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五)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一、高中文言文实词的重要性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词则是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实词,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能提升文言文的写作水平。
因此,对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的归纳总结,对于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120个实词的分类归纳1.人物描写类:这类实词主要用于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才能等。
如“貌、勇、慧、俊”等。
2.自然环境类:这类实词主要用于描绘自然景观,如“山、水、林、花”等。
3.情感表达类:这类实词主要用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4.社会制度类:这类实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社会制度,如“皇、帝、官、臣”等。
5.文化习俗类:这类实词主要用于描绘古代的文化习俗,如“诗、书、礼、乐”等。
6.历史事件类:这类实词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事件,如“战、乱、兴、亡”等。
三、实词记忆方法的探讨实词的记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词义联想、语境理解、词根词缀等方式来记忆实词。
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如课文、词典、古籍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
四、实词在高考中的应用举例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部分,常常会涉及到实词的考查。
如2019年全国卷II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就考查了“宴、戮、篡、馈”等实词。
因此,掌握实词,对于高考文言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总结与建议总的来说,高中文言文的120个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同学们应当重视实词的学习,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和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课内外的学习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
高考语文实词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目录高考文言实词A【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强助弱。
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大动干戈
【经典真题】
【经典真题】 19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 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 、简明 、连贯;③不少于40字 。(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 弱 、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 。从“⻥”“⻥ ” 等字来看, 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 相关,象形性强, 笔画繁复;之后象形 程度减弱, 字形逐步简化。
(2)李陵曰 “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2024新课标II卷】 (1)吾求公数岁, 公辟逃我, 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 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 【2024全国甲卷】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 :“霸所以能自立者, 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 以此负汝。
①劝请;②互相劝酒;③你们这些人;④类;辈;⑤撰写;⑥连 、跟着 。相随属:接连出现;
⑦类 、辈, 指某一类人
比较学习 赴,如 ,适 ,往,之
“如”与“适”“之”同义 。“如+地点”=“适+地点”=“之+地点”
“赴”的意义是将身投入,往往指投入水火 。 “往”多不接宾语(不用时期用法有差异, 了解即可)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 【我有亲父兄】 “亲”,有血缘关系的
飞》 “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陵事亲孝】 “亲”,父母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独
