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对于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实际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
2.准备一些非轴对称图形,作为对比。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正式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找出它的所有轴对称线,并判断这些轴对称线是否符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现象可以用轴对称图形来解释?让学生举例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5.3.3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图形的性质。
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图形的对称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图片,如剪纸、对称图形等。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如剪纸、对称图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解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存在一条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现象,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轴对称现象,逐步引入并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理解对称轴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现象,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具体图形的对称轴,最后进行总结和拓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剪纸、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些实例中的对称现象,从而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展示一些动画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同时,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出该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理解。
最新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导学案
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准备活动:准备一个三角形、一张画好一条线段的纸张教学过程: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提问: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探索练习: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
把角A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交点为E。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只是角的一部分。
注意角的概念。
问题2: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说明你的理由,在角平分线上在另找一点试一试。
是否也有同样的发现?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如图,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
求证:OE=OD。
巩固练习: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O⊥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点D到AB的距离为5cm,则CD=_____cm.内容二: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做一做:按下面步骤做:1、用准备的线段AB,对折AB,使得点A、B重合,折痕与AB 的交点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
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CO与AB 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AO与OB相等吗?CA与CB 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你又有什么发现?得到下面的结论:(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特征, 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 通过学生的操作与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1.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线段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情境导入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三)合作探究问题1: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等腰三角形吗? 【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腰腰底角底角顶角问题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所在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问题3:你知道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思考的.(1)沿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将三角形对折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 (2)你能用说理的方法进一步证实你的发现吗? 已知:ΔABC 中,AB=AC ,M 是BC 的中点,连结AM. (1)∠B 与∠C 相等吗?为什么? (2)AM 平分∠BA C 吗?为什么? (3)AM 与BC 的位置关系怎样?为什么?MCBA解:(1)在ΔABM 和ΔACM 中,C B SSS ACM ABM CM BM AM AM AC AB ∠=∠→∆≅∆→⎪⎩⎪⎨⎧===)(. (2)→∠=∠→∆≅∆CAM BAM ACM ABM AM 平分∠BACBC AM AMB AMC AMB AMC AMB ACM ABM ⊥→︒=∠→⎭⎬⎫︒=∠+∠∠=∠→∆≅∆90180.综上所述,等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问题4:(1)你知道等边三角形吗?什么叫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3)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议一议】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的角相等.”(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的边相等吗?通过折纸或测量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的边相等(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由此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四)应用新知例1 如图,在△ 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主要包括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对称轴的判定和性质运用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4.练习法:设计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实际问题的案例;2.练习题: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PPT展示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刚才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见解。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安排上,从简单的线段、角到复杂的图形,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操作和观察有较高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活动教学: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剪贴、折叠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3.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纸质材料,如纸片、剪刀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3.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剪纸、折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不能找出一个对称轴,使得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呈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剪贴、折叠等,尝试找出对称轴,判断和验证图形的轴对称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教案3
图5-3-78
例2如图5-3-78,AD平分∠BAC,DE⊥AC,DF⊥AB,说明:△DEC≌△DFB.
解:因为AD平分∠BAC,DE⊥AC,DF⊥AB,
所以DE=DF.
又因为在△DEC与△DFB中,
∠DEC=∠DFB,DE=DF,∠EDC=∠FDB,
所以△DEC≌△DFB.
强化训练,进一步掌握知识.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1.课本P126随堂练习.
2.课本P127习题5.5T1,T2,T3.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课堂总结】
教师: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主动起立回答)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
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说明线段相等可考虑哪几种方法?
图5-3-77
变式 如图5-3-77,已知在△ABC中,∠C=90°,AD平分∠CAB,且BC=8,BD=5,求点D到AB的距离.
解:如图5-3-77,过点D作DE⊥AB于点E.
因为AD平分∠CAB,CD⊥AC,DE⊥AB,所以CD=DE,
所以DE=BC-BD=3,即点D到AB的距离是3.
此例的设计较为简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三】 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对这种可以折叠的角可以用折叠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对不能折叠的角应怎样得到其角平分线呢?
下面我们探究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图5-3-74
已知:如图5-3-74,∠AOB.
求作:射线OC,使∠AOC=∠BOC.
作法:
(1)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2.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3.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不同的情境中,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共性,学会学习;2.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角平分线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对性质的理解及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应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三角板,练习本;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牢固而扎实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尤其是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的分类,对于解决有关计算中多值问题大有助益,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实际上也是它的一个有用性质,无论是在计算还是证明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新课(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吗?(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4)沿对称轴对折,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合作交流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吗?拿出你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折折看,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可能在回答此问题时表现出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从分析等腰三角形特点的基础上直接想象出它的对称轴,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借助折叠等活动寻找出对称轴,现象:(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举例解释:
-难点1: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称轴和对称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难点2:教授学生在寻找对称轴和对称点时,可以采用分解图形、逐步寻找的方法,如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线段、角等),逐一寻找对称轴和对称点。
-重点2:教授学生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轴对称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重点3: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识别轴对称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尤其是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关系。
(2)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对称轴和对称点,学会分解图形,突破寻找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轴对称图形是指可以沿某条直线折叠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被称为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个案例,了解轴对称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探索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轴对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和寻找对称轴、对称点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是本册书的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称轴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且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安排上,首先是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然后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首先会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根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称轴的定义,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轴对称图形示例。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轴对称图形。
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4.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课堂评价:1. 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如圆、立方体等。
2. 介绍轴对称图形在数学、艺术、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九、课后服务:1. 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轴对称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对称性,对对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观察、操作、归纳和推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和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2.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利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剪纸、图片等;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美丽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时,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三) (新版)北师大版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三)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对轴对称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有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要求,因此本节通过多次操作实践的研究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角的轴对称性和角平分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对于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从折叠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轴对称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自主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本节的具体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
2. 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相应的问题.能力目标:1.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
2.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情感目标:1.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角平分线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2.在探讨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动手操作,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第四环节:巩固基础,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对称性,对对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寻找对称轴的方法和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体验轴对称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便于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2.准备一些实际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一、学习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二、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学习难点: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都是源于它们的轴对称.(一)预习准备(1)预习书121~122页.思考: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预习作业:△ABC中,AB=AC.(1)若∠A=50°,则∠B=______°,∠C=______°;(2)若∠B=45°,则∠A=______°,∠C=______°;(3)若∠C=60°,则∠A=______°,∠B=______°;(4)若∠A=∠B,则∠A=______°,∠C=______°.(二)学习过程: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_______图形.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重合(也称“_______”),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4、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也叫做_______三角形.5、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_______.例1、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一边长是6cm,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是__________.变式练习.(1)在△ABC中,若BC=AC,∠A=58°,则∠C=_____,∠B=________.(2)等边三角形的两条中线相交所成的钝角度数是_______.例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BAC和∠ADC 的度数.变式练习:如图,P 、Q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 ,则∠BAC=_______.拓展: 1.如图,∠ABC 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F ,过F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 求证:BD+EC=DE .2.如图,点D 在AC 上,点E 在AB 上,且A B=AC ,BC=BD ,AD=DE=BE ,求∠A 的度数.回顾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2)三线合一. AB CD。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达到让学生对简单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角是轴对称图形2、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及作图【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1、如图(1)所示,在ABC ∆中,AC 边的中垂线交BC 于点D ,垂足为E ,则相等的线段有 ,相等的角有 .2、如图(2),在ABC Rt ∆中,090=∠ABC ,030=∠B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则图中等于060的角有 个,分别是: .3、如图(3),在ABC ∆中,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N ,则=∠NBC . 4、角平分线是指:. 【新知探究】 探究一 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⑴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 ,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⑵在折痕上任取一点M ;⑶过点M 折OA 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MD ,其中,点D 是折痕与0A 边的交点,即垂足. ⑷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 边的交点为E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E D C B A 图(1) 300D E B C A 图(2) 500BC NA 图(3)2角的对称轴是什么?请阅读课本P1272.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在图(4)中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是如何找到角的对称轴的? .3、归纳结论:角是 图形, 是角的一条对称轴. 探究二角平分线的性质4、课本P127“做一做”(1)如图(5),将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折痕就是AOB ∠的平分线;(2)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C,分别过点C 且与AOB ∠ 的两边垂直的线(这一步如何折?),垂足分别为点D 和点E ,将AOB ∠再次对折,线段CD 和 CE 能重合吗? 答: (“能”或“不能”)重合.理由是: (3)改变点C 的位置,线段CD 和CE 还相等吗? 5.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 . 几何语言:如图(6) BOM AOM ∠=∠,AO CD ⊥,OB CE ⊥ ∴ = . 探究三用尺规作角平分线 6、课本P126 例 2:利用尺规,作AOB ∠的平分线(图7) 已知:AOB ∠. 求作:射线OC,使AOC ∠=BOC ∠. 作法:1.在 和 上分别截取 、 ,使 = .2.分别以 和 为圆心,以 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内交于点 . 3、作 . 就是AOB ∠平分线.为什么第6题这样就能作出角的平分呢?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知识梳理】角是 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二、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内容: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能找出对称轴吗?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鼓励他们重新观察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活动内容: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吗?拿出你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把纸片折折看,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1. 思考(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出对称轴。
(2)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3)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呢?(4)沿对称轴折叠,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2.归纳(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 =∠C(3 )∠BAD=∠CAD,AD为顶角的平分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5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推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证明 :因为AD 是角平分线,在ΔABD 和ΔACD 中,因为AB=AC, ∠BAD= ∠CAD,AD=AD所以 ΔABD ≌ ΔACD所以BD=CD, ∠ADB=∠ ADC=90˚所以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第四环节 知识延伸1.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有几条对称轴?2. 你能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哪些特征? 第五环节 知识逆用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与同伴交流。
1. 折纸: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沿对角线折叠,再沿折痕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学习难点: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都是源于它们的轴对称.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21~122页.
思考: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预习作业:
△ABC中,AB=AC.
(1)若∠A=50°,则∠B=______°,∠C=______°;
(2)若∠B=45°,则∠A=______°,∠C=______°;
(3)若∠C=60°,则∠A=______°,∠B=______°;
(4)若∠A=∠B,则∠A=______°,∠C=______°.
(二)学习过程:
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_______图形.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重合(也称“_______”),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
4、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也叫做_______三角形.
5、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_______.
例1、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
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一边长是6cm,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是__________.
变式练习.
(1)在△ABC中,若BC=AC,∠A=58°,则∠C=_____,∠B=________.
(2)等边三角形的两条中线相交所成的钝角度数是_______.
例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BAC和∠ADC 的度数.
变式练习:如图,P 、Q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 ,则∠BAC=_______.
拓展: 1.如图,∠ABC 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F ,过F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 求证:BD+EC=DE .
2.如图,点D 在AC 上,点E 在AB 上,且A B=AC ,BC=BD ,AD=DE=BE ,求∠A 的度数.
回顾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
(2)三线合一.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