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7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地缘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源流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经》和《尚书》等经典文献。

《易经》中的“天地合和、万物興生”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地理环境和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视,强调了地理位置对政治稳定和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

《尚书》则在“六合”说中提出了“以地制宜”的原则,指导国家在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下的政治发展和外交决策。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地缘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特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兼爱非攻”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天下”,再到唐宋时期的“和平共处”,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一直贯穿着和谐共处、和平发展、统一合一的理念。

这种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外交政策,也对周边地区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和谐共处: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竞争层出不穷,中国可以发挥其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优势,通过提倡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努力构建地区和世界的和谐共处格局,为全球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2.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重视地理环境和天时地利的作用,强调“以地制宜”、“知天地者作,则晓域中者事”。

在当代世界,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 统一合一: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强调了统一合一的理念,认为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可以提高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统治效果。

在当今世界,中国可以借鉴其传统地缘政治思想,通过内部统一和和睦相处,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4. 兼爱非攻: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倡导和平共处、互利互惠。

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政 治 文化是 一个 民族 在 一定 生产方 式 的基础 上 , 一定 的政 治 、 济和 文 化环境 中形成 的关于 国 于 经 家政 治生 活的政 治 思想 、 治心 理和政 治 价值取 向的 总和 。 政 它主要 包括 人们 对 政治 的认 识 、 感 、 价 情 评 和理 想 , 社会 意识 形 态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政 治文化 一经形 成 , 以其特 殊的 结构 形态 作 用于社会 政 是 便
多重 影响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中 国社会 主 义政 治 文化 是我 国社 会 主义实 践的 历史产物 。它是 以马 列主 义 、 毛泽东 思 想 、 邓小 平
理 论 和“ 个代 表 ” 三 重要 思 想 为指导 , 以社会 主 义政治 价值 观 为核 心 , 以社 会 主 义 民主 、 参政 意识 和 法 制 观念 为基本 内容的新 型政 治 文化 。 为我 国的主流 政治 文化 , 作 它为 当代 中 国政 治的发 展确 定 了基 本 的政治 价值 观和 发展方 向 , 已成为 我 国综 合 国力 中文化 力的最 核心要 素 。近些 年 来 , 随 着 中国社 会 伴
代 以后 , 对 国际局 势的风 云 变幻 以及我 国改 革开 放 和现代 化建 设进 入攻 坚 阶段 和关 键 时期 , 坚持 面 党 与 时俱 进 , 用发 展的 马克 思主 义指导 新 的社会 实 践 , 断推 动理论 和 实践 创新 。在 这 一进 程 中 , 中国 不 “ 共 产 党对 于社 会 主义 的创 造性 诠 释取 得 了突破 性 的 进展 : 市场 经 济 、 依法 治 国 、 治 文 明被 纳入 创 新 政 性 的社会 主 义 的本质 含义 当中 。 [针对 我 国进入 社 会发 展 的 转 型期 , 落 实如 何 实现 人 民当家 作 主 ”2 ] 为 的政 治原 则 , 用好 人民赋 予的 权 力 , 出了“ 党 为公 , 提 立 执政 为 民” 政治 思 想 , 确立 了 以“ 个代表 ” 的 并 三 重要 思 想的基 本点构 成 的衡 量 中国政 治文 明的客 观标 准 ; 在借鉴 人 类历 史政 治文 明成 果 的基础 上 , 高 度 重视 民主政 治和 依法 治 国的价值 取 向和政 治诉 求 , 逐步 “ 扬弃 在革 命 战争 年代 和建 国初 期行 之有 效 的‘ 政策 治 国’ 范式 , 向 ‘ 治 国’ 转 法 范式 ”3, L 确立 了依 法治 国的方 略 。在 国 家政 治生 活 中 , 方 面在 全 ] 一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思想和政治观念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教育启示,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之一是重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仁爱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德育与智育的并重。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理论知识,更加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强调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古代教育家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当代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个性与整体的统一。

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发展,更加强调个人与整体的统一。

古代教育家强调个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个人与整体的统一和个性与创新的培养,构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国家治理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从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转变过程,揭示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行政体制、市场机制、社会治理结构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在应对国内外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福祉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

