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敢说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敢说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和全面发展。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
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
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
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
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
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
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问题意识,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注重小学生问题意识和反问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思维的核心是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更是重中之重的。
那么,怎样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1 创设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觉得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因此,要激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必须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提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求知欲旺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为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一句话,要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必须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敢于提问的学生多表扬,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积极鼓励。
对提问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决不批评,启发他们换一种思考方法;对提出有思考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赞赏;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要有十足的耐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的状况下,才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更容易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那些特别胆小内向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怀,对于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应该走到他们身边去征求问题。
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问而无后顾之忧,那么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必不可少。
2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问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以下几种情境的创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数学教学应该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创设一种数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并不多见,他们或胆小或怕说错或根本无疑可问。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
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问的“离谱”,也不能轻易否定甚至讽刺挖苦,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说明学生正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阐述个人意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的身上就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敢问 能问 善问 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角
“ 题 是 数学 的 心 脏 ” 没 有 问 题 的数 学 学 习 是有 问 题 问 . 的. 据 中 国 科 学 院 心 理 研 究 所 张 梅 玲 教 授 的 调 查 :现 在 而 课 堂 上 . 主 动提 出 问题 的学 生 大约 只有 1 .%左 右 . 多 能 38 更 调查 显 示 :学 生 问题 意 识 淡 泊 最 重 要 的 原 因就 是 不 敢 问 .
出 问题 的机 会 .
验 , 快提 出了“ 很 8的 乘 法 口诀 有 哪 些 ” “ 句 口诀 什 么 意 ,每 思 ” “ 习 8的 乘 法 口 诀 有 什 么 用 ” “ 诀 问 有 什 么 规 .学 .口
1 创 设趣 味 情 境 , . 联想 提 问
新 教 材 中有 大 量 鲜 活 有 趣 的 、 近 儿 童 生 活 实 际 的 情 贴 境 , 一 个 情 境 都 有 极 丰 富 的 内涵 . 师 要 善 于 挖 掘 、 用 每 教 利 每 一 个情 境 , 学 生 充 分 想 象 、 问 . 笔 者 在执 教 “ 加 、 让 提 如 乘 乘 减 应 用 题 ” , 课件 创 设 了 一 幅 有 趣 的 情 境 : 天 到 时 用 夏
的 问题 .
一
266 ) 2 5 4
常 常 被 一 些 表 面 现 象 或 枝 节 问题 所 纠缠 , 以致 始 终 游 离 于 问 题 的 本 质 之 外 , 至 离 题 万 里 . 此 , 师 必 须 注 意让 学 甚 因 教 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 , 时引导学生多交流 、 反省 、 同 多 多 学 习 , 断提 高 自己 的 质疑 能 力 . 而 培 养 学 生 善 于 提 问 , 不 从
敢问·爱问·善问
敢问·爱问·善问作者:李伟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26期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简述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提问能力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28-01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关键要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传统教学使学生习惯教师给现成的答案和结论,同时,练习测验也建立了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的思维。
其次,许多学生存在怕提问被老师和同学笑话的心理,也有部分學生基础不好不知怎样提问,或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告诉小学生: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教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要被动的接受知识,可以留几分钟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的底与高都相等,而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刚好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最后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此时学生开始提出问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是底乘以高除以二?”这种问题虽然没有意义,但老师可对其敢于提问的行为进行肯定,然后在教学中进行引导,让学生大胆探索,增强学生的自信与提问的勇气。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创设情境是提问的前提条件。
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立足文本,创设富有新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思维自然得以提升,因此,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疑问,学生才能提问的基础,才能激发学生提问。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敢疑善问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敢疑善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
为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质疑方法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个人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敢疑善问的能力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1)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有疑可问;(2)更新师生关系,让学生有疑敢问;(3)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善于发问;(4)创设提问氛围,让学生养成提问习惯。
