 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 试问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 度匀速驶来 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 在 从后边超过汽车 试问:汽车从路口开动后 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 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此时距离是 多少? 多少
第7页 共 34 页 第7页
第二关:技法关 第二关 技法关 解读高考 解题技法
第8页 共 34 页 第8页
一、
追及、 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技法讲解 追及、相遇问题最基本的特征相同 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两物体 追及、相遇问题最基本的特征相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两物体 处在同一位置. 处在同一位置 ①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运动情况的示意 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 画出物体运动情况的示意 草图. 草图 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 ②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注 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 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意要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意要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第06讲 追及相遇问题
第6讲追及、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会画汽车运动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规律及安全行驶问题;
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汽车刹车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重、难点】1.临界问题的分析;2.二次追及问题.
一、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1.安全距离是指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与前车保持的最短距离.安全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
2.反应时间和反应距离
(1)反应时间: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的时间.
(2)反应时间内汽车的运动: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反应距离: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即s1=vΔt.
3.刹车时间和刹车距离
(1)刹车时间:从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完全停下来经历的时间.
(2)刹车时间内汽车的运动: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刹车距离:汽车在刹车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由s2=v02
2a可知,刹车距离由行驶速度和加速度决定,
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由路面和轮胎决定.
二、追及、相遇问题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
研究两物体能否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空间位置的问题。
2.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t A=t B±t0;
(2)位移关系:s A=s B±s0;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时,物体间有最大(或最小)位移,这通常是追及问题中能否追上的重点知识回顾
临界条件,也是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六年级数学相遇追击、问题练习知识讲解
六年级数学相遇追击、问题练习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行路方面的相遇问题,基本特征是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基本关系如下: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甲、乙速度的和-已知速度=另一个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甲速=乙速相遇问题的题材可以是行路方面的,也可以是共同工作方面的。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些题目是求相遇需要的时间,有些题目是求两地之间的路程,还有些题目是求另一速度的。相应地,共同工作的问题,有的求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有的求工作总量,还有的求另一个工作效率的。
追及问题主要研究同向追及问题。同向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131 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落在后面的想追赶前面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基本关系如下:
追及所需时间=前后相隔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有关同向追及问题,在行路方面有这种情况,相应地,在生产上也有这种情况。
1、张、李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5千
米,李每小时行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李走到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4小时。求
追及与相遇问题知识详解及典型例题
追及与相遇问题知识详解及典型例题〔精品〕
知识要点
追及和相遇问题主要涉及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所应用的规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
追及、相遇问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分析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速度相等是物体恰能追上或恰不相碰、或间距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
在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防止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解出。
解答追及、相遇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明确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根据相关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的依据。
1. 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假设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假设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防止碰撞的临界条件;假设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时机,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追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时,
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者有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
小学数学 行程问题之基本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PPT带答案
因为是背向而行,所以每过1小时,两车就多相距40+42=82(千米),则 5小时后两车相距是:(40+42)×5+80=490(千米).
练习2 两列火车从相距40千米的两城背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35千米,乙列车每
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后,甲、乙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小时行40千米,同时行驶4小时后,还相差多少千米没有相遇?
所求问题=全程-4小时行驶的路程和.路程和:38×4+40×4=312(千米), 450-312=138(千米).
例题6 甲乙两人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向对方
的出发地前进.当两人之间的距离是l 0千米时,他们走了___________小时.
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200(米);哥哥每分钟比弟 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40×5÷(60-40)=200÷20=10(分钟), 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例题9
甲、乙二人都要从北京去天津,甲行驶10千米后乙才开始出发,甲每小时 行驶15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因为是背向而行,所以两车5小时后的距离是: (35+40)×5+40=415(千米)。
例题3 两地相距900米,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
追及与相遇问题(详解)
追及与相遇问题刘玉平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
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
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
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
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2[1]5追及与相遇问题(大纲版)PPT课件
二、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技法讲解 分析这类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一个条件:即两个物体的速度所满足的临界条件,
例如两个物体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后面的物体恰 好追上前面的物体或恰好追不上前面的物体等情 况下,速度所满足的条件.
11
常见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方法二:判断法(数学方法):若追者甲和被追者乙最初
相距d0令两者在t时相遇,则有x甲-x乙=d0,得到关于 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Δ=b2-4ac>0时,两者相撞
或相遇两次;当Δ=b2-4ac=0时,两者恰好相遇或相
撞;Δ=b2-4ac<0时,两者不会相撞或相遇.
