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统一:中国行政学发展30年的回顾与前瞻
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与路径
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与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共行政学作为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学科,在我国的本土化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通过深入分析本土化研究的内涵、特点、成就与不足,本文旨在为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公共管理和治理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现状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学者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研究。
现状来看,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理论构建方面,中国学者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如“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电子政府”等,这些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中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学者逐渐摆脱了单纯的西方理论套用,开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注重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使得研究结果更加贴近中国的实际。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然而,尽管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本土化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仍需要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
另一方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加强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关于法学专业对社会贡献的研究学校名称:国家开放大学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法学入学时间:论文提纲一、为贯彻中国特色法治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二、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智力支持(一)积极参政议政,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专业智慧(二)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建设,探索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1.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发轫于农民工权利保护领域并得到广泛推广2.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维权与维稳的有机统一3.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的保障4.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三、为构建中国制度文明软实力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关于法学专业对社会贡献的研究【摘要】过去十年,我国法学研究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与西方法学思潮的交流和碰撞中,法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借鉴和移植走向自立和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中国的法治事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学研究者在深入解读国情、积极探索我国法治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关键词】积极参政议政;服务法治国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行各业,本人在了解各行业中,特别对法学专业进行一些研究,具体情况如下:一为贯彻中国特色法治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法学研究超越了对西方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学习,在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人类法律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十年中,法学界开始从中国法治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在构建基于中国发展阶段和现实的法律价值体系的同时,还探寻适合中国语境和文化背景的法律解释和适用方法。
30年行政法治建设回顾与前瞻(袁曙宏 国家行政学院 教授)
30年行政法治建设回顾与前瞻袁曙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上传时间:2008-12-14我国30年行政法治建设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快速发展。
通过30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正在努力完成西方国家用上百年乃至数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为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行政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行政法治建设的基本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我国30年的行政法治建设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78年至1988年的恢复重建阶段。
主要是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以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和数百个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建立健全了行政组织法律制度和对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管理的行政法律制度,重点是规范与保障行政机关运用法定职权依法治事和依法管理。
二是从1989年至1998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主要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以1989年行政诉讼法和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为标志,逐步建立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行政救济法律制度,以及规范行政执法的法律制度,重点是规范、监督、制约行政权,保护、扩展、救济公民权。
三是从1999年至今的全面推进阶段。
