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能否实现资源共享.ppt

合集下载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5年 第 2 2期
大学城课程 资源共 享 问题 研究 ★
张 凯 丽 陈杨 健 昆明 理 工 大 学
【 摘 要 】课程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资源就是教学可利用的实
验设备、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等硬件、软件设施条件。大学城是 围绕学校活动而形成的社区,其中最为丰富的 就是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资源, 广泛地利用课程资源, 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效应。如何共享课程资源,
2 0 1 5年 第 2 2期
那就需要学校对其选修课程的认可 ,而学校之间还未建 立统一 的教学管理平台,对其选修课程 的学分认定就成
二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是社会与理论发展 的需要 ,但
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今 , 随着绩效制度 的施行 , 教师的开课数量和质量、 课题和论文数量同其工资挂钩 , 对教师开课数量和质量的认定是对其代课成果 的尊重 。 学生学分 的认定和教师绩效的评定缺乏有效制度和机制 使得课程资源共享受到了阻碍。
高校课程资源短缺要求课程资源共享现代大学所要具备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综合性但是我国大学开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当时现实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的建立往往有所偏重不同的办学主体其层次规模类型均不同开展过程中目标定位也不一样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也各有侧重最后就会形成各高校在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有自身的缺乏
会 科学 领域 。现代科 学 的发 展 ,需要进行 课程 资源共享 。
4 .人 才 的全 面发 展要 求课 程 资 源共 享
国家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 ,这一客观事 实要求人才 的培 育必要 具备很强 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理论及实践探索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理论及实践探索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理论及实践探索2004年9月,广州大学城建成投入使用。

建设大学城不仅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更是为了实现高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年多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牵头积极推进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本文试图对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探讨,与我国其他大学园区的课程资源共享进行经验交流或为其提供借鉴。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国内的大学城一般都将“课程资源共享”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

课程资源共享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个理念问题。

思想观念是先决条件,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

要顺利实现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唯一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

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

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

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了优越的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的行动。

2.合作共赢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环境日趋市场化,学校“成本核算”思想的确立,校与校之间的竞争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关于大学城建设规划中资源共享的研究——兼论常州大学城的建设规划

关于大学城建设规划中资源共享的研究——兼论常州大学城的建设规划
维普资讯

江 苏建 筑
20 年 第 6 ( 第 10 ) 06 期 总 1期
关于大学城建设规划 中资源共享的研究
兼论 常州 大 学城 的建 设 规 划
孙 德 宝
( 常州 工程职 业技 术 学院 。 常州 2 3 0 ) 100 【 摘 要 】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0 0 大学城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崛起。 大学城的发展宗旨就是资源共享争取教育效益
标, 以建 立 节 约 型 大学 为基 础 , 建立 一 个 能 够 促 进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递 进 的教 育 目标 , 真正 盘 活 教 育 资 源 , 体 运 营 人 力 整
资源 , 财力资源 , 物力资源, 信息资源 , 智力资源 , 实现过程
的 最 大化 , 源 共享 的 实质 就 是 优 势 互 补 , 教 育 资 源 配 置上 完成 的 有 机 的 整 体 建设 , 践 大 学科 发 展 综 合 理 念 ; 教 育 发 资 在 实 在 展 中 冲破 学科 壁 垒 , 展 基 础 学科 与 应 用 学科 的协 同 ; 拓 在教 育研 究 中 以横 向 研 究 带 动 一体 化 创 新 机 制 的 建设 , 实现教 育 、实
年 代 继 高 校 合并 、 校 扩 招 之 后 高教 领 域 的又 一 大 手 笔 , 高 需
要 投 入 巨 大 的财 力 物 力 及 多 方 支 持 , 因此 多 为 主动 构 建 方 式形成 。 根据 调 查 , 内大 学 城 的建 设 规 模 及 吸 纳学 生 的规 国 模 越 来 越 大 , 由开 始 的几 所 高校 组 成 的大 学 城 雏 形 到现 在
学城 、 南京 的仙 林 大 学 城 、 宁大 学 城 以及 全 国 首 家 以 高 等 江 职业 教 育 为显 著 特 色 的 常州 大 学 城 等 等 ,都 已形 成 了有 中 国 高 校发 展建 设 的基 本 格局 — — 大 学 校 园 城 市 化 。 为使 大 学城 良性 运 作 , 量 的基 础 设 施 、 育 设 施 、 活设 施 、 通 大 教 生 交