14
方法三:图象法. 典例剖析 【典例】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
22
3.一辆客车以v1的速度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在同一轨 道上有辆货车正在以v2匀速前进,且v2<v1,货车车 尾与客车车头距离为s,客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 动,而货车仍保持原速度前进.求客车的加速度符合 什么条件时,客车与货车不会相撞?
23
解析:解法一:设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刚好能撞上
货车,所用时间为t,则
20
2.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 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 m 的C处开始以v2=3 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 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人到达 B点时,车也恰好在B点.已知AB=80 m,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98m 24.5m
学海无涯
【变式 2】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 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 2 m/s2 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甲、乙两车速度有何关系? (2)追上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二者的速度有何关系? 【答案】(1)10 s 2 倍 (2)5 s 相等
【思路点拨】理解各个时间段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关键。 【答案】156m
【解析】 v =120km / h = 33.3m / s 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kmg / m = 4m / s2 。
匀速阶段的位移 s1 = vt1 = 16.7m ,
减速阶段的位移 s2 = v2 / 2a = 139m ,
类型三、追及问题二:速度大者减速追赶同向速度小者
例 3、火车以速度 v1 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 S 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 v2 (对地、
且 v1 v2 )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 a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 a 应满足什么条件?
【思路点拨】理解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
【答案】 a (v2 − v1)2 2s
【思路点拨】画好汽车和自行车的运动示意图是关键。 【答案】2s 6m 【解析】: 方法一:临界状态法
运动示意图如图:
x汽
△x
x自
汽车在追击自行车的过程中,由于汽车的速度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以后,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便开始缩小。很显然,当汽车的速度与自 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经时间 t 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
【解析】(1)乙车追上甲车时,二者位移相同,设甲车位移为 x1,乙车位移为 x2,则 x1=x2,即 v1t1=12 at12 , 解得 t1=10 s,v2=at1=20 m / s ,因此 v2=2v1 .
(2)设追上前二者之间的距离为 x ,则 Δx=x1-x2=v1t2-12 at22 =10t2-t 由数学知识知:当 t2=2101s = 5s 时,两者相距最远,此时 v2=v1 .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学海无涯
说明:①表中的 Δx 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0 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2-t0=t0-t1; ④v1 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 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特点归类: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3、 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 (2)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 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 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 要点三、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诠释: 追及、相遇问题最基本的特征相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 ①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运动情况的示意草图. ②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 中; ③根据运动草图,结合实际运动情况,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④将以上方程联立为方程组求解,必要时,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要点四、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要点诠释: 分析这类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一个条件:即两个物体的速度所满足的临界条件,例如两个物体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后面的物体恰好 追上前面的物体或恰好追不上前面的物体等情况下,速度所满足的条件. 常见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v汽 = at = v自
∴ t = v自 = 6 s = 2s a3
x m
=
x自 −
x汽 =
v自t
− 1 at2 2
= 6 2m
− 1 3 22m 2
= 6m
方法二:图象法
在同一个 v-t 图象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其中Ⅰ表示自行车的速度图线,
Ⅱ表示汽车的速度图线,自行车的位移 x自等于图线Ⅰ与时间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而汽车的位移 x汽 则等
和位移关系式,另外还要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
(2)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 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3)解题思路和方法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相遇和追及问题例 2】 【变式 1】小轿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亮后,以 1m/s2 的加速度启动,恰在此时,一辆大卡车以 7m/s 的速度 从旁超过,做同向匀速运动,问(1)小轿车追上大卡车时已通过多少路程?(2)两车间的距离最大时为 多少?
学海无涯 相遇和追及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要点诠释: 1、 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措施经过的时间为反应时间。 2、 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机动车仍然以原来的速度 v 匀速行驶的距离。 3、 刹车距离:从刹车开始,到机动车完全停下来,做匀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 4、 停车距离与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为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的长短由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 共同决定。安全距离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 要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要点诠释: 1、 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成因: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 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2、 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方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的描述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图像,可以较方便的 解决这类问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例 1、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 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运动,后面汽车的司机从眼睛发现这一情况,经过大脑反应,指挥手、 脚操纵汽车刹车,到汽车真正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需要 0.50s(即反应时间),刹车时汽车所受阻力是 车重的 0.40 倍,为了避免发生追尾事故,在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至少应保留多大的距离?