本文还将关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方式的创新、治理效能的提升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文章将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全面分析,揭示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一体系主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度优势和制度效能的重要标准。

国家治理体系理论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政治观、发展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治理的智慧,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念。

这一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家治理体系理论还积极借鉴了世界各国的治理经验,包括西方国家的现代治理理论、发展中国家的治理实践等,形成了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治理体系。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人重视道德,在其思想中,道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因此,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人们遵循道德的原则,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目的。

另外,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宗教的色彩。

尽管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宗教体系,但是其思想系统中存在着类似于宗教的神、鬼、仙的概念,使得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宗教教育的特点。

这方面的代表则是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其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并且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以下分别介绍这几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儒家主张“仁爱”和“中庸”,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美德。

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的官方思想,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即具有高尚品德和博学多闻的人。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道家主张“道”的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心理调整。

其教育目标是让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真理和自由。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提倡平等和和平。

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公正、平等、勇敢的人。

当代启示在当代,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重新评价。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它所具备的价值体系非常重要,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较深入的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其中崇尚传统、守旧的一面,还应该以理性和开放的态度来认识和评价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是现代社会最应该培养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从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其相应的精神内核和现代价值,并运用其核心价值观去培养和塑造现代公民的素养和品质。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摘要: 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 当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努力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研究并认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支配政治行为。

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关键词: 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常儒家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 政治文化必然与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有关, 具体讲, 则包括社会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概念、政治设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不断的传承, 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牢固支撑。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这批判的一面, 但同样也有应该坚持与传承学习的一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一)、重民的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先秦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提出‘敬天保民’的口号。

管仲提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王提出‘无民孰战, 无民孰农’的口号。

从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到唐朝魏征的载舟覆舟及唐太宗有感于君主的地位依赖于国家的存亡, 国家的盛衰系与民众的苦乐。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 ‘人心向背’是统治者政权存亡的基础。

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想取得长久的政治稳定, 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 让人民休养生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史上重民的君主, 其统治的时间内都是政治稳定, 社会繁荣的。

2、重民不是民主。

古代所倡导的重民与当代所说的民主是有所区别的, 重民只是强调君主重视百姓的疾苦, 只需要人民俯首帖耳。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姓名:石*学号:*********班级:13 政治班政治文化是伴随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来的。

这个概念首先出现于阿尔蒙德于1956年8月在美国《政治学杂志》发表的“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

后逐渐被众多学者接受。

虽然对政治文化概念的理解略有差异,但一般都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及其过程所大体持有的政治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意识指向,也可以完整地表述为,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层面的观念依托。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然在政治生活中活着的东西,是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中国政治系统和政治运作层面的依托。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两周,制度化于秦代,定型于两汉,承袭发展于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流行数千年经久不衰,始终占据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主流地位,成为传统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牢固的精神支柱与深层的文化土壤,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仍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不衰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致使它长期存在与发展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首要特点就是人治。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人治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孔子的国家兴衰取决于有无圣主明君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再到今天的中国梦无处不体现着人治思想。

孔子认为“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孟子同样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荀子在《荀子·君道》中更开宗明义指出“有治人,无治法”,即只有自觉致治的人,没有自动致治的法。

身为儒家三大代表性人物尚如此认为更何况其他人,我们应该知道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传统政治对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传统等级观念与现代中国政治发展

传统政治对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传统等级观念与现代中国政治发展

在 中国, 从夏商周及其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 , 经历朝历代的传承 沿袭 , 形成 了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封建 主体政治文化 。这种传 统的 政治文化 , 又称之为儒家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从本质上讲 是一 种封建专制性质的文化 , 它与公民文化是 ̄ X 立 的 , 1 ̄ 1 特别是其礼 治思想 ,
更 与公 民意 识 相 矛盾 , 公 民意识 的形 成 有 诸 多 的 消极 影 响 。 对 传统 等 级 观 念 概 述及 形 成 原 因


中 国传 统 政 治研 究 在 以下 方 面 形 成 了 理 论 要 素 和 理 论 观 点 : 权 神 君 授说 、 贤政 治 观 、 理 政 治 与 尊 君 思 想 、 民养 民 教 民思 想 、 刑 兼 重 、 圣 伦 重 德 法 、 势统治术 、 术、 重农抑商思想 、 天朝大国理想 、 忠孝观念 , 三纲 五常 、 等





