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
(典型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
某种物质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F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B.在FG线段之间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G点表示该物质全部凝固成固态D.在GH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降低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B.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C.冰化成水D.山间形成白雾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39℃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4.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河中的冰化成水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枝头上形成霜D.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B.海波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冰的温度只要达到0℃,就一定熔化D.液化石油气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6.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7.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在酒精灯上烧D.用酒精棉花擦洗8.有一种新型材料,研究人员对其加热发现,它在150℃时正在熔化,温度升高到170℃时还没熔化完。
下图能正确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像是()A.B.C.D.9.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给墨水瓶加盖10.祖国的山河四季秀美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树枝上挂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右图所示。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B.记录水的温度的时间间隔相等比不相等好C.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D.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2.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
拿起上面盛甜品的小碗,看到下面大碗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大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D.大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3.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下图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
已知m冰=0.1kg,C水=4.2×103J/(kg·℃),C冰=2.1×103J/(k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3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B.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到100%C.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D.0~1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3J4.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皑皑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小草上挂着露珠C.深秋,草丛蒙上一层白霜D.严冬,北方湿衣服“冻着干”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B.海波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冰的温度只要达到0℃,就一定熔化D.液化石油气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6.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在酒精灯上烧D.用酒精棉花擦洗7.冬天,生活中的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A.比热容大B.比热容小C.凝固点低D.凝固点高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缓蒸发C.夏天将-10℃的冰棒从冰箱取出,它会立即熔化D.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9.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给墨水瓶加盖10.冰棍是人们喜爱的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冰棍时,用舌头舔冰棍,舌头被黏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在ab段处于液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2.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都正确的是()A.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B.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C.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霜的形成——凝固(放热)3.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
拿起上面盛甜品的小碗,看到下面大碗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大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D.大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露”、“口中呼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放热降温液化形成的B.“雾”、“霜”、“窗户上的冰花”都是水蒸气降温凝华形成的C.温度降到足够低时,不是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D.干冰可升华成为大量水蒸气,吸热,进行人工降雨5.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A.生成露珠B.晨雾消散C.冰雪消融D.出现白霜6.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北方冬天的雾淞B.春天来了冰雪熔化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7.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C沸点°C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B.南极气温接近-60°C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C.铅的凝固点是328°CD.水银在-39°C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8.冬天,生活中的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A.比热容大B.比热容小C.凝固点低D.凝固点高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10.下列实例中不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湿玉米推开晾哂B.用干手器吹湿手C.通风向阳处晾衣服D.黄瓜装进塑料袋11.冰棍是人们喜爱的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冰棍时,用舌头舔冰棍,舌头被黏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二、填空题13.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______附在冻肉上面,增加了冻肉的重量。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o 20C 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o 39C 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B .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o 0C ,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C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D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晶体B .在ab 段处于液态C .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D .c 到d 是熔化过程3.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
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4.关于热量、温度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吸收(放出)了热量,物体温度一定上升(下降)B .物体在熔化时都有一定的熔点C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要在一定温度才会发生D .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5.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 ︒,碘的熔点是113.5C ︒、沸点是 184.4C ︒,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C.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6.将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分别记下他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做成图像如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A.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甲物质是晶体B.甲物质熔化时,耗时6分钟C.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的快,说明甲比乙先开始熔化D.在第5分钟,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由固态和液态共同存在7.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
《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2个题,每题2分,共24分)。
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2.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B.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C. “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D. “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3.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大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4.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化 D.升华6.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7.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8.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为了防止蔬菜被冻坏,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9.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10.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迅速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的状态是: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1.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液化C.熔化D.凝固12.如图所示,在室温为-2℃的环境中,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有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半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达不到熔点13.(3分)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第01章 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变化》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答案】D。