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彼之不死】
“之”,取独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 【迨诸父异爨】
文言文一轮复习之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

文言文一轮复习之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答案)1、(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撰写(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连,跟着2、(1)动词,居住(2)动词,居住(3)动词,处在,处于(4)动词,积蓄,贮存(5)动词,治理,安置(6)动词,停留(7)名词,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8)动词,担当,担任(9)动词,过了,经过(10)动词,占据,占有3、(1)形容词,旧(2)连词,所以(3)副词,特意,特地(4)名词,原因(5)形容词,衰老(6)副词,故意(7)副词,仍然,还是(8)名词,老交情(9)名词,缘故,原因4、(1)名词,制度(2)名词,年(3)动词,创制(4)动词,衡量(5)名词,常态(6)动词,估计(7)动词,越过(8)动词,考虑5、 (1)动词,知道,懂得(2)动词,了解(3)动词,识别,分辨(4)名词,通“智”,智慧,明智(5)动词,主持,管理(6)名词,知觉,感觉(7)动词,认识,熟识(8)名词,知识6、 (1)数量大(2)副词,大多,大都(3)副词,常常,往往(4)副词,多多地,大量地(5)动词,称赞,赞美7、 (1)动词,授职(2)名词,台阶(3)动词,清除,去掉(4)动词,逝去,过去(5)动词,清理,修治8、 (1)动词,面对(2)动词,对等,比得上(3)动词,应当(4)动词,担当,担任(5)动词,判处(6)副词,在,正在(7)动词,相抵(8)动词,把守(9)动词,应当(10)动词,主持(11)介词,对着,面对(12)连词,通“倘”,如果9、 (1)动词,交换(2)动词,改变,变换(3)形容词,容易,与“难”相对(4)动词,轻视(5)形容词,平坦(6)动词,更换(7)形容词,容易10、(1)名词,事情(2)名词,事业(3)名词,战事(4)动词,侍奉,供奉(5)动词,侍奉,供奉(6)名词,政事(7)量词,件,副(8)名词,职业11、 (1)数词,几,几个(2)名词,命运,定数(3)动词,计算(4)副词,屡次(5)名词,数目(6)形容词,细密(7)名词,数量,数目(8)名词,定数,命运(9)急于用世、追逐功名的样子12、 (1)形容词,好的(2)名词,好事,好的行为(3)动词,喜欢(4)动词,交好,友善(5)动词,善于,擅长(6)副词,好好地(7)形容词,好(8)动词,羡慕(9)动词,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13、 (1)动词,至,及(2)名词,日期(3)(jī)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4)动词,约定(5)名词,期限(6)动词,期望,希冀(7)名词,期限,日子(8)满一年14、(1)名词,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形容词,庸俗,浅陋,鄙俗(3)形容词,目光短浅(4)动词,当作边境(边疆)(5)形容词,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自称的谦词(8)形容词,村野之处,乡下15、(1)动词,承当,胜任(2)动词,经得起,忍受(3)动词,能够(4)动词,经得起,忍受(5)动词,能够,可以16、(1)副词,将要(2)动词,行走(3)动词,前往(4)动词,实行,执行(5)动词,运行(6)名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7)名词,行列,队伍(8)名词,行为(9)名词,辈分(10)动词,遵行17、(1)形容词,厚度小(2)形容词,浅薄(3)动词,轻视(4)动词,迫近(5)形容词,衰微(6)动词,减少(7)形容词,厚度小(8)动词,变薄弱(9)形容词,轻微,细小(10)名词,草木丛生的地方(11)形容词,贫瘠(12)动词,侵入,混杂18、 (1)动词,经过(2)动词,超过(3)副词,过分(4)名词,过错(5)动词,责备(6)动词,偏过(7)动词,拜访(8)动词,走过,经过(9)副词,过分,过于(10)名词,错误,过失(11)动词,到,到来(12)动词,经过19、(1)名词,人质(2)名词,通“贽”,信物(3)名词,底子,质地(4)名词,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5)副词,正,刚刚(6)名词,资质,禀赋(7)动词,质问,质疑(8)名词,本质,品质20、 (1)动词,推辞,谢绝(2)动词,道歉,认错(3)动词,辞别(4)动词,辞别(5)动词,感谢(6)动词,劝告,告诉(7)动词,问(8)动词,谢罪21、(1)动词,延长,延续(2)动词,蔓延,扩展(3)动词,引进,迎击(4)动词,邀请(5)副词,久久22、(1)副词,必定,当然(2)动词,相会,见面(3)动词,聚会(4)动词,会盟(5)动词,领会(6)副词,正好,恰巧(7)名词,节奏23、(1)动词,达到(2)动词,等到(3)动词,到了(4)连词,和(5)连词,并(6)副词,来得及(7)动词,比得上(8)副词,趁着(9)连词,和,以及(10)动词,比得上(11)连词,和(12)动词,比得上24、(1)副词,越发,更加(2)副词,逐渐,渐渐(3)动词,通“溢”,水涨(4)动词,增加(5)名词,好处(6)名词,利益,好处(7)副词,更加,愈加25、(1)名词,情致(2)动词,到达(3)动词,招致,招来(4)动词,得到(5)动词,表达,表述(6)副词,极,尽(7)动词,招请,招集26、(1)副词,终究,究竟(2)副词,终于(3)动词,终,善终(4)副词,终于(5)名词,士卒(6)动词,死亡(7)名词,士卒(8)动词,死(9)副词,突然,仓猝(10)动词,尽,终27、(1)副词,尚且(2)动词,推崇,崇尚(3)动词,自负(4)动词,尊重(5)副词,还28、(1)动词,审理(2)动词,治理,管理(3)形容词,安定,太平(4)动词,整理,备办(5)动词,训练,整顿(6)动词,对付,抵御(7)动词,医治(8)名词,地方政府所在地(9)动词,治理,管理(10)动词,追究,惩治29、 (1)动词,强取,夺取(2)动词,强迫改变(3)动词,错过,耽误(4)动词,削去,罢免30、 (1)副词,难道,哪能(2)副词,大约(3)动词,可以,能够(4)副词,值得(5)动词,肯定,赞赏(6)动词,可以,能够(7)副词,值得(8)动词,合宜,适用31、(1)动词,生病(2)动词,生病(3)名词,疾病(4)动词,生病(5)形容词,困苦不堪(6)名词,毛病,缺点(7)动词,担忧,忧虑(8)动词,成为病态(9)动词,患病(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32、(1)动词,遇到(2)动词,接触(3)动词,接触(4)动词,对待,招待(5)名词,待遇,礼遇(6)动词,会见33、(1)名词,工具,用具(2)动词,准备,备办(3)动词,准备,备办(4)动词,具备,有(5)动词,判决,定案(6)名词,才能,才干(7)副词,完备,详尽(8)副词,完备,详尽(9)副词,全,都(10)动词,具备,具有34、(1)动词,借助(2)动词,假装(3)动词,借给(4)动词,宽容(5)形容词,临时的,代理(6)名词,假期(7)名词,假期(8)形容词,虚假,与“真”相对(9)连词,假如35、(1)动词,联合(2)动词,并列(3)动词,挨着(4)动词,勾结(5)动词,比较,较量(6)动词,和……相比较(7)动词,等到(8)动词,并,列,并排(9)动词,等到(10)动词,等到(11)动词,比照,与……相当36、(1)名词,次第,次序(2)名词,宅第,住宅(3)副词,只,仅仅(4)连词,即使,纵使(5)名词,光景,状况37、(1)动词,往,到……去(2)动词,女子出嫁(3)动词,顺从,适合,依照(4)动词,适应,顺应(5)副词,恰恰,恰好(6)副词,刚刚,刚才(7)动词,到,往(8)动词,享有38、(1)动词,引见,延请(2)动词,拉(3)动词,牵,拉;这里引申为“掉转”(4)动词,拉开弓(5)动词,援引(6)动词,拿,举(7)动词,延续,连续(8)名词,一种文体,序(9)动词,拔出,抽出(10)动词,招供,牵攀(11)动词,拿,端(12)动词,疏导,引导(13)动词,吸引(14)动词,退却,退避39、(1)名词,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2)名词,下一等(3)动词,按次序,引申为“轮到”(4)动词,驻扎(5)名词,次序40、(1)动词,筑舍定居(2)动词,舍弃(3)动词,安置住宿(4)名词,房屋,住宅,馆舍(5)动词,舍弃,停止。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
不丢分
▼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文言文,不仅仅能够使整张试卷的语文成绩有所提升,还能培养一个学生的文学文化底蕴。
就历年语文试卷来看,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其中,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因此,要想突破文言文阅读,最关键的是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
如果实词过关,不管它考查的是翻译还是断句还是什么综合分析,即使是考查的形式花样百出,你一样可以神定气闲,应付自如;否则,则会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块知识点,做好文言文复习,今天,老师就特意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家有高中生的一定要积累起来,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高考文言文知识重点复习-10年高考重点文言实词例释

高考链接: 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 姓,吾当死之。(《宋史·孙傅传》)可:可以 2.(2015·北京市卷)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吕 氏春秋·去私》)可:合宜,胜任 3.(2007·上海市卷)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 居清旷以乐其志。(《后汉书·仲长统传》)可以:可以能够 4.(2004·浙江省卷)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宋 史》)可:符合,适合 31.病(10 年 4 考) 课本回扣:
1.(2012·广东省卷)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清史稿·陶澍传》)卒:最 终
2.(2011·湖北省卷)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 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谏成帝营陵寝疏》)卒:急促
3.(2010·山东省卷)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申甫传》) 卒:通“猝”,仓猝
4.(2010·重庆市卷)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宋史·查 道传》)治:追究 29.