学海无涯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相遇和追及问题例 3】 【变式】汽车正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 s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4m/s 的速度做 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6m/s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 车,则 s 大小为多少? 【答案】3m 类型四、相遇问题
所以两车至少相距 s = s1 + s2 = 156m 。
【点评】刹车问题实际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在减速情况下的具体应用,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 要搞清楚在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做匀速直线;其次也要清楚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负值;最后要注意 单位统一。 举一反三
【变式】酒后驾车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其主要原因是饮酒会使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实施操作制动
v2t
+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任一时间 t,不等式都成立的条件为 =(v2 − v1)2 − 2as 0
由此得 a (v2 − v1)2 2s
【点评】分析解决两物体的追及、相遇类问题,应首先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认清两物体在位移、速度、 时间等方面的关联,必要时须画出运动关联的示意图。这类问题的特殊之处是常与极值条件或临界条件相 联系。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无论哪一种方法,分析临界条件、解决相关的临界条件方程或用 数学方法找出相关的临界值,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学海无涯
正常情况下刹车与饮酒后刹车,从刹车到车停止这段时间的运动是一样的,设饮酒后的刹车距离比正常时
多 Δs,反应时间分别为 t1=0.5 s、t2=1.5 s 则 s=v(t2-t1 ) 代入数据得 s=30 m
(2)饮酒的驾驶员从实施操作制动到汽车停止所用时间
t3=(0-v) / a 解得 t3=3.75 s
乙,这种情况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即 v甲 = v乙)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二是做匀
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乙,这种情况不一定能追上,若能追上,则在
相遇位置满足 v甲 v乙;若追不上,则两者之间有个最小距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三是做匀
的时间)变长,造成制动距离(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假定汽车以 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8 m/s2,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 0.5 s,饮酒人的反应时间为 1.5 s,试问:
(1)驾驶员饮酒后的反制距离比正常时多几米? (2)饮酒的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需多少时间? 【答案】 (1)30 m (2)5.25 s 【解析】 (1)汽车匀速行驶 v=108 km/h=30 m/s
方法二:判断法(数学方法):若追者甲和被追者乙最初相距 d0 令两者在 t 时相遇,则有 x甲 − x乙 = d0 ,得到关
于时间 t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 = b2 − 4ac 0 时,两者相撞或相遇两次;当 = b2 − 4ac = 0 时,两者恰好
相遇或相撞; = b2 − 4ac 0 时,两者不会相撞或相遇。
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相似.
学海无涯
(2)两个关系:即两个运动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个物体位移之间的数值关系 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要点五、追及、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 方法一:临界条件法(物理法):当追者与被追者到达同一位置,两者速度相同,则恰能追上或恰追不上(也是 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所以饮酒的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所需时间
t=t2+t3 解得 t=5.25 s
类型二、追及问题一:速度小者追赶同向速度大者 例 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3m/s2 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 行车以 6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 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设经过时间 t 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 x ,则
x
=
x自 −
x汽
=
v自t
−
1 2
at 2
=
6t
−
3 2
t2
=
−
3 2
(t
−
2)2
+
6
当 t = 2s 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有最大值 xm ,且 xm = 6m.
【点评】(1)在解决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
【解析】方法一:设两车恰好相撞(或不相撞),所用时间为 t,此时两车速度相等
v1 t
+
1 2
at 2
=
v2t
+
s
v1 + at = v2
解之可得: a = (v2 − v1)2 2s
即,当 a (v2 − v1)2 时,两车不会相撞。 2s
方法二:要使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应为:
v1 t
+
1 2
at 2
例 4、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 vA 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 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 D 处时,经过 0.7s 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 B 处的游客撞伤,该 汽车最终在 C 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否过快,警 方派一车胎磨损情况与肇事汽车相当的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 vm=14.0m / 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
于图线Ⅱ与时间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两车之间的距离则等于图中矩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差,不难
学海无涯
看出,当 t=t0 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v/m/s Ⅱ
6Ⅰ
0
t0
t/s
此时 v汽 = at0 = v自
t0
=
v自 a
=
6 3
s
=
2s
Sm
=
1 2
t0
v自
=
1 2
2 6m
=
6m
方法三:二次函数极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