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

师资队伍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校企合作

不够紧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

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新工科”专业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新工科”专业建设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继续加强改

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出

贡献。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新工科, 专业建设, 问题, 对策, 师资队伍,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高校发展

1. 引言

1.1 概述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是当前教

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工科专

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地方应用型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新工

科专业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

师资队伍不足、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

入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等,以推动地方应

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

分析,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中“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

新工科建设内涵解析及实践探索

新工科建设内涵解析及实践探索

一、背景
新工科是指不断涌现的新的工程学科和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 人、新材料等。这些新工科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持。然而,当前新工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培养模式单 一、实践环节薄弱等。因此,建立适应新工科发展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建设目标
新工科建设内涵解析及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索
目录
01 一、新工科建设的内 涵解析
03
三、对新工科建设的 思考与建议
02
二、新工科建设的实 践探索
04 参考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工科建设作为我国高等 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旨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跨 学科融合、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本次演示对新工科建设的内涵 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设施建设:建立具备实际工程应用场景的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提供先 进的设备和仪器,以满足不同新工科领域的教学需求。
2、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稳固的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和科研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课程建设与改革。为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一些高校对传统工科专业的 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例如,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关课程, 注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在传统工科专业的应用;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 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此外,一些高校还积极引进国 际优质课程资源,推动全英文授课和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 化沟通能力。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工科专业的需求逐渐增长。地方应用型高校

作为培养实际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需要加强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关注。地方应

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力量不足。由于“新工科”专业的培养需求不断增加,但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相对稀缺,导致教师队伍的配备不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大对“新工科”专业培养背景和实践经验

的教师的招聘力度;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

力。

第二,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二是实验设施不足。由于

“新工科”专业需要丰富的实验和实践环境,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着实验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实验设施的投入,提高实验设施

的质量和数量;二是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借助外部资源提供实验设施支持。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随着社会的

发展,新工科领域发展迅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课程设置。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

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

对策:一是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密切合作,了解行业需求,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二是加强

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改进课程

设置。

第四,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之四是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由

新工科建设若干思考_图文

新工科建设若干思考_图文

二、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五大现实瓶颈
学科壁垒,窄化了工程人才的知识体系
我国高考文理分科使得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过早地接受文理分科教育; 我国工程教育本科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分专门化、过早专门化、通
识教育不足等弊端,使得本科生所学知识只限于狭窄的单一学科领域, 走进“学科胡同”,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老死不相往来”。 传统学科依然处在整个科教体制的中心地位,几乎垄断了大部分科教资 源,而大多数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变化活跃, 使得对于跨学科研究进行评估较为困难,难以有效满足以新技术、新业 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15
关于学科门类特征
• 理科---发现新知
• 工科---创造新物,机、电、土、化
• 农科---生存人类 • 医科---相助人类 • 人文---发现自我
Computer
Mathematics
Economics
Physics
Sociology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hemistry Chemical
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主动出击,以“新工科研究和实 践”为契机,深化高校工程教育范式改革,满足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
13
学科壁垒,窄化了工程人才的知识体系 专业藩篱,限制了工程人才的大工程观 本研隔断,降低了工程人才的培养效率 校企隔阂,阻碍了工程人才的市场匹配 师生淡漠,压抑了工程人才的培养氛围

新工科建设思路

新工科建设思路

新工科建设思路

新工科建设是以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新挑战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改革措施。其

核心思想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跨学科综合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以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新工科建设需要强化跨学科教育。传统的工科教育往往注重技术的培养,而忽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新工科建设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专业间的交叉学习与合作,培养他们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以应对多领域的挑战。

其次,新工科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工科教育注重理论与

实践结合,但在实践环节上仍然存在不足。新工科建设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创新,并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此外,新工科建设还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

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工科建设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创新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迅速解决问题。

最后,新工科建设的成功需要产学研结合。教育、产业界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

作能够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化与更新。新工科建设应该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新工科建设的思路是强化跨学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加强产学研结合。这样的新工科教育模式将有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建设过程中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人才竞争

激烈,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往往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教师资源,导致专业建设水平不高。要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还可以鼓励学校加

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不够。这些专

业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增加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提高

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双向培养

等形式,提高专业建设的应用性和相关性。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学校在设

置专业课程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

企业联合起来,共同研究课程设置。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制定和教学过程,

确保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还面临着专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地方应