夺(10 年 4 考) 课 本回扣:
1.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________ 2.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________ 3.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 4.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动词,强取,夺取 2.动词,强迫改变 3.动词,错过, 耽误 4.动词,削去,罢免
1.(2014·湖南省卷)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雪屋 记》)尚:推崇
2.(2010·辽宁省卷)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宋史·赵 良淳传》)尚:盛行,崇尚
3.(2006·全国卷Ⅰ)远本倜傥,尚轻侠。(《南史·何远传》) 尚:崇尚
2021高考备考——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1

2021高考备考——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1❤01属(10年11考)[课本回扣](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______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_______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______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______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______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______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撰写(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连,跟着[高考链接](1)(2016·上海市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晋书·羊祜传》)属:撰写(2)(2014·山东省卷)属鼎治,鼎论如法(《詹鼎传》)属:交付(3)(2014·福建省卷)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张祖传》)属:交付(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自幼好学,善属文(《旧唐书·于休烈传》)属:撰写(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少聪敏好学,善属文(《旧唐书·李揆传》)属:撰写(6)(2012·全国新课标卷)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宋史·萧燧传》)属:托付(7)(2010·江西省卷)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临川文集》)属:连接(8)(2010·福建省卷)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周维城传》)属:撰写(9)(2009·江苏省卷)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书沈通明事》)属:托付(10)(2008·重庆市卷)公曰:“以属狱。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分类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分类整理在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中,实词的分类整理能够帮助考生进行高效复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分类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时间实词分类(1)表瞬间、一会、不久: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以后: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尝,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一)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1、单音节词语俄:顷刻、片刻,一会儿。
《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姑:暂且,姑且。
《勾践灭吴》“请姑无庸战。
”且:暂时。
《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聊:姑且、暂且。
《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旋:不久,一会儿。
《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寻:不久。
《虎丘记》“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暂:暂时。
《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2、双音节词语刹那:一念之间,一瞬间。
白居易《和梦游春》“愁恨憎衹长,欢荣刹那促。
”俄而、俄顷:不久、顷刻,一会儿。
《咏雪》“俄而雪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
《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既而:不久。
《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顷之:不久,一会儿。
《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顷刻:一会儿。
《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霎时:转眼工夫。
《长亭送别》“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斯须:片刻,一会儿工夫。
《促织》“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少间:一会儿。
《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少顷:一会儿。
《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少时:一会儿,不久。
《狼》“少时,一狼径去”食顷:一顿饭工夫。
《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弹指:比喻时间暂短。
司空图《偶书》“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未几:不久,一会儿。
《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重磅——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七).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七)1【顾】理睬。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 2011 四川卷,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采分点: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
)2【管】钥匙。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乖】背离。
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
(2011 辽宁卷,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
)4【归】①出嫁。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2010 江苏卷,谢氏生于一个富贵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②通“馈,”赠送。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5【规】①谋求。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 2009 重庆卷,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6【贵】① 重视,崇尚。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仲长统,人名)过干(高干,人名),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 2007 上海卷,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投奔依附他。
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
)7【耗】①消息,音信。
长天苍苍,信耗莫通。
8【曷】疑问代词,何,什么,怎么,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9【盍】①何。
②兼词,何不。
