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真题卷一2009年司法试题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详解卷一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详解(卷一)09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一)在线练习版[答案与解析分开]:/exerlist-318-1.html09年司法考试真题(前三卷)在线测试版[答案与解析分开]:/testlist-40-1.html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对“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
选项A错误。
宪法法律之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选项B错误。
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
所以,说”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不准确的,法律效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另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选项C正确。
“三个至上”的提出,标着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选项D错误。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80.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核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A项中,一般地说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就可以立即生效(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条件,不存在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因素),但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安排某一事件发生后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效力,这经常出现在附生效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中,所以A项错误。
B项中,理论上,具体行政行为发生拘束力后,有关当事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关义务,如果当事人不能自动履行这些义务,具体行政行为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法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就可以发生作用。
有关机关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依职权或者依申请采取措施,强制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安排,所以B项说法正确。
C项中,具体行政行为成立条件之一是:在程序上,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送达。
即未经送达受领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故C 项错误。
D项中,如果行政行为废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失,或者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正,行政机关应当给予受到损失的当事人以必要的补偿。
故D项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项,故正确答案为ACD.81.2002年,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某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
2008年12月,甲村一村民向某县政府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该村民可以口头提出申请B.因会议纪要形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故不受《条例》规范C.因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府信息,某县政府可以不予公开D.如某县政府提供有关信息,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答案:AD解析:本题考核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综合知识》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综合知识》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解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
“三个至上”的重要观点,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三个至上”的提出,肯定了宪法法律至上这一现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内核,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探索执政规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C项,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A项,“宪法法律至上”不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宪法法律至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B项,“宪法法律至上”不是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而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D项,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但是“宪法法律至上”不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答案】D【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解析】D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及解析80.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核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A项中,一般地说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就可以立即生效(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条件,不存在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因素),但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安排某一事件发生后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效力,这经常出现在附生效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中,所以A项错误。
B项中,理论上,具体行政行为发生拘束力后,有关当事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关义务,如果当事人不能自动履行这些义务,具体行政行为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法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就可以发生作用。
有关机关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依职权或者依申请采取措施,强制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安排,所以B项说法正确。
C项中,具体行政行为成立条件之一是:在程序上,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送达。
即未经送达受领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故C 项错误。
D项中,如果行政行为废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失,或者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正,行政机关应当给予受到损失的当事人以必要的补偿。
故D项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项,故正确答案为ACD.81.2002年,甲乙两村发生用地争议,某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
2008年12月,甲村一村民向某县政府申请查阅该会议纪要。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该村民可以口头提出申请B.因会议纪要形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故不受《条例》规范C.因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府信息,某县政府可以不予公开D.如某县政府提供有关信息,可以向该村民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答案:AD解析:本题考核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
[真题答案][2009年]参考答案试卷一1、C2、D3、C4、B5、D6、B7、D8、B9、C 10、B 11、D 12、B 13、A 14、C 15、B 16、C 17、C 18、A 19、B 20、C 21、D 22、D 23、D 24、B 25、B 26、D 27、C 28、C 29、D 30、A 31、C 32、D 33、B 34、A 35、C 36、B 37、C 38、B 39、D 40、C 41、B 42、A 43、A 44、C 45、C 46、B 47、D 48、C 49、B 50、D 51、BCD 52、ABD 53、ABC 54、ABD 55、ABD 56、CD 57、ACD 58、ABD 59、ABCD 60、CD 61、BC 62、ABD 63、AD 64、CD 65、BC 66、ACD 67、ABC 68、ABCD 69、ABD 70、ACD 71、BCD 72、BC 73、BCD 74、ABCD 75、ABC 76、ABC 77、ABCD 78、AC 79、BD 80、BD 81、BD 82、BC 83、BD 84、ABD 85、ACD 86、ACD 87、ACD 88、AD 89、ABD 90、BD 91、AC 92、AD 93、AD 94、AD 95、B 96、ABC 97、C 98、CD 99、C 100、BCD试卷二1、C2、C3、D4、B5、B6、D7、C8、A9、C 10、B 11、A 12、B 13、B 14、B 15、A16、D 17、D 18、C 19、B 20、C 21、D 22、D 23、D 24、D 25、B 26、C 27、B 28、A 29、A 30、B 31、C 32、C 33、B 34、C 35、D 36、B 37、C 38、C 39、D 40、C 41、C 42、B 43、C 44、A 45、D 46、C 47、B 48、D 49、C 50、B 51、CD 52、BC 53、AD 54、CD 55、ABD 56、BC 57、AC 58、ABCD 59、BCD 60、CD 61、AC 62、CD 63、CD 64、ABC 65、ACD 66、ABCD 67、ABC 68、AC 69、AD 70、ABC 71、ABC 72、ABCD 73、BCD 74、BD 75、BD 76、BD 77、CD 78、ACD 79、AD 80、ACD 81、AD 82、AC 83、CD 84、AC 85、AB 86、AD 87、BD 88、ABC89、BCD 90、AC 91、ABD 92、ABC 93、C 94、ABCD 95、AC96、ABCD 97、CD 98、ABCD 99、ACD 100、A试卷三1、C2、C3、A4、D5、D6、D7、D8、C9、B 10、C 11、C 12、C13、B 14、C 15、D 16、B 17、C 18、A 19、B 20、B 21、B 22、A 23、D 24、C 25、B 26、A 27、B 28、D 29、C 30、B 31、A 32、A 33、A 34、D 35、A 36、A 37、D 38、C 39、C 40、A 41、A 42、D 3、C 44、B 45、C46、A 47、D 48、B 49、B 50、D 51、AD 52、ABC 53、ABCD 54、ABCD 55、BD 56、ACD 57、AB 58、ABC 59、ABC 60、ABC 61、ABD 62、CD 63、AB 64、BC 65、BCD 66、AC 67、ABC 68、CD 69、ABCD 70、ACD 71、AD 72、BC 73、AC 74、BCD 75、ABCD 76、ABC 77、AB 78、ACD 79、BCD 80、ABC 81、AC 82、BD 83、ABC 84、ABCD 85、BD 86、BCD 87、BD 88、CD 89、AD 90、AB 91、BD 92、C 93、D 94、AB 95、B 96、A 97、AD 98、ABCD 99、BD 100、C试卷四一、1.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中国法治现代化);2.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3.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基础,是指导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