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教师 公寓 等在 内的有形 的物 质设 施 , 软件 资源 是指 在 教育 过 程 中对 硬 件 资源 的使 用 和开 发 所 显示 出 的价 值 和 使用 价 值 , 这 里具 体 是 指 课 程设 置 、 在 师 资 和教学 管理 等 。笔 者认 为 , 学 城 的信息 资源应 大
指 与教育 教 学和 科研 、 行政 管理 密 切相关 的有 价值 的 信息 及 与 其有 密 切 联 系 的信 息 系 统 、 息设 备 、 信
我 国大 学 城 ( 者称 为高教 园 区 ) 生于 l9 或 产 99
年 。教育部 会 同浙 江省 教育 厅在 2 0 0 2年 组织 的对
须 明确信 息 资源 的 内涵 。 内外 学者 近几 年对 信息 国
资源的内涵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 , 一般认为, 信息资
源是 指资 源性 信息 与操 作信 息有 关 的物理 设施 、 人 力、 构、 机 资金 和运 行机 制 的总称 , 是信 息资 源 的 这
高校 自筹 或社 会投 入 等措施 , 入市 场机 制但仍 按 引
公办 形式 扩大 已有 高校 的规模 扩 张能 力 , 目的就 是
提 高教 育资源 的使 用效 益 , 以满 足不 断增 长 的社 会
需求 。大 学城 目前 主要 有 三种 资源共 享模 式 , 中 其 彰显 教育 资源 共享 特色 的当属 以“ 园区建 设和 管理
注重 资 源利用 率 , 资源 共享 成为 园 区建设 者与 园 区 使用 者 的共 同选 择” 为核 心的廊 坊模 式 ; 确 立共 以“ 享 观 念 , 行 完 善 的学 分 制 , 破人 才 的单 位所 有 实 打 制 , 合 专业 和学 科 资 源 ” 整 为核 心 的 松 江 模 式 ; 以 “ 校集 中建 设 , 高 为教 育 资源 的合 理配 置 和共享 提 供操 作空 间” 为核 心 的浙江 模式 。 笔者在 承担 “ 国大学 城信 息 资源共 建共 享模 我

大学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策略——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策略——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源方面的共享情况 良好 , 但在课程 、 资 、 师 实验教学 、 学科专业等
“ 软件” 资源方 面的共享进展迟缓 , 共享的 内容 、 层次 、 效果 、 效益
州大学城 的地缘优势 , 按照“ 理论探索 、 形成方案 、 共建共享 、 分校
实施 、 推广应用 ” 的步骤 , 以课程建设 、 队伍建设 、 材建设 、 园 教 校 文化建设为主线 , 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 才培养计 划 , 将 融入校 园 文化和社会 实践活动之 中, 实现 了文化素质教 育科学化 、 规范化 和制度化 ; 设立 了基地联合建设领导小组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工 作 指导中心 、 学生文化科技 创新活动指 导中心等 8 个项 目组 ; 建
础上 , 通过 签署共享协议 , 建立 了实验教学资源校际共享联盟 , 作
为实施共 享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 ; 创建 了“ 广州大学城实验教
学 资源共享信 息网站 ” 为共享 提供信 息发布和供需 沟通平 台。 , 目前 , 已有 2 多所 高校的近 4 个实验教 学示 范中心和实验室参 0 0
为例 , 分析全面推进大学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的实现策略。 1 广州大学城已实现共享 的教育教学资源项 目 1 课程资源共享 . 1 该项 目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 , 中山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等 1 0
立 了联系人联席 会议制度及联合学术研讨机 制, 每年召开专题研
讨 和经验交流总结会 ; 组建了 7 个分基地 , 近百个子基地 ; 出版 了 系列文化素质教 育教材 、 论文和相关读物 ; 创办 了专题网站“ 春风 化育 网”定期 编印《 ; 工作通讯 》 时介绍基地 活动开展及建设 情 及 况; 形成 了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 区高校“ 整合融通 、 共建共享 ” 的 大学生文化 素质教育模式 。 1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 3 该项 目由广东工业大学牵头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暨南

