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现状及抉择
中国货币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货币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文章简要说明了我国货币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运行中存在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并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货币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并不能从较为专业的角度解读我国的货币市场,仅作为一位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新生的视角,如有专业知识上的勘误,敬请谅解。
关键字:货币市场银行同业拆放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债券市场正文货币市场是资金短期筹集和短期运用的场所,其功能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期限短、流动性强、信用度高的资金筹集和运用工具,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都是货币市场的参与者。
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头寸管理,企业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筹集短期资金,中央银行的职责是调控市场并藉此调控宏观经济,政府参与货币市场的目的是调节短期收支并配合中央银行的调控意图。
因此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结金融机构的主要纽带。
一.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1.银行同业拆放市场2007年1月4日开始,作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来培育的Shibor正式运行。
Shibor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其为单利、无担保和批发性利率。
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 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
Shibor运行至今已4 年,在管理部门和市场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
表格 1 Shibor2021年11月数据日期O/N 1W 2W 1M 3M 6M 9M 1Y 2021/11/1 2.0300 2.1680 2.1580 2.3980 2.4490 2.5370 2.6710 2.7830 2021/11/2 2.1260 2.1850 2.2050 2.3940 2.4500 2.5390 2.6730 2.7830 2021/11/3 2.0000 2.1370 2.1860 2.3970 2.4520 2.5410 2.6750 2.7840 2021/11/4 1.8860 2.1320 2.1460 2.3970 2.4510 2.5420 2.6750 2.7840 2021/11/5 1.8870 2.1290 2.2130 2.3980 2.4510 2.5420 2.6730 2.7800 2021/11/8 1.8970 2.1210 2.1670 2.3960 2.4520 2.5460 2.6730 2.7790 2021/11/9 2.1370 2.1910 2.2270 2.3990 2.4540 2.5500 2.6730 2.7740 2021/11/10 1.8330 2.1420 2.2010 2.3980 2.4540 2.5510 2.6730 2.7690 2021/11/11 1.8810 2.1130 2.1440 2.3980 2.4540 2.5540 2.6730 2.7680 2021/11/12 1.8560 2.1240 2.0930 2.3820 2.4540 2.5560 2.6730 2.7670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短期的隔夜利率变化幅度较大,其他的利率品种一直都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与问题论文报告:标题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方式的调节,影响实体经济领域运行的一种机制。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市场利率的方式,来实现对整体经济的调控。
市场利率又包括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以及SWAP利率等不同的形式。
调节市场利率的具体方式包括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定向降准、定向借贷、LPR等。
标题2: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主要是呈现出“稳中有调”的特点。
其中“稳”主要是指通过直接调节市场利率的方式,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持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而“调”则是通过引导资金投向特定领域和行业,促进其发展,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标题3: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导链条过长,影响效果难以持续(2)货币政策难以准确定位(3)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标题4:分析问题原因(1)传导链条过长:传导链条过长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金融机构往往更注重自身收益,而对于真正的实体经济项目并不完全了解,从而失去了在投放资金时对其质量和风险的准确把控。
(2)货币政策难以准确定位:货币政策难以准确定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发展阶段以及经济主体性质的多样性。
这导致了货币政策的手段单一,难以适应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阶段的需求。
(3)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其中一些重要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
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有效。
标题5: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2)加强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3)增加货币政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优化整个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5)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引进国际化的优秀经验和落地行之有效的机制案例:1. 2015年,我国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以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缓解债务融资压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货币政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变。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功,并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所以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重点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标准的影响。