【解析】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熔化现象;故A错。
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B错。
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C错。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A正确。
2.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答案】A。
【解析】熔化过程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向地上洒水,水蒸发变为气体需要吸热,不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利用干冰降温,是干冰升华吸热,不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游泳上岸后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引起的,是汽化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
但饮料里加冰块,冰块在饮料里熔化,同时吸热,故A正确。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解析】D。
【解析】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A、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能力提升1.关于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一定的体积B.没有一定的形状C.具有流动性D.液体无法变为固体2.下列关于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肯定是固体B.固体可以变成液体或气体C.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物体不一定是固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3.图1-1-3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
如图1-1-4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图1-1-4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固态、气态、液态5.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 ℃。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
如图1-1-5所示的几种做法正确的是()。
图1-1-57.(2021·陕西中考)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如图1-1-6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图1-1-68.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1.01×105 Pa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分别为97 ℃、93 ℃、102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种猜想:。
9.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1-1-7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图1-1-710.图1-1-8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物态及其变化-习题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50分)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甲图中, 正在消融的冰山B.乙图中, 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C.丙图中, 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D.丁图中, 烧水时壶嘴中喷出“白气”2.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图(b)中路面结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提高凝固点的方法来避免昼化夜冻D.图(d)中的冰凌是雨水凝固而成的冰块3.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 将塑料袋挤瘪, 排尽空气后把口系紧, 然后放入80°C以上的热水中, 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 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
塑料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如图所示, 能正确描述海波的凝固过程的图像是()5.我叫小水滴, 住在大海里, 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 我和伙伴们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 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 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 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下列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需放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需吸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需放热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 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 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 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用敞口的锅烧水, 水沸腾后, 再用猛火继续加热, 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C.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
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汽, 汽油蒸汽遇明火容易燃烧, 甚至引起爆炸D.蜡、冰、铁都是晶体8.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各种液体的沸点。
(典型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正确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2.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大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3.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晶体的熔点是80℃B.晶体熔化从第5min开始C.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情景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将纱布浸润在水中通过蒸发吸热,使篮子里的食物不至于温度过高而变质B.乙图,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是因为加盐后冰水混合物的熔点变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丙图,坎儿井的结构通过地下水不断补充,降低了蒸发的速度D.丁图,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体积,液化石油气属于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后储存在瓶内的5.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下图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
已知m冰=0.1kg,C水=4.2×103J/(kg·℃),C冰=2.1×103J/(k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3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B.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到100%C.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D.0~1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3J6.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园中的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理是()A.提高了水的沸点B.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D.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7.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张试卷厚度大约1mm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cm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1min内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是70次8.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2.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B.体温计和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结构都相同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D.不仅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且使用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前也要甩动3.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B.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C.该物体的熔点为80℃D.第30min时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B.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C.冰化成水D.山间形成白雾5.将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分别记下他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做成图像如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A.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甲物质是晶体B.甲物质熔化时,耗时6分钟C.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的快,说明甲比乙先开始熔化D.在第5分钟,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由固态和液态共同存在6.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园中的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理是()A.提高了水的沸点B.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D.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秋天早晨,山谷里出现大雾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C.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8.常用来制作温度计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甲苯等。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测试卷(解析版)