“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

“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

l 火 学城 产生 的必 然 性
大 学 的 水 平 是 国 家 综 合 实 力 、科 技 教 育 实 力 的 标 志 ,也 是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的 形 象 、 文 化 与 文 明 的 象 征 。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 信 息 化 的 过 程 ,现 代 大 学 正 日益 从 象 牙塔 走 向 城 市 的 知 识 经 济 中 心 ,并 由 与 产 业 的 联 结 走 向 产 业 中 心 。 建 设 大 学 城 是 提 升 国 家 、 地 区 的层 次 与水 平 , 迎 接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带 来 的 挑 战 ,使 大 学 走 向 国 际 化 的一 项 重 大 举 措 。 大 学 城 是 一 个 以 多 所 大 学 为 核 心 而 构 成 的 、 具 有 特 定 整 体 功 能 和 环 境 特 征 的 社 区 , 是 城 市 化 战 略 的 一 种 新

进 程 。 一过程 中, 学率 身的规 模也越 来越 大 , 这 大 有 的 大 学 聚 集 在 一 地 ,大 学 周 围 或 大 学 校 园 本 身 形 成 了 具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城 镇 ,常 常 被 人 们 称 为 大 学 城 或 大 学 区。 界著 名 的大学 城有 英 国的牛津 大学城 、 世 剑
c unty o r T hi p an l z st e n c s iy oft s a ih e v r iy t n n ou o spa er a y e h e e st hee t bls m ntofuni e st ow si rc unt y r T h ut r e a ho m a n y c ud s he e is a m e is 0ft i l oRf e t m t nd de t he … 。l c s e amon t e unve st i a i s i t ow n, l r r _ £ har r g h i r iy lbr re n he t t n pr vi s t e s utons he o de h ol i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一般认为大学城有“自然形成型”与“人为规划型”,国外的大学城大多属于前者,国内的大学城则基本上属于后者。

作为人为规划建设的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无不作为各大学城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

但是当前我国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合作共享实践与人们原先的美妙设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共享的内容、层次、效果、效益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质量成为我国当前大学城建设完成后,亟待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

可以说,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和水平成为检验大学城建设成败的试金石。

当前到底怎样推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呢?本文试图从理念、层次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有助于共享实践。

一、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教学资源共享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

思想观念是先导,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

当前之所以许多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共享受到阻碍,与思想理念不统一有直接关系。

要顺利实现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惟一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

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

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

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优越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

大学城,从独立到共享——要敢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大学城,从独立到共享——要敢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大学城的 目的来看, 前景不免令人担忧 。
人 大学 园 区 的高 校 有一 个很 现 实 的关于高校园区的很多
设 想 都 是 有 可 能 实 现 的 , 旦 实 现 这 种 共 享 , 对 一 会
身 生 存 与 发 展 的 空 间 , 大 办 学 规 模 , 在 学生 的培 养、 扩 并 教师水平的提高 、 科研水平的提高产
◎文 ・ 刺 芒
久难实现 的重重障碍
立为前提的 , 各校相对独立有利于保持和发扬各校
能 如 2 0 年 8 , 北 廊 坊 东 方 大 学城 拉 开 “ 城 ” 的 传 统 优 势 , 显 现 出大 学 城 的 多样 性 , 果 行 政 00 月 河 建
教学资源共享将 变成 同一个学校内 序幕。 随后, 上海松江 、 北京昌平等大学城 相继拔地 上合而为一了, 。 大学与大学间 而起 。 仅 几 年 时 间 , 国规 划 建 设 的 大 学 城 达 5 资源的重新组合” 在很多专家看来, 仅 全 O
攻府 , 还是各高校, 都是在经过多次论证 、 成
由此 可 见 , 立与 集 中的 矛盾 以及 由此 而 延 伸 独
及实 践 考 察之 后做 出 的 科学 决 策 。 同的 利 出 的 各 种 利 益 隔 阂 能 否 得 以 沟 通 与 化 解 是 大 学 城 趋 使 得 各 个 分 别 代 表 不 同利 益的 主体 能 够 在 教 学 资 源独 立与 共 享 目标 能 否实 现 的重 要 条件 。 学 城 的 问 题 上 走 向 统 一 , 成 一 致 , 组 成 达 并
上 , 现 资 源 的 共 享 , 就 是 说 把 大学 自 身 实 也
生 巨 大的 帮 助 。 ” 但 要真 正实 现 优 质教 育 资 源 的共 享 , 仅 需 要 不