例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例2、盍趣降?(2010 宁夏海南卷)例 3、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 ? (2006 广东卷,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10【恨】①遗憾。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重磅——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十)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1【羸】瘦弱。
2【累】①连续,接连。
例1、连篇累牍。
例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2005福建卷,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
)例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②屡次,多次。
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例6、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06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③托付。
小女已累先生。
(《聊斋》)④忧患,祸害。
⑤牵连。
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大都。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②像,类似。
佛印绝类弥勒。
③事例,条例。
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
例2、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④善。
余恐德之不善,兹(此)故不言。
(《国语》)4【离】①遭受。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2011湖北卷,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5【罹】①遭受。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上海春招,天灾流行,百姓自然会遭受到祸害,与我有何关系呢?)②忧患,苦难,名词。
我生之后,遭此百罹。
6【莅】①本义:视,走到近处察看。
宿眂涤濯,莅玉鬯。
(《周礼·春官》) 引申为“到,来”。
例1、方叔莅止,其车三千。
(《诗·小雅·采芑》)例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
(《庄子·在宥》)例3、莅任,官吏上任。
②统治。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③执掌,主管。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
(《韩非子·喻老》莅政,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辱骂。
8【敛】①退缩,收缩。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2011新课标卷,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编

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编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
可以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18个高考要求的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编1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1-10)2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11-20)3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21-30)4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31-40)5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41-50)6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51-60)7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61-70)8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71-80)9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81-90)10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91-100)11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101-110)12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总:(111-120) 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汇编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文言知识、文学知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
1【督】①从目,叔声。察看督促,监督。督责(督察处罚);督导(勉励);督御(监
督治理);督统(监督统率,率领);督视(监视);督趱zǎn (督催赶行。趱:加快);
督劝(督促劝勉);督切(督促,督责)。②率领,统率,指挥。旋见一白囚督印度
卒约百人。亮使 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③责备。闻大王有意
督过之,脱身独去。
2【毒】①憎恨,怨恨,痛恨。予毒之乎?(恶、疾、病) ②危害,毒害。孰知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独】①岂,难道。相如虽驽,而独畏廉将军哉? ②只,仅。非独贤者有是
心。③偏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强”也
有此义。)
4【笃】①重,沉重。则刘病日笃。②深厚,忠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③坚
定。明辨之,笃行之。
5【堵】①墙。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
贱乎?(2006四川卷,“堵”的意思是“墙”,“环堵”比喻院子很小,处于贫困
境地。)
6【杜】①堵,堵塞。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②制止,断绝。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
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2008全国I卷,国家目前艰难
已经到了极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
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
野心。)
7【遁】逃跑,逃离。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②隐蔽,隐藏。遁隐。
8【顿】①叩,磕。顿首。②踏,跺。顿足。
③抖动,整顿。顿网探渊。(整顿好鱼网,到深水中去捕鱼。)
④倒下。顿仆坐上。(仆,倒下。)
⑤困顿,疲敝。
⑥停留,屯驻,驻守。例1、就善水草顿舍。(《史记·李将军列传》) 例2、
周盘龙……随太祖顿新亭。(跟随太祖驻守新亭。)
⑦由“停顿”引申为“停宿的地方,住宿”。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
兴。(《明史海瑞转》)
⑧坏,废坏。兵甲顿,士民病。(兵甲,指武器。)
⑨立刻,马上。沉疴顿愈。例2、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训
俭示康》)
9【多】①称赞,赞美。例1、故传天下不足多也。
例2、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全国
Ⅰ卷,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
赞赏他。)
例3、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2007上海卷,仲长统对高幹说:“您有雄伟
的志向却没有雄才,爱好士却不会选择人,这是您应该注意的。”高幹一向自觉
不错,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仲长统于是离去。)
②常常,往往。例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例2、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
士,士多归附。(2007上海卷,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
投奔依附他。)
③只,仅仅。
练习:1、上多足下,故赦足下。(皇上称赞您,所以赦免了您。)
2、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吕后
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只
有我们这些人参与了,赵王确实不知。”官吏审讯,严刑鞭打几千下……吕后几
次说张敖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不会有这种事,皇上愤怒地说:“若是让张敖占
据了天下,岂不要轻视你的女儿了吗!”)