《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8分)1.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是关于怎么变滴水成冰的魔术,其中“滴水成冰”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为()A.凝固B.凝华C.升华D.蒸发2.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3.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
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雪融成溪B.气结成露C.气凝成霜D.水滴成冰4.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5.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湿衣服晾干B.冰棒周围冒白气C.冰雪消融D.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D.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薄雾缭绕D.冬天雾凇挂树10.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A.夏天雨后,丹霞山的停车场积水被晒干﹣蒸发B.夏天清晨,新丰云髻山的雾﹣汽化C.冬天,乳源云门禅寺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D.寒冷的冬天,坪石金鸡岭山上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11.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2.下列现象与蒸发无关的是()A.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B.打开冰棒包装纸,周围冒“白气”C.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水降温1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凝固、液化、凝华14.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42分)15.(2分)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填“减慢”或“加快”)16.(38分)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1)洗过的衣服晾干,是。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都正确的是()A.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B.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C.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霜的形成——凝固(放热)2.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B.体温计和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结构都相同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D.不仅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且使用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前也要甩动3.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碘的熔点是113.5C︒、沸点是184.4C︒,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C.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温度计的示数为-16℃B.乙图,某固体熔化图像中bc段,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C.丙图,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5.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
某种物质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F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B.在FG线段之间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G点表示该物质全部凝固成固态D.在GH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降低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吸热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8.产生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烧水时壶口附近的“白气”B.夏天教室洒水降温C.冬天的菜窖放桶水防止蔬菜冻坏D.秋天的早晨有浓雾9.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春天到来,冰雪消融B.夏天中午,干冰保鲜C.秋天早晨,大雾散去D.冬天夜晚,霜挂树枝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下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增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干冰人工增雨在水蒸气含量低的天气里效果才好11.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1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二、填空题13.杯子里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干是_______现象;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最终消失是_____现象;水蒸气从气态直接转化为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章节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B.图乙,洗手后用电热干手器将手烘干C.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D.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2 . 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没有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小3 . 晓彤在家打开电冰箱,看到了一些现象,则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冷冻室内的鱼变得硬邦邦的,是由于鱼身体中水的凝固造成的B.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凝华产生的C.里面的蔬菜变得干瘪了,是由于水蒸发为水蒸气的缘故D.拿出的易拉罐会“出汗”,是由于里面的液体渗透出来的缘故4 . 一桶热水,温度大约为80℃,应选下列哪种温度计测量这桶水的温度A.测量范围为0℃﹣80℃B.测量范围为﹣20℃﹣100℃C.测量范围为35℃﹣42℃D.前几种温度计都可以使用5 . 下列物态变化发生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河面的冰层开始消融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白气”C.秋天,花草的叶子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窗花”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D.下雨天,车窗玻璃内侧“起雾”,是汽化现象7 .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当火箭在太空中高速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温度可升至几千摄氏度,为了防止烧坏火箭内部搭载的仪器和设备,常在火箭的头部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护火箭头部,这主要是利用这种材料的什么特性()A.熔化放热、汽化放热B.熔化吸热、汽化吸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8 . 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在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C.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9 .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用电吹风机吹头发二、多选题10 . 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向外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炒鸡块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锅铲、汤勺的手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烹饪过程不烫手11 . 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B.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C.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D.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分的蒸发三、填空题12 .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上海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2.如图1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4.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图25.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凝固,吸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6.如图3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图3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7.如图4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图4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 ℃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9.关于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的冷凝器中液化10.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典型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糕冒的“白气”和煮饭时锅中冒出的“白气”是同一种物态变化B.冬天呼吸产生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C.冰糕冒出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D.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2.关于热量、温度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吸收(放出)了热量,物体温度一定上升(下降)B.物体在熔化时都有一定的熔点C.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要在一定温度才会发生D.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3.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大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吸热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5.下列对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和棉毛织物放在一起的樟脑丸变小,这一过程中樟脑丸发生的是汽化现象B.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升华,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液化,可用于人工降雨C.在高烧病人的皮肤擦拭酒精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D.在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更好的保存蔬菜,是因为水凝固时放热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块在熔化的时候也可以不吸热B.测体温时,必须保证体温计还在腋下时读数C.铁水放在模具里变成铁块的过程是熔化现象D.酒精在温度特别低时会凝固,且凝固时会放热7.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习主席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颁奖。