— —


传 统 政 治对 现 代 中 国政 治发 展 的影 响
传统等级观念与现代中国政治发展
张雅霖 王翠婷
60 4 ) 10 1 ( 南 民族 大 学 四川 成 都 西
摘 要 :伴 随政 治 、 济 体 制 改革 的 逐 步展 开 和深 入 , 经 当代 中国 的政 治 文 化 也 在 不 懈 的 努 力 着 , 开始 了 由传 统 向 现 代 的 转 型 , 生 着显 发 著 的 变化 , 真研 究 中 国传 统政 治 文化 的 特 点及 其 对 当代 中 国政 治 文化 的影 响 , 于 我 们 构 建 先 进 的 、 谐 的 中 国 政 治 文 化 , 进 经 济社 会 认 对 和 推 的科 学发 展 ,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具 关键词 :等级观念 ; 政治文化 ; 中国政治发展; 治人格 政 中图 分 类 号 : 2 /32 D0I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9 2(0 0 0 1 7 0 9 2 1 ) 8—0 7 0 8—0 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当代中国政党制度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当代中国政党制度


的合作关 系既是历 史和人 民的选择 , 中国 自从 有 生影 响 。 是 一是忠 恕思想 。 孔子 强调“ 己欲立 而立人 , 了党派 以来 各种政 治力量分 化与组合 , 并顺应历 史 己欲 达而达 人” 自己发 达也要别人 发达 . , 不要 损人
潮 流发展 的结果 。另一方 面 , 当代 中 国政党 制度 的 利 己 , 就是要 求人 类 以坦荡 的胸 怀处 理人 际关 系 , 群 形 成 又与 中华 民族 的传统 文化 有 着深厚 的 内在 关 体 现 了人我 并重 、 己兼 顾 的道德 原则 。党 派之 间

共 ” 就不 同于西方政 党那种对 立的关 系 , . 而是相融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 民 族 “ 为 贵 ” 文化 传 统 孕 育 了 中 国 的关 系 。 现 了彼此 爱护 、 互提携 的道德原则 。 和 的 体 相 二
政党 制度和谐 党际关 系的形成
是和 为贵 。孔子 认为 “ 子和 而不 同 , 人 同而不 君 小
和为贵” 、 后来 中国社会 的政治 、 伦理 、 道德 、 人生等 问题起到 以达 到团结合 作 。中国传 统文化 中这种 “
收 稿 日期 :0 0 0 —2 21—6 3
作者简介 : 朱联 平 (9 6 , 上 海人 , 海 市 浦 东 中小 企 业 干 部 培 训 中心 副 教 授 , 士 , 1 6 一) 男, 上 博 主要 从 事 中外 政 治制 度 和 政 党制 度研 究 ; 志 强 (9 8 , , 海 人 , 海 商 学 院 法 政 学 院教 研 室主 任 , 陈 16 一) 男 上 上 副教 授 , 士 , 要 从 事 国 际 博 主
特 质 既是 对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某 些优 秀 因子 的继 承 , 又是 对 其 积 极 因素 的创 新 和 超 越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学理论》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学理论》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张宏伟宋瑞恒(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始于两周延续至明清,历经千年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对人性的培养,亦或是公共政治意识的养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现代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以及宣传导向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但是,传承五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对当前的影响存有两面性,我们要传承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一面,摒弃消极方向,促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使之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有机契合。

[关键词]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深入认识和把握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合理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建设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1.中庸思想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是一种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它秉承不偏不倚,不主张突出又不甘于落后的价值观。

以中庸的思想驾驭政治领域,反作用于文化范畴,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中”、“庸”的意识形态。

“中庸”里的“中”首先是“适宜、合适、合乎一定的标准”的动词含义。

“庸”在这里做“用”讲,“中庸”的含义就是使自己的行为为适宜、符合实用。

也就是符合“礼”。

在《中庸》所以用“中”本指含而未发的喜怒哀乐之情是为了说明:礼是道德准则,是根源于人的含而未发的内心的。

而人的内心在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中,即是道德产生的根源,又是行使道德的驱动,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我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由单个行为主体开发扩散的思想意识,在群体中传播改造,适用于群体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传递性和适用性。

