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课时分层功课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世卿世禄:血缘 西周 选官制度
魏晋
军功授爵:军功
战国
汉朝
察举征辟:孝廉
选官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 时间
依据 局限
先秦 世袭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门第
才德
隋唐至 明清 考试 成绩
被限定在 以官举士 成为世族把 八股取士 贵族范围 权操于上 持政权工具 束缚思想
5、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 宰相,后设 参知政事 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使 , 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 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长官为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财权。
二、丞相制度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 请说出我国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秦朝? 2、汉朝?
二、君权和相权
1、汉武帝设置“ 中朝 ”(或叫内朝),由皇帝的亲信 近臣组成,参与决策机要,削弱“外朝”的权力, 三公九卿 (外朝)变成执行机关。 2、三省六部制在 隋 建立, 唐 完善。 (1)中书省:执掌决策,负责 草拟 和颁布皇帝诏令; (2)门下省:掌 审议 ,负责审核政令; (3)尚书省:掌行政,负责 执行 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 ,实际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 。 3、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 4、作用:三省六部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相互 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皇权。
B
3、(2011•广东文综卷13)隋唐以前,
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D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4、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5、通过事实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
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集中串讲,并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培养学生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西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经历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争夺,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理清各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案
拓展 提升
教师反思评价:
4
一、 法令出一 1、 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 特点(皇帝制度的特征) :①天下独尊②皇权至上(高度集权,皇权随意性、专断 性)③皇位世袭④君臣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准 备 阶 段 3、 弊端:①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特征,往往影响着国家着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 ②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发现 问题 4、 演变: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的变化都是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 臣关系,实质“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问题】 :阅读教材 12 页左上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答案】 : 二、 君权和相权 1、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都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相之 间难免产生矛盾,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独揽大权。 2、 历代采取限制相权的措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题) 第 1
课时
【导学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的特点。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元王朝政治制度演 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这一阶段的演进脉络与特点,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 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收集相关 资料和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鲜活的历史信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 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和分析 问题,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的生活中的影响进行辨证的思考和总结。 【导学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形态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 进的关系。 【导学难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环节 习旧 引新 学生回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 导学内容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秦律严苛细密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大权独揽2.《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理、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宰相没有地位B.外朝制约内朝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D.皇权空前强化 3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
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4 .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①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根本目的相同;②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实施的结果相同;③图一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④图二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A.①②B.②③C.③ ④D.①④ 5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 A.太尉 B.太守 C.刺史D.司空 6 .图1所示印章,作为历史材料可用以证明()汉代 C.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完备D.汉代已设置负责监 察的官员▲西汉“监史之印” A.汉代已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东汉“冀州刺史”印B.监察机构的设置始于图一 图二7.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8.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8.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 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这一制度在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①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促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④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①④B.②③C.②④ D.①②9.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秦朝: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地方); 2、汉朝:御史大夫(中央)、十三部刺史(地方)、 司隶校尉(中央和地方); 3、唐朝: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朝: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 5、元朝:御史台。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否能够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为什么?
行省的设置 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朝代
秦 汉 唐 宋 郡 州 道
地方行政体制
县 郡 州 县 县 县
路
州
元
行省
路
府
州
县
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常设地方行政机构10个
山西、河北、北京、山东中书省直辖 (1)内容 “腹里”:
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
3、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消极作用:
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 会的变革, 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束缚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 局面。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 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 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君权日益加强,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日益削弱直 其演变的总趋势?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至被废除。 影响?