主要是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需要,以宪法1999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总纲为开端,以国务院1999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2008年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这3部纲领性文件,以及立法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监督法等重要法律颁布实施为标志,基本形成了我国行政法制度体系和法治政府框架,重点是把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主要环节,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工程,全面整体推进行政法治建设。
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我国行政法数量众多,涉及领域广泛,执法主体庞大,调整利益关系复杂。
我国行政法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行政法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行政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比较特殊的附属学科,不仅具有固定的研究对象,而且具有科学齐全的理论体系,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行政法律关系、规范、意识、实践和理论等共五个方面。
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受人文精神的影响和支配,能够对行政法律制度的功能和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分析。
行政法学在我国的发展起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下面本文就不同时期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状况,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详细论述。
一、我国行政法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行政法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是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初始阶段。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重构新型民主集中制,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与法制的任务和概念,有效管理国家行政,规范立法。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开始了对行政立法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但是由于此时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受苏联的影响,导致我国行政法理论在初始阶段的研究脱离中国实际、照搬苏联模式,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行政法的最终研究成果只是一个空壳,忽略了对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众所周知,行政法学的重点内容是法制监督和法制保障,而此时的行政救济理论却完全不属于行政法学的研究内容,法律从属于管理,仅是行政和管理的一种方式,直到九十年代,这种观念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导致这一时期我国的行政法学不断被行政学取代,法律文化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体现。
初步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我国行政法学初步发展的时期。
其中,《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法成功地迈出了重要一步,全新定义了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构建了相对健全的控权机制,从此行政诉讼制度具有了普遍性和独立性,不仅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也可以约束组织和行政机关,以此达到约束行政行为的最终目的。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30年及未来10年展望
参考 文献
[] 应松 年 何 海 波 . 1 中国行 政 法 学新 面 相 :
行 政 立 法 , 定 国 务 院 有 权 制 定 行 政 法 研 究 规 模 有 一 定 作 用 , 对 于 行 政 法 学 理 规 但 2 O— 2 0 年行 政 法 学研 究述 评 [ . 5 06 D J中 ] 规 , 确 认 了 公 民 对 违 法 失 职 的 国 家 及 论 的 实 践 化 及 具 体 化 的作 用 仍 十分 有 限 。 并 国法 学 .0 7 1 2 0 () 其工作 人 员有 检举 、 申诉 和 控 告 的 权 利 。 在 行 政 执 法 和 行 政 诉 讼 实 践 中 , 有 的 理 [] 彭贵 才 行 政 法 学 二 十年 来 的反 思 与 前 现 2 1 8 年 中 国 行 政 法 学 的 学 术 团 体 中 国 法 论研 究 则 没 有 充分 地 发 挥 其 应 有 的 作 用 , 9 5 瞻[ J ]行 政 与 法 ,O 6 ) 2O( 5 学 研 究 会 在 江 苏 常 州 成 立 , 段 “ 革 ” 较 多 内容 仍 为 空 中楼 阁 或 停 留于 表 面 。2 []应松 年 、 敬 波 : 序 的时代一 基 于我 国 这 文 [】 3 王 程 后 的 恢 复 时 期 酝 酿 了 今 后 行 政 法 学 的 大 不 可 否 认 , 些 年 有 些 地 区 的 行 政 法 学 研 近 现 行 法 律规 范体 系 的分 析[]中 国法 学 M. 发展 。 究 对 于 全 国 或地 方 的 行 政 立 法 起 到 了 巨大 会 行 政 法 学研 究会 2 0 年 年 会 论 文 集 , 09
三 .我 国 行 政 法 学 研 究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 服 务 型 政 府 理 论 建 设 提 供 法 律 二 为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思考与展望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思考与展望作者:汪玉凯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02期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将是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简单的手工作业型向借助信息网络型转变。
政府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可能会激化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的冲突;政府不廉洁行为与老百姓公平意识的冲突;社会发育水平提升与政府控制社会能力的冲突。
只有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行政体制;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9)02-0039-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1982年开始至今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以及2003年的改革。
