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免费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学习《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案例解读》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爱数学必须进行改革用新课标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思路(一)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设计思路(二)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
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
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1
最新(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測試題(含答案)1一、填空1、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の培養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體發展の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の數學教育),(不同の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の發展。
)2、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の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の(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の(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の發展。
3、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の過程。
有效の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の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の理念,促進學生の全面發展。
4、數學課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の科學。
5、《數學課程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の總目標,並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方面具體闡述。
力求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の數學の(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の聯系,運用(數學の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の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の能力。
6、數學是人類文化の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の基本素養。
7、《數學課程標准》中所說の“數學の基本思想”主要指:數學(抽象)の思想、數學(推理)の思想、數學(建模)の思想。
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の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8、創新意識の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の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の過程之中。
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の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の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並加以驗證,是創新の重要方法。
9、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の(數據)和客觀世界中の(隨機現象)。
10、“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の目の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の(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の(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の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の能力。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二次培训讲座2021年12月28日,正式颁发了202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最大的改变:“双基”→“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2021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
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2.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2 02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电子版精选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电子版精选6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电子版1最近,再次认真学习《202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版)试题总结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全日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最新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附录1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附录2内容标准中的案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第一部分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2024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部部编版
2024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部部编版1. 引言根据教育部《2024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更新》,本标准旨在指导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如整数、分数、小数、几何图形等。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直观思维、创造思维等。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3. 课程内容3.1 数与代数- 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 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
3.2 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3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3.4 综合与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几何等。
- 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4. 实施建议4.1 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4.2 教学评价- 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
- 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综合素质,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4.3 教学资源- 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实践基地等。
-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4.4 教师培训与发展- 加强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训。
-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5. 结语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二次培训讲座2021年12月28日,正式颁发了202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最大的改变:“双基”→“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2021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
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2.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20 2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标准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学时:44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28学时;每学期两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学分:4学分。
一、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是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等问题的一门核心课程。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研究小学数学课程及其教学的规律,主要介绍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思想、小学数学学科概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理论及模式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设计和评价,数学概念、数学规则、空间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等。
它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为基础理论、吸收逻辑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法》体现理论性,应用性。
一方面提供学生未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
不断提高学生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小学数学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具有初步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具体为:1、从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三个方面认识小学数学教学;2、从小学数学发展的历史来认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3、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4、产生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兴趣;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学习要求。
点击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键词
几何直观有这样三层维度: 第一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分析和描述问题。一旦用图形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就有可能使这个问题 变得直观、简单。第二个层意思,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 第三层意思,图形 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图形。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模型观念
说明了模型观 念的价值
创新意识功能作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 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应用意识
几个主题词:现实世 界、现实生活、跨学
科主题学习。
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 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 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够感悟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 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 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 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 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 能力。
这一条,强调 了“符号”的 一般性特征。
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 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 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 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 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版)试题总结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
“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 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 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 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
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 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 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
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
8.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 内容结构没有变化. 图形与几何 内容结构没有变化。 统计与概率 内容结构有较大调整,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 析观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一学段内容减少,主要 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搜集与整理的;第二学段分为“简单 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部分. 综合与实践 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和要求,强调“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 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要求降低了
如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 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
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
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第一学段: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综合应用
2.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
第三学段:课题学习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 与的学习活运,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 这样的题材可以以“长作业”的形式出现,将课堂内 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
从大方向,宏观上的把握, 而理解则是更深的层次)
图形与几何的变化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 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 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数学推理的思想
数学模型的思想
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有 限与无限的思想等。
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的有: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思想;转 换与化归的思想;联想与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
也包括课程教学中特意设计的活动。
“活动经验”与“经验”密不可分。学生要把活动中的经历、体会
总结上升为“经验”。既可以是活动当时的经验,也可以是延时反思的 经验;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
验;既可以是从一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是从多次活动中逐渐积
累得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必须实现内化,才可以认为学生获得了“活动 经验”。
第二学段: 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 个点”。 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 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 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 (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 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 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评价建议一)
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学习内容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 百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 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笔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三位数笔算
教师应允许学生经过 努力,随着数学知识 累逐步达到学段目标 价时,可以对部分学 迟评价”的方式,提 的机会,使他们看到 速度要求 树立学好数学的 8~10题/分 3~4题/分 2~3题/分 1~2题/分 1~2题/分
小学数学课标修订变化解读
2014年3月10日
1.总体框架与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 2011年版: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前言、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实施建议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
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 价——信息技术
5. “双基”变“四基”
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这些”软”目标提升为 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 等地位的”硬“目标。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 《标准》中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
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10.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
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
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
●满堂动 ●满堂放 ●满堂夸
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 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一点想法
十年过去了,又一个十年开始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帮助我们微调 了方向,理清了问题,坚定了信心,让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起跑姿势, 一起再出发吧! 路上一定还会有各种艰险,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会知难而上。
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
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
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 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数与代数主要调整的内容
重新引入算盘
用算盘上的算珠 表示数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
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 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 2x-x=3)”。
(了解不一定理解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 ,了解就是说你知道某事或某物,是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新增: 运算能力、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创新意识。
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 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 不仅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 够根据具体的运算条件 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 径,称为运算能力.
3题/分 1题/分
6题/分
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评价建议七)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 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 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 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模型的思想派生出的有: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 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基本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要有“动”——手动、口动和 脑动。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包括与数
学课程相联系的学生实践活动;既包括生活、生产中实际进行的活动,
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
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 质的互动过程。
9.评价的变化
考察学生的 学习状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 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