在1978年,中国签署了IMF协议,并参与到全球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在这个时代,货币政策更多地聚焦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地跟随全球市场的变化。
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货币政策也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对货币政策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银行业也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际市场越来越敏感。
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变革,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资源分配和市场规律的遵循。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市场化启动期在市场化启动期,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初期。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稳定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采取了差别化利率的政策,同时还大量引进外资,推进国际化发展。
(二)金融市场化时期在1986年,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第一所股份制银行,国内金融市场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基础任务是稳定市场,并实现金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还采用了隔夜保证金的做法,来遏制激进投资的炒作现象。
(三)改革开放后的基准利率百度网首页新闻h2016年10月24日火车头新闻-北京关键词: 政府,基准利率,货币政策10月24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全面下调25个基点。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地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约束。
总体来讲,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失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三大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较高,但其实际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
(二)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1、货币市场。
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或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政策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
2、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长期没有退出机制,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种类不多使公开市场缺乏载体,另一方面交易不旺,以调控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严重阻碍了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1、商业银行的垄断性。
2、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
3、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
4、商业银行发展意识不强,倾向于减少或收回贷款。
(四)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1、企业方面。
一方面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物价下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面向市场的研发、营销和管理机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盈利条件和偿债条件都难以满足贷款条件。
2、居民个人方面。
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预期支出上升。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中国货币政策是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20 07年第 5 期 总第 15 2 期
・
中国农 业银 行武汉 培训学 院学报
J u a fAB u a riigC l g o r lo ' C W h n T ann ol e n e
N .5 S p 0 7 o e .2 0 Sr l .15 ei a N0 2
[ 收稿 E期 ]0 7 l 8 l 1 t 2o - 0 - 0
一
根据货 币供给 量 ( 2 、 济增 长 和物价 之间 的关 M )经 系将 我国货 币政策划分为三个 阶段 : 在第 一阶段( 99—18 ) 国家 处于高度集 中统 一 17 94 , 计划经济模式 下 , 币 和银行 的作 用被 削弱 了, 货 它们 只 不过是计划经济的附属物 , 没有名符 其实 的中央银行 和 货币政策。因此 , 此阶段的各项经济 指标处于计划 体制 之下 , 价格 的制定 , 币投放 量 以及经 济 的增 长完全 由 货 政府控制 , 币政策 的作用无法充分表现出来。 货 第二 阶段 (9 5—19 ) 中央银行奉行 的是 发展经 18 95 , 济为 主的货 币 政策 , 币值 的稳 定 被放 在 一个 次要 的位 置 。在此阶段 , 国经 历 了最严 重的通 货膨胀 , 遭受 我 除 国际制裁的18 、 9 991 0年物价在低水平运行外, 9 其余年 份均在高位运行 , 其中在 1 4 , 9 年 通胀率达到 了 2 .% 9 17 的高值 , 这固然有深化价格 体制改革造成 的隐形通胀 的 公 开化的原 因 , 但是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 策起 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除 18 — 99 96 18 年价格体制由双轨制向市场定 价造成 的通货膨胀 引起 的 M 增长 率 的居 高不下外 , 1 在 19 9 2年 , 在通货膨胀 由上年 的 2 9 . %上涨为 54 .%后 , 中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及功能的重塑已经成为当前货币市场研究中的热点,而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涉及货币价格的调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和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等。
本文尝试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我国存在的货币市场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消除货币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一、货币价格的调节货币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市场效应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比较落后,政府的调控措施相对缺乏,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对货币价格的调节影响比较大。
例如,中国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因坚持汇率的稳定性,导致中国货币价格的调节受限,进而导致资本外流。
此外,全球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货币价格的调节。