例如道德意识,民族意识等等。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廉政文化建设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廉政文化建设

我们党历 来高度 重视反腐 倡廉工 作,特别 是在革 命, 建设, 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 发展阶段, 更是高 度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党的十 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 "中 国共产党的性质 和 宗旨,决定了 党同各 种消极腐 败现象 是水火 不相容 的�" 5 月 13 日, 中央印发了 �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 体 系 2008�2012 年工作规划� ,进 一步明 确了今后 � 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基本要求和工 作目标�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 廉实践经验, 准确 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 科学结论, 反映了 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 化, 也是反腐倡廉 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展反腐倡 廉工作, 搞好廉 政建设, 离不开 文化母 体, 它需要文化 的支撑, 需要我们 营造一 种良好 的廉政 文化�新形势下, 廉政文化已成为开 展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载体和途径� 在进行廉政文化建 设的过程中, 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 人生观, 价值 观和正确的权力观, 地位观, 利益观, 同 时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取得的优秀成 果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相 结合, 抓好领导干 部 党风廉政教 育, 深入开 展理想 信念和廉 洁从政 , 党的 作风和纪律教育, 加强面向全党全社 会的反腐倡廉宣传 教 育, 形成良好 的预防腐 败的文 化氛围, 充分发 挥廉政 文化的独特功能� 一,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实现马 克思主义先进文 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互用 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 是中国古 人政治 生活和 政治行
[ 摘
要] 在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 廉政文化建设既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