标签:提问;改革;培养;创设“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
而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但是传统的课堂提问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是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不是循规蹈矩、死记硬背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质疑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更主动、更扎实、更深入。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敢疑善问的能力呢?1 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有疑可问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们习惯串讲串问,学生们则习惯了被动地学、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本没有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因此,要让学生有疑可问,就必须得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加强过程式教学。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新颖别致、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们去提问、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其次,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了小猴子坐椭圆形车轮的小车、坐方形车轮的小车、坐三角形车轮的小车、坐圆形车轮的小车时的画面,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不同形状车轮的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从而理解“圆形车轮”的平稳性和优越性。
敢问、乐问、善问、设问——谈数学课堂上“四问”能力的培养
敢问、乐问、善问、设问——谈数学课堂上“四问”能力的培养发表时间:2015-11-13T14:47:40.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作者:张志建[导读]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张志建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其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
因此,教师要客观面对现状,分析成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法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其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习惯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善于自己提出问题,缺乏了创新精神。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问、不会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如下:一、导致学生不会提问的原因分析1.学生的因素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即使回答问题,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回答,不深入思考,这就导致学生提不出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
2.教师的因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把知识“讲深讲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结果教师的讲解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更不能提出问题。
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回答教师的简单提问,而对于一些创新性问题,学生往往怕被教师和同学取笑或是怕提的问题与所学的内容无关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被教师拒绝。
因此,学生的“提问”意识淡薄,他们变得不敢、不愿提问题了。
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师生的认识不到位,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是造成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
让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创新始于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非常注重“问”的学问,因此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
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这都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中激发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的兴趣非常重要,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乐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求问题罢了。
”这句话一语道破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成功的前提。
强烈的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来源。
其实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
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的就是新的问题——“为什么?”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善于引导,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
而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可能提不出问题而在问题前束手无策,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或好奇却不知其解的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乐于提问,让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例如在讲“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分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良好发问情境。
让孩子们乐问、敢问、勤问、善问-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初探
让孩子们乐问、敢问、勤问、善问-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
能力初探
让孩子们乐问、敢问、勤问、善问-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初探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了解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而认识数学的价值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黄成智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广西钦州,535000 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1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激发兴趣创新能力提问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数学教学问题意识自主探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呢?一、激发问题意识,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营造民主氛围,适度、适时评价,培养自信心,使学生乐问、常问。
提出问题是需要勇气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
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使用激励性、鼓励性话语,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
不管答对与否,提出什么问题和看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 , 跟学生建立朋 友关系 。其次 , 要 为学生创设 民主 、 和谐 的教 想求出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如果 已知圆 的直径或 圆的周长 , 学氛 围 , 为学生搭设交 流合 作的平台 , 以学生为 主体 , 让学 生在参 怎样求 圆的面积呢?这样既给学生提供 了探 索的机会 , 又对新知 与 中求知 , 在探讨 中发 展。再次 , 教师要运用体态语言 , 如, 一个手 进行 了强化和巩 固。 势、 一个眼神等 , 跟学生进行心与心 的沟通 。这样 的课堂 , 学生才 其次 , 要教 给学生善 问的方法 。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 , 往往 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 , 达 到了有 “ 疑” 就敢“ 问” 的效果 。
总之 , 让学生敢 问 、 乐问 、 善 问是 新课标精神 的具体体 现 , 是 突 出学生主体地位 的一个 重要 标志 , 是教会学生学会学 习的方法 之一 ,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