宋朝: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 点: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 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 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 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 质上是“主人” 奴才”的关系。 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 不断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 不断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 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名于君主。 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名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 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 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材料一: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 材料一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 丞相为百官之 位高而权重。 西汉前半期“ 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西汉前半期 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 《中国宰相制度》 武帝元封年间, 材料二 :武帝元封年间,外臣文开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 武帝元封年间 外臣文开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 子 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 世纪末)百年之间,见 至太初( 世纪末) 孙骄溢,忘其先 至太初 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 百年之间, 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 (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 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 之外。 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中国宰相制度》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二、君权和相权小结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1)性质 ——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
3.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结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 (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 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削弱,皇权的不 断加强。
• (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 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 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2) 内容
(3)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
强化
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 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 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1.秦:御史大夫—中央,地方设监御史 2.汉武帝时:增设设十三州部刺史 和司隶校尉 3.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御使台、都察院。 4.监察机构设置的作用: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 监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4)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牛刀小试
• (2006天津文综)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 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最终目的 是什么?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法国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宰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相
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
普
四、中央集权的发展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 唐朝节度使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演变 选官方式趋向公平公开 趋势 选官标准趋向严密科学
案例:
青年才俊张在三汉,朝祖时辈,都张是三贫第农一,次孝有敬可父能母,聪明好
学,人缘极在实好隋现,唐自能至己背明的诵清梦《时想四期,书,虽》张然、三察《很举五有制经可有》能机,实作现赋自写己诗 填词样的样梦精想动通了灵。。活他对、的于节梦科约想举成是制本跳,的出历优龙经点门沧,,桑但当的是上张这高三官感,慨在很皇 帝身边多工,作结项。合制改他度变的的祖历缺辈史点“见更面闻多朝,,黄他张土对三背科很朝举担天制心”会。的有命怎运样。的有 一天,看张法三呢请得?你到(帮了积张下极三面、看一消看张极察中、举国实制古质有代)哪选些官缺制度演变的宝 图,请①你破帮除点张了?三世看家看大,族他垄何断时官才场能的实情现形梦想?
构。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VS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
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讲,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
它是在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第二课“秦汉政治”的基础上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历史,使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严格的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通过学习本课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知识,可以有益于学生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益于学生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图书馆、网络等都可以查阅到相关资源,而学生从影视作品、历史小说等渠道获得的历史知识,需要我们历史课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其真伪,养成科学的历史资源观。
二、学生分析新教材采取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本专题突出中国古代人类政治制度的沿革发展,而且时间跨度非常大,尽管学生初中学过通史知识,但大多已经遗忘,另外,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还不具体相关的分析、辨别的能力,所以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秀课件
去世
8年3月
下狱死 12年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狱腰斩 2年2月
昭帝时死 2年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 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 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 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 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 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 印绶。此外,武帝还大胆 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 青做大将军等。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掌管
全国
三司
中
枢
财赋
书
密
的统 计与 支调
度盐户 支铁部
门 下
院
影响: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吏导致户行政礼效兵率低刑,出工现“冗官”
局面。
部部部部部部
①元朝基本上沿袭金宋旧制。
一省二院: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 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御史 台(监察)。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 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 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汉武帝措施:
1.频繁更换丞相;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 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秦始皇 2.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4.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 原则
专题一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化知识阶层与官僚阶层有机结合,提高了官僚阶层的文化构 成,维护了封建统治。——《科举制的文化意义谈论》 实质: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 围之中的制度。 积极作用:(1)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 吏来源,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 (3)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5)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相对公平公正。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选官制度的演变 时期 隋朝
(隋唐以后)
概况
选官制度 科举制 科举制
隋文帝开始采用 分科考试 的办法选 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继承并完善了 科举制 。
唐宋元
史料三 (唐代)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古代主要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比较 分封制 典型时代 周代 显 特点 隐 分封
\
郡县制 秦代
显 隐 \
郡国并存制 汉代
显 隐
行省制 元代
显 隐
郡县
郡国
行省
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 郡守、县令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中央;只有 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服从周天子;诸侯具有一 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 政事务;不可世袭 管理权 定独立性,可世袭。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和认识:
考点 1 秦朝
郡 郡国并行制
州
县
郡 县
西汉初 汉末
隋朝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
什却么处问在题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知识图表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朝
削夺相权。 实行多相制度,
a.频繁任 三省最高长官
免丞相。
都是宰相,相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 监督,既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又保证了君权的 独尊、分散了相权.