每次改革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大差异,但对解决当时的问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体上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政府管理经历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今天大体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
在即将迎来新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准确地判断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分析政府管理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走向及其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当前改革整体形势的判断对于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大体有三个基本判断。
首先,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未来中国仍有可能处在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对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时段。
过去我们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整体上缩小了与世界的差距,但我们面临的局势依然严峻。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全世界第四,但是十三亿中国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22%。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课程的考试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课程的考试引言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对于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的发展进行回顾,并通过考试方式来评估这段时间内的课程掌握情况。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压力。
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开始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解决体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问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增强公共管理能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分权与下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轻政府负担,加强基层单位的权力。
通过行政权力下放,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效率,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2.建立重大决策合议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建立了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合议制度,以提高决策质量和推动改革的进程。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参与度。
通过合并、分割和整合部门和机构,实现行政体系的精简和专业化。
4.强化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通过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课程的考试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的课程考试涵盖了以下内容:1. 改革的背景和历史发展•描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分析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发展。
2. 改革的目标与主要内容•阐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意义;•详细描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3. 分权与下放政策的意义和实施效果•说明分权与下放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分析分权与下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4. 重大决策合议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解释重大决策合议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重大决策合议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行政学发展历程
行政学发展历程行政学是研究政府行为的学科,它通过分析政府的组织结构、权力运行、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以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行政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春秋时期。
在那个时候,政府的行政工作主要由各级官员负责,而行政学则是通过研究这些官员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效果,来系统化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行政学逐渐成为研究政府行为的学科。
到了19世纪,行政学逐渐从实践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时期,行政学主要集中在法国和德国进行研究。
法国社会学家康波将行政学定义为“政府组织管理和政策实施的科学”,并对政府组织、行政职能和行政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德国学者魏伯将行政学视为政治科学的一个分支,他通过研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官僚制度,提出了职业行政、层级制度和行政权力三个核心概念。
20世纪初,行政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田纳西大学的威尔逊教授在《行政学论纲》一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论。
他认为行政学应该研究政府行为的组织、原则、目标和方法,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威尔逊的贡献将行政学从实践中抽象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行政学经历了一场“公共管理革命”。
原来的行政学主要关注官僚制度和行政组织,而公共管理学则更加注重政府行为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公共管理学强调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提倡加强行政透明度和效率,推动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和创新。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行政学在21世纪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使得政府的权力越来越难以在国内独立行使,行政学不仅要研究国家政府的行为,还要关注跨国组织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实践。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行政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比如电子政务和数字治理等领域。