来了。 这 时我让学生先 自学 , 不明 白的问题再小组研究 。留给学生
充分的空间 自己去发现问题 、 提 出问题 、 解决 问题 。不一会儿学生
2 0 1 3 - 0 5
经 验 交 流
意- j } 在数 学教 学 中如 何培养 学 生的 问题
文/ 韩 兆 瑞
摘
要: 让学生敢于提 问、 善于提 问、 乐于提 问, 是一种 良好的学 习方法, 也是 学生 自主学 习、 创新学 习的重要标 志。从 学生有“ 疑”
。
敢“ 问” 到想“ 疑” 乐“ 问” , 最后寻 “ 疑” 善“ 问” , 阐述 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 : 数学教 学; 学生 ; 问题意识 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 问题 开始的 , 问题是推 动学生创造力 发 学生的创新 意识。 展的动力。可见 , 让学 生敢 于提 问、 善于提问 、 乐于提 问 , 是一种 良 好 的学习方法 , 也是学生 自主学 习、 创新学 习的重要标 志。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问题”是教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环境;良好习惯;主动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74-0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是教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1.构建和谐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对待学生疑问,教师不要压制、阻塞学生的思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不合情理,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特别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提问环境。
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因此教师要注意运用好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搭建平台。
如经常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比赛,通过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各组成绩,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热情。
学生就会在竞赛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2.打牢基础知识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善于提问在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外,还要增强学生学习素质,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善于在学习中质疑,不断从提出粗浅问题向提出有深度问题转变。
【高中数学】数学,要让学生问起来
【高中数学】数学,要让学生问起来心理学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问题,可将教师的“教”转换成学生的“学”,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问”,可使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曾经有一个科学家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严重要。
”问,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呢?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敢大胆提问。
教师要不断鼓励和正确引导他们,相信他们,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提问,让他们发现自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
俗语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学生学习就要向老师求教,向周围同学求教,老师在教室实践中常发现,有的学生遇到不懂问题问老师问同学,但往往由于自尊心关系,感到心理压力,担心提出问题太简单让别人笑话,从而不懂不问,不懂装懂,时间越长,问题越积越多,成绩低下,从此越不敢问,造成恶性循环,优秀生就慢慢变成了中下生。
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的大胆发问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首先敢于提问。
只有师生关系轻松融洽,学生才能做到敢想、敢说、敢问。
我们应该打破学生的依赖性思维,鼓励他们提问。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应该赋予学生发言权,让学生在“提问、思考、解决问题”的良性轨道上相互合作,让课堂问题成为“学习共同体”对话的桥梁,而“提问”可以成为课堂的精彩部分。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受到积极的鼓励。
学生们被允许在课堂上打断,因为他们情不自禁地表达的观点往往是智慧的闪现。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很重要,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和正确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敢于提出问题,还可以学习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教材的安排与学生的生活情况密切相关,但有些地方与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相似。
因此,在教学中调查学生,调查他们的生活乐趣,灵活地将他们的生活环境转移到课堂上,创造一种让学生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并激励学生探索、猜测和发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问”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问”策略一、巧妙地引导学生想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据了解,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
正所谓:学问学问,随学随问。
有的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是没办法;有的学生对问题想问但又害怕出错,始终都没有勇气,思维总不能活起来,同时又害怕教师的训斥。
因此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不想向教师问为什么。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想问,使想问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如在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任意报出分数,然后笔者很快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这时,学生被笔者的神机妙算的神秘本领所吸引,并表示敬佩。
学生心中就想问了,个个都很好奇,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快就算出来呢?又如: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受分数的意义干扰,认为是,这时,笔者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答案不对,学生想找出正确的答案,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激起了学生想问的兴趣。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容易记牢。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一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使学生心情舒畅,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问。
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上我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一种和谐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在问中出错。
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浅谈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是否敢问、乐问、善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建议:一、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都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
其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地要求。
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感到压力而失去自信。
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二、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当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
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五角星,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
教师还可在班上设立“智慧之星”、“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