浅论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浅论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思政探 讨
对州
浅论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及其 对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启示
刘奕玲
湖南 工业大学 机械工 程学 院辅导员
求利是人的本性 。 也是人们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 。 摘要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 ,大学 生也在转型 中塑造 自 己的人 生观 以及 价值观 。 伴随着世 界经济一体化、 信息化的同 利是人们道德水平提高 的前提。但是 只有合乎 义的利 才值得 步进行 , 社会 转型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呈现 出来, 大学 生 追求 。 以说“ 使 所 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 义之财 , 不 取之失德 。” 仁 面临空前的迷茫与 困惑。 通过 对传统教 育文化 内容的研 究, 以 道乃安身立命之基础 。 生活的原则。 期待传统文化的 内容 、原 则等 方面对 当代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3忠 孝 恭 敬 育具 有 启 示作 用 。 子张问仁 于孔 子 。 孔子 日: 能行 五者于天下 , “ 为仁矣 。 ” 关 键词 : 传统文化 大学生 教育 “ 请问之 ? 日 :恭 、 信 、 、 、 则不悔 , 贝得众 , ” “ 宽、 敏 惠 恭 宽 I J 信则人
也”【l l意思是说见到善良, 要像赶不上似的; 见到不善, 要像
被水烫 了似 的。我见过这样 的人 , 我听过这样的话。隐居起来 需求 自己的志向 ,维护正 义实现 自己的理想 ,我听过这样 的 话, 没见过这样 的人 。 4淡 泊 明 志 孔 子认为是人分为两种人生态度 。 一种是独 善其身的人 . 子日:贤哉 , “ 回也 ! 一箪食。 一瓢 饮, 在陋巷 , 不人堪其忧 , 另一种是“ 则独 善其身 , 穷 达则兼济天 下” 在实 现不了 自己抱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8众所周知 ,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负 的时候隐居起 来 , 以保持 自己的志向 , 以实现 自己抱负的 就是颜回 , 可 可惜颜 回死得早 , 颜回去世的时候 , 孔子感 到极度 时候就要造福于天下百姓 。 前者 比较容易做 到 , 后者则不容易 悲伤 , 哀叹说 :噫 ! “ 天丧予 ! 天丧予 ! 。 ” 老子的无为思想也体 做 到。 现了这种淡泊 , 他把水 比喻为最高的德行 , 强调人应像水一样 修 身乃为人 , 做事之根本。 古 之欲明明德于 天下者 ; “ 先治 不与万物相争。他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 处众 人之 所恶 , 故 其国, 欲治其 国者 , 先齐其 家 ; 齐其 家者 , 欲 先修其身 ; 欲修其 几于道 。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大唯不争 , 故无尤 。 【】 ”9老 其 身者 , 现正其心 ; ……. 心正而后 身修 , 身修 而后 家齐 , 家其 子说他有三宝 , 一日慈 , 二日俭 , 三日不敢 为人先 。有 了柔 慈 。 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平天下。”2 只有完善自我, 【】 才能治理好 所 以能勇武 ; 有了俭啬 , 以能厚广 ; 所 不敢居 于天下人 的前面 , 国家 , 国家安定繁荣 、 使 天下太平 。 所 以能成为万物 的手掌。所谓不争 就是争 , 尤为就是 有为。 2君 子喻 义 个人的思想 , 只有升华 到追求崇高理想上 去 , 才能放宽 子 日:君子喻 义, “ 富贵于我 如浮云 ” 【 】 子看来 , 心境 , 。 3在孔 不为物 累, 心底无私尤欲 , 随时随地享受人 生 , 也就苦亦 不符合道义的富贵是不能去追求的。并没有把 义与利对立起 乐 、 穷亦 乐 了 ! 来 。里 仁篇》 吉:君子喻于 义, 《 所 “ 小人I 愉于义。把 义利先取后 ” :、 :传统社会的教育原则 取作为衡量人格 的标准。 孟子也把仁 义作为人之为人的本性 。 传 统 义 化 为 f思 想政 治 教 育 不 仅 提 供 了可 借 鉴 的 内 ‘ , 他说:王! “ 何必H利? 亦有仁义 矣。I 】 , ”4 ‘ 亦我所欲也; 容,王 ‘ 生 吐提供 了n借鉴的 则。 』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含生而取 义者也 。”5 【】 1有 教 无类 “ 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 r 的道德范畴 , 义” ‘ 指公 、 合理 子H:有教尤类” 【o 意思是说 , “ 。 1] 教育没有类的差别, 廊 做的 , 1 合甲道德规 范的。 最早提 出“ 的人足孔 子 四 所l 人不论 贫富、 义” “ 行 贵贱 、 善恶 、 智愚 , 人人都 n 以接受教育 孑 r L 维不张 , 困乃灭 ”何谓 四维 ?一 H礼 . “ 二H 义, H廉 . 四H 子手下行 30 名弟子 , 00 每个人的个性 、 惯都不同。 史记》 据《 ” 管仲 ・ 《 卷一 ・ 民第一》 牧 。礼定 贵贱 尊 , 义伟行 动准绳 , 记载 : 子路性鄙 , “ 好勇/ , , 志伉直 , J 冠雄鸡 , 狠 豚 , 佩 陵暴孔 廉为廉 洁方正 , 耻为有知 心 子。 L 孑 子设礼稍 诱子路 , 子路后儒 服委质 , l 请为弟子 。” l 门人 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的和谐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贯穿于诸多领域。

这个概念源于夏商周时期,被后代传承并演变。

和谐思想包括道德和伦理观念、社会管理制度、艺术和文学等多个方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和谐思想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1. 道德和伦理观念。

和谐思想提倡的是道德和伦理上的和谐,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讲究"仁爱"、"中庸"、"协和"等道德原则。

比如在中庸之道中,追求的就是平衡以达到事物的和谐,互相理解、宽容看待。

在家庭中,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也有规范明确的伦理要求,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等等。

2. 社会管理制度。

和谐思想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传统的中国政治制度主张的是“君民一体、和合共生”,这一原则的实现需要君臣间互相理解,天下大治。

法律制度中,也强调“和而不同”,在司法过程中主张法官和被审查者之间要求宽容、尊重和理解。

经济制度中,和谐思想强调了合作、竞争和平共存。

3. 艺术和文学。

和谐思想也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学。

比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的是尺度匀称,浓淡相宜等原则。

要达到这些原则的标准对创作者的心灵和意志也有要求。

在中国文学中,也追求的是文理并重,以及诗言志、文言情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文化的和谐。