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o 20C 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o 39C 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B .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o 0C ,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C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D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2.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都正确的是( )A .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B .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C .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 .霜的形成——凝固(放热)3.关于热量、温度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吸收(放出)了热量,物体温度一定上升(下降)B .物体在熔化时都有一定的熔点C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要在一定温度才会发生D .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4.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珠晶莹 C .秋天,大雾弥漫 D .冬天,霜满枝头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情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将纱布浸润在水中通过蒸发吸热,使篮子里的食物不至于温度过高而变质B.乙图,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是因为加盐后冰水混合物的熔点变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丙图,坎儿井的结构通过地下水不断补充,降低了蒸发的速度D.丁图,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体积,液化石油气属于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后储存在瓶内的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吸热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7.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皑皑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小草上挂着露珠C.深秋,草丛蒙上一层白霜D.严冬,北方湿衣服“冻着干”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39℃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9.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10.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B.乙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甲为自制温度计,乙为水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热水中液柱会升高B.甲:将玻璃细管做长一些,自制温度计的精度更高C.乙:敲击水琴,瓶和瓶内水振动发声,c的音调最高D.乙:向水琴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顺序为dabc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班级 姓名 分数
选择题(请将每题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如图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2.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 “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 “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 “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3.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2),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B .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大
C .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
D .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
4.如图3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 汽油容易:
A.汽化
B.液化
C.凝化
D.升华
6.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4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图1 图2 图3
A .37.0℃
B .37.5℃
C .38.0℃
D .38.5℃
7.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A .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 .春天冰雪消融
C .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8.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北方的冬天,为了防止蔬菜被冻坏,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9.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蒸发
10.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如图5)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 热 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迅速降为55℃且能
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的状态是: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华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2.如图6所示,在室温为-2℃的环境中,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有碎冰块
的烧 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半
B .全部熔化
C .一点也不熔化
D .达不到熔点
非选择题 (16个题,共46分)
13.(3分)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14. (1分)《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煎、炸、蒸、煮、炒是主要的烹饪方法.煎、炸食物时用油,蒸、煮食物时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
15. (2分)人们在高温的天气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 ,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水蒸气在冻肉上 (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
16. (2分)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这主要是液体蒸发 而引起的.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不到90℃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 有关。
17. (2分)今年3月底.我市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图5 图6 图4
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 (2分)教室里的日光灯用久了,灯管两端会变黑,原因是钨丝先发生 ,然后在灯管壁发生 。
19. (2分)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声,并看到水面冒出“白气”。
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20. (2分)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原理图,电冰箱工作时,
制冷剂在冰箱内冷冻室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在冰箱外冷凝器中 放热(选态变化名称填),实现了
把热量从电冰箱内搬运到电冰箱外。
21.(3分)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地面,
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的火焰将会______。
为保护发射
台底,需要修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 的______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
伴有迅速扩散的白气团是________形成的。
22. (3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 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某地蛇年的大年初一分别
放在室内和室外的二支温度计,它们的示数如图8甲、乙
所示,其中 图是室外的温度计,其示数是 。
23. (2分)无线电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烙铁将零件焊在线路板上,
在焊接过程中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24. (4分)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1)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熔化 热,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凝固 热,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
(2)该材料属于 。
(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9中 图象能表示该材料放热降温的过程。
25. (7分)对冰加热,并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
过程中,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10所示,从图象中分析可知:
(1)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BC 段所示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是: 。
(2)水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 、 ,水在
熔化和沸腾过程中, (填“吸热”、“放热”), 但温度 。
(3)实验中常常要多次实验,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 .寻找普遍规律
B .减小实验误差.
图8
图9
图10
图7
26.(3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图11
27.(4分)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12所示。
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2)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室温:℃。
图12
28. (4分)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小明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焰上,如图13甲所示;小丽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13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上网查阅得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法哪一个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图13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5、BCDCA 6~12、DDBCC AC
13、熔化放出凝固 14、沸点 15、蒸发吸热凝华 16、吸热气压 17、升华凝华18、升华凝华 19、汽化液化 20、汽化液化 21、熔化汽化液化 22、热胀冷缩乙-4℃ 23、熔化凝固 24、(1)吸放(2)非晶体(3)D 25、(1)晶休固液共存(2)0℃ 100℃吸热保持不变(3)A 26、(1)表面积(2)A,D 控制变量法
27、(1)乙(2)20℃
28、乙的方法更合理.
甲方法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乙的方法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我认为乙的方法更合理.。