唐代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 (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 部 部部
一、君权和相权
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财政权。
4、发展趋势
一、君权和相权
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 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内朝(中朝):由随侍皇帝左右 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 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 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
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 的朝廷官僚组成,沦为执行 机构。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 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 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 法。
科举制的实行
• 评价科举制:
• 积极: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 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 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 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 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从追求公平 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授课课题§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任课教师目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2、引导学生运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运用各种相关资料,插图等认识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性。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认识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
课的类型讲授课时间分配2课时作业《学案与测评》教案审批年月日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旧知复习】:回顾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包括统一六国,促成中华民族的形成,形成大一统的天下局面。
在政治体制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开始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后汉承秦制,基本沿用这一制度。
【重点回顾】:秦朝秦始皇统一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实行并逐步加强,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度,规范了中央的官制,同时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逐步明晰,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摆脱了分封制遗留下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新授教学内容】:展示图片: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画像,请同学分别辨认。
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当皇帝好不好?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从同学讨论结果结合《好了歌》,得出结论,当皇帝很难。
思考第二个问题:难在哪里?问题设计:皇帝的思索1、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2、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3、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4、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以此引出教学内容一、阅读思考: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培养学生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从西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
与相
方推行了一整套政治制度,借此机会给学生点出本节课涉及到哪些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
评价:进一步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先秦)
郡县(汉中后期——州郡县)
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②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实际效能必然有限,如监察官员 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 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选官制度的完善
盛行时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 政机会 具有封闭的特征,其形 式是以官举士,权操于 上,百姓不得参与,民 意无从体现。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 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 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 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 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三、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完善
中央
御史大夫
秦朝
地方
监御史
演变
评价
中央 御史大夫、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 汉朝 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地方 (州)刺史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 史台发展而来)
①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 官员贪污腐败,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 的需要。
积极作用:
(1)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形成高 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 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 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 消极作用: • (1)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 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 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使许多 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 的思想; • (2)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 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 (3)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 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 因之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全册学案: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doc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总览】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课)的政治制度确立:秦朝(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从汉到元(第3课)顶峰:明清(第4课)【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如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加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的演变----如十三部刺史(主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选官制度的演变—如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行省制度(中央集权加强)一、从汉到元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演变过程--调整措施:[特别提示]“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
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又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因此,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1)汉朝: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位高权重。
②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确立中外朝制度。
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外朝是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外朝,沦为执行机构。
(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①源流:三省六部制由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②主要内容:A、三省: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起草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政事堂是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改称“中书门下”。
B、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③影响:对当代:A、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
对后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宋朝:①初期: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同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9课时分层功课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
〞然那么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导学号:53082025】A、玉玺代表信物B、玉玺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罔替
D、皇帝的权力至上
D[从〝天子独以印为玺〞〝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玺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得随意僭越的特点。
A、B两项都是其表现而不是实质,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D[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不断加强,应选D 项。
]
3.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
率是而行,号为称职。
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
〞其论述的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B[从材料中〝封奏〞〝驳正〞等可以判断这是论述的门下省。
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
]
4.〝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曰为‘计相’。
〞文中的
〝……〞应为()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
D[由材料信息〝一归……通管盐铁〞判断说明文中的〝……〞应该掌管财政方面。
A项是地方监察官员,B项为最高行政机构,C项掌管军事,D项掌管财政。
]
5.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导学号:53082026】A、设〝中朝〞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内阁
A[〝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以削弱相权。
]
6.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九卿制
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权制度的雏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分工明确,办事效率提高,而且表达集体决策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7.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
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
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
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
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
A[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点,而刺史制度也是自西汉开始。
] 8.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B[魏晋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按门第出身,世家大族垄断了官位,因此出现材料中世家大族子弟刚刚成年,甚至〝年未弱冠〞就授予官职的现象,故B项正确。
]
[冲A挑战练]
9.清代某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D[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划分不合理,使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故D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A 项;〝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反映的是地方治安问题,不是国家分裂割据,故B项错误;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但材料中没有表达,故排除C项。
]
10.以下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导学号:53082027】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D[从题干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曹魏和两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推行九品中正制带来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
面,故A、B两项认识正确;隋、唐和北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故C项认识正确;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D项认识不正确,符合题意。
]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导学号:53082028】材料一图【一】图二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一唐代图二宋代
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
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
……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
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
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
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
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二和材料二分析,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宋代宰相与其他官员地位平等,材料二对行政体制和权力进行了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即可。
第(2)问,回答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答案](1)宋代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处处受其他部门掣肘。
(2)扩大了决策部门及决策者的数目,达到互相制衡,加强了皇权;虽能集思广益,却又降低了行政效率;造成官僚机构臃肿,官员数目大增,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上升;宰相处理的政务经常涉及军事和财政问题,容易导致相互掣肘,不利于政策的实行;加强了君主专制独裁。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那么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那么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1)材料一说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这种制度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说明选才标准;根据〝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说明进步性。
第(2)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足以证明材料三中说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材料四所说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按照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影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张扬了〝学而优那么仕〞的观念,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