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 月相变化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新月、月牙、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

2. 月相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等。

3. 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技巧:时间选择、地点选择、观察记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观察月相变化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观察月相变化的实践指导。

2. 学生准备:观察月相变化的记录本,智能手机或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2. 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教师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演示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演示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月相变化的体会和收获,分享观察方法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月相变化,并做好记录,下周上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观察月相变化的记录,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方法的交流和分享。

七、教学拓展:1. 月相变化与节日:介绍一些与月相变化相关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元宵节等,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

2. 月相变化与科学探索:介绍一些科学家对月相变化的研究和探索,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小学科学26月相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26月相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26月相的变化(教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认识和描述月相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模型或动画展示月球、地球的运动方式和月相的变化。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三、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询问他们对月亮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2:呈现教学内容(10分钟)利用图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方式,并说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式。

解释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能看到不同的月相。

步骤3:学生互动(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月相是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月亮的形状会变化?3.在每个月相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步骤4:归纳总结(15分钟)请几名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全班一起归纳总结月相的变化原因和特点。

步骤5: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张天文观测日历。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晚上的月相,并在天文观测日历上标记。

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跟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6: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黑板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解释月相变化的规律,强调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延伸1.月历制作: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月历,在月历上记录每个月的月相变化。

2.观察月食:引导学生对月食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月食的成因。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鼓励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学生。

2.考核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总结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变化,使他们能够观察、记录和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科学632月相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632月相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632月相变化(教案)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2. 掌握如何通过观察月亮上的斑点变化来判断月相。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显示器或投影仪2. 月相示意图3. 学生笔记本、铅笔4. 实验材料:月相模型或月亮的照片三、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月相示意图,并问学生有没有观察到月亮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月亮的变化,例如圆盘大小、明亮度和斑点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并解释是因为月亮围绕地球旋转所造成的。

展示和讨论:1. 教师展示不同月相的示意图,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月相的特征和斑点变化情况。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观察月相模型或月亮的照片,记录观察结果,并就月相变化情况进行小组讨论。

实验:1. 学生使用月相模型或观察月亮的照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实验。

2. 学生记录不同月相的特征和观察到的斑点变化情况。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月相变化的图表和时间序列图。

总结和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实验的结果,并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2. 学生交流归纳出月相变化规律,并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答案,并加以解释和说明。

练习和评价:1. 学生独立完成月相变化的练习题,加深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答题情况,并针对错误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3. 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月相变化的海报,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四、巩固和拓展:1. 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并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2. 学生通过参观天文观测站或月相模拟实验,深化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月相变化的概念和规律,并通过观察月亮上的斑点变化来判断月相。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发展了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32《月相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32《月相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32《月相的变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32《月相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月相的概念和变化规律,掌握各个月相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敬畏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月亮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月相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简单对话,让学生回忆夜空中月亮的样子,并引发对“月相”和“月相的变化”这两个概念的思考。

2. 学习与探究(25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测月相的变化规律,并写下来。

b. 实例观察: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观察表格,让学生观察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出现的月相,并记录下来。

c. 分组讨论与分享: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共同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3. 实践与应用(20分钟):a. 制作月相模型:引导学生用纸板和黏土制作一个月相模型,模拟月亮围绕地球的运动。

b. 观察月相模型:每天让学生观察模型中月亮的表面特征,并与实际观察的月相进行对比。

c. 讨论与总结: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模型中月相的变化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并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a. 课外观察:布置学生在家中或在课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b. 分组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并与同学们进行探究和讨论。

c.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成果整理成展板或图片,并在班级中展示和分享。

五、教学延伸:1. 可以拓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引导他们了解其他天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可以进行有关月相变化的互动游戏,培养学生观察和反应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格: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情况。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教案一:月亮的秘密——探索月相的变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学生能够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变化和形成原因。

2. 月相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月相变化演示仪。

2. 月相变化图。

3. 观察月相的记录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演示:使用月相变化演示仪,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3. 讲解: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即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

4.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月亮,并记录月相的变化。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学生能够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

教案二:月球的奥秘——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1. 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2. 学生能够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模型中的月相变化。

教学重点:1. 月相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2. 月相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月相变化模型材料:乒乓球、牙膏、棉花等。

2. 月相变化图。

3. 观察月相的记录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和月相的变化。

2. 讲解: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

3.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月相变化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4. 实践:学生操作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2. 学生能够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模型中的月相变化。

六、探索月球的奥秘——深入了解月相周期1.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月相的名称和顺序。