如何实现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

如何实现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

设计教学如何利用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开展校际交流龙国跃谭晖1、重庆大学城的概况重庆市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

重庆市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占地20平方公里。

规划入驻大学15所,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

大学城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分区、资源共享。

主要包括城市资源共享区、大学校园区、学生居住区、教师居住区、集中研发孵化区。

重庆市大学城的建设理念是将以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科技产业发达、综合配套完善、开放式现代化的风格,成为西部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心、国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

重庆大学城建设目的除了解决因高校扩招而造成的用地困难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外,还承担着科教兴渝的任务,为加快重庆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和重庆经济腾飞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的重任。

它是按产、学、研相结合原则设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一所大学城。

2、重庆大学城实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利条件2.1 政策优势2003年5月31日,重庆市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只有进入大学城的学校才能享受以下最优惠的政策,一是市政府决定给予土地优惠,耕地复垦费按高速公路复垦费的标准收取;二是市教委到教育部争取到的教育支持和补贴只能用于进入大学城的高校;三是大学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对入驻的学校可以在招生和收费上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四是市里各大投资集团给大学城最大的资金支持。

2.2 “地利”条件校园集中,组团布局使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具备了“地利”条件。

更使邻近学校开展资源共享变得方便、容易。

重庆大学城高校集中的突出特点使资源共享已不存在地域上的问题,具备了“地利”条件。

2.3 大学城共享建设理念要求加强开展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共享是大学城的灵魂,我市建设大学城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就一个大学城而言,只有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优质资源的共享,才能迅速提高区内的育人质量。

论大学城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论大学城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景 和制度 环境 , 体上 拥有更 加 齐全 的学 科专 业 , 总 不
同 门类 的学科 专业 和 风格各 异 的教 师有 条件 在此 彼 此融 合 , 要 追求 的是 大学 汇 聚的放 大效 应 , 所 根本 口
的仍 然是 为 了培养 复 合型 高素 质创 新人 才提 供好 的 氛 围和 条件 。 例 如“ 谷 ” 硅 有美 国第 一 流 的斯 坦 福 大 学 、 克 圣
言 , 界之 最 。在 空 间上 , 学 由原来 的 自然 分 布 , 世 大
大学 城 聚 集 的高 校 , 在 空 间方 面连 接 成 _ 虽 『 一 个 整 体 , 而 , 大学 个 体 而 言 , 是 分类 、 层 的 , 然 就 总 分
各有其 守 , 各有 所 为 。 大学 城 不 是 要 将 学 校 统合 为
拉 大学 、 圣何 塞大 学等 9所 专科 大学 以及 3 技 _ 3所 _ [ 学 校 、0 10多所 私 立 专科 学 校 。 国 内重 庆 大 学 城 汇 聚 了重 庆大 学 、 四川 美 术 学 院 、 庆 师 范 大 学 、 庆 重 重 医科大 学 、 庆科 技 学 院 、 庆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庆 重 重 重 电子科 技职 业学 院 、 重庆 巴渝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庆警 重
高 等教 育资 源 , 文 指 大 学 城 内 物 力 、 力 、 本 财 人
力 等各种 要 素 的 总 和 。“ 等 教 育 资 源 共 享 ” 指 高 是
集 聚在 大学 城 内 , 同类 型 、 次 的大学 对 本身拥 有 不 层 的各 类 资源 实行 开放 流通 , 即打破 现有 界 限 , 行共 实 同享 用 。高 等教 育资 源共 享包 括人 力 、 物力 、 程等 课 多方 面 资源 的共 享 , 不仅 包括 师 资共享 , 而且包 括教 学 仪器 、 设备 共享 和 教 育 信 息 共 享 等 多 种形 式 和 内 容 。资 源共 享 , 基 于 的是这 样一 个 客观 事实 , 在 所 即 我 国 , 现 阶段 , 在 大多 数 大学仍 然 处于 办学 资源 匮 乏 阶段 , 要 依赖 外界 的补 充 ; 基 于这 样一 种 内在 的 需 也