此外,教师还可在家长面前表扬他的孩子敢问、会问,这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敢问想问是数学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培养学生敢问想问是数学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摘要:如果当学生提问过一个问题之后,教师的反应是冷淡的,甚至还不在意该学生所提问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提问问题的时候受到挫折,以后再也不想提问。
但是,相反的,如果当该同学提问问题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那么学生提问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就会更加喜欢提问。
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应用勾股定理,那么其他的三角形中存不存在勾股定理呢?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积极地赞扬其勇敢地站出来提问,随后强调该学生提问的问题的重要性,最后,号召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勇敢地提问问题,遇到不懂得、不会的就应该大胆提问出来。
关键词:学习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回答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甚至主动到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此,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得出了如下感悟: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是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最佳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提问,代表学生认真听讲,并且经过详细分析。
学生只有上课认真听讲,跟住教师思路,才能发现问题并且主动地提出问题。
学生提高主动提问能力不仅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强大的知识体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是数学教师努力发展的主流方向1.让“敢问”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石学生在正常的数学课堂上,总是存在一些顾虑。
因为,数学本身就比较难理解、复杂,数学需要学生缜密的思维,需要良好的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
但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是害怕提问问题,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不正确,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还害怕同学们笑话,教师也不愿意讲解他们提问的问题。
数学课堂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学⽣想问、敢问、会问能⼒的培养数学课堂学⽣想问、敢问、会问能⼒的培养“解决问题”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解决问题”列⼊了课程⽬标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教学⽅法的改⾰关键是⿎励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培养学⽣提出问题的能⼒,是适应新⼀轮基础教育改⾰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设情境,让学⽣“想问”。
学⽣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由疑问引起的思维是各种刺激和诱因中最有价值的。
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质疑的兴趣,兴趣⽣疑,引发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以需要促积极思考,使学⽣不断发现问题,想提问题。
1、创设有趣的导⼊情境,使学⽣发现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理学研究表明:当学⽣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能够使⼤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从⽽使各种智⼒因素得到有效激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些⽣动有趣的导⼊情境,激发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有想提问题的意愿。
教师可以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式导⼊,还可以利⽤演⽰,把静⽌的知识⽤动态的形式展现。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动有趣的“如孙悟空分西⽠”的故事:唐僧师徒4⼈⼀⾏来到花果⼭,孙悟空端来2个同样⼤的西⽠,准备切好分给⼤家吃,他先把第⼀个平均切成4块先分给师傅1块,再分给沙师弟⼀块,这时猪⼋戒吵着说:“我不要⼀块,我要3快”,于是孙悟空⼜把另⼀个西⽠平均分成12块,分给⼋戒3块。
故事讲到这⾥,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谁分得的多吗?”2、创设认识冲突情境,使学⽣发现问题。
学⽣对于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揭⽰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盾,引起学⽣认知上的冲突,从⽽在⽭盾冲突中使学⽣萌⽣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个数除以⼩数”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再计算两道⼩数除以整数的算式,紧接着出⽰⼀道⼩数除以⼩数的算式。
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乐问、敢问、能问、善问
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乐问、敢问、能问、善问韦璐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激活课堂教学,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一、营造学生提问的环境,使其乐问敢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较少提出问题,主要因素是存在“三怕”心里:一是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二是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三是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
1、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数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情境,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产生,数学抽象的过程,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特征,提出主要问题,及时肯定学生的自主发现,给予鼓励并作出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发现、提出问题的欲望。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小兔赛跑的情境,通过课件展示:4只小兔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
“砰!”发令声响了,小兔子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比赛要结束时,老师把课件暂停了,老师说: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以激发了学生想提问的欲望。
有的学生问:哪只小兔能最快到达终点?有的小兔的车为什么不稳?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2、加强情感交流,减轻学生提问的压力。
发现、发明、创造、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善学数学向愉快学习转变,减轻学生的压力,是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提问能力得到发展,为人格的完善互相促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 他 们 做 他 们 想 做 的事 . 此 在 提倡 对 传 统 教 学 进 行 改 革 因 的 同 时 , 强对 研 究 法 、 现 法 、 加 发 小组 讲 座 法 等 教 学 方 法 的
使 用 .并 在 教 学 活 动 中重 视 多 种 教 学 方 法 最 优 化 组 合 , 逐 步 过渡 , 由学 生 提 出新 问 题 , 堂 讨 论 , 生 解 释 , 且 设 课 学 并 置 恰 如 其 分 的 认 知 欲 望 , 生 强 烈 的 问 题 意 识 , 积 极 的 产 在 思 维 中发 现 问题 .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 分 三 、 养 探 究 性 学 习 。 学 生 善 问 培 让
践 中常 发 现 。 的 学 生 遇 到 不 懂 问 题 问 老 师 问 同 学 , 往 有 但
往 由于 自尊 心 的 关 系 , 到 有 压 力 , 心 提 出 的 问 题 太 简 感 担 单 让 别 人 笑 话 , 而 不 懂 不 问 , 懂 装 懂 , 间越 长 , 题 从 不 时 问 越 积 越 多 , 绩 低 下 , 此 越 不 敢 问 , 成 恶 性 循 环 , 秀 成 从 造 优
下 问 题 : 是 不 是 所 有 的平 行 四 边 形 都 是 中 心对 称 图 形 ? ” “
钥匙. 么, 那 如何 激发 学 生 提 问 , 学 生 问 出精 彩 呢 ? 让
一
大 多 数 学 生 的 回答 是 肯 定 的 . 都 是 轴 对 称 图 形 吗 ? ” 时 “ 这 教 师拿 出 事 先 准 备 好 的一 些 纸 片 ,让 学 生 自己 动 手 实 验 ,
程 的根 与 系 数 之 间似 乎 存 在 某 种 关 系 , 就激 发 了 学 生 质 也
疑探究的积极性.