2. 学生能够计算并解释月相周期。

3.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名称和顺序。

2. 月相周期的计算和解释。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一、教材《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我对这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 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课,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学生对缎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痣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芦信息。

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篦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啖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咻识非常丰富。

甚至对于月相胙,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很少有学挈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西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t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亩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召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蕊《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肛,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屐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纱生的实际情1 / 7况,我将本课的焉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概念V目标: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饩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跣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念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浒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 诫、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礼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鑫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在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柒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湘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枭,会有效的提问。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优质课教案2 (1)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优质课教案2 (1)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相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观察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的图片资料。

3.准备观察月相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

同时,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相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如农历、节气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月相变化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时间、月相变化过程、自己的感悟等。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板书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教材以观察月相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学会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月相变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讲授法: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相变化演示仪、月球模型、PPT等。

2.学具:记录月相变化的、观测日志等。

3.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观察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过月球的变化吗?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通过演示仪和月球模型,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月相观测实践活动。

每组发放记录月相变化的和观测日志,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教案 月相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 月相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月相的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月相的概念及变化顺序。

2. 月相变化的周期。

教学难点:1. 月相变化的原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月相变化图。

2. 月相变化的手工模型或图片。

3. 日历,用于查看每月的月相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月亮的变化吗?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月相的概念:月亮表面明暗交替的现象叫月相。

2. 讲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3. 展示月相变化图,引导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29天。

三、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安排学生在一个月内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在日历上。

2. 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月亮变化的规律。

四、小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月相的概念、变化顺序和周期。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月相变化的手工作品,展示月亮的变化过程。

2. 写一篇关于月相变化的小作文,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变化顺序和周期。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对月相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可以增加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月相变化。

六、实践活动:制作月相变化模型(1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月相变化模型,加深对月相变化过程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2. 培养学生观察月亮变化的习惯,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月相的概念及其分类2. 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3. 月相变化的原因4. 观察月相的方法和技巧5. 月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观察月相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智能手机或相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兴趣。

2. 讲解月相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讲解月相的定义,区分不同类型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3. 演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相变化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4. 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讲解月球绕地球旋转和地球自转的关系,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5. 教授观察月相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或相机拍摄月亮,记录月相变化的过程。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月亮,拍摄月相变化的照片,记录观察结果。

7.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分析月相变化的特点,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8. 总结与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9.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渔业捕捞、农业生产等。

10.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月相变化的重要性和观察月相的方法。

小学科学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月相是指观察到的月亮表面呈现出的不同形状,这种变化被称为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与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而引起的。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第4课,我们可以了解到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深入理解这一自然现象。

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预测月相的变化。

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小组合作,学生将发现月相是如何与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相关联的,并学会制作月相观察器。

一、课前准备1. 准备一些有关月相的图片或幻灯片,用于引发学生对月相的兴趣。

2. 准备月亮和太阳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3. 准备一些制作月相观察器的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二、导入与探究1. 制作月亮和太阳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月亮和太阳的不同特点。

2.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解释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以及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如何影响月相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为什么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

三、实践与合作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制作一个月相观察器。

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调整观察器,学生可以准确地预测和记录月相的变化。

2. 学生利用月相观察器在不同的时间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形状。

3. 小组合作,学生共享观察结果,并比较彼此的观察,尝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总结与归纳1. 学生回顾并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归纳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 和学生一起总结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以及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如何影响月相变化。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更深入的知识,如为什么月相周期为约29.5天,等等。

五、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并讨论为什么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2. 将月相变化与潮汐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潮汐变化与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

3. 探索月相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和生活的。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月相变化的周期和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月亮的习惯,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新月、月牙、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

2. 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恒星月、太阳月等。

3. 月相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周期和原因,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月相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月相变化的过程。

2. 分析法:通过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3. 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推理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月相变化图、月亮模型、地球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笔等。

3. 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月相变化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种类和特点。

3. 讲解月相变化的周期:讲解朔望月、恒星月、太阳月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周期。

4.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通过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模型,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月亮,记录月相变化的过程,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月相变化图,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月相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小学月相变化教案

小学月相变化教案

小学月相变化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月相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月相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3. 能够观察和描述月相的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 月相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3. 观察和描述月相的变化。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天空,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猜测。

知识讲解: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强调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同时受到太阳的照射,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不同。

2. 解释月相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如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等。

观察实验:1. 分发月相观察表格,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变化情况。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亮度和位置等变化,并填写观察表格。

3.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观察结果,比较彼此的观察差异。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月相变化与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3.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总结月相变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制作月相模型,以更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