二、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指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参与者在相互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中产生的风险。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体制刚性,货币市场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了大量抬升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状况。
在此情况下,如果市场上没有有效的制度性管控措施,那么整个货币市场将会陷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泥沼。
三、最佳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调控经济循环和货币价格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投放政策和市场化政策等。
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四、我国货币市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就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是由于市场发展滞后,政府调控措施不够完善,市场监管权力不够强大等方面所引发的。
此外,由于市场制度缺乏正确的解释和统一的标准,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从而造成了货币市场的不稳定。
五、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消除的建议与对策(1)政府应将货币政策法规作为重要的调节政策,健全货币市场的体制框架,明确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
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变化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本国经济,也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三方面探讨中国会币政策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分别是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全球经济的变化以及中国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一系列手段,调整经济运行状况,维持货币体系的稳定。
此外,央行还加强了金融监管,遏制了金融风险,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这一系列措施为中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去库存等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货币调控过于紧缩可能导致投资下降,消费走低,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央行必须平衡利益,随时监测市场信号,采取适当手段以调整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
二、全球经济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直在发生变化。
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速持续加快,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世界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例如,全球化面临挑战,部分国家呼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变化。
同时,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例如地缘政治风险、环境问题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挑战。
这些因素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愈加明显。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本国经济面貌,同时也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例如,中国成为全球消费市场巨头,促进了国际贸易,并引领了全球消费文化的变革。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加速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这些变化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结论总之,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中国加强货币政策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供 应 量 M1同 比 增 幅 达 到 3 .% , 广 义 货 24 币 供 应 量 M2增 幅 达 到 2 .% 为 1 77 5年 来
理 难 度 增 加 , 机 发 生 之 前 就 已 经 逐 步 暴 危
露 出 来 的 增 长 方 式 和 经 济 结 构 失 衡 问 题 不 但 没 有 得 到 解 决 . 而 有 随 着 扩 张 型 政 反 策 的效 果 愈 演 愈 烈 之 势 。
பைடு நூலகம்
达 到价格 发现 、 风险规 避 的 目的 , 中部粮 食生 产 以及 更 多商 品 为 的 产 生 提 供 服 务 。 五 , 极 发 展 避 险 类 市 场 , 中 部 经 济 发 展 保 第 积 为
商 业 银 行 发 行 次 级 债 , 中部 地 区 地 方 商 业 银 行 建 立 起 有 效 的 资 为
积极 利用 多元 化 的金融 产业 主 体培 育 出适应 中部发 展 的多 元化 经济产业 主体 . 而实 现多 类型 、 层 次金 融资 源配 置 。首先 . 从 多 充
分 利 用 已 经 相 对 完 善 的 国有 及 大 型 商 业 银 行 。 于 各 国 有 银 行 及 南
现 ; 果 不 作 调 整 , 币投 放 必 然泛 滥 , 如 货
关 键 词 : 融 危 机 ; 币政 策 ; 策 金 货 对
全 球金 融危机 爆 发 以来 . 提 振 我 国 为
曲折 的 过 程 . 需 不 足 的 局 面 及 影 响 还 在 外 持 续 : 国 内 经 济 看 , 济 回 升 的 基 础 还 从 经
我 国 现 行 货 币 政 策 存 在 的 JI 与 x 策 '题  ̄ - - 3 -
口 郑 燕 冰
摘 要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以来 .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经 历 了 一 个 从 从 紧 到 宽 松 的 突 变 。但 目 前 的 货 币 政 策 不 但 无 法 解 决 危 机 之 前 就 已 逐 步 暴 露 出 来 的 增 长 方 式 和 经 济 结 构 失 衡 问 题 . 而 使 问 题 反 更 加 恶 化 。笔 者 试 图 从 分 析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存 在 问 题 入 手 , 合 分 析 当 前 的 国 际 综 国 内 经 济 金 融 形 势 。 出 短 中 长 期 相 结 提 合 的 货 币 政 策 建 议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始 完 善 ,从 历 史 来 看 ,我 货 币政 策
陈 思 超 兰 州 商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O 2 0 0 3
【 章摘 要 】
本文对有 关货 币政 策操作 的基本规 则理 论 进 行 了概 述 。通过 对我 国 货 币政 策操 作 实 践 的历 史 回顾 , 简要 分析 了 当 前我 国货 币政 策操作规 则的缺陷 ,最后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对 当前我 国贷 币政 策操 作 规 则 选 择 的 若 干 建 议 。
【 键词 】 关 货 币政 策 ; 机抉 择 ; 胀 目标 制 相 通
一
、
货 币 政 策操 作 的 基本 规 则 概述