大学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策略_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策略_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政府建设大学城的初衷,资源共享的成效及水平直接检验大学城建设的成败。

目前,国内各大学城资源共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预期建设目标及人们的期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整体而言,各大学城在市政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商业服务和交通网络的等“硬件”资源方面的共享情况良好,但在课程、师资、实验教学、学科专业等“软件”资源方面的共享进展迟缓,共享的内容、层次、效果、效益也不理想,相当一部分设想与规划仍停留在理论研究、文件要求或行动呼吁层面,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实效的不多。

如何提高大学城资源共享的质量是大学城由外延建设转向内涵建设过程中亟待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亦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以广州大学城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已开展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全面推进大学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策略。

1广州大学城已实现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项目1.1课程资源共享该项目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参与,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专门成立了大学城课程互选管理办公室,专职处理课程共建共享的有关事宜,10所高校教务处都指定了专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保持经常性的协调与沟通,建立了稳定的协调机制,制定了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文件。

其中广东省教育厅和物价局分别颁布了《广州大学城普通本科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若干意见》、《关于广州大学城各高校跨校学分互认学生修读计划外课程收费问题的通知》,指导各院校统一认识、开展工作;课程互选办公室及各高校先后制定了《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办法(暂行)》、《关于修读广州大学城共享课程的暂行规定》、《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为课程资源共享确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建立了“课程开设-收费-教学-考核-成绩寄送”的培养机制;开发了功能完善的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能实时发布相关信息、互选课程的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信息,有效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成功实现了广州大学城名师讲座、课程、辅修专业等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模式探究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模式探究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模式探究作者:赖良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大学城校际之间空间距离近,具有资源共享的地理优势。

各学校可以借助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的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的受益人群和覆盖面积。

在校际间资源共享的模式下,各学校可以集中资源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提高学科的竞争力。

校际间资源共享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通过学科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最终达到提高接受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人才培养1 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1.1 通过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城是建设的前提之一就是为高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相对于传统高校所在区域相对独立、不同类型的学校实行区域分割的办学方式不同,大学城的办学模式具有规模效应,城内的学校具有空间距离临近、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这样的地理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大学城内的高校之间在此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

同时,在建立共享模式的过程中,有利于高校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寻找最佳的共享模式。

大学城各个学校间的办学优势项目和学科类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学生在课程选择上不局限于学籍所在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和专业特长,在共享模式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大学城内其他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之间调剂教学资源的余缺,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本含金量。

1.2 集中发展优势学科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定位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年年的扩招随着而来,国内众多大学的在校生人数成井喷式增长。

入校人数可以通过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目标,但是教学质量等软实力则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与受教育人数相适应的水平,从而在许多院校出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的悖论,这将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而在缺乏交流的传统围墙式独立高校中,各个高校的大量资源用于同类型学科的重复建设中,例如购置相同的实验器材,这不仅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支出、还增加了教学资源的闲置率。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一般认为大学城有“自然形成型”与“人为规划型”,国外的大学城大多属于前者,国内的大学城则基本上属于后者。

作为人为规划建设的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无不作为各大学城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

但是当前我国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合作共享实践与人们原先的美妙设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共享的内容、层次、效果、效益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质量成为我国当前大学城建设完成后,亟待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

可以说,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和水平成为检验大学城建设成败的试金石。

当前到底怎样推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呢?本文试图从理念、层次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有助于共享实践。

一、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教学资源共享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

思想观念是先导,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

当前之所以许多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共享受到阻碍,与思想理念不统一有直接关系。

要顺利实现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惟一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

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

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

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优越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