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 十三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分别为:第一篇: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因此,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爵禄、punishments 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是故,调五事之比,以度胜负。
第二篇:作战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无智者不从,无道者不行。
夫兵之事,速则易器,而晚则难成。
故不尽知道,则不能行法;不谙法,则不能全师。
故知之在心,行之在形,不在累卵之枝,而在五绝之地。
治兵之道,必借于诈;诈则必行于眼前,故治兵之道,曰“形三,神三”。
“形三者,一曰金赤,二曰白黑,三曰此非;神三者,一曰神速,二曰神隐,三曰神明。
金赤白黑者,所以变化万化之状,神速、神隐、神明者,所以无穷之际,辞让有节之士也。
因而制之,则形不可测,神不可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负之道也。
第三篇:攻战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兵不厌诈,诈则必取,无诈而不取。
故敌虽高,则必可与战也;敌低,则必可取也。
故右上而左下之兵,出奇无穷,水逆转轮,攻其不备,此兵家之所谓胜,不可先传也。
第四篇:军形篇孙子曰:“将军居贵戚,三军士卒住安帐。
见则贵简,进则与之俱,权杖左右,贵者先,士卒死。
当其进也,合于鸡鸣;下其营也,得于钟鼓。
”第五篇:兵势篇孙子曰:“凡兵有五贼,必亡;有五常,必存。
五贼者:疾、贫、辱、惧、饥。
五常者:智、信、仁、勇、严。
凡此,以五常遗之,则民服;以五贼遗之,则民不服。
”第六篇:虚实篇孙子曰:“凡为客者,先礼后兵;先德后怨。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第一章:计篇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必须认真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研究兵法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道、天、地、将、法。
)3.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注释:道是指国家和人民之间建立起共同认可的信任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信任,人民才会不惧生死,为国家献身。
)4.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包括了阴阳、寒暑、时制等自然因素。
)5.地者,制高、正深、远近、难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包括了制高、正深、远近、难易、广狭、生死等地理条件因素。
)6.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注释:将包括了智慧、信任、仁爱、勇气、严格等领导者的素质。
)7.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包括了曲制战术、官方陆军的运动路线、主要使用的兵器等规则。
)第二章:作战篇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乘之国,十万之师,始得用兵,以保其国利,无误者,此亦重计也。
(注释:使用兵法需要大军、武器、士兵等条件,不可小觑。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度,二曰称,三曰数,四曰胜,五曰治。
(注释:用兵法需要考虑度量、准确计算、胜利的前提条件。
)3.地生矣,可以长久也;地死矣,可以亡身也。
故不善见其民之始,不善知其所终。
(注释:地理条件的好坏决定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对地理条件有准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国家的长久。
)4.凡将有五危:矜、寇、援、暴、哀。
(注释:将领容易面临的危险分别是:矜夸、敌寇、敌援、士气的动摇和哀悼的情绪。
)5.地形有四势:难、疾、险、远。
(注释:地形分为难以攻克、迅速可取、险要和远近等四种情况。
)附件:《孙子兵法》原文+注释详细解析,请见附件。
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兵:指军队或武装力量。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孙子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必须仔细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为了研究兵法,必须考虑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注释:道指的是君主与民同心同德,众人齐心协力。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包括阴阳、寒暑、时间等。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指的是战场的地形地势,包括远近、险易、广狭等。
将者,智、信、勇、严、毅也。
注释:将指的是统帅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勇气、严格和毅力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指的是灵活运用各种策略、遵循军事规章、善于运用兵器等。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掌握了这五个要素,就能取得胜利。
不了解这些,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注释: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情况。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要问:谁才有高明的策略?将领谁才有能力?天地谁能得到利益?法令谁能执行得好?兵力谁才更为强大?士兵谁更为训练有素?赏罚谁更明确?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就能知道胜负。
将听吾计者胜,不听吾计者败,不用我计者,又败于吾计。
故将听吾计者,虽千人之敌,必有朝食者矣。
将不听吾计者,虽以当战胜,败之必矣。
注释: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取得胜利。
不听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就算不听我的计策,如果敌军也不采纳我的计策,必然会战败。
校计而索情,将无困于赂廷之奇,草野之盟,布施之力,而劳于旷野之中。
注释:通过计算和情报搜集,将不会陷入赂廷之间、束缚于盟约,也不会受制于施舍之力,从而在战场上疲于奔波。
故五兵之全,五变之胜,是生存之道,死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原文)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全篇