10【夺】①强制。明年春,崔立变。群小请为立功德碑。……奕辈不能夺。(哈
三中2010高三10月考)②强行改变。例1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例2虽自谓贲、
育,亦不能夺之矣。(2011江西卷, 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
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③耽误,丧失。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④罢免。夺
官。(其余略)
11【堕】毁坏。堕坏城郭(旧城墙)。
12【俄】①顷刻,一会儿。俄有武夫出没波间。②突然,忽然。俄见小虫跃起……
直龁敌领。③俄顷,俄而,不久,一会儿。 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而百千人大呼。
(《口技》)
13【恶】①丑,丑陋。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②坏,不好。岁恶不入,请
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③憎恶,讨厌,不喜欢。④哪里,怎么。例1、彼
且恶乎待哉? 例2、“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2008
山东卷,“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弟弟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单薄,
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⑤叹词。恶,是何言也!(《孟子》)
14【而】如果。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全国I卷,
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
的过失。)
15【尔】①第二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这,这样;那,那样。例1、君尔妾亦然。例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③词尾助词,相当于“然”,可译为“的、地、着”。例1、呼尔而与之。例2、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④语气词,通“耳”,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无他,但手熟尔。
⑤语气词,表示肯定。非死则徙尔。⑥通“迩”,近,浅近。
16【迩】①,近。迩年。既而敌行益迩。(《冯婉贞》)②亲近,接近。公正则
不迩谗邪。(同“狎”)③浅近。举类迩而见义远。(举类,用类似的事物举例)
17【饵】给……吃。(同“食、啖”)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
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2008
山东卷,牛氏性情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看待。叫他吃最差的饭菜,
却要他每天砍一担柴。张讷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她鞭打或责骂,简直叫人难以忍受。
对自己的孩子张诚,她百般疼爱,总是把好吃的东西悄悄地给他吃,还送他到私
塾读书。)
18【发】【依据搭配法解词】①兴起。舜发于畎田之中。 ②发作,抒发。怀怒
未发,休祲[jìn] (不祥之气,妖氛)降于天。
③打开。例1、涂有饿孚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发图 例2、可晨驰至富
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05重庆卷,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
田契还给它的主人。重点词语:驰,骑马奔跑或直奔;发,打开;券,田契。)
④挖出。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
.
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2010天津卷,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一百
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到了陀汗国有叛军反叛时,将挖掘出来用
作军饷,结果一天夜里,被海潮所淹没。)
⑤动手,起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⑥传扬。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2002上海卷,(我)大概将
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重点词:“盖”“焉”“何以”“发”)
19【伐】①功劳,功业。此五霸之伐也。②夸耀,自夸。例1、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
例2、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2004天津卷,
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
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20【蕃】【依据搭配法解词】①茂盛。五谷蕃熟,穰穰满家。②多。且硕茂,蚤
实以蕃。(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③繁殖,滋生。五谷蕃息。
21【繁】①茂盛。佳木秀而繁阴。②多。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2【泛】①漂浮,漂行。泛舟。 ②倾覆,覆没。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23【犯】①冒着,顶着。例1、触风雨,犯寒暑。(同“被、乘”)例2、
24【方】①比,相比。例1、此人可方比干。例2、董槐……论事慷慨,自方诸
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2006江苏卷,董槐……谈论
时事慷慨激昂,常自比为诸葛亮、周瑜。父亲董永对他要求很严格,听到他自比
诸葛亮、周瑜的事后,非常生气……)例3、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2011浙江
卷)
②正直。例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例2、(韩)休直方
不务进趋。(2008天津卷,韩休做人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
③道理,礼仪。例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例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论语·侍坐》)
④介词,当,在。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⑤副词,才,刚刚。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
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⑥副词,正,正在。见有人方引婴欲投之江中。
⑦副词,将要,就要。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⑧四周,周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25【访】①询问。(同“质、谢”)例1、穆公访诸蹇叔。
例2、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
士财力交殚。(2007重庆卷,臣在途中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赋税
重叠。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
②拜访,看望。径造庐访成。(《促织》)
③寻访,寻求。须行即骑访名山。访风景于崇阿。
④查访,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