货 币 政 策 规 则 , 是 指 一 国 指 导货 币 供 给 的规 则 、惯 例 和态 度 的一 种 体 系 。 通 常 来 看 , 各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的 货 币 政 策 规范 存在 过三种 类型 : l 、规则 型 ,指货 币政策基 本上 是 自 动 的 ,很 少 需 要 央 行 进 行 宏 观 经 济 分 析 或 价 值 判 断 ,就 是 央 行 在 制 定 和 实 施 货 币政 策时 ,事先 确定 并据 以操作 政策 工 具的程 序或原 则 。规 则性 的货 币政策 操 作规 则主要 有货 币数量 规 则和泰 勒规 则 两种 。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认 为 ,物 价 波 动 和 经 济 活 动 是 由货 币 供 应 变 动 引 起 的 。 要 使 物 价 稳 定 ,货 币 当 局 要 做 的就 是 根 据 经 济 增 长 率 和 通 货 膨 胀 率 建 立 一 个 稳 定 的 货 币 存 量 增 长 率 , 任 何 情 况 下 均 保 持 这 目标 增 长 率 。 该 规 则 目标 明 确 , 简 单 易 懂 ,且 政 策 信 息 传 递 透 明 , 可 形 成 稳 定 可 靠 的 公 众 预 期 , 不 会 导致 过 高 的 通 胀 率 ,且 利 率 也 可 小 幅 自由 调 整 。然 而 , 该 规 则 有 用 的 前 提 条 件 是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稳 定 和 货 币供 给 完 全 由 央 行 控 制 。 随 着 全球 金融 创 新和 股 票 市场 的 快速 发 展 ,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越 来 越 不 稳 定 ,各 国 央 行 也 越 来 越 难 以 控 制 货 币 供 应 量 , 这 种 “ 一 规 则 ” 也 就 难 以 胜 任 调 节 经 济 运 单 行 的重任 。 当货 币供 给 量指 标不 能有 效显 示有 关 经济 发展 和 物 价压 力 方 丽 的变 化 时 , 以 利 率 作 为 实 施 宏 观 调 控 主 要 手 段 的 泰 勒规 则诞生 。泰 勒规 则一 种短 期利 率调 整 的 规 则 。 泰 勒 认 为 ,保 持 实 际 短 期 利 率 稳 定 和 中 性 政 策 立 场 , 当 产 出 缺 口为 正 ( ) 通 胀 缺 口超 过 ( 于 ) 目标 值 负 和 低 时 , 提 高 ( 低 )实 际 利 率 。因 为 利 率 应 降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1. 通胀压力和缺乏灵活性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胀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去了一部分效力。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摩擦,货币政策的执行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增加灵活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应对通胀压力。
建议一:采用目标型货币政策目标型货币政策是一种根据经济状况设定明确目标的政策方式。
通过设定通胀目标或价格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这种政策框架能够提高市场的预期管理,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建议二: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可以达到更好的经济调节效果。
特别是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财政政策应该及时调整,避免过度刺激经济,造成资产泡沫等问题。
2. 资本流动风险和金融稳定脆弱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资本流动的加剧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重视资本流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
建议三: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为了应对资本流动的波动和可能的金融风险,应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
这意味着对投资者资本流动进行合理的限制,并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建议四: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播。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的内容。
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展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的内容。
但由于我国国情,一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还具有其他一些目标约束,如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
深人分析当前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展的独特性分析1.总量方面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短期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在总量方面的矛盾,迫切需要突破的是在总量方面面临的制约。
短期内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当中直接反映经济总量与福利关系的目标更为重要。
我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避免出现大量的失业。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需的迅速消退使依靠国外市场需求获得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难以持续。
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投资依然是内需增加的主要支撑。
在当前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的情况下,投资不谨慎可能会加重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
2.结构方面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尽管短期内解决总量问题的迫切性更大,但我国经济当中的结构性问题也已十分严重。
在我们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最突出的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某些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主要不是商业上的考虑,而是社会效益和就业方面的考虑。
由于存在就业压力,不合理的产能暂时还难以全部淘汰。
不改变我国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调整就难以完全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
3.外部因素方面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平稳合理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综合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短期内未必构成最严重的问题;但贸易条件恶化的中长期趋势并未根本扭转。
我国的货币政策评价
我国的货币政策评价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框架、重要措施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
首先,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框架基本合理。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在完善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央行将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同时,我国还注重保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其次,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央行通过调整这些工具,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采取了及时、灵活的措施。