行政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实践的支持和促进。
政府在实践中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行政学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为政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迈向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统一_中国行政学发展30年的回顾与前瞻_周志忍
迈向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统一:中国行政学发展30年的回顾与前瞻周志忍*以夏老《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为标志,公共行政学在中国恢复发展已经历了整整30年。
回顾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看出三个并行的进程:一是“稳步拓展”,主要是分支学科和分支研究领域的持续稳定扩展,从而形成一个学科必备的“坚实的核心和健康的外围”;二是“快速增长”,主要指教研队伍的壮大和培养层次的快速提升和多样化;三是“动态平衡”,包括学科发展过程中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之间的动态平衡,学术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跨学科知识、国际化与本土化等之间的动态平衡。
学科结构扩展预留了空间,队伍壮大积聚了资源,动态平衡积累了经验。
“三十而立”,安身立命之后该图谋大的发展。
展望规划未来30年,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仅就国际化与本土化做一思考。
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涉及中国公共行政的历史和未来。
从历史来看,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浓厚的移植色彩,表现为研究范畴和学科结构的移植,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的仿效,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潮、流派、热点问题等在国内引起的关注和共鸣。
台湾大学社会学教授叶启政曾归纳了现代中国社会学的四种性格特征(叶启政,1991),其中的“移植性格、加工性格”用于公共行政学同样贴切。
在陈映芳看来,拷贝西方相关学科或为西方理论提供原始素材等问题“就像是中国社会科学无法抹去的一种基色,渗透于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学术风格甚至学科体制之中了”(陈映芳,2011)。
因此可以说,忽视了移植和加工性格,就难以全面理解中国行政学的发展路径和脉络。
从未来趋势看,国际化和本土化无疑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方向、愿景和发展目标。
这不仅是学界公开*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及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
迈向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统一◆宣示的使命,而且成为一些机构的官方政策,并辅以强有力的工具予以推行,如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或激励措施,学科评估中对组织(或参与)国际会议的高度重视等。
专栏:纪念《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刊发三十周年——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未来——专访夏
专 栏 :纪 念 《 行 政 学 的 研 究提 上 e程 把 l
是 时候 了》 刊 发 三 十 周 年
【 编者按 】
3 0年 前 ,在 中 国改 革 开 放 之 初 的 18 9 2年 1月 2 日,夏 书章 教 授 在 《 民 日 9 人
报》 发表 了 《 把行政学的研 究提上 日程是 时候 了》 一 文。这是一篇具有 里程碑 意
义 的文 章 ,它对 中 国公 共行 政 学 的恢 复 和 重 建 起 到 了极 其 重要 的 推 动 作 用 ,开 启
了我 国公共行政 学发展 的新篇 章 ,也体现 了一个 中国知识 分子 崇高的学术精神和
社 会 责任 。三 十 年 来 我 国公 共 行 政 理 论 研 究 和 行 政 改 革 实践 焕 然 一 新 。 为 纪 念 夏
来了。
这 篇文 章 就 是在 当 时这 种 氛 围下 写 的 ,最 重 要 的是 响 应 邓 小 平 的号 召 ,然 后
一
路 过来 就 发展 得 很快 ,一 直 到成 立 国家 和 地 方 各 级行 政 学 院 ,大 举 开 展 全 国政
府 系统 培 训 。在 高 等 教 育 方 面 ,本 科 、研 究 生 的学 士 、硕 士 、博 士 学 位 俱 全 ,还
后 来 事实 也 证 明 ,行 政管 理 学 是 发 展 最 快 的学 科 之 一 。 中 国 行 政 管 理 学 会 筹 备 的
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
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一、本文概述《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这篇文章旨在回顾和总结中国政治学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政治学如何吸收外来理论,同时保持和发扬自身的学术传统和特色。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政治学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从西方引进和借鉴政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取经”的过程,为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后,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政治学在引进外来理论的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和方法。
文章展望了中国政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治学如何更好地为中国的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政治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二、中国政治学的取经阶段(1990年代初-2000年)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的这十年间,中国政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取经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对西方政治学的全面引进和学习,也开始尝试将西方政治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本土化的初步探索。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政治学开始重新与世界接轨。
学者们纷纷走出国门,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和方法。