用型高校在经费上的限制,无法为“新工科”专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企业资金进行专业建设。还可以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争取更多的专业建设经费,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工科的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新工科建设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工科的建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努力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模式。然而,要实现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就需要我们思考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工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新工科的建设需要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培养具备广泛知识背景、具备跨学科交叉能力的工科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此外,新工科的目标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跨学科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完善新工科的教育体系。新工科建设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前沿科技和行业热点,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评价体系方面,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避免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新工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保障。应该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型和实践型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要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应该搭建一个教师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师资队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动化专业也成为了高校中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工程实践教学在自动化专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工科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往往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模式,而这种分立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符合新工科理念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实践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知识实践、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而建设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则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如何在新的工科背景下对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

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建设

符合市场需求、培养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势

在必行。

新工科背景下追求跨学科、实践性和创新性教育,自动化专业工

程实践教学恰恰符合这一趋势。通过工程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

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工程实践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

应未来工作环境。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在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

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

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学生就业形势

严峻以及与企业合作机会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专业设置调整、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增加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

的对策建议。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

将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问题、对策、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学生就业、企业合作、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

学资源、就业机会、合作机会、增加投入、提升、加强。

1. 引言

1.1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

求越来越迫切,而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力军,承担

着重要的使命。在“新工科”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专业设置不合理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重

要问题之一。一些学校存在着专业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前瞻性和市场

需求性的情况,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合理设置专业方向,开设与市场紧

密相关的新工科专业。

师资力量匮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

“新工科”专业缺乏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

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传统工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新工科建设的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工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工科建设要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要通过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强化,提供实践性的课程和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设计、制造和测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新工科建设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要引进企业专家参与教学,通过企业实践案例和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跨学科融合与综合素质培养。新工科建设要打破传统学科边界,重视跨学科的融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要加强人文社科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既能做好技术工作,又能关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新工科建设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要以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和学位为导向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在科研、创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新工科教育已成为高校专业建设的热点之一。地

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师资队伍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深入思考和有效的对策。本文将

就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

1.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滞后的情况。传统的教学

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新工科教育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

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还未能完全适应这一新

的培养模式。

2. 师资队伍不足

新工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师资

队伍相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新工科专业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地方应用

型高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工科专业相对较新,导致相对缺乏有经验的

老师。

3.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新工科专业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上

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投入和场地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专业的

实践教学资源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

1.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逐步转变传统理论重于实践的培养

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可以通过设置实习基地、开设创新实践课程

等方式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

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

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新工科专业的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而人才培养则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传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脚步。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工科专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新工科专业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科技热点,设置与之对应的新专业,如智能制造、云计算与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设跨界合作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工科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新工科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

开设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实训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参与

实践项目的申报与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

力培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变得非常重要。为此,学校应该

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

业实践。同时,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

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新工

科建设是指在传统工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

工科教育体系。这一新思路不仅关乎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民素质

的提升。新工科建设路径及其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

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当前教育现状,探讨新工科建设的路径和改革实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

一、新工科建设的背景意义

新工科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而工科教育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培

养市场需求人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工科人才。

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跨学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科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能力,

能够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来实现,这也是新工科建设的意义所在。

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科融合能力

新工科建设需要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突破学科的界限,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意识。可以开设工程管理与创新设计、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等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科

高等新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高等新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高等新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新型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思考和有效解决。

一、教育理念与办学定位不清晰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中,一些院校存在着教育理念与办学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一方面,一些院校过分追求知识面广、技能面宽,培养出来的学生过于浅薄,缺乏深度和专业性;一些院校又过分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的建设。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失衡,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适应。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的教育理念,构建起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又要将应用技能培养贯穿从而使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中保持平衡和全面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新兴专业领域,往往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前沿科研成果的教师。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还会制约学科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资深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来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些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

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始实施“新工科”专业建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

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地方应用型高校缺乏资金和教师队伍的问题。由于人才安全、实验室建设以及

硬件购置等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并没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加上大多数优秀的教师都选择

到名校中任教,因此高校建设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学校的

发展概念、深化人才合作,增加学校与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共同使

用设施,与此同时,学校应该进行教师培训,通过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

他们的创新潜能,进而促进新工科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

其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课程的设

置已经过时了,而新的技术又没有被充分地融入到新工科专业的课程中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课程改进。首先,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课程、开设相关的趋势研究、

面向新技术开发课程等,使新工科专业的课程大力发展,超越时代发展速度。第二,学校

应该间隔一段时间调查一次新的课程,对新材料、需求等因素变化及时修订课程,使课程

始终应对未来发展需要。

最后,新工科专业建设还面临招生难度大,就业形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由于新工科

专业特色的缺失,在市场上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导致招生难度大、就业情况不理想。因