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信贷投放存在相对歧视性,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相对较弱。
其次,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防范能力较弱。
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增加金融风险。
此外,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过度宽松可能导致通胀压力上升,过度紧缩则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为了改进我国的货币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发展。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强金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性。
其次,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增加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度,减少误导性信息的传递,提高市场参与者对货币政策的认同感。
此外,还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布相关数据,提高政策透明度。
总之,我国的货币政策在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精准度和透明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效果,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摘要:据央行5月6日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一、2016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状况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出现积极的变化,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出口增速由降转升,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6.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
与此同时,2016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另外,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与上年12月基本持平,同比回落 1.26 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4612 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
二、2016年中国货币政策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加强预调微调,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央行的宏观调控的战略调整有如下几点: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来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加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和调节,注重维护短期利率平稳,适时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对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货币市场中,并不是没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一些合理的建议的实施,这些问题可能得到解决。
下文将简要讨论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面临的问题(1)资产规模小由于金融机构相对较少,我国货币市场总资产规模较小。
在世界上,我国仅是货币市场排名中的第十五位,在其他国家中不能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国际竞争产生不良影响。
(2)货币市场基础设施不太完整我国货币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太完整,还有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建立交易技术平台和国际结算体系,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这样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开性,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3)缺乏“有竞争的自由市场”目前,在中国货币市场,只有国家代表性的金融机构可以发债、借贷,而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国有企业或国家控制的经营单位。
这种垄断化的情况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资产配置不合理和金融风险增加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建议(1)扩大资产规模扩大我国货币市场整体规模,需要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增加交易量和交易流动性。
同时,需要增加入场舱口,扩大市场能力和范围。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平台建设、多元化金融产品等。
在提高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为了提高我国货币市场的基础设施,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交易技术平台和国际结算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透明度,并加快市场运行速度。
目的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3)发展“有竞争的自由市场”要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的“自由市场”,需建议几个步骤。
首先,可以发展SME板块,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途径,并可以发展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市场等,以提高市场竞争。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两者的相机抉择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如何协调和控制两种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相机抉择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位和目标。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其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社会公平等。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其目标通常包括控制通货膨胀、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
在经济低迷时期,可以采取财政政策的扩张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可以增加公共投资和减税等,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等,促进信贷扩张和投资增加。
这种相机抉择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复苏。
在经济过热时期,可以采取财政政策的收紧和货币政策的紧缩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形成。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等手段来降低总需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信贷政策等手段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