二、和谐思想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1. 在政治方面,和谐思想的实质是民主和法制建设。

中国国家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公正。

这就需要君臣间互相尊重、民众间互相理解,才能实现当今中国的社会和谐。

2. 在经济方面,和谐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发展的思维基础。

这也就是要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精神文明等多领域的共建共享。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其政治文化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入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内涵。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政治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观念和道德理念,认为天地与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运行,塑造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是政治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被视为一种伦理和道德的实践,政治行为必须以道德价值为根本准则。

尊重权威、忠诚、谦逊、廉洁、执著、忍让等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共同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还包括了道德规范。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道德规范被视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孝道、仁爱、诚信、礼仪等传统道德观念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成为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这些道德规范不仅在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政治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

这些精髓所蕴含的哲学智慧、生活智慧和伦理智慧,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

在当今社会,虽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已经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但也应当注重挖掘其深厚的思想底蕴,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而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怎样做好现代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命运。

现代教育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才能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智力支撑,促使我们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为现代德育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真、仁义、美统一,讲究尊卑、长幼和德性培育。

孔子云“天生德语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原始社会于自发性而朴素的风尚习惯,后经历了“商俗尚鬼”、“修德配命”的历史发扬,至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墨道法诸子论构成,将道德论推至顶峰。

古代教育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四书五经”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塑造孩子高贵的人格素养。

当今社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了伦理道德的缺失,出现了大学生“虐猫”、学校霸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考试排名第二残忍杀害榜首同学等恶劣事件,这些都是现代教育不重视德育产生的社会现象。

“天下无伦外之人,无伦外之家,无伦外之族,无伦外之国”,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特别强调自律,自我修养,从心性上陶冶情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著重因材施教,为现代教育提供更多历史先进经验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教育之道,一直沿用至今,成就了很多国学经典。

孔孟之道,讲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条件对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教育形式和方式方法因人而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教育也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著重孩子性格和兴趣的培育,在教学统一建议下,实行个性化差异教育。

因材施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稀有遗产,对现代教育存有较好的先进经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引导现代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给与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对科学知识的热情、对蜕变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影响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4期
武 夷 学 院 学报
J OUR NAL OF W U I RS T YIUN VE I Y
Vo . 7 12
No 4 .
20 0 8年 8月
AU(. 0 ; 2 08
论 中国传 统 文化对 当代 大 学 生政 治行 为 的影 响
健 康政治 行 为的形成 和发展具 有重 要作 用 。 1 中国传 统文化有 助 于弘扬 爱国主 义精神 、 中华 民 族何 以能 够 几 千 年 以来 一 直 屹 立 于世 界
明”建设 的成功 与否 ,关 系到社会 主义事业 的兴衰成
败 。大学生 的政治行 为往往 不是 自发形成 的 ,而是受 多种 因素影 响 的结果 。既包 括政 治 、 济 、 经 社会 、 文化
任 , 心国家 的荣辱存 亡 。有调查 发现 , 于 “ 关 对 国家兴 亡, 匹夫 有责 ” 种说法 , 这 表示 “ 同” “ 本认 同” 认 和 基 的
当代 大学生 占 9. % ; 对 问题 “ 38 在 如果 中 国遭到外来
人 侵 , 要您参 军时 ?”的 回答 上 , 需 表示 “ 意参加 军 愿 队, 保家卫 国” 的当代大 学生 占 8 . % 。 7 6 在对 于一些关
与 道德情操 , 永远 激励着后 人 。
的 重 要作 用
中国传 统文 化 ,是人类 文 明中宝 贵的财 富 ,是 中 国人 民的精 神 宝 库 ,是 培 育 子 孙后 代 民族魂 的教 科 书 ,是社 会 主义精神 文 明赖 以生 存的沃 土 ,更是建 设
有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文化 的重 要方面 ,对 当代 大学生
其糟 粕 。因此 , 对 于当代大 学生 的政 治行 为 的影 响 它 具 有两 面性 , 既有 积极 的一面 , 也有消 极 的一 面 。本 文 将 从二维 的角度对 此作 一辩证 的高 尚的爱 国 主义精神 。在我 国 的历史 长河 中 ,涌现 了许 许多 多