1、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正确答案:ABD2、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团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代表团团长、副团长由各代表团全体成员选举产生B.两个代表团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C.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D.一个代表团和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联合提出对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正确答案:C3、《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
”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
”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正确答案:B4、关于经济制度与宪法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自德国魏玛宪法以来,经济制度便成为现代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B.宪法对经济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确认与调整构成一国的基本经济制度C.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六条规定,法律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正确答案:D5、甲系私营速递公司卸货员,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收取的货物从汽车上卸下,再按送达地重新装车。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
同时,农村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地方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根据中央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决定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选聘约1.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实现全省1.3万个行政村每个村级组织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2008年,云南省确定选聘2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全县共有16个名额,分配给××乡2名。
2009年1月,安排到××乡的张石芬、王文龙两位同志按时到××乡报到。
两位同志的基本情况是:张石芬,女,汉族,师宗葵山人,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选聘到××乡纳厦村委会任党总支书记助理;王文龙,男,汉族,师宗丹凤人,1984年10月出生,2007年7月毕业于西南林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选聘到××乡团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现将以上两位同志到位以来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两名“村官”来到××后,乡党委在征求“村官”本人及相应村委会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决定先让他们在乡党政办培养锻炼一段时间再派到相应的村委会任职。
所以,自1月份至今,两名“村官”都一直在党政办跟班锻炼。
下面将他们近三个月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个简要总结。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较为稳定两位“村官”来到××后,思想方面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安心基层。
2009年司法考试试卷一(附答案解析)
2009年司法考试卷一(附答案)试卷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答案解析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答案解析试卷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对“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
选项A错误。
宪法法律之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选项B错误。
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
所以,说”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不准确的,法律效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另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选项C正确。
“三个至上”的提出,标着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选项D错误。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选项D 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不属于理论渊源。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2009年司法考试试卷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2.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3.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C.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D.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4.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6.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7.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8.A.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的B.乙杀死人质后隐瞒事实真相向人质亲友勒索赎金10万元的C.丙绑架人质后害怕罪行败露杀人灭口的D.丁控制人质时因捆绑太紧过失致被害人死亡的9.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处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乙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C.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
09年司考卷一及答案
09年司考卷一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法律法规的基本特征是()A. 国家意志性B. 道德约束性C. 社会普遍性D. 自愿性2. 下列哪种情况下,不适用我国《刑法》?()A. 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犯罪B. 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C.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D.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此处省略13题)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6. 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A.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 意思表示真实C.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D. 不违背公序良俗17.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无效合同?()A.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B.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C.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D.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此处省略8题)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26. 法律法规的效力高于政策。
()27.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此处省略3题)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31. 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32. 简述合同成立的要件。
(此处省略1题)五、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41. 某日晚,甲、乙、丙三人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窃得现金5000元。
在分赃时,甲提出将部分现金用于购买,乙、丙同意。
后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试卷内容结束)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42. 论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3. 论述民事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七、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44. 法律行为45. 不当得利46. 侵权责任47. 紧急避险48. 无因管理八、法条分析题(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4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分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正确答案:C解析:“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三个至上”的提出,肯定了宪法法律至上这一现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内核,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探索执政规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故C项正确。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故A项错误。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坚持宪法法律、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强调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内在一致(而不是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
故B项错误。
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但该原则并未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故D项错误。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确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
2009年至2014年司法考试卷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分类真题及答案