此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是加强专业特色的建设,将新技术与传统工程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专业特色。第二就是开拓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本文以引言介绍背景和研究目的,着重探讨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同时分析现有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要素。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改进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最终结论对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总结,为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本文研究,有望为适应新工科发展趋势,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重要性、问题、关键要素、案例分析、改进建议、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演进,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新兴的学科,自动化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备

受关注,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

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套完善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显得

尤为重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建设一个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工程实

践教学体系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入手,探讨工程实践教

学体系的重要性,并分析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关键要素并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课》,面向所有工程领域开设,增加工程 设计素养
新工科人才培养还应注意到…工程思维
工程的造物属性:产品导向、结果指向性 自主招生中的“工科营” 工程思维:工程合理/上手解决、探究与创造、
摸索尝试、原型演进 科学思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新工科人才培养还应注意到…实践能力
工作
多学科
不同学科的 学者一起工 作,使用各 自的专业方

跨学科
使用各自的 学科的专业 视角,审视 其他学科的 方法和结论
学科交叉
不同学科的 方法和知识 开始集成, 形成统一的
方法
(新兴) 交叉学科 在传统学科的 基础之上,形 成统一的新学 科知识体系和
范式
面向工科未来的探索
• 斯坦福工学院的“未来”计划
新经济 新学科、新专业 新工科 新的CBK(Core/Common Body of Knowledge)
新经济
学科或专业边界在产业实践中融化 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500强排行难题” 行业快速解构 待定义的新职业(find a job vs define a job)
学科及其局限性
新英雄 让浸淫于创新与创造过程中的工程师散发出创客的“酷”
• 新工业革命呼唤与以往不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 式的变革创新!
• 中国要想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 人才之新、教育之变,是关键中的关键!
Leabharlann Baidu
知识?还是知识的“脚手架”? 学习?还是 Learn how to learn? 理论知识?还是方法论、素养? 成品?还是毛坯、坯胎?
新工科人才培养,谁来教……
行业前沿,教授们的参与如何? 教师+?课程+?毕设+? 高手在民间(业界)?旋转门 最后一学里(the last learning mile)?
• 2015年,斯坦福工学院召集了中青年教师委员会,针对未来工学研究 和工科教育的挑战进行预测
• “未来应由生活在其间的人来定义”—— Persis Drell(时任工学院长) • 提出的十大挑战全部具有学科交叉的属性 • 随着世界变得更加联通,传统工程学科之间的边界正在消融,我们要
用更加全局的视角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工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斌 binyang@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18.5.16
新工科“三部曲”
2017年2月18日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
2017年4月8日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
2017年6月9日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
如何认识“新”?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特别注意……工程伦理
工程属性:造物性、社会性、风险性、公众性
现代工程的发展:脑认知/基因/大数据…,无不 涉及“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素养、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在新 工科中的位置
新工科人才培养还应注意到…设计思维
工程的造物属性:对“物”的设计无处不在 产品+服务+体验 工程科技人员的设计素养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协作组正在筹划《工程设计
• 学科(群)发展靠“问题”引领、靠降低学科间“壁垒”保障
• 大学中心任务:从单纯的学科建设到学科群建设 • 扩大学科布局、成立学科交叉中心或是激励机制等,弱化学科与行政院系之
间的耦合关系
『学科』应该是统计意义的概念,而不应该是管理上的手段
螺旋式上升:交叉学科的几个阶段
单学科
学者在传统、 细分的单一 学科体系内
• 学科是一种范式,主要为方便教学/管理而不得已为之
• 知识快速增长迫使大学进行分类传授 • 学科划分常常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 时代特征和社会因素
• 发展交叉学科与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 学科分割使得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被割裂 • 导致学者与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 • 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多学科的。 • 教学和科研活动要在更大学科范围内进行,即跨学科研究
工程的造物属性:动手 / 实践 理论知识灌输化?工科理科化?工科教育理
论化? 课堂学习/实践体验 工科的核心:Can-do/Maker
新工科发展,也要注意到……工程师的社会地位
职业出路在何方? 有尊严的科学家,有尊严的教授、有尊严的企业家、银
行家,…有尊严的工程师呢? 如何亟待重振重塑工程师的地位? 让融合多学科交叉的“能工巧匠”变成智能制造时代的
新工科:开新篇?还是焕新颜?
更细分、更碎片化?还是更宽广、更通识、 更核心、更工、理、文、商、医融合
教得更多?还是教得少一点? 为专业知识松绑?还是教务处长的梦魇? 学科交叉?还是新的“竖井”? Major/Minor、concentration
校本管理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让学生获得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