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方面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君臣文化和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和礼制思想仍然产生着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君主应该尊重群众的感受和需要,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

这种“天下为公”的思想也在当代政治文化中体现。

例如在中国的基层政府中,官员需要密切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百姓的利益,这种政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君为臣纲”的思想的延续和演化。

另外,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注重“道德立国”,将道德标准放在国家治理的核心位置,这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当代中国,政府积极倡导“诚信”和“勤奋”,这种道德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天下为公”、“尊师重道”等价值观。

二、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经商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的农耕文化重视耕作技艺,崇尚勤俭持家、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商文化注重诚实守信、商业道德,包容互惠等理念。

这种传统经济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如针织、编织等仍然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这种农耕和手工技艺文化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也注重商业道德的培养和市场信誉的构建,这种经商文化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传承。

三、人文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等仍然对当代中国的人文事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人文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崇尚家庭伦理、尊重知识文化、推崇道德教化等观念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中道之谓道的思想,这种文化特征在当代中国的生态环保和哲学思想中仍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关系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关系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关系及启示摘要: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两种政治文化,在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最终发展为后者,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继承与超越。

论文关键词:政治文化,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联系,超越先进文化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并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文化。

它既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精华,又代表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智力支持。

没有先进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

先进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体现为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期政治文化。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在中国社会文化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今大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期政治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在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中共十四大,中国社会开始步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蓝图开始就是在这个时期确定的。

它是对以往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以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成果的继承,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历史的连续性和惯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不能割断。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坚持的指导思想和特征决定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母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孕育于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进步性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联系的首要条件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历史进步作用应由其所承担的时代使命来解读。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府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府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府行为的影响
王卫国;郑言达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政治文化是文化的一般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确切地说是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政治价值取向,共同信守的政治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政治态度、作风等等.而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
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的紧密的逻辑关系.根据政府职能的分类,可将政府行为也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博大精深,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优秀的政治、哲学、社会思想.为中国文化留下了宝
贵的精神遗产,对中国当代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
当代政府行为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总页数】2页(P310-311)
【作者】王卫国;郑言达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J], 张宏伟;宋瑞恒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J], 吕洋洋
3.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J], 吴昊
4.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J], 吴昊
5.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监督及对当代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J], 光雅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1103010095 张晓梅社政摘要: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努力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并认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支配政治行为。

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常儒家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政治文化必然与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有关,具体讲,则包括社会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概念、政治设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不断的传承,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牢固支撑。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这批判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应该坚持与传承学习的一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一)、重民的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先秦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提出‘敬天保民’的口号。

管仲提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提出‘无民孰战,无民孰农’的口号。

从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到唐朝魏征的载舟覆舟及唐太宗有感于君主的地位依赖于国家的存亡,国家的盛衰系与民众的苦乐。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人心向背’是统治者政权存亡的基础。

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想取得长久的政治稳定,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让人民休养生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重民的君主,其统治的时间内都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

2、重民不是民主。

古代所倡导的重民与当代所说的民主是有所区别的,重民只是强调君主重视百姓的疾苦,只需要人民俯首帖耳。

而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只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与现代民主思想相差甚远。

(二)、儒家思想——中国传统主流政治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儒家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大一统的政治目标、大同与小康的理想追求、积极人世的行为哲学、尊君抑民的等级观念、重民抑君的道德要求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并注重个人与他人、群体、自然的有机和谐。

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中庸”、“和而不同”,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也存在糟粕,对此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对待。

总之,儒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宝贵财富和历史依据。

(三)、伦常的政治文化中国从古代就有‘礼仪之邦’‘道德之邦’之说,中国源远流长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里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

这种道德精神里的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实际上就是五伦:天、地、国、君、师。

三纲五常重在三纲,五常是为三纲服务的。

三纲五常对中国道德影响最大的就是:忠、孝、节、义四字。

忠是对皇帝要忠;孝是对父母要孝;节是妻子对丈夫要节;义是对朋友要义。

若要爱国,当先忠君,而忠君便是爱国,这二者合一,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首要特征。