2013年部分45.关于法律职业道德,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BA.基于法律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法律职业人员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具有高于其他职业的职业道德品行B.互相尊重、相互配合为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检察官、律师尊重法官的领导地位,在法庭上听从法官的指挥C.选择合适的内化途径和适当的内化方法,才能使法律职业人员将法律职业道德规范融进法律职业精神中D.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提高法律职业人员道德认识、陶冶法律职业人员道德情感、养成法律职业人员道德习惯等46.关于法官任免和法官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A.唐某系某省高院副院长,其子系该省某县法院院长。
对唐某父子应适用任职回避规定B.楼法官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对其无须免除法官职务C.白法官将多年办案体会整理为《典型案件法庭审理要点》,被所在中级法院推广到基层法院,收效显著。
对其应予以奖励D.陆法官在判决书送达后,发现误将上诉期15日写成了15月,立即将判决收回,做出新判决书次日即交给当事人。
其行为不违反法官职业规范规定47.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文明”的要求?DA.检察官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B.检察院内部严格执行“案件查处由不同机构承办、互相制约”的制度C.检察官应当树立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全面、客观依照程序收集证据D.检察官本人或亲属与他人发生矛盾,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不得以检察官身份寻求照顾48.下列哪一情形下律师不得与当事人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CA.律师与委托当事人系多年好友B.接受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委托,同一律师事务所其他律师系该案件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但委托人知悉且同意C.同一律师事务所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民事案件争议双方当事人代理人D.委托关系停止后二年,律师就同一法律业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委托49.盘叔系某山村农民,为人正派,热心公益,几十年来为村邻调解了许多纠纷,也无偿代理了不少案件,受到普遍肯定。
2009年司法考试理论法学真题讲义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理、法制史、宪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卷一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考点】三个至上【参考答案】C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参考答案】D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参考答案】C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参考答案】B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真题卷一2009年司法试题(总分150,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 “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 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 “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宪法法律至上[详解] “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三个至上”的提出,肯定了宪法法律至上这一现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内核,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探索执政规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故C项正确。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故A项错误。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坚持宪法法律、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强调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内在一致(而不是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
故B项错误。
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但该原则并未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故D项错误。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A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 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 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D[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详解]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
A、B项属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思想的内容,C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D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而不是理论基础或者说理论渊源),故选D。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详解]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意识层面,与制度层面相对。
故D项错误。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故B项错误。
同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两者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故A项错误。
C项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用的正确表述之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A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B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详解]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
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认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故ACD表述正确。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
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B 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C 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 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D[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详解] 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包括一系列的重要内容,如: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死刑不能废除”;“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等等。
故ABC表述均正确。
D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于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的,D项应选。
6.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B 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C 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D 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考点] 法的概念;法律责任[详解] 法律格言含义的考查是2008年以来出现的新题型,并将继续延续考查的趋势。
准确理解和判断法律格言的含义,实际是法律素养的一种表现,做题主要靠平时积累,当然,常识也能帮助我们。
那些明显违背常识常理的判断不应选。
“紧急时无法律”的准确含义指的是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原则上不受法律处罚。
故B正确。
ACD不合常理,解释不通,不应选。
7.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
”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 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B 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C 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D 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D[考点]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法律语言(埃利希的话)的理解,也可以根据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的基本原理来作答。
两者都承认法以社会为基础,法是社会的产物。
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的变迁也受社会发展进程的最终制约。
不能仅从法律本身(包括立法、司法、法学理论等)来理解法律。
故ABC正确。
D项不合原意,原文没有D项的含义,应选。
8.《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
”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已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
”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B 《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C 《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 《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考点] 法的发展[详解] 《摩奴法典》规定苦修才可以免于处罚,恰恰说明《法典》具有强制性,故B项错误,应选。
其余选项正确。
9.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A 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B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C 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D 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考点] 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点[详解]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推理是一种寻找和发现真相和真理的推理,而在法学领域,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
故A错。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往往相互交织,法律推理的过程中要涉及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也包含着一定的法律推理,两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故B错。
法律推理不仅包括严格的形式推理,也包括辩证推理,后者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性,要受到人的价值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