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大量的学术资料,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国内的学术环境也开始逐渐宽松,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治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吸收西方政治学的精髓,同时,也要开始反思和审视西方的理论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实际。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也是一个痛苦和困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理论,更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政治学的本土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努力和尝试。
他们开始尝试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政治现象,也开始尝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学理论。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30年及未来10年展望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30年及未来10年展望中国行政法学研究30年及未来10年展望摘要:本文划分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内容,指出了行政法学研究中存在的两个明显问题,并基于相关研究对今后10年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性地归纳。
关键词:行政法学成就问题展望进入2010年,中国行政法学研究又将进入下一个发展的10年,在此,我们既需要梳理总结发展成就,更需要理性分析我国行政法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10年概括指明发展方向,这对于今后10年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法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阶段与内容我国的行政法学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宪政的发展而出现的法律部门和法学领域。
30年来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一)行政法学研究的恢复酝酿阶段(1978—1985年)我国的行政立法理论研究在1978年得到恢复, 1982年宪法是我国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宪法正式确认了行政立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并确认了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及其工作人员有检举、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1985年中国行政法学的学术团体中国法学研究会在江苏常州成立,这段“文革”后的恢复时期酝酿了今后行政法学的大发展。
(二)行政法学研究的启动和发展阶段(1986—2003年)1986—1989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的行政立法研究组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中国行政法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也表明了行政法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地趋于成熟。
“无法可依”的基本状况基本解决。
(三)行政法学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2004—2010年)行政法学经过了恢复酝酿阶段、启动发展阶段终于在2004年迎来了它的全面发展。
2004年,国务院公布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行政学研究的中国化
行政学研究的中国化作者:竺乾威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2013年第1期一在新的世纪,在中国重启行政学研究的三十年后,我们或许可以开始提出“行政学研究的中国化”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在于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实践为行政学研究提供了许多中国式的经验和做法,还在于我们可以反思以往的研究,并对行政学研究在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影响。
回顾以往的行政学研究,有三个特点是很明显的。
第一,这是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它的发展是同社会的发展状况紧密联系的。
我们从行政学的产生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行政学诞生于19世纪末期,这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相关的,这个新阶段要求政府从资本主义初期消极的“守夜人”角色开始向积极的“干预者”和“管理者”角色转变。
这里就提出了“政府要做什么”和“如何高效和低成本地来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涉及政府职能问题,也就是界定政府的权限与职责。
第二个问题涉及如何建立一个廉价、高效和公正的政府。
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认为,这构成了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并以此将行政学与政治学做了切割,从而使行政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同样,公共行政的理论也一直在回应一些它面临的迫切的要求。
在理查德,斯蒂尔曼( Richard J.Stearman)看来,美国的公共行政通常“以高度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每一代或每20年转换为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斯蒂尔曼(2004:1)将20世纪美国的公共行政理论分为四个时代,即1926年-1946年,1947年-1967年,1968年-1988年,1988年一现在,而且“每一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学说、理念、理论、结构、方法论和发展历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个时代特定的需求塑造的”。
比如,第一个时代提出的“管理七功能说”(也就是著名的POSDCORB)恰好有助于处理那个时代的孪生危机——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为,“为了应付这些空前紧急的事件,如何去计划、组织、安排人事等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反思与展望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反思与展望作者:马骏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2012年第1期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
这篇文章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此文发表后,中国公共行政学迅速地恢复和重建。
为纪念夏老这篇文章发表30周年,本文对过去30年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成绩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重建公共行政学,并开始了早期的研究。