孙子兵法(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计篇①第一[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文】如果您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任用我领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用我领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离开。
《孙子兵法》全篇
《孙子兵法》全篇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那么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孙子兵法》全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孙子兵法》全文【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翻译〗【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弹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孙子兵法》全文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
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篇的要点是“计”,即在开战前,比较制胜条件的多寡。
拥有重要制胜条件多的一方胜利概率大。
如果我方拥有的制胜条件少,就不要挑起战端。
道,包含两个方面。
一:公司的战略发展。
二:融公司和个人的发展为一体。
只有先制定出公司一个很好的战略发展,然后把公司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员工才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因为员工是忠于自己的发展的。
奖励员工股权就是很好的方法。
美国思科公司做得很好,出于真心诚意地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发展,所以其市值才能超过微软公司。
秦朝末年,蒯通劝拥有重兵的韩信造刘邦的反,韩信反驳的话中有一句:“(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不忍背之。
”意即:“刘邦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推过来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
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
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所以,“道”的精髓是顺应人的“利己”心理,把公司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才留得住人。
其中,老板自己的人格魅力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老板应该有的意识是:我是为员工服务的,员工是为他自己赚钱的,只有服务好了,员工把钱赚到了,他才肯卖力地替我赚。
首先就想到自己如何赚钱,员工如何不努力,岂不是本末倒置?应该说,现代的“五事”是:道,将,法,技,信。
技指技术;信指信息。
在“法”中,即包含资金的运作。
很多公司的法规只是一纸空文,原因在于没有有力的监督和惩办不落实,甚至有点权力就随意起来。
上行下效。
制度本身不合理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公司没有标准的业务流程,工作脱节,临到出事,个个推委。
所以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划分职权范围,责任到人。
则人人可自勉。
“快鱼吃慢鱼”难到是等到网络时代才提出来的吗?孙子早就提出:兵贵胜,不贵久。
企业资金的运作突出两点:一、收益率,二、周转率。
宁可一分钱做煞,不可两分钱坐煞。
的前任总裁强调在互联网上就是速度制胜,而不用精益求精,因为你可以在发现错误之后迅速到改正。
新浪网的总裁王志东也认为,为了追求速度,80%的正确率都过高。
二战中,隆美尔制胜的法宝也正是快速推进,攻敌不备。
然而正是他推进得太快,连自己的补给都跟不上来,导致他成为强弩之末,在北非的后期战役中连连撤退,最终被“沙漠之鼠”蒙哥马里利击败。
此篇的中心是“全”,即“必以全争于天下”。
也许美国把这一篇研究得很透,不然怎么会崇尚核威慑呢?和平解放北平,应该是此篇的极佳案例。
本篇的要点是“先”,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方法是修道而保法。
显然,孙子十分注重战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国家和队伍的建设搞好,创造对敌的胜势,才能通过实战,把胜势转变为胜果,这与他的慎战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这里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那些真正善于打仗的将领,并不是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突破千险万难,奇迹般的挽回了败局从而取得胜利,进而得到大智大勇的美名。
相反,善战者取得的胜利平平淡淡,毫无可表之处。
但是,这样平淡的胜利是根本不会失手!奥妙就在于,善战者在战前就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创造了胜势,敌人已经不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了。
俄后,善战者进行了一场傻子都不会打输的战役,把胜势转变为胜果罢了。
所以说: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现代商战中,先战而后求胜的,不知其几?本篇的要点是“因”,即因形而制胜,根据敌我的情形而顺应地采取灵活的制胜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常规。
本篇有三层递进的关系:致人---众寡----因形。
先掌握攻击的主动权,将敌人压迫到防御的不利地位(致人),敌人处于防御,而不知道我要进攻何处,不得不分兵处处设防。
而我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在局部,造成了以多胜少的有利局面(众寡)。
然后,根据这个局面,灵活地调配兵力,顺利地取得胜利(因形)。
首先,要强调的是“主动权”。
竞争,首先是主动权的争夺。
丧失它,只有死路一条。
市场的领导地位从何而来?不在于公司的大小,也不在于产品线的规模。
而在于你的产品是否满足了市场上处于大多数的需求。
这是目前的一个方面;同时,你是否有在不久的将来仍能满足大多数需求的产品。
这是未来的一个方面。
两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掌握主动权。
如果不能,那现在拥有主动权的公司将逐步丧失它;没有主动权的公司将逐步夺取它。
攻防将转换。
其二,强调灵活性。
战略的坚持必须辅以战术的灵活性才能实现。
水,装在圆桶里,就是圆的;装在方盆里,就是方的。
兵形象水,对付右翼空虚的敌人,就攻击其右翼;对付后方空虚的敌人,就攻击其后方。
对付分散的敌人,就各个击破;对付集中的敌人,就先引诱调动,使其分散,分割包围,再予以歼灭。
所以,敌情千变,胜敌的方法能万化。
市场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各种属性、目标顾客群体等因素划分成很多细分市场。