生 就 慢 慢 变 成 了 中 下 生 . 师 要 冲 破 师 道 尊 严 的 传 统 思 教 想 , 立 民主 的 教 学 思 想 , 重 学 生 , 立 起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树 尊 建
1 在 数 学 实 验 中 启发 提 问 . 实 验 是 数 学 学 习 的重 要 方 法 . 学 中 ,让 学 生 通 过 实 教 验 , 剪 拼 实 验 、 拟 实验 等 进 行 观 察 、 如 模 发现 、 想 . 猜 例 如 : 初 三 复 习 轴 对 称 和 中 心 对 称 时 , 师 提 出 如 在 教
长 气 息 .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 课 堂 充 满 生 命 活 力 . 学 生 是 把 让 ” 课 堂 学 习 的 主 人 . 堂 的 主 体 是 学 生 , 识 是 学 生 在 自我 课 知 经 验 基 础 上 的 自 主 建 构 ,老 师 作 为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课 堂 教 学 时 不 能 主 宰 学 生 , 能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做 在 不 配 角 。 课 堂 上 学 生 向老 师 提 出问 题 , 能 认 为是 对 老 师 的 在 不
教 学 _ 糖 一
数 学教 学 要 让 学 生敢 问 问 、 问 乐 善
◎尹 亚妮 ( 疆轮 台县 中 学 新 8 10 ) 4 6 0
心 理 学 认 为 , 数 学 课 堂 上 教 与 学 的 问 题 , 将 教 师 在 可 的 “ ” 换 成 学 生 的 “ ” 可 以 使 学 生 从 被 动 的 “ ” 为 教 转 学 . 学 变
通 过 动 手 实 验 发 现 , 不 是 所 有 的平 行 四 边 形 都 是 轴对 称 并 图形 , 而 自然 提 出 问题 : 满 足 什 么 条 件 才 能 是 中心 对 称 从 “
、
创 设 民主 的 课 堂 环 境 。 学 生 敢 问 让
1 师生 关 系 要 轻 松 融 洽 . 长 期 以 来 ,学 生 在 课 堂教 学 上 不 敢 大 胆 地 提 出 问 题 ,
系 , 学 生的大胆 发问创设 宽松 、 为 民主 、 等 的课 堂 气 氛 , 平 让 学 生 首 先 敢 于 提 问. 只有 师 生 关 系 轻 松 融 洽 ,学 生 才 能 做到敢想 、 说 、 问. 敢 敢
3 开 放 教 学 方 法 . 教学 实践 中 启发 提 问 . 在
教 学 没 有 绝 对 好 和 绝 对 坏 的方 法 , 应 特 定 的 创 新 需 适
作 为 老 师 应 不 断 鼓 励 和 正 确 引 导 他 们 , 信 他 们 , 他 们 相 让
充 分 发 表 意 见 , 动 提 出 问 题 , 样 就 会 发 现 他 们 蕴 含 着 主 这 无 穷 的潜 在 力 和 创 造 力 . 俗话 说 : 学 问 学 问 , 学 要 问 .学 “ 要 ” 生 学 习就 要 向 老 师 求 教 , 周 围 同 学 求 教 , 师 在 教 学 实 向 老
和轴 对 称 ? ” 2 在 游 戏 中 启 发 提 问 .
游戏 中隐藏 了许 多数学 知识. 学 习韦达 定理 时 , 在 可 安 排 这 样 的 游 戏 : 让 学 生 随 便 说 出 某 两 个 数 的 和 与 这 两 “ 个数 的积 , 由教 师 出 一 些 相 关 的方 程 , 后 由 学 生 发 现 老 然 师 给 出 的方 程 的 两 个 根 怎 么会 与我 们 讲 的两 个 数 一 样 ?学 生 觉 得 很 奇 怪 .这 就 激 起 了 学 生 的 疑 问 , 觉 一 元 二 次 方 ” 感
主 动 的 “ ” 可 使 学 生 从 “ 会 ” 渡 到 “ 学 ” 曾 经 有 一 问 . 学 过 会 .
位 科 学 家 说 过 : 发 现 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 解 决 一 个 问题 更 重 “ 要 .问 , 智 慧 的火 花 , 学 生 的 动 力 , 打 开 知 识 大 门 的 ” 是 是 是
要 . 应学 生特定发展就是好方法. 们 所采用的方法 , 适 我 必
须 能 启 发 诱 导 学 生 去 思 考 ,扩 大 他 们 对 学 数 学 的 兴 趣 , 帮
2 让 教 师 成 为 学 生 的 知 心 朋 友 . 曾 经 有 位 教 授 呼 吁 : 把 班 级 还 给 学 生 , 班 级 充 满 生 “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