不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公共行政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科重建,即建立学位点和教育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公共行政学也产生了一部分质量较高的研究,例如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但从整体上来讲,在这一时期,研究队伍规模较小,研究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范围还比较窄,专业化程度也不够高;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讨论的层面,对本土问题关注不够,对研究方法的重视也不够。
对于西方公共行政学,整体上仍处于吸收和借鉴阶段,而且主要是吸收西方公共行政学早期和中期的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研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国内资深的公共行政学学者在科研上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加之一大批年轻学者加入研究队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开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
首先,尽管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是,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数量上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
最为关键地,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也越来越专业化,与政府实践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
在这一时期,中国公共行政学拓展了危机管理、绩效管理、公务员编制研究、公共预算、社会政策、NGO与公民社会、腐败与廉政、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食品与药品监管等新的研究领域。
其次,本土研究开始越来越受重视,对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越来越重视,并涌现出一批以中国公共行政真实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在讨论美国公共行政学的问题,甚至是老问题。
这些以中国公共行政真实世界为基础的研究,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与以前相比,更加贴近中国公共行政的真实过程,并开始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初步的理论化。
论行政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论行政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中国自古都不泛行政管理的思想,而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行政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大一统的国家行政组织体制,官吏管理制度和监察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行政制度和方法对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行政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素材,至今仍然受到外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行政组织体制;行政制度;发展历史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几个朝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
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
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
近代,行政学被介绍,引人中国。
早在1896年,在《论泽书》中就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的倡议。
使西方行政学在中国传播开来。
孙中山先生参考国外行政学的理论一实践,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行政管理思想。
例如,对中央与地方分权,地方自治,选拔人才的见解,特别是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制度。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有了不少学者致力与行政学研究,并开设行政学课程,创办行政学刊物,出版行政学著作,建立行政学会。
罗隆基曾发表《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等论文,提出了行政管理的系列主张。
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金鉴教授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行政学专著,代表20世纪30年代我国行政学研究的成就。
与此同时,行政学开始步入高等院校的殿堂,被列为政治学系的必修课程,有的学校还招收行政学的硕士研究生,并选派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
1中国行政治理面临国际新环境新的跨国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大量出现;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和相互连带性增强;臭氧层破坏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跨越了国家界限等。
中国30年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回眸
收稿日期:2008210223作者简介:彭澎(19812),男,湖南湘阴人,湖南大学法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祁丽(19822),女,湖南澧县人,湖南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30年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回眸彭 澎,祁 丽(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行政法学及行政法学基本理论飞跃发展的一个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发展、民主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巩固,中国行政法已经发生且正在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和进步:行政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保障公民权利的行政法规不断增多,行政法基本理论不断变迁和发展。
近30年来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出现的发展趋势,体现和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政治战略给中国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发展和要求,引领着中国行政法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指引着中国法治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征程。