2. 组织观察夜空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观察。

3.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月相变化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填写的月相观察表格,评估他们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思考,评估他们对月相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 月相观察表格。

3. 制作月相模型的材料。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天文现象,如日食、星座等,拓展他们对宇宙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科技手段,如天文软件或观测设备,深入了解和观察月相变化。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教案一:月相变化的认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 使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月相的变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月相变化的原因。

2. 月相变化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 月相变化原因的理解。

2. 观察月相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月相变化图。

3. 观察月相变化的设备(如望远镜、手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过月亮的变化吗?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Step 2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10分钟)1. 讲解月亮围绕地球转的规律。

2. 讲解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

3. 讲解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月相变化的原因。

Step 3 观察月相变化(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图,了解月相变化的顺序。

2. 带领学生户外观察月亮,记录月相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Step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观察月相变化的心得。

2.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观察方法。

3. 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课后作业】1. 绘制月相变化图。

2. 写一篇关于月相变化观察的日记。

教案二:月相变化的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周期。

2. 使学生能够预测月相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月相变化的周期。

2. 月相变化的预测。

【教学难点】1. 月相变化周期的理解。

2. 预测月相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月相变化图。

3. 观察月相变化的设备(如望远镜、手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2. 提问:“你们知道月亮的变化有规律吗?这个规律是什么?”Step 2 讲解月相变化的周期(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出:低估儿童学习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

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和图表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特别是宇宙知识概念的建立需要借助一定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中的自然现象。

本课内容属于模型建构范畴,对于宇宙知识概念的模型建构需要借助相对准确的模拟实验以更具形象与直观的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实地观察天体运动规律的好奇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教案月亮的变化

科学教案月亮的变化

科学教案月亮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月亮的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月亮的形状变化、月相的形成原理、月亮对地球的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相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月亮的形状变化、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亮模型、地球仪、手电筒。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月亮的形状变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提问:“你们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形状变化吗?”2. 新课:(1)介绍月亮的形状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模型。

(2)讲解月相的形成原理,结合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

(3)介绍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生物钟等。

(1)学生分组观察月亮模型,记录不同时间月亮的形状。

(2)学生用画图工具绘制月相变化图,加深对月相形成原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例,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5. 随堂练习:(1)观察月亮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2)绘制月相变化图。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月亮的形状变化和月相形成原理。

七、板书设计1. 月亮的形状变化2. 月相形成原理3. 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月亮,记录一个月内月亮的形状变化。

(2)思考:月亮的形状变化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 答案:(1)观察记录表。

(2)月亮的形状变化对地球产生潮汐现象,影响生物钟等。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月亮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1)研究月亮与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

(2)了解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月相形成原理的教学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月相形成原理的教学1. 使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月球的过程,直观展示月相的形成。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月相变化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月相变化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月相变化_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月相变化教科版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演示用)、记录单一、新课引入魔术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上课之初,我通过圆球会变魔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课题“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相”这个环节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月相的定义(月亮的圆缺变化)。

然后问: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特点。

三、月相如何变化?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画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然后把多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投影仪里投影出来。

学生通过对比各组画出的月相变化图,发现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左还是在右,初七以后,月相是往外凸还是往里凹?知识的矛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探究月相的成因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我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确定用实物模拟法研究月相的成因。

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板,里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二、月相为什么会变化?1、公转2、角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及反思《月相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贴纸游戏和模拟游戏,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并有规律可循。

[教学重点]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教学难点]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游戏法、模拟实验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相变化的图片、模型,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相变化的信息,圆形纸,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明月图片教师:漆黑的夜晚,天上有明月,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学生甲:不一样。

有时圆,有时缺。

学生乙:在一月之中,它不断重复着圆缺。

学生丙: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是的,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状,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月相的变化》,下面一起进入新课学习吧!二、新课讲解(一)月相(展示月相图片)我们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亮有圆缺变化。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课前让学生准备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现在我们把这些月相纸片剪下来,一起来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月相形成的原因: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下?同学甲: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应该和这个有关。

同学乙:我知道月光反射太阳的光。

大家说得都很好。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照亮月球的某一侧面。

由于月光反射太阳光,因此无论照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亮,而背对太阳的一面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
荐…………………………………………………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1
……………………………………………………………最新资料推
荐…………………………………………………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
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2
……………………………………………………………最新资料推
荐…………………………………………………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

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

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

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

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

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3
……………………………………………………………最新资料推
荐…………………………………………………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