伦理道德不仅是包括三纲五常,好包括‘舍生取义’、‘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

不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道德理想,还是“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执著道德精神,都体现了以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是我们的个人的最高追求。

以上,我们提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几个基本特征。

虽然,它并不能反映出全貌,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政治文化在建立自己的观念形态与实际措施中,注意于从实际的过程中去提炼出思想。

中国政治文化强调了为政者要以身作则,要考察民心,注重民意。

中国政治文化在政治统治理论上,重视社会关系的调节以及人际关系上的和谐。

从这些看来,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仍有合理性的方面。

因此对于中国政治文化不应采取简单地否定态度,而必须看到其中的合理成分,并在现实中,不断地挖掘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合理东西在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一定时期的政治文化既是当时政治、经济、意思形态、社会关系的反映,也受当代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影响。

现代政治文化也不例外。

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化需要对影响政治文化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政治文化发展趋势的策。

(一)、重民的民本思想在当代政治文化中的影响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提出过一些利民政策,以人为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政策上坚持的恒久不变的话题。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紧紧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制定一系列的利民政策。

当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传统重民思想的传承,它们是相通的,是当代党政工作的出发点,是当代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并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第一次提出。

早在东汉献帝时期,刘备说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意思是成就大事业的,必须以人为本。

更早的有管仲在《管子.霸言第二十三》中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当然不管是管仲还是刘备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当今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构建中的影响。

走过91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并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民立场”再次表明我们党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政治追求,报告以“民”开篇,以“民”结尾,处处体现我党民情为本、民意为镜、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

党和政府为人民解决看病难,买房难,教育难等人民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

(二)、儒家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1、以德治‘官’。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德治,以德来约束官员,一个地方的官员是否有较高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和社会稳定。

当代党应该着重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规范,培养党员干部形成职业道德如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等2、约之以礼。

约之以礼是当代政治和谐的途径,中国古代强调的是君主对臣下要以礼相待,而在今天,执政者不能用武力强迫人民接受他的管理,而是应该以‘礼’为器,去征服民心。

执政者要获得民心就必然要做出一些利民的政策。

胡锦涛在中共上总结和创新儒家礼治的思想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3、消极影响。

纵观历史长河,儒家政治文化在各个时代都有发展,然而我们在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儒家政治文化已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是专制王权的一种统治工具,在当今,我们应该解放人们的思想。

另外,儒家政治文化忽视了品等权,它强调的等级观念束缚了人们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以至于权力腐败的滋生。

(三)、伦常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伦常中的三纲五常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当今中国,但是传统的一些道德精神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如爱国奉献、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崇高精神。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对伦常道德的追求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任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的人在物欲横流,死心膨胀的社会中丧失了道德品质,成为了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人。

在中国现代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伦常道德的基础上,提高国民素质及精神境界,确立具有现代特点的理想道德人格。

三、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政治文化(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传统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已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与血液中,我们应应该汲取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内涵的一部分,同我国具体国情结合形成科学的政治文化。

抛弃前人落后的,历史的个别结论,紧跟时代的步伐,汲取先进的知识成果与政治文化,从根本上打破封建主义的影响。

(二)、对传统政治文化同当代政治文化相结合找取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政治文化的结合点,现代化是中国的政治目标,其中政治文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加快推进现代化政治文化的进程。

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与现代政治文化观存在对立,如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等级观,人治观,集体观与现代的平等观,法治观,权利观等都形成对立。

找准一个正确的结合点,使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过度并将其优秀的思想拿来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服务。

建立中国现代民主政治文化还需要很多路要走,正确认识传和重塑统政治文化,选择一条正确的使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型的路,从而服务于我国当前政治文化的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因此,我们都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传承创新传统政治文化的意识,积极推动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1]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2] 《王权与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3] 《社会场域中的政治-----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河南人民出版社》[4] 王宝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转换路径分析》[M].理论月刊. 2007.1.[5] 五俊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4期[6] 唐斌《论我国政治发展不平衡》《研究理论》2010年01期[7] 陈曙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向度》《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2期[8] 化涛《儒学的现代发展-------基于文化的视角》《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12期[9] 吴海霞《论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化》《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3期[10] 张宏伟宋瑞恒《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学理论2012年1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