关键词: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发展中图分类号:DF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2663(2009)0120101206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3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社会进步最显著的一个时期,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的时期,也是中国行政法学及行政法学基本理论飞跃发展的一个时期。
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从实行走向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突破理论误区走向步步繁荣、民主法治理论与实践从初步形成走向日益巩固。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已经成为30年来中国人民政治与经济生活的主题词。
在此背景下,中国行政法已经发生且正在继续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笔者从行政法基本理论角度着手,对三十多年来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斗胆做简单的回顾与展望。
笔者所指称的行政法基本理论仅限定于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理念、行政法理论基础等等。
一、改革开放与行政法基础理论变迁中国的整个改革开放事业源自于1978年的一场政治改革。
中国依法行政三十年回顾与总结
中国依法行政三十年回顾与总结
赵龙
【期刊名称】《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我国依法行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从静态的"法制",发展到动态的"法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奋力把依法行政推进到新水平和新阶段.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赵龙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回顾中国伦理学发展三十年,总结中国道德建设经验——记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2.中国学位制度实施三十年:回顾与总结
3.中国学位制度实施三十年:回顾与总结
4.回顾总结继往开来——“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5.回顾总结继往开来——"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 切 。 在 陈映芳 看来 ,拷 贝 西方 相 关 学 科 或 为 西 方 理 论 提 供 原 始 素 材 等 问题 “ 就 像 是 中 国社 会 科 学无 法 抹 去 的 一 种 基 色 ,渗 透 于 我 们 自身 的思 维 方 式 、知 识 结 构 和学 术 风格 甚 至 学科 体 制 之 中 了 ” ( 映芳 ,2 l ) 因此 可 以说 ,忽 视 了移 植 和 陈 01 。 J ]性格 ,就 难 以 全面 理 解 中 国 行 政 学 的发 展 路 径 和脉 络 。从 未 来 趋 势 看 ,国 际 J二 J I
于 改革 开 放 的 大 环境 ,行 政 学 界 的 理 念 有 了很 大 的进 步 ,不 再 把 特 殊 国情 作 为 排
斥 外来 知 识 和 国际视 野 的挡 箭 牌 ,展 现 出开 放 和 包 容 的心 态 ;得 益 于 队 伍 的壮 大 国际交 流 的扩 展 ,学 界 对 国际 知 识 和 经 验 有 了 系统 的 了 解 并 对 新 发 展 动 向进 行 了
环 节 聚焦 于 内部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输 入 ( 来 知识 引 进 和 消 化 ) 的质 量 影 响着 加 外
工 处理 环 节 及 其 产 品 的质 量 ,而 产 品 ( 土 化 的 特 色 理 论 和 知 识 ) 的质 量 又 决 定 本
着 其 国 际影 响 力 。
从 国际 知识 引 进 和 消化 的角 度 看 ,过 去 3 0年 的进 步 主要 表 现 在 两 方 面 :得 益
持 续追 踪 ( 既包 括 对 新 理 论 范 式 、思 潮 流 派 和 研 究 方 法 的 追 踪 ,也 包 括 对 当代 这 国 外行 政 改 革 的 动 因 、指 导 思想 、操 作 原则 、实 际 进程 及 其 效 果 的追 踪 ) 现在 的 。 问 题是 :我 们 对 引进 和 消 化 的现 状 是 否 拥 有 足 够 的 自信 ? 一 个 不 得 不 承 认 的事 实 是 ,我 们 对 西 方 理论 和 治 理 模 式 的 了 解 具 有 高 度 同质 化 色 彩 ,而 对 其 内部 的丰 富
程 中量 的扩 张 和 质 的提 升之 间 的动 态平 衡 ,学 术 研 究 中理 论 与 实 践 、跨 学 科 知 识 、 国际 化 与本 土 化 等之 间 的 动 态 平 衡 。学 科 结 构 扩 展 预 留 了空 间 , 队伍 壮 大 积 聚 了 资源 ,动态 平 衡 积 累 了经 验 。 “ 十 而立 ”,安 身 立命 之 后 该 图谋 大 的发 展 。 三 展 望 规 划未 来 3 0年 ,许 多 问题 值得 深 入 探 究 。本 文 仅 就 国 际 化 与 本 土 化 做 一
于 立 足本 土 需 求 的外 来 知 识 的 加 工 和 新 知 识 的生 产 。但 从 过 程 角 度 来 观 察 ,国 际
化 和 本 土化 又 是 一个 连 续 的 有 机 体 : 国际 知 识 的 引 进 和 消 化 属 于 国 际化 ,立 足本
土 需求 的外 来 知识 的加 工 和 新 知 识 的 生 产 属 于 本 土 化 ,本 土 知 识 的 输 出又 属 于 国 际 化 的 范畴 。这 有点 类 似 于 系 统 论 , “ 入 ” 和 “ 出 ” 两 头 向 外 , “ 工 处 理 ” 输 输 加
化和 本 土化 无 疑 是 中 国公 共 行 政 学 的方 向 、愿 景 和 发 展 目标 。这 不 仅 是 学 界 公 开
周志 忍 ,北京 大学政 府管理 学院及政 治发 展与政 府管理研 究所 ,教授
1 公共行政评论21 年第1 0 02 期
迈 向 国际 化 和 本 土 化 的 有 机 统 一 ◆
迈 向 国际化和 本 土化 的 有机 统一 :中 国行政 学 发展 3 O年的 回顾 与 前瞻
周志 忍
以夏老 《 把行政学 的研究提上 日程是 时候 了》 一文为标 志 ,公 共行政学在 中
国恢 复 发展 已经 历 了整 整 3 0年 。 回顾 3 0年 的学 科 发 展 ,可 以看 出 三 个 并 行 的 进 程 :一是 “ 步拓 展 ” 稳 ,主要 是 分 支学 科 和 分 支研 究 领 域 的持 续 稳 定 扩 展 ,从 而形 成 一 个学 科 必 备 的 “ 实 的核 心 和 健 康 的外 围”;二 是 “ 速 增 长 ”,主 要 指 教 研 坚 快 队伍 的壮 大 和 培 养层 次动 ,包括 学 科 发 展 过
思 考 。 这一 问题 的重 要 性 在 于 ,它 涉及 中 国公 共行 政 的历 史 和 未 来 。从 历 史 来 看 , 中 国公共 行 政 学 的发 展 具 有浓 厚 的移植 色彩 ,表 现 为 研 究 范 畴 和 学 科 结 构 的移 植 , 理 论 范式 与研 究 方法 的仿 效 ,西 方 公 共 行 政 学 思 潮 、流 派 、热 点 问题 等 在 国 内 引 起 的 关 注 和共 鸣 。 台湾 大 学社 会 学 教 授 叶启 政 曾归 纳 了 现 代 中 国社 会 学 的 四种 性 格特征 ( 叶启 政 ,19 ) 9 1 ,其 中 的 “ 植 性 格 、加 _ 格 ” 用 于 公 共 行 政 学 同 样 移 T性
宣 示 的使 命 ,而 且 成 为一 些 机 构 的官 方 政 策 ,并 辅 以 强有 力 的 工 具 予 以 推 行 ,如 在 国际核 心 期 刊 发 表 论 文 的 硬 性 要 求 或 激 励 措 施 ,学 科 评 估 中对 组 织 ( 参 与 ) 或
国际 会议 的高 度 重 视 等 。综 上 可 见 ,离 开 国 际 化 和 本 土 化 ,就 难 以 说 清 楚 中 国公 共 行政 学 从 哪 里来 ,也 无 从 展望 和规 划 它 的未 来 。 从 字 面上 看 , 国际 化 和 本 土 化 是 两 个 截 然 不 同 的 努 力 方 向 :国 际化 具 有 外 向 性 ,关 注 外 来 知识 的引 进 、消化 和 本 土 知 识 的输 出 ;本 土 化 则 具 有 内 向性 ,侧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