已有的厂商占据了其中的某几个细分市场,我就避开他们,占据空虚的、有利润价值的细分市场。
这是我实力不强,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的方法。
等我的实力提升后,根据对手的弱点,针对性地拿出自己的产品、服务,突然杀入对手占领的某个细分市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其致命一击,快速将对手挤出这个细分市场。
如果不能快速解决战斗,就始终保持自己对主动权的掌握,保证自己的产品在核心属性上的优势。
在他的地盘上较量,保持攻势,使他无暇顾及我已经占据的地盘。
这样,对对手始终保持进攻,自己的后方有力求稳固、顺利发展,胜算颇大。
作为先进入市场的厂商,就必须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占据有利润价值的细分市场,努力扩大自己的优势,不给潜在的对手有插足立身的机会。
对手即使强行进入,要么就只有利润价值低的细分市场,要么就与我已经确立的优势正面交锋,前途难测。
以上,就是因市场虚实、对手情况而制胜的一般方法。
拘泥于常规定式,只有失败。
前大部分孙子详细解释了行军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判断敌情。
对如今不必在野外行军的人看来,此篇属于多余,其实不然。
部队懂得行军,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不正反映了我们必须业务熟练、专业水平高么?做翻译的,如果外语不行,他的工作肯定难以做好。
做结构工程师,如果他的Pro Engineer等专业软件用得不熟,则不能胜任。
所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是企业的百年大计,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在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专业提高》(Professoinal Development)一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学习提高”(learn and develop):同事间相互学习提高,在工作中提高,向客户学习提高,在公司的专业培训中学习提高,等等。
只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业务保持同步增长,才能跟上快速更新的知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
本篇强调了两点,一、并力,料敌,取人。
二、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中国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法制”,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从来就是“人治”。
之所谓“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就是“当赏赐时,即便他是仇人也要赏赐;当惩罚时,即便他是亲人,也要惩罚。
”如果当赏不赏,或当赏重而只赏轻,谁还会努力呢?大家都消极怠工了;当罚不罚,或当罚重却只罚轻,谁还会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呢?大家都肆无忌惮、任意所为了。
废一善,则众善衰。
(废除、排挤一个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其他有能力、有功劳的人,以及有进取心的人就会消极灰心。
)不要以为现在我们终日坐在有空调的大厦里,整天面对电脑,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搞定,就可以不用看这篇地形了。
殊不知,这篇地形远远超过了就地论地的范围,深入到任何谋划、经营的头脑都必须慎重面对的“考察周围环境”的问题里。
第一大段的“地之道”详细描述了在各种地形中我方应采取的行动。
第二大段的“败之道”深刻描述了在任何地形中将领都可能犯的6种致命之错。
接下来的3小段分别讲述了“将与地”“将与主”“将与卒”的关系。
其中应说明一下的是:“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
”军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应服从政治指挥的。
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就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
这是得益于孙中山先生的教训,他在干革命初期,总是依赖于各种军阀,而又受制于军阀,结果革命不成功,最后只有自己的政党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行。
所以,当双方在进行政治会谈时,军事行动一定要服从政治指挥,而不能擅自行动、破坏政治目的。
孙子说这句话,想必是强调“斩草除根”,我们当然不能以今日的观点来死套他的话。
最后一段是总结,再次强调“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孙子的唯物观点相当明显。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这8个字,值得我们牢记。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你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目标吗?在各有胜负、甚至己方处于不利的境地,你能镇定而机智地拿出各种有效的战术、方法吗?孙子当然不能告诉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如何去做。
手把手是教不出好船长的,你得自己去经历风浪,自己去悟。
要点是“害”,即把部队置于一个不利的境地,在只有拼死一战的情况下,鼓舞其斗志,激发其潜能,故而以一当十,战胜强敌。
孙子的意思,无非是利用人的求生本能,在一线希望之下的全力一搏、拼死的决心罢了。
人体内蕴含的潜能,在平时是看不出来的。
只有到了临死的紧要关头才迸发出来。
飞将军李广在夜晚单独巡营,突然看到前面草丛中卧着一头老虎,他惊得毛发直立,拼力张弓射箭,然后快速离开。
第二天,他带上士兵来查看,发现老虎不过是一块大石头罢了。
而那支箭,居然深深射进石头中,差点连箭翎都进入石头了。
当李广再次射这块石头,却只有火花一闪,怎么也射不进了。
可见人在求生时迸发的力量有多大。
所以不要逼人太甚。
欲擒故纵也是源于这个道理。
历史上“置死地而后生”的有名战例是韩信的“背水列阵”。
大家都可以看出,把军营安置在面对敌人,背靠河流的地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退路,缺乏回旋的余地,容易被歼灭。
然而当韩信带领两万名汉军士兵对抗赵王的十二万军队时,恰恰就是利用了“没有退路,只有死拼才能存活”的心理,取得胜利。
韩信是这样做的:先安排八千精兵,每人拿一面汉军的旗帜,埋伏在赵王的城堡两旁的山林里。
然后率领剩下的一万二千人渡过河流,面对赵军,背水列阵。
赵军兵将都笑韩信缺乏调度,出城来交战。
韩信的一万二千人自然敌不过,向后撤。
城内的赵军看到汉军撤退了,一窝蜂奔出来抢功。
汉军一直撤到河水旁。
前是急流,后是追兵,怎么办?韩信疾呼:“逼迫到河里肯定是死,大家不如杀回去,还有一丝活的希望!”存活的希望在大家心中燃烧,无不振奋精神,杀了回去。
赵军根本没想到汉军还会杀回来,措手不及,被以一当十的汉军杀退了。
等赵军回来一看,自己的城墙上全是汉军的旗帜,军心大惊!原来早就埋伏在城堡附近的汉军八千精兵趁赵军全体出动去抢功时,攻占了城堡,把汉军旗帜插满了城头。
这时韩信的一万多人又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