这种相机抉择有助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其次,要注重政策的协调配合,避免出现财政和货币
政策的“失衡”。
再次,要注重长期效应和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完善货币体系等,提高政策的传导效果和可持续性。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货币政策是经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货币政策也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货币政策的现状当前,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呈现出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主流。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和通缩风险加剧的压力,许多国家选择通过降低利率和放松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各国纷纷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
其次,负利率政策呈现多极化态势。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一种备受争议的新兴货币政策工具。
一些国家采取负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和提振通胀,但更多的国家对此持保守态度。
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权衡利率下限、金融稳定等因素,因此负利率政策的发展并不一致。
第三,数字货币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发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提高支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包容等,但也带来了监管风险和隐私安全等问题。
各国在数字货币发展上的态度和政策也不尽相同。
二、货币政策的未来趋势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将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首先,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灵活性。
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无法适应各种情况的需求。
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加注重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以更精确地把握经济形势,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其次,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货币政策的考量。
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货币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保障数字支付的安全性,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方向。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向着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转轨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从政府行为转向市场行为,市场化
程度不断加深。
国家开始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让市场自主
决定利率水平,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金融市场
进一步开放,鼓励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
2.独立性不断增强
过去,中国的货币政策总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但在
转轨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在实现政治独立性的同时,也加强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独立性。
这使得中国
能够更灵活地调节货币政策以应对各种经济风险。
3.稳健性成为主导
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转向中性和稳健,即遏制通货膨胀
的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过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稳健
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还可
以提高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4.强调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在转轨时期,中国政府强调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开展了大规模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货币政策的最新
动态和变化。
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提高内部人员对货币政
策的理解和宏观调控能力,使政策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实
际情况。
总的来说,在转轨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向着更加
市场化、独立、稳健、透明和公开的方向发展。
这种货币
政策的转变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力。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复苏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经济下行时期,中央银行需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推动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本文将就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水平来确定。
一般来说,在经济下行时,通货膨胀水平较低,甚至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这就需要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宽松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等,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方式来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促进信贷投放和经济活动的增加。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和外汇市场的波动。
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外汇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
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汇率,防止本国货币贬值对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的影响。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稳定国内经济的运行。
国际经济环境和外汇市场的波动都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需要巧妙把握。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经济下行时期,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投资需求减少,消费能力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受损,这就需要中央银行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便利的贷款条件来鼓励企业投资和消费,提高实体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8
FINANCE AND CAPITAL
中国货币政策现状及抉择
当前中国的资产价格状况以及经济增长形势没有足够的韧性去支撑央行持续加息, 货币政策的非独立性、多目标的相互掣肘问题凸显
□何德旭 张捷
基本形势
1. 从 2017 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 货币政策保持 “稳健中性” , 非典型 “加 息”确认宽松小周期近尾声。具体表 现为三个方面 : (1) 广 义 货 币(M2) 供 应 量 增 速 自 2016 年 10 月 后 连 续 5 个 月 回 落。截至 2017 年 3 月末,M2 余额为 159.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6%,比 2016 年同期低 2.8 个百分点。狭义货 币 (M1) 余额为 48.88 万亿元,同比增 长 18.8%,增速比 2016 年同期低 3.3 个百分点。M1 是M0加上企事业单位 活期存款,其增速自 2015 年 3 月起 一路攀升,2016 年 7 月后连续 6 个月 回落,2017 年 2 月有所攀升,3 月再 度回落。 (2)个人购房贷款占比回落,部 分表外融资项目负增长。截至 2017 年 3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11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4%,比 2016 年 同期低 2.3 个百分点。2017 年 1-3 月, 新增人民币贷款 4.2 万亿元,较 2016 年同期少增 4000 亿元。其中,住户 部门中长期贷款(以个人购房贷款为 主)增加 1.46 万亿元,占比 34.8%。 该 数 值 自 2016 年 初 的 19% 攀 升 至 同年 7 月份高点 103% 后明显回落。
金融与资本
079
严峻挑战
大致稳定。再以存款基准利率为例, 目前中、美一年期存款利率利差已经 缩 窄 到 50-75 个 基 点。 如 果 美 联 储 2017 年再加息 2 次,2018 年加息 2-4 次(目前海外主流预期是本轮加息至 2019 年) ,中美甚至会出现负利差。 当前中国的资产价格状况以及经济增 长形势又没有足够的韧性去支撑央行 持续加息,货币政策的非独立性、多 目标的相互掣肘问题凸显。这会在较 大程度上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和 政策工具的使用。 在外部紧缩压力以及金融去杠 杆、 抑制资产泡沫任务繁重的背景下, 央行折中性地两次上调了操作利率, 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出现倒挂, 表现为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和贷款基准 利率的倒挂、企业债券收益率和贷款 基准利率的倒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 放利率(Shibor)和贷款基准利率的 倒挂,从而带来套利、资源配置扭曲 等问题, 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FINANCE AND CAPITAL
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同意在 2017 年晚些时候开始缩减其 4.5 万亿 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2)欧洲央行显宽松淡出端倪, 紧缩效力大概为美联储的 40%。欧洲 央行上调了未来的通胀预期,同时, 删除了“使用所有可用工具”的表述, 没有进行续作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 (TLTRO)的讨论。欧洲央行紧缩同 样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施加 资金流出、汇率贬值的压力。国际金 融协会选取了 2010 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间 15 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海外组 合投资资金流与欧美日利率预期进行 回归分析,发现对新兴市场而言,欧 洲央行的影响力是美联储的 43%。根 据 IMF 的数据显示,对新兴市场的跨 境股票和债券投资中,美国投资者占 30% ; 在贷款领域,欧元区则是最大 的资本输出国。 当前“金融稳定”已经明确纳入 到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中,在以美联 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紧缩提速的背 景下,资金流出、汇率贬值是影响金 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给中国货币政 策的目标决策、工具操作等带来多重 影响。一般而言,汇率水平短期取决 于利差、中期取决于购买力平价、长 期则取决于巴萨效应。截至 2017 年 3 月末,中、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 别为 3.28% 和 2.4%,利差为 88 个基 点。中国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二者差 的两次最低点都是 56 个基点(2015 年 12 月和 2016 年 11 月) 。对应两次 低点,离岸人民币一年远期与即期汇 率差持续扩大,人民币对美元走软。 从经验来看,至少 70 个基点的 中美 10 年期国债利差才能保证汇率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第6期
2017 年 1-3 月, 新 增 社 会 融 资 规 模 为 6.93 万亿元,较 2016 年同期多增 3400 亿元。 其中,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同比分别 增 长 19.7%、24.9%、-18.7%, 合 计 占比 15.6%,较 2016 年同期低 0.2 个 百分点。 (3)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担当主力, 央行两度上调操作利率。2017 年 1-3 月,抵押补充贷款(PSL)新增 1632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
标掣肘,利差扭曲与倒挂限制利率工 具的使用。 (1) 美 联 储 加 息 进 程 提 速, 2017-2018 年可能会多次加息。2017 年 3 月 16 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 基金利率 25 个基点至 0.75%-1%,同 时将 2019 年底的预期由 2.875% 上调 至 3%。2016 年 12 月, 美 联 储 表 示 2017 年可能需要三次加息。然而,市 场对此将信将疑,2017 年首次加息的 时间点凿实了这一点。 在核心 PCE (个
人消费支出)指数已达 1.75% 的背景 下,美联储加息提速几无退路。此次 加息后,联邦基金利率距离 2% 的通 胀目标还有四次加息空间,距离通胀 + 自 然 利 率 (1%) 的 目 标 有 8 次 加 息 空间。照此预计,美联储 2018 年的 加息频次区间在 2-4 次。先加息、后 缩表,在美联储加息路径明晰后,美 联储将开始着手缩表进程。4 月 2 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6年12月,美联储表示2017年可能需要 三次加息。预计美联储2018年的加息频次 区间在2-4次
4970 亿,常备借贷便利(SLF)净投 放 700 亿元。这三者成为部分时点缓 解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工具。特别需要 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央行于 2 月 3 日 和 3 月 16 日 两 次 调 整 隔 天、 七 天和 1 个月 SLF 利率,分别上调 55、 20、 20 个基点至 3.3%、 3.45% 和 3.8%。 这是自 2015 年 3 月以来的首次上调。 2. 外部紧